电连接器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7185055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防止导电端子因相 互碰触而发生短路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连接器朝着越来越微型化的方向发展,电连接器中的导电端 子被设计得越来越纤细,各导电端子之间的间距也越来越小,从而在受 到外力时,导电端子容易相互触碰在一起而发生短路失效的情况。
为了有效防止导电端子之间因相互碰触而发生短路,中国专利ZL 200720042398.0揭露了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大致包括绝缘壳体、 组装于绝缘壳体的遮蔽壳体和若干导电端子、以及定位板,该定位板上 设有若干定位孔,这些定位孔可以定位这些导电端子的焊接部以防止它 们发生偏折。但是,这种带有定位孔的定位板只能套设在导电端子的竖 直向下延伸的焊接部上,而导电端子的焊接部与对接部之间弯折延伸的 弯折部还是裸露在定位板的外面得不到定位,从而,在组装时或受到外 力作用时,这些导电端子的弯折部还是容易相互触碰在一起,发生短路 现象。
可见,现有的电连接器中防止导电端子之间因相互碰触而发生短路 的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很好地防止 导电端子之间因相互碰触而发生短路的电连接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绝缘壳体,其后部形成有一容置腔,其前部向前突伸出一舌板;
多个导电端子,其包括分别装设于该舌板上下两侧的上排导电端子和下排导电端子;每一个导电端子具有一对接部、 一焊接部、以及连接 于该对接部与焊接部之间的一弯折部;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和下排导电端 子的对接部分别装设于该舌板的上下两侧,每一排导电端子的焊接部是 从绝缘壳体的后部下方伸出,且呈前后两列排布; 一屏蔽外壳,其套设在该绝缘壳体的外周;
该电连接器还包括至少一定位模块,该定位模块装设在该绝缘壳体 的容置腔内,其包覆在所述多个导电端子的弯折部的外周,用于防止所 述导电端子彼此碰触。
所述定位模块包括分别包覆在所述上排导电端子的弯折部外周的一 第一定位模块和包覆在所述下排导电端子的弯折部外周的一第二定位模 块,该第二定位模块固定在该第一定位模块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在这些导 电端子对接部与焊接部之间的弯折部处包覆上至少一定位模块以限定各 个导电端子的相互位置关系,可有效地防止导电端子的弯折部在受到外 力作用时发生弯折、相互触碰在一起导致短路失效。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进一步分解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进一步分解 立体图7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中导电端子与定位模块及 间隔板的立体组合图8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中导电端子与定位模块及 间隔板的立体分解图9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中导电端子与定位模块及 间隔板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IO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中导电端子与定位模块的
立体分解图1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中上、下两排导电端子的 立体图12为图ll所示上排导电端子的逆着对接方向的视图13为图11所示上排导电端子中焊接部位于后列的导电端子的逆
着对接方向的视图14为图11所示上排导电端子中焊接部位于前列的导电端子的逆
着对接方向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Mini-Displayport (迷你型显示端口)电连接器为 例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 壳体l、装设于绝缘壳体1上的多个导电端子2、用于固定多个导电端子 2的定位模块3、 一间隔板34以及一屏蔽外壳4。
参照图5和图6,绝缘壳体1的后部具有由两侧壁11和一顶壁12 包围形成的一容置腔13,并且该绝缘壳体1的前部向前突伸出一舌板14, 该舌板14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多个前后贯穿该绝缘本体1的端子容置槽 141。绝缘壳体1的两侧壁11的后部内表面均向内突出有沿该容置腔13 的纵向延伸的一上导向条111和一下导向条112,且其两侧的外表面上均 具有向外突出的一定位凸块114。绝缘壳体1的每一侧壁11上还设有两 个定位孔113,两定位孔113对应设置在该侧壁11外表面的定位凸块114 沿竖直方向的两侧。绝缘壳体1的顶壁12的后缘向前凹入形成一凹槽 121。
参照图5和图6,多个导电端子2包括分别装设于绝缘壳体1的舌板 14上下两侧的两排导电端子,即一上排导电端子21和一下排导电端子 22。下面将以上排导电端子21为例来详细说明导电端子的结构和排布方 式(请一并参考图11至图14)。
图11中A-A箭头所表示的方向即是电连接器的插接方向,上排导电端子21中的各个端子均具有沿该电连接器的对接方向水平笔直延伸的一 对接部211、自该对接部211竖直向下延伸出的一焊接部212以及连接于 该对接部211与焊接部212之间的一弯折部213。上排导电端子21共包 括十个导电端子,其中从一侧开始依次排序的第l , 4, 7, IO号导 电端子是用作接地端子,而其他六个导电端子是用作传输信号的信号端 子。上排导电端子21的对接部211装设于绝缘壳体1的舌板14上侧的 容置槽141中。上排导电端子21的焊接部212在该绝缘壳体1的容置腔 13内呈前后两列排布的形态,其中用作接地的导电端子21(即接地端子) 的焊接部212位于后列(如图ll所示),而用作传输信号的导电端子21 (即信号端子)的焊接部212位于前列(如图ll所示),上排导电端子 21的焊接部212的这种排列方式有利于在与该连接器相对应的多层电路 板(图未示)的信号层上进行布线。每两个相邻的信号端子组成一个差 分信号对,六个信号端子共组成三个差分信号对。参照图14,位于前列 的上排导电端子21 (即信号端子)的弯折部213是从对接部211后端在 垂直于对接方向的平面内横向向外(左右两侧的外侧)再向下弯折延伸 而成,使组成差分信号对的两相邻导电端子21的焊接部212之间的横向 间距大于其对接部211之间的横向间距,从而有利于在将焊接部212对 应焊接到电路板的焊接孔(图未示)时减少焊锡发生粘连的可能,防止 两相邻的焊接部212之间发生短路或串扰。参照图13,位于后列的上排 导电端子21 (即接地端子)的弯折部213是从对接部211后端在垂直于 对接方向的平面内以每两相邻的导电端子对相互之间横向相向弯折再向 下弯折延伸而成,以使用作接地端子对的两相邻导电端子21的焊接部 212之间的横向间距小于其对接部211之间的横向间距。
类似地,下排导电端子22中的各个端子也具有沿对接方向延伸的一 对接部221、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的一焊接部222以及连接于该对接部 221与焊接部222之间的一弯折部223。下排导电端子22的对接部221 装设于绝缘壳体1的舌板14下侧的容置槽141中。其中前后两列的下排 导电端子22的弯折部在横向方向上的弯折方式与前后两列的上排导电端 子21的弯折部在横向方向的弯折方式大体相同。下排导电端子22的焊 接部222也呈前后两列布置的形态,但与上排导电端子21不同的是用作接地或连接电源等功能的导电端子22的焊接部222位于前列,而用作 传输信号的导电端子(即信号端子)22的焊接部222位于后列。
定位模块3装设于该绝缘壳体1的容置腔13内并包覆在多个导电端 子2的弯折部213, 223外周,以防止导电端子2受外力作用时发生弯折 相互触碰在一起,从而导致短路失效。请一并参见图5至图10,定位模 块3包括一第一定位模块31、 一第二定位模块32以及设置在该第二定位 模块32上的一粘贴片33,该粘贴片33将第一定位模块31和第二定位模 块32粘接在一起。
参照图8至图11,该第一定位模块31是采用插入成型(insert molding)的方法在上排导电端子21的弯折部213外周注塑成形的,且 为前小后大呈"i "形的台阶体,该第一定位模块31的底部具有一第一 底面311、低于该第一底面311的一第二底面312以及连接于该第一底面 311和第二底面312之间的一竖直壁面313。该第一定位模块31的两侧 面上各向外凸设有两突起部314,以与该绝缘壳体1侧壁11上的对应的 两定位孔113相卡固。该第一定位模块31的顶面315的两侧缘均凹设形 成有一纵向延伸的导向槽316,该导向槽316与该绝缘壳体1侧壁11的 后部内表面的上导向条lll滑动配合,从而便于将该第一定位模块31引 导装配至该绝缘壳体1上。
参照图8至图11,第二定位模块32设置于该第一定位模块31底部 的下方。该第二定位模块32也是采用插入成型的方法在下排导电端子22 的弯折部223外周注塑成形的,且大致呈长方体。该第二定位模块32具 有一顶面321、 一底面322和一后端面324,该顶面321的中央具有一凹 部323,以容置该粘贴片33,由此该第二定位模块32通过该粘贴片33 而粘接在该第一定位模块31的第一底面311上。
参照图8和图9,间隔板34位于该第一定位模块31和该第二定位模 块32的下方。该间隔板34是采用绝缘材料一体注塑而成,且其顶部具 有一第一顶面341、高于该第一顶面341的一第二顶面342以及连接于该 第一顶面341与第二顶面342之间的一竖直壁面343,由此形成一前小后 大呈"」"形的台阶体。该间隔板44上设有上下贯通的四列定位孔344, 可套设在上排导电端子21和下排导电端子22的焊接部212和222上。其中,第一顶面341上的两排定位孔344对应套设于下排导电端子22的 两列焊接部222上,并且该间隔板34的第一顶面341对应抵接于该第二 定位模块32的底面322;第二顶面342上的两排定位孔344对应套设于 上排导电端子21的两列焊接部212上,并且该间隔板34的第二顶面342 对应抵接于该第一定位模块31的第二底面312。该间隔板34的两侧面 345还分别凸设有上下前后均错开的两固定部346,该绝缘壳体1侧壁11 的后部内表面的下导向条112可以滑动插设到两固定部346之间,从而 有助于将该间隔板34引导装配至该绝缘壳体1上。
参照图1和图2,该屏蔽外壳4套设在该绝缘壳体1和该定位模块3 的组合体的外周。参照图l至图6,该屏蔽外壳4包括套设在该绝缘壳体 1外周的一本体41和包覆在本体41后端的一金属后盖42。该本体41的 顶壁的后部开设有一卡孔411;该本体41两侧壁的后缘均向前凹设形成 一定位槽412,以与该绝缘壳体1两侧壁11上的定位凸块114相配合。 该后盖42包括一后盖板421及由该后盖板421两侧向前弯折延伸出的两 个固定板422,该后盖板421的上缘向前弯折延伸出一卡钩423。
下面简要描述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制造和装配 过程
首先,在上排多个导电端子21的弯折部213上注塑包覆成型第一定 位模块31 ,然后在下排多个导电端子22的弯折部223上注塑包覆成型第 二定位模块32;再通过粘贴片33将第二定位模块32的顶面321粘接至 第一定位模块31的第一底面311上,并使第二定位模块32的后端面324 抵接于第一定位模块31的竖直壁面313,由此将第一定位模块31和第二 定位模块32粘合固定到一起。然后,从第一定位模块31和第二定位模 块32的下方,自下而上地将该间隔板34对应地套设在上下两排导电端 子21和22的呈四列分布的焊接部212和222上,并使该间隔板34的第 一顶面341、竖直壁面343和第二顶面342分别对应抵接于第二定位模块 32的底面322、后端面324和第一定位模块31的第二底面312,从而得 到如图7所示的定位模块3、间隔板34和多个导电端子2的组合体。随 后,将该第一定位模块31顶面315的导向槽316对准该绝缘壳体1侧壁 11的后部内表面的上导向条111,且该间隔板34侧面345的两固定部346对准该绝缘壳体1侧壁11的后部内表面的下导向条112,从该绝缘壳体 1后方将图7所示的组合体向前推入到该绝缘壳体1的容置腔13中,直 至该第一定位模块31两侧的突起部314卡固于该绝缘壳体1两侧壁11 上的定位孔113中,同时上下两排导电端子21和22的对接部211和221 分别装入到该绝缘壳体1的舌板14上下两侧的容置槽141中,由此完成 该组合体与该绝缘壳体1的装配和定位。接着,先将该屏蔽外壳4的本 体41从该绝缘壳体1的前方套设到该绝缘壳体1的外周,直至该本体41 两侧壁后缘的定位槽412卡固在该绝缘壳体1两侧壁11的定位凸块114 上;再从该绝缘壳体1的后方将该后盖42装入到本体41的后端,使卡 钩423插入到绝缘壳体1顶壁12的凹槽121内,并与该本体41的卡孔 411卡扣连接在一起,即可将该后盖42装设到该本体41的后端。最后, 将该后盖42上的两个固定板422与该本体41的后端通过激光焊接在一 起,以制得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通过在上排导电端子21与下排导电端子22 的弯折部213、 223外周分别注塑成形包覆有第一定位模块31和第二定 位模块32,使得导电端子21、 22的弯折部213、 223也能够得到定位, 从而可以更好地防止纤细的导电端子2的弯折部213、 223在受到外力作 用时发生弯折相互触碰在一起,导致短路失效;在该第一定位模块31和 第二定位模块32的下方再装配一间隔板34,使导电端子21、 22的焊接 部212、222也能很好地被固定定位,从而达到全面保护防止导电端子21、 22发生弯折的目的。
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 型的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之所以将定位模块设计分割为用于包覆上排 导电端子21的弯折部213的第一定位模块31和用于包覆下排导电端子 22的弯折部223的第二定位模块32,是为了简化用于注塑成型定位模块 21、 22的模具结构,从而降低成本,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 新型的主要构思和精神,可以十分方便地对注塑模具进行相应的修改将 其改变为一个同时包覆上排导电端子21和下排导电端子22的弯折部 213, 223的整体的定位模块(图未示),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 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其后部形成有一容置腔,其前部向前突伸出一舌板;多个导电端子,其包括分别装设于该舌板上下两侧的一上排导电端子和一下排导电端子;每一个导电端子具有一对接部、一焊接部以及连接于该对接部与焊接部之间的一弯折部;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和下排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分别装设于该舌板的上下两侧,每一排导电端子的焊接部是从绝缘壳体的后部下方伸出,且呈前后两列排布;一屏蔽外壳,其套设在该绝缘壳体的外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还包括至少一定位模块,所述至少一定位模块装设在该绝缘壳体的容置腔内,其包覆在所述多个导电端子的弯折部的外周,用于防止所述导电端子彼此碰触。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定位模 块包括分别包覆在所述上排导电端子的弯折部外周的一第一定位模块和 包覆在所述下排导电端子的弯折部外周的一第二定位模块,该第二定位 模块固定在该第一定位模块的下方。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模块的两侧各设有至少一突起部,该绝缘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突起部对应 的定位孔,用于将该第一定位模块固定到该绝缘壳体上。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模块的 底面与第二定位模块的顶面之间设置有一粘贴片,该粘贴片将两定位模块粘接在一起。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还包括 一间隔板,其设置在该第一定位模块和该第二定位模块的下方,该间隔 板上设有上下贯通的四列定位孔,所述四列定位孔对应地套设在所述上 排和下排导电端子的呈四列分布的焊接部上。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模块为 前小后大的台阶体,其底部具有一第一底面、低于该第一底面的一第二 底面以及连接于该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之间的一竖直壁面;该第二定位模块为一长方体,其固定在该第一定位模块的第一底面上。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间隔板的两侧面 上还分别凸设有上下前后方向均错开的两固定部;该绝缘壳体的两侧壁 的后部内表面上各凸设有沿容置腔的纵向延伸的一导向条,该导向条可 以插设到所述两固定部之间,从而将该间隔板装配至该绝缘壳体上。
8. 如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端子的对接部是沿水平方向笔直延伸的,该导电端子的焊接部是竖直向 下延伸的,该弯折部弯折延伸连接在对接部与焊接部之间。
9. 如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 排导电端子包括多个用作传输信号的信号端子和多个接地端子,上排导 电端子的焊接部是呈前后两列排布,其中所述多个信号端子的焊接部排 列在一列,而所述多个接地端子的焊接部排列在另一列。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导电端 子共包括十个导电端子,其中第l, 4, 7, 1 G号导电端子是用作接 地端子,而其他六个导电端子是用作传输信号的信号端子,每两个相邻 的信号端子组成一个差分信号对,所述信号端子的弯折部在垂直于对接 方向的平面上横向弯折延伸,使组成差分信号对的两相邻信号端子的焊 接部之间的横向间距大于其对接部之间的横向间距。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其后部形成有一容置腔,其前部向前突伸出一舌板;多个导电端子,其包括分别装设于该舌板上下两侧的上排导电端子和下排导电端子,每个导电端子具有一对接部、一焊接部、以及连接于该对接部与焊接部之间的一弯折部,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和下排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分别装设于该舌板的上下两侧,每一排导电端子的焊接部是从绝缘壳体的后部下方伸出,且呈前后两列排布;一屏蔽外壳,其套设在该绝缘壳体的外周;以及两定位模块,该两定位模块装设在该绝缘壳体的容置腔内,其包覆在所述多个导电端子的弯折部的外周,可有效地防止导电端子的弯折部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弯折、相互触碰在一起导致短路失效。
文档编号H01R13/40GK201374433SQ20092000185
公开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22日
发明者魏柯昌 申请人: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