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cpu散热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器件散热技术,尤其是采用热管原理、主要由吸热块、热管加肋片
和风扇组成的、用于冷却CPU的散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晶体管数量的增加,器件的发热量也随着增加。当前电脑CPU芯片
的发热和散热问题已经成了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障碍,单纯的铝基翅片加风扇结构的散热器
已经满足不了要求,热管式散热器都普遍被台式电脑CPU散热器采用了 。
目前台式电脑CPU散热器的基本问题有尺寸庞大,笨重,散热量不高,价格高。如华 硕V-NARDO散热器的体积为90 (L) X98 (W) X 101 (H) mm,净重0. 52Kg,价格高达40() 多元人民币。这些问题阻碍了热管式散热器在台式电脑中更广泛的应用。这些问题的产生, 是由于设计不合理,表现出传热原理不清晰,制造加工工艺、工序更不合理,低效,成本高。
在散热器所有传热过程中,空气对流传热热阻最大,现散热器一味地增加肋片的尺寸和 数量,希望通过增加散热面来提高散热量,这样不仅增大了散热器的体积,还增加了成本造 价,而散热量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有效地提高,有时反而还会降低,这是因为,散热面积增加, 空气流经肋片的阻力也增加,从而导致空气流量下降,使得流经肋片的空气温度提高,流经 散热器的平均温度和冷凝段管壁的温度差下降,还有肋效率下降,这样就影响了空气对流传 热效果。
对于电脑CPU散热器中所用的风扇都是微型风扇,风压非常低,如70X70mm,厚20mm 的轴流风扇,转速为3000RPM时的无阻力最大风量为0.7mVmin,风压为2. 5mm水柱,当肋 片密度和面积大、阻力大时,风量将迅速下降。通过增大风扇尺寸和空气换热器流通面积, 来解决风量、散热面积的问题,其结果是散热器尺寸庞大,造价提高。由于电脑主板上散热 器的安装尺寸面积有限,为了满足安装要求,普遍采用了U型热管,热管折弯成U型,冷凝 段和蒸发段之间距离远,这不仅不利于热管内导热,而且热管的造价也提高了。
还有蒸发段和吸热块之间的传热不被重视,如采用锡焊,需要铜材,不仅吸热块造价高, 蒸发段只有一半的受热面积;采用上下块压紧,由于上下块之间有缝隙,因而也只有与下块 的接触面积才起作用,没有发挥整个蒸发段内的蒸发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管式散热器,强化空气对流换热,减小空气对流换热器(肋片部 分)尺寸,采用高风压风扇,克服空气换热器紧凑化带来的高风阻,提高风量,提高散热量, 优化整个散热器的结构,使之紧凑、小巧,成本造价也降低,减小散热器在主板上的安装尺 寸,便于各种电脑主板安装。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散热器主要部件有吸热块、热管、肋片和风扇。 肋片为套片式,肋片设置在热管的冷凝段上,热管的蒸发段紧固在吸热块上,这和现热管 式散热器类似,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吸管成L型, 一端为冷凝段,另一端为蒸发段, 冷凝段和蒸发段之间成80° 120°角;吸热块采用铝或铝合金制成,有嵌孔,热管的蒸 发段嵌在嵌孔中;肋片采用了短肋形或波形强化传热结构,或片距为0.7至1.5mm的平板 肋;风扇采用了离心式风扇,或相邻两级的动叶转向相反或之间设置有导向叶的多级轴流式风扇。
现台式电脑,主板都是垂直放置,CPU芯片的散热面也就垂直,散热器的吸热块也就垂
直放置。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安装要求热管的蒸发段垂直,冷凝段在上,这样在热管弯曲 段和蒸发段,热管内液态工质回流能最大地利用重力作用。当蒸发段和冷凝段的夹角大于
90°时,冷凝段内液态工质回流可利用重力作用;当两者夹角小于9(T时,热管冷凝段内液 态工质回流必须依靠管内的毛细管结构产生的虹吸力,夹角越小,虹吸压差要求越大,不利 于热管内导热,同时,空间利用不紧凑,本实用新型取夹角不小于80° 。为尽可能利用重 力作用回流,设计时应取夹角大于90。,但夹角太大,整体尺寸加大,结构不紧凑,倾斜的 空气换热器可能与主板上的其它元件或部件产生干涉, 一般取10(T 110°为佳,最大不超 过120° 。如果芯片水平放置,则热管蒸发段水平,冷凝段树立,热管完全处于重力回流状 态。
虽然纯铜比纯铝导热系数高近1.7倍,但对于吸热块中的导热,铜材和铝材制成的吸热 块没有明显的区别。但是,铜的重量是铝的3.2倍,单位重量铜的价格比铝贵2倍多,因而 铜制的吸热块比铝制的材料成本要多近6倍。另外,铝加工成型要容易得多,采用挤制工艺, 挤制成横截面与吸热块一致的长条型材(嵌孔也就是挤制成型),再裁切成一块块的,稍作加 工则变成了吸热块,这样的制造效率高,因而釆用铝材制造吸热块,不仅原料成本低,而且 加工费用也低。
短肋形强化传热结构,是肋片空气对流强化传热最有效的结构,分有叉列短肋形和百叶 窗短肋形,其基本特征是空气流经的表面被冲切成一段段不连续的表面,空气每流经一段 (短肋),其上的边界层都处在边界层的起始段,使整个对流换热表面充分利用了边界层起始 段较薄、热阻小、换热系数高的有利特点。波形结构,其强化传热原理是在空气流动方向上,肋片被加工成波形,空气流经波形 表面的凹面时会形成旋涡,在下游的凸面处会形成局部地区的流体脱离现象,这些现象都能 使传热得到强化提高。
空气换热器设计中还必须认真考虑肋片之间的片距这一参数,依据实验研究,空气对流 换热系数与片距的大致-0.7次方成正比,也就是说减小片距不仅可以增加肋片数量,即换热 面积,还可以极大地提高空气对流换热系数。最佳片距应低于1毫米,但在实际设计屮还要 考虑其它因素。对于平板肋片,片距应该不大于1. 5毫米,考虑到生产工艺,以及尘埃聚集 污染的危险因素,片距不应小于0.7毫米。对于采用了波形和短肋形强化传热结构的肋片, 片距应该不小于0.7,不大于2.0毫米,短肋的宽度在2.0毫米左右。
肋片加密,采用强化换热结构,大大地提高了空气流动阻力。单级轴流式风扇风压不足, 克服不了肋片的空气流动阻力,导致风量急剧下降,已经满足不了要求。离心式风扇,风压 高,能满足以上要求。单级轴流式风扇不行,可采用多级,但是不能简单地将现两个或多个 轴流式风扇叠加在一起,这样效果非常低。因为空气经过一级风扇,被风扇扇叶(此称为动 叶)驱动,有轴向速度,还有周向速度,成螺旋流动,如果后一级风扇动叶转向相同,则进
一步增大周向速度,即增大了螺旋流动,螺旋流动不利于提高风压、风量。如果在两级动叶 之间设置导向叶,空气流经导向叶,周向速度被消除,空气的部分速度动能转换成压力势能, 空气流动方向更适合后一级动叶相对空气的冲角,这种两相邻动叶之间设置导向叶的结构, 是多级轴流式风机、空压机的标准结构。采用另一种结构,两相邻级动叶转向相反,后一级 动叶不仅起着进一步驱动空气、向空气提供动能的作用,还起着导向叶的作用,扩压,将动
能转换成压力势能,消除周向速度和螺旋流动增长,有效提高风扇的风压、风量,有利于提 高散热量o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将使散热器结构紧凑,体积小巧,安装面积减小,材料成本和制 造成本下降,散热量得到有效提高。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l、 3是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剖面示意图。
图2、 4、 5是吸热块横截面特征剖面示意图。
图6是套片式结构空气换热器特征剖面示意图。
图7是叉列短肋形强化传热结构肋片的特征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A剖视图。
图9是百叶窗短肋形强化传热结构肋片的特征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B-B剖视图。
图11是波形强化传热结构肋片的特征剖面示意图。
图中,1、吸热块,2、热管,3、冷凝段,4、肋片,5、风扇,6、蒸发段,7、嵌孔,8、 导向叶,9、动叶,10、底块,11、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散热器,风扇(5)为离心式风扇,热管(2)弯折成L型,冷凝段(3)和蒸 发段(6)成90°角。图2示出了其吸热块(1)的横截面图,热管(2)的蒸发段(6)镶嵌 在吸热块(1)的嵌孔(7)中。设计时要尽可能减小蒸发段(6)和冷凝段(3)之间的距离, 图中仅为热管(1)的弯曲段的距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热管内的热传输率,还可以縮短热管 长度,即降低成本,减小散热器尺寸。管内毛细管结构层为铜粉烧结成型的热管,最小弯曲 半径有限制,大至三倍于热管直径,太大,为缩短蒸发段和冷凝段之间的距离,热管的弯曲 段上可以部分设置肋片。
图3所示的散热器,风扇(5)为多级(两级)轴流式风扇,两级动叶(9)之间设置有 导向叶(8)。图4示出了其吸热块(1)的横截面,嵌孔(7)有一缺口,开在吸热块的背面, 嵌孔像有两唇,缺口像唇口,将热管蒸发段包嵌在里面。此结构方便了热管蒸发段与吸热块 的快速装配,前工序(挤制工艺)制造的嵌孔(7)比蒸发段的直径稍大,便于热管蒸发段插 入吸热块嵌孔,采用一契形工件压在嵌孔的两唇上,施加压力,使嵌孔两唇变形,缺口缝间 距减小,缺口的作用就在此,嵌孔縮小,热管蒸发段受径向挤压,这样能使蒸发段周圈与吸 热块接触配合均匀,有效地解决它们之间的接触热阻问题。如果插装时涂有导热膏,则接触 导热更可靠。蒸发段尽可能大的面积被吸热块包嵌住,有利于吸热块与蒸发段之间的传热, 有效地发挥蒸发段内的所有蒸发传热面。
图5示出了另一种吸热块结构,吸热块由两种部件构成,底块(10)和压块(11),两者 之间的结合面采用了凹凸相配的结构,底块(10)和压块(]l)配合后构成的嵌孔(7)比热
管蒸发段要小,压装压块(11)前,蒸发段可以很容易地插入,压装压块(11)后,蒸发段 周圏被紧密地包嵌在吸热块中,可靠地解决了其间的接触热阻问题。凹凸结合面的作用,是 解决底块(10)和压块(11)之间的接触热阻问题,由于制造加工有公差,不可能保证热管 蒸发段与底块(10)和压块(11)紧密配合的同时,又保证底块(10)和压块Hl)之间上 下面的紧密接触,存在接触热阻问题。采用凹凸结构结合面,凹凸为紧配合,就保证凹凸侧
面紧密接触,底块(10)的热量通过凹凸侧面传到压块(11)上,这样就解决了其间的接触
热阻问题。
图6示出了套片式结构,肋片(4)通过肋片根部的翻边与冷凝管(3)接触传热,这里 有接触热阻的问题,解决该问题有两种工艺 一、焊接,二、胀管。只有肋片和冷凝管都为 铜材时,才适合采用锡焊。胀管工艺是一种简单、效率高、成本低的工艺,在许多其它产品 生产中普遍采用,如空调中的空气换热器(冷凝器、蒸发器),并且不受材料限制,因而降低 了制造工艺成本和原材料成本。
为了能适合现各种电脑主板,便于安装,并满足冷凝段和肋片在上方的要求,散热器安 装尺寸最大不要大于80X80mra,最好取70X70mm,这样肋片的长度不要超过70,,热管选 用直径为6mm,热管之间的中心距离应该在18 24隱。取中心距为23mm,则用三根管,肋片 长为69mm,肋片宽取14咖,片距1. 0鹏。空气换热器高70mm,则空气对流换热面积为0. 14 m2,采用叉列短肋形肋片,风速达到2m/s,空气对流换热系数可达100W/m2 'C,空气换热 器的温差只要1(TC,散热量就达到140W。
权利要求1、一种CPU散热器,包括有吸热块(1)、热管(2)、肋片(4)和风扇(5),肋片(4)为套片式,肋片(4)设置在热管(2)的冷凝段(3)上,热管(2)的蒸发段(6)紧固在吸热块(1)上,其特征在于热管(2)成L型,蒸发段(6)和冷凝段(3)之间成80°~120°角;吸热块(1)采用铝或铝合金制成,有嵌孔(7);肋片(4)采用了短肋形或波形强化传热结构,或片距为0.7mm至1.5mm的平板肋;风扇(5)采用了离心式风扇,或相邻两级的动叶(9)转向相反或之间设置有导向叶(8)的多级轴流式风扇。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吸热块(1)中的嵌孔(7)带缺口, 开在吸热块(1)背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吸热块(1)由一个底块(l())和一 个或多个压块(11)构成,底块(10)和压块(II)之间的结合面采用了凹凸相配的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采用热管的散热器,热管成L形,肋片(4)采用了对流强化传热结构,优化了结构设计,有效地减小散热器的尺寸,使其更紧凑,更便于在电脑主板上安装;采用高风压的离心式风扇,或高效结构的多级轴流式风扇(5),提高风量,有效地提高散热量。对吸热块(1)和蒸发段(6)的配合进行了改进,降低了材料和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H01L23/34GK201066686SQ20072012030
公开日2008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5日
发明者彪 秦 申请人:彪 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