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插座电连接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插座电连接器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提高信号传输速率的插座电连接器。背景技术: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USB)接口作为一种标准的输入/ 输出接口,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电子设备的设计中。1994年,英特尔、康柏、 数字、IBM、微软、NEC、 Northern Telecom等7家世界著名的计算机和通信公 司联合成立了USB协会(USB-IF),初步设立USB接口规范。到目前为止,USB 协会已经发布了l.O, 1.1及2. 0等版本。上述USB 1.0, 1.1, 2. O版本分别支持下述三种传输速率(1)、低速模 式传输速率为1.5兆比特每秒,多用于键盘和鼠标;(2)、全速模式传输速率 为12兆比特每秒;(3)、高速模式传输速率为480兆比特每秒。下面结合图ll及图12介绍现有技术中的USB插座电连接器及USB插头电 连接器。请参照图11所示,一种插头电连接器500,符合USB协会规定的USB 2. 0 版本A型插头电连接器,其包括第一绝缘舌片52、固持在第一绝缘舌片52上的 四根第一接触端子53、围绕在第一绝缘舌片52外围的第一金属壳体54、包覆 在第一金属壳体54后端的外绝缘层55及与第一接触端子53电性连接的线缆 57。所述第一绝缘舌片52及第一金属壳体54均大致呈矩形体,其中第一绝缘 舌片52的左侧面、右侧面及底面均与第一金属壳体54接触,而第一绝缘舌片 52的顶面与第一金属壳体54的上表面541之间形成一第一收容空间56。所述第 一接触端子53为平板状结构且均没有弹性。所述第一接触端子53均贴置在第 一绝缘舌片52的顶面内并且与顶面大致在同 一平面内。所述四根第一接触端子53包括一根电源端子(Vbus) 531、 一才艮接地端子 (GND) 5 34、 一根正信号端子(D+) 5 33及一根负信号端子(D-) 532,其中,正信 号端子5 33与负信号端子5 32组成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组。所述第一接触端子53 可由金属片沖压制成或通过由电路板上的金手指代替。请参照图12所示,所述插座电连接器600—般安装于主机的电路板上, 所述插座电连接器600也是符合USB协会规定的USB 2. O版本A型插座电连接 器,其包括第二绝缘舌片62、固持在第二绝缘舌片62上的四根第二接触端子 63及第二金属壳体64。所述四根第二接触端子63位于第二绝缘舌片62的下表 面,并且向下突出第二绝缘舌片62的下表面。所迷第二接触端子63具有一定 的弹性,可沿第二绝缘舌片62的高度方向上运动。所述四根第二接触端子63 对应于插头电连接器500的四根第一接触端子53排列布置,其包括一根电源端 子(Vbus)631、 一才艮接地端子(GND) 634、 一才艮正信号端子(D+) 6 33及一才艮负信 号端子(D-) 632,其中,正信号端子633与负信号端子632组成一对差分信号端 子组。所述第二金属壳体64围绕在第二绝缘舌片62外围以形成一第二收容空 间66用以收容插头电连接器500。当插头电连接器500完全插入插座电连接器 600内时,相应地,第二绝缘舌片62收容于插头电连接器500的第一收容空间 56内,此时,插头电连接器500的四根第一接触端子531, 534, 533, 532分别 与插座电连接器600的四根弹性第二接触端子631, 634, 633, 632接触,以 达成相互之间的信号传输。然而,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USB 2. O的传输速率已经不能满足某些电 子工业的发展要求,例如,在传输音频或视频的情况下,为了保证信号传输 质量,传输速率往往高达1G至2G每秒(1G^000兆比特)。电连接器领域内的另 外的两类接口,如PCI-E(传输速率可达2. 5G每秒)及SATA接口 (传输速率可达 1. 5G至3. OG每秒)的传输速率已经明显超过了USB 2. O接口。但是,PCI-E及SATA接口由于应用远远不及USB,且这两类接口的端子数 量较多、体积较大也难以适应未来电子工业轻、薄、短、小的发展趋势。所以有必要设计出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其基于USB 2. O接口并可达到较高的传输速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传输速率较高的插座电连接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插座电连 接器,可固持于母电路板上,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及转接模块,其中,绝缘本体设有一基部及突出于基部的舌板, 所述舌板设有远离基部的对接面,所述导电端子设有若干第 一导电端子, 所述每一个第 一导电端子设有第 一焊接部及弹性的第 一对接部,所述导电 端子还设有用于传输信号的至少一对差分信号端子,其中,每一个差分信 号端子设有第二焊接部及平板状的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一、第二对接部设 置于舌板的同 一侧且第 一 、第二对接部沿舌板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为两排, 其中所述第二对接部相较于弹性第一对接部更靠近舌板的对接面,所述转 接模块一端焊接于第一、第二焊接部上,转接模块另一端可焊接于母电路板上。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舌板上增加了一对差分信号端子,进而增加了数据传输的通道,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另外,通过设置转接模块可以降低导电端子的制造难度。
图l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插座电连接器焊接于母电路板上时的 立体組合图。图2是图1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插座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插座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插座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7是图6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插座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插座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10是图9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11是现有技术中的A型USB 2. O插头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12是现有技术中的A型USB 2. G插座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插座电连接器100用以焊接于母电路 板8上,其包括一绝缘本体l、固持于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包覆于 绝缘本体1外围的金属遮蔽壳体3、与导电端子2焊接的转接电路板4及若干转接端子5。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一基部11及自基部11前表面110向前突出的舌板12。所述基部ll包括一上表面lll、下表面112及两侧面113。其中,所述上表面lll 中部设有一向上突出的突块llll,所述两侧面113分别设有一凹口1131,所述 突块1111及凹口1131均用于与遮蔽壳体3配合。所述舌板12包括一顶面13、与 顶面13相对的支持部14及远离基部11的对接面18,其中,所述顶面13设有沿 舌板12长度方向A-A延伸的第一收容槽131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收容槽131 向后贯穿基部ll;所述支持部14的前、后端分别设有平行于第一收容槽131 的第二、第三收容槽l41、 142(如图4所示),其中,第二、第三收容槽141、 142不相互连通。请参照图3至图5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若干收容于第三收容槽142 内的第一导电端子21及收容于第一、第二收容槽131、 141内的若干附加端子 22。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的结构大致相同,其包括对应于第三收容槽142的第 一对接部15及自第 一对接部15向后延伸的第 一焊接部16。所述第 一对接部15 在舌板12的宽度方向B-B上左右并排布置。另外,所述第一对接部15悬臂状地 收容于对应地第三收容槽142内,且突出于舌板12的支持部14,所以其具有一 定的弹性可沿舌板12的高度方向C-C上运动,便于与插头电连接器(未图示) 相配合。所述方向A-A、 B-B及C-C均两两相互垂直。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00可兼容现有技术中的USB插头电连接器,例如图11 所示的USB 2. 0 A型插头电连接器500,即所述插头电连接器500可插入至插座 电连接器100内。为此,所述舌板12的尺寸与图12中的标准USB 2.0 A型插座 电连接器600的第二绝缘舌片62的尺寸本质上相同。详细地说,即舌板12的长 度、宽度及高度均与第二绝缘舌片62的对应尺寸大致相同,但允许有一定的 误差。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为四根且其结构和排列均符合USB 2. 0 A型插座电 连接器600的端子63(如图12所示),为了便于以下描述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 分别用标号211、 212、 213及214表示,且第一导电端子211、 212、 213及214 分别为电源端子、负信号端子(D-)、正信号端子(D+)及接地端子(GND)。所述 第一焊接部16对应于第一导电端子211、 212、 213及214分别用标号161、 162、 163及164表示,所述第一焊接部16是穿板式(Through Hole)的,其可穿过转 接电路板4上的第一通孔41并与转接电路板4焊接(如图3所示)。所迷附加端子22包括两对差分信号端子23及一根接地端子24。所述两对 差分信号端子23中其中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用于输出高速信号而另一对第二差 分信号端子用于接受高速信号。所述接地端子24位于每一对差分信号端子23 之间,用以降低差分信号端子23在传输信号时产生的串扰。所述差分信号端 子23均沿舌板]2的宽度方向B-B上左右并排布置。每一差分信号端子23包括第 二对接部25、自第二对接部25前缘向上延伸的连接部26、自连接部26向后延 伸的固持部27及位于固持部27末端的穿板式第二焊接部28,其中,所述固持 部27与第二对接部25沿舌板12长度方向A-A上延伸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对接 部25大致为平板状的长条形且没有弹性。为了便于以下描述,所述第二焊接 部28对应于两对差分信号端子23分别用标号281、 282、 283及284表示。所述 接地端子24的结构与每一个差分信号端子23的结构均大致相同,其包括第三 对接部241、自第三对接部241前缘弯折延伸的第三连接部242、自第三连接部 2"向后延伸的第三固持部243及位于第三固持部243末端的第三焊接部245, 其中,所述第三固持部243与第三对接部241沿舌板12长度方向A-A延伸且相互 平行。所述第三对接部241大致为平板状的长条形且没有弹性。当导电端子2自绝缘本体1的后端插入其中时,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的第 一对接部15对应于第三收容槽142内,所述附加端子22的第二、第三对4^部25、 241贴置在第二收容槽141内。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对接部15、 25及241均位 于舌板12的同侧,即均位于支持部14上;所述第一、第二对接部15、 25沿 舌板12的长度方向A-A上设置为两排,其中所述第二对接部25相较于弹性第 一对接部15更靠近舌板的对接面18,另外,所述第一、第二对接部15、 25 在舌板12的长度方向A-A上存在一定的距离,即它们彼此不接触,以防止信号 传输的混乱。请参照图3至5所示,所述遮蔽壳体3为中空结构,其包括上端面31、下 端面32及两侧面33。所述遮蔽壳体3安装于绝缘本体1的基部11上并位于舌板 12的外围以形成一收容空间10。所述上端面31设有与基部11的突块1111相配 合的凹槽311;所述两侧面33分别设有与基部11的凹口 1131相配合凸片331。 另夕卜,所述上、下端面31、 32均设有凸伸入收容空间10内的第一抵压弹片310, 所述两侧面33也设有凸伸入收容空间10内的第二抵压弹片330。所述第一、第 二抵压弹片310、 330均与对接插头电连接器配合使插头电连接器能够稳定固持于收容空间10内。请参照图2至图5所示,所述转接电路板4包括第一通孔41及与第一通孔 41电性连接的第二通孔42,所述第一通孔41对应于第一焊接部16、第二焊接 部28及第三焊接部245并可由上述焊接部16、 28、 245穿过。所述转接端子5为L形结构,其包括穿过第二通孔42并焊接于转接电路板4 上的第一焊接端51及垂直于第一焊接端51的第二焊接端52,所述第二焊接端 52是焊接于母电路板8上。为了提高焊接的方便性及焊接效果,所述插座电连 接器100还设有一保持第二焊接端52相互之间平行度的固定块6,所述固定块6 设有可供第一焊接端51穿过的通孔61(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块6位于转接电 路板4及第二焊接端52之间且固定块6贴置在转接电路板4的后表面上。诚然,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块6也可以包覆成型于转接端子5上,同样可以 保持第二焊接端52相互之间平行度。请参照图6至10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揭示了一种插座电连接 器200,其可焊接于母电路板8上,所述插座电连接器200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 施方式中的插座电连接器100大致相同,两者的区别在于所述插座电连接器 200通过柔性电路板7将导电端子2与母电路板8达成电性连接。所述柔性电路 板7包括若干通孔71及与通孔71电性连接的焊接端72,所述第一焊接部16、第 二焊接部28及第三焊接部245可穿过通孔71与柔性电路板7焊接。所述焊接端 72焊接于母电路板8上,进而将导电端子2与母电路板8达成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接模块(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转接电路板4及转接端 子5或柔性电路板7),将导电端子2与母电路板4电性连接在一起,如此设置, 降低了导电端子2的制造难度;另外,在某些情况下,如导电端子2的第一、 第二、第三焊接部16、 28、 245与母电路板8上对应的焊接区域(未图示)相距 较远时,通过上述转接电路板4及转接端子5或柔性电路板7,可以顺利地将导 电端子2与母电路板8电性连接起来。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标准的USB 2. 0插座电连接器600的基础上增加 了两对差分信号端子23及一根接地端子24,但是,并没有增加舌板12的长度 且可与标准的USB 2. 0插头电连接器500兼容。由于差分信号端子23的存在大 大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度。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差分信号端子 23为两对,诚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3也可以只设有一对,同样可以达成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另外,所述附加端子22 的平板状第二、第三对接部25、 2W也可以设置为具有一定的弹性结构,例如, 如图5所示,可将平板状第二、第三对接部25、 241上方的绝缘本体逃空,使 第二、第三对接部25、 241在舌板12的高度方向C-C上具有一定的弹性。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实 用新型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 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可固持于母电路板上,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及转接模块,其中,绝缘本体设有基部及突出于基部的舌板,所述舌板设有远离基部的对接面,所述导电端子设有若干第一导电端子,每一个第一导电端子设有第一焊接部及弹性的第一对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还设有用于传输信号的至少一对差分信号端子,其中,每一个差分信号端子设有第二焊接部及平板状的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一、第二对接部设置于舌板的同一侧且第一、第二对接部沿舌板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为两排,其中所述第二对接部相较于弹性第一对接部更靠近舌板的对接面,所述转接模块一端焊接于第一、第二焊接部上,转接模块另一端可焊接于母电路板上。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的尺寸 与标准的USB 2.0 A型插座电连接器的第二绝缘舌片的尺寸本质上相同。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个差分 信号端子设有平行于第二对接部的固持部及连接第二对接部与固持部的连 接部,所述第二焊接部位于固持部的末端。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信号端 子为两对且沿舌板的宽度方向上并排布置,所述导电端子还设有位于每一 对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第二接地端子。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模块包 括转接电路板及若干转接端子,所述第一、第二焊接部焊接于转接电路板上, 所述转接端子包括焊接于转接电路板上的第一焊接端及可焊接于母电路板 上的第二焊接端。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电路板 包括若干第一通孔及与第一通孔电性连接的第二通孔,其中,所述第一、第 二焊接部穿过第 一通孔而焊接于转接电路板上;所述第 一焊接端也穿过第二 通孔而焊接于转接电路板上。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电连接器设有固持于转接端子上的固定块。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贴置 于转接电路板上。
9.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模块为 柔性电路板。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 设有若干通孔及与通孔电性连接的焊接端,所述第一、第二焊接部穿过通孔 而焊接于柔性电路板上,所述焊接端可焊接于母电路板上。
专利摘要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安装于母电路板上,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及转接电路板,其中,绝缘本体设有舌板,所述舌板设有一支持部及远离基部的对接面,所述导电端子设有至少一根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设有第一焊接部及位于支持部上的弹性第一对接部,所述导电端子还设有至少一对差分信号端子,其中,每一个差分信号端子设有第二焊接部及位于支持部上的平板状第二对接部,其中,所述第二对接部相较于弹性第一对接部更靠近舌板的对接面,所述第一、第二焊接部焊接于转接电路板上,并通过转接电路板与母电路板达成电性连接。如此设置,通过增加一对差分信号端子,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速率。
文档编号H01R13/6461GK201113076SQ200720042749
公开日2008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10日
发明者何家勇, 郑启升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