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线缆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具有改进的应力释放元件 的线缆连接器。背景技术:
连接一对连接器通常离不开线缆,线缆通常会采用应力释放元件来提高保
持力, 一种线缆连接器被公告如美国专利公告第US7,247, 046号所示,其揭示 了一种线缆连接器,其主要包括本体、组装于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组装于 本体的电路板、分别与端子及电路板电性连接的若干导电元件、组装并电性连 接于电路板的应力释放元件、与应力释放元件电性连接以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 线缆及盖体,所述线缆连接器直接用应力释放元件来提供保持力,此时该应力 释放元件容易扯坏,且线缆与连接器间的保持力不够。因此,确有必要对线缆 连接器进行改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综上所述,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线缆连接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应力释放元件的线缆连 接器,其能够提高应力释放元件的保持力,防止其被扯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线缆连 接器,其包括本体、组装于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 缆、包覆在线缆外部的支撑部及盖体,所述支撑部包括与线缆相固持的应力释 放元件及金属铆环,该应力释放元件将金属铆环成型于其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线缆连接器具有改进的 应力释放元件,其能够提高应力释放元件的保持力,防止其被扯坏。
图l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去除盖体及绝缘层后的立体组合图。 图5是图4所示线缆连接器的另 一视角的视图。 图6是图2所示支撑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材质的本体2、 组装于本体2内的若干导电端子4、柔性线路板3、组装于本体2的印刷电路板5、 分别与端子3及印刷电路板5电性连接的若干导电元件6、与印刷电路板5电性连 接的线缆8、包覆在线缆8外部的支撑部9、盖体及贴附于盖体内壁的绝缘层7, 本实施例中盖体包括分别组装于本体2并包围上述元件的前、后盖ll、 12及保 护体13。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盖体包括前盖ll、后盖12及保护体13。其中,前盖 ll由金属导电材料制成牙刷形状,可与对接连接器接触。前盖ll包括矩形主体 部110和沿垂直于矩形主体部110的方向延伸的管状延伸部111。所述矩形主体 部11Q与管状延伸部111的后端共同设有嵌合槽113,矩形主体部110上沿前表面 向后凹进一收容空间117,管状延伸部11 l上设置了 一与收容空间117连通的圓 形通道118以使线缆通过。其中矩形主体部110的上、下外壁相对设置有一对向 着收容空间117凹陷的穿孔112,与穿孔112相对的内壁上设有向着主体部110 外壁凹陷的凹陷区114 。管状延伸部111包括靠近主体部110的位置设置的第一 配合槽115及远离矩形主体部11G的末端设置的第二配合槽116。
后盖12为金属导电材料制成,其包括自前端面突出的嵌合部121、与前盖 11上的第一配合槽115相配合的第三配合槽122及与第二配合槽116相配合的第 四配合槽123,在第三配合槽122的右端设有凸台124。
保护体13为平板状绝缘体,其包括一对第一收容孔131、位于该对第一收 容孑L131之间的一对第二收容孑L132及位于该对第二收容孔132之间的第三收容 孔133。
本体2包括基部21及自基部21向前延伸的舌部22。本体2设有两对大型第一 收容通道23及一位于正中的小型第二收容通道24,其分别自舌部22的后表面向 基部21的前表面凹陷。第 一收容通道2 3及第二收容通道24的内壁沿前后方向均设有若干突条231。基部21左端的上下两侧被切除形成缺口211以与舌部22平 齐,且基部21的上下侧没有被切除的部分设有若干第一摩擦凸肋210,这些第 一摩擦凸肋210间隔排列且沿前后方向位于基部21的外围壁。
柔性线路板3包括U形本体部31及自本体部31的前端先向右上方倾斜延伸 再水平向右延伸一段距离后向下竖直弯折延伸的弯折部32,该弯折部32末端并 行设置有两矩形孔321。 U形本体部31两臂的外侧分别设有发光二极管35 (LED), 该发光二极管35的外侧分别盖有透光件34,该透光件34用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 成,其底座341—侧压在发光二极管35上,另一侧向外突出形成有突柱342。
请参阅图2至图5所示,导电端子4包括一对接地端子42、位于一对接地端 子42间的一对电源端子41和位于一对电源端子41间的一个提供侦测作用的信 号端子43。所述每一个端子4呈P0G0(弹簧)针型,即在电源端子41内部设有弹 簧(未图示),组装时,导电端子4的接触部45可沿组装方向向后祐:挤压而弹性 伸缩。所述每个接地端子42包括一直径较小的可被挤压的圆柱型接触部45,直 径较大的圆柱型中间部46和直径稍小的形成于中间部46后端的末端部47。配合 部460自中间部46的外表面向外突起。所述电源端子41与接地端子42的结构基 本类似,电源端子41的圓柱型接触部45比接地端子42的长度短。因此,接地端 子42可以最先与对接连接器对接,而最后从对接连接器上脱离,这样就保证了 电源和信号的传输。所述信号端子43与电源端子41的结构类似,只是信号端子 4 3的每一部分都比电源端子41的直径'J 、。
请参阅图1及图2,所述印刷电路板5设置为垂直的平面,且沿前后方向即 对接方向形成一定的厚度。印刷电路板5包括一基板50,基板50具有前表面和 相反的后表面,还包括左右两端。自基板50的前表面向后表面设置了若干直径 与导电端子4的中间部46匹配的通道52。所述通道52沿垂直于对接的方向对齐 排列成一排。在基板50的右端设置了若干通孔51。每一通孔51内均被镀上导电 材料用以和线缆8电性焊接,所以通孔51也可称为线缆连接部。印刷电路板5 上装配了一个驱动IC(集成电路芯片)53,以促使发光二极管35(LED)发光。在 印刷电路板5的后表面且位于通孔51与通道52之间设有若干导电片55,与导电 片55相对的上壁设有一凹口 54。
导电元件6呈Q形,其包括一对与印刷电路板5的线路焊接的第二接触部62、 一个与导电端子4的末端部47焊接的第一接触部61和一对分别连接对应第 二接触部62和第一接触部61的连接部63,且第一接触部61上设有一圓孔611 。 在其它实施例中,导电元件6也可以为Z形或其它形状。
绝缘层7为 一薄片且呈弧形结构,其外层涂有粘性物质以贴附于后盖12内 侧,以保证内部元件不与后盖12导通。
所述线缆8包括内部导线、包围内部导线的金属编织层和将金属编织层封 装的外被。剥去外被就暴露出内部导线和金属编织层。每根导线包括导体和绝 缘层。
请参阅图1至图3及图6所示,支撑部9包括应力释放元件9 l及金属铆环9 2 , 其中应力释放元件91的第一主体部910呈圓筒状,该应力释放元件91的中间偏 左位置设有第一突出部911,左端设有较大的第二突出部913,在第二突出部913 的左侧形成有一对相对的凹槽912,该凹槽912与第二突出部913相连。金属铆 环92为一较薄的圆筒状,其包括较薄的第二主体部921及位于左端的第二突出 部913,该金属铆环92的第二主体部921的内径比应力释》文元件91的第 一主体部 910内径要大,且第二主体部9 21的外径比第 一主体部910的外径要小。
组装时,导电端子4自后向前组装于本体2,且电源端子41、接地端子42 及侦测端子43的中间部46分别收容于相应的第一、第二收容通道23、 24且中间 部46的后端部分延伸超出本体2的后端面,接触部45位于本体2的前端面之外。 导电端子4突露于本体2后端面的部分收容于电路板5的对应通道52内,并延伸 穿过电路板5的后端面。每一导电元件6分别与对应的导电端子4及印刷电路板5 的后表面上的线路相焊接。第一和第二接触部61、 62分别与导电端子4的末端 部46和印刷电路板5上的线路焊接,导电端子4的末端部47收容于第一接触部61 上的圓孔611内,连接部63与导电端子4的中间部46的侧边接触。柔性线路板3 沿与对接方向垂直的方向自左向右包覆于本体2的舌部22外侧,该柔性线路板3 的弯折部32穿过印刷电路板5上壁的凹口54且焊接于印刷电路板5的后表面的 导电片55上。金属铆环92铆接到线缆8上,再将应力释放元件91成型于其上, 金属铆环92被完全包裹在应力释放元件91内部。线缆8的导线焊接于印刷电路 板5的通孔51内以形成电性连接。保护体13的第一、第二、第三收容孔131、 132、 133分别收容对应导电端子4的接触部45,组装完成后将上述元件一起组装至前 盖11内,其中透光件34沉入前盖11的凹陷区114内,突柱342卡入穿孔112中,上述元件中除支撑部9及线缆8外收容于前盖11的收容空间117内,应力释放元 件91的第二突出部913卡入第一配合槽115,第一突出部911卡入第二配合槽 116。接着,将后盖12自后向前组装至前盖11,后盖12的嵌合部121进入前盖11 的嵌合槽113,同时后盖12的凸台124卡入应力释放元件91的凹槽912,第二突 出部913卡入第三配合槽122,第一突出部911卡入第四配合槽123。
权利要求1.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本体、组装于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包覆在线缆外部的支撑部及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与线缆相固持的应力释放元件及金属铆环,该应力释放元件将金属铆环成型于其内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释放元件设有 第一突出部及比第一突出部大的第二突出部,在第二突出部的侧边形成有一对 相对的凹槽,该凹槽与第二突出部相连。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铆环包括第二 主体部及第三突出部,该金属铆环的第二主体部的内径比应力释放元件的第一 主体部内径大,且第二主体部的外径比第 一主体部的外径d、。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前盖及后 盖,其中前盖包括主体部和沿垂直于主体部的方向延伸的管状延伸部,管状延 伸部上设置了供线缆通过的圆形通道,其中主体部的上、下外壁相对设置有一 对穿孔,与穿孔相对的内壁上设有向着主体部外壁凹陷的凹陷区,管状延伸部 包括靠近矩形主体部的位置设置的第 一 配合槽及远离矩形主体部的末端设置 的第二配合槽。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包括与前盖上 的第 一配合槽相配合的第三配合槽及与第二配合槽相配合的第四配合槽,在第 三配合槽的右端设有凸台。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释放元件的第 二突出部卡入第一 配合槽及第三配合槽,第一突出部卡入第二配合槽及第四配 合槽。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还包括 印刷电路板及与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的柔性线路板,该柔性线路板包括本体部 及自本体部的前端弯折延伸的弯折部,本体部两臂的外侧分别设有发光二极 管,该发光二极管的外侧分别盖有透光件,该透光件用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 其一侧向外突出形成有突柱。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壁设有凹口,所述柔性线路板包覆于本体外侧,所述弯折部穿过所述凹口且焊接于 印刷电路板。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后盖内壁贴附 有绝缘层。
10.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的主体部设置 有一对穿孔,与穿孔相对的内壁上设有向着主体部外壁凹陷的凹陷区,所述透 光件沉入该凹陷区内,所述突柱卡入穿孔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本体、组装于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包覆在线缆外部的支撑部及盖体,所述支撑部包括与线缆相固持的应力释放元件及金属铆环,该应力释放元件将金属铆环成型于其内部。该线缆连接器具有改进的应力释放元件,其能够提高应力释放元件的保持力,防止其被扯坏。
文档编号H01R13/58GK201130761SQ20072004230
公开日2008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16日
发明者唐久禹, 赖金德, 马迎星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