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是在维持金属板的平坦面的状态下制作 端子,且具有在此平坦面内使端子的按压部位移、以将扁平型导体压接到该端
子的接触部的端子。专利文献1公开了这种连接器,端子作为一个构件来形成,
即,将固定腕部与可动腕部的两个腕部在大致平行的状态下在中间部通过连接
部连接而成。位于上方的可动腕部在一端具有按压扁平型导体的按压部,在另 一端具有承受来自加压构件的凸轮部的压力的被压部。当被压部承受来自凸轮
部的压力而产生位移时,可动腕部以连接部为支点作角位移,且按压部朝按压 扁平型导体的方向位移。
专利文献l的连接器有两个端子,两个端子交互地排列。对两个端子进行 比较得知,连接部与被压部的距离相同,但连接部与按压部的距离不同。其结 果,两个端子的按压部的位置在可动腕部的长度方向相互不同而分布成锯齿 状,从而在较广的区域平均地按压扁平型导体。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78959号公报
采用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时,两个端子的连接部与被压部的距离相同,〈旦 连接部与按压部的距离不同。因此,虽然按压扁平型导体的区域较广,但不同 端子间会因按压部的位置不同而产生位移量不同。即,导致按压力不同。
因此对于这种连接器,不仅希望按压区域广,且希望各端子的按压力相同。 这样可更均等地按压扁平型导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开发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扁平型导 体用电连接器,即使混合配置有不同端子,任何端子的按压部均能够以相同的 压力按压扁平型导体。
采用本发明的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维持金属板的平坦面制作而成的端 子具有相互朝相同方向延伸而并排设置的腕状的固定腕部与可动腕部,该固定 腕部与可动腕部在长度方向中间部被连接部相互连接而成为一个构件,上述固定腕部固定保持在壳体上,可动腕部在长度方向一端侧具有按压部,且在另一 端侧具有被压部,当承受移动操作的加压构件朝预定方向移动时,该加压构件 的凸轮部通过预定的移动量而按压上述可动腕部的被压部,使之在包含端子的 平面在内的面内作位移,且通过此被压部的位移使可动腕部以上述连接部为支 点作杠杆状角位移,从而使按压部位移,且利用该按压部对扁平型导体施加按 压力。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该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上,即使有多个端子混合 存在于连接器中,也能将各端子的按压部的位移量差控制在最小程度,或消除 这种差别,本发明通过下述第一至第三发明来实现上述目的。
<第一发明〉
端子由多种端子构成,各种端子的按压部在可动腕部长度方向的位置不 同,加压部对应各端子而设定凸轮部的凸轮位移量,从而在各种端子间实现可 动腕部的按压部的位移量差最小或没有。
<第二发明>
端子由多种端子构成,各种端子的按压部在可动腕部长度方向的位置不 同,各种端子根据端子的种类来设定在可动腕部上形成的被压部与在固定腕部 上形成的凸轮引导部之间的距离,从而在各种端子间实现可动腕部的按压部的 位移量差最小或没有。
<第三发明>
端子由多种端子构成,各种端子的按压部在可动腕部长度方向的位置不 同,在各种端子间,连接部至按压部的距离与连接部至被压部的距离之比设定 成大致相同,从而在各种端子间实现可动腕部的按压部的位移量差最小或没 有。
上述第一至第三发明是依据所对应的端子种类来设定凸轮部的位移量,或 根据端子种类来设定端子本身的从被压部至凸轮部的距离,进而在各种端子间 将可动腕部的从连接部至按压部的距离与从连接部至被压部的距离之比、艮P、 将作杠杆状角位移的可动腕部的腕长比做成相同,由此,无论采用何种端子, 均可使按压部的位移量相同,或差别最小。
采用上述第一至第三发明中的任一个时,最好多种端子中一种端子以凹部 形成被压部,另一种端子以直线边缘形成被压部。
端子往往是按种类插入组装至壳体。因此,由于端子种类不同,其插入条 件、例如插入压力、插入深度,会有一些差别。有时插入方向也会不同。如此, 当插入条件不同时,即使为了理想地进行凸轮部的引导而用凹部来形成被压 部,也会因端子的种类不同而在此凹部产生位置偏移,造成不能正常引导凸轮
部。因此如果像本发明那样在一种端子上用凹部形成被压部,而在另一端子上 用直线边缘形成被压部,则即使在不同种类的端子间产生上述偏移时,也由于 用直线边缘形成的被压部可在任何位置上进行引导而能够克服该偏移。至于预 定位置上的引导,用一种端子上的凹部便能充分实现。
本发明如上所述,通过设置多种端子且使端子的按压部的位置不同,而扩 大了对扁平型导体的按压区域,且即使端子的种类不同,也可使按压部的位移 量相同,所以可使在前述按压区域内的来自各端子的按压力相等,使对扁平型 导体的按压力均衡。其结果,各端子的接触部与扁平型导体间的接触均衡稳定。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的连接器的剖视图,(Al)显示加压构件位于 打开位置的状态下一个端子的位置,(A2)显示另一端子的位置,(Bl)显示
在加压构件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一个端子的位置,(B2)显示另一端子的位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态的连接器的剖视图,(Al)显示加压构件位 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一个端子的位置,(A2)显示另一端子的位置,(Bl)显 示在加压构件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一个端子的位置,(B2)显示另一端子的 位置。
图3是本发明的再一实施形态的连接器的剖视图,(Al)显示加压构件位 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一个端子的位置,(A2)显示另一端子的位置,(Bl)显 示在加压构件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一个端子的位置,(B2)显示另一端子的 位置。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 20…端子 11、 21…固定腕部
12、 22…可动腕部 12A、 22A…按压部
12B、 22B…被压部 13、 23…连接部
30…壳体 40…加压构件 43、 44…凸轮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图1至图3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图1所示的连接器是将对金 属板加工后形成的具有与纸面平行的平坦面的多端个子沿着垂直于纸面的方 向而以预定间隔排列。两个端子10、 20交互地排列,图1 (Al)显示在一个端 子10的位置上的剖视图,图l (A2)显示在另一端子20的位置上的剖视图。
图1 (Al)及图1 (A2)显示后述的加压构件在打开位置上,而图1 (Bl)及 图1 (B2)显示同一连接器的加压构件在关闭位置上,其中图1 (Bl)为在一个端子的位置上的剖视图,图l (B2)为在另一端子的位置上的剖视图。
剖面呈四角形且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延伸的壳体30是通过将绝缘材料成形而制作的,分别形成有用来收纳上述两个端子10、 20的收容沟槽31、32。 收容沟槽31、 32分别以与端子10、 20的板厚一致的内宽(垂直于纸面的方向 的内宽)形成与纸面平行延伸的细缝状,在图1 (Al)、图1 (A2)中,贯通 左右而形成于壳体30上。在壳体30的右半部且在由上下方向中间部向着上方 的区域,所有的收容沟槽31、 32连通,从而形成朝上方开口的加压构件转动 空间33,在壳体30的左半部,在由上下方向中间部向着上方的区域,所有的 收容沟槽31、32连通,形成朝左侧开口的扁平型导体插入空间34。其结果, 在壳体30内,收容沟槽31、 32在壳体下壁35及沿着位于左半部的上壁36的 内面的部分形成。
又,上述壳体30在收容沟槽31、 32内具有将这些沟槽的内壁面(在垂直 于纸面的方向互相面对的内壁面)彼此相连接的岛状固定部37、 38。
这些固定部37、 38在图中位于左右方向中间部,但收容沟槽32内的固定 部38相对收容沟槽31内的固定部37而位于右侧。
端子IO、 20如上所述,其形状是维持金属板的平坦面的状态,如图所示,呈横H字型。端子IO、 20分别具有位于下方的固定腕部11、 21以及位于其上方且与该固定腕部ll、 21大致平行的可动腕部12、 22,固定腕部ll、 21与可 动腕部12、 22在这些腕部的长度方向中间部被连接部13、 23连接,分别作为 一体构件形成。
端子10在延伸至壳体30的左端附近的固定腕部11的左端具有与上述可 动腕部12互为相对的呈突出状的接触部IIA,且在朝壳体30外突出的右端具有接线部11B。上述端子IO在设于连接部13上的突出部IIC与上述接线部11B 之间形成沟槽状的凸轮引导部IID,在上述连接部13的左侧形成卡止突起IIE。 上述凸轮引导部11D的沟槽底部成为直线部,其两侧具有圆角部分。又,接线 部11B以朝壳体30外突出且朝下方延伸的部分来形成,还形成与壳体的下壁 35的右端部嵌合的固定沟槽IIF。
上述端子10的可动腕部12通过上述连接部13与上述固定腕部11连接, 且相对于该连接部13的位置而左右延伸。该可动腕部12的左端位于与上述固定腕部11的接触部11A对应的位置,在该左端设有对着上述接触部11A突出 的按压部12A。在上述可动腕部12的右端附近形成凹部,该凹部的面对上述 固定腕部11的凸轮引导部11D的位置上的边缘呈圆角,该凹部成为被压部12B。
该被压部12B在可动腕部12及固定腕部ll各自的长度方向上位于与固定腕部 11的凸轮引导部11D的圆角右侧区域对应的位置。
该端子10由壳体30的右端侧插入至上述壳体30的收容沟槽31。固定腕 部11被收纳在壳体30的下壁35侧的收容沟槽31中,而可动腕部12被收纳在 上壁36侧的收容沟槽31中。固定腕部11与上述收容沟槽31的下缘接触,该 固定腕部11的卡止突起IIE咬入壳体30的固定部37,来自该固定部37的反 作用力将该固定腕部11的下缘强力按压在壳体30的下壁35的上表面而将其 稳固地固定。进而将形成于接线部11B上的固定沟槽11F嵌装于壳体的下壁35 的右端部,由此也可将固定腕部11稳固地固定。而可动腕部12则是在其上缘 与壳体30的上壁36的下面之间形成有间隙,从而在上述收容沟槽31的沟槽 宽度方向的内壁面上且在可动腕部12的板厚方向得到支承,可朝上下方向弹 性变形。该可动腕部12的较上述连接部13更靠右侧的部分进入壳体30的加 压构件转动空间内,在该加压构件空间内不存在上壁36。
而在另一个端子20上,固定腕部21的朝连接部23的左方延伸的部分朝 壳体30外突出,在壳体的左端具有连接部21B,而在该连接部21B与连接部 23之间具有接触部21A。上述连接部21B的形状类似于将端子10的接线部116 左右相反地设置,形成有与壳体30的下壁35的左端部嵌合的固定沟槽21F。 上述接触部21A比上述端子10的接触部11A的位置更靠右侧。上述固定腕部 21在连接部23的右侧具有卡止突起21E,在比卡止突起21E更靠右侧的部分, 一直到自由端为止,对着可动腕部22的边缘呈直线边缘,且用其一部分来形 成引导支承上述加压构件的凸轮部的凸轮引导部21D。
此端子20的可动腕部22通过上述连接部23而与上述固定腕部21连接, 且相对于该连接部23的位置而左右延伸。与端子IO相比,可动腕部22在该 连接部23的左侧延伸得较短,在其左端具有对固定腕部21的接触部21A突出 的按压部22A。比连接部23更靠左侧的部分在与壳体的上壁36的下面之间形 成间隙。又,在上述连接部23的右侧,可动腕部22右端部的与上述固定腕部 21的凸轮引导部21D的右部对应的部分以直线边缘形成被压部22B。
将上述端子20与上述端子IO进行比较可知,整体形状呈横H字形,形状 类似于上述端子IO,但有以下不同由于端子20要从左侧插入壳体30,因此 卡止突起21E位于连接部23的右侧,固定腕部21的接触部21A和可动腕部22 的按压部22A位于接近连接部23的位置,且固定腕部21的凸轮引导部21D和 可动腕部22的被压部22B以直线边缘的部分形成。
加压构件40通过将树脂等绝缘材料成形而制作,在图1中,是由壳体内 朝外延伸,且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即端子的排列方向上,具有覆盖端子IO、20的排列范围的宽度。该加压构件40在上述排列方向、且在大致位于壳体30 内的一半的部分,在与端子IO、 20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容许端子10、 20的可动 腕部12、 22贯通的、与纸面平行的细缝状沟槽部41、 42。各沟槽部41、 42在 该加压构件40的端部位置上设有将各沟槽部41、 42的互为面对的内壁面(在 上述排列方向相互面对的内壁面)彼此连接的凸轮部43、 44。在加压构件40 位于图1 (Al) 、 (A2)所示的打开位置时,该凸轮部43、 44的剖面呈横向 长的长圆形,在该图中,凸轮的左端至右端的距离比凸轮引导部IID、 21D与 被压部12B、 22B之间的间隔大。而且与端子20对应的凸轮部44比与端子10 对应的凸轮部43长。在图l (Al) 、 (A2)中,该凸轮部43、 44的右侧半圆 部的中心45具有朝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延伸的共同转动轴线,但此中心45的左 半部的长度则是凸轮部44大于凸轮部43。即,与端子20对应的凸轮部44的 凸轮的位移量比与端子10对应的凸轮部43大。此位移量之差对应以下情况设 定虽然端子10的连接部13至被压部12B为止的距离与端子20的连接部23 至被压部22B为止的距离相同,但端子20的连接部23至按压部22A为止的距 离比端子10的连接部13到按压部12A为止的距离短。两个端子10、 20的被 压部12B、 22B由于加压构件40如图1 (Bl) 、 (B2)那样的转动到关闭位置 的转动操作而从凸轮部43、 44承受压力,且随着该凸轮的位移而朝上方弹性 位移,而被压部12B、 22B的弹性位移则通过可动腕部12、 22以连接部13、力 为支点作杠杆状倾斜所产生的位移而给按压部12A、 22A带来朝下方的弹性位 移。此时,若针对两个端子10、 20的凸轮位移量相同,则按压部22A的位移 量就比按压部12A小。但是本发明由于将端子20的凸轮位移量设定成比端子 10的凸轮位移量大,所以可使按压部22A的位移量接近按压部12A的位移量, 并且可通过选定上述凸轮位移量而使两个按压部12A、 22A的位移量相同。
上述结构的连接器的使用要领如下。
(1) 首先,如图1 (Al) 、 (A2)所示,使加压构件40到达立起的打开 位置,并将扁平型导体(未图示)的端部、即接线电路部插入到在壳体30的 左内部形成的扁平型导体插入空间34内。此时,该接线电路的面位于下面侧, 从而面对两个端子IO、 20的接触部11A、 21A。
(2) 在将扁平型导体插入至预定位置、具体而言是前端插入至与壳体的 抵接部抵接的深度为止后,将加压构件40朝图1 (Bl) 、 (B2)的位置顺吋 针方向转动。当加压构件40到达关闭位置时,凸轮部43、 44围绕其中心45 转动而成为纵长形态。凸轮部43、 44按压两个端子10、 20的被压部12B、 22B, 使其朝上方位移。此时,因凸轮部44的位移量比凸轮部43大,所以伴随此位 移,端子20的被压部22B比端子10的被压部12B更朝上方弹性位移。(3)通过两个端子10、 20的被压部12B、 22B的位移,使两个端子10、 20的可动腕部12、 22以连接部13、 23为支点而倾斜成杠杆状,其结果,按压 部12A、 22A朝下方弹性位移。此时,端子20的从连接部23至按压部22A的 距离比端子10的从连接部13至按压部12A的距离短,但按压部22A的位移量 比按压部12A更大,结果是,按压部12A、 22A之间的位移量几乎没有差别, 或者是相同。于是两个端子IO、 20的按压部12A、 22A对于扁平型导体便呈锯 齿形分布,且这些按压部的按压力大致相等。
如上所述,图1的实施形态是通过针对不同的两个端子对应地设定加压构 件的凸轮部的位移量而使两个端子的按压部的位移量相同或接近,但亦可不依 靠加压构件,而是通过端子本身的形态来达到同样效果。
在图2中,两个端子IO、 20除了两个端子的被压部12B、 22B以外,其余 与图1的端子相同,且加压构件40的针对两个端子10、 20的凸轮部43、 44 也相同。
在图2的形态中,与两个端子IO、 20对应的凸轮部43、 44为相同形状、 相同大小,且在相同位置上具有转动中心,但端子20的被压部22B位于比端 子10的被压部12B更接近凸轮引导部21D的位置(参照图2 (Al) 、 (A2))。 因此,即使加压构件40朝关闭位置的转动所产生的凸轮部43、 44的凸轮位移 量相同,端子20的被压部22B也比端子10的被压部12B更大幅度地朝上方位 移,其结果,虽然端子20的从连接部23至按压部22A的距离较短,但其按压 部22A的位移量仍与端子10的按压部12A的位移量大致相同或相同(参照图 1 (Bl) 、 (B2))。
在图3的实施形态中,通过选定端子的连接部的位置,使两个端子的按压 部的位移量相同或接近。在图3中,除了两个端子IO、 20的连接部13、 23的 位置与图1的端子不同以外,其余均与图l的端子相同。在图3的形态中,端 子20的连接部23比端子10的连接部13更位于右方,端子20上由连接部23 至按压部22A的距离与由连接部23至被压部22B的距离之比和端子10上由连 接部13至按压部12A的距离与由连接部13至被压部12B的距离之比相同或接 近。而当上述比值在两个端子10、 20上相同时,凸轮位移量会对应上述比值 而使按压部位移,所以两个端子IO、 20的按压部12A、 22A的位移量相同。
本发明不限于图示的形态,可进行各种变更。例如,端子不仅可为2种, 亦可为3种以上。通过根据各端子来选定加压构件的凸轮部的凸轮位移量、端 子的被压部及连接部的位置,或将这些加以组合,能够将不同端子产生的按压 部的位移差消除或控制在最小程度。
又,图示的实施形态是各端子均在固定腕部侧具有与扁平型导体接触的接 触部,但亦可将此固定腕部侧的接触部作为扁平型导体用的承接部,且使可动 腕部侧的按压部兼具接触部的功能,或是使两者作为接触部发挥功能。这取决 于扁平型导体的接线电路部形成于哪一面或是形成于两面,但不论是何种情 况,本发明均可对应。
又,即使加压构件不是转动形态,而是插入壳体的滑块形态,亦可适用本 发明。
权利要求
1.一种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维持金属板的平坦面制作而成的端子具有相互朝相同方向延伸而并排设置的腕状的固定腕部与可动腕部,该固定腕部与可动腕部在长度方向中间部被连接部相互连接而成为一个构件,上述固定腕部固定保持在壳体上,可动腕部在长度方向一端侧具有按压部,且在另一端侧具有被压部,当承受移动操作的加压构件朝预定方向移动时,该加压构件的凸轮部通过预定的移动量而按压上述可动腕部的被压部,使之在包含端子的平面在内的面内作位移,且通过此被压部的位移使可动腕部以上述连接部为支点作杠杆状角位移,从而使按压部位移,且利用该按压部对扁平型导体施加按压力,其特征在于,端子由多种端子构成,各种端子的按压部在可动腕部长度方向的位置不同,加压构件对应各种端子而设定凸轮部的凸轮位移量,从而在各种端子间实现可动腕部的按压部的位移量相同或差别最小。
2. —种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维持金属板的平坦面制作而成的端子具有 相互朝相同方向延伸而并排设置的腕状的固定腕部与可动腕部,该固定腕部与 可动腕部在长度方向中间部被连接部相互连接而成为一个构件,上述固定腕部 固定保持在壳体上,可动腕部在长度方向一端侧具有按压部,且在另一端侧具 有被压部,当承受移动操作的加压构件朝预定方向移动时,该加压构件的凸轮 部通过预定的移动量而按压上述可动腕部的被压部,使之在包含端子的平面在 内的面内作位移,且通过此被压部的位移使可动腕部以上述连接部为支点作杠 杆状角位移,从而使按压部位移,且利用该按压部对扁平型导体施加按压力,其特征在于,端子由多种端子构成,各种端子的按压部在可动腕部长度方 向的位置不同,各种端子根据端子的种类来设定在可动腕部上形成的被压部与 在固定腕部上形成的凸轮引导部之间的距离,从而在各种端子间实现可动腕部 的按压部的位移量相同或差别最小。
3. —种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维持金属板的平坦面制作而成的端子具有 相互朝相同方向延伸而并排设置的腕状的固定腕部与可动腕部,该固定腕部与 可动腕部在长度方向中间部被连接部相互连接而成为一个构件,上述固定腕部 固定保持在壳体上,可动腕部在长度方向一端侧具有按压部,且在另一端侧具 有被压部,当承受移动操作的加压构件朝预定方向移动时,该加压构件的凸轮 部通过预定的移动量而按压上述可动腕部的被压部,使之在包含端子的平面在 内的面内作位移,且通过此被压部的位移使可动腕部以上述连接部为支点作杠 杆状角位移,从而使按压部位移,且利用该按压部对扁平型导体施加按压力,其特征在于,端子由多种端子构成,各种端子的按压部在可动腕部长度方 向的位置不同,在各种端子间,连接部至按压部的距离与连接部至被压部的距 离之比设定成大致相同,从而在各种端子间实现可动腕部的按压部的位移量相 同或差别最小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个所述的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其特征为, 多种端子中, 一种端子以凹部形成被压部,另一种端子以直线边缘形成被压部。
全文摘要
一种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端子(10、20)的固定腕部(11、21)固定保持在壳体(30)上,可动腕部(12、22)在一端侧具有按压部(12A、22A),在另一端侧具有被压部(12B、22B),当加压构件(40)朝预定方向移动时,加压构件(40)的凸轮部(43、44)使可动腕部的被压部(12B、22B)位移,使可动腕部(12、22)以连接部(13、23)为支点作杠杆状角位移,从而使按压部(12A、22A)位移,端子(10、20)由多种端子构成,各种端子的按压部(12A、22A)在可动腕部(12、22)长度方向的位置不同,加压构件(40)对应各种端子(10、20)而设定凸轮部(43、44)的凸轮位移量,从而在各种端子间实现可动腕部的按压部的位移量相同或差别最小。
文档编号H01R43/16GK101202387SQ20071016698
公开日2008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15日
发明者须永史朗 申请人:广濑电机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