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连接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在移动电话或蜂窝电话、个人笔记本电脑、 数字摄像机或类似物上的连接器,特别是涉及这样一种连接器, 其能够将触头可靠地推压在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带状电缆上, 便于引导电路板或带状电缆进入连接器中并同时实现连接器的小 型化,即使电路板在插入时被错误地上下颠倒也能够消除任何连 接缺陷,可靠地将电路板或电缆锁定在连接器上,即使是在电路 板两侧表面上带有接触部分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连接器小型化,并 且使准备安装在电路板和电缆上的连接器得到加强。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用在移动电话、电荷耦合器件(CCD)摄像机或 类似物中的连接器是非常薄的(所谓的更轻、更紧凑的连接器), 并且包含以极窄的间距布置的触头。这些连接器既可以同时适用 于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带状电缆,也可以仅适用于柔性印刷电 路板。这些连接器具有这样的结构,即通过将电路板或带状电缆 插入连接器壳体的插口中,电路板或带状电缆被带到与触头的接 触部分相接触的状态。这些连接器大致上被划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连接器主要包括 壳体和触头,柔性印刷电路板在被插入壳体中时会被带到与触头 的接触部分相接触的状态。这种连接器是所谓的"非零插力" (NZIF)型的。另一种连接器主要包括壳体、触头和滑块,以使 柔性印刷电路板被壳体和滑块夹住。这种连接器又被划分为两种类型,即所谓的"零插力"(ZIF)型和"触键"型。现有多种方法用于利用壳体和滑块保持柔性印刷电路板。然而,在许多情况 下,是在柔性印刷电路板被插入壳体中后,将滑块插入壳体中, 以将电路板推压在触头上。"零插力"型的连接器公开于后文所述 的专利文献1中,"触键"型的连接器公开于后文所述的专利文献2中。"非零插力"型的连接器具有这样的结构,即柔性印刷电路 板通过插口而插入壳体中,以迫使电路板与触头的接触部分相接 触,而不必使用滑块,这样就能够实现电路板的连接。柔性印刷 电路板在插入壳体中时受到压力。当柔性印刷电路板与接触部分 接触时,接触部分通常会被特意弯曲或弯折,以便于实现接触, 或者触头的接触部分经常对称设置在电路板两侧,以使接触部分 夹住电路板。壳体上形成有所需数量的插槽,用于将触头插入其中,以及 插口,用于将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其中。每个触头主要包含用于 接触柔性印刷电路板或类似物的接触部分、用于连接在一基板上 的连接部分、用于固定在壳体上的固定部分。这些触头通过压配 而固定在壳体中。图30A和30B中示出了一种"零插力"型连接 器的触头64。触头64是大致U形的,并且主要包括接触部分 22,其适用于接触柔性印刷电路板40或柔性带状电缆;连接部分 24,其适用于连接在一基板或基片上;以及固定部分42,其用于通过压配而固定在壳体12上。如图30A和30B所示,"零插力"型连接器的滑块66是大致 楔形的。在柔性印刷电路板40或柔性带状电缆被插入壳体62中 后,滑块66插入装有所需数量触头64的壳体62中。这种滑块66 主要包括安装部分74,其用于安装在壳体62上;以及推压部分 68,其用于将柔性印刷电路板40或柔性带状电缆推压在触头64 的接触部分22上。在插入柔性印刷电路板40或柔性带状电缆之 前,滑块66被临时插在壳体62中以便储存于此,如图30A所示。 在柔性印刷电路板40或柔性带状电缆插入后,滑块66再次插入 壳体62中,以使滑块66的推压部分68沿着平行于电路板40或 电缆的方向插入,如图30B所示,从而将电路板或电缆推压在触 头64的接触部分22上。为了适应于用户的要求,使触头的间距最小化,或者使连接 器小型化,有时需要将一些触头的连接部分布置在壳体的插口一 侧(也就是交错地布置触头)。另外,后文所述的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用于锁定柔性印 刷电路板的结构。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电路板连接器,其通 过可靠连接而提高生产率,而不需要将电路板发生位移,即使是 电路板带有特定的用于信号输入和输出的小型端子或以小间距布 置的端子。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文献No. H6 —60,983中公开了 "零插 力"型连接器的一个例子。从该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摘要中可以 看到,该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印刷电路板滑块的连接器,其适
用于电子或通讯领域的狭窄空间中。滑块的两侧端部上形成有u 形臂,每个u形臂的近端固定在滑块上,并且在滑块插入壳体中 时用作导向件。u形臂分别在其开口侧设有凸块并且形成有切槽,以使开口端能够从插入侧看到。壳体的两端设有凸块,凸块具有 倾斜表面,以适合于咬合滑块的凸块。当滑块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连接端子一起插入壳体中时,滑块上的凸块骑跨在壳体上的带倾斜表面的凸块上,以使滑块的u形臂的开口端临时向外扩张,并且在插入动作结束后返回它们的 常规位置。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献No. H13 — 257,020中公开了所谓"触 键"型连接器的一个例子。为了获得柔性印刷电路板相对于所公 开的连接器的精确定位,在位于触头之间的端子块上的一条直线 上设有一排凸块。在柔性印刷电路板或带状电缆插入端子块中后, 滑块被移动,以将电路板或带状电缆推压在触头上。在电路板或 带状电缆借助于滑块而以这种方式电连接到触头上的时刻,凸块 咬入电路板或带状电缆的电路图形之间的凹槽中,从而确保触头 与电路板或带状电缆的电路图形之间的位置重合。专利文献3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文献No. H6 —82,783中公开了一种用 于锁定柔性带状电缆的连接器结构。为了即使是在带状电缆在其 后表面上带有刚性加强板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带状电缆容易咬合滑 块的牙,所公开的连接器包含壳体,其内部设有触针并且形成 有用于接收带状电缆的装配空间;以及滑块,其可拆卸地配置在 壳体的空间中,并且可以通过转动而移出壳体,以将滑块从壳体 中取出。在带状电缆被插入壳体的装配空间中后,滑块被强制进 入装配空间中,以导致带状电缆电连接到触针。滑块在其表面上 设有锚固凸块,用以被带状电缆抵靠。滑块的锚固部分插入并咬 合形成在柔性带状电缆中的锚固部分和设在带状电缆后表面上的 加强板。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献No. H5 — 326,084中公开了一种电路 板连接器。根据该日本专利的说明书中所描述,连接器可以实现 可靠的连接,从而提高生产率,而不需要使电路板发生位移,即 使是电路板带有特定的用于信号输入和输出的小型端子或以小间 距布置的端子。电路板包含沿其一个边缘布置的多个信号输入输 出端子。连接器包含插座端子触头,它们布置在与电路板的信号 输入输出端子相对应的位置上。在电路板通过端子触头一侧的开 口而插入连接器中后,电路板被推压并移向插座端子的触头,以 使信号输入输出端子被带到与连接器的相应触头相接触的状态。 连接器还包含定位装置,其位于用于插入绝缘子电路板的区域中。 当电路板被插入到预定位置后,定位装置将电路板安置在此。最近几年,随着电气和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强烈要求这种连 接器被进一步小型化。另外,近来有越来越多的需求,希望连接 器带有数量较少的连线,例如4至10根,这取决于用户的要求。 另一方面,希望能够以轻微的力将电路板插入连接器中,同时又 能够以足够大的力将电路板保持在连接器中。在这种情况下,插
入力和保持力无法兼顾,从而会产生以下问题。第一点,在图30A和30B所示的现有技术连接器中,在高度 方向上有六层结构,即壳体62的上下壁、每个触头64的接触部 分22和压力接收部分70、滑块66的推压部分68、柔性印刷电路 板40或柔性带状电缆。为了尽可能减小连接器的高度,可以省略 掉每个触头的压力接收部分70,以获得沿高度方向上的五层结构。 然而,为了保证各个元件的强度以及规格要求或用户要求,就不 能够进一步减小连接器高度了。对于图30A和30B所示的连接器60,电路板40或带状电缆 的插入以及触头64的接触部分22推压在电路板或带状电缆上的 动作只发生在壳体的插口一侧,因此随着连接器的小型化,这种 操作变得更加困难了。另外,在需要触头的间距极其狭窄的情况 下,触头只从一个方向插入壳体中会妨碍或阻碍连接器的小型化 要求。第二点,对于上面描述的结构,在触头以它们的连接部分安 置在壳体插口一侧这种方式布置在壳体中的情况下,会不可避免 地使触头的连接部分从壳体中伸出,以便于引导电路板或带状电 缆,这样,会因连接部分从壳体伸出而限制了连接器的小型化。 在需要触头的间距极其狭窄的情况下,只从一侧将触头插入壳体 中也会限制连接器的小型化。第三点,对于这样的连接器,即其触头的接触部分设在对称 位置上以便在两侧夹住柔性印刷电路板,触头经常被交错布置, 以实现连接器的小型化。在这种情况下,用于插入连接器的电路 板上的电路图形应当与连接器的触头布局相对应着交错设置。如
果电路板被错误地上下颠倒插入连接器中,则电路板上的电路图 形会被错误地接触到触头的接触部分,从而导致电连接缺陷或故 障。如果出现这种电连接缺陷或故障,则连接器本身或电路板本 身必须更换,从而导致操作成本增加。第四点,在所谓的"非零插力"型连接器中,用于将电路板 插入连接器中的力和用于将电路板保持在连接器中的力一般主要 取决于触头的接触力(或压力)。换言之,保持力基本上等于每个触头的接触力乘以触头的数量。如果用户需要保持力为5N,则对 于连线数小于IO的连接器而言,不可能获得5N的保持力。因此, 电路板可能会从连接器滑出,以导致连接故障。即使是在所谓的"零插力"型连接器中,在柔性印刷电路板 被插入连接器中后,电路板被滑块推压在触头上,但这种连接器 与"非零插力"型连接器的差别仅在于可通过触头插入连接器中 而导致初始压力增加,而触头的接触力(压力)的作用仍占主导 地位,因此,在这种连接器中仍存在这样的事实,即对于连线数 小于10的连接器而言,不可能获得5N的保持力,因此电路板可 能会从连接器滑出。在前述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连接器中,设在滑块上的锚固凸 块插入并咬合柔性电缆的锚固部分。然而,在这种连接器中,由 于滑块的插入方向与柔性电缆的插入方向相同,因此触头的接触 力(压力)的作用仍占主导地位,所以仍存在这样的事实,即对 于连线数小于IO的连接器而言,不可能获得5N的保持力。在专利文献2和3中公开的连接器的组合结构中,可在文献2 中的所谓"触键"型连接器上附加设置形成在滑块上的锚固凸块 和形成在文献3中的连接器所用电路板上的锚固部分。对于这种 组合结构连接器,由于电路板的插入方向与滑块的转动方向不同, 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即使连线数小于10,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获 得所需的保持力。然而,滑块的弹性较差,因此在电路板被以大 于保持力的力拉出时滑块或电路板会受损。另外,电路板偶然会 受到不规则力,例如通常是沿斜上方向的拉力,而不是沿着与插 入方向相反方向的力。由于偶然的不规则力的方向可能与滑块的 转动方向相同,因此有时不能获得所需的保持力。第五点,为了增加信号密度,越来越需要在电路板的两侧表 面上设置接触部分。然而,前面描述的现有技术连接器不能适用 于这种在两侧表面带有接触部分的电路板,而且不能够适用于更 窄间距的触头。更具体地讲,对于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零插力" 型连接器,在电路板插入连接器中后,电路板被滑块沿一个方向 推压而接触到连接器的触头。由于推压方向只是一个方向,因此 这种连接器肯定不可能用于在两侧表面上带有接触部分的电路 板。在前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触键"型连接器中,滑块在电 路板插入连接器的一侧转动。在这种结构中,电路板只沿一个方 向被滑块推压,因此这种连接器不能适用于在两侧表面上带有接 触部分的电路板。第六点,随着连接器的高度被显著减小,目前可以从市场上 获得厚度小到0.15至0.25 mm的连接器。对于这种连接器中的极 薄的壳体,在将电路板插入连接器中时,壳体可能承受不了接触 力,从而使壳体变形而引起连接不稳定,以导致连接故障或失效, 甚至导致壳体损坏。将壳体制作得厚一些可以避免这一问题,但 又不能实现高度的减小。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的连接器具有布 置在狭窄间距中的触头,并且形状更薄(所谓的更轻、更紧凑的 连接器),因此上面描述的问题在这种连接器中更为严重。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能够利用滑块以 可靠的方式将柔性印刷电路板或带状电缆推压在触头的接触部分 上,而不会损失各个元件的强度,也不会偏离用户的要求,并且 容易制造和操作,使触头的间距縮窄,同时使连接器小型化,特 别是其高度。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能够确保指引或 引导柔性印刷电路板或带状电缆进入连接器的插口中,同时确保 实现触头间距的縮窄和连接器的小型化。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绝不会出现连接 缺陷或故障,即使柔性印刷电路板在插入连接器时被错误地上下 颠倒。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具有所需的用于 保持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力,即使是在连线数量较小的情况下,从 而完全消除任何连接缺陷或故障。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可以用于在两侧 表面上带有接触部分的柔性印刷电路板,而且其触头可以以极窄 的间距布置。本发明的第六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在柔性印刷电路板 或柔性带状电缆插入其壳体中时,壳体不会变形,而且能够使连
接器高度最小化。为了实现本发明第一个目的中所述的连接器高度最小化,一 种适用于与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带状电缆可拆卸地装配在一起 的连接器包含所需数量的触头,它们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接触部 分,用于接触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带状电缆;壳体,其将触头 保持和固定在其中,而且壳体具有插口,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 带状电缆可以通过该插口插入壳体中;以及滑块,其用于将柔性印刷电路板或带状电缆推压在触头上。根据本发明,每个触头还分别包括连接部分;弹性部分和支点部分,它们设在接触部分 与连接部分之间;以及压力接收部分,其面对着连接部分设置并且从弹性部分伸出,接触部分、弹性部分、支点部分和连接部分 被布置成大致曲柄的形式,此外,滑块包括沿其纵向并排布置的 推压部分,并且滑块被这样安装在壳体中,即其推压部分能够在 触头的连接部分与压力接收部分之间转动。为了实现本发明第一个目的中所述的高度和间距最小化,一 种适用于与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带状电缆可拆卸地装配在一起的连接器包含所需数量的触头,它们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接触部分,用于接触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带状电缆;壳体,其将触头保持和固定在其中,而且壳体具有插口,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带状电缆可以通过该插口插入壳体中;以及滑块,其用于将柔性 印刷电路板或带状电缆推压在触头上。根据本发明,触头由两种 触头组成, 一种触头中的每一个分别包括连接部分;弹性部分 和支点部分,它们设在接触部分与连接部分之间;以及压力接收 部分,其面对着连接部分设置并且从弹性部分伸出,接触部分、 弹性部分、支点部分和连接部分被布置成大致曲柄的形式,另一 种触头中的每一个分别包括连接部分;弹性部分和支点部分,它们设在接触部分与连接部分之间;以及压力接收部分,其沿着与接触部分相反的方向从弹性部分伸出,接触部分、弹性部分、支点部分和连接部分被布置成大致u形的形式,此外,滑块包括沿其纵向平行布置的推压部分,并且滑块被这样安装在壳体中,即其推压部分能够在所述一种触头的连接部分与压力接收部分之间以及壳体与所述另一种触头的压力接收部分之间转动。为了实现本发明第二个目的, 一种适用于与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带状电缆可拆卸地装配在一起的连接器包含所需数量的 触头,它们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接触部分,用于接触柔性印刷电路 板或柔性带状电缆;以及壳体,其将触头保持和固定在其中,而且壳体具有插口,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带状电缆可以通过该插 口插入壳体中。根据本发明,壳体在插口一侧设有凹入部分,用 于引导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带状电缆进入壳体中,以将触头这 样安置在壳体中,即不允许触头的连接部分从壳体的凹入部分中 伸出。为了实现本发明第三个目的, 一种适用于与柔性印刷电路板可拆卸地装配在一起的连接器包含所需数量的触头,每个触头 分别具有彼此上下设置的上部和下部接触部分,用于接触柔性印 刷电路板;以及壳体,其将触头保持和固定在其中,而且壳体具有插口,柔性印刷电路板可以通过该插口插入壳体中。根据本发 明,如果设在柔性印刷电路板上的接触部分以交错的方式布置, 则触头的上部和下部接触部分也以交错的方式布置。为了实现本发明第四个目的, 一种适用于与柔性印刷电路板
可拆卸地装配在一起的连接器包含所需数量的触头,每个触头 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接触部分,用于接触柔性印刷电路板;以及壳体,其将触头保持和固定在其中,而且壳体具有插口,柔性印刷 电路板可以通过该插口插入壳体中。根据本发明,连接器还包括 至少一个锁定件,其安装在壳体上并且包含咬合部分,用于咬合 设在柔性印刷电路板中的锚固部分,以防止柔性印刷电路板从壳 体中移出。为了实现本发明第五个目的, 一种适用于与柔性印刷电路板 可拆卸地装配在一起的连接器包含所需数量的触头,每个触头 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接触部分,用于接触柔性印刷电路板;以及壳 体,其将触头保持和固定在其中,而且壳体具有插口,柔性印刷 电路板可以通过该插口插入壳体中。根据本发明,在柔性印刷电 路板在其两侧表面具有接触部分的情况下,触头包含两种触头, 其中一种触头从壳体的插口的相反侧插入并安置在壳体中,以使 所述一种触头的接触部分被带到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一侧表面上 的接触部分接触的状态,另一种触头从壳体的插口一侧插入并安 置在壳体中,以使所述另一种触头的接触部分被带到与柔性印刷 电路板的另一侧表面上的接触部分接触的状态。为了实现本发明第六个目的, 一种适用于与柔性印刷电路板 或柔性带状电缆可拆卸地装配在一起的连接器包含所需数量的 触头,它们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接触部分,用于接触柔性印刷电路 板或柔性带状电缆;以及壳体,其将触头保持和固定在其中,而 且壳体具有插口,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带状电缆可以通过该插 口插入壳体中。根据本发明,连接器还包括板状件,其安置在与 触头的接触部分相面对的位置上。
用于实现第三、第四和第五个目的的连接器只能与柔性印刷 电路板一起使用,而用于实现第一、第二和第六个目的的连接器 可以与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带状电缆一起使用。用于实现第一 至第六个目的的连接器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修改。用于实现第一个目的的连接器可以如下所述作出各种改变。 优选地,所述一种和另一种触头之中的任何一种上的压力接收部 分分别包括位于其远端的凸块,以防止滑块的推压部分移向所述 一种触头的连接部分。通过设置凸块,在滑块作旋转运动而导致 其推压部分在触头的连接部分与压力接收部分之间转动时,可以 防止因滑块受到抵抗其转动的强大反作用而导致滑块在其中心处 变形。另外,优选使滑块的推压部分为细长形状的。通过采用这 种细长的推压部分,在滑块转动时,触头的压力接收部分会被可 靠地抬升,从而使得接触部分能够被容易地带到与柔性印刷电路 板或带状电缆相接触的状态。优选使滑块还包括锚固槽,它们彼此独立设置,适用于分别 咬合触头的凸块。通过使这些锚固槽彼此独立,滑块可以可靠地 转动,而不会消弱滑块的强度。另外,所述一种触头还分别沿着 从支点部分伸出的方向设有附加接触部分,其也适用于接触柔性 印刷电路板或带状电缆。通过以这种方式增加与触头的已有接触 部分相面对的接触部分,可以从两侧夹住柔性印刷电路板或带状 电缆,从而触头可以以极高的可靠性接触电路板或带状电缆。此外,所述另一种触头分别设有位于支点部分与连接部分之 间的附加接触部分,其适用于接触柔性印刷电路板或带状电缆。 通过以这种方式在电路板或电缆的插入方向两侧设置接触部分, 可以利用触头夹住电路板或电缆,从而实现可靠的连接。另外, 所述另一种触头还分别设有沿着与连接部分相反的方向从支点部 分延伸出来的加长部分,滑块安装在壳体中,以使滑块的推压部 分可在触头的加长部分与压力接收部分之间转动。通过这种方式, 滑块可以在加长部分与压力接收部分之间转动,从而可以通过滑 块的转动而使所述另一种触头的接触部分更牢固地推压在电路板 或电缆上。用于实现第二个目的的连接器可以如下所述作出改变。为了 适应于极窄的触头间距,触头由两种触头组成,所述两种触头被 交错布置在壳体中,以使一种触头的连接部分安置在插口的相反 侧,另一种触头的连接部分被安置得不从壳体的凹入部分伸出。 为了在电路板或带状电缆插入连接器中时没有力施加在电路板或 带状电缆上,连接器还包括滑块,而且在柔性印刷电路板或带状 电缆通过插口插入壳体中后,滑块被插入壳体中,以利用滑块将 柔性印刷电路板或带状电缆推压在触头的接触部分上。为了在电路板或带状电缆插入连接器中时没有力施加在电路 板或带状电缆上,所述一种触头中的每一个分别包括弹性部分 和支点部分,它们设在接触部分与连接部分之间;以及压力接收 部分,其面对着连接部分设置并且从弹性部分伸出,接触部分、 弹性部分、支点部分和连接部分被布置成大致曲柄的形式,所述 另一种触头中的每一个分别包括弹性部分和支点部分,它们设 在接触部分与连接部分之间;以及压力接收部分,其沿着与接触 部分相反的方向从弹性部分伸出,接触部分、弹性部分、支点部 分和连接部分被布置成大致U形的形式,并且所述另一种触头被 这样布置,即它们的连接部分安置在壳体的凹入部分中,此外, 滑块包括沿其纵向并排布置的推压部分,并且滑块被这样安装在
壳体中,即其推压部分能够在所述一种触头的连接部分与压力接 收部分之间以及壳体与所述另一种触头的压力接收部分之间转 动。电路板或带状电缆可以被安置在壳体的凹入部分中的触头连 接部分引导。用于实现第四个目的的连接器可以如下所述作出改变。锁定 件还包括连接部分,其适用于连接在一基板上,从而用作将所述 连接件固定在基板上的固定装置。由于锁定件除了其固有功能以 外还具有用于将连接件固定在基板上的固定装置的功能,因此锁 定件变得更加坚固,从而能够可靠地提供保持力。在一个优选实 施例中,连接器还包括滑块,其用于在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壳体 中后将柔性印刷电路板推压在触头上,以便获得零插力结构,其 中在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壳体的插口中时没有力施加在柔性印刷 电路板上,当柔性印刷电路板被滑块推压在触头上时,锁定件的 咬合部分被带到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锚固部分相咬合的状态。通 过以这种方式将连接器构造成"零插力"型的,当电路板被滑块 推压在触头上时,锁定件的咬合部分会咬合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锚 固部分,从而便于插入电路板、实现牢固咬合、获得所需的保持 力。另外,壳体还包括设在插口一侧的凹入部分,用于引导柔性 印刷电路板进入壳体中,触头被这样安置,即不允许它们的连接 部分从壳体的凹入部分中伸出。通过这种结构,电路板可被确实 地引入壳体的插口中。触头由两种触头组成,两种触头被交错布置在壳体中,以使 一种触头的连接部分安置在插口的相反侧,另一种触头的连接部 分和锁定件的连接部分被安置得不从壳体的凹入部分伸出。通过 以这种方式布置两种触头和锁定件,电路板可被确实地引入壳体的插口中,而且通过将锁定件的连接部分安置在插口侧,连接器 更不容易受到偶然施加在电路板上的不规则力。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一种触头中的每一个分别包括 弹性部分和支点部分,它们设在接触部分与连接部分之间;以及 压力接收部分,其面对着连接部分设置并且从弹性部分伸出,接 触部分、弹性部分、支点部分和连接部分被布置成大致曲柄的形 式,所述另一种触头中的每一个分别包括弹性部分和支点部分, 它们设在接触部分与连接部分之间;压力接收部分,其沿着与接 触部分相反的方向从弹性部分伸出;以及加长部分,其从支点部 分伸出并且面对着压力接收部分,接触部分、弹性部分、支点部 分和连接部分被布置成大致U形的形式,并且所述另一种触头被 这样布置,即它们的连接部分安置在壳体的凹入部分中。此外, 滑块包括沿其纵向并排布置的推压部分,并且滑块被这样安装在 壳体中,即其推压部分能够在所述一种触头的连接部分与压力接 收部分之间以及所述另一种触头的压力接收部分与加长部分之间 转动。其结果是,滑块可以在壳体的插口的相反侧转动,以使连 接器不容易受到施加在柔性电路板上的不规则力,从而获得所需 的保持力。锁定件的结构被成形为与所述另一种触头相同,从而 可以利用锁定件实现"零插力"特征,以确保增强柔性印刷电路 板的锁定效果。用于实现第五个目的的连接器可以如下所述作出改变。所述 两种触头成对布置,每对触头分别由两个不同种类触头组成,以 使一对触头的接触部分彼此面对而将柔性印刷电路板夹在它们之 间。通过这种结构,触头的上部接触部分可以接触柔性印刷电路 板上表面上的接触部分,触头的下部接触部分可以接触柔性印刷电路板下表面上的接触部分。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对触头的 接触部分沿着触头的排列方向彼此交错布置。通过使成对的触头 交错布置,可以以最窄的间距布置触头。优选地,壳体在插口一 侧设有凹入部分,用于引导柔性印刷电路板进入壳体中,而且所 述另一种触头被这样安置,即不允许它们的连接部分从壳体的凹 入部分中伸出。通过这种结构,电路板可以更容易地被指引或引 导进入壳体的插口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器还包括滑块,其用于在柔性印刷 电路板插入壳体中后将柔性印刷电路板推压在触头上,以便获得 零插力结构,其中在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壳体的插口中时没有力 施加在柔性印刷电路板上。通过以这种方式将连接器转变成"零 插力"型的,电路板可以更容易地插入壳体中,以使电路板上下 表面上的接触部分接触触头。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种触头 中的每一个分别包括连接部分;弹性部分和支点部分,它们设在接触部分与连接部分之间;以及压力接收部分,其面对着连接部分设置并且从弹性部分伸出,接触部分、弹性部分、支点部分 和连接部分被布置成大致曲柄的形式,所述另一种触头中的每一 个分别包括接触部分和连接部分,并且被这样安置,即它们的连 接部分位于壳体的凹入部分中。滑块包括沿其纵向并排布置的推 压部分,并且滑块被这样安装在壳体中,即其推压部分能够在所 述一种触头的连接部分与压力接收部分之间转动。通过使滑块在 插口的相反侧转动,触头被推压在电路板上,从而可以适应于在 上下表面上带有接触部分的电路板,并且实现可靠的连接。用于实现第六个目的的连接器可以如下所述作出改变。板状 件被安置得延伸到壳体的插口中。通过这种结构,板状件可以容
易地固定在壳体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板状件只安置在与触头的 接触部分相面对的区域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板状件被成形得 从壳体的纵向端部向外伸出,从而用作连接器固定装置。板状件 可以与壳体成形为一体,以构成单一结构。板状件由不锈钢制成,并且其厚度为0.08至0.12 mm左右。 如果厚度小于0.08 mm,则不能防止壳体变形,而如果厚度大于 0.12 mm,则不能实现连接器的高度最小化的目的。最优选厚度为 0.1 mm。板状件与壳体成形为一体,或者在板状件形成之后将其 结合在壳体上而形成单元体。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触头分别包 括连接部分;弹性部分和支点部分,它们设在接触部分与连接 部分之间;以及压力接收部分,其面对着连接部分设置并且从弹 性部分伸出,接触部分、弹性部分、支点部分和连接部分被布置 成大致曲柄的形式,而且连接器还包括滑块,所述滑块设有沿其 纵向并排布置的推压部分,并且滑块被这样安装在壳体中,即其 推压部分能够在触头的连接部分与压力接收部分之间转动。具有能够在触头的连接部分侧(在插口的相反侧)转动的滑 块的连接器能够实现以下功能。在柔性印刷电路板或带状电缆被 插入壳体的插口中后,通过滑块转动以导致其推压部分在所述一 种触头的连接部分与压力接收部分之间以及所述另一种触头的压 力接收部分与加长部分之间转动,所述压力接收部分被推压部分 向上推动,以使触头的弹性部分绕着支点部分向接触部分摆动, 从而将触头的接触部分推压在电路板或带状电缆上,从而确保触 头与电路板或带状电缆之间的可靠连接。具有可在触头的连接部分侧(在插口的相反侧)转动的滑块 的连接器能够实现以下功能。当柔性印刷电路板或带状电缆将要
插入插口中时,电路板的前端将抵靠在安置于壳体的凹入部分中 的触头连接部分上,以使电路板或带状电缆容易被引导进入壳体 的插口中。用于实现第四个目的的具有锁定件的连接器能够实现以下功 能。当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壳体的插口中时,锁定件的咬合部分 因具有弹性而被升高,从而咬合电路板的锚固部分。通过在"零 插力"型的连接器中形成锁定件,当电路板插入壳体的插口中时, 锁定件的咬合部分能够容易地咬合电路板的锚固部分,而不会划 伤电路板。用于实现第一个目的的连接器具有下面的显著功能和效果。(1)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具有这样的结构,即通过滑块在触 头的连接部分侧的转动,触头的接触部分被带到与柔性印刷电路 板或带状电缆相接触的状态。因此,不需要将滑块插入壳体的插 口中,这样,可以使连接器小型化,特别是其高度以及滑块的厚 度。(2)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触头具有两种结构,其中一种触头从触头连接部分侧插入壳体中,另一种触头从插口侧插入壳体中, 而且滑块适用于在触头的连接部分侧的转动,因此可以容易地实 现连接器的小型化,特别是减小其高度。(3) 根据本发明,在柔性印刷电路板或带状电缆被插入壳体 的插口中后,通过滑块转动以导致其推压部分在所述一种触头的 连接部分与压力接收部分之间转动,所述压力接收部分被推压部 分向上推动,以使触头的弹性部分绕着支点部分向接触部分摆动, 从而将触头的接触部分推压在电路板或带状电缆上,从而确保触头与电路板或带状电缆之间的可靠连接。(4) 根据本发明,在柔性印刷电路板或带状电缆被插入壳体 的插口中后,通过滑块转动以导致其推压部分在壳体与所述另一 种触头的压力接收部分之间或压力接收部分与加长部分之间转 动,所述压力接收部分被推压部分向上推动,以使触头的弹性部 分绕着支点部分向接触部分摆动,从而将触头的接触部分推压在 电路板或带状电缆上,以确保触头与电路板或带状电缆之间的可 靠连接。(5) 根据本发明,所述一种触头或全部两种触头分别在它们 的压力接收部分的自由端设有凸块。这样,在滑块作旋转运动而 导致其推压部分在触头的连接部分与压力接收部分之间转动时, 可以防止因滑块受到抵抗其转动的强大反作用而导致滑块在其中 心处变形。(6) 根据本发明,滑块的推压部分为细长形状的(具有长轴 和短轴)。通过采用这种细长的推压部分,在滑块转动时,触头的 压力接收部分会被可靠地抬升,从而使得接触部分能够被容易地 带到与柔性印刷电路板或带状电缆相接触的状态。(7) 根据本发明,滑块包括锚固槽,它们彼此独立设置,适用于分别咬合触头的凸块。其结果是,滑块可以可靠地转动,而 不会消弱滑块的强度。(8) 根据本发明,所述一种触头中的每个分别沿着从支点部分伸出的方向设有附加接触部分,其适用于接触柔性印刷电路板 或带状电缆。通过以这种方式,触头可以以更可靠的方式接触电 路板或带状电缆。 (9) 根据本发明,所述另一种触头中的每个分别设有位于支 点部分与连接部分之间的附加接触部分,其适用于接触柔性印刷 电路板或带状电缆。通过这种结构,在电路板或电缆的插入方向 的垂直方向两侧设置了接触部分,可以利用触头夹住电路板或电 缆,从而实现电路板或电缆与触头接触部分之间的可靠连接。(10) 根据本发明,电路板或带状电缆的插入发生在壳体的 插口侧,将触头接触部分推压在电路板或带状电缆上的动作发生 在触头的连接部分侧。因此,即使连接器被小型化到极端程度, 连接器的操作也容易进行,而不会受到负面影响。用于实现第二个目的的连接器具有下面的显著功能和效果。(1) 根据本发明,壳体在插口的相同侧设有凹入部分,用于 引导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带状电缆进入壳体中,触头的连接部 分被安置得不从壳体的凹入部分内部伸出,从而确保可靠地引导 电路板或带状电缆。(2) 根据本发明,通过滑块在触头的连接部分侧的转动,触头的接触部分被带到与柔性印刷电路板或带状电缆相接触的状 态,而不需要插入滑块。通过这种结构,可以使连接器小型化, 特别是其高度以及滑块的厚度。(3)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触头具有两种结构,其中一种触头 从触头连接部分侧插入壳体中,另一种触头从插口侧插入壳体中, 而且滑块适用于在触头的连接部分侧的转动,因此可以容易地实 现连接器的小型化,特别是减小其高度。(4) 根据本发明,电路板或带状电缆的插入发生在壳体的插 口侧,将触头接触部分推压在电路板或带状电缆上的动作发生在 触头的连接部分侧。因此,即使连接器被小型化到极端程度,连 接器的操作也容易进行,而不会受到负面影响。(5) 根据本发明,在柔性印刷电路板或带状电缆被插入壳体 的插口中后,通过滑块转动以导致其推压部分在所述一种触头的 连接部分与压力接收部分之间转动,所述压力接收部分被推压部 分向上推动,以使触头的弹性部分绕着支点部分向接触部分摆动, 从而将触头的接触部分推压在电路板或带状电缆上,从而确保触 头与电路板或带状电缆之间的可靠连接。(6) 根据本发明,在柔性印刷电路板或带状电缆被插入壳体的插口中后,通过滑块转动以导致其推压部分在所述另一种触头 的压力接收部分与加长部分之间转动,所述压力接收部分被推压 部分向上推动,以使触头的弹性部分绕着支点部分向接触部分摆 动,从而将触头的接触部分推压在电路板或带状电缆上,以确保 触头与电路板或带状电缆之间的可靠连接。(7) 根据本发明,所述一种触头或全部两种触头分别在它们的压力接收部分的自由端设有凸块。这样,在滑块作旋转运动而 导致其推压部分在触头的连接部分与压力接收部分之间转动时,可以防止因滑块受到抵抗其转动的强大反作用而导致滑块在其中 心处变形。(8) 根据本发明,滑块的推压部分为细长形状的(具有长轴 和短轴)。通过采用这种细长的推压部分,在滑块转动时,触头的 压力接收部分会被可靠地抬升,从而使得接触部分能够被容易地 带到与柔性印刷电路板或带状电缆相接触的状态。 (9) 根据本发明,滑块包括所需数量的锚固槽,它们彼此独 立设置,适用于分别咬合触头的凸块。其结果是,滑块可以可靠 地转动,而不会消弱滑块的强度。(10) 根据本发明,所述一种触头中的每个分别沿着从支点 部分伸出的方向设有附加接触部分,其适用于接触柔性印刷电路 板或带状电缆。通过以这种方式,触头可以以更可靠的方式接触 电路板或带状电缆。(11) 根据本发明,所述另一种触头中的每个分别设有位于 支点部分与连接部分之间的附加接触部分,其适用于接触柔性印 刷电路板或带状电缆。通过这种结构,在电路板或电缆的插入方 向的垂直方向两侧设置了接触部分,可以利用触头夹住电路板或 电缆,从而实现电路板或电缆与触头接触部分之间的可靠连接。用于实现第三个目的的连接器具有下面的显著功能和效果。(1) 对于这样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它的用于与触头的接触部 分相接触的接触部分交错布置,则触头分别具有彼此上下设置的 上下部接触部分,而且这些触头的上下部接触部分也交错布置。 通过这种结构,不会出现连接缺陷,即使电路板在插入时被错误 地上下颠倒。(2) 根据本发明,由于即使电路板在插入时被错误地上下颠 倒也不会出现连接缺陷,因此不再需要更换连接器或电路板本身, 从而不会增加操作成本。(3) 根据本发明,触头的接触部分被设置得对应于电路板的接触部分,从而可以确保稳定的连接。
用于实现第四个目的的连接器具有下面的显著功能和效果。(1) 根据本发明,连接器包括锁定件,它们分别安装在壳体 上并且包含咬合部分,用于咬合设在柔性印刷电路板中的相应锚 固部分,以防止柔性印刷电路板从壳体中移出。这样,可以获得 所需的保持力,而又不会出现连接缺陷或故障。(2) 根据本发明,锁定件包括连接部分,其适用于连接在一 基板上,从而用作将所述连接件固定在基板上的固定装置。因此 锁定件变得更加坚固,从而能够可靠地提供保持力。(3) 根据本发明,插入壳体中的柔性印刷电路板被滑块推压 在触头上,与此同时,锁定件的咬合部分被带到与柔性印刷电路 板的锚固部分相咬合的状态,从而获得"零插力"型的连接器, 其中在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壳体的插口中时没有力施加在柔性印 刷电路板上。这样,电路板可以容易地插入连接器中,并且以所 需的保持力可靠地咬合触头。(4) 根据本发明,壳体在其插口一侧设有凹入部分,用于引导柔性印刷电路板进入壳体中,触头被这样安置,即不允许它们 的连接部分从壳体的凹入部分中伸出。这样,电路板可被确实地 引入壳体的插口中。(5) 根据本发明,两种触头被交错布置在壳体中,以使一种 触头的连接部分安置在插口的相反侧,另一种触头的连接部分和 锁定件的连接部分被安置得不从壳体的凹入部分伸出。这样,电 路板可被确实地引入壳体的插口中,而且连接器变得不容易受到 偶然施加在电路板上的不规则力,从而提供出所需的保持力。(6) 根据本发明,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一种触头中的
每一个分别包括弹性部分和支点部分,它们设在接触部分与连 接部分之间;以及压力接收部分,其面对着连接部分设置并且从 弹性部分伸出,接触部分、弹性部分、支点部分和连接部分被布 置成大致曲柄的形式,所述另一种触头中的每一个分别包括弹 性部分和支点部分,它们设在接触部分与连接部分之间;压力接 收部分,其沿着与接触部分相反的方向从弹性部分伸出;以及加 长部分,其从支点部分伸出并且面对着压力接收部分,接触部分、 弹性部分、支点部分和连接部分被布置成大致U形的形式,并且 所述另一种触头被这样布置,即它们的连接部分安置在壳体的凹 入部分中。此外,滑块包括沿其纵向并排布置的推压部分,并且 滑块被这样安装在壳体中,即其推压部分能够在所述一种触头的 连接部分与压力接收部分之间以及所述另一种触头的压力接收部 分与加长部分之间转动。其结果是,滑块可以在壳体的插口的相 反侧转动,以使连接器不容易受到施加在柔性电路板上的不规则 力,从而获得所需的保持力。(7) 根据本发明,锁定件的结构被成形为与所述另一种触头 相同。因此,可以利用锁定件实现"零插力"特征,以确保牢固 地锁定柔性印刷电路板。(8) 根据本发明,通过滑块在触头的连接部分侧的转动,触 头的接触部分被带到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相接触的状态。通过这种 结构,由于不需要插入滑块,因此可以减小连接器的高度以及滑 块的厚度。(9)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触头具有两种结构,其中一种触头 从触头连接部分侧插入壳体中,另一种触头从插口侧插入壳体中, 而且滑块适用于在触头的连接部分侧的转动,因此可以容易地实
现连接器的小型化,特别是减小其高度。用于实现第五个目的的连接器具有下面的显著功能和效果。(1) 根据本发明,在柔性印刷电路板在其两侧表面具有接触 部分的情况下,触头包含两种触头,其中一种触头从壳体的插口 的相反侧插入并安置在壳体中,以使所述一种触头的接触部分被 带到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一侧表面上的接触部分接触的状态,另 一种触头从壳体的插口一侧插入并安置在壳体中,以使所述另一 种触头的接触部分被带到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另一侧表面上的接 触部分接触的状态。通过这种结构,容易适应于在两侧表面带有 接触部分的电路板,并且可以实现连接器的小型化和提高信号密 度。(2) 根据本发明,两种触头成对布置,每对触头分别由两个 不同种类触头组成,以使一对触头的接触部分彼此面对而将柔性 印刷电路板夹在它们之间。这样,两种触头的接触部分可以容易 地分别接触柔性印刷电路板两侧表面上的接触部分。(3) 根据本发明,在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两侧表面上设有接触 部分,并且这些接触部分沿着它们的排列方向交错布置时,每对 触头的接触部分沿着触头的排列方向彼此交错布置。这样,可以 以最窄的间距布置触头,以提高信号密度,并且适应于在两侧表 面带有接触部分的电路板。(4) 根据本发明,壳体在插口一侧设有凹入部分,用于引导 柔性印刷电路板进入壳体中,而且所述另一种触头被这样安置, 即不允许它们的连接部分从壳体的凹入部分中伸出。这样,电路 板可以被极可靠地指引或引导进入壳体的插口中。
(5) 根据本发明,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壳体中后被滑块推压 在触头上,从而获得"零插力"型的连接器,其中在柔性印刷电 路板插入壳体的插口中时没有力施加在柔性印刷电路板上。通过 这种结构,电路板可以容易地插入连接器中,从而能够以可靠的 方式将触头连接在柔性印刷电路板两侧表面上的接触部分上。(6) 根据本发明,所述一种触头中的每一个分别包括弹性 部分和支点部分,它们设在接触部分与连接部分之间;以及压力 接收部分,其面对着连接部分设置并且从弹性部分伸出,接触部 分、弹性部分、支点部分和连接部分被布置成大致曲柄的形式, 所述另一种触头中的每一个分别包括接触部分和连接部分,并且 被这样安置,即它们的连接部分位于壳体的凹入部分中。滑块包 括沿其纵向并排布置的推压部分,并且滑块被这样安装在壳体中, 即其推压部分能够在所述一种触头的连接部分与压力接收部分之 间转动。通过这种结构,由于可以通过使滑块在插口的相反侧转 动而将触头推压在电路板上,因此这种连接器适应于在两侧表面 上带有接触部分的电路板,从而极可靠地将连接器带到与电路板 相接触的状态。(7) 根据本发明,通过滑块在触头的连接部分侧的转动,两种触头的接触部分被带到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相接触的状态。通过 这种结构,由于不需要插入滑块,因此可以减小连接器的高度以 及滑块的厚度。用于实现第六个目的的连接器具有下面的显著功能和效果。(1)在柔性印刷电路板或带状电缆通过插口而插入壳体中 时,柔性印刷电路板或带状电缆被触头的接触部分所引起的接触 力向下推动,以使壳体也被向下推动。然而,根据本发明,板状 件被固定在壳体上以防止壳体变形,从而确保触头与柔性印刷电 路板或带状电缆之间稳定地连接。(2) 根据本发明,板状件被成形得具有0.08至0.12 mm左右的厚度。这样,板状件不会对连接器的小型化特别是其高度的减 小造成负面影响。(3) 根据本发明,板状件被安置得延伸到壳体的插口中。这 样,板状件可以容易地固定在壳体上。(4) 根据本发明,板状件被成形得从壳体的纵向端部向外伸 出,从而用作连接器固定装置。通过这种结构,连接器可以牢固 地固定在柔性印刷电路板或带状电缆上。(5) 通过将板状件固定在壳体上,不需要使触头从支点部分 延伸到插口,也就是说,触头上不需要设置加长部分,因此,可 以使用比触头的加长部分更薄的板状件。另外,壳体同样可以构 造得比具有所述加长部分的壳体更薄,从而确保连接器整体上更 薄。(6) 通过将板状件固定在壳体上,在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 带状电缆插入壳体的插口中时,壳体不会变形,即使壳体(包括 板状件)的厚度小于0.2 mm。(7) 根据本发明,板状件与壳体形成一体,或者在板状件形 成之后将其结合在壳体上而形成单元体,以确保触头与印刷电路 板或带状电缆之间的稳定连接。(8) 通过以不锈钢制成板状件,壳体得到加强以防止变形, 从而获得触头与印刷电路板或带状电缆之间的稳定连接。
参照下面结合附图所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可以更全面 地理解本发明。
图1A是用于实现本发明第一个目的的连接器在其滑块处在 打开状态时从壳体的插口方向所作透视图;图IB是用于实现本发明第一个目的的连接器在其滑块处在 打开状态时从触头连接部分一侧所作透视图;图2A是图1A所示连接器在其滑块处在打开状态时沿着一触 头局部剖开后的透视图;图2B是图1A所示连接器在一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其中且滑 块处在关闭状态时沿着一触头局部剖开后的透视图;图3是图1A所示滑块的透视图;图4A是一种用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中的具有两个接触部 分的触头的透视图;图4B是另一种用在连接器中的只有一个接触部分的触头的 透视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的透视图;图6A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在其滑块处在打 开状态时沿着一触头局部剖开后的透视图;图6B是图6A所示连接器在一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其中且滑 块处在关闭状态时沿着一触头局部剖开后的透视图;图7A是用于实现本发明第二个目的的连接器在其滑块处在
打开状态时从插口方向所作透视图;图7B是图7A所示连接器在其滑块处在打开状态时从触头连 接部分一侧所作透视图;图8A是图7A所示连接器在其滑块处在打开状态时沿着一触 头局部剖开后的透视图;图8B是图7A所示连接器在一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其中且滑 块处在关闭状态时沿着一触头局部剖开后的透视图;图9A是图7A所示连接器在其滑块处在打开状态时沿着另一 触头局部剖开后的透视图;图9B是图7A所示连接器在一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其中且滑 块处在关闭状态时沿着另一触头局部剖开后的透视图;图IO是用于实现本发明第三个目的的连接器的透视图;图11是图10所示连接器中所用的两种触头的布置方式透视图;图12是图11所示一种触头的透视图; 图13是图11所示另一种触头的透视图;图14A是用于实现本发明第四个目的的连接器在其滑块处在 打开状态时从壳体的插口方向所作透视图;图14B是图14A所示连接器在其滑块处在打开状态时从插口 方向的相反侧所作透视图;图15A是图14A所示连接器在其滑块处在打开状态时沿着锁 定件局部剖开后的透视图15B是图14A所示连接器在其滑块处在关闭状态且一柔性 印刷电路板插入其中时沿着锁定件局部剖开后的透视图;图16是图15A所示锁定件的透视图;图17A是一种用在图15A所示连接器中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 一部分的透视图;图17B是另一种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图18A是图15A所示连接器在其滑块处在打开状态时沿着一 种触头局部剖开后的透视图;图18B是图15A所示连接器在其滑块处在打开状态时沿着另 一种触头局部剖开后的透视图;图19是用在该实施例中的滑块的透视图;图20A是用于实现本发明第五个目的的连接器在其滑块处在 打开状态时从壳体的插口方向所作透视图;图20B是图20A所示连接器在其滑块处在关闭状态且一柔性 印刷电路板插入其中时沿着锁定件局部剖开后的透视图;图21A是图20A所示连接器在其滑块处在打开状态时沿着一 触头局部剖开后的透视图;图21B是图20A所示连接器在其滑块处在关闭状态且一柔性 印刷电路板插入其中时沿着锁定件局部剖开后的透视图;图22A是连接器在其滑块处在打开状态时沿着一与图21A中 不同的触头局部剖开后的透视图,其中柔性印刷电路板具有交错 布置的接触部分;图22B是连接器在其滑块处在关闭状态时沿着一与图21B中
不同的触头局部剖开后的透视图,其中柔性印刷电路板具有交错 布置的接触部分;图23A是用在该实施例中的一种触头的透视图;图23B是用在该实施例中的另一种触头的透视图;图24是在该实施例中与柔性印刷电路板向接触的两种触头的 透视图;图25是印刷电路板一部分的透视图;图26A是用于实现本发明第六个目的的连接器在其滑块处在 打开状态时从壳体的插口方向所作透视图;图26B是用于实现本发明第六个目的的连接器在其滑块处在 打开状态时从触头连接部分一侧所作透视图;图27A是图26A所示连接器在其滑块处在打开状态时沿着一 触头局部剖开后的透视图;图27B是图26A所示连接器在一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其中且 滑块处在关闭状态时沿着一触头局部剖开后的透视图;图28A是该实施例中所用的板状件的一个例子的透视图;图28B是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板状件的透视图;图29是一种现有技术连接器在滑块插入之前从壳体的插口方 向所作透视图;图30A是现有技术连接器在滑块插入之前沿着一触头所作的 剖视图;图30B是现有技术连接器在柔性印刷电路板和滑块插入之后
沿着触头所作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用于实现本发明第一至第六个实施例的连接器具有这样的创 新特征,即能够将柔性电路板或带状电缆插入具有电触头的连接 器中,连接器被分为三种结构。第一种结构的连接器主要包括壳 体、触头和滑块,该滑块可以转动,以将电路板推压在触头上。 这种类型的连接器称作"触键"式的。滑块的转动位置可以位于 电路板插口侧,或者位于触头连接部分侧。第二种结构的连接器主要包括壳体、触头和滑块,所述滑块 插入壳体的插口中,以将电路板推压在触头上。这种类型的连接 器称作"零插力"型的。换言之,在电路板通过壳体中的插口插 入后,滑块被插入插口中,以将电路板推压在触头上。第三种结构的连接器主要包括壳体和触头。电路板通过插口 插入壳体中,以使电路板被推压在触头上,而不需要使用滑块。 这种类型的连接器称作"非零插力"型的。换言之,电路板被强 制插入位于触头的接触部分之间或触头与壳体之间的窄于电路板 厚度的空间中,以使电路板与触头接触上。图1至4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个方面的连接器,如下面 所解释。连接器主要包括壳体12、滑块16和触头14。首先解释 触头。触头由金属制成,并且通过传统方式冲压形成。用于形成 触头的优选材料包括黄铜、铍青铜、磷青铜和类似材料,以使触 头具有所需的功能以及弹性、导电性等性能。如图4A所示,触头为"H形"的,并且主要包括上部接触 部分22,其适用于接触柔性印刷电路板40或柔性带状电缆;连接 部分24,其适用于连接在一基板或基片上;固定部分42,其用于 固定在壳体12上;弹性部分34和支点部分32,它们设在上部接 触部分22与连接部分24之间;压力接收部分20,其面对着连接 部分24安置,并且从弹性部分34伸出;以及下部接触部分22, 其从支点部分32伸出,并且面对着上部接触部分22安置,适用 于接触柔性印刷电路板40或带状电缆。上部接触部分22、弹性部分34、支点部分32和连接部分24 布置为曲柄形。接触部分22分别在其自由端形成有凸块,以便于 接触印刷电路板或带状电缆。尽管在图1B中的实施例中连接部分 24被显示为表面安装型(SMT)的,但显然它们也可以是双列直 插封装型的。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设有两个接触部分22,用于在 它们之间夹住柔性印刷电路板40或柔性带状电缆。通过在柔性印 刷电路板40或柔性带状电缆的插入方向两侧设置两个接触部分 22,电路板或带状电缆可以被两个接触部分22夹住,以确保可靠 连接在它们之间。支点部分32、弹性部分34和压力接收部分20用于在电路板 40或电缆插入时起到下面的作用。在电路板40或电缆被插入到壳 体12的插口 18中后,滑块16绕着其轴28 (图3)转动,以使其 推压部分36转动到触头14的连接部分24与压力接收部分20之 间,从而压力接收部分20被滑块16的推压部分36向上推动,结 果触头34的弹性部分34借助于支点部分32而向接触部分22摆 动,以迫使触头的上部接触部分22抵靠在柔性印刷电路板或带状 电缆上。支点部分32、弹性部分34和压力接收部分20被适宜地 设计,特别是它们的尺寸和形状,以实现这些功能。
优选在触头14的压力接收部分20的自由端设置凸块26,以 便在滑块16的推压部分36在触头14的连接部分24与压力接收 部分20之间转动时,防止因滑块16受到抵抗其转动的强大反作 用而导致滑块16在其中心处沿图1B所示箭头B的方向变形。凸 块26可以形成为任何尺寸,只要它能够实现上述功能即可,并且 它优选被设计得能够使滑块16的推压部分36牢固地咬合凸块26。图4B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头14a,其与前面 描述的触头14略有不同。触头14a是"h形"的,其不具有触头 14中的下部接触部分22。下面解释作为本发明另一要点的滑块。滑块16是以传统方式 由电绝缘塑料注射成型出的。用于形成滑块16的优选材料包括聚 苯硫醚(PPS)、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酰胺(66PA 或46PA)、液晶聚合物(LCP)、聚碳酸酯(PC)和类似材料以及 它们的组合,具体的选择需要考虑滑块16的性能要求,包括尺寸 稳定性、可加工性、制造成本等等。滑块16主要包括轴28,其适用于可旋转地装配在壳体12 中;推压部分36,其用于推压触头14的压力接触部分20;以及 锚固槽30,其适用于与触头14的凸块26咬合。轴28是用于使滑 块作转动运动的支点,并在接近于壳体12纵向端部的位置上装配 在壳体12中。滑块16还在其纵向端部处设有锁定部分,用以咬 合壳体12,以便在触头14的压力接收部分20被滑块16的推压部 分36推压时防止滑块16被抬升(沿着图中的向上方向)。锁定部 分可以具有任何尺寸和形状,以使它们能够咬合壳体20,并且在 适宜地设计它们时需要考虑它们的功能以及连接器的尺寸和强 度。推压部分36用于推压触头14的压力接收部分20,并且优选 为细长形状的,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为椭圆形的。通过这种椭圆形 形状,当沿着图2A中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转动,以将其推压部 分旋转到位于触头14的压力接收部分20和连接部分24之间的空 间中时,触头14的压力接收部分20向上移动,而接触高度会因 推压部分的椭圆形形状而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可靠地夹持柔性印 刷电路板40或带状电缆的接触部分。推压部分36可以被成形为 任何适宜的形状,以使它们能够在触头14的压力接收部分20和 连接部分24之间旋转,而且触头14的压力接收部分20可以通过 接触高度的变化而升高,所述接触高度变化可以通过椭圆的长轴 与短轴之间的差异而实现。滑块16还设有彼此独立的锚固槽30,它们适用于咬合触头 14的凸块26,以便在滑块16转动时防止滑块因受到抵抗该转动 的反作用而在中部沿箭头B的方向变形。这种彼此独立设置的锚 固槽30有助于提高滑块的强度,并且防止其在转动时变形。下面解释壳体12。用于制作壳体12的优选材料基本上与滑块 16相同。壳体12中形成有插槽38,所需数量的触头14或14a插 入并且通过压配、嵌入、焊接或类似方式固定在该插槽中。壳体 12还在纵向两端附近设有孔或支承件,以可旋转地支承滑块16 的轴28。壳体12的孔或支承件可以具有任何形状和尺寸,以使滑 块16能够转动,而且在适宜地设计孔或支承件时需要考虑它们的 功能以及壳体12的强度和尺寸。壳体12还在纵向两端设有锚固 部分,它们的位置与滑块16的锁定部分相对应。图5、图6A和6B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另一实施 例的连接器10a。连接器10a包括与连接器IO类似的壳体、滑块和触头。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a的要点在于,两种触头14a和14b 交错安置在壳体12a中。触头14和14b沿相反方向交替插入壳体 12a中,以使触头间距减小,并且使连接器的高度最小化。由于壳 体12a、滑块16a和触头14基本上与前面实施例中的相同,因此 不再详细描述。剩下的触头14b由金属制成,并且以传统方式冲压形成。触 头14b的优选材料与触头14相同。设有两种类型的触头14b,即"h形"的和"H形"的。"h形" 触头14b主要包括接触部分22,其适用于接触柔性印刷电路板 40或带状电缆;连接部分24,其适用于连接在一基板或基片上; 固定部分42,其用于固定在壳体12a上;弹性部分34和支点部分 32,它们设在接触部分22与连接部分24之间;以及压力接收部 分20,其从弹性部分34伸出。连接部分24沿着与压力接收部分 20相反的方向从支点部分32伸出,并且面对着接触部分22。接 触部分22、弹性部分34、支点部分32和连接部分24被布置为U 形。"H形"触头14b包含上部接触部分22、压力接收部分20、 弹性部分34、支点部分32、连接部分24和加长部分44,连接部 分24沿着与压力接收部分20相反的方向从支点部分32伸出,并 且面对着上部接触部分22,加长部分44沿着与连接部分24相反 的方向从支点部分32伸出。下部接触部分22设在连接部分24的 中途,从而面对着上部接触部分,如图6A和6B所示。接触部分 22被成形为凸块的形式,以便于接触柔性印刷电路板40或带状电 缆。尽管在图5中的实施例中连接部分24被显示为表面安装型 (SMT)的,但显然它们也可以是双列直插封装型的。
对于触头14b,与触头14类似,当柔性印刷电路板40或带状 电缆插入连接器10a中时,滑块16a转动,以使其推压部分36转 动到位于触头14b的压力接收部分20与壳体12a之间或压力接收 部分20与加长部分44之间的空间中,以便利用推压部分36抬高 压力接收部分20,从而使触头14b的弹性部分34绕着作为摆动运 动中心的支点部分32摆动,以将接触部分22强制抵靠在柔性印 刷电路板40或带状电缆上。支点部分32、弹性部分34和压力接 收部分20被适宜地设计,特别是它们的尺寸和形状,以便实现它 们的功能。
优选在触头14b的压力接收部分20的远端设置凸块26,以便 在滑块16a的推压部分36转动时,防止因滑块16a受到抵抗其转 动的强大反作用而导致滑块16a在其中心处沿图6B所示箭头C的 方向变形。凸块26可以形成为任何尺寸,只要它能够实现上述功 能即可,并且它优选被设计得能够使滑块16的推压部分36牢固 地咬合凸块26。然而,考虑到因交错触头结构带来的窄间距而导 致滑块的强度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只在上述两种触头中的一种上 设置凸块26就足够了。凸块26可以被成形为任何适宜的尺寸, 并且可以被设计得使滑块16a的推压部分36牢固地咬合凸块26。
下面参照图7至9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个方面的连接器110。 连接器110主要包括壳体112、滑块116和触头114和114a。在本 实施例中,触头114和114a分别从不同的方向插入壳体112中, 并且以交错的方式安置在壳体112中,以使触头间距减小,并且 使连接器的高度最小化。下面解释作为本发明第二个方面的要点的壳体112。壳体112中形成有插槽138,所需数量的触头插入并且通过压配、嵌入、焊接或类似方式固定在该插槽中。壳体112上设有凹入部分119,用 于指引或引导柔性印刷电路板140或带状电缆从用于插入电路板 或电缆的插口的同一侧进入壳体中。凹入部分119的尺寸可以被 适宜地设计,从而触头的接触部分124不从壳体112的凹入部分 119伸出,同时还要考虑到壳体112的强度、触头114和114a的 可焊接性(连接性能)和用于引导柔性印刷电路板40的性能。在 壳体中,设有用于滑块16的支承件以及锚固部分,它们与前面的 实施例中相似。下面解释两种触头114和114a。触头114是"H形"的,基 本上类似于前面在图4A中所示的实施例,并且如图8A所示主要 包括上部接触部分122,其适用于接触柔性印刷电路板140或柔 性带状电缆;连接部分124,其适用于连接在一基板或基片上;固 定部分142,其用于固定在壳体112上;弹性部分134和支点部分 132,它们设在上部接触部分122与连接部分124之间;压力接收 部分120,其面对着连接部分124安置,并且从弹性部分134伸出; 以及下部接触部分122,其从支点部分132伸出,并且面对着上部 接触部分122安置,适用于将柔性印刷电路板140或带状电缆夹 在它们之间。下面不再详细解释触头114,因为它的其他结构基本 上与前面参照图4A所描述的触头14相同。在电路板140或带状电缆被插入壳体112中后,通过转动滑 块116,其推压部分136将转动而将触头114的压力接收部分120 向上推压,从而将触头114的接触部分22推压抵靠在电路板140 或带状电缆上。在这一操作中,触头114的压力接收部分120上 的凸块126咬合着滑块116的锚固槽130,以防止滑块变形。这些
功能与本发明第一个方面中的相同。下面仅解释另一种触头114a与触头114的不同之处。如图9A 和9B所示,触头114a也是"H形"的,并且主要包括上部接 触部分122,其适用于接触柔性印刷电路板140或柔性带状电缆; 连接部分124,其适用于连接在一基板或基片上;固定部分142, 其用于固定在壳体112上;弹性部分134和支点部分132,它们设 在上部接触部分122与连接部分124之间;压力接收部分120,其 从弹性部分134伸出;以及加长部分144,其沿着与连接部分124 相反的方向从支点部分132伸出。下部接触部分122设在连接部 分124的中途,从而面对着上部接触部分122。上部接触部分122、 弹性部分134、支点部分132和连接部分124被布置为U形。同 样,尽管在图中连接部分124被显示为表面安装型(SMT)的, 但显然它们也可以是双列直插封装型的。与前面描述的实施例类似之处在于,通过旋转滑块116,触头 114或114a的压力接收部分120会升高,从而将柔性印刷电路板 140或带状电缆牢固地夹持在上下部接触部分122之间,此外,凸 块126优选设在触头的压力接收部分120的远端上,以防止滑块 116变形。然而,考虑到因交错触头结构带来的窄间距而导致滑块 的强度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只在上述两种触头114和114a中的一 种上设置凸块126就足够了。在本实施例中,除了触头114以外,如图4B所示不带下部接 触部分22的触头14a也可以使用。此外,除了触头114a,不带加 长部分144的"h形"触头也可以使用。在这种"h形"触头中, 上部接触部分、弹性部分、支点部分和连接部分被布置为U形。 下面不再详细解释滑块116,因为滑块116基本上与前面实施 例中所描述的滑块16相同。下面参照图10至13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三个方面的连接器 210。连接器210主要包括壳体212、滑块216和触头214和214a。触头214如图12所示为"H形"的,其主要包括上部接触 部分222,其适用于接触柔性印刷电路板或带状电缆;连接部分 224,其适用于连接在一基板或基片上;固定部分242,其用于固 定在壳体212上;弹性部分234和支点部分232,它们设在上部接 触部分222与连接部分224之间;压力接收部分220,其面对着连 接部分224安置,并且从弹性部分234伸出;以及下部接触部分 222,其从支点部分232伸出,并且适用于接触柔性印刷电路板或 带状电缆。在这种情况下,上下部接触部分222的自由端不是彼此面对 着的。上部接触部分222、弹性部分234、支点部分232和连接部 分224被布置为曲柄形。上下部接触部分设有自由端是为了便于 接触柔性印刷电路板或带状电缆。触头214的上下接触部分222 可以夹住一个印刷电路板或带状电缆,从而确保可靠接触。尽管 在图中连接部分224被显示为表面安装型(SMT)的,但显然它 也可以是双列直插封装型的。借助于在滑块216转动时被抬高的压力接收部分220,柔性印 刷电路板或带状电缆被夹持在触头214的上下部接触部分222之 间,而设在触头214的压力接收部分220的远端上的凸块226可 以防止滑块216在转动时变形。这些功能非常类似于前面描述的 实施例。
图13中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另一种触头214a,下面仅解释其 与触头214不同的地方。触头214a如图13所示也是"H形"的, 并且主要包括上部接触部分222,其适用于接触柔性印刷电路板 或带状电缆;连接部分224,其适用于连接在一基板或基片上;固 定部分242,其用于固定在壳体212上;弹性部分234和支点部分 232,它们设在上部接触部分222与连接部分224之间;压力接收 部分220,其从弹性部分234伸出;加长部分244,其沿着与连接 部分224相反的方向伸出;以及下部接触部分222,其设在从支点 部分232至连接部分224的自由端的途中。在图13所示的实施例 中,上下部接触部分222不是彼此面对的。上部接触部分222、弹 性部分234、支点部分232和包含有下部接触部分224的连接部分 224被布置为U形。连接部分124是表面安装型(SMT)的,但 显然它也可以是双列直插封装型的。通过滑块216转动时导致的压力接收部分的升高动作,柔性 印刷电路板或带状电缆被夹持在触头214a的接触部分222之间, 而设在触头214a压力接收部分220上的凸块226可以防止滑块216 变形。这些功能非常类似于前面描述的实施例。然而,考虑到因 交错触头结构带来的窄间距而导致滑块的强度有一定程度的增 加,只在上述两种触头214和214a中的一种上设置凸块226就足 够了。本实施例中的触头214和214a适用于利用它们的构成了 U形 构架的接触部分分别夹住柔性印刷电路板。与触头交错布置在柔 性电路板上的结构相对应,触头214和214a的接触部分222以上 下错置的方式安置。为了使连接器小型化,当这些触头被安装在 壳体212中时,触头214从壳体后侧即连接部分侧插入壳体212 中,触头214a从壳体前侧即插口侧插入壳体212中,以使触头214 和214a如图11所示交错布置。下面不再详细解释本实施例中的壳体212,因为它基本上与图 8A、 8B和9A、 9B中所示本发明第二个方面中的壳体112具有相 同的结构。如果将插槽38设在与用于安装触头214和214a的插 槽238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则本发明第一个方面的壳体12可 以用在本实施例中。另外,下面不再详细解释本实施例中的滑块 216,因为它基本上与本发明第一个方面的滑块16具有相同的结 构。下面参照图14至19描述根据本发明第四个方面的连接器 310。连接器310主要包括壳体312、滑块318、触头314和316 以及锁定件320。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触头314和316分别 从不同的方向插入壳体312中,从而以交错的方式安置在壳体312 中,以使触头间距减小,并且使连接器310的高度最小化,此外, 锁定件320用于增强保持柔性印刷电路板322的力。在解释连接器310的各个元件之前,首先解释柔性印刷电路 板322。参看图17A和17B,柔性印刷电路板322包括接触部 分352,它们适用于接触触头314和316上的相应接触部分330; 电路图形,它们将接触部分352连接到电路;以及锚固部分354, 它们适用于咬合锁定部分320上的咬合部分356。如图17A和17B 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柔性印刷电路板322的接触部分352以交 错的方式布置。锚固部分354可以被成形为任何适宜的形状,只 要它们能够咬合锁定部分320的咬合部分356即可。在本实施例 中,锚固部分为图17A所示的矩形切槽354或图17B所示的矩形 通孔。下面解释作为本发明这一方面的要点的锁定件320。锁定件 320由金属制成,并且通过传统的冲压操作而形成。用于形成锁定 件320的优选材料包括黄铜、铍青铜、磷青铜和类似材料,以使 它们具有所需的功能以及弹性、可加工性等性能。在本实施例中,锁定件320是类似于触头316的"H形"的, 并且主要包括咬合部分356,其适用于咬合柔性印刷电路板322 的锚固部分354;连接部分360,其用于连接在一基板或基片上; 固定部分362,其用于固定在壳体312上;弹性部分366和支点部 分364,它们设在咬合部分356与连接部分360之间;压力接收部 分358,其从弹性部分366伸出;以及加长部分368,其沿着与连 接部分360相反的方向从支点部分364伸出。咬合部分356、弹性 部分366、支点部分364和连接部分360被布置为U形。在本实 施例中,连接部分360是表面安装型(SMT)的,但它也可以是 双列直插封装型的。锁定件320的弹性部分366、支点部分364、 压力接收部分358和加长部分368的功能和作用基本上与前面那 些在形状上类似于锁定件320的触头相同。锁定件320通过压配、嵌入、焊接或类似方式固定在壳体312 中,它们的连接部分360位于壳体312的插口 324 —侧,以使锁 定件320的咬合部分356被安置得与柔性印刷电路板322的锚固 部分354相对应并且可相互咬合。咬合部分356的尺寸被适宜地 设计,以便足以获得所需的保持力。咬合部分356可以具有任何 适宜的形状,只要它能够咬合柔性印刷电路板322的锚固部分354 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保持力方面的考虑,咬合部分356的 形状基本上是"直角三角形",其顶角表面适合于接触印刷电路板 的矩形锚固部分354的一侧表面。在本实施例中,当柔性印刷电路板322插入壳体312的插口 324中时,锁定件320的咬合部分356不与柔性印刷电路板322 的锚固部分354咬合,只有在利用滑块318将电路板322推压在 触头314和316上时,咬合部分356才与柔性印刷电路板322的 锚固部分354咬合。下面解释壳体312。壳体312上形成有插槽328,所需数量的 触头314和316插入并且通过压配、嵌入、焊接或类似方式固定 在该插槽中。壳体312还设有用于被柔性印刷电路板322插入的 插口 324,并且在同一侧设有用于引导柔性印刷电路板322的凹入 部分326。凹入部分326的尺寸可以适宜地设计,从而触头316 的连接部分334和360以及锁定件320不会从壳体312的凹入部 分326中伸出,同时要考虑到壳体312的强度、触头316和锁定 件320的可焊接性以及用于引导柔性印刷电路板322的性能。插口 324的尺寸被适宜地设计,从而柔性印刷电路板322能 够插入插口 324中,而且当柔性印刷电路板被插入壳体312中后, 电路板即柔性印刷电路板322被滑块318强制抵靠在触头314和 316上。壳体312还在纵向两端附近设有支承件,以可旋转地支承 滑块318的轴346。支承件可以具有任何形状和尺寸,只要使滑块 318在其轴被支承件支承着的情况下能够转动即可。在适宜地设计 支承件时需要考虑它们的功能以及壳体312的强度和尺寸。壳体 312还在纵向两端设有锚固部分,它们的位置与滑块318的锁定部 分相对应。本发明第四个方面中的两种触头314和316基本上与本发明 说明书第46/51页 第二个方面中的两种触头相同,因此不再详细解释触头314和 316。另外,除了触头314和316,本发明第一个方面的不带下部 接触部分22的"h形"触头也可以采用。另外,适于在本实施例 中使用的触头是"h形"触头,其主要包括接触部分,其适用于 接触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部分,其用于连接在一基板或基片上; 固定部分,其用于固定在壳体上;弹性部分和支点部分,它们设 在接触部分与连接部分之间;以及压力接收部分,其从弹性部分 伸出。在这种情况下,接触部分、弹性部分、支点部分和连接部 分被布置为U形。滑块316基本上与本发明第一个方面的滑块16相同,因此不 再详细描述滑块316。下面参照图20至25解释本发明第五个方面的连接器410。连 接器410主要包括壳体412、滑块418以及触头414和416。在连 接器410中,触头414和416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插入壳体412并 且安置在其中,以便容纳在两侧具有接触部分的柔性印刷电路板。 在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两侧交错布置着接触部分的情况下,要使用 并且交错布置在与触头414和416不同的位置上带有接触部分的 触头,以使它们的接触部分对应于柔性印刷电路板上的接触部分 定位。在解释连接器410的各个元件之前,首先解释柔性印刷电路 板422。柔性印刷电路板422主要包括接触部分452,它们适用 于接触触头414和416上的相应接触部分430;以及电路图形,它 们将接触部分452连接到电路。图25中所示的柔性印刷电路板422 在其相反表面上包含接触部分452。
本实施例的壳体412在所需位置上形成有插槽428,用于装配 所需数量的触头414和416。下面不再详细解释壳体412,因为它 基本上与本发明第二个方面中的壳体112具有相同的结构。下面解释作为本发明第五个方面的要点的两种触头414和 416。触头414如图23A所示是"h形"的,并且主要包括接触 部分430,其适用于接触柔性印刷电路板422;连接部分434,其 用于连接在一基板或基片上;固定部分436,其用于固定在壳体 412上;弹性部分440和支点部分438,它们设在接触部分430与 连接部分434之间;以及压力接收部分432,其安置在面对着连接 部分434的位置上,并且从弹性部分440伸出。接触部分430、弹 性部分440、支点部分438和连接部分434被布置为曲柄形。接触 部分430被形成为凸块,以便于接触柔性印刷电路板422。连接部 分434是表面安装型(SMT)的,但它也可以是双列直插封装型 的。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触头414的接触部分430用于接触位于 柔性印刷电路板422上表面即第一表面上的接触部分452。借助于在滑块418转动时被抬高的压力接收部分432,柔性印 刷电路板或带状电缆被夹持在触头414和416的上下部接触部分 430和420之间,而设在触头414的压力接收部分432的远端上的 凸块444可以防止滑块418在转动时变形。这些功能非常类似于 前面描述的实施例。下面解释另一种触头416。触头416如图23B所示是大致I 形的,并且主要包括接触部分420,其适用于接触柔性印刷电路 板422;连接部分434,其用于连接在一基板或基片上;以及固定 部分436,其用于固定在壳体412上。柔性印刷电路板422被夹在 触头416的接触部分420与触头414的接触部分430之间。也就
是说,触头416的接触部分420被带到与位于柔性印刷电路板422 的后表面上的接触部分452相接触的状态。触头414与另一种触头416以这样的方式布置,从而使得在 两侧表面带有接触部分452的柔性印刷电路板422被夹在触头414 与触头416之间,以使触头414和416的接触部分430和420牢 固地接触位于柔性印刷电路板422两侧表面上的接触部分452。触 头416的连接部分434是表面安装型(SMT)的,但它们也可以 是双列直插封装型的。从上面的解释可以看出,触头414的接触部分430被带到与 位于柔性印刷电路板422上表面即第一表面上的接触部分452相 接触的状态,触头416的接触部分420被带到与位于柔性印刷电 路板422的下表面即第二表面上的接触部分452相接触的状态。 换言之,两种触头414和416以成对的形式上下安置,以使每对 触头414和416的接触部分430和420彼此面对着上下安置,从 而利用成对的触头414和416牢固地夹住柔性印刷电路板422。两 种触头414和416的接触部分430和420对应于柔性印刷电路板 422上的接触部分452和452而被适宜地设计。在如图25所示在两侧表面上交错布置着接触部分452的柔性 印刷电路板422的情况下,需要配备另一种触头,它们的接触部 分的位置与图23A和23B所示触头414和416不同。所述另一种 触头被带到与图24所示柔性印刷电路板上的交错接触部分相接触 的状态。为了以上述方式改变接触部分的位置,在触头414的情 况下,从弹性部分440至接触部分430的长度被改变,在触头416 的情况下,从固定部分436至接触部分420的长度被改变。
下面不再详细解释滑块418,因为它基本上与本发明第一个方 面的滑块16具有相同的结构。下面参照图26至28解释本发明第六个方面的连接器510。连 接器510主要包括壳体512、滑块516、触头514和板状件544或 546。首先解释作为本发明第六个方面的要点的板状件。在柔性印 刷电路板540或带状电缆通过插口 518而插入壳体512中时,柔 性印刷电路板540或带状电缆被触头514的接触部分522所引起 的接触力向下推动,以使壳体512反过来被向下推动。在这种情 况下,板状件544或546用于防止壳体512变形。至于板状件544或546的材料,不锈钢是理想的,因为其硬 度、刚度和可加工性(包括电镀敏感性和可被加工成薄片的能力) 能够满足板状件所需的要求,以及能够实现防止壳体512变形和 使连接器510的高度最小化的目的。考虑到上述描述的功能、触 头的数量或间距以及诸如此类的因素,板状件544或546的尺寸 被适宜地设计。板状件544或546被成形得具有0.08至0.12 mm左右的厚度。 如果厚度小于0.08mm,则不能防止壳体512变形,而如果厚度大 于0.12mm,则不能实现连接器510的高度最小化的目的。最优选 厚度为0.1 mm。板状件544或546可以通过任何一种方法而固定在壳体512 中并与壳体形成一体,这些方法包括整体成型、镶嵌模塑、压配、 粘结、钩挂等等。在镶嵌模塑中,板状件544或546可以完全隐 藏在壳体中,或者局部暴露在壳体512之外(例如暴露在壳体插
口 518 —侧或触头514的连接部分一侧)。板状件544或546可以被成形为任何形状,只要能够实现其 功能即可。例如,它可以是图28A所示的矩形薄板。板状件544 或546可以具有除上面描述之外的其他功能。例如,如图26A和 28B所示,板状件的两端从连接器510的纵向端延伸出来,以将 板状件的延伸部分通过焊接而固定在柔性印刷电路板上,从而用 作连接器的固定装置。本实施例中的壳体512在所需位置上形成有插槽538,用于装 配所需数量的触头514。下面不再详细解释壳体512,因为它基本 上与本发明第一个方面中的壳体12具有相同的结构。接下来解释触头514。触头514如图27A所示是"h形"的, 并且主要包括接触部分522,其适用于接触柔性印刷电路板540 或带状电缆;连接部分524,其用于连接在一基板或基片上;固定 部分542,其用于固定在壳体512上;弹性部分534和支点部分 532,它们设在接触部分522与连接部分524之间;以及压力接收 部分520,其安置在面对着连接部分524的位置上,并且从弹性部 分534伸出。接触部分522、弹性部分534、支点部分532和连接 部分524被布置为曲柄形。接触部分522被形成为凸块的形状, 以便于接触柔性印刷电路板540或带状电缆。在图示的实施例中 连接部分524是表面安装型(SMT)的,但它也可以是双列直插 封装型的。通过滑块516转动时导致的压力接收部分520的升高动作, 触头514的接触部分522被带到与柔性印刷电路板540或带状电 缆接触的状态。凸块526设在触头514的压力接收部分520的远
端上,以防止滑块516因抵抗滑块516的转动而变形。这些功能 非常类似于前面描述的实施例。当柔性印刷电路板540或带状电缆通过插口 518而插入壳体 512中时,柔性印刷电路板540或带状电缆被触头514的接触部分 522所引起的接触力向下推动,从而借助于壳体512的反作用力而 在触头514与电路板540之间实现稳定和可靠的连接。滑块516基本上与本发明第一个方面的滑块16具有相同的结 构,因此下面不再详细解释滑块516。在上面的描述中,主要描述了在本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
" 部分开始时提到的第一种结构的连接器。然而,即使是第二种结 构的连接器(零插力型的)和第三种结构的连接器(非零插力型 的),也可以基于本发明第一至第六个方面的特征并且参照上面的 说明而被适宜地设计。虽然前面借助于优选实施例特别描述了本发明,但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 可以在形式和细节上作出前述以及其他改变。
权利要求
1. 一种连接器,其适用于与柔性印刷电路板可拆卸地装配在 一起,该连接器包括所需数量的触头,每个触头分别具有至少 一个接触部分,用于接触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以及壳体,其将 所述触头保持和固定在其中,而且壳体具有插口,所述柔性印刷 电路板可以通过该插口插入所述壳体中,其中,在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在其两侧表面具有接触部分的 情况下,所述触头包含两种触头,其中一种触头从所述壳体的所 述插口的相反侧插入并安置在所述壳体中,以使所述一种触头的 所述接触部分被带到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一侧表面上的接触 部分接触的状态,另一种触头从所述壳体的所述插口一侧插入并 安置在所述壳体中,以使所述另一种触头的所述接触部分被带到 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另一侧表面上的接触部分接触的状态。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种触头成对布置,每对触头分别由两个不同种类触头组成,以使一对触 头的接触部分彼此面对而将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夹在它们之间。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对触头的接 触部分沿着触头的排列方向彼此交错布置。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在 所述插口一侧设有凹入部分,用于引导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进入 所述壳体中,而且所述另一种触头被这样安置,即不允许它们的 连接部分从所述壳体的所述凹入部分中伸出。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旋转滑块,其用于在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所述壳体中后 将所述触头推压在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上,以便获得零插力结构, 其中在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所述壳体的插口中时没有力施加在柔 性印刷电路板上。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触头中的每一个分别包括连接部分;弹性部分和支点部分,它们设在所述接触部分与所述连接部分之间;以及压力接收部分,其面 对着所述连接部分设置并且从所述弹性部分伸出,所述接触部分、 所述弹性部分、所述支点部分和所述连接部分被布置成大致l形 的形式,所述另一种触头中的每一个分别包括接触部分和连接部 分,并且被这样安置,即它们的连接部分位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凹 入部分中,所述旋转滑块包括沿其纵向并排布置的推压部分,并 且旋转滑块被这样安装在壳体中,即所述推压部分能够在所述一 种触头的所述连接部分或者壳体与所述压力接收部分之间转动。
7. —种连接器,其适用于与柔性印刷电路板可拆卸地装配在 一起,该连接器包括所需数量的触头,每个触头分别具有至少 一个接触部分,用于接触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以及壳体,其将 所述触头保持和固定在其中,而且壳体具有插口,所述柔性印刷 电路板可以通过该插口插入所述壳体中,其中,在所述柔性印刷 电路板在其两侧表面具有接触部分的情况下,所述触头包含两种 触头,所述一种触头中的每一个分别包括连接部分;弹性部分 和支点部分,它们设在所述接触部分与所述连接部分之间;以及压力接收部分,其面对着所述连接部分设置并且从所述弹性部分 伸出,所述接触部分、所述弹性部分、所述支点部分和所述连接 部分被布置成大致l形的形式,所述另一种触头中的每一个分别 包括接触部分和连接部分,并且被这样安置,即它们的连接部分 位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凹入部分中,所述旋转滑块包括沿其纵向并 排布置的推压部分,并且旋转滑块被这样安装在壳体中,即所述 推压部分能够在所述一种触头的所述连接部分或者壳体与所述压 力接收部分之间转动。
8. —种连接器,其适用于与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带状电缆可拆卸地装配在一起,该连接器包括所需数量的触头,它们分 别具有至少一个接触部分,用于接触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 带状电缆;壳体,其将所述触头保持和固定在其中,而且壳体具 有插口,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带状电缆可以通过该插口插 入所述壳体中;以及旋转滑块,其用于将所述触头推压在所述柔 性印刷电路板或带状电缆上,其中,每个所述触头还包括连接 部分;弹性部分和支点部分,它们设在所述接触部分与所述连接 部分之间;压力接收部分,其从所述弹性部分沿着与所述接触部 分相反的方向延伸;以及加长部分,其从所述支点部分延伸并且 面对着所述压力接收部分,使得所述接触部分、所述弹性部分、 所述支点部分和所述连接部分被布置成大致U形的形式,并且所 述滑块包括沿其纵向并排布置的推压部分,并且滑块被这样安装 在壳体中,即所述推压部分能够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触头的所述压 力接收部分之间转动,其中,所述触头的所述压力接收部分每个 包括位于其远端的凸块,以防止所述滑块的所述推压部分移向所 述触头的所述连接部分。
全文摘要
一种适用于与柔性印刷电路板可拆卸地装配在一起的连接器,包括所需数量的触头,每个触头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接触部分,用于接触柔性印刷电路板;以及壳体,其将所述触头保持和固定在其中,而且壳体具有插口,柔性印刷电路板可以通过该插口插入壳体中,在柔性印刷电路板在其两侧表面具有接触部分的情况下,所述触头包含两种触头,其中一种触头从壳体的所述插口的相反侧插入并安置在所述壳体中,以使所述一种触头的所述接触部分被带到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一侧表面上的接触部分接触的状态,另一种触头从壳体的所述插口一侧插入并安置在壳体中,以使所述另一种触头的所述接触部分被带到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另一侧表面上的接触部分接触的状态。
文档编号H01R107/00GK101145646SQ20071016667
公开日2008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1日
发明者渡边淳一, 铃木雅幸 申请人: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