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7235100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开关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关,特别是表面安装在印刷电路板等上的开关。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表面安装在印刷电路板等上的开关,具有如下的开关,即,
例如使旋转操纵体2旋转,扭转回复用弹性体3而对所述旋转操纵体2施 加回复力,同时使对弹性金属薄板进行沖压而成型的异形的可动接触弹簧4 旋转,使触点接通、断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 - 362979号公报
但是,例如专利文献1的图2及图6所示,所述开关中,旋转操纵体2 与回复用弹性体3的转动轴心同心。因此,旋转操纵体2的旋转角度与回 复用弹性体3的端部3a、 3b的开度角总是相同。结果,若为了便于操作而 增大所述旋转操纵体2的操作角度,则回复用弹性体3的端部3a、 3b的开 度角增大,需要较大的操作力。另外,对所述回复用弹性体3的负载增大、 容易疲劳,故具有寿命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作出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由、操作力 即可进行操作且寿命长的开关。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开关包括基座,其插入成形多个固定 触点,使所述固定触点端子的固定触点部在上面同心圓状地露出;操作杆, 其将转动轴心配置在杆部的轴心上,并且沿所述基座的上面可转动地被支
承;可动接触片,其分别将配置于两端的可动触点部相对所述固定触点部 可滑动地配置;盘簧,其配置在使盘绕部的轴心自所述操作杆的转动轴心 偏离的位置上,将从所述盘绕部的一端侧延伸的臂部卡止在基座的上面并 可摆动地支承所述盘绕部,另一方面,将从所述盘绕部的另一端侧延伸的 臂部卡止在所述操作杆上,将所述可动接触片按压在所述基座的上面而施
加触点压力,同时对所述操作杆施加回复力,通过使所述操作杆抵抗所述 盘簧的弹簧力而转动,使一体转动的所述可动接触片的可动触点部相对所 述固定触点部接触、离开,对电路进行切换。
根据本发明,被可摆动地支承的盘簧的转动轴心自操作杆偏离。因此, 若使操作杆转动而使盘簧的臂部转动,则盘簧的盘绕部摆动,盘簧的臂部 的开度角小于操作杆的转动角度。因此,盘簧的弹簧力不与操作杆的转动 角度成正比,由小操作力即可操作操作杆。
另外,由于盘簧的臂部的开度角小,故对盘簧的负荷小,不易疲劳, 因此具有可得到寿命长的开关的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方面,可以构成为从盘簧的两端侧延伸的一对臂部 可夹持操作杆的操作用肋而延伸。
根据本方面,由于在盘簧与操作杆之间不产生晃动,故响应速度不滞 后,可得到响应性优良的开关。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可以构成为臂部卡止在基座上的位置比臂部卡 止在操作杆的操作用肋上的位置更靠近操作杆的转动轴心。
根据本方面,基于突设在操作杆上的操作用肋的、相对臂部的弯曲扭 矩比相对卡止在基座上的臂部的弯曲扭矩大。因此,盘簧容易摆动,具有
可得到顺畅的操:作触感的效果。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开关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3 (A)是图2所示的基座的立体图,图3 (B)仅是图3(A)所示
的固定触点端子的立体图。
图4 (A) ~图4 (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开关的组装方法的立体图。 图5 (A)是拆下罩后的开关的平面图,图5 (B)是在图5 (A)的基
座上安装有罩的状态的A-A线剖面图。
图6 (A) ~图6 (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开关的操作方法的平面图。 图7 (A) ~图7 (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开关的其他操作方法的平面图。
图8 (A)及图8 (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开关的动作的示意图,图8
(C)及图8 (D)是用于说明比较例的开关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开关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0 (A)是图9所示的基座的立体图,图10 (B)是图10 (A)所示 的固定触点端子的立体图。
图11 (A)是拆下罩后的开关的平面图,图11 (B)是在图11 (A)的 基座上安装有罩的状态的A - A线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基座
11凹部
12侧壁
13加强用突部
14支承用突部
20共同固定触点端子
21共同固定触点部
22端子部
24、 27切换用固定触点端子
25、 28切换用固定触点部
26、 29端子部 30操作杆 30c转动中心 31杆主体
32杆部
33操作用肋
34嵌合槽
35定4立用肋
40可动4妻触片
41、 42可动触点部
50盘簧
50c转动中心
51盘绕部
52、 53臂部60罩
具体实施例方式
基于图1 ~图1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图8所示,第一实施方式是适用于表面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 小型开关的情况。
即,如图2所示,所述开关包括平面大致方形的基座IO,其在底面 上插入形成有共同固定触点端子20以及一对切换用固定触点端子24、 27; 操作杆30,其在所述基座10的上面可转动地被支承;可动接触片40,其 由弯曲的棒状导电弹簧件构成,嵌入到所述操作杆30的嵌合槽34而被组 装;盘簧50,其按压所述可动接触片40而施加触点压力;罩60,其覆盖 所述基座IO,压缩所述盘簧50。
另外,作为实际组装的产品的一例,具有整体高度0.9mm、基座宽度 4.0mm、基座长度3.9mm的外形尺寸。
如图3所示,所述基座IO在其上面中央部形成浅圓形的凹部11,并且 沿其开口缘部突出设置大致C形的侧壁12。在所述凹部11底面的中央部突 出设有用于防止后述的罩60变形的加强用突部13、以及用于阻止后述的盘 簧50的臂部51、 52转动的支承用突部14。另外,沿所述凹部ll的底面周 边角部,插入成型的共同固定触点端子20及切换用固定触点端子24、 27 的固定触点部21、 25、 28不连续且同心圓状地分别露出。另外,在所述侧 壁12的内周面以规定的间距突出设有用于支持后述的操作杆30转动的定 位用肋15a、 15b、 15c。并且,在所述侧壁12的相对的外侧面分别形成有 引导用台阶部16,同时,在其上端面角部形成有防止脱落用突部17、 17。 另外,在所述基座10的下面缘部形成有用于卡止后述的罩60的卡止用爪 部的切口部18a、 18b。
如图3 (B)所示,共同固定触点端子20将乂人基座10的凹部11底面 露出的共同固定触点部21的两侧缘部弯起而形成端子部22、 22。另外,切 换用固定触点端子24、 27将/人基座10的凹部11底面露出的切换用固定触 点部25、 28的单侧缘部弯起而形成端子部26、 29。另外,切换用固定触点 部25、 28的角部25a、 28a向下方弯折,以防止插入成型后的浮起。
如图2及图5 ( A)所示,操作杆30由可转动地嵌合在所述基座11的
凹部11上的环状杆主体31、和在所述杆主体31的外周面突出设置的杆部 32构成。在所述杆主体31的内侧面,位于杆部32的轴心上而突出设有操 作用肋33,并且支承后述的盘簧50的臂部53的支承部31a从所述操作用 肋33延伸。另外,在所述杆主体31的内侧缘部形成有用于嵌入后述的可 动接触片40而进行安装的嵌合槽34。在所述嵌合槽34的内侧面突出设有 用于防止可动接触片40的晃动的定位用肋35。
如图2及图5 (B)所示,可动接触片40将棒状导电弹簧件的中央部 隆起,并且将其两端部弯起而形成的角部作为可动触点部41、 42。所述可 动接触片40嵌入到所述操作杆30的嵌合槽34中而进行组装。另外,可动 接触片40不限于剖面圓形的棒材,例如可以为剖面方形、剖面六边形的棒 材。
如图2所示,盘簧50对可动接触片40施加接触压力的同时,对操作 杆30施加回复力。并且, 一对臂部52、 53分别从圓筒状的盘绕部51的两 端以相互平行、的方式大致成直角地延伸。尤其是,所述臂部52的前端向下 方侧弯4斤。
如图2所示,罩60通过将外周缘部的相邻三边弯折而形成侧壁61、62、 63,具有可覆盖所述基座10的大致方形平面形状。并且,在侧壁61、 62、 63的下边缘部分别突出设有卡合用爪部61a、 62a、 63a。另外,在位于侧壁 61、 62之间的角部以及位于侧壁61、 63之间的角部,分别形成有卡合用切 口部64a、 64b。
在组装本实施方式的开关时,如图2及图4所示,在插入成型有固定 触点端子20、 24、 27的基座10的凹部11,嵌合操作杆30的操作杆主体31。 并且,将可动接触片40嵌入到所述操作杆主体31上设有的嵌合槽34中, 将可动接触片40的可动触点部41、 42相对固定触点部21、 25、 28可4妄触、 离开地组装。接着,通过将盘簧50的盘绕部51嵌合到所述操作杆主体31 中,将臂部53载置于操作杆30的支承部31a上,并且使臂部52、 53位于 支承用突部14以及操作用肋33的一侧。并且,将罩60从上方覆盖在所述 基座10上,按下盘簧50,使其盘绕部51的下半部分压缩。此时,臂部52 卡止在操作用肋33上(图4 ( A))。并且,使所述臂部52弹性变形而越过 操作用肋33 (图4 (B)),然后使罩60沿着引导用台阶部16滑动移动,由 此将盘绕部51整体压下。并且,将所述罩60的卡止用爪部61a、 62a、 63a 弯折,分别卡止在切口部18a、 18b、 18a上,由此完成组装(图4 ( C ))。 在本实施方式中,罩60的卡合用切口部64a、 64b分别卡合在基座10的防 止脱落用突部17、 17上,故罩60不易从基座IO脱落。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罩60按压并压缩盘簧50,对可动接触片40施力, 可动触点部41、 42能够以规定的触点压力与固定触点部21、 25、 28接触, 可确保所希望的接触可靠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从上方将操作杆30、可动接触片40、 盘簧50等部件安装在基座10上,故具有制造容易的优点。
接着,基于附图6及图7对所述开关的操作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6(A)所示,在对操作杆30的杆部32未施加负荷时,可 动接触片40的可动触点部41、 42都与固定触点部21接触。并且,若从左 方对杆部32施加外力,则被侧壁12的肋15a、 15b、 15c支承的操作杆30 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与侧壁12的一端部抵接而停止。此时,由于臂部53 卡止在支承用突部14上,故抵抗盘簧50的弹簧力,操作杆30的操作用肋 33按压臂部52并扭转盘绕部51。因此,在操作杆30上产生逆时针方向的 作用力,并且可动触点部42^Mv固定触点部21向固定触点部28切换,共同 固定触点端子20和切换用固定触点端子27导通。并且,若解除对操作杆 30施加的负荷,则由盘簧50的弹簧力而使操作杆30返回到原状态,并且 可动触点部42从固定触点部28向固定触点部21切换,返回原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7 (A)所示,若从右向对杆部32施加外力,则被侧 壁12的肋15a、 15b、 15c支承的操作杆30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与侧壁12 的一端部抵接而停止。此时,由于臂部52卡止在支承用突部14上,故抵 抗盘簧50的弹簧力,操作杆30的操作用肋33按压臂部53并扭转盘绕部 51。因此,在操作杆30上产生顺时针方形的作用力,并且可动触点部41 从固定触点部21向固定触点部25切换,共同固定触点端子20和切换用固 定触点端子24导通。并且,若解除对操作杆30施加的负荷,则由盘簧50 的弹簧力而使操作杆30返回到原状态,并且可动触点部41从固定触点部 25向固定触点部21切换,返回原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 (A)所示,盘簧50的转动中心50c自操作 杆30的转动中心30c偏离,并且可摆动地支承所述盘簧50。因此,如图8 (B)所示,若使操作杆30以转动中心30c为支点转动并由操作用肋33按
压臂部52,则盘簧50的盘绕部51以突部14为支点摆动。结果,如图8(B) 所示,臂部52、 53的开度角Y小于操作杆30的转动角度X。对此,由图8 (C)、图8 (D)所示的比较例可知,在操作杆30的转动中心与盘簧50的 转动中心同心时,操作杆30的转动角度Z和臂部52、 53的开度角Z相等。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操作杆30的转动角度相同时。可由小于比较例 的操作力进行操作,并且盘簧50的应力减小,不易疲劳,因此具有寿命延 长的优点。
如图9~图11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 不同点在于共同固定触点端子20、切换用固定触点端子24、 27以及可动接 触片40的形状。
即,如图IO所示,插入成型在基座10的底面上的共同固定触点端子 20、切换用固定触点端子24、 27的固定触点部21、 25、 28由顶出加工形 成,以形成不连续的环状突状。
另外,如图11所示,可动接触片40仅仅由棒状导电弹簧件截取而得 到,将两端部作为可动触点部41、 42。
根据本实施方式,无需以高尺寸精度将可动接触片40弯折成复杂的形 状,具有制造更加容易、生产性提高的优点。另外,由于基本结构与上述 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故对相同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开关,也可适用于其他方式的开关。
权利要求
1.一种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其使固定触点端子的固定触点部在上面同心圆状地露出;操作杆,其将转动轴心配置在杆部的轴心上,并且沿所述基座的上面可转动地被支承;可动接触片,其分别将配置于两端的可动触点部相对所述固定触点部可滑动地配置;盘簧,其配置在使盘绕部的轴心自所述操作杆的转动轴心偏离的位置上,将从所述盘绕部的一端侧延伸的臂部卡止在基座的上面并可摆动地支承所述盘绕部,另一方面,将从所述盘绕部的另一端侧延伸的臂部卡止在所述操作杆上,将所述可动接触片按压在所述基座的上面而施加触点压力,且对所述操作杆施加回复力,通过使所述操作杆抵抗所述盘簧的弹簧力而转动,使一体转动的所述可动接触片的可动触点部相对所述固定触点部接触、离开,对电路进行切换。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从盘簧的两端侧延伸的一 对臂部可夹持操作杆的操作用肋而延伸。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臂部卡止在基座上的 位置比臂部卡止在操作杆的操作用肋上的位置更靠近操作杆的转动轴心。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由小操作力进行操作且寿命长的开关。本发明的开关包括基座(10),使固定触点部(21、25、28)在上面同心圆状地露出;操作杆(30),在杆部(32)的轴心上配置转动轴心(30c)且沿所述基座(10)的上面可转动地被支承;可动接触片(40),其分别将配置于两端的可动触点部(41、42)相对所述固定触点部(21、25、28)可滑动地配置;盘簧(50),其配置在使盘绕部(51)的轴心(50c)自所述操作杆(30)的转动轴心(30c)偏离的位置上,将从所述盘绕部(51)的一端侧延伸的臂部(53)卡止在基座(10)的上面且可摆动地支承所述盘绕部(51),将从所述盘绕部(51)的另一端侧延伸的臂部(52)卡止在所述操作杆(10)上。
文档编号H01H21/00GK101174513SQ20071015316
公开日2008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31日
发明者清野泰弘, 鸣尾俊博 申请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