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装置的结构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涉及装载有具有各种厚度的栅极绝缘膜的金属绝缘体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ISFET: Metal Insulator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的半导体装置 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高集成化、高性能化及高速化的 发展,正在对金属绝缘体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以下,称为金属绝缘体半导 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进行縮放比例(scaling)。但由于当栅极绝缘膜的厚 度薄到某种程度时,因直接隧道效应(directtunneling)所引起的漏电流会 飞跃性增大,结果造成不能无视芯片所消耗的电力,故而在为现有的栅极 绝缘膜的氧化膜中,薄膜化正接近于极限。于是,使用了介电常数为以往 的栅极氧化膜的3倍以上的Hf02和HffiiON等那样的高介电常数绝缘膜 的栅极绝缘膜就备受瞩目。但是,除了逻辑电路以外,还将存储器单元、模拟电路或I/O电路 等混合装载在同一芯片上的半导体装置中,在一个芯片内使用了多种电源 电压。例如,将相对较低的电源电压用在配置逻辑电路等的区域中(以下, 称为核心(Core)区域),将相对较高的电源电压用在配置1/0电路等的区 域中(以下,称为I/0区域)。为了将高介电常数栅极绝缘膜用在这样的混合装载型半导体装置中, 例如,提出了
图14(a) 图14(d)所示的工序。这里,形成在核心区域中的 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和形成在I/O区域中的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 管的导电型彼此相同。首先,如图14(a)所示,在基板101上形成浅沟槽隔离(STI: 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102,将核心区域的活性区域101a和I / 0区域的活性 区域101b划分开,然后,在基板101上形成较厚的栅极氧化膜103。其次,如图14(b)所示,以覆盖I/O区域的抗蚀剂图案104为掩模, 对较厚的栅极氧化膜103进行蚀刻,来除去核心区域的活性区域101a上 的较厚的栅极氧化膜103。其次,如图14(c)所示,在包括露出核心区域的活性区域101a上、及 覆盖I / O区域的活性区域101b的较厚的栅极氧化膜103上的基板101 上形成高介电常数绝缘膜105之后,如图14(d)所示,在高介电常数绝缘 膜105上沉积栅极电极材料膜106。接着,在各活性区域101a及101b 上使栅极电极材料膜106图案化,形成各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 电极,省略图示。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28316号公报一般在混合装载型半导体装置中,希望将高介电常数栅极绝缘膜用在 低电源电压中,但并不一定要将高介电常数栅极绝缘膜用在高电源电压中, 相反,因所施加的高电压会使高介电常数栅极绝缘膜的可靠性劣化等理由, 有时并不希望使用高介电常数栅极绝缘膜。而在图14(a) 图14(d)所示的现有例子中,由于不仅将高介电常数绝 缘膜105用在形成在为低电源电压的核心区域的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 的栅极绝缘膜中,而且将其用在形成在为高电源电压的I/O区域的金属 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中,因此不能对应那样的情况。即,产 生了在I/O区域中形成的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的可靠 性劣化这样的问题。并且,在上述现有例子中,是以这样的内容为前提的将相同高介电 常数绝缘膜105用作构成逻辑电路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及P 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且将在栅极氧化膜103上形成 有相同高介电常数绝缘膜105的叠层结构用作构成I / O电路的N型金属 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及P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但由 于可靠性和栅极泄漏(gate leak)特性等的不同,有时在N型金属绝缘体半 导体晶体管及P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中对是否使用高介电常数栅极 绝缘膜的必要性不同。
针对于此,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高电源电压的金属绝缘体半导体 晶体管和低电源电压的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中分别使用介电常数不同 的栅极绝缘膜的技术,在该现有技术中,必要要对各电压的金属绝缘体半 导体晶体管分别进行栅极电极形成工序和侧壁隔离物形成工序,存在有使制造方法变得复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如上所鉴,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需要在同一基板上分别 使用介电常数不同的多种栅极绝缘膜的半导体装置的结构、及实现该结构 的简单制造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案发明人想到了在形成在基板上的一区域中的 介电常数相对较高的栅极绝缘膜上形成掩模层,利用该掩模层,在基板上 的其它区域中选择性地形成介电常数相对较低的栅极绝缘膜。这里,既可 以在形成栅极电极之前除去上述掩模层,也可以让上述掩模层作为栅极绝 缘膜的一部分残存下来。使用上述发明,能够用简单的制造方法实现根据 需要在同一基板上分别使用介电常数不同的多种栅极绝缘膜的半导体装置 的结构。并且,使用上述发明,能够用同一工序进行在多种栅极绝缘膜上 形成栅极电极的工序,并且,能够用同一工序进行形成覆盖该各栅极电极 的侧面的侧壁隔离物的工序。具体地说,本发明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包括第一金属绝缘体半导体 晶体管和第二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上述第一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 管包括第一栅极绝缘膜和第一栅极电极,该第一栅极绝缘膜形成在基板的 第一活性区域上,该第一栅极电极形成在上述第一栅极绝缘膜上。上述第 二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包括第二栅极绝缘膜和第二栅极电极,该第二 栅极绝缘膜形成在上述基板的第二活性区域上,介电常数低于上述第一栅 极绝缘膜,该第二栅极电极形成在上述第二栅极绝缘膜上。在上述第一栅 极电极及上述第二栅极电极各自的侧面上形成有同一结构的绝缘性侧壁隔 离物。另外,在本发明中,各绝缘性侧壁隔离物具有同一结构的意思是指各 绝缘性侧壁隔离物是用相同绝缘膜(单层或多层)、相同工序形成的。
在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第一栅极绝缘膜的厚度与 上述第二栅极绝缘膜的厚度相等或者小于上述第二栅极绝缘膜的厚度。在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第一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 体管和上述第二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导电型相同。上述第一金属绝 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动作电压低于上述第二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动 作电压。在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第一栅极绝缘膜的厚度大 于上述第二栅极绝缘膜的厚度。在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第一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 体管为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上述第二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 为P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在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第一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 体管和上述第二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导电型相同,上述第一金属绝 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动作电压与上述第二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动作 电压相同,上述第一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阈值电压高于上述第二金 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在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第一栅极绝缘膜包括高介 电常数绝缘膜。此时,既可以在上述高介电常数绝缘膜上形成有氮化硅膜, 或者也可以将上述高介电常数绝缘膜的上部氮化。或者,也可以在上述高 介电常数绝缘膜下形成有缓冲绝缘膜。在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第二栅极绝缘膜为二氧化 硅膜或者氮氧化硅膜。在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第一栅极电极为全硅化物 电极,上述第二栅极电极为全硅化物电极或者包含多晶硅电极。在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第一栅极电极及上述第二 栅极电极分别为金属栅极电极。在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第一栅极电极为金属栅极 电极,上述第二栅极电极包括与上述第二栅极绝缘膜接触的多晶硅电极。在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第一栅极电极包括与上述 第一栅极绝缘膜接触的金属栅极电极,上述第二栅极电极包括与上述第二
栅极绝缘膜接触的多晶硅电极。此时,也可以是,该半导体装置还包括第三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上述第三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包括第三 栅极绝缘膜和第三栅极电极,该第三栅极绝缘膜形成在上述基板的第三活 性区域上,由与上述第一栅极绝缘膜相同的绝缘膜构成,该第三栅极电极 形成在上述第三栅极绝缘膜上;上述第三栅极电极包括与上述第三栅极绝 缘膜接触的其它金属栅极电极;在上述第三栅极电极的侧面上也形成有上 述同一结构的绝缘性侧壁隔离物。
在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中,也可以是,该半导体装置还包括第三金属 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上述第三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包括第三栅极绝缘膜和第三栅极电极,该第三栅极绝缘膜形成在上述基板的第三活性区域 上,介电常数低于上述第一栅极绝缘膜,该第三栅极电极形成在上述第三 栅极绝缘膜上;在上述第三栅极电极的侧面上也形成有上述同一结构的绝 缘性侧壁隔离物。
本发明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为制造包括第一金属绝缘体半 导体晶体管和第二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该第一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具有第一栅极绝缘膜及第一栅极电极,该第 二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具有第二栅极绝缘膜及第二栅极电极。该半导 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工序a,在基板的第一活性区域上形成上述第 一栅极绝缘膜;工序b,在上述基板的第二活性区域上形成介电常数低于上述第一栅极绝缘膜的上述第二栅极绝缘膜;工序c,在上述第一栅极绝 缘膜上形成上述第一栅极电极;工序d,在上述第二栅极绝缘膜上形成上 述第二栅极电极;以及工序e,在上述第一栅极电极及上述第二栅极电极 各自的侧面上形成同一结构的绝缘性侧壁隔离物。
在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是,上述第一栅极绝缘 膜的厚度与上述第二栅极绝缘膜的厚度相等或者小于上述第二栅极绝缘膜 的厚度。在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是,上述第一金属绝缘 体半导体晶体管和上述第二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导电型相同;上述 第一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动作电压低于上述第二金属绝缘体半导体 晶体管的动作电压。
在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是,上述第一栅极绝缘 膜的厚度大于上述第二栅极绝缘膜的厚度。在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是,上述第一金属绝缘 体半导体晶体管为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上述第二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为p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在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是,上述第一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和上述第二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导电型相同;上述 第一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动作电压与上述第二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 体管的动作电压相同;上述第一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阈值电压高于 上述第二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在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是,上述工序a包括在 上述第一活性区域上形成高介电常数绝缘膜之后,在上述高介电常数绝缘 膜上形成氮化硅膜的工序;上述工序b包括在上述工序a之后,以上述氮 化硅膜为掩模,氧化上述基板,来在上述第二活性区域上形成上述第二栅 极绝缘膜的工序。此时,也可以是,在上述工序b之后且上述工序c之前, 包括将上述氮化硅膜除去的工序。或者,也可以是,上述工序a包括在形 成上述高介电常数绝缘膜之前,在上述第一活性区域上形成缓冲绝缘膜的 工序。在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是,上述工序a包括在 上述第一活性区域上形成高介电常数绝缘膜之后,将上述高介电常数绝缘 膜的上部氮化来形成氮化层的工序;上述工序b包括在上述工序a之后, 以上述氮化层为掩模,氧化上述基板,来在上述第二活性区域上形成上述 第二栅极绝缘膜的工序。此时,也可以是,在上述工序b之后且上述工序 c之前,包括将上述氮化层除去的工序。或者,也可以是,上述工序a包 括在形成上述高介电常数绝缘膜之前,在上述第一活性区域上形成缓冲绝 缘膜的工序。在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是,上述第二栅极绝缘 膜为二氧化硅膜或者氮氧化硅膜。在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是,上述第一栅极电极 及上述第二栅极电极分别由多晶硅构成;还包括在上述工序c之后,至少
使上述第一栅极电极全硅化物化的工序。在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是,上述第一栅极电极 及上述第二栅极电极分别为金属栅极电极。在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是,在上述工序C中,形成虚拟栅极电极来代替上述第一栅极电极;还包括在上述工序e之后,除去上述虚拟栅极电极,在由此形成的凹部中形成作为上述第一栅极电极 的金属栅极电极的工序f。此时,也可以是,上述第二栅极电极由硅含有膜构成;还包括在上述工序e与上述工序f之间,形成覆盖上述虚拟栅极 电极的保护膜,以该保护膜为掩模,使上述第二栅极电极的表面部分硅化 物化的工序;在上述工序f中,将上述保护膜与上述虚拟栅极电极同时除 去。在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是,在上述工序c及上述工序d中,先在上述第一栅极绝缘膜上形成金属膜,然后,在上述金属膜上及上述第二栅极绝缘膜上形成多晶硅膜,之后,在上述第一栅极绝缘膜上使上述金属膜及上述多晶硅膜图案化,形成上述第一栅极电极,在上述第二栅极绝缘膜上使上述多晶硅膜图案化,形成上述第二栅极电极。在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是,上述半导体装置还 包括具有第三栅极绝缘膜及第三栅极电极的第三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在上述工序a中,在上述基板的第三活性区域上形成由与上述第一栅极绝缘膜相同的绝缘膜构成的上述第三栅极绝缘膜;在上述工序c及上述工序d中,先在上述第一栅极绝缘膜上形成第一金属膜,再在上述第三栅极绝缘膜上形成第二金属膜,然后,在上述第一金属膜上、上述第二金属膜上及上述第二栅极绝缘膜上形成多晶硅膜,之后,在上述第一栅极绝缘膜上使上述第一金属膜及上述多晶硅膜图案化,形成上述第一栅极电极,在上述第二栅极绝缘膜上使上述多晶硅膜图案化,形成上述第二栅极电极,在上述第三栅极绝缘膜上使上述第二金属膜及上述多晶硅膜图案化,形成上述第三栅极电极;在上述工序e中,在上述第三栅极电极的侧面上也形成有上述同一结构的绝缘性侧壁隔离物。在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是,上述半导体装置还 包括具有第三栅极绝缘膜及第三栅极电极的第三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 管;且包括在上述工序c及上述工序d之前,在上述基板的第三活性区域上形成介电常数低于上述第一栅极绝缘膜的上述第三栅极绝缘膜的工序g;且包括在上述工序g与上述工序e之间,在上述第三栅极绝缘膜上形成 上述第三栅极电极的工序h;在上述工序e中,在上述第三栅极电极的侧 面上也形成有上述同一结构的绝缘性侧壁隔离物。 (发明的效果)使用本发明,能够用简单的制造方法实现根据各自的膜特性在同一基 板上分别使用介电常数不同的多种栅极绝缘膜的半导体装置的结构。因此, 能够以高水平提高芯片的性能和可靠性。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a) 图l(f)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制 造方法的各工序的剖面图。图2(a) 图2(g)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各工序的剖面图。图3(a)及图3(b)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栅极长度方向及栅极宽度方向各自的剖面图。图4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剖面图。图5(a) 图5(f)为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制 造方法的各工序的剖面图。图6(a) 图6(c)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制 造方法的各工序的剖面图。图7(a) 图7(d)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半导体 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各工序的剖面图。图8(a) 图8(d)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各工序的剖面图。图9(a) 图9(d)为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制 造方法的各工序的剖面图。图10(a) 图lO(f)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 制造方法的各工序的剖面图。
图11(a) 图ll(d)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 制造方法的各工序的剖面图。图12(a) 图12(e)为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 制造方法的各工序的剖面图。图13(a)及图13(b)为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 制造方法的各工序的剖面图。图14(a) 图14(d)为表示现有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各工序的剖面图。(符号的说明)l一基板;la、 lb、 lc一活性区域;2—元件隔离区域;4 —高介电常 数栅极绝缘膜;4A—高介电常数绝缘膜;5—氮化膜;6—栅极氧化膜; 7—栅极电极材料膜;7A、 7B、 7C—栅极电极;8A、 8B、 8C—绝缘性侧 壁隔离物;9A—延伸区域;9B—轻掺杂漏极(LDD)区域(第七实施例中的 延伸区域);9C—LDD区域;IOA、 IOB、 IOC—源极'漏极区域;11(11A、 IIB)—保护膜;12—硅化物层;12A、 12B—栅极上硅化物层;12a、 12b 一源极*漏极上硅化物层;13—层间绝缘膜;14一全硅化(FUSI)栅极电极; 15 —栅极电极形成用槽;16 —金属栅极电极;16A—金属膜;17 —保护膜; 18 —栅极氧化膜;21—第一栅极电极材料膜;21A —金属栅极电极;22一第二栅极电极材料膜;22A、 22B —多晶硅电极;31—第一栅极电极材 料膜;31A—金属栅极电极;32—第二栅极电极材料膜;32B—金属栅极 电极;33—第三栅极电极材料膜;33A、 3犯、33C —多晶硅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以下,以将本实施例的结构适用于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情 况为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 法加以说明。图1(a) 图l(f)为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各 工序的剖面图。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核心区域的意思是指形成构成逻辑 电路等的电源电压相对较低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区域,I / 0
区域的意思是指形成构成I / 0电路等的电源电压相对较高的N型金属绝 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区域。首先,如图l(a)所示,例如,在具有硅区域等的半导体区域的一导电 型基板(半导体基板)l上形成例如由浅沟槽隔离(STI)构成的元件隔离区域 2,将核心区域与I/0区域划分开,然后,分别形成P型阱、P型穿通阻 止物(punch—through stopper)及P型沟道区域,省略图示。这样一来, 基板l中的被元件隔离区域2所围绕的区域就成了核心区域的活性区域la 及I / 0区域的活性区域lb。 P型阱的注入条件例如是注入离子为B(硼)、 注入能量为300keV、注入杂质量为1X10iscrrr2, P型穿通阻止物的注入 条件例如是注入离子为B、注入能量为150keV、注入杂质量为IX 10i化nr2, P型沟道区域的注入条件例如是注入离子为B、注入能量为 20keV、注入杂质量为3X1012cm-2。然后,在形成覆盖I/0区域的抗蚀剂图案(省略图示)之后,以该抗蚀 剂图案为掩模,以注入离子为B、注入能量为20keV、注入杂质量为5X 1(^cm^的条件,仅对核心区域的活性区域la中的P型沟道区域进行离 子注入,接着,将抗蚀剂图案除去。因此,核心区域的活性区域la中的P 型沟道区域的杂质浓度高于I / O区域的活性区域lb中的P型沟道区域的 杂质浓度。其次,如图l(a)所示,在基板1上形成例如由厚度为0.5nm的氧化硅 膜构成的缓冲绝缘膜(省略图示)之后,在该缓冲绝缘膜上形成例如由厚度 为4nm的HfSiON膜(氧化膜换算膜厚为lnm)构成的栅极绝缘膜(以下, 称为高介电常数栅极绝缘膜)4,接着,在高介电常数栅极绝缘膜4上沉积 例如厚度为2nm的氮化膜(SiN膜)5。另外,在下述说明中,高介电常数 栅极绝缘膜4为包括缓冲绝缘膜的膜。其次,在形成覆盖核心区域的抗蚀剂图案(省略图示)之后,以该抗蚀 剂图案为掩模,如图l(b)所示,对氮化膜5及高介电常数栅极绝缘膜4依 次进行蚀刻,除去I / 0区域中的活性区域lb上的氮化膜5及高介电常数 栅极绝缘膜4,然后,除去上述抗蚀剂图案。其次,如图l(c)所示,以设置在核心区域中的氮化膜5为掩模,选择 性地氧化I / 0区域的活性区域lb的表面,来在活性区域lb上形成例如 厚度为8nm的栅极氧化膜6。之后,如图l(d)所示,选择性地除去核心区 域的氮化膜5,让高介电常数栅极绝缘膜4露出。其次,如图l(e)所示,在高介电常数栅极绝缘膜4上及栅极氧化膜6 上沉积例如厚度为100nm的栅极电极材料膜7。其次,在栅极电极材料膜7上形成覆盖栅极电极形成区域的抗蚀剂图 案(省略图示)之后,以该抗蚀剂图案为掩模,依次对栅极电极材料膜7、高 介电常数栅极绝缘膜4及栅极氧化膜6进行蚀刻。如图l(f)所示,来在核 心区域的活性区域la上隔着高介电常数栅极绝缘膜4形成栅极电极7A, 同时,在I / O区域的活性区域lb上隔着栅极氧化膜6形成栅极电极7B。 接着,在核心区域的活性区域la中的栅极电极7A的两侧形成N型延伸 区域9A,并且,在N型延伸区域9A的下方形成P型袋(pocket)区域(省 略图示)。在I / 0区域的活性区域lb中的栅极电极7B的两侧形成N型 LDD(lightly doped drain)区域9B。其次,在栅极电极7A及7B各自的侧面上形成由相同绝缘膜构成的 绝缘性侧壁隔离物8A及8B之后,以各栅极电极7A及7B、和各侧壁隔 离物8A及8B为掩模,对核心区域的活性区域la及I / 0区域的活性区 域lb进行N型杂质的离子注入。然后,例如,在1050'C左右的温度下进 行突发式快速热退火(Spike RTA(Rapid thermal Annealing)),使所注入 的杂质活性化。来在核心区域的活性区域la中的从栅极电极7A来看位于 绝缘性侧壁隔离物8A的两侧形成N型源极 漏极区域IOA,并且,在I /0区域的活性区域lb中的从栅极电极7B来看位于绝缘性侧壁隔离物 8B的两侧形成N型源极"漏极区域10B。 gp,在本实施例中,形成在核 心区域的活性区域la上的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和形成在I / O区域 的活性区域lb上的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导电型相同,都为N型金 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在用上述工序所形成的本实施例的半导体装置中,将高介电常数栅极 绝缘膜4用作形成在使用相对较低的电源电压的核心区域中的N型金属绝 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而将栅极氧化膜6用作形成在使用相对 较高的电源电压的I / 0区域中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绝 缘膜。故而,在本实施例中,形成在使用相对较高的电源电压的I/O区 域中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为不含高介电常数绝 缘膜的结构。因此,能够在形成在I/0区域中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 晶体管中,回避将高电压施加在形成在高介电常数栅极绝缘膜上的栅极电 极上时所产生的可靠性下降的问题。艮P,使用第一实施例,能够用简单的制造方法实现根据膜特性在同一 基板1上分别使用介电常数不同的多种栅极绝缘膜的半导体装置的结构。 故而,能够以高水平提高芯片的性能和可靠性。并且,能够用同一工序进 行在多种栅极绝缘膜上形成栅极电极的工序,同时,能够用同一工序进行形成覆盖该各栅极电极7A及7B的侧面上的绝缘性侧壁隔离物8A及8B 的工序。即,在各栅极电极7A及7B的侧面上形成同一结构的绝缘性侧 壁隔离物8A及8B。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将高介电常数栅极绝缘膜4的厚度设定得小于 栅极氧化膜6的厚度,也可以代替它,使高介电常数栅极绝缘膜4的厚度 与栅极氧化膜6的厚度相等。在本实施例中,将HfSiON膜用作了高介电常数栅极绝缘膜4,也可 以代替它,使用Hf02、 Zr02、 Ti02或者Ta20s等其它高介电常数绝缘膜。在本实施例中,在高介电常数栅极绝缘膜4上形成了氮化膜5,也可 以代替它,即使将高介电常数栅极绝缘膜4的上部氮化,形成氮化层,也 能够获得与本实施例同样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最好在基板1与高介电常数栅极绝缘膜4之间插入例 如由氧化硅膜构成的缓冲绝缘膜。这样做,能够使基板l与高介电常数栅 极绝缘膜4之间的界面保持正常。在本实施例中,在I / 0区域的活性区域lb上形成了栅极氧化膜6, 也可以代替它,例如,形成由SiON膜构成的栅极绝缘膜。在本实施例中,栅极电极7A及7B也可以是例如由对应的阱的相反 导电型的多晶硅膜构成的多晶硅电极。此时,也可以将该多晶硅电极的上 部硅化物化。或者,栅极电极7A及7B也可以是全硅化物栅极电极或金 属栅极电极。或者,栅极电极7A也可以是全硅化物电极,栅极电极7B 也可以包含多晶硅电极。即,栅极电极7A及7B各自的构成材料可以不 同。
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形成氮化膜5或栅极氧化膜6用的热处理 来氮化高介电常数栅极绝缘膜4的上部。并且,为了进一步氮化高介电常数栅极绝缘膜4的上部,也可以在除去氮化膜5之前及除去氮化膜5之后 的至少之一中进行使用了氮化环境的氮化处理。在本实施例中,使绝缘性侧壁隔离物8A及8B的结构为一层结构, 也可以代替它,使用例如将氧化膜(Si02膜)和氮化膜组合在一起而成的两 层结构或3层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以在核心区域及I / 0区域中分别形成N型金属绝缘 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情况作为了例子,也可以代替它,形成P型金属绝缘体 半导体晶体管或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 complementary metal 一 oxide semiconductor)晶体管。(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以下,以将本变形例的结构适用于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情 况为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及 其制造方法加以说明。图2(a) 图2(g)为表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各 工序的剖面图。另夕卜,在图2(a) 图2(g)中,由于对与图1(a) 图l(f)所 示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符号,因此不再进行重复说明。 并且,在本变形例中,核心区域的意思是指形成构成逻辑电路等的电源电 压相对较低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区域,I / 0区域的意思是 指形成构成I / O电路等的电源电压相对较高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 体管的区域。本变形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如图2(a) 图2(g)所示, 让栅极绝缘膜的一部分作为成为核心区域的栅极绝缘膜的高介电常数绝缘 膜4A(相当于第一实施例的高介电常数栅极绝缘膜4)上的氮化膜5残存下 来。具体地说,首先,与第一实施例的图1(a) 图l(c)所示的工序一样, 如图2(a) 图2(c)所示,在核心区域的活性区域la上形成高介电常数绝 缘膜4A及氮化膜5的叠层结构,并且,在l/0区域的活性区域lb上形 成栅极氧化膜6的单层结构。
其次,如图2(d)所示,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让核心区域的活性区域 la上的氮化膜5残存下来的情况下,在氮化膜5上及栅极氧化膜6上沉 积例如由厚度为100nm的多晶硅膜构成的栅极电极材料膜7。接着,在栅极电极材料膜7上形成覆盖栅极电极形成区域的抗蚀剂图 案(省略图示)之后,以该抗蚀剂图案为掩模,依次对栅极电极材料膜7、氮 化膜5、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及栅极氧化膜6进行蚀刻。如图2(e)所示, 来在核心区域的活性区域la上隔着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及氮化膜5的叠 层结构所构成的栅极绝缘膜形成栅极电极7A,并且,在I/0区域的活性 区域lb上隔着栅极氧化膜6形成栅极电极7B。接着,在核心区域的活性 区域la中的栅极电极7A的两侧形成N型延伸区域9A,并且,在N型 延伸区域9A的下方形成P型袋区域(省略图示)。而在I / 0区域的活性区 域lb中的栅极电极7B的两侧形成N型LDD区域9B。其次,在栅极电极7A及7B各自的侧面上形成由相同绝缘膜构成的 绝缘性侧壁隔离物8A及8B之后,以各栅极电极7A及7B、和各侧壁隔 离物8A及8B为掩模,对核心区域的活性区域la及I / O区域的活性区 域lb进行N型杂质的离子注入。然后,例如,在105(TC左右的温度下进 行突发式快速热退火(Spike RTA),使所注入的杂质活性化。来在核心区 域的活性区域la中的从栅极电极7A来看位于绝缘性侧壁隔离物8A的两 侧,形成N型源极 漏极区域IOA,并且,在I / O区域的活性区域lb 中的从栅极电极7B来看位于绝缘性侧壁隔离物8B的两侧,形成N型源 极 漏极区域IOB。接着,在包括栅极电极7A及7B上的基板1上沉积例如由厚度为 10nm的镍(Ni)膜构成的金属膜之后,进行RTA。如图2(f)所示,来在栅 极电极7A及7B上形成栅极上硅化物层12A及12B,并且在源极 漏极 区域10A及10B上形成源极 漏极上硅化物层12a及12b。其次,将残 存在基板1上的未反应的金属膜除去。接着,如图2(g)所示,在包括栅极电极7A及7B上的整个基板1上 沉积例如厚度为400nm的层间绝缘膜13之后,通过例如化学机械研磨法 (CMP: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让层间绝缘膜13的表面平坦化。在用上述工序形成的本变形例的半导体装置中,将高介电常数绝缘膜 4A及氮化膜5的叠层结构用作形成在使用相对较低的电源电压的核心区 域中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而将单层结构的栅极 氧化膜6用作形成在使用相对较高的电源电压的I / 0区域中的N型金属 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因此,在本变形例中,形成在使用相 对较高的电源电压的I / 0区域中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 绝缘膜为不含高介电常数绝缘膜的结构。从而,能够在形成在I/0区域 中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中,回避将高电压施加在形成在高介电 常数绝缘膜上的栅极电极上时所产生的可靠性下降的问题。艮口,使用本变形例,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例一样的效果。并且,能够 在形成在核心区域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中,通过将高介电常数 绝缘膜4A及氮化膜5的叠层结构用作栅极绝缘膜来将介电常数的降低抑 制在最低限度,同时,防止漏电流特性和可靠性的下降,也就是说,能够 通过将氮化膜5插入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与栅极电极7A之间来将介电 常数的降低抑制在最低限度,同时,防止漏电流特性和可靠性的下降。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将由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及氮化膜5的叠层 结构所构成的栅极绝缘膜的合计厚度设定为小于栅极氧化膜6的厚度,也 可以代替它,将由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及氮化膜5的叠层结构所构成的 栅极绝缘膜的合计厚度设定为与栅极氧化膜6的厚度相等。在本变形例中,将HfSiON膜用作了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也可以 代替它,使用Hf02、 Zr02、 Ti02或者Ta205等其它高介电常数绝缘膜。在本变形例中,在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上形成了氮化膜5,也可以 代替它,即使将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的上部氮化,形成氮化层,也能够 获得与本实施例一样的效果。在本变形例中,最好在基板1与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之间插入例如 由氧化硅膜构成的缓冲绝缘膜。这样做,能够使基板l与高介电常数绝缘 膜4A之间的界面保持正常。在本变形例中,在I/0区域上形成了栅极氧化膜6,也可以代替它, 例如,形成由SiON膜构成的栅极绝缘膜。在本变形例中,栅极电极7A及7B也可以是例如由对应的阱的相反 导电型的多晶硅膜所构成的多晶硅电极。此时,也可以不使该多晶硅电极
的上部硅化物化。或者,栅极电极7A及7B也可以是全硅化物栅极电极 或金属栅极电极。或者,栅极电极7A也可以是全硅化物电极,栅极电极 7B也可以包括多晶硅电极。即,栅极电极7A及7B各自的构成材料也可 以不同。在本变形例中,也可以通过形成氮化膜5或栅极氧化膜6用的热处理 来使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的上部氮化。在本变形例中,使绝缘性侧壁隔离物8A及8B的结构为一层结构, 也可以代替它,使用例如将氧化膜和氮化膜组合在一起而成的两层结构或 3层结构。在本变形例中,以在核心区域及I / O区域中分别形成N型金属绝缘 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情况作为了例子,也可以代替它,形成P型金属绝缘体 半导体晶体管或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第二实施例)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 方法加以说明。图3(a)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栅极长度方向的剖面图,图 3(b)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栅极宽度方向的剖面图及其部分放 大图。另外,由于在图3(a)及图3(b)中,对与图1(a) 图l(f)所示的第一 实施例或图2(a) 图2(g)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 同一符号,因此不再进行重复说明。在本实施例中,Nch区域为形成N型 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区域,Pch区域为形成P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 晶体管的区域。在图2(a) 图2(g)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中,将高介电常数绝缘 膜4A和氮化膜5的叠层结构用作形成在使用相对较低的电源电压的核心 区域中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将单层结构的栅极 氧化膜6用作形成在使用相对较高的电源电压的I / 0区域中的N型金属 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而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a)及图3(b)所示,将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 和氮化膜5的叠层结构用作形成在Nch区域中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 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将单层结构的栅极氧化膜6用作形成在Pch区域中
的P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另外,在本实施例中,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的 厚度大于P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的厚度。具体地说,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是例如厚度为4rnn的HfSiON膜(氧化膜换算膜厚 为lnm)。氮化膜5的厚度为例如2nm,栅极氧化膜6的厚度为例如1.5nm。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b)所示,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 的栅极电极7A和P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电极7B在栅极宽 度方向上的Nch区域与Pch区域的边界(元件隔离区域2上)上连接。这里, 当由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和氮化膜5的叠层结构构成的N型金属绝缘体 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与由单层结构的栅极氧化膜6构成的P型金 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接触时,有时由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 和氮化膜5构成的栅极绝缘膜的侧面形状会产生变化。具体地说,如果在 形成栅极氧化膜6用的栅极氧化工序中,使用例如超过1000度那样的高 温氧化条件时,如图3(b)(尤其是将Nch区域和Pch区域的边界附近放大 的放大图)所示,有时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的侧面也会被氧化,使栅极氧 化膜6部分性地形成在Nch区域中。除了上述不同之处之外,本实施例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与图 2(a) 图2(g)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基本上相同。在本实施例的半导体装置中,由于将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用作因电 子成为载流子而使栅极漏电流较易流动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 的栅极绝缘膜,因此能够抑制栅极漏电流。对于因空穴(hole)成为载流子 而使栅极漏电流不易流动的P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使 用栅极氧化膜6,来对应薄膜化。因此,能够防止因将高介电常数绝缘膜 用作P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而引起的栅极绝缘膜的劣 化(NBTI: Negative Bias Temperature Instability)王见象。艮口,使用第二实施例,能够通过简单的制造方法来实现根据膜特性在 同一基板上分别使用介电常数不同的多种栅极绝缘膜的半导体装置的结 构。因此,能够用高水平来提高芯片的性能和可靠性。并且,能够用同一 工序进行在多种栅极绝缘膜上形成栅极电极的工序,同时,能够用同一工 序进行形成覆盖该各栅极电极7A及7B的侧面的绝缘性侧壁隔离物8A及
8B的工序。这里,在各栅极电极7A及7B的侧面形成同一结构的绝缘性 侧壁隔离物8A及8B。并且,使用第二实施例,能够通过在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中, 将氮化膜5插入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与栅极电极7A之间来将介电常数 的降低抑制在最低限度,同时,防止漏电流特性和可靠性的下降。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上形成了氮化膜5, 也可以代替它,即使将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的上部氮化,形成氮化层, 也能够获得与本实施例一样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让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上的氮化膜5作为N型金属 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的一部分残存了下来,也可以代替它, 在形成栅极氧化膜6之后且形成栅极电极7A之前,除去氮化膜5。在本实施例中,将HJKiON膜用作了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也可以 代替它,使用Hf02、 Zr02、 Ti02或者Ta205等其它高介电常数绝缘膜。在本实施例中,最好将例如由氧化硅膜构成的缓冲绝缘膜插入基板1 与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之间。这样一来,能够使基板1与高介电常数绝 缘膜4A之间的界面保持正常。在本实施例中,将栅极氧化膜6形成为P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 的栅极绝缘膜,也可以代替它,例如,形成由SiON膜构成的栅极绝缘膜。在本实施例中,栅极电极7A及7B也可以是例如由对应的阱的相反 导电型的多晶硅膜构成的多晶硅电极。此时,也可以将该多晶硅电极的上 部硅化物化。或者,栅极电极7A及7B也可以是全硅化物栅极电极或金 属栅极电极。或者,栅极电极7A也可以是全硅化物电极,栅极电极7B 也可以包括多晶硅电极。即,栅极电极7A及7B各自的构成材料也可以 不同。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形成氮化膜5或栅极氧化膜6用的热处理 来使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的上部氮化。在本实施例中,使绝缘性侧壁隔离物8A及8B的结构为一层结构, 也可以代替它,使用例如将氧化膜和氮化膜组合在一起而成的两层结构或 3层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将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及氮化膜5的叠层结构用作 形成在Nch区域中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将栅 极氧化膜6用作形成在Pch区域中的P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但是,也可以代替它,将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及氮化膜5的叠 层结构用作P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将栅极氧化膜6 用作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 (第三实施例)以下,以将本实施例的结构适用于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情 况为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 法加以说明。图4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剖面图。另外,在图4中,由 于对与图1(a) 图l(f)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或图2(a) 图2(g)所示的第一实 施例的变形例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符号,因此不再进行重复说明。在 本实施例中,Hvt区域为形成阈值电压相对较高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 晶体管的区域,Lvt区域为形成阈值电压相对较低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 体晶体管的区域。在图2(a) 图2(g)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中,将高介电常数绝缘 膜4A及氮化膜5的叠层结构用作形成在使用相对较低的电源电压的核心 区域中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将栅极氧化膜6用 作形成在使用相对较高的电源电压的I / O区域中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 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而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将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及氮化膜5 的叠层结构用作形成在Hvt区域中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 极绝缘膜,将单层结构的栅极氧化膜6用作形成在Lvt区域中的N型金属 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另外,形成在Hvt区域中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动作电 压与形成在Lvt区域中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动作电压相同, 形成在Hvt区域中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阈值电压高于形成 在Lvt区域中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在本实施例中,形成在Hvt区域中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 的栅极绝缘膜的厚度大于形成在Lvt区域中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
管的栅极绝缘膜的厚度。具体地说,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是例如厚度为4nm的HffiiON膜(氧化膜换算膜厚为lnm)。氮化膜5的厚度为例如2nm, 栅极氧化膜6的厚度为例如1.5nm。除了上述不同之处之外,本实施例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与图 2(a) 图2(g)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基本上相同。不过, 一般在将高介电常数绝缘膜用作栅极绝缘膜时,有时会产生费 米能级弯曲现象(Fermi level peening)(栅极电极的功函数被固定在禁带 中间值(miclgap)附近),那时,阈值电压Vt会停留在高值状态下。于是, 在本实施例中,将因高介电常数绝缘膜产生费米能级弯曲现象的区域设为 Hvt区域,在Lvt区域他就是,需要低Vt化的区域)中使用不产生费米能 级弯曲现象的栅极氧化膜。艮P,使用第三实施例,能够通过简单的制造方法来实现根据膜特性在 同一基板1上分别使用介电常数不同的多种栅极绝缘膜的半导体装置的结 构。因此,例如,能够以高水平提高芯片速度等芯片性能、和提高漏电流 特性及可靠性。并且,能够用同一工序进行在多种栅极绝缘膜上形成栅极 电极的工序,同时,能够用同一工序进行形成覆盖该各栅极电极7A及7B 的侧面的绝缘性侧壁隔离物8A及8B的工序。这里,在各栅极电极7A及 7B的侧面形成同一结构的绝缘性侧壁隔离物8A及8B。使用第三实施例,能够通过在形成在Hvt区域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 导体晶体管中,将氮化膜5插入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与栅极电极7A之 间来将介电常数的降低抑制在最低限度,同时,防止漏电流特性和可靠性 的下降。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上形成了氮化膜5, 也可以代替它,即使将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的上部氮化,形成氮化层, 也能够获得与本实施例一样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让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上的氮化膜5作为形成在Hvt 区域中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的一部分残存了下 来,也可以代替它,在形成栅极氧化膜6之后且形成栅极电极7A之前, 除去氮化膜5。在本实施例中,将HfSiON膜用作了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也可以
代替它,使用Hf02、 Zr02、 Ti02或者Ta205等其它高介电常数绝缘膜。 在本实施例中,最好将例如由氧化硅膜构成的缓冲绝缘膜插入基板1与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之间。这样一来,能够使基板1与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之间的界面保持正常。在本实施例中,将栅极氧化膜6形成为形成在Lvt区域中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也可以代替它,例如,形成由SiON膜构成的栅极绝缘膜。在本实施例中,栅极电极7A及7B也可以是例如由对应的阱的相反导电型的多晶硅膜构成的多晶硅电极。此时,也可以将该多晶硅电极的上部硅化物化。或者,栅极电极7A及7B也可以是全硅化物栅极电极或金属栅极电极。或者,栅极电极7A也可以是全硅化物电极,栅极电极7B也可以包括多晶硅电极。B卩,栅极电极7A及7B各自的构成材料也可以不同。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形成氮化膜5或栅极氧化膜6用的热处理 来使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的上部氮化。在本实施例中,使绝缘性侧壁隔离物8A及8B的结构为一层结构, 也可以代替它,使用例如将氧化膜和氮化膜组合在一起而成的两层结构或 3层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以在Hvt区域及Lvt区域中分别形成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情况作为了例子,也可以代替它,形成P型金属绝缘体 半导体晶体管或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第四实施例)以下,以将本实施例的结构适用于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情 况为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 法加以说明。图5(a) 图5(f)为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各 工序的剖面图。另外,由于在图5(a) 图5(f)中,对与图1(a) 图l(f)所 示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符号,因此不再进行重复说明。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核心区域的意思是指形成构成逻辑电路等的电源电 压相对较低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区域,I / 0区域的意思是 指形成构成I / 0电路等的电源电压相对较高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 体管的区域。首先,与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中的图2(a) 图2(c)所示的工序一样, 如图5(a)所示,在核心区域的活性区域la上形成由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 及氮化膜5的叠层结构构成的栅极绝缘膜,并且,在I/O区域的活性区 域lb上形成由栅极氧化膜6的单层结构构成的栅极绝缘膜。其次,在让 氮化膜5残存在核心区域中的情况下,在氮化膜5上及栅极氧化膜6上沉 积例如厚度为100nm的栅极电极材料膜7。接着,在栅极电极材料膜7 上形成例如由厚度为10nm的氧化硅膜构成的保护膜11。其次,在保护膜11上形成覆盖栅极电极形成区域的抗蚀剂图案(省略 图示)之后,以该抗蚀剂图案为掩模,依次对保护膜11、栅极电极材料膜7、 氮化膜5、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及栅极氧化膜6进行蚀刻。如图5(b)所 示,来在核心区域的活性区域la上隔着由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及氮化膜 5的叠层结构所构成的栅极绝缘膜形成栅极电极7A及保护膜IIA,并且, 在I / O区域的活性区域lb上隔着栅极氧化膜6形成栅极电极7B及保护 膜IIB。之后,利用覆盖核心区域的抗蚀剂图案(省略图示),以注入离子 为P、注入能量为30keV、注入杂质量为1X 1013cnr2的条件,对I / 0区 域的活性区域lb进行离子注入。来在I / 0区域的活性区域lb中的栅极 电极7B的两侧形成N型LDD区域犯。接着,禾拥覆盖I / O区域的抗 蚀剂图案(省略图示),以注入离子为As、注入能量为2keV、注入杂质量 为lX10^cnrs的条件,和注入离子为B、注入能量为10keV、注入杂质 量为3X10i化nrs的条件依次对核心区域的活性区域la进行离子注入。来 在核心区域的活性区域la中的栅极电极7A的两侧形成N型延伸区域9A 及P型袋区域(省略图示)。其次,在包含栅极电极7A及7B上的基板1上沉积例如由厚度为 50nm的SiN膜构成的绝缘膜之后,对该绝缘膜进行回蚀,如图5(c)所示, 来在栅极电极7A及7B各自的侧面形成绝缘性侧壁隔离物8A及8B。然 后,以各栅极电极7A及7B、和各侧壁隔离物8A及8B为掩模,以注入 离子为As、注入能量为10keV、注入杂质量为3X10iScm^的条件对核心 区域的活性区域la及l/0区域的活性区域lb进行离子注入,接着,例 如,在1050'C左右的温度下进行突发式快速热退火(SpikeRTA),来在核 心区域的活性区域la中的从栅极电极7A来看位于绝缘性侧壁隔离物8A 的两侧,形成N型源极,漏极区域10A,并且,在I/0区域的活性区域 lb中的从栅极电极7B来看位于绝缘性侧壁隔离物8B的两侧,形成N型 源极 漏极区域IOB。其次,如图5(d)所示,在除去I / 0区域中的栅极电极7B上的保护 膜11B之后,在包含栅极电极7A及7B上的基板1上沉积例如由厚度为 lOnm的镍(Ni)膜构成的金属膜,然后,进行RTA。来在源极 漏极区域 10A及10B上、以及I / 0区域的栅极电极7B上形成硅化物层12。此时, 由于核心区域的栅极电极7A被保护膜11A覆盖着,因此在栅极电极7A 上没有形成硅化物层。接着,将残存在基板l上的未反应的金属膜除去。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以形成在栅极电极7B上的硅化物层12的上表 面低于绝缘性侧壁隔离物8B的上端的方式来设定保护膜11及硅化物层 12各自的厚度。因此,即使在栅极电极7B上形成了硅化物层12之后, 在栅极电极7B上也残存有被绝缘性侧壁隔离物8B围绕的凹部。其次,如图5(e)所示,在包括栅极电极7A及7B上的基板1上沉积 例如厚度为400nm的层间绝缘膜13之后,再利用例如CMP法,切削层 间绝缘膜13,直到核心区域的栅极电极7A上的保护膜11A露出为止,接 着,利用蚀刻法选择性地除去栅极电极7A上的保护膜11A。此时,层间 绝缘膜13部分性地残存在I / O区域的栅极电极7B上的被绝缘性侧壁隔 离物8B围绕的凹部内。其次,在包括栅极电极7A及7B上的基板1上沉积例如由厚度为 lOOnm的镍(Ni)膜构成的金属膜之后,进行RTA。如图5(f)所示,来使构 成核心区域的栅极电极7A的多晶硅膜完全硅化物化,形成全硅化物(FUSI) 栅极电极14。此时,由于构成栅极电极7B的多晶硅膜的上方被层间绝缘 膜13覆盖着,因此没有被硅化物化,结果是残存有由多晶硅构成的栅极 电极7B。然后,将形成在该硅化物层12上的层间绝缘膜13除去,直到 栅极电极7B上的硅化物层12露出为止。在由上述工序形成的本实施例的半导体装置中,将高介电常数绝缘膜 4A及氮化膜5的叠层结构用作形成在核心区域中的电源电压相对较低的
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而将单层结构的栅极氧化膜6用作形成在I / 0区域上的电源电压相对较高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从而,能够防止将高电压施加在形成在高介电常数 绝缘膜上的栅极电极上时所产生的可靠性下降的现象。即,通过本实施例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例一样的效果。并且,在形成在核心区域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中,能够通过将氮化膜5插入 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与全硅化物(FUSI)栅极电极14之间来将介电常数 的降低抑制在最低限度,同时,防止漏电流特性和可靠性的下降。而且, 利用本实施例,能够通过较简单的制造方法实现将全硅化物(FUSI)栅极电 极14用作核心区域的栅极电极的结构。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将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及氮化膜5的叠层结 构的合计厚度设定为小于栅极氧化膜6的厚度,也可以代替它,将高介电 常数绝缘膜4A及氮化膜5的叠层结构的合计厚度设定为与栅极氧化膜6 的厚度相等。在本实施例中,在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上形成了氮化膜5,也可以 代替它,即使将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的上部氮化,形成氮化层,也能够 获得与本实施例一样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让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上的氮化膜5作为形成在核 心区域中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的一部分残存了 下来,也可以代替它,在形成栅极氧化膜6之后且形成栅极电极7A之前, 除去氮化膜5。在本实施例中,将HfSiON膜用作了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也可以 代替它,使用Hf02、 Zr02、 Ti02或者Ta205等其它高介电常数绝缘膜。在本实施例中,最好将例如由氧化硅膜构成的缓冲绝缘膜插入基板1 与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之间。这样一来,能够使基板1与高介电常数绝 缘膜4A之间的界面保持正常。在本实施例中,将栅极氧化膜6形成在了 I/O区域中,也可以代替 它,例如,形成由SiON膜构成的栅极绝缘膜。在本实施例中,仅使核心区域的栅极电极全硅化物(FUSI)化,也可以 在此之外,使I/0区域的栅极电极也全硅化物化。
在本实施例中,使I / 0区域的栅极电极7B的上部硅化物化,也可以代替它,不使栅极电极7B的上部硅化物化。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形成氮化膜5或栅极氧化膜6用的热处理 来使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的上部氮化。在本实施例中,使绝缘性侧壁隔离物8A及8B的结构为一层结构, 也可以代替它,使用将例如氧化膜和氮化膜组合在一起而成的两层结构或 3层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以在核心区域及I / O区域中分别形成N型金属绝缘 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情况作为了例子,也可以代替它,形成P型金属绝缘体 半导体晶体管或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晶体管。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实施例(准确地说,是其变形例)的半导体装置 及其制造方法为对象,在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上设置了全硅化物(FUSI) 栅极电极,也可以代替它,以第二或第三实施例的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 法为对象,在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上设置全硅化物(FUSI)栅极电极。(第五实施例)以下,以将本实施例的结构适用于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情 况为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 法加以说明。图6(a) 图6(c)为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各 工序的剖面图。另外,由于在图6(a) 图6(c)中,对与图1(a) 图1(£)或 图2(a) 图2(g)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或其变形例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符 号,因此不再进行重复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核心区域的意思是指形成构 成逻辑电路等的电源电压相对较低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区 域,I / O区域的意思是指形成构成I / 0电路等的电源电压相对较高的N 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区域。在本实施例中,首先,进行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的图2(a) 图2(g)所 示的各工序。然后,如图6(a)所示,在层间绝缘膜13上形成在核心区域 具有开口且覆盖I / 0区域的抗蚀剂图案(省略图示)之后,以该抗蚀剂图案 为蚀刻掩模,通过蚀刻除去层间绝缘膜13直到核心区域的栅极上硅化物 层12A露出为止。接着,通过蚀刻依次除去露出核心区域的栅极上硅化物
层12A及栅极电极7A,形成栅极电极形成用槽15。使氮化膜5在栅极电 极形成用槽15内露出。
其次,如图6(b)所示,在包括栅极电极形成用槽15的内部的整个基 板1上形成例如厚度为150nm的金属膜(例如,最好是由TaN等那样的 功函数比4eV多的金属构成的膜)16A。接着,通过用CMP法对栅极电极 形成用槽15的外侧的金属膜16A进行研磨,将其除去,来形成由埋入栅 极电极形成用槽15内的金属膜16A构成的金属栅极电极16,如图6(c) 所示。此时,用CMP法对栅极上硅化物层12B上的层间绝缘膜13及金 属膜16A进行研磨,将其除去,来使I / 0区域的栅极上硅化物层12B的 上表面露出。通过上述工序,即使将本发明适用于镶嵌(damascene)栅极(置换 (replacement)栅紛过程中,也能够通过较简单的制造方法来实现与第一 实施例或其变形例一样效果的半导体装置。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一样,将由高介电常数 绝缘膜4A及氮化膜5的叠层结构构成的栅极绝缘膜的合计厚度设定为小 于栅极氧化膜6的厚度,也可以代替它,将由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及氮 化膜5的叠层结构构成的栅极绝缘膜的合计厚度设定为与栅极氧化膜6的 厚度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一样,将IMSiON膜用作了高 介电常数绝缘膜4A,也可以代替它,使用Hf02、 Zr02、 Ti02或者Ta205 等其它高介电常数绝缘膜。
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一样,在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 上形成了氮化膜5,也可以代替它,即使将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的上部 氮化,形成氮化层,也能够获得与本实施例一样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让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上的氮化膜5作为形成在核 心区域中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的一部分残存了 下来,也可以代替它,在形成栅极氧化膜6之后且形成栅极电极7A之前, 除去氮化膜5。
在本实施例中,最好将例如由氧化硅膜构成的缓冲绝缘膜插入基板1 与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之间。这样一来,能够使基板1与高介电常数绝
缘膜4A之间的界面保持正常。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一样,将栅极氧化膜6形成在了I/0区域上,也可以代替它,例如,形成由SiON膜构成的栅极绝缘 膜。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形成氮化膜5或栅极氧化膜6用的热处理 来使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的上部氮化。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一样,使绝缘性侧壁隔离物8A 及8B的结构为一层结构,也可以代替它,使用例如将氧化膜和氮化膜组 合在一起而成的两层结构或3层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以在核心区域及I / 0区域中分别形成N型金属绝缘 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情况作为了例子,也可以代替它,形成P型金属绝缘体 半导体晶体管或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晶体管。在形成P型金 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时,最好使金属栅极电极16的材料为例如TaAlN 等那样的功函数在5eV前后的材料。在本实施例中,以具有核心区域及1/0区域的半导体装置为对象, 也可以代替它,以具有Nch区域及Pch区域的半导体装置、或具有Hvt 区域及Lvt区域的半导体装置为对象,在同一基板上使用介电常数不同的 多种栅极绝缘膜。(第五实施例的变形例)以下,以将本变形例的结构适用于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情 况为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及 其制造方法加以说明。图7(a) 图7(d)及图8(a) 图8(d)为表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半导体装 置的制造方法的各工序的剖面图。另外,由于在图7(a) 图7(d)及图8(a) 图8(d)中,对与图1(a) 图l(f)或图2(a) 图2(g)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或其 变形例、或者图6(a) 图6(c)所示的第五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 符号,因此不再进行重复说明。在本变形例中,核心区域的意思是指形成 构成逻辑电路等的电源电压相对较低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 区域,I / O区域的意思是指形成构成I / 0电路等的电源电压相对较高的 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区域。
在本变形例中,首先,通过进行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的图2(a) 图2(e) 所示的各工序,来获得与图2(e)所示的结构相同的图7(a)所示的结构。其次,如图7(b)所示,在形成适用于无图示的模拟区域等的非硅化物 区域形成用的保护膜的同时,在核心区域的栅极电极7A上形成例如厚度 为20nm左右的保护膜17。这里,将对层间绝缘膜13及绝缘性侧壁隔离 物8A及8B具有蚀刻选择性的绝缘膜用作保护膜17。然后,在包括栅极电极7A及7B上的整个基板1上沉积例如由厚度 为10nm的镍(Ni)膜构成的金属膜之后,进行快速热退回。如图7(c)所示, 来在栅极电极7B上形成栅极上硅化物层12B,并且,在源极 漏极区域 10A及10B上形成源极 漏极上硅化物层12a及12b。此时,由于栅极 电极7A上被保护膜17覆盖着,因此没有形成硅化物层。其次,将残存在 基板1上的未反应的金属膜除去。接着,如图7(d)所示,在包括栅极电极7A及7B上的整个基板1上 沉积例如厚度为400nm的层间绝缘膜13之后,例如,通过化学机械研磨 法(CMP)使层间绝缘膜13的表面平坦化,直到栅极电极7A上的保护膜 17露出为止。这里,由于保护膜17发挥CMP的阻止物的作用,因此提 高了对CMP进行控制的能力。然后,如图8(a)所示,通过蚀刻依次除去露出核心区域的保护膜17 及其下侧的栅极电极7A,形成栅极电极形成用槽15。来使氮化膜5露出 栅极电极形成用槽15内。其次,如图8(b)所示,在包括栅极电极形成用槽15的内部的整个基 板1上形成例如厚度为170nm的金属膜(例如,最好是由TaN等那样的 功函数为比4eV多的金属构成的膜)16A。之后,通过CMP法对栅极电极 形成用槽15的外侧的金属膜16A进行研磨,将其除去,来形成由埋入栅 极电极形成用槽15内的金属膜16A构成的金属栅极电极16,如图8(c) 所示。其次,如图8(d)所示,通过CMP法对栅极上硅化物层12B上的层间 绝缘膜13及金属栅极电极16的上部(在保护膜17的除去之处所形成的部 分)进行研磨,将其除去,来使I / 0区域的栅极上硅化物层12B的上表面 露出。 通过上述工序,即使将本案发明适用于镶嵌栅极(置换栅极)过程中, 也能够通过较简单的制造方法来实现与第一实施例或其变形例一样效果的 半导体装置。
并且,使用本变形例,与第五实施例相比,能够获得下述效果。艮P,在第五实施例中,如图6(a)所示,在形成栅极电极形成用槽15时,必须 要在层间绝缘膜13上形成在核心区域具有开口且覆盖I / 0区域的抗蚀剂图案(省略图示)。而在本变形例中,在不需要非硅化物栅极电极时,也就 是说,在使金属栅极电极以外的所有栅极电极硅化物化时,能够通过在形 成适用于模拟区域等的非硅化物区域形成用的保护膜的工序中,在核心区域的栅极电极7A上形成例如厚度为20nm左右的保护膜17,来在不进行 掩模工序的情况下,除去保护膜17及其下侧的栅极电极7A,形成栅极电 极形成用槽15。 g卩,能够在不追加新工序的情况下,形成栅极电极形成用 槽15。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一样,将由高介电常数 绝缘膜4A及氮化膜5的叠层结构构成的栅极绝缘膜的合计厚度设定为小 于栅极氧化膜6的厚度,也可以代替它,将由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及氮 化膜5的叠层结构构成的栅极绝缘膜的合计厚度设定为与栅极氧化膜6的 厚度相等。
在本变形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一样,将HfSiON膜用作了高 介电常数绝缘膜4A,也可以代替它,使用Hf02、 Zr02、 Ti02或者Ta20s 等其它高介电常数绝缘膜。
在本变形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一样,在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 上形成了氮化膜5,也可以代替它,即使将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的上部 氮化,形成氮化层,也能够获得与本变形例一样的效果。
在本变形例中,让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上的氮化膜5作为形成在核 心区域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的一部分残存了下 来,也可以代替它,在形成栅极氧化膜6之后且形成栅极电极7A之前, 除去氮化膜5。
在本变形例中,最好将例如由氧化硅膜构成的缓冲绝缘膜插入基板1 与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之间。这样一来,能够使基板1与高介电常数绝 缘膜4A之间的界面保持正常。在本变形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一样,将栅极氧化膜6形成在了I/0区域上,也可以代替它,例如,形成由SiON膜构成的栅极绝缘膜。在本变形例中,也可以通过形成氮化膜5或栅极氧化膜6用的热处理 来使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的上部氮化。在本变形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一样,使绝缘性侧壁隔离物8A 及8B的结构为一层结构,也可以代替它,使用例如将氧化膜和氮化膜组 合在一起而成的两层结构或3层结构。在本变形例中,以在核心区域及I / 0区域中分别形成N型金属绝缘 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情况作为了例子,也可以代替它,形成P型金属绝缘体 半导体晶体管或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晶体管。在形成P型金 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时,最好使金属栅极电极16的材料为例如TaAlN 等那样的功函数在5eV前后的材料。在本变形例中,在图8(d)所示的工序中除去了金属栅极电极16的上 部(在保护膜17的除去之处所形成的部分),也可以将该工序省略。即,也 可以使金属栅极电极16的形状继续保持锤形。在本变形例中,以具有核心区域及1/0区域的半导体装置为对象, 也可以代替它,以具有Nch区域及Pch区域的半导体装置、或具有Hvt 区域及Lvt区域的半导体装置为对象,在同一基板上使用介电常数不同的 多种栅极绝缘膜。(第六实施例)以下,以将本实施例的结构适用于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情 况为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 法加以说明。图9(a) 图9(d)为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各 工序的剖面图。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核心区域的意思是指形成构成逻辑 电路等的电源电压相对较低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区域,I / 0 区域的意思是指形成构成I / O电路等的电源电压相对较高的N型金属绝 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进行第一实施例的图1(a) 图l(C)所示的各工 序。然后,与图9(a)所示,在整个基板1上形成例如由厚度为lOmn的金 属膜(例如,最好是由TaN等那样的功函数为比4eV多的金属构成的膜) 构成的第一栅极电极材料膜21。其次,在形成覆盖核心区域的抗蚀剂图案 (省略图示)之后,以该抗蚀剂图案为掩模,对第一栅极电极材料膜21进行 例如通过SPM(Sulfuric acid—hydrogen Peroxide mixture)的湿蚀亥廿, 除去1/0区域的第一栅极电极材料膜21,之后,除去上述抗蚀剂图案, 如图9(b)所示。其次,如图9(c)所示,在整个基板l上形成例如由厚度为90nm的多 晶硅膜构成的第二栅极电极材料膜22。之后,在第二栅极电极材料膜22 上形成覆盖栅极电极形成区域的抗蚀剂图案(省略图示),接着,以该抗蚀 剂图案为掩模,依次对第一栅极电极材料膜21、第二栅极电极材料膜22、 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氮化膜5及栅极氧化膜6进行蚀刻。如图9(d)所 示,来在核心区域的活性区域la上隔着由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及氮化膜 5的叠层结构所构成的栅极绝缘膜,形成由第一栅极电极材料膜(金属栅极 电极)21A及第二栅极电极材料膜(多晶硅电极)22A的叠层结构所构成的栅 极电极,同时,在l/0区域的活性区域lb上隔着栅极氧化膜6形成由第 二栅极电极材料膜(多晶硅电极)22B构成的栅极电极。接着,与第一实施 例一样,形成N型延伸区域9A、 P型袋区域(省略图示)、N型LDD区域 9B、由相同绝缘膜构成的绝缘性侧壁隔离物8A及8B、 N型源极 漏极 区域10A及N型源极'漏极区域10B。即,在本实施例中,在核心区域 的活性区域la上形成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与在I / 0区域的活性 区域lb上形成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导电型相同,都为N型金属 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利用上述工序,即使将本案发明适用于先加工栅极工艺(first gate process)中,也能够用较简单的制造方法来实现与第一实施例或其变形例 一样效果的半导体装置。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一样,将由高介电常数 绝缘膜4A及氮化膜5的叠层结构所构成的栅极绝缘膜的合计厚度设定为 小于栅极氧化膜6的厚度,也可以代替它,将由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及
氮化膜5的叠层结构所构成的栅极绝缘膜的合计厚度设定为与栅极氧化膜 6的厚度相等。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一样,将HfSiON膜用作了高 介电常数绝缘膜4A,也可以代替它,使用Hf02、 Zr02、 Ti02或者Ta20s 等其它高介电常数绝缘膜。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一样,在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 上形成了氮化膜5,也可以代替它,即使将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的上部 氮化,形成氮化层,也能够获得与本实施例一样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让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上的氮化膜5作为形成在核 心区域中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的一部分残存了 下来,也可以代替它,在形成栅极氧化膜6之后且形成第一栅极电极材料 膜21之前,除去氮化膜5。在本实施例中,最好在基板1与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之间插入例如 由氧化硅膜构成的缓沖绝缘膜。这样做,能够使基板l与高介电常数绝缘 膜4A之间的界面保持正常。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一样,在I/O区域上形成了栅极氧化 膜6,也可以代替它,例如,形成由SiON膜构成的栅极绝缘膜。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形成氮化膜5或栅极氧化膜6用的热处理 来使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的上部氮化。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一样,使绝缘性侧壁隔离物8A及8B 的结构为一层结构,也可以代替它,使用例如将氧化膜和氮化膜组合在一 起而成的两层结构或3层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以在核心区域及I / 0区域中分别形成N型金属绝缘 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情况作为了例子,也可以代替它,形成P型金属绝缘体 半导体晶体管或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晶体管。在形成P型金 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时,最好使成为金属栅极电极16的第一栅极电极 材料膜21的材料为例如TaAlN等那样的功函数在5eV前后的材料。在本实施例中,以具有核心区域及1/0区域的半导体装置为对象, 也可以代替它,以具有Nch区域及Pch区域的半导体装置、或具有Hvt 区域及Lvt区域的半导体装置为对象,在同一基板上使用介电常数不同的
多种栅极绝缘膜。 (第七实施例)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 方法加以说明。图10(a) 图lO(f)及图11(a) 图ll(d)为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半导 体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各工序的剖面图。在本实施例中,核心区域的意思是 指形成构成逻辑电路等的电源电压相对较低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 体管的区域,1/0区域的意思是指形成构成I/0电路等的电源电压相对 较高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区域。并且,在本实施例中,Nch 区域为形成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区域,Pch区域为形成P型金 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区域。首先,如图10(a)所示,在具有例如硅区域等半导体区域的一导电型 基板(半导体基板)l上形成例如由STI构成的元件隔离区域2,来划分核心 (Nch)区域、核心(Pch)区域和I/O区域,然后,通过与第一实施例一样 的方法,分别形成阱、穿通阻止物及沟道区域,省略图示。使基板l中的 被元件隔离区域2围绕的区域成为核心(Nch)区域的活性区域la、核心 (Pch)区域的活性区域lb及I / 0区域的活性区域lc。其次,在基板1上形成例如由厚度为0.5nm的氧化硅膜构成的缓冲绝 缘膜(省略图示)之后,在该缓冲绝缘膜上形成例如由厚度为4nm的 HfSiON膜(氧化膜换算膜厚为lmn)构成的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然后, 在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上沉积例如厚度为2nm的氮化膜(SiN膜)5。其次,如图10(b)所示,在形成覆盖核心(Nch)区域及核心(Pch)区域 的抗蚀剂图案(省略图示)之后,以该抗蚀剂图案为掩模,依次对氮化膜5 及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进行蚀刻,将I / 0区域中的活性区域lc上的氮 化膜5及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除去,让活性区域lc露出,之后,除去上 述抗蚀剂图案。其次,如图10(c)所示,以设置在核心(Nch)区域及核心(Pch)区域中的 氮化膜5为掩模,选择性地氧化I / 0区域的活性区域lc的表面,来在活 性区域lc上形成例如厚度为8nm的栅极氧化膜6。其次,如图10(d)所示,在整个基板l上形成例如由厚度为10nm的
金属膜(例如,最好是由TaN等那样的功函数为比4eV多的金属构成的膜) 构成的第一栅极电极材料膜31。接着,在形成覆盖核心(Nch)区域及1/0 区域的抗蚀剂图案(省略图示)之后,以该抗蚀剂图案为掩模,对第一栅极 电极材料膜31进行例如通过SPM的湿蚀刻,来除去核心(Pch)区域的第 一栅极电极材料膜31,然后,除去上述抗蚀剂图案,如图10(e)所示。
其次,如图10(f)所示,在整个基板1上形成例如由厚度为15nm的 金属膜(例如,TiN膜或MoAlN膜等)构成的第二栅极电极材料膜32之后, 对第二栅极电极材料膜32进行例如CMP,来将比核心(Nch)区域及I / 0 区域的第一栅极电极材料膜31的上表面靠上侧的部分的第二栅极电极材 料膜32除去。来使第二栅极电极材料膜32仅残存在核心(Pcli)区域中, 如图ll(a)所示。
其次,在形成覆盖核心(Nch)区域及核心(Pch)区域的抗蚀剂图案(省略 图示)之后,以该抗蚀剂图案为掩模,对第一栅极电极材料膜31,进行例 如通过SPM的湿蚀刻,来除去I/0区域的第一栅极电极材料膜31,然 后,除去上述抗蚀剂图案,如图ll(b)所示。其次,如图ll(c)所示,在整个基板1上形成例如由厚度为90nm的 多晶硅膜构成的第三栅极电极材料膜33。接着,在第三栅极电极材料膜 33上形成覆盖栅极电极形成区域的抗蚀剂图案(省略图示)之后,以该抗蚀 剂图案为掩模,依次对第一栅极电极材料膜31、第二栅极电极材料膜32、 第三栅极电极材料膜33、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氮化膜5及栅极氧化膜 6进行蚀刻。如图ll(d)所示,来在核心(Nch)区域的活性区域la上隔着由 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和氮化膜5的叠层结构所构成的栅极绝缘膜,形成 由第一栅极电极材料膜(金属栅极电极)31A及第三栅极电极材料膜(多晶硅 电极)33A的叠层结构所构成的栅极电极;在核心(Pch)区域的活性区域lb 上隔着由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和氮化膜5的叠层结构所构成的栅极绝缘 膜,形成由第二栅极电极材料膜(金属栅极电极)32B及第三栅极电极材料 膜(多晶硅电极)33B的叠层结构所构成的栅极电极;在I / 0区域的活性区 域lc上隔着栅极氧化膜6,形成由第三栅极电极材料膜(多晶硅电极)33C 所构成的栅极电极。接着,用与第一实施例一样的方法,形成N型延伸区 域9A、 P型袋区域(省略图示)、P型延伸区域9B、 N型袋区域(省略图示)、
N型LDD区域9C、由相同绝缘膜构成的绝缘性侧壁隔离物8A、 8B及 8C、 N型源极*漏极区域IOA、 P型源极*漏极区域10B以及N型源极*漏 极区域IOC。利用上述工序,即使将本案发明适用于先加工栅极工艺,也能够通过 较简单的制造方法,实现与第一实施例或其变形例一样效果的半导体装置。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ll(c)所示,在即将形成由多晶硅膜构成的 第三栅极电极材料膜33的工序之前,除去I / 0区域的第一栅极电极材料 膜31,这是因为直到该工序为止,第一栅极电极材料膜31都被用作I / 0 区域的栅极氧化膜6的保护膜。但是,也可以如图lO(e)所示,在除去核 心(Pch)区域的第一栅极电极材料膜31的工序中,同时除去I / O区域的 第一栅极电极材料膜31。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一样,将由高介电常数绝缘膜 4A及氮化膜5的叠层结构所构成的栅极绝缘膜的合计厚度设定为小于栅 极氧化膜6的厚度,也可以代替它,将由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及氮化膜 5的叠层结构所构成的栅极绝缘膜的合计厚度设定为与栅极氧化膜6的厚 度相等。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一样,将HfSiON膜用作了高 介电常数绝缘膜4A,也可以代替它,使用Hf02、 Zr02、 Ti02或者Ta205等其它高介电常数绝缘膜。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一样,在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 上形成了氮化膜5,也可以代替它,即使将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的上部 氮化,形成氮化层,也能够获得与本实施例一样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让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上的氮化膜5作为形成在核 心(Nch)区域及核心(Pch)区域中的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 的一部分残存了下来,也可以代替它,在形成栅极氧化膜6之后且形成第 一或第二栅极电极材料膜31或32之前,除去氮化膜5。在本实施例中,最好在基板1与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之间插入例如 由氧化硅膜构成的缓冲绝缘膜。这样做,能够使基板l与高介电常数绝缘 膜4A之间的界面保持正常。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一样,在I/O区域上形成了栅极氧化
膜6,也可以代替它,例如,形成由SiON膜构成的栅极绝缘膜。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形成氮化膜5或栅极氧化膜6用的热处理 来将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的上部氮化。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一样,使绝缘性侧壁隔离物8A、 8B及 8C的结构为一层结构,也可以代替它,使用例如将氧化膜和氮化膜组合 在一起而成的两层结构或3层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以在I / O区域中形成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 的情况作为了例子,也可以代替它,形成P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或 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晶体管。在本实施例中,以具有包括核心区域及I / O区域的3个区域的半导 体装置为对象,也可以代替它,以具有包括核心区域及I / 区域的4个 以上的区域的半导体装置、具有包括Nch区域及Pch区域的3个以上的 区域的半导体装置、或者具有包括Hvt区域及Lvt区域的3个以上的区域 的半导体装置为对象,在同一基板上使用介电常数不同的多种栅极绝缘膜。(第八实施例)以下,以将本实施例的结构适用于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情 况为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 法加以说明。另外,在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中,对将本发明适用于双氧化 物过程(dualoxide process)的情况加以了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对将本发 明适用于三氧化物过程(triple oxide process)的情况加以说明。图12(a) 图12(e)及图13(a)、图13(b)为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半导 体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各工序的剖面图。另外,由于在图12(a) 图12(e)及 图13(a)、图13(b)中,对与图1(a) 图l(f)或图2(a) 图2(g)所示的第一 实施例或其变形例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符号,因此不再进行重复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核心区域的意思是指形成构成逻辑电路等的电源电压相对 较低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区域,I / 0区域(在本实施例中, 为I / 0区域A及I / 0区域B这两个区域)的意思是指形成构成I / 0电 路等的电源电压相对较高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区域。首先,如图12(a)所示,在具有例如硅区域等半导体区域的一导电型 基板(半导体基板)l上形成例如由浅沟槽隔离(STI)构成的元件隔离区域2, 来将核心区域、1/0区域A和I/0区域B划分开,然后,分别形成P型阱、p型穿通阻止物及p型沟道,省略图示。这样一来,基板l中的被元件隔离区域2围绕的区域就成了核心区域的活性区域la、 I / 0区域A 的活性区域lb及I / 0区域B的活性区域lc。另外,P型阱的注入条件 例如是注入离子为B(硼)、注入能量为300keV、注入杂质量为IX 10i3cnr2, P型穿通阻止物的注入条件例如是注入离子为B、注入能量为 150keV、注入杂质量为lXlO^cnr2, P型沟道的注入条件例如是注入离 子为B、注入能量为20keV、注入杂质量为3X1012cm-2。然后,在形成覆盖核心区域和I / 0区域A的抗蚀剂图案(省略图示) 之后,以该抗蚀剂图案为掩模,以注入离子为B、注入能量为20keV、注 入杂质量为2X 10i2cnr2的条件,仅对I / O区域B的活性区域lc中的P 型沟道进行离子注入,接着,除去上述抗蚀剂图案。其次,在形成覆盖I / 0区域A和I / O区域B的抗蚀剂图案(省略图示)之后,以该抗蚀剂图 案为掩模,以注入离子为B、注入能量为20keV、注入杂质量为5X 10i2cm-2 的条件,仅对核心区域的活性区域la中的P型沟道进行离子注入,接着, 除去上述抗蚀剂图案。其次,在基板1上形成例如由厚度为0.5nm的氧化硅膜构成的缓冲绝 缘膜(省略图示)之后,在该缓冲绝缘膜上形成例如由厚度为4nm的 HfSiON膜(氧化膜换算膜厚为lnm)构成的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接着, 在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上沉积例如厚度为2nm的氮化膜(SiN膜)5。其次,在形成覆盖核心区域的抗蚀剂图案(省略图示)之后,以该抗蚀 剂图案为掩模,如图12(b)所示,对氮化膜5及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依次 进行蚀刻,除去I / 0区域A及I / 0区域B的氮化膜5及高介电常数绝 缘膜4A,让活性区域lb及lc露出,接着,除去上述抗蚀剂图案。其次,如图12(c)所示,以核心区域的氮化膜5为掩模,对I/0区域 A及I / O区域B的基板1的表面进行氧化,来在I / O区域A的活性区 域lb上及I / 0区域B的活性区域lc上形成例如厚度为7nm的栅极氧 化膜6。其次,如图12(d)所示,在形成覆盖核心区域及I / 0区域A的抗蚀 剂图案(省略图示)之后,以该抗蚀剂图案为掩模,对栅极氧化膜6进行蚀
刻,除去I/0区域B的栅极氧化膜6,让活性区域lc露出,接着,除去上述抗蚀剂图案。其次,如图12(e)所示,以核心区域的氮化膜5为掩模,对I/0区域 B的基板1的表面进行氧化,来在I / 0区域B的活性区域lc上形成例如 厚度为3nm的栅极氧化膜18。此时,I / 0区域A上的栅极氧化膜6在 厚度方向上成长lnm左右,栅极氧化膜6的厚度成为8mn左右。其次,如图13(a)所示,在让核心区域的氮化膜5残存下来的状态下, 在氮化膜5上及栅极氧化膜6及18上沉积例如厚度为lOOnm的栅极电极 材料膜7。其次,在栅极电极材料膜7上形成覆盖栅极电极形成区域的抗蚀剂图 案(省略图示)之后,以该抗蚀剂图案为掩模,对栅极电极材料膜7、氮化膜 5、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栅极氧化膜6及栅极氧化膜18依次进行蚀刻。 如图13(b)所示,来在核心区域的活性区域la上隔着由高介电常数绝缘膜 4A及氮化膜5构成的栅极绝缘膜形成栅极电极7A,在I / O区域A的活 性区域lb上隔着栅极氧化膜6形成栅极电极7B,在I / O区域B的活性 区域lc上隔着栅极氧化膜18形成栅极电极7C。接着,在核心区域的活 性区域la中的栅极电极7A的两侧形成N型延伸区域9A,并且,在N 型延伸区域9A的下方形成P型袋区域(省略图示)。而在I / O区域A的 活性区域lb中的栅极电极7B的两侧形成N型LDD区域9B,并且,在 I / O区域B的活性区域lc中的栅极电极7C的两侧形成N型LDD区域 9C。其次,在栅极电极7A、 7B及7C各自的侧面上形成由相同绝缘膜构 成的绝缘性侧壁隔离物8A、 8B及8C。此时,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及氮 化膜5可以残存在绝缘性侧壁隔离物8A的下侧,栅极氧化膜6可以残存 在绝缘性侧壁隔离物8B的下侧,栅极氧化膜18可以残存在绝缘性侧壁隔 离物8C的下侧。其次,以各栅极电极7A、 7B及7C、和各侧壁隔离物8A、 8B及8C 为掩模,对核心区域的活性区域la、 I / 0区域A的活性区域lb及I / 0 区域B的活性区域lc进行N型杂质的离子注入。然后,例如,在1050 "C左右的温度下进行突发式快速热退火(Sp化e RTA),使所注入的杂质活
性化。来在核心区域的活性区域la中的从栅极电极7A来看位于绝缘性侧 壁隔离物8A的两侧形成N型源极 漏极区域IOA,在I / 0区域A的活 性区域lb中的从栅极电极7B来看位于绝缘性侧壁隔离物8B的两侧形成 N型源极 漏极区域IOB,在I / 0区域B的活性区域lc中的从栅极电 极7C来看位于绝缘性侧壁隔离物8C的两侧形成N型源极 漏极区域 IOC。即,在本实施例中,形成在核心区域的活性区域la上的金属绝缘体 半导体晶体管、形成在I / 0区域A的活性区域lb上的金属绝缘体半导 体晶体管及形成在I / 0区域B的活性区域lc上的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 管的导电型相同,都为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在用上述工序所形成的本实施例的半导体装置中,将由高介电常数绝 缘膜4A及氮化膜5构成的栅极绝缘膜用作形成在使用相对较低的电源电 压(例如,IV左右)的核心区域中的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 膜,将栅极氧化膜6用作形成在使用相对较高的电源电压(例如,3V左右) 的I / 0区域A中的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将厚度薄于 栅极氧化膜6的栅极氧化膜18用作形成在使用大致处于中间的电源电压 (例如,2V左右)的I / 0区域B中的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 膜。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用相对较高的电源电压或大致处于中间的 电源电压的I / 0区域A或I / 0区域B中形成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为不包含高介电常数绝缘膜的结构。因此,能够在形 成在I / O区域A或I / 0区域B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中,回 避将高电压施加在形成在高介电常数绝缘膜上的栅极电极上时所产生的可 靠性下降的问题。艮P,使用本实施例,能够与第一实施例获得一样的效果。并且,能够 在形成在核心区域的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中,通过将高介电常数 绝缘膜4A及氮化膜5的叠层结构用作栅极绝缘膜来将介电常数的降低抑 制在最低限度,且防止漏电流特性和可靠性的下降,换句话说,能够通过 将氮化膜5插入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与栅极电极7A之间来将介电常数 的降低抑制在最低限度,且防止漏电流特性和可靠性的下降。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将由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及氮化膜5的叠层 结构所构成的栅极绝缘膜的合计厚度设定为小于栅极氧化膜6的厚度,也
可以代替它,将由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及氮化膜5的叠层结构所构成的 栅极绝缘膜的合计厚度设定为与栅极氧化膜6的厚度相等。在本实施例中,将HfSiON膜用作了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也可以 代替它,使用Hf02、 Zr02、 Ti02或者Ta205等其它高介电常数绝缘膜。在本实施例中,在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上形成了氮化膜5,也可以 代替它,即使将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的上部氮化,形成氮化层,也能够 获得与本实施例一样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让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上的氮化膜5作为形成在核 心区域中的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的一部分残存了下来, 也可以代替它,在形成栅极氧化膜6或18之后且形成栅极电极7A之前, 除去氮化膜5。在本实施例中,最好在基板1与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之间插入例如 由氧化硅膜构成的缓冲绝缘膜。这样做,能够使基板1与高介电常数绝缘 膜4A之间的界面保持正常。在本实施例中,将栅极氧化膜6及18形成为I / O区域A及I / 0区 域B中的栅极绝缘膜,也可以代替它,形成例如由SiON膜构成的栅极绝 缘膜。在本实施例中,栅极电极7A 7C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是例如由对 应的阱的相反导电型的多晶硅膜构成的多晶硅电极。此时,也可以将该多 晶硅电极的上部硅化物化。或者,栅极电极7A 7C也可以是全硅化物栅 极电极。或者,栅极电极7A 7C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是金属栅极电极。 或者,例如,栅极电极7A也可以是全硅化物电极,栅极电极7B及7C也 可以包括多晶硅电极。艮P,栅极电极7A 7C各自的构成材料也可以不同。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形成氮化膜5或栅极氧化膜6用的热处理 来使高介电常数绝缘膜4A的上部氮化。在本实施例中,使绝缘性侧壁隔离物8A 8C的结构为一层结构,也 可以代替它,使用例如将氧化膜(Si02膜)和氮化膜组合在一起而成的两层 结构或3层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以在核心区域、I/O区域A及I/0区域B中分别 形成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情况作为了例子,也可以代替它,形
成P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或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晶体管。在本实施例中,以具有包括核心区域及I / 0区域的3个区域的半导 体装置为对象,也可以代替它,以具有包括核心区域及I / 0区域的4个 以上的区域的半导体装置、具有包括Nch区域及Pch区域的3个以上的 区域的半导体装置、或者具有包括Hvt区域及Lvt区域的3个以上的区域 的半导体装置为对象,在同一基板上使用介电常数不同的多种栅极绝缘膜。(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本发明涉及装载有具有各种厚度的栅极绝缘膜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 体管的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在将本发明用在各种电子机器中时,能 够以高水平提高芯片的性能和提高可靠性,非常有用。
权利要求
1、 一种半导体装置,包括第一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和第二金属 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包括第一栅极绝缘膜和第一栅极电 极,该第一栅极绝缘膜形成在基板的第一活性区域上,该第一栅极电极形 成在上述第一栅极绝缘膜上;上述第二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包括第二栅极绝缘膜和第二栅极电 极,该第二栅极绝缘膜形成在上述基板的第二活性区域上,介电常数低于 上述第一栅极绝缘膜,该第二栅极电极形成在上述第二栅极绝缘膜上;在上述第一栅极电极及上述第二栅极电极各自的侧面上形成有同一结 构的绝缘性侧壁隔离物。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栅极绝缘膜的厚度与上述第二栅极绝缘膜的厚度相等或者小于上述第二栅极绝缘膜的厚度。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和上述第二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导电型相同;上述第一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动作电压低于上述第二金属绝缘 体半导体晶体管的动作电压。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栅极绝缘膜的厚度大于上述第二栅极绝缘膜的厚度。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为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上述第二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为p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和上述第二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导电型相同;上述第一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动作电压与上述第二金属绝缘体 半导体晶体管的动作电压相同;上述第一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阈值电压高于上述第二金属绝缘 体半导体晶体管的阈值电压。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栅极绝缘膜包含高介电常数绝缘膜。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高介电常数绝缘膜上形成有氮化硅膜。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高介电常数绝缘膜的上部被氮化。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高介电常数绝缘膜下形成有缓冲绝缘膜。
11、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栅极绝缘膜为二氧化硅膜或者氮氧化硅膜。
12、 根据权利要求1到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栅极电极为全硅化物电极; 上述第二栅极电极为全硅化物电极或者包含多晶硅电极。
13、 根据权利要求1到ll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栅极电极及上述第二栅极电极分别为金属栅极电极。
14、 根据权利要求1到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栅极电极为金属栅极电极;上述第二栅极电极包含与上述第二栅极绝缘膜接触的多晶硅电极。
15、 根据权利要求l到ll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栅极电极包含与上述第一栅极绝缘膜接触的金属栅极电极; 上述第二栅极电极包含与上述第二栅极绝缘膜接触的多晶硅电极。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半导体装置还包括第三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上述第三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包括第三栅极绝缘膜和第三栅极电 极,该第三栅极绝缘膜形成在上述基板的第三活性区域上,由与上述第一 栅极绝缘膜相同的绝缘膜构成,该第三栅极电极形成在上述第三栅极绝缘膜上;上述第三栅极电极包含与上述第三栅极绝缘膜接触的其它金属栅极电极;在上述第三栅极电极的侧面上也形成有上述同一结构的绝缘性侧壁隔 离物。
17、 根据权利要求1到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半导体装置还包括第三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 上述第三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包括第三栅极绝缘膜和第三栅极电 极,该第三栅极绝缘膜形成在上述基板的第三活性区域上,介电常数低于 上述第一栅极绝缘膜,该第三栅极电极形成在上述第三栅极绝缘膜上;在上述第三栅极电极的侧面上也形成有上述同一结构的绝缘性侧壁隔 离物。
18、 一种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该半导体装置包括第一金属绝缘体 半导体晶体管和第二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该第一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具有第一栅极绝缘膜及第一栅极电极,该第二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具有第二栅极绝缘膜及第二栅极电极,其特征在于该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工序a,在基板的第一活性区域上形成上述第一栅极绝缘膜;工序b,在上述基板的第二活性区域上形成介电常数低于上述第一栅极绝缘膜的上述第二栅极绝缘膜;工序c,在上述第一栅极绝缘膜上形成上述第一栅极电极; 工序d,在上述第二栅极绝缘膜上形成上述第二栅极电极;以及 工序e,在上述第一栅极电极及上述第二栅极电极各自的侧面上形成同一结构的绝缘性侧壁隔离物。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栅极绝缘膜的厚度与上述第二栅极绝缘膜的厚度相等或者小 于上述第二栅极绝缘膜的厚度。
20、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和上述第二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导电型相同;上述第一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动作电压低于上述第二金属绝缘 体半导体晶体管的动作电压。
21、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栅极绝缘膜的厚度大于上述第二栅极绝缘膜的厚度。
22、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为N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 上述第二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为P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
23、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和上述第二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导电型相同;上述第一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动作电压与上述第二金属绝缘体 半导体晶体管的动作电压相同;上述第一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的阈值电压高于上述第二金属绝缘 体半导体晶体管的阈值电压。
24、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工序a包括在上述第一活性区域上形成高介电常数绝缘膜之后,在上述高介电常数绝缘膜上形成氮化硅膜的工序;上述工序b包括在上述工序a之后,以上述氮化硅膜为掩模,对上述 基板进行氧化,来在上述第二活性区域上形成上述第二栅极绝缘膜的工序。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在上述工序b之后且上述工序c之前,将上述氮化硅膜除去的工序。
26、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工序a包括在上述第一活性区域上形成高介电常数绝缘膜之后,再将上述高介电常数绝缘膜的上部氮化,来形成氮化层的工序;上述工序b包括在上述工序a之后,以上述氮化层为掩模,对上述基 板进行氧化,来在上述第二活性区域上形成上述第二栅极绝缘膜的工序。
27、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在上述工序b之后且上述工序c之前,将上述氮化层除去的工序。
28、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工序a包括在形成上述高介电常数绝缘膜之前,在上述第一活性区域上形成缓冲绝缘膜的工序。
2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栅极绝缘膜为二氧化硅膜或者氮氧化硅膜。
30、 根据权利要求18到2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栅极电极及上述第二栅极电极分别由多晶硅构成; 该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在上述工序c之后,至少使上述第一 栅极电极全硅化物化的工序。
31、 根据权利要求18到2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上述第 一 栅极电极及上述第二栅极电极分别为金属栅极电极。
32、 根据权利要求18到2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工序c中,形成虚拟栅极电极来代替上述第一栅极电极; 该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在上述工序e之后,除去上述虚拟栅极电极,在由此所形成的凹部中形成作为上述第一栅极电极的金属栅极电极的工序f。
33、 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栅极电极由含有硅的膜构成;该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在上述工序e与上述工序f之间,形 成覆盖上述虚拟栅极电极的保护膜,以该保护膜为掩模,使上述第二栅极 电极的表面部分硅化物化的工序;在上述工序f中,将上述保护膜与上述虚拟栅极电极同时除去。
34、 根据权利要求18到2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工序C及上述工序d中,在上述第一栅极绝缘膜上形成金属膜 之后,在上述金属膜上及上述第二栅极绝缘膜上形成多晶硅膜,然后,再 在上述第一栅极绝缘膜上使上述金属膜及上述多晶硅膜图案化,形成上述 第一栅极电极,在上述第二栅极绝缘膜上使上述多晶硅膜图案化,形成上 述第二栅极电极。
35、 根据权利要求18到2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上述半导体装置还包括具有第三栅极绝缘膜及第三栅极电极的第三金 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在上述工序a中,在上述基板的第三活性区域上形成由与上述第一栅 极绝缘膜相同的绝缘膜构成的上述第三栅极绝缘膜;在上述工序c及上述工序d中,在上述第一栅极绝缘膜上形成第一金 属膜,在上述第三栅极绝缘膜上形成第二金属膜之后,再在上述第一金属 膜上、上述第二金属膜上及上述第二栅极绝缘膜上形成多晶硅膜,接着, 在上述第一栅极绝缘膜上使上述第一金属膜及上述多晶硅膜图案化,形成 上述第一栅极电极,在上述第二栅极绝缘膜上使上述多晶硅膜图案化,形 成上述第二栅极电极,在上述第三栅极绝缘膜上使上述第二金属膜及上述 多晶硅膜图案化,形成上述第三栅极电极;在上述工序e中,在上述第三栅极电极的侧面上也形成上述同一结构 的绝缘性侧壁隔离物。
36、 根据权利要求18到2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上述半导体装置还包括具有第三栅极绝缘膜及第三栅极电极的第三金 属绝缘体半导体晶体管;该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在上述工序c及上述工序d之前,在 上述基板的第三活性区域上形成介电常数低于上述第一栅极绝缘膜的上述 第三栅极绝缘膜的工序g,并且,还包括在上述工序g与上述工序e之间,在上述第三栅极绝缘 膜上形成上述第三栅极电极的工序h; 在上述工序e中,在上述第三栅极电极的侧面上也形成上述同一结构 的绝缘性侧壁隔离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同一基板上根据需要分别使用介电常数不同的多种栅极绝缘膜的半导体装置的结构、及实现该结构的简单制造方法。在基板(1)的活性区域(1a)上,隔着高介电常数栅极绝缘膜(4)形成有栅极电极(7A)。在基板(1)的活性区域(1b)上,隔着栅极氧化膜(6)形成有栅极电极(7B)。在栅极电极(7A)及(7B)各自的侧面形成有同一结构的绝缘性侧壁隔离物(8A)及(8B)。
文档编号H01L27/092GK101123252SQ20071013824
公开日2008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10日
发明者佐藤好弘, 平濑顺司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