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电断路器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7231597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漏电断路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低电压配电系统的漏电断路器,详细地说涉及对于在断路器上装载的零相变流器的主电路导体(一次导体)的配线结构。
背景技术
题记的漏电断路器在与配线用断路器相同的过电流保护功能部件之外,装载有将主电路作为一次导体来检测主电路的泄漏电流的零相变流器,对于该零相变流器,将在主体外壳的端子台上排列的各极的负荷侧端子上连接的主电路导体贯通零相变流器的环状核心并实施布置配线。
另外,存在适用于作为漏电断路器的机种的三相3线式电路的3极规格的漏电断路器以及适用于三相4线式电路的4极规格的漏电断路器,在4极的断路器中,由于追加了与中性线对应的N相部分,所以通过零相变流器的环状核心的主电路导体(一次导体)的数量比3极的断路器多1个。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3极漏电断路器、4极漏电断路器,作为零相变流器的一次导体而共有化贯通环状核心的端子导体来争取部件造价的降低和断路器的紧凑化,对端子导体按照2种类的展开尺寸部件来进行标准化而构成的配线结构是已知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下面,以3极漏电断路器为例在图9中表示其组成结构,另外,分别在图10和图11中表示与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3极和4极对应的端子导体的配线结构。
首先,在图9中,1是断路器的主体外壳(case)(省略了使用铸型树脂外壳的盖(cover))、2R、2S、2T是在主体外壳1的负荷侧端子台1a上左右排列端子部来在外壳内部实施布置配线的R、S、T各相的端子导体,3是主电路接点的开闭机构部,4是电流断路部的消弧装置,5是操作手柄(handle),6是过电流释放装置,7是零相变流器,8是漏电检测电路,9是跳闸线圈单元(trip coil unit),如图10所示,将在各相的端子导体2R、2S、2T的端子部分上连接的导体2R-1、2S-1、2T-1按照U字形状曲折成形的基础上使零相变流器7的环状核心(core)贯通来在主体外壳1的内部实施布置配线,在各相的导体2R-1、2S-1、2T-1的后端上连接有过电流释放装置(双金属(bimetal)的加热器(heater))。
这里,端子导体2R和2S是以相同的尺寸且形状为反向的U字形状的导体部件,U字形状的导体2R-1和2S-1在贯通零相变流器7的环状核心的部位从逆方向相互相对而嵌插配置。另外,将端子导体2T设定成使其导体2T-1的长度比上述端子导体2R和2S长,从与端子导体2S相同的方向在导体2S-1的内侧重叠地并列地配置。
另一方面,在适用于图11所示的4极漏电断路器的配线结构中,在端子台1a的右端一侧追加了与三相4线式电路的中性线对应的N相端子导体2N。这里,在端子台1a的两端装配的端子导体2R、2N上采取按照与在图10的端子导体2T同样的展开尺寸的、形状变成逆向的U字形状的导体部件,另外,在端子导体2S、2T中采用与图10的端子导体2R和2S同样的形状的导体部件,以端子导体2R、2N的导体2R-1、2N-1与端子导体2S、2T的导体2S-1、2T-1的内侧重叠的方式并列嵌插配置。
日本专利特开平6-215682号公报(图1、图2)发明内容然而,在上述端子导体的配线结构中存在下面所述的问题。即,在图10中,在零相变流器7的环状核心贯通部位,端子导体2S的导体2S-1和端子导体2T的导体2T-1在导体厚度的方向上内外重合,另外,在图11中,端子导体2R/2S和2T/2N的导体之间在导体厚度方向上内外重叠。因此,包含零相变流器7,各相的端子导体占据的前后方向的尺寸d变大,仅该部分就制约了收纳主体外壳1中收纳的其它部件(过电流释放装置、开闭机构部、电流断路部等)的空间的确保,使断路器的外形尺寸(size)变大。
本发明针对上述的问题而开发,其目的是对于在零相变流器中嵌插的负荷一侧的主电路端子导体(一次导体),实现在3极和4极的端子导体的部件共有化,提供将包含零相变流器的端子导体的组合体所占有的深度方向的尺寸抑制在最小限度来实现紧凑化的改进的漏电断路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漏电断路器,其为在主体外壳上装载有主电路的接点开闭部和以主电路为一次导体的零相变流器的多极漏电断路器,在该漏电断路器中,排列在主体外壳的负荷侧端子台上的各极的端子导体贯通零相变流器的环状核心,从而在主体外壳内部实现布置配线,除与主电路的中性线对应的N相端子导体之外,R、S、T相端子导体以U字形状曲折形成其核心贯通部位,然后,沿着环状核心的内周边缘嵌插配置在零相变流器中,将N相端子导体分割成两个导体部件,并且,使该分割导体部件在环状核心的前后两侧分开并错开位置,以使其不与其它R、S、T相端子导体的配线路径重合地配置在相同面上,然后,使该连接端部在环状核心的内周中央位置相互从前后以对接方式连接,具体地说,按照以下所述方式构成其配线结构。
(1)以于上述N相端子导体,其分割导体部件的连接端部之间在零相变流器的环状核心内周侧以螺栓连结的方式相互连接。
(2)将R、S、T各相的端子导体作为3极、4极规格的共用部件,而在4极规格的断路器中,将N相导体的端子部与R、S、T各相导体的端子部并列,配置在主体外壳端子台的左右任一个端部,由此构成。
(3)具有与零相变流器的环状核心相对,从该零相变流器的环状核心的前后嵌入核心并将各相端子导体之间保持在隔离位置的绝缘隔板部件,由前后分割的角状框架构成绝缘隔板部件,在将各相端子导体组装在零相变流器上的状态下,将上述角状框架从前后嵌入到环状核心的内周。
根据上述结构,将适用于3极漏电断路器而在零相变流器的环状核心中嵌插的R、S、T各相的端子导体作为共用部件,在适用于4极漏电断路器的情况下,原封不动地采用R、S、T相的配线构造,能够简单地只在其上追加N相端子导体而对应。然而,由于N相端子与其它相端子导体在导体厚度方向上不重叠而从配线路径偏移,并且各相的导体在同一面上并列,包含零相变流器的端子导体的配线结构占据的深度方向的尺寸被抑制在最小限,能够扩大在同一主体外壳内装载的其它的功能部件的容纳空间。
另外,通过将N相端子导体分割成2个导体部件从而在环状的前后两侧上配置,将其连接端部在零相变流器的环状核心内圆周中央对接,用螺栓连结。由此,端子导体的组合作业性能得到提高,另外,由于具有与零相变流器的环状核心相对,从该零相变流器的环状核心的前后嵌入核心的内周孔并将各相端子导体之间保持在隔离位置的绝缘隔板(Barrier)部件,没有与各相的端子导体接触的可能,从而稳定保持在规定位置上,同时能够确保各相导体端子的绝缘沿面距离。


图1是适用于4极漏电断路器的本发明实施例的配线结构图,(a)是表示将各相的主电路端子导体组装附加到零相变流器中以前的状态的分解斜视图,(b)是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将图1(b)的组合体装载在主体外壳上的4极漏电断路器的结构斜视图。
图3是图1(b)的斜视图。
图4是表示嵌插到图3的零相变流器的环状核心中的各相的端子导体和绝缘隔板的配置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从图1(a)的状态在零相变流器的环状核心中组装附加R、T相的端子导体和N相端子导体的后部一侧分割导体的组装阶段的斜视图。
图6是表示组装附加在图5的组装阶段的N相端子的前部一侧分割导体并实现螺栓连结的组装阶段的斜视图。
图7是表示将图1中的R、S、T相的端子导体作为共用部件,适用于3极漏电断路器的主电路端子导体的配线结构的斜视图。
图8是图7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3极漏电断路器的组装结构的结构斜视图。
图10是表示在3极漏电断路器的零相变流器中组装附加的主电路端子导体的现有技术的组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将图10的端子导体作为共用部件,适用于4极漏电断路器的主电路端子导体的组装结构的立体图。
1 断路器的主体外壳2R、2S、2T、R、S、T 相端子导体2R-1、2S-1、2T-1 U字形状导体2N N相端子导体2N-1a、2N-1b 分割导体2N-2 连接端部7 零相变流器10 连结螺栓11、12 角状框架(绝缘隔板)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图8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在实施例的图中,在与图9~图11对应的部件中附加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首先,图1~图6表示适用于4极漏电断路器的零相变流器的一次导体的配线结构。在该实施例中,与图2所示的漏电断路器的主体外壳1相对,在其负荷侧的端子台1a从左侧顺次排列与N相、R相、S相、T相对应的端子导体2N、2R、2S、2T,在其端子部上连接的导体贯通零相变流器7的环状核心,实现在主体外壳内部的布置配线。
这里,与R、S、T相对应的端子导体2R、2S、2T是也可以适用于3极漏电断路器的共用部件,各端子导体的贯通零相变流器7的环状核心的部位按照U字形状曲折形成。即,U相端子导体2R和T相端子导体2T的导体2R-1、2T-1从端子部向着零相变流器7在横方向上延伸,其中间部位相互之间在反方向以U字形状曲折形成。与此相对,S相端子导体2S的导体2S-1从端子部在纵方向上延伸,其中间部位按U字形状曲折形成,按照图1(b)、图3所示的组合状态,各相的导体2R-1、2S-1、2T-1在同一面上并列。
另一方面,N相端子导体2N的导体形成为,分割成在端子部连接的前部侧的导体2N-1a和在后部侧的导体2N-1b,其配线路径如图3所示,迂回到导体端子2R、2S的上侧,从而在前后不与R、S、T各相的端子导体重合,在该组合状态下与其它相的端子导体在同一面上并列。(参照图1(b))。另外,在各分割导体2N-1a、2N-1b的顶端形成有从前后嵌入到零相变流器7的核心内周并对接的接头(Tab)状的连接端部2N-2,在该连接端部的板面上开口有通过连接螺栓10的螺栓孔。
另外,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与上述的各端子导体部件不同,作为将嵌插到零相变流器7的环状核心中的各相的端子导体隔离保持在规定位置的绝缘隔板部件,分别准备了零相变流器7的从前后嵌入到环壮核心的角状框架(frame)11、12。
另外,参照图1(a)、图5和图6说明在零相变流器7中组装附加有上述各部件的组装作业。首先,从图1(a)的分解状态,从左右将端子导体2R、2T的U字形状导体2R-1、2T-1嵌插到零相变流器7的环状核心中。然后,将N相端子导体2N的后部侧分割导体2N-1b与环状核心的背后侧重叠,将其连接端部2N-2嵌入到环状核心的内周中央。接下来,从分割导体2N-1b的背后侧将绝缘隔板部件的角状框架12嵌入到环状核心的内圆周,将分割导体2N-1b的连接端部2N-2围住。图5表示该组装阶段的状态。
然后,从零相变流器7的前方侧将端子导体2N的分割导体2N-1a重叠在环状核心上,将接头形状的连接端部2N-2嵌入到核心内周,在该位置将连接端部2N-2相互之间在前后对接。接着,在连接端部2N-2的对接部上螺合连接螺栓10来使前部侧的分割导体2N-1a和后部侧的分割导体2N-1b相互连接。图6表示该组装阶段。
从该组装阶段,接着,将S相端子导体2S的U字形状导体2S-1嵌插到在环状核心的内周边缘与上述连接端部2N-2之间留出的空隙中,最后,从前方将角状框架11嵌入到环状核心的内圆周,完成图3的组装状态。
接着,图4表示在零相变流器7的环状核心中嵌插的各相的端子导体和绝缘隔板部件。从该图可以看出,N相端子导体的连接端部2N-2位于环状核心的内周中央,R、S、T各相的导体2R-1、2S-1、2T-1沿着核心内周排列在左右和下侧,包围该连接端部2N-2,由绝缘隔板部件11进行隔离来使各导体的相互之间不接触。
在上述组装结构中,如图1(b)所示,在零相变流器7中嵌插并在其前后面侧实现布置的各相的端子导体之间在前后不重合对准地并列在同一面上,由此,与图11所示的配线结构相比,能够缩减包含零相变流器的导体的深度方向尺寸d。
另外,虽然在图示的例子中将N相端子导体2N配置在图2所示的主体外壳端子台1a的左端侧,但是,可以与此相反地将N相端子导体2N配置在端子台1a的右端,按照R、S、T、N相的顺序排列负荷侧端子。在该情况下,使端子导体2N成为与图示例对称的形状。
然后,在图7、8所示将上述R、S、T相的端子导体2R、2S、2T作为共用部件的适用于3极漏电断路器的零相变流器7的一次导体配线结构。即使在该组装结构中,端子导体组装体的深度方向尺寸也与在图1(b)所示的尺寸d一样。
权利要求
1.一种漏电断路器,其为在主体外壳上装载有主电路的接点开闭部和以主电路为一次导体的零相变流器的多极漏电断路器,在该漏电断路器中,排列在主体外壳的负荷侧端子台上的各极的端子导体贯通零相变流器的环状核心,从而在主体外壳内部实现布置配线,其特征在于除与主电路的中性线对应的N相端子导体之外,R、S、T相端子导体以U字形状曲折形成其核心贯通部位,然后,沿着环状核心的内周边缘嵌插配置在零相变流器中,将N相端子导体分割成两个导体部件,并且,使该分割导体部件在环状核心的前后两侧分开并错开位置,以使其不与其它R、S、T相端子导体的配线路径重合地配置在相同面上,然后,使该连接端部在环状核心的内周中央位置相互从前后以对接方式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N相端子导体的分割导体部件的连接端部在零相变流器的环状核心内周侧以螺栓连结的方式相互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将R、S、T各相的端子导体作为3极、4极规格的共用部件,而在4极规格的断路器中,将N相导体的端子部与R、S、T各相导体的端子部并列,配置在主体外壳端子台的左右任一个端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与零相变流器的环状核心相对,从该零相变流器的环状核心的前后嵌入核心并将各相端子导体之间保持在隔离位置的绝缘隔板部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由前后分割的角状框架构成绝缘隔板部件,在将各相端子导体组装在零相变流器上的状态下,将所述角状框架从前后嵌入到环状核心的内周。
全文摘要
本发明针对在漏电断路器的零相变流器中嵌插的负荷侧的主电路端子导体,实现在3极和4极的端子导体的部件共有化,提供端子导体的组装体占有的深度方向的尺寸抑制在最小限度来改进配线结构。在本发明的漏电断路器中,除去与主电路的中性线对应的N相端子导体,R、S、T相的端子导体(2R、2S、2T)在曲折地形成其核心贯通部位的基础上,沿着零相变流器(7)的环状核心的内周边缘嵌插配置,将N相端子导体(2N)分割成2个导体部件,并且以将分割导体部件在环状核心的前后两侧分开并不与R、S、T相端子导体的配线路径重合的方式偏移位置,配置在同一个面上,并且使其连接端部(2N-2)在环状核心的内周中央位置相互之间从前后对接,利用螺栓进行连接。
文档编号H01H83/02GK101079354SQ200710104878
公开日2007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23日
发明者佐藤佑高, 浅野久伸, 佐藤朗史 申请人: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