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火花引导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引导器,特别是指一种设置在动力发生装置中的,尤其是 设置在汽车发动机中的,进一步,该火花引导装置是对应设置在火花塞上的, 而该火花塞在结构上包括外壳、内部部件以及中心电极,而该火花引导装置是 连接在该火花塞的外壳上,且与该中心电极相对应的;该火花引导装置包括一 连接部、 一火花发生部以及一引导部,其中,该引导部是设置在该火花发生部 上的,以引导该中心电极与该火花发生部所产生出的火花高效释放,从而达到 高效释放火花的目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日常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各种 各样的能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用具大量出现,而其中尤其以自动化产品更是受 到了广大使用者的重视,又在大量的自动化产品中尤其以自动点火装置尤其受 到广大使用者的关注。
就现如今的能够为使用者提供便利的工业产品而言,大多数这样的产品中 都设置有自动点火的装置,比如汽车的发动机中就设置有自动点火的装置,火 花塞,而传统的自动点火装置比如传统的火花塞,其在结构上主要包括壳体部 件、内置陶瓷部件、中心电极以及侧电极,传统的火花塞都是与汽车的发动机 配套使用的,而其中该中心电极是设置在传统火花塞的一端部,又该侧电极是 与该中心电极相对应而设置在传统火花塞的同一端部的,进一步,该中心电极 与该侧电极之间相间隔有一特定间隙。且借助该特定的间隙使该中心电极与该侧电极之间在有脉冲电力作用的情况下可以产生电弧,进而发生出电火花,以 达到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内可以发生出所需要的火花达到自动点火的目的。
但是,如上所述,传统的自动点火装置其侧电极在结构上主要包括横板及 连接板,其中,该横板与该中心电极相对应,而该连接板是设置在该横板与该 壳体部件之间的以达到将该横板保持在该中心电极上一特定位置的状态,进而 达到在该中心电极与该侧电极之间产生一特定间隙的目的。
进一步,该横板通常为一实心板体,其在结构上包括上表面以及下表面, 其中,该下表面与该中心电极相对应,且与该中心电极之间间隔有一特定的间 隙,进而达到可以产生电火花的目的。
正是由于传统的自动点火装置的侧电极是采用实心板体的结构,所以在具 体应用的时候往往出现在该中心电极与该侧电极之间所产生的火花并不能得到 充分释放的情况,进而影响到整体的自动点火装置点火效果的状况。而此是为 传统的自动点火装置的主要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创作人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缺点,经过苦心研究,多年实践终 于有本发明一种火花引导装置得以诞生。
本发明提供一种火花引导装置,且籍由其独特的设计思路,达到提供一种 火花释放效果好,点火效率高的引导装置,而此是为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之一。
本发明提供一种火花引导装置,且籍由其引导部的结构设计使其设置在火 花发生部上,以引导中心电极与火花发生部所产生出的火花得到高效释放的目 的,而此是为本发明的又一目的。
6本发明提供一种火花引导装置,且籍由其引导孔的内侧面上设置的若干引 导单元,并且分布在引导孔的内侧面上形成螺旋状,使上引导腔中的空气向外 释放时可形成涡流,进而提高火花释放的效率,而此是为本发明的再一目的。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火花引导装 置,其是设置在动力发生装置中的,尤其是设置在汽车发动机中的,进一步, 该火花引导装置是对应设置在火花塞上的,而该火花塞在结构上包括外壳、内 部部件以及中心电极,而本发明的该火花引导装置是连接在该火花塞的外壳 上,且与该中心电极相对应的。
该火花引导装置包括一连接部、 一火花发生部以及一引导部。
其中,该连接部是与该火花塞相连接的,以达到将该火花引导装置设置在 与该中心电极相对应的位置处,且借助该连接部将该火花引导装置设置在与该 中心电极相对应的位置处,以在该火花引导装置与该中心电极之间形成一特定 的间隙,迸一步,该连接部为一连接杆。
该火花发生部是与该连接部相连接同时是与该中心电极相对应,且与该中 心电极之间间隔有该特定的间隙,该火花发生部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其 中,该下表面是与该中心电极相对应的,进一步,该火花发生部为一板体,且
该上表面与该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9mm。
而该引导部是设置在该火花发生部上的,以引导该中心电极与该火花发生 部所产生出的火花高效释放。
该引导部为穿孔的结构设计,其包括一上引导孔及一下引导孔,其中,该 上引导孔具有一内侧面,且籍由该内侧面围绕形成一上引导腔,该上引导孔的 内侧面与该火花发生部的上表面相交形成一交缘,该内侧面与该火花发生部的 上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进一步,于该上引导孔的内侧面上设置有若干 引导单元,若干该引导单元分布在该内侧面上形成螺旋状,使该上引导腔中的
7空气向外释放时可形成涡流,若干该引导单元与该火花发生部的上表面之间形 成若干空气出口。
若干该引导单元设置在该上引导孔的内侧面上的第一种较佳实施例,其 中,每一个该引导单元都为一螺旋状凸肋,该螺旋状凸肋是凸设在该上引导孔 的内侧面上的,且借助该螺旋状凸肋将该上引导腔分隔为若干气道,每一个该 气道都与一空气出口相贯通。
为若干该引导单元设置在该上引导孔的内侧面上的第二种较佳实施例,其 中,每一个该引导单元都包括一螺旋状凸肋以及一螺旋状凹槽,该螺旋状凸肋 是凸设在该上引导孔的内侧面上的,该螺旋状凹槽是与该螺旋状凸肋相连接而 凹设在该上引导孔的内侧面上的,且借助该引导单元将该上引导腔分隔为若干 气道,每一个该气道都与一空气出口相贯通,进一步,每一个该螺旋状凹槽都
与该火花发生部的上表面相交,并形成深度为0.2mm的空气出口 。
该下引导孔是与该上引导孔相贯通的,其具有一内侧面,且籍由该内侧面 围绕形成一下引导腔,该下引导孔的内侧面与该火花发生部的下表面相交形成 一交缘,同时,该下引导孔与该上引导孔相交形成一连接缘,该内侧面与该火 花发生部的下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同时该上引导孔的内侧面与该下引 导孔的内侧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小于180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因为本发明是设置在动力发生装置中的,尤其是设 置在汽车发动机中的,进一步,该火花引导装置是对应设置在火花塞上的,而 该火花塞在结构上包括外壳、内部部件以及中心电极,而该火花引导装置是连 接在该火花塞的外壳上,且与该中心电极相对应的;该火花引导装置包括一连 接部、 一火花发生部以及一引导部,其中,该引导部是设置在该火花发生部上 的,以引导该中心电极与该火花发生部所产生出的火花高效释放,从而达到高 效释放火花的效果。
图1为本发明装置在火花塞上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3为本发明第一种较佳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4为本发明第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种较佳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6为图4中E-E向剖面示意图7为本发明第二种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8为本发明第二种较佳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9为本发明第二种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种较佳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11为图4中F-F向剖面示意图12为本发明第二种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至3所示) 一种火花引导装置20,其是设置在动力发生装置中的, 尤其是设置在汽车发动机中的,进一步,该火花引导装置是对应设置在火花塞 IO上的,而该火花塞在结构上包括外壳ll、内部部件12以及中心电极13,而 本发明的该火花引导装置20是连接在该火花塞10的外壳11上,且与该中心 电极13相对应的。
该火花引导装置20包括一连接部30、 一火花发生部40以及一引导部50。其中,该连接部30是与该火花塞10相连接的,以达到将该火花引导装置 20设置在与该中心电极13相对应的位置处,且借助该连接部30将该火花引导 装置20设置在与该中心电极13相对应的位置处,以在该火花引导装置20与 该中心电极13之间形成一特定的间隙A。
进一步,该连接部30为一连接杆。
该火花发生部40是与该连接部30相连接同时是与该中心电极13相对 应,且与该中心电极13之间间隔有该特定的间隙A,该火花发生部40具有一 上表面41及一下表面42,其中,该下表面42是与该中心电极13相对应的。
进一步,该火花发生部40为一板体,且该上表面41与该下表面42之间 的垂直距离为1.9mm。
而该引导部50是设置在该火花发生部40上的,以引导该中心电极13与 该火花发生部40所产生出的火花高效释放。
该引导部50为穿孔的结构设计,其包括一上引导孔60及一下引导孔70, 其中,该上引导孔60具有一内侧面61,且籍由该内侧面61围绕形成一上引导 腔62,该上引导孔60的内侧面61与该火花发生部40的上表面41相交形成一 交缘63。
该内侧面61与该火花发生部40的上表面41之间的夹角B大于90度。
进一步,于该上引导孔60的内侧面61上设置有若干引导单元80,若干该 引导单元80分布在该内侧面61上形成螺旋状,使该上引导腔62中的空气向 外释放时可形成涡流。
若干该引导单元80与该火花发生部40的上表面41之间形成若干空气出 □ 81。(如图4至6所示)为若干该引导单元80设置在该上引导孔60的内侧面 61上的第一种较佳实施例,其中,每一个该引导单元80都为一螺旋状凸肋 82,该螺旋状凸肋82是凸设在该上引导孔60的内侧面61上的,且借助该螺 旋状凸肋82将该上引导腔62分隔为若干气道621 ,每一个该气道621都与一 空气出口 81相贯通。
(如图7至12所示)为若干该引导单元80'设置在该上引导孔60的内侧 面61上的第二种较佳实施例,其中,每一个该引导单元80'都包括一螺旋状 凸肋82'以及一螺旋状凹槽83,,该螺旋状凸肋82,是凸设在该上引导孔60 的内侧面61上的,该螺旋状凹槽83'是与该螺旋状凸肋82'相连接而凹设在 该上引导孔60的内侧面61上的,且借助该引导单元80'将该上引导腔62分 隔为若干气道621,每一个该气道621都与一空气出口 81相贯通。
进一步,每一个该螺旋状凹槽83'都与该火花发生部40的上表面41相 交,并形成深度为0.2mm的空气出口 81。
(如图2至11所示)该下引导孔70是与该上引导孔60相贯通的,其具 有一内侧面71,且籍由该内侧面71围绕形成一下引导腔72,该下引导孔70 的内侧面71与该火花发生部40的下表面42相交形成一交缘73,同时,该下 引导孔70与该上引导孔60相交形成一连接缘74。
该内侧面71与该火花发生部40的下表面42之间的夹角C大于90度。
同时该上引导孔60的内侧面61与该下引导孔70的内侧面71之间形成的 夹角D小于180度。
权利要求
1. 一种火花引导装置,其是设置在动力发生装置中的,尤其是设置在汽车发动机中的,进一步,该火花引导装置是对应设置在火花塞上的,而该火花塞在结构上包括外壳、内部部件以及中心电极,而该火花引导装置是连接在该火花塞的外壳上,且与该中心电极相对应的;其特征在于该火花引导装置包括一连接部、一火花发生部以及一引导部,其中,该连接部是与该火花塞相连接的,以达到将该火花引导装置设置在与该中心电极相对应的位置处,且借助该连接部将该火花引导装置设置在与该中心电极相对应的位置处,以在该火花引导装置与该中心电极之间形成一特定的间隙;该火花发生部是与该连接部相连接同时是与该中心电极相对应,且与该中心电极之间间隔有该特定的间隙,该火花发生部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其中,该下表面是与该中心电极相对应的;而该引导部是设置在该火花发生部上的,以引导该中心电极与该火花发生部所产生出的火花高效释放。
2. 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花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火花引导装置 的该连接部为一连接杆。
3. 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花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火花引导装置的该火花发生部为一板体,且该上表面与该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9mm。
4. 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花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火花引导装置的该引导部为穿孔的结构设计,其包括一上引导孔及一下引导孔。
5. 依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火花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引导孔具有 一内侧面,且籍由该内侧面围绕形成一上引导腔,该上引导孔的内侧面与该火 花发生部的上表面相交形成一交缘。
6. 依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火花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内侧面与该火花发生部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
7. 依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火花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该上引导孔的内侧面上设置有若干引导单元,若干该引导单元分布在该内侧面上形成螺旋 状,使该上引导腔中的空气向外释放时可形成涡流,若干该引导单元与该火花 发生部的上表面之间形成若干空气出口 。
8. 依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火花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该引导单元都为一螺旋状凸肋,该螺旋状凸肋是凸设在该上引导孔的内侧面上的,且借 助该螺旋状凸肋将该上引导腔分隔为若干气道,每一个该气道都与一空气出口 相贯通。
9. 依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火花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该引导单元都包括一螺旋状凸肋以及一螺旋状凹槽,该螺旋状凸肋是凸设在该上引导孔 的内侧面上的,该螺旋状凹槽是与该螺旋状凸肋相连接而凹设在该上引导孔的 内侧面上的,且借助该引导单元将该上引导腔分隔为若干气道,每一个该气道 都与一空气出口相贯通。
10. 依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火花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该螺旋状凹槽都与该火花发生部的上表面相交,并形成深度为0.2mm的空气出口 。
11. 依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火花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下引导孔是与该上引导孔相贯通的,其具有一内侧面,且籍由该内侧面围绕形成一下引导 腔,该下引导孔的内侧面与该火花发生部的下表面相交形成一交缘,同时,该 下引导孔与该上引导孔相交形成一连接缘。
12. 依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火花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下引导孔是与 该上引导孔相贯通的,其具有一内侧面,且籍由该内侧面围绕形成一下引导 腔,该下引导孔的内侧面与该火花发生部的下表面相交形成一交缘,同时,该 下引导孔与该上引导孔相交形成一连接缘。
13. 依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火花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内侧面与该火花发生部的下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
14. 依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火花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引导孔的内侧面与该下引导孔的内侧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小于180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引导器,特别是指一种设置在动力发生装置中的,尤其是设置在汽车发动机中的,进一步,该火花引导装置是对应设置在火花塞上的,而该火花塞在结构上包括外壳、内部部件以及中心电极,而该火花引导装置是连接在该火花塞的外壳上,且与该中心电极相对应的;该火花引导装置包括一连接部、一火花发生部以及一引导部,其中,该引导部是设置在该火花发生部上的,以引导该中心电极与该火花发生部所产生出的火花高效释放,从而达到高效释放火花的目的。
文档编号H01T13/00GK101471543SQ20071003291
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8日
发明者李忠尧 申请人:李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