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高度的线到板连接器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7222931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降低高度的线到板连接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降低高度 并且改善了可靠性的改进的线到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用于传送大量信息的通信设备中,比如移动电话、个人计算机 等,利用同轴电缆传输高频信号。通过将多个相互平行的同轴电缆设 置为扁平形状,并且将插头连接器连接至同轴电缆的端部,形成连接 有电缆的插头连接器。这些电缆通过插头连接器端接至安装在基板上 的电子元件,所述基板比如电路板,用于处理电缆传输的信号。通信设备,比如移动电话、个人计算机等,存在小型化的趋势。 为了实现小型化,作为这些设备的元件,对连接器来说,减少高度、 尺寸和重量的要求日益严格。此尺寸的减少可能导致工作性能变差。 为了避免这一情况,需要一种用于改善工作性能的技术。图11示出了公知的电缆插头式连接器I,其为被连接至相匹配的连接器之前的情形,所述连接器I的具体形式为插座连接器302,其与 插头连接器300相匹配。为了将两个连接器300、 302连接在一起,插 头连接器300平行于安装基板P朝向插座连接器302移动。这通常称 为卧式连接器装置。同轴电缆C分别连接至插头连接器300的端子(插 头连接器的端子称为插头侧端子)。当插头连接器300和插座连接器302 相互连接时,插座连接器302的端子("插座侧端子")接触插头侧端子, 允许电信号从同轴电缆C传输至基板P上的电子元件(未示出),插座 连接器302设置在基板P上。图12是纵向剖面图,其示出了连接至插座连接器302的插头连接器300。如图12所示,两个连接器相互连接,同时紧邻于基板P。插 头式连接器300的插入部分容纳在插座连接器302的插座中。与如上所述的卧式连接器装置相反,如图13和14所示,插头连 接器400从上方朝向安装在基板P上的插座连接器402移动,从而连 接两个连接器,这种类型的连接器装置称为立式连接器装置。在此立 式连接器装置中,插头连接器400位于插座连接器402的顶部(需要 指出的是,此处使用的术语"上方(顶部)"和"下方(底部)"分别表示 附图中所示的连接器的顶面和底面)。在公知的卧式连接器装置中,插座连接器302连接至插头连接器 300,所述插头连接器300平置于基板P上,同时紧邻于基板P。相应 地,与立式连接器装置相比,卧式连接器装置可以降低高度,其中, 在立式连接器装置中,插头连接器位于插座连接器上。然而,在将插 头连接器插入插座连接器时,操作者的手指可能接触基板P,因此防碍 工作或破坏电缆。相反,就立式连接器装置而言,插头连接器400从上方连接至插 座连接器402,因此基板P不会影响连接,并可确保良好的工作性能。 然而,插头连接器400堆叠在插座连接器402之上,导致当连接两个 连接器时,连接器装置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变大,这对于减少高度来 说是一个问题。考虑到这一点,有人提出了一种立式连接器,其不仅增强了工作 性能,而且能够减少高度。图15和16示出了这样的结构。图15示出 一种准备与插座连接器502装配的插头连接器500,图16示出了装配 在一起时的插座连接器502和插头连接器500。形成在插座连接器502 内的是向上开口的安装凹口 503,插头连接器500从上方安装在其内。 因为插头连接器500被这样的装配至插座连接器502内,可以减少高度,同时保持立式连接器装置的优点,即,同时确保了在将插头连接 器和插座连接器相互连接在一起时的良好的工作性能。此外,在插座连接器502中,形成有具体形式为切口的释放孔510,所述切口连通至装配凹口 503,以免在将插头连接器500和插座连接器 502相互连接在一起时同轴电缆C向外伸出(参见图15和16)。因此, 装配凹口 503在顶部和后方开口。需要指出的是,为了方便起见,插 座连接器502的形成释放孔510的部分称为电缆插入部分,并且用标 记502b表示。为了确保插座侧端子505和插头侧端子506之间的可靠的连接, 插座侧端子505被形成为这样的形状,以致当插座恻端子505紧靠插 头侧端子506时,在插座侧端子505和插头侧端子506之间形成接触 压力。接触压力此外还起到了保持插头连接器500和插座连接器502 之间的连接力的作用(以下称之为连接器连接保持力)。当将插头连接器500装配至插座连接器502的装配凹口 503内时, 连接器连接保持力将插头连接器500压向插座连接器502的电缆插入 部分502b。在这一点上,在电缆插入部分502b处,如上所述,插座连 接器502具有在后方开口的释放孔510。因为释放孔510连通至插座连 接器502的装配凹口 503,所以插座连接器502具有在顶部和后方开口 的装配凹口 503,因此,插座连接器502的机械强度相应地被减弱。当将插头连接器500和插座连接器502连接在一起时,由于接触 压力的原因,将产生应力集中,特别是在电缆插入部分502b所处的形 成有具体形式为切口的释放孔510的位置以及该位置附近,应力集中 将引起变形。因此,插座连接器502有可能出现损坏形变。此外,当同轴电缆C被向上撬起,因此一个用于解除插头连接器 500和插座连接器502之间的连接的力作用在已连接在一起的插头连接器500和插座连接器502上时,插头连接器500与插座连接器502分 离,其可能防碍连接器装置的电连接。本发明旨在降低插头式线到板连接器的高度,其能避免如上所述 的缺点。发明内容相应地,本发明的一个一般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插头连接器和 插座连接器的新颖结构,其减小了由于在装配以及拆卸插头和插座连 接器期间产生的作用力导致的插座连接器的变形。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的使用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 接器的线到板连接组件,其中,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所述插座在顶 部开口,并且插头连接器垂直地插入插座中,不增加连接器组件的高 度。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线到板连接应用场合的插头 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的壳体,该壳体具有容纳线的开口 区, 一组线的端部定位于容纳电缆的开口区内,壳体包括由绝缘材料 形成的第一线夹,所述第一线夹在线的自由端上产生一个端子压力, 以将线端接至单个的绝缘置换端子;由导电材料形成的第二线夹,第 二线夹与线接合,并且接触线的导电的屏蔽物,以致与线的内部接地连接在一起,并且,插头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外部的、导电的外壳,所 述外壳利用壳体将第一和第二线夹保持到位,并且其接触第二线夹和 相匹配的插座连接器的导电面,外壳具有开口,通过所述开口,插头 连接器的端子的导电部分延伸,以和与之相配的连接器匹配。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线到板连接应用场合 的插座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包括具有平板底座的绝缘壳体,用于连接 至基板,例如印刷电路板,壳体包括多个端子,端子具有尾部,用于连接至电路板和接触部分,所述接触部分沿着限定在壳体内部的插座 的面延伸,从而限定多个接触面,以与插入其中的相对的连接器相匹 配,壳体进一步包括外壳,其部分地覆盖部分壳体,插座外壳包括接 触部分,用于与相匹配的连接器上的接地点相匹配。由于其结构,所以本发明实现此目的以及其他目的。本发明涉及 一种连接器装置,包括连接器,其具有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电缆 和连接电缆一端的端子;以及相匹配的连接器,前述连接器与之相连, 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相匹配的连接器包括相匹配的壳体;相匹配 的端子,其设置在相匹配的壳体上,并且,当相匹配的连接器连接至插座连接器时,其接触连接器的端子,相匹配的端子固定在基板上。 电缆插入部分形成在相匹配的连接器壳体内,与相匹配的端子所处的 位置相对,电缆插入部分为电缆插入所通过的部分;以及用于将电缆插入部分固定至基板的装置。相匹配的壳体的形成电缆插入部分的部分的强度,低于没有形成 这样的插入部分的其他部分的强度。为此,当将连接器连接至相匹配 的连接器时,由于连接发生在相匹配的连接器对应于上述部分的位置, 所以接触压力导致应力集中。然而,在这点上,电缆插入部分通过固 定装置固定至基板,从而获得提高的强度。此外,固定装置的特征可以在于包括支承部分,其紧靠或嵌入 电缆插入部分,以支承电缆插入部分;以及牢固的固定部分,其与支承部分一体形成,并焊接在基板上。电缆插入部分通过支承部分支承, 因此提高了它的强度。另外,由此提高了强度的电缆插入部分通过牢 固的固定部分焊接至基板上,为此,电缆插入部分进一步提高了它的 强度。连接器和相匹配的连接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具有闭锁部分,当连 接两个连接器时,其闭锁在另外一个连接器上。连接器和相匹配的连接器通过闭锁部分相互锁定,从而可以防止两个连接器相互分离。此外,优选地,闭锁部分的强度是有弹性的,用于闭锁在连接器 或相匹配的连接器上,并且,在其内固定弹性部件的开口要么形成在 相匹配的连接器内,要么形成在连接器内。弹性部件闭锁在连接器或 相匹配的连接器上,使得连接器和相匹配的连接器之间的连接牢固。 此外,由于弹性部件的弹性,弹性部件闭锁在连接器或相匹配的连接 器上所利用的作用力增加。此外,通过由此形成开口,弹性部件装配 至开口,为此,闭锁程度提高,以实现牢固的锁定。此外,优选地,固定装置是由金属部件形成,用于使当将连接器 连接至相匹配的连接器时所产生的在电缆内流动的噪声流向接地。相 匹配的壳体还可以包括用于使电缆中流动的电噪声直接地流向接地的 金属板,利用固定装置所形成的信号连接不是形成在金属板上。另外, 也可以在金属板的一部分内形成闭锁部分。根据本发明,当将连接器连接至相匹配的连接器时,电缆插入部 分对应于相匹配的连接器的由于连接而产生应力集中的位置,并且电 缆插入部分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基板上,为此,电缆插入部分的强度 可以提高。因此,当连接器和相匹配的连接器是装配在一起时,即使 由于端子之间的接触压力而使相匹配的连接器内形成应力,也可以有 效地通过延伸防止电缆插入部分和壳体变形。此外,连接器和相匹配的连接器通过闭锁部分相互锁定,从而防 止两个连接器相互分离。相应地,在将连接器和相匹配的连接器彼此 连接在一起以后,即使用于解除此连接的力作用在两个连接器上,也 可以防止连接器和相匹配的连接器相互分离。此外,通过将固定装置形成为金属板,以致允许电缆中流动的噪 声流向接地,可以增加固定装置的适用性。通过研究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清晰地理解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及 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


在此详细描述中将经常引用附图,其中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思想构造的立式连接器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其为从前面斜上方观察时的情况,并且示出了在连接插座连接器和插 头连接器之前的状态;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其为从后面斜上 方观察时的情况,示出了进行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之间的连接之 前的状态;图3是透视图,示出了如图2所示状态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 器已经被相互连接在一起时的状态;图4是沿图1中线A —A剖开后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3中线B — B剖开后的剖视图;图6是透视图,示出了在利用上外壳覆盖插头连接器的壳体之前 的状态;图7是从后面斜上方观察时的金属板的透视图; 图8是沿图1中线C一C剖开后的剖视图; 图9是沿图3中线D — D剖开后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的主要部分放大后的视图;图11是现有技术的卧式连接器装置的透视图,示出了在连接插头 连接器至插座连接器之前的状态;图12是纵向剖面图,示出了如图11所示状态的插座连接器和插 头连接器已经被装配在一起时的状态;图13是现有技术的立式连接器装置的纵向剖面图,示出了在连接 插头连接器至插座连接器之前的状态;图14是纵向剖面图,示出了如图13所示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 接器已经被装配在一起时的状态;图15是透视图,示出另一个现有技术的立式连接器装置在将插头 连接器连接至插座连接器之前的状态;以及图16是纵向剖面图,示出了如图15所示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已经被装配在一起时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图l一3示出了立式连接器装置1,其中,通过将带有电缆的插头 连接器I的插头连接器100装配至连接在基板P上的插座连接器202 来实现连接。例如,从图1、 4、 6等附图中可以看出,插头连接器100具有插 头壳体107;以及上外壳112,其覆盖插头壳体107的一部分,以将元 件保持在壳体内。上外壳112还起到屏蔽物的作用,以使在同轴电缆C 中流动的电噪声流向接地,并且,上外壳112由导电材料形成,比如 金属。插头壳体107由合成树脂或其他此类绝缘材料形成。此外,从 图1中可以看出,与同轴电缆C相连的多个插头侧端子121沿着插头 壳体107的前缘部分并排布置。如图4和5所示,当从侧面观察时,各插头侧端子121具有向上 开口的矩形形状。插头侧端子121是绝缘置换端子,并且部分地暴露 在插头壳体107的前缘上,使得当插头连接器100和插座连接器202 配合在一起时,它们接触插座连接器202的插座侧端子221。如图4所示,各同轴电缆C包括信号线C6,所述信号线C6由位 于中心的、被内层绝缘体C4所覆盖的内层导体C2组成;外层导体C8, 其由若干纵向对准、成螺旋形巻绕或编织的金属线组成,并且被设置 成覆盖信号线C6;以及外层绝缘体CIO,其覆盖外层导体C8。连接 至插头侧端子121的同轴电缆C的末端部分Ca包括外层绝缘体ClO 和外层导体C8都被剥离以使信号线C6暴露在外的部分;护层保留部 分ClOa,其位于前述部分的紧接着的后方,并且保留有外层绝缘体CIO;以及位于护层保留部分ClOa紧接着的后方的部分,并且在此处 只剥去外层绝缘体CIO以使外层导体C8暴露。插头壳体107包括凹口 116,其在顶部和后方开口(参见图4和5)。 装配至凹口 116的是第一电缆保持器或夹具108以及第二电缆保持器 或夹具110,当同轴电缆C从中横向穿过时,它们保持多个同轴电缆C 的末端部分Ca。第一电缆保持器108为板状部件,其连接至凹口 116 的前部(图4一6)。当连接至插头壳体107时,第一电缆保持器108保 持各同轴电缆C的信号线C6的内层绝缘体C4,同时将其从上向下压。 在通过第一电缆保持器108保持信号线C6的过程中,当第一电缆保持 器108连接至凹口 116上时,由于此时的压力作用,当其被压力焊接 至插头侧端子121上时,同轴电缆C的内层绝缘体C4被去除,使内层 导体C2暴露,并且因此暴露的内层导体C2和插头侧端子121实现相 互之间的电连接。第二电缆保持器IIO位于第一电缆保持器108的后方,其形状类 似具有反U型横截面的空心杆,并且由导电材料形成,优选为金属。 此外,当第二保持器110连接至到凹口 116上时,由于此时的压力作用, 外层导体C8和外层绝缘体CIO在第二电缆保持器110和插头壳体107 之间从上下被夹住,其中,外层绝缘体C10位于外层导体C8的紧接 着的后方,位于各同轴电缆C的末端部分Ca处。(图4一6)此外,插头壳体107具有导电的插入件119 (图4一5),其设置在 凹口 116内的某处,与第二电缆夹110相对。插入件119被插入插头壳 体107内,并且与各同轴电缆C的外层导体(接地屏蔽)C8电连接, 其中,所述插入件119由具有极好导电特性的材料制成,例如金属。 这样,同轴电缆的外层接地屏蔽都连接在一起,并且如下面的详细描 述,它们连接至插头连接器的导电的外壳112。如图4和5所示,当插头连接器100连接至插座连接器202时,插入件119接触插座连接器202的金属板209的后缘表面213R。需要 指出的是,插入件119不必需与插头壳体107 —起一体地形成,例如 通过插入或整体模制,而是其可以通过压合或粘接固定在其位置上。如图6所示,覆盖插头壳体107的上外壳112具有矩形的上壁 112U,以及左右侧壁112L、 112R,它们相对于上壁112U被弯曲成L 形结构。插头壳体107的上表面、侧面和下表面通过上壁112U和侧壁 112L、 112R部分地保持。接合窗或狭槽h2形成在插头连接器100的各侧壁112L、 112R内 (图l, 2和6)。当利用上外壳112覆盖插头连接器壳体107时,在插 头壳体107的侧边缘处,接合窗h2接合耳状的或凸出的接合部件hl。 接合窗h2与接合部件hl之间的接合防止上外壳112与插头壳体107 分离。 一对弯曲部件112a向内弯曲,并且形成在上壁112U内。当插 头壳体107被上外壳112覆盖时(图5),弯曲部件112a接触第二电缆 夹110,从而使得在各同轴电缆C的外层接地导体C8中流动的任何电 噪声流过上外壳112,最终经过第二电缆夹IIO流至接地处。在下面的 工作效果部分将详细描述去除噪声的路线。具有L形结构的折叠部分112e沿着上壁112U的后缘形成在左、 右端部(图6)。折叠部分112e还具有开口 114,其形成在它的后表面 内(图6和8)。在折叠部分112e之间, 一对向下延伸的部件112f形 成在上外壳112的上壁112U的后缘部分,并且其向下折叠,比折叠部 分112e稍短。通过形成向下延伸的部件112f,大致在壳体后缘的中间, 切口部分113形成在上外壳112的上壁112U的后缘的中心部位。需要指出的是,在将各同轴电缆C连接至插头连接器100的过程 中,在同轴电缆C的末端部分Ca处,外护套被提前剥去,以使信号线 C6和外层导体C8暴露(图4和5)。信号线C6的外护套由外层导体 C8和外层绝缘体CIO组成,并且外层导体C8的外护套由外层绝缘体CIO组成。下面,将参照图l一5等描述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202。插座连接 器202具有插座壳体207,该插座壳体207总体上为平面矩形一 一平行 六面体结构,并且金属板209被设置为插座壳体207的一部分。插座 壳体207由合成树脂或其他此类绝缘材料形成。此外,插座壳体207 在其中心部具有凹口 203,插头连接器100容纳在其中,以将两个连接 器元件装配在一起。凹口或插座203被形成在壳体里,并且被壁环绕,所述壁包括前 缘壁204F和后缘壁204R,它们分别位于前面和后面。连接前、后缘 壁204F和204R的左缘壁205L和右缘壁205R限定凹口的另外两侧, 而底板或基底206则最后实现凹口 203。释放孔232形成在后长边缘壁 204R的中心部分处,并且连通至凹口 203,优选地,其形成为矩形的 切口。因此,装配凹口 203在插座壳体的顶部开口,并且沿着其后缘 开口 (图2)。设置有释放孔232,以致当插头连接器100与插座连接器202配 合时允许电缆C从连接器组件中伸出。释放孔232的长度尺寸被形成 为稍大于带有电缆的插头连接器I的所有电缆C的宽度。后长边缘壁 204R的形成释放孔232的部分此处被称为电缆插入部分。此外,通过 如下详细描述的金属板209的结构,确定了装配凹口 203的平面形状。 需要指出的是,为清楚地标明金属板209,附图中用点画(stippling) 表示金属板209。如图7,如平面图中所示,金属板209为长方形形状, 一个大开 口形成在其中心处。金属板209的一对相对的长侧面被折叠,以致金 属板209的端面为平面反U形(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开口由标记211a 表示)。金属板209由具有开口 211a的主表面211、前缘表面213F和 后缘表面213R组成。开口 211a可以通过冲压或模压形成。对于主表面211,其他的长边缘和除一个长边缘以外的剩余的短边缘被称为具有预定宽度的剩余部分,分别命名为前剩余部分211F、左剩余部分211L 以及右剩余部分211R。前剩余部分211F具有矩形的切口 212L、 212R,它们被形成为靠 近其相对的端部,前剩余部分211F的位于切口 212L、 212R之间的部 分组成中心部分212M。此外,向内悬挂的边缘部件215分别形成在左 剩余部分211L和右剩余部分211R的大致的相对的中心部分处。左右 边缘部件215是当插座连接器202和插头连接器100连接在一起时接 触插头连接器100的上外壳112的左右侧壁112L、 112R的部分(图2 和3)。边缘部件215是弹性的,当连接器分离时,在解除任何压力后 回到原始位置。在金属板209的后缘表面213R,通过冲压形成矩形的切口 217, 使得后缘表面213R的中心部分向上开口 。在后缘表面213R的任一端 部形成向内地弯曲的部件219,其向内折叠。切口 217的尺寸和结构与 插座壳体207的后长边缘壁204R内的释放孔232相一致。后缘表面 213R用来加强后长边缘壁204R,以提高其强度。从图8中可以看出,向内弯曲的部件219为悬臂式的金属部件, 其向内折叠,并且其一端固定,另一端是自由端。相应地,在连接插 头连接器100至插座连接器202的过程中,当外力施加至向内弯曲的 部件219的末端侧时,其具有弹性。当连接插头连接器100至插座连 接器302时,向内弯曲的部分219被定位成与形成在上外壳112的折 叠部分112e内的开口 114相对。因此,当连接插头连接器IOO至插座 连接器302时,由于它如上所述的弹性,向内弯曲的部件219锁定在 开口114上。向内弯曲的部件219因此被称为闭锁部分。此外,在金属板209的后缘表面213R的下边缘处,向外折叠的一 对向外弯曲的部件222与下边缘一起一体形成,所述下边缘对应于切口217的相对的端部。如图4所示的状态,后缘表面213R的包括各向 外弯曲的部件222的部分具有在横截面水平翻转的L形结构。插座壳体207通过整体模制形成,其中所述插座壳体207中设置 有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金属板209,所述形成方式涉及利用合成树脂及 其他绝缘材料密封金属板209,以致金属板209的后缘表面213R与插 座壳体207的后长边缘壁204R的内表面相对,金属板209的前缘表面 213F与插座壳体207的前长边缘壁204F相对,并且,金属板209的相 对的端部分别与插座壳体207的左短边缘壁205L和右短边缘壁205R 相对。需要指出的是,金属板209不必通过插入或整体模制保持在插座 连接器内,但其可以通过压合或粘接连接至插座壳体207。优选地,插 座壳体207和金属板209相互邻接。后缘表面213R邻接插座壳体207 的后长边缘壁204R的外表面,或者是其可以嵌入后长边缘壁204R内。 此外,在插座壳体207的后长边缘壁204R内,设置有金属板209,在 后长边缘壁204R的对应于向内弯曲的部件219的部分内形成有开口 223(图2和3),并且在底部和后面开口的凹口 224形成在后缘壁204R 的对应于 一 对向外弯曲的部分222的部分内。此外,在插座壳体207的前缘壁204F内,形成有对应于金属板 209的中心部分212M的部分,以致允许插座侧端子221沿着插座壳体 207的长边缘并排设置(图2, 4和5),其中所述插座侧端子221具有 水平翻转的S形结构。上述部分称为插座侧端子设置部分,并通过标 记204Fm表示。在插座侧端子设置部分204Fm内设置的插座侧端子221的数量与 插头连接器端子121的数量相同。此外,形成在插座壳体207的后长 边缘壁204R内的释放孔232的长度,被设置成基本上与插座侧端子设 置部分204Fm的长度尺寸(左、右方向)相一致,其中,在插座侧端子设置部分204Fm内,多个插座侧端子221并排设置。在将插头连接器100和插座连接器202连接在一起时,插座侧端 子221和插头侧端子121变得相互压力接触,因此,通过来自插头侧 端子121的挤压力,插座侧端子221在纵向被压縮(参见图4, 5)。此 外,因为插座侧端子221具有S形结构,当它们被压縮时具有弹性, 从而在插座侧端子221和插头侧端子121之间产生接触压力。接触压 力被作为连接器连接保持力,从而保持插头连接器100和插座连接器 202之间的连接。在相互连接插头连接器100和插座连接器202之前,插座连接器 202首先连接至基板P上。在实现此连接过程中,插座侧端子221被焊 接至基板P上的适当的焊点或触点上,并且一对向外弯曲的部件222 被焊接在基板P上,并且被牢固地固定在适当位置。相应地,当将插 头连接器100和插座连接器202连接在一起时,通过各同轴电缆C的 外层导体C8传播的电噪声,以及由于元件连接至基板P所产生的电噪 声,沿着如下的接地路径被去除外层导体C8 —第二电缆保持器110 —上外壳112的一对弯曲部件112a—上壁112U —左右侧壁112L、112R 一金属板209的左右边缘部件215 —金属板209的左剩余部分211L(或 右剩余部分211R)—后缘表面213R—向外弯曲的部件222 —基板P。如图10所示,当将插头连接器100连接至插座连接器202时,向 内弯曲的部件219接触上外壳112的折叠部分112e。相应地,当连接 插头连接器100至插座连接器202时通过各同轴电缆C的外层导体C8 传播的电噪声,还可以通过向内弯曲的部件219容易地接地至基板P。 在此情况下所使用的路径是外层导体C8 —第二电缆保持器IIO —上 外壳112的一对弯曲部件112a —上外壳112的折叠部分112e—金属板 209的向内弯曲的部件219 —后缘表面213R—向外弯曲的部件222 —基 板P。用于去除在各同轴电缆C的外层导体C8流动的电噪声的另外的 路径是如下的接地线路的路线外层导体C8—良导体119一一对向外弯曲的部件222-基板P。随着各同轴电缆C的外层导体CS与向外弯曲 的部件222之间的距离变得更短,可以使信号上噪声的影响变得更小。 因此,可以抑制信号上噪声的影响。在这一点上,最后一条路线比前 两条路线更短。.如上所述,上外壳112、金属板209和良导体119用于 使在各同轴电缆C中流动的噪声流向接地。此外,当将插头连接器100装配至插座连接器202的凹口 203中 时,S形的插座侧端子221发生弹性变形(图4, 5),因此,在插头侧 端子121和插座侧端子221之间产生接触压力。接触压力使得插头连接器100总体上朝向后长边缘壁204R移动。 此时产生的挤压力使得后长边缘壁204R巻曲。此外,因为释放孔232 形成在后长边缘壁204R内,在后长边缘壁204R内产生应力集中。然而,在这一点上,金属板209的后缘表面213R起到了插座壳体 207的后长边缘壁204R的支承部分的作用,其中,所述金属板209用 于加强后长边缘壁204R,以提高其强度。相应地,后长边缘壁204R 的强度可以提高,即使释放孔232形成在后长边缘壁204R内。组成后 缘表面213R的一部分的一对向外弯曲的部件222通过焊接牢固地固定 基板P上。相应地,即使在将插头连接器100和插座连接器202连接 在一起时,由于作用在插头侧端子121和插座侧端子221之间的接触 压力,在插座壳体207的后长边缘壁204R内产生应力集中,后长边缘 壁204R可以通过一对向外弯曲的部件222固定至基板P,从而不管有 /没有释放孔232,后长边缘壁204R的强度都可以提高。因此,通过延伸,可以有效地防止后长边缘壁204R和插座壳体 207变形。在这种意义上讲,包括向外弯曲的部件222的后缘表面213R 可以称为用于将后长边缘壁204R固定至基板P的固定装置。 一对向外弯曲的部件222组成金属板209的一部分,并且金属板209设置在插 座壳体207内。相应地,不需要单独地准备一对向外弯曲的部件222 来提高后长边缘壁204R的强度,从而获得改善的工作性能,并且减少 元件数量。
此外,当连接插头连接器100至插座连接器202时,向内弯曲的 部件219闭锁在开口 114上,所述开口 114形成在上外壳112的折叠部 分112e内,从而使得插头连接器100和插座连接器202之间牢固地锁 定(图8和9)。即使当同轴电缆C被向上撬起,用于解除插头连接器 100和插座连接器202之间的连接的力因此作用在插头连接器IOO和插 座连接器202上时,也可以防止插头连接器100与插座连接器202分 离。因此,不存在电连接故障。此外,开口 114的设置允许向内弯曲 的部件219容易地深入装配至插头连接器100内,因此使得连接器牢 固地锁定在一起(图10)。
另外,无需多说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例,在不背离本发 明要点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多种修改。例如,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对 于插座连接器202,设置有向内弯曲的部件219,并且,开口114设置 在插头连接器100内,其中向内弯曲的部件219闭锁在所述开口 114 上,但是,用于布置向内弯曲的部件219和开口 114的位置可以互换, 以致向内弯曲的部件219设置在插头连接器100上,且开口 114设置 在插座连接器202内。
此外,尽管在此实施例中,各向外弯曲的部件222被形成为金属 板209的一部分,但是,可以将向外弯曲的部件222设置为与金属板 209分开的金属部件,并且将向外弯曲的部件222作为固定装置使用, 所述固定装置允许在各电缆C中流动的电噪声流向接地,并且其可单 独用于将后长边缘壁204R安装至基板P。
另外,具有向外弯曲的部件222的后缘表面213R可以不设置为金属板209的一部分,而是设置为一个单独的金属部件。与基板P电连
接的接地端可以设置成金属板209的一部分,所述金属板209电连接 至上外壳112,从而通过接地端子去除在各电缆C中流动的噪声。
本发明不仅适合于立式连接器,而且适合于卧式连接器装置。对 于这样的卧式连接器装置,当将连接器连接至相匹配的连接器时,由 于插头侧端子和插座侧端子之间的接触压力,所以在相匹配的连接器 的一些位置产生应力集中,其中所述接触压力由于上述连接而产生。 因此,通过利用固定装置将部件牢固地固定在基板的上述位置,产生 应力集中的位置可以被固定在基板上,从而在所述位置获得更高的强 度。因此,可以防止产生应力集中的部位及其附近发生变形。
权利要求
1.一种线到板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包括壳体和多个导电的第一端子,所述端子具有终端部分,该终端部分用于将多根电缆中的单根电缆端接至单个端子,所述端子进一步包括接触部分,所述接触部分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器延伸,并且沿着所述第一连接器的配合接触面被定位,并且所述多根电缆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一个边缘伸出;以及,可与所述第一连接器配合的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包括绝缘的壳体,所述壳体支承多个导电的端子,该第二壳体具有开口的插座部分,所述插座部分在其中容纳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具有电缆插入部分,所述电缆插入部分呈沿着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边缘限定的狭槽的形式,用于当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容纳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凹口内时容纳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电缆,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进一步包括多个导电的端子,所述端子具有接触部分和端子部分,所述接触部分沿着所述凹口的内缘延伸,所述端子部分延伸出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用于连接至基板;并且所述第二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具有接触部分的接地部件,所述接触部分延伸进入所述凹口,用于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器的至少一个接地表面。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 一对接合部件和第二对接合部件,用于当所述第一连接器容纳在所述 凹口内时接合所述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对接合部件设置在所述凹口 的第一对相对的侧面上,所述第二对接合部件设置在所述凹口的在所 述凹口的第一对相对的侧面之间延伸的一侧上。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金 属线夹,该线夹接触所述电缆的接地屏蔽物,用于在将第一连接器连 接至所述第二连接器时,引导在电缆中流动的电噪声以流到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接地连接处。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接地部 件进一步包括闭锁部分,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闭锁在 一起。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闭锁部分包括闭锁 在第一连接器上的弹性部件,并且第一配合连接器设置有开口,所述 弹性部件装配在该开口中。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包括金属板,用于使所述电缆中流动的电噪声流到地面。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第二 接合部件设置在所述凹口上且在所述电缆插入部分的相对侧上。
8.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电缆每个都包括导 电的屏蔽物,并且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由导电材料形成的第一夹具, 所述第一夹具接触所述电缆的导电的屏蔽物,并且将所有的所述电缆 的导电的屏蔽物电连接在一起。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进一步 包括由绝缘材料形成的第二夹具,所述第二夹具将所述电缆保持在所 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内的适当位置,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端子的 终端部分将压力施加至所述电缆上。
10. —种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的壳体和由该壳体支承的多个导电的端子,所述壳体包括开 口的、具有四个侧面的凹口,该凹口的尺寸被设计成在其中容纳配合 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第二连接器可与所述f一连接器相配合;由所述壳体支承的多个导电的端子,所述端子包括尾部,该尾 部延伸出所述连接器壳体,用于连接至支承基板;和接触部分,该接 触部分延伸进入所述凹口中,端子接触部分沿着所述凹口的所述四个 侧面中的一个侧面布置,所述端子在尾部和接触部分之间具有S形结 构;以及,环绕所述凹口的导电的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包括第一对接合臂, 所述第一对接合臂被定位成从其两个相对侧面延伸进入所述凹口 ,所 述支承部件进一步包括一对第二接合臂,所述连接器壳体进一步包括 形成在所述四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上的狭槽,该狭槽限定开口,所述 开口容纳多根线,所述多根线连接至容纳在所述凹口内的相对的配合 连接器,所述狭槽设置在所述凹口的侧面中并且在所述第二接合臂之 间延伸。
11. 一种插头连接器,用于将多根线配合至配合插座连接器的触 点,该插座连接器为这样的类型,即其具有在其中限定有竖直取向的 凹口的壳体,使得通过将插头连接器在竖直方向上插入所述凹口中, 使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配合,所述线中的每根线包括中心导体、 内绝缘护套、外层导电屏蔽物和外部绝缘护套,并且,所述插头连接 器包括绝缘的壳体,该绝缘的壳体具有支承多个绝缘置换端子的基部, 所述端子具有线终端部分,该线终端部分设置在所述插头连接器壳 体内;和接触部分,该接触部分沿着所述插头连接器壳体的外表面延 伸;由绝缘材料形成的第一线夹,该第一线夹由所述插头连接器壳体 支承,所述第一线夹在所述插头连接器壳体中向下挤压多根线,使得 所述线的中心导体接触所述端子的终端部分;由导电材料形成的第二线夹,该第二线夹也被支承在所述插头连 接器壳体中,所述第二线夹与所述线的外层导电屏蔽物接触,所述第 二线夹在所述插头连接器壳体内垂直于所述线的方向上延伸。
12.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插头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导电的外壳, 所述外壳设置在所述插头连接器壳体的一部分上并环绕该部分,并且 所述第二线夹包括外部导电表面,所述外壳接触所述外部导电表面。
全文摘要
一种降低高度的线到板连接器组件,包括配合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具有内部凹口,其竖直地开口并且在内部容纳插头连接器。线端接于插头连接器的端子,并且它们通过位于插座连接器的一个侧壁处的线插入部分向外伸出。插座连接器具有由其支承的导电部件,并且此固定部件对插座连接器提供有接地连接和保持功能。插头连接器具有绝缘置换式端子和两个线夹,以使线端接于此处适当的位置。
文档编号H01R13/658GK101238613SQ200680028942
公开日2008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9日
发明者米山征吾, 金子智也 申请人:莫莱克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