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永磁无弧交流接触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流接触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永磁无弧交流接触器。
技术背景传统交流接触器工作时,吸合与分断过程中都要产生电弧,并且接触器吸合后要靠 线圈一直通电保持接触器吸合状态,存在着线圈耗电大、通电运行时有交流噪音、通断 电路时主触头上有强烈的电弧等缺点,这样既造成了大量的电能浪费、污染了周围环境, 又大大降低了接触器的电寿命。多年以来,电器工作者开展了大量的改进接触器各种性能的工作,比如节能方面, 有的采用交流吸合,直流保持;有的采用高压直流吸合,低压直流保持等,虽然具有节 能功能,但线圈仍然在通电,只不过是电压低的直流而已,线圈仍然有电流,所以还不 能完全达到节能目标。另外,在接触器通断电路产生电弧时,许多研究者采用了多种熄灭电弧的方法,如 增加磁场吹弧、采用金属栅片灭弧室等。图1所示为现有交流接触器结构剖面示意图, 它包括灭弧罩、灭弧栅片、动触头、静触头、主触头端子、活动支架、导电杆、衔铁、 铁芯、线圈、外壳及底座。上述这些方法都不能从根本上消灭电弧,只是限制和有助于熄灭电弧。目前市场上 可见的无触点丌关,虽然属于无弧产品,但价格昂贵,且由于没有机械触点,导通损耗 高,过载能力差,体积庞大。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永磁节电型无弧交流接触器。 该接触器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可控硅及控制模块、动触头、静触头、主触头端子、 活动支架、导电杆、衔铁、铁芯、线圈、钕铁硼永久磁铁、外壳及底座,外壳10罩在 底座11之上,形成一空腔,在该空腔中,铁芯8固定在底座11中央,铁芯8成凹型, 铁芯底部开有方形槽,放置永磁铁13,凸出的两立柱四周均环绕有线圈9,两立柱顶部 与衔铁7形成闭合磁通路,衔铁7与活动支架6固定连接,主触头端子5通过导电杆14 与静触头4形成机械连接,动、静触头之间有两个断点,可控硅及控制模块12安装于 改装后的灭弧罩l中,形成完整的接触器。本实用新型接触器铁芯8底部中央放置有钕铁硼永久磁铁,其结构如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中可控硅及控制模块替换了现有接触器的灭弧装置,其包括可控硅模块 以及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又是由控制单元、切换模块、储能模块和IGBT模块组成的, 控制单元分别与可控硅模块、切换模块、储能模块和IGBT模块相连;IGBT模块一端通 过线圈连接到三相电压中任意一相,其另一端与三相电压另一相相连;切换模块和储能
模块的两端均与线圈相连;接触器的每个触点两端分别并联一对反并联的单向可控硅, 再分别与电源和负载连接,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接触器正常工作时,首先按下起动按钮SA1,控制模块开始工作,因为 接触器的固有吸合时间为20ms,控制模块在10ms时使可控硅模块先于接触器触点导 通,实现无弧接通;同时控制模块在10ms时使与接触器线圈串联的IGBT模块导通30ms 使接触器吸合后关断,线圈中不再有电流通过,此时接触器的保持由改进设计后铁芯中 的钕铁硼永磁产生的磁通实现,这样就实现了无弧接通及节电无噪音运行功能;当按下 停止按钮SA2,接触器线圈断电时,接触器的固有释放时间为15ms ,切换模块首先将 接触器的线圈切换到储能模块上,利用储能模块的能量对铁芯中的永磁进行反向去磁, 使接触器开始释放,同时为可控硅模块提供触发电压持续20ms,这样当将近15ms接触 器触头即将打开时,由于接触电阻的急剧增加,当触头两端压降增加到8V左右时(小 于生弧电压),由于触发信号一直存在,可控硅由被触头短路的不工作状态变为导通状 态,这个转换过程极短(微秒级),在触头尚未打开前,流经触头的电流已经转到可控 硅上,这样触头几乎是在无载开断情况下打开,直到20ms时可控硅由于触发信号消失 而截止,从而使电路实现无弧开断。本实用新型利用可控硅的截止实现电路的分断,由此实现了无弧通断的功能,同时 电路的导通由机械触点承载,克服了无触点开关导通损耗高,过载能力差的缺点。另外 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线圈只在接触器吸合与释放瞬间(均不超过30ms)有大电流流过,保 证接触器的吸合(激磁)与释放(去磁),接触器吸合后直至释放前,线圈中无电流, 因此,改进设计后的线圈无论是匝数还是线径均发生很大变化,节省大量铜材。本实用 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不改变原有接触器外形尺寸,工艺实现容易、无噪音运行等优点, 且节电率达90%以上,大大提高了接触器的电寿命。
图1为现有交流接触器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接触器装有钕铁硼永久磁铁的磁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电路原理图,(a) 为具体实施方式
中控制模块电路原理图,(b) 为具体实施方式
中可控硅电路原理图。图中1一一灭弧罩、2—一灭弧栅片、3——动触头、4一一静触头、5__主触头端 子、6—一活动支架、7——衔铁、8—一铁芯、9一一线圈、10——外壳、11一一底座、 12——可控硅及控制模块、13—一钕铁硼永久磁铁、14一一导电杆、15—一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意图,它包括可控硅及控制模块、动触头、静触 头、主触头端子、活动支架、导电杆、衔铁、铁芯、线圈、钕铁硼永久磁铁、外壳及底 座,其中可控硅及控制模块替换了现有接触器的灭弧部分,并在铁芯底部增加了钕铁硼 永久磁铁。外壳10罩在底座11之上,形成一空腔,在该空腔中,铁芯8固定在底座 11中央,铁芯8成凹型,铁芯底部开有方形槽,放置永磁铁13,凸出的两立柱四周均 环绕有线圈9,两立柱顶部与衔铁7形成闭合磁通路,衔铁7与活动支架6固定连接, 主触头端子5通过导电杆14与静触头4形成机械连接,动、静触头之间有两个断点, 可控硅及控制模块12安装于改装后的灭弧罩1中,形成完整的接触器。 .图3为本实施方式中磁系统结构示意图。图5 (a)所示为本实施方式控制模块电路原理图,图中两个继电器KA1、 KA2实 现切换模块功能,电容器C3、 D6实现储能模块功能,IGBT、 YMDZ实现IGBT模块功 能,U1A、 U1B及其外围电路实现控制模块功能,其中继电器KA1的线圈直接与12V 电源相连,其一对常开触点分别与380V脉动直流电源和IGBT的集电极相连,而一对 常闭触点则与接触器线圈相连;继电器KA2的线圈端与12V电源相连,另一端与三 极管Ql的集电极相连,其两个常开触点分别与交流380V电源和串有二极管D6的电容 C3相连;电压比较器UIA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8与IGBT的基极相连,两个输入断分别 与R5、 R6、 R7与D6、 C2相连;电压比较器UIB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4与三极管Ql 的基极相连,UIB的输出端同时还通过二极管D3与电容C2相连,两个输入断分别与 Rl、 R2、 R3与C1、 Dl相连;IGBT的基极通过电阻R8连到电压比较器UIA的输出端, 集电极通过二极管D6与380V脉动直流电源相连,发射极与地相连,发射极与集电极之 间并联一个压敏电阻YMDZ; 12V电源与地之间接有二极管Dl, a、 b端分别与图5 (b) 巾的a'、 b'端相连。图5 (b)所示为本实施方式中可控硅电路原理图,采用了常规可控硅控制电路,图 中每相触头KM两端都并联了一对反并联的可控硅SCR,当接触器线圈通电时,接触器 的固有吸合时间为20ms左右,图中的触发电路在10ms时使三对反并联的可控硅导通, 这样可控硅已经先于接触器的触头将电路接通,到20ms触头闭合时,触头只是将可控 硅短路,由于可控硅的管压降不足以产生电弧,故实现了无弧接通功能。当线圈断电时, 该接触器的固有释放时间为15ms左右,而可控硅触发电路由于有储能电容Cl释放出的 电流使触发电路直到20ms之前一直保持触发状态,这样当将近15ms接触器触头即将打 开时,由于接触电阻的急剧增加,当触头两端压降增加到8V左右时(小于生弧电压), 由于触发信号一直存在,可控硅由被触头短路的不工作状态变为导通状态,这个转换过 程极短(微秒级),在触头尚未打开前,流经触头的电流已经转到可控硅上,这样触头 几乎是在无载开断情况下打开,直到20ms时可控硅由于触
权利要求1. 一种永磁无弧交流接触器,包括上端盖、动触头、静触头、主触头端子、活动支架、导 电杆、衔铁、铁芯、线圈、外壳及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控硅及控制部分、永磁铁, 铁芯成凹型,铁芯底部开有方形槽,放置永磁铁,可控硅及控制部分安装于上端盖中;可控硅及控制部分中控制部分由控制单元、切换元件、储能元件和IGBT元件组成,控制 单元分别与可控硅部分、切换元件、储能元件和IGBT元件相连;IGBT元件一端通过线 圈连接到二相电压中任意一相,其另一端与三相电压另一相相连;切换元件和储能元件 的两端均与线圈相连;接触器的每个触点两端分别并联一对反并联的单向可控硅,再分 别与电源和负载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无弧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部分电路中一个 继电器的线圈直接与直流电源相连,其一对常开触点分别与脉动直流电源和IGBT的集电 极相连,而对常闭触点则与接触器线圈相连;另一个继电器的线圈一端与直流电源相 连,另一端与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其两个常开触点分别与交流电源和串有—极管的电 容相连; 一个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电阻与IGBT的基极相连,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电阻、 电容与二极管相连;另一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电阻与三极管的基极相连,其输出端 同时还通过二极管与电容相连,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电阻、电容与二极管相连;IGBT的基 极通过电阻连到第一个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集电极通过二极管与脉动直流电源相连, 发射极与地相连,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并联一个压敏电阻;直流电源与地之间接有二极 管,控制部分电路中a、 b端分别与可控硅部分电路的a'、 b'端相连。
专利摘要一种永磁无弧交流接触器属于接触器领域,该接触器包括可控硅及控制模块、动触头、静触头、主触头端子、活动支架、衔铁、铁芯、线圈、钕铁硼永久磁铁、外壳及底座,可控硅模块以及控制模块中控制模块又是由控制单元、切换模块、储能模块和IGBT模块组成的,控制单元分别与可控硅模块、切换模块、储能模块和IGBT模块相连;IGBT模块一端通过线圈连接到三相电压中任意一相,其另一端与三相电压另一相相连;切换模块和储能模块的两端均与线圈相连;可控硅通过三相选择开关与三相电压相连。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不改变原有接触器外形尺寸,工艺实现容易、无噪音运行、无弧通断等优点,且节电率达90%以上,大大提高了接触器的电寿命。
文档编号H01H51/00GK201038084SQ20062015279
公开日2008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30日
发明者伟 厉, 俭 王, 蔡志远, 马少华 申请人:沈阳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