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安全电插座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插座,是一种带安全罩盖的电源插座。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电插座是最普通的电器部件之一,并且是在使用电器和电机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联接器具。因此在工农业生产和现代化家庭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现有的一副两眼、三眼或多眼电插座,在插头缺少任何一只或两只插脚的情况下,都可以插入电插座的插眼,即使用任何一根小于插眼的金属棒或小孩的手指插入插眼也能引出电源。因此在此情况下都有可能引起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地防止上述安全事故发生的安全电源插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的技术措施来实现 安全电插座,主要由胶木罩盖、陶瓷底座、金属电源插眼和外接线止头螺丝组成,其胶木罩盖上有可转动的圆挡盖,圆挡盖正面有插眼,圆挡盖的背面有圆筒和双弧形凸起凹槽及卡柱,双弧形凸起凹槽的一端有与圆筒连通的缺口,双弧形凸起凹槽的另一端有档头,卡柱由上粗下细两个圆柱体连接而成,卡柱上面粗圆柱体的长度控制圆挡盖与胶木罩盖相平,卡柱下面细圆柱体的下端中间有缝隙裂成两半,每半内侧又各有一条弧形缝隙并且下端外侧有卡入底座上的卡筒内的弧形凸起,卡筒是顶端内侧环凸的圆筒,卡筒内有复位弹簧和卡簧柱,复位弹簧两端的钢丝头都弯在中间,卡簧柱是一个中间有缝隙的圆柱体,复位弹簧一端的钢丝头卡入卡簧柱的缝隙中,弹簧圈绕在卡簧柱的外侧,复位弹簧的另一端的钢丝头卡入卡柱下端的中间缝隙中,弹簧圈卡入两侧的弧形缝隙中,插眼的正下方有装于圆筒内的安全栓,安全栓由上粗下细两个圆柱体连接而成,安全栓上面较粗的圆柱体顶端中间有一个与插眼相匹配的长方形凸起,安全栓下面较细圆柱体的下端中间有缝隙,并且下端外侧有卡入底座上的卡筒内的弧形凸起,卡筒是一个顶端内侧环凸的圆筒,卡筒内有弹簧、固簧柱,固簧柱是一个圆柱体,弹簧绕在固簧柱上面,固簧柱的长度小于弹簧的长度,底座上有与插眼相对应的金属电源插眼以及导线和外接线止头螺丝。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述优点 它在不使用时插眼由安全栓挡住。使用时当一只插头上的所有插脚同时插入插眼一定深度后旋转一定角度,插脚才能到达金属电源插眼的上方,然后再下压插入金属电源插眼中才能接通电源。电插头上只要缺少一只插脚,其它的插脚就都无法使圆挡片转动,也就无法接通电源。再则因为圆挡盖不旋转插眼下方就没有金属电源插眼,因此用一根金属棒插入任何一只插眼都无法引出电源,能起到安全防护作用。
附图为安全电插座的结构示意图(两眼插座从中部剖视)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所示它是两眼的安全电插座,由胶木罩盖1、陶瓷底座2、金属电源插眼14和外接线止头螺丝13组成,其胶木罩盖1上有可转动的圆挡盖3,圆挡盖3正面有插眼5,圆挡盖3的背面有圆筒6和双弧形凸起凹槽10及卡柱12,双弧形凸起凹槽10的一端有与圆筒6连通的缺口18,双弧形凸起凹槽10的另一端有档头11,卡柱12由上粗下细两个圆柱体连接而成,卡柱12上面粗圆柱体的长度控制圆挡盖3与胶木罩盖1相平,卡柱12下面细圆柱体的下端中间有缝隙裂成两半,每半内侧又各有一条弧形缝隙并且下端外侧有卡入底座2上的卡筒8内的弧形凸起,卡筒8是顶端内侧环凸的圆筒,卡筒8内有复位弹簧4和卡簧柱16,复位弹簧4两端的钢丝头都弯在中间,卡簧柱16是一个中间有缝隙的圆柱体,复位弹簧4一端的钢丝头卡入卡簧柱16的缝隙中,弹簧圈绕在卡簧柱16的外侧,复位弹簧4的另一端的钢丝头卡入卡柱12下端的中间缝隙中,弹簧圈卡入两侧的弧形缝隙中,插眼5的正下方有装于圆筒6内的安全栓7,安全栓7由上粗下细两个圆柱体连接而成,安全栓7上面较粗的圆柱体顶端中间有一个与插眼5相匹配的长方形凸起,安全栓7下面较细圆柱体的下端中间有缝隙,并且下端外侧有卡入底座2上的卡筒19内的弧形凸起,卡筒19是一个顶端内侧环凸的圆筒,卡筒19内有弹簧9、固簧柱17,固簧柱17是一个圆柱体,弹簧9绕在固簧柱17上面,固簧柱17的长度小于弹簧9的长度,底座2上有与插眼5[插眼5(A)和插眼5(B),这两个插眼一左一右设置]相对应的金属电源插眼14以及导线15和外接线止头螺丝13。每个插眼5下的安全栓7、弹簧9、卡筒19都相互独立。
本实用新型能起到安全作用的原理是 它要求不使用时插眼由安全栓7挡住。使用时当一只插头上的所有插脚同时插入插眼5一定深度后旋转一定角度,插脚才能到达金属电源插眼14的上方,然后再下压插入金属电源插眼14中才能接通电源。电插头上只要缺少一只插脚,其它的插脚就都无法使圆挡片3转动,也就无法接通电源。再则因为圆挡盖3不旋转插眼下方就没有金属电源插眼14,因此用一根金属棒插入任何一只插眼都无法引出电源,能起到安全防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是 胶木罩盖1和陶瓷底座2扣合后组成插座的座体,胶木罩盖1上做有可转动的圆挡盖3,圆挡盖3正面有插眼5,它的背面上做有圆筒6、双弧形凸起凹槽10、档头11、卡柱12。圆筒6的上端与双弧形凸起凹槽10连接处有缺口18。卡柱12由上粗下细两个圆柱体连接而成,上面粗圆柱体的长度控制圆挡盖3与胶木罩盖1相平;下面细圆柱体的下端中间有缝隙裂成两半,每半内侧又各有一条弧形缝隙,并且顶端外侧有弧形凸起,使其能有弹性内缩,卡入底座2上的卡筒8内。卡筒8是一个顶端内侧环凸的圆筒,使卡筒柱12下端能卡入其中不易拔出。卡筒8内有复位弹簧4、卡簧柱16。复位弹簧4两端的钢丝头都弯在中间。卡簧柱16是一个中间有缝隙的圆柱体,使复位弹簧4一端的钢丝头卡入卡簧柱16的缝隙中,弹簧圈绕在卡簧柱16的外侧。复位弹簧4的另一端的钢丝头卡入卡柱12下端的中间缝隙中,弹簧圈卡入两侧的弧形缝隙中,但复位弹簧4在竖直方向上对卡柱12没有弹力。插眼5的正下方有安全栓7。安全栓7由上粗下细两个圆柱体连接而成,上面较粗的圆柱体顶端中间有一个长方形凸起,正好能塞住插眼5,下面较细圆柱体的下端中间有缝隙,并且顶端外侧有弧形凸起,使其能有弹性内缩,卡入底座2上的卡筒19内。卡筒19是一个顶端内侧环凸的圆筒,使安全栓7下端能卡入其中不易拔出。卡筒19内有弹簧9、固簧柱17。固簧柱17是一个圆柱体,使弹簧9绕在它的上面,长度小于弹簧9,便于弹簧9对安全栓7有弹力。底座2上有金属电源插眼14、导线15和外接线止头螺丝13。
不使用时插眼都被安全栓7挡住,防止异物进入。使用时,当电插头上的插脚插入插眼5时,在插眼下方的圆筒6中的安全栓7被下压,转动插头带动圆挡盖3转动,使安全栓7滑入双弧形凸起凹槽10中。转动一定角度后,安全栓7被挡头11挡住,使插眼5正好转到金属电源插眼14的上方对准金属电源插眼14,再下压插头,使插脚插入金属电源插眼14内才能引出电源。
上述旋转动作在一个圆挡盖3上的每个插眼5中都有安全栓7的情况下,只有电插头的所有插脚同时插入所对应插眼5时,每个插眼5下的安全栓7才能都从圆筒6中压出,圆挡盖3才能在插头的带动下旋转,使安全栓7滑入双弧形凸起凹槽11中。因此,只要有一只插脚没有插入插眼中,这个插眼下的安全栓7就不会被从圆筒6中压出,圆挡盖3在这个安全栓7的阻挡下就不能旋转,插入的插脚也就无法与金属电源插眼15接触引出电源。即使用一根金属导体插入一个插眼,也无法使挡盖3转动,从而无法与金属电源插眼14接触引出电源,这样就起到了安全防护的作用。
权利要求1.安全电插座,由胶木罩盖(1)、陶瓷底座(2)、金属电源插眼(14)和外接线止头螺丝(13)组成,其特征在于胶木罩盖(1)上有可转动的圆挡盖(3),圆挡盖(3)正面有插眼(5),圆挡盖(3)的背面有圆筒(6)和双弧形凸起凹槽(10)及卡柱(12),双弧形凸起凹槽(10)的一端有与圆筒(6)连通的缺口(18),双弧形凸起凹槽(10)的另一端有档头(11),卡柱(12)由上粗下细两个圆柱体连接而成,卡柱(12)上面粗圆柱体的长度控制圆挡盖(3)与胶木罩盖(1)相平,卡柱(12)下面细圆柱体的下端中间有缝隙裂成两半,每半内侧又各有一条弧形缝隙并且下端外侧有卡入底座(2)上的卡筒(8)内的弧形凸起,卡筒(8)是顶端内侧环凸的圆筒,卡筒(8)内有复位弹簧(4)和卡簧柱(16),复位弹簧(4)两端的钢丝头都弯在中间,卡簧柱(16)是一个中间有缝隙的圆柱体,复位弹簧(4)一端的钢丝头卡入卡簧柱(16)的缝隙中,弹簧圈绕在卡簧柱(16)的外侧,复位弹簧(4)的另一端的钢丝头卡入卡柱(12)下端的中间缝隙中,弹簧圈卡入两侧的弧形缝隙中,插眼(5)的正下方有装于圆筒(6)内的安全栓(7),安全栓(7)由上粗下细两个圆柱体连接而成,安全栓(7)上面较粗的圆柱体顶端中间有一个与插眼(5)相匹配的长方形凸起,安全栓(7)下面较细圆柱体的下端中间有缝隙,并且下端外侧有卡入底座(2)上的卡筒(19)内的弧形凸起,卡筒(19)是一个顶端内侧环凸的圆筒,卡筒(19)内有弹簧(9)、固簧柱(17),固簧柱(17)是一个圆柱体,弹簧(9)绕在固簧柱(17)上面,固簧柱(17)的长度小于弹簧(9)的长度,底座(2)上有与插眼(5)相对应的金属电源插眼(14)以及导线(15)和外接线止头螺丝(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电插座,它由胶木罩盖、陶瓷底座、金属电源插眼和外接线止头螺丝组成,胶木罩盖上有可转动的圆挡盖,圆挡盖正面有插眼,圆挡盖的背面有圆筒和双弧形凸起凹槽及可插入卡筒内的卡柱,卡筒内有复位弹簧,插眼的正下方有装于圆筒内的安全栓,安全栓可插入卡筒内,卡筒内有弹簧,底座上有与插眼相对应的金属电源插眼以及导线和外接线止头螺丝。它是一种可以有效地防止触电事故发生的安全电源插座。
文档编号H01R13/44GK201048190SQ20062014462
公开日2008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9日
发明者孟东风 申请人:孟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