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用于信号高速传输领域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SFF协会制定了SFF-8088标准,它被应用在便携式电脑中,用于连接小型磁碟机与电路板。SFF-8088标准界定了一对用于连接小型磁碟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及连接电路板的插头连接器。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一对相互固持并在其内部形成收容空间的金属本体、收容在金属本体的收容空间内的电路板、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线缆及组装在上金属本体上表面的锁扣装置。锁扣装置包括用于与上述插头连接器锁扣且呈纵长“T”形的锁扣件及用来驱动锁扣件与插头连接器脱离的拉拔件。锁扣件组装在上金属本体的基部后部,其锁扣部向前延伸并超出基部前表面以位于舌部上方。然而,如此纵长的锁扣件难以被拉拔件驱动,为实现牢固锁扣与分离容易的目的,拉拔件必须具有足够的厚度或者是由足够硬度的高质材料制成,所以,这种设计对拉拔件的要求较高,不利于制造,成本也较高。
因而,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锁扣装置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可实现与对接连接器的快速锁扣或分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可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包括本体、收容在本体内的若干导电元件、与导电元件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前端面向前延伸的舌部,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可相对基部移动的拉拔件及组装在基部上以锁扣对接连接器并可与拉拔件相分离的锁扣件,所述拉拔件包括操作部及与锁固件相抵接的配合部,所述锁扣件包括与基部相配合的固持部、与拉拔件配合部相抵接并可在拉拔件作用下带动锁固件移动的传动部及用来锁扣对接连接器的锁扣部,所述锁扣部向前延伸超出基部前端面并位于舌部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其结构新颖,且可快速与对接连接器相锁扣或脱离。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至图4为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不同视角的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接地元件的放大图。
图6为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组合图。
图7为图6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8为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9为图8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10至图14为图8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沿A-A线至E-E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立体分解视图。
图16为图15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锁扣装置的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17为图15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组合图。
图18为图17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沿F-F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视图。
图20为图19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锁扣装置的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21为图19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组合图。
图22为图2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沿G-G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视图。
图24为图23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本体1、位于本体1内的电路板2、与电路板2电性连接的线缆7、组装在本体1上的锁扣装置3及组装在本体1上以部分遮蔽锁扣装置3的金属壳体4。
请参照图1至图8,本体1由金属材料铸造制成,其包括第一本体11、组装在第一本体11上的第二本体12及形成于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2之间的收容空间15。本体1还包括矩形的基部13和自基部13向前延伸的纵长的舌部14。基部13邻近舌部14的前端面为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前端面130。
第一本体11包括第一基部11a及自第一基部11a向前延伸的第一舌部11b。第一基部11a包括第一主体部110、一对第一侧缘112及自第一主体部110后端向上延伸的第一后壁113。第一侧缘112的前部比后部低,使第一侧缘112呈“L”形。第一后壁113上开设有半圆形的第一开口1130及分别位于第一开口1130两侧的一对第一螺孔1132。第一狭缝1120自第一基部11a上表面向下凹伸入第一侧缘112及第一后壁113的前部。第一舌部11b包括第一面板118、位于第一面板118两侧的一对凸条114及每个凸条114超出第一面板118的前端的台阶状的尖端1140。第一面板118上设有两对间隔排布的第一垫高部115,每个第一垫高部115中央向下凹陷形成有定位孔1150。第一舌部11b前端两侧各设有一“U”形缺口117。
第二本体12包括第二基部12a及自第二基部12a向前延伸的第二舌部12b。第二基部12a包括第二主体部120、自第二主体部120两侧向下延伸形成的一对第二侧缘122及自第二主体部120后端向下延伸的第二后壁123。第二侧缘122的后部及第二后壁123下部被切去,使第二侧缘122呈“L”形。第二后壁123上开设有一半圆形的第二开口1230及位于第二开口1230两侧的一对第二螺孔1232。第二侧缘122和第二后壁123的内侧设有配合凸缘1220,以与第一本体11的第一狭缝1120相配合。自第二主体部120上表面向下分别凹设有第一收容部127和位于第二主体部120的前部的第二收容部128。第一收容部127包括第一收容室1270和较第一收容室1270略宽的两个第二收容室1272。第二收容部128较第一收容室1270更窄、更深,且贯穿第二主体部120的前部与前端面130相连通。第二主体部120的前部设有一与第二收容部128相通的沟槽1280,沟槽1280的主要延伸方向与第二收容部128的主要延伸方向相垂直。第二收容部128的前端设有一横板1282,横板1282上设有一对凸块1284。第二主体部120的两侧设有一对沿纵向延伸的通道121。第二主体部120前端两侧各设有一挡止块129。
第二舌部12b包括其上设有纵长键槽1244的第二面板124及自第二面板124两侧向下延伸的一对侧壁125。每一侧壁125上设有一条向外开口的第二导引槽1250,以导引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入。侧壁125前端各向下、向后延伸形成一突出部126,每一突出部126与其上方的侧壁125形成一沟部1260。第二面板124底面上设有加强部(未标示)以提高其应力承受能力。加强部上对称排布有三对第二垫高部1240,其中两对第二垫高部1240上形成有向下延伸的柱部1242。具有定位孔1150的第一垫高部115与具有柱部1242的第二垫高部1240的干涉配合构成了本体1的第一固持装置。当然,第一固持装置的结构不局限于此,它也可为设于第一舌部11b的凸起与设于第二舌部12b的收容腔,或设于第二舌部12b的凸起与设于第一舌部11b的收容腔等等。
电路板2包括设在其前端上、下表面的第一导电片21及设在后端上、下表面且与第一导电片21数目不等的第二导电片22。第一导电片21与第二导电片22通过电路板2的内部导电路径电性连接。这些导电片及导电路径形成了与对接连接器相配接、与线缆7电性相连的导电元件。电路板2于临近第一导电片21处对称开设有两对通孔23。通孔23为电路板2的第二固持装置。当然,第二固持装置不局限于此,它也可为电路板2上与本体1收容腔相配合的凸起,或为电路板2上与本体1凸起相配合的收容腔等等。
锁扣装置3包括锁扣对接连接器的锁扣件31及与锁扣件3配合用于将锁扣件31从对接连接器脱离的拉拔件32。
锁扣件31为悬臂式的金属件,包括位于垂直面上且呈“N”形的固持部310、位于水平面内的锁扣部311及连接固持部310与锁扣部311且为锁扣部311提供弹力、呈倾斜状的传动部312。固持部310包括主体部3101及自主体部3101两侧向下延伸的侧部3102,侧部3102的外侧缘上形成有若干倒刺3104。锁扣部311包括位于锁扣部311后部的两个矩形收容孔3110及自锁扣部311前部向外向下延伸的爪部3112。传动部312与主体部3101的中部相连并自主体部3101向上倾斜延伸。传动部312上设有一孔(未标示),通过改变孔的大小和形状可调整锁扣件31的弹力。
拉拔件32由绝缘材料制成,其包括配合部321、自配合部321向后延伸并形成有干涉部322的纵长中间部323及自中间部323向后延伸的环形操作部324。干涉部322包括位于中间部323前端两侧的一对挡止部3222及位于中间部323中部的两对弹性部3220。每一弹性部3220包括沿横向延伸的干部3224及自干部3224向后延伸、呈“V”形的弹性臂3226。配合部321包括与中间部323相连的竖直部3210及自竖直部3210下缘向前延伸的本体部3212。本体部3212两侧设有向上延伸的肋条3214,肋条3214前端形成有膨大的凸块3216,本体部3212前端上表面向后、向下延伸形成倾斜面3218。
金属壳体4包括其上表面上设有若干凸条400以增大摩擦的主体部40及自主体部40两侧向下延伸呈“L”形的侧壁42。主体部40后部设有一对固持孔402,主体部40在前端缘向下倾斜延伸形成有第一凸片404,在后端缘垂直向下延伸形成有一对第二凸片405。
组装时,线缆7的芯线70焊接至电路板2相应的第二导电片22上后,将电路板2放置在第一本体11上,电路板2上的通孔23第一本体11上第一垫高部115的定位孔1150分别对齐,线缆7位于第一本体11的第一开口1130内。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还可设有线缆固持件6,以夹持收容线缆7暴露在外的金属编织层(未标示),从而达到线缆7应力消除的目的。而后,将第二本体12组装至第一本体11上,第二本体12的柱部1242穿过电路板2的通孔23第一本体11的定位孔1150相配合,从而使电路板2收容在本体1的收容空间15内。这样,电路板2以第一锁扣装置、第二锁扣装置相互配合的方式夹持在第一本体11、第二本体12内。第二本体12的凸缘1220收容在第一本体11的第一狭缝1120内,尖端1140收容在沟部1260内,藉此,第一本体11第二本体12牢靠固持。第一螺孔1132及第二螺孔1232共同合成了螺钉收容空间17(如图13所示)。
请参照图6,并结合图11至图14,锁扣装置3沿竖直方向组装至第二本体12的第二基部12a上。先将拉拔件32组装在第二本体12上,拉拔件32的配合部321收容在第二本体12的第二收容部128内,带有干涉部322的中间部323收容在第一收容部127内,其中,挡止部3222和弹性部3220分别收容在第一收容室1270和第二收容室1272内,并且干部3224弹性臂3226分别抵触在第二收容室1272的前、后壁上。而后,锁扣件31也沿竖直方向组装在第二本体12上,固持部310藉侧部3102的倒刺3104干涉收容在沟槽1280内,倾斜的传动部312搁置在本体部3212的倾斜面3218上。此同时,固持部310的主体部3101搁置在配合部321的肋条3214上,凸块3216位于主体部3101前方,第二收容部128内的凸块1284干涉收容在锁扣部311的矩形收容孔3110内。锁扣部311的爪部3112向前延伸到第二舌部12b上方。
当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相对接时,对接连接器的导电元件与电路板2的第一导电片21电性连接,并且对接连接器的相应构件会与锁扣件31的爪部3112相锁扣。当线缆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连接器分离时,向操作部324施加向后的拉力,使拉拔件32整体向后移动,弹性部3220与挡止部3222分别在第二收容室1272和第一收容室1270内滑动,直至凸块3216与锁扣件31的主体部3101相抵触。配合部321的本体部3212向后移动的过程中,倾斜面3218沿传动部312的底面滑动,从而驱动传动部312相对固持部310的主体部3101向上转动,锁扣部311的爪部3112也随之向上移动,使得线缆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连接器脱离。当向后的拉力释放后,弹性臂3220的弹性回复力会驱动拉拔件32向前移动恢复到原来的位置,锁扣件31也随之回复原位。
最后,将壳体4组装至第二本体12的第二基部12a上,“L”形的侧壁42沿前后方向滑入第二本体12的通道121,直至壳体4的前端与挡止块129相抵触。第一凸片404收容在第二收容部128内,第二凸片405分别收容在第二本体12后端的台阶部(未标示)内。第一凸片404位于锁扣件31上方,当线缆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连接器脱离时,第一凸片404会抵压在升高的锁固件31以提供部分回复力。一对螺钉8依次穿入壳体4的固持孔402、第二本体12的第二螺孔1232及第一本体11的第一螺孔1132,从而将壳体4、第一本体11及第二本体12锁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善,本体1的舌部14临近基部13处还可间隔开设若干开槽16,线缆连接器组件100设有一组装至本体1上的接地元件5,以进一步降低信号传输中的电磁干扰(即EMI)的影响。接地元件5为由金属薄片压制而成的矩形框,其具有连续的外周壁50。外周壁50包括一对相对的纵向长边501及连接两长边501的一对横向短边502。长边501、短边502首尾相连,围成一矩形的空间51。外周壁50内侧向矩形空间51间隔延伸形成若干突起52。对应于突起52的位置处,每一长边501设有若干第一弹性指部503,每一短边502上、下缘相向延伸形成一对第二弹性指部504。突起52干涉收容在本体1的开槽16内,藉此,将接地元件5固持在本体1上。第一、第二弹性指部503、504与供对接连接器安装于其上的导电面板相弹性抵接以实现接地及减小EMI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线缆连接器200如图15至图18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100、200不同之处在于锁扣装置3、3’。因而,部分相同的构件在此不予描述,也不予图示。
请参照图15和图16,第二实施例的锁扣装置3’与第一实施例的锁扣装置3结构相似,其也同样包括锁扣件31’及与锁扣件31’配合使用的拉拔件32’。锁扣件31’包括位于垂直面内呈“U”形的固持部310’、位于水平面内的锁扣部311及连接固持部310’与锁扣部311的倾斜的传动部312。锁扣件31’的锁扣部311、传动部312与锁扣件31的对应结构完全相同。与固持部310不同,固持部310’包括主体部3101’及自主体部3101’两侧向上延伸的侧部3102’,传动部312从主体部3101’中部的上边缘向上倾斜延伸出。
除配合部321’与配合部321略有差异外,拉拔件32’与拉拔件32结构大致相同。配合部321’自中间部323两侧向前水平延伸,并在末端处向下延伸形成一对凸块3210’。配合部321’被部分切除形成有位于凸块3210’位置处的倾斜面3218’及位于中央位置处的收容区域3214’以收容锁扣件31’上的对应部位。对应于锁扣件31’的结构改变,第二本体12的第二基部12a上开设有收容侧部3102’并垂直于第二收容部128的一对狭隙1280’及位于两狭隙1280’之间用来挡主体部3101’的台阶部1282’。
请参照图17和图18,组装时,先将锁扣件31’沿竖直方向组入本体1的第二收容部128内,侧部3102’通过形成于其上的倒刺3104干涉收容在狭隙1280’内,主体部3101’与台阶部1282’的前壁相抵接。同时,第二本体12的凸块1284收容在锁扣部311的矩形收容孔3110内,锁扣部311延伸到第二舌部12b上方。而后,拉拔件32’首先沿前后方向组装到本体1上,使配合部321’部分位于传动部312下方并收容在第二收容部128内,然后沿竖直方向下压拉拔件32的其它部分使其收容在第一收容部127内。传动部312收容在拉拔件32’的收容区域3214’内。需分离线缆连接器组件200与对接连接器时,在操作部324上施加一个向后的拉力,倾斜面3218’沿传动部312底面滑动直至凸块3210’抵触主体部3101’,从而驱动传动部312相对固持部310’的主体部3101’向上转动,锁扣部311的爪部3112也随之向上移动,使得线缆连接器组件200与对接连接器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线缆连接器组件300如图19至图22所示。锁扣装置3”同样包括锁扣件31”及与锁扣件31”配合使用的拉拔件32”。部分相同的构件在此不予描述,也不予图示。
请参照图19和图20,锁扣装置3”的配合部321”前端向下延伸扩大,并形成倾斜面3210”,以与锁扣件31”相配合。
锁扣件31”包括其上设有一对矩形收容孔3120”的水平连接部312”、自连接部312”前缘先向上再水平向前延伸的锁扣部311”、自连接部312”后缘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呈“H”形的固持部310”及自固持部310”中部向上向后延伸的传动部313”。固持部310”包括沿横向延伸的主体部3101”及自主体部3101”两侧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一对侧部3102”。
组装时,锁扣件31”沿竖直方向组入本体1”的第二收容部128内,侧部3102”借由倒刺3104干涉收容在狭隙1280”内,主体部3101”与台阶部1282”相抵触。同时,本体1”的凸块1284收容在连接部312”的矩形收容孔3120”内,具有爪部3112的锁扣部311延伸到第二舌部12b上方。而后,拉拔件32”沿竖直方向组装到本体1”和锁扣件31”上,配合部321”的倾斜面3210”抵压于传动部313”上,拉拔件32”的其它部分收容在第一收容部127内。
需将线缆连接器组件300与对接连接器分离时,在拉拔件32”的操作部324上施加一个向后的拉力,倾斜面3210”沿传动部313”表面滑动,并压迫传动部313”相对固持部310”的主体部3101”向下偏转,从而驱使锁扣部311相对主体部3101”向上偏转,使线缆连接器组件300与对接连接器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线缆连接器组件400,如图23和图24所示,包括一对并行设置的线缆连接器,每一线缆连接器与线缆连接器组件100(也可以是线缆连接器组件200或300)结构相同。线缆连接器组件400将相同的两第一本体11合成一件式的第一本体18,将相同的两拉拔件32合成一件式的拉拔件19。两第一本体11邻近的第一边缘112合成在一起,两拉拔件32共用一个操作部324。其组装过程及锁扣装置(未标示)工作过程与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相同。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可将两第二本体12合成一件式的第二本体,也可将两金属壳体4合成一件式的金属壳体,或将两接地元件5合成一件式的接地元件。
权利要求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可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包括本体、收容在本体内的若干导电元件、与导电元件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前端面向前延伸的舌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可相对基部移动的拉拔件及组装在基部上以锁扣对接连接器并可与拉拔件相分离的锁扣件,所述拉拔件包括操作部及与锁固件相抵接的配合部,所述锁扣件包括与基部相配合的固持部、与拉拔件配合部相抵接并可在拉拔件作用下带动锁固件移动的传动部及用来锁扣对接连接器的锁扣部,所述锁扣部向前延伸超出基部前端面并位于舌部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拔件可相对基部水平滑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呈倾斜状,所述拉拔件配合部上设有与传动部相配合的倾斜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的固持部向后向上延伸形成所述传动部,所述拉拔件配合部前端向下延伸扩大形成有与所述传动部相抵触且可随拉拔件纵向滑动使传动部相对固持部向下偏转从而使锁扣部向上偏转的所述倾斜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连接锁扣件的固持部与锁扣部,所述拉拔件配合部上形成用来与传动部相抵触且可随拉拔件纵向滑动使传动部相对固持部向后偏移从而使锁扣部向上偏转的所述倾斜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上的临近倾斜面处设有随拉拔件向后滑动过程中可与固持部相抵触从而防止拉拔件与锁扣件脱离的凸块。
7.如权利要求1或4或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部整体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固持部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两侧沿竖直方向延伸以干涉收容在本体内的侧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拔件还包括连接操作部与配合部的中间部;所述中间部上设有至少一个在作用在拉拔件的外力终止后会使拉拔件回复原位的弹性部,所述本体上设有用来收容弹性部的第一收容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部包括第一收容室和第二收容室,所述弹性部收容在第二收容室内,所述中间部上设有可在第一收容室内一定范围内纵向滑动从而可防止拉拔件位移过大的挡止部;所述操作部成环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收容在本体内的电路板,电路板前、后端固持有第一、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一、第二导电片即所述导电元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可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包括本体、收容在本体内的若干导电元件、与导电元件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前端面向前延伸的舌部,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可相对基部移动的拉拔件及组装在基部上以锁扣对接连接器并可与拉拔件相分离的锁扣件,所述拉拔件包括操作部及与锁固件相抵接的配合部,所述锁扣件包括与基部相配合的固持部、与拉拔件配合部相抵接并可在拉拔件作用下带动锁固件移动的传动部及用来锁扣对接连接器的锁扣部,所述锁扣部向前延伸超出基部前端面并位于舌部上方。该线缆连接器组件提供了一种性能优良的锁扣件,可快速与对接连接器相锁扣或脱离。
文档编号H01R13/639GK2909584SQ20062009996
公开日2007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1日
发明者杰利·吴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