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向开关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7218263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方向开关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多方向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开关,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在便携式电子装置上且 可在多个方向上实现电性连接的多方向开关。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2-343195号揭示一种多方向输入装置,包括盒体、 第一固定接点、可动接点、共同固定接点、按压体、弹片及第二固定接点; 盒体具有设置共同固定接点的底壁部;第一固定接点设于盒体的底壁部在上 方相向的位置;第二固定接点设于盒体的底壁部;可动接点位于盒体的底壁 部与第一固定接点之间,并且可倾转地收容在盒体内,可动接点可与第一固 定接点离合;按压体可朝多方向倾转;弹片与共同固定接点接触;在可动接 点上设置有与弹片接触的接触部。
当按压体倾倒时,第一固定接点与可动接点接触,第一固定接点及共同 固定接点经由上述可动接点和弹片导通,输出第一电信号。
当按压体被压且倾倒时,输出第一电信号,同时,第二固定接点与弹片 接触,共同固定接点与第二固定接点导通,输出第二电信号。
可动接点通过按压体倾转实现与第一固定接点接触,常出现接触不稳的 现象。另,可动接点与按压体是一体成型的,制造工序复杂且制造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稳定、成本低的多方向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方向开关,包括 本体、固持于本体内的固定端子的、置于固定端子之上并可提供弹性回复力 的弹片、卡持于本体内的可动端子、安装于可动端子之上并部分收容于本体 内的按压体、扣持于本体上的盖体。其中,可动端子包括分布在四个顶点处 的第一弹性接触部,位于两第一弹性接触部间的第二弹性接触部,以及连接 第一、第二弹性接触部的连接部,第二弹性接触部向下弯曲与顶点处的第一 弹性接触部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固定端子包括设有中央触点的第二固定接点、
设有侧部触点的共同固定接点,置于第二固定接点、共同固定接点四周顶点 处的第一固定接点,在第二固定接点、共同固定接点的两侧并且夹在第一固 定接点中间的常闭接点。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多方向开关,可动端子的第二弹性接触部
与固定端子的常闭接点保持常闭接触,提高该多方向开关电性连接的稳定性; 按压体与可动端子分离,降低制造成本。

图l是本实用新型多方向开关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多方向开关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多方向开关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图3所示多方向开关沿IV-IV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多方向开关100,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本体 5、部分收容于本体5中的按压体1、可动端子2、弹片3、固定端子4、组装于 本体5上的盖体6。
请参见图1和图2,本体5大致成矩形,包括底壁59、自底壁59向上延伸且 具有相同高度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侧壁51、 52、 53、 54及由该侧壁围 设而成的收容腔55。本体5收容腔55的四个拐角处各设有楔形第一凹槽56。 一 相对配置的第一、第三侧壁51、 53的外表面正中分别设有矩形开槽511、 531, 其下端皆延伸至大约侧壁的一半高度。上述第一、第三侧壁51、 53的内表面 正中则分别设有第二凹槽57。第二、第四側壁52、 54的外表面分别设有一对 矩形卡持槽521、 541,其下端皆延伸至底壁59的底面并形成两对小卡槽5211、 5411。该第二、第四侧壁52、 54的内表面正中分别设有第三凹槽58,第三凹 槽58处的底壁59上还有梯形的凹槽581。第二、第三凹槽57、 58的高度皆与侧 壁的高度相同。
按压体1包括由两个大小不一的圆柱体组成的配合部12,自配合部12向上 延伸的作动部11及自配合部12向下延伸的用来按压可动端子2的大致为方体 的第一按压部13和用来按压弹片的锥形第二按压部14,第一按压部13的四个 角落处设有凸起部132。
可动端子2大致成矩形框架,包括分布在四个顶点处的第一弹性接触部21,矩形的每条边中央部位的第二弹性接触部22,以及连接第一、第二弹性 接触部21、 22的连接部23。其中,第二弹性接触部22向下弯曲与顶点处的第 一弹性接触部21不在同一个平面上。
弹片3由金属薄板制成,包括边缘部32及,状的中央部31 。
固定端子4包括第一固定接点41、共同固定接点42、第二固定接点43、常 闭接点44。第二固定接点43包括具有圆形片状体(未标号)并自该片状体向 某一方向径直延伸的第一端子臂432及置于该第一端子臂432圓形片状体上方 的中央触点431。共同固定接点42设有第二端子臂422,其上具有半环状的环 状部4211及自该环状部4211背向圓心径直延伸的延伸部4222。环状部4211的 两个自由端上方置有对称的侧部触点421。该侧部触点421的四周的四个顶点 处各设有第 一 固定接点41 。在共同固定接点42和第二固定接点43的两侧并且 夹在第 一 固定接点41中间设有常闭接点44 。
盖体6具有大致呈矩形的基板61,该基板61正中设置有圓形开孔62与按压 体1配合。另外,基板61相对的一对侧边正中分别向下凸设一矩形卡片63,用 于与本体5的矩形开槽511、 531配合。基板61的另一对侧边分别向下凸设有弯 折成的扣钩64与本体5的底壁59的底面的卡槽5211、 5411相卡扣。
组装时,固定端子4固持于本体5的底壁59内。第二固定接点43的中心触 点431置于本体5的收容腔55中,第一端子臂432的末端收容于第三侧壁53的第 二凹槽57底部处并贯穿底壁59。共同固定接点42的延伸部4222收容于第一侧 壁51的第二凹槽57底部处并贯穿底壁59,环状部4211相对于中心触点431呈半 包围设置,侧部触点421置于中心触点431的两侧。弹片3置于收容腔55中,其 边缘部32与侧部触点421抵接,中央部31位于中心触点431的正上方且可与中 心触点431接触或分离。第一固定接点41和常闭接点44于底壁59的第一凹槽 56、凹槽581中并且其末端都贯穿底壁59。可动端子2的第二弹性接触部22分 别卡在本体5的第二、第三凹槽57、 58中。并且第二弹性接触部22还保持与凹 槽581中的常闭接点44常闭接触。可动端子2的第一弹性接触部21与相对应的 第一固定接点41保持常开状态。按压体1安装在可动端子2之上,按压体l的第 一按压部13轻抵在可动端子2上,并且按压体1的锥状第二按压部14轻抵在弹 片3的宵状的中央部31上面。盖体6组装于本体5上,其基板61覆盖于本体5的 上表面,开孔62使作动部11延伸出本体5。其矩形卡片63卡扣于对应的开槽
511、 531上,扣钩64末端分别与本体5的底壁59的底面的卡槽5211、 5411相卡 扣。扣钩64末端可适当接地。
该多向开关可进行垂直下压或侧向按压。当作动部ll被垂直向下按压时, 锥状第二按压部14随之向下运动并按压弹片3的中央部31,中央部31发生弹性 形变并与中心触点431接触,从而使中心触点431和侧部触点421发生电性连 接,共同固定接点42、第二固定接点43导通。当作动部ll被施于侧向按压力 时,按压体l在按下的同时还会向相应的方向倾斜,此时,锥状第二按压部14 随之向下运动并按压弹片3的中央部31,中央部31发生弹性形变并与中心触点 431接触,从而使中心触点431和侧部触点421发生电性连接,共同固定接点42、 第二固定接点43导通。与此同时,具有良好的方向性和稳定性按压体l第一按 压部13也会向相应的方向倾斜使一对第 一弹性接触部21和第 一 固定接点41导 通。即一对相邻的第一固定接点41和常闭接点44导通。当作用于作动部ll上 的按压力被解除后,按压体1及可动端子2通过弹片4的弹性回复力而恢复至初 始状态,中央部31及第一弹性接触部21与中心触点431、第一固定接点41分离, 电路断开。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不仅局限于以上所述的具体结构。
权利要求1.一种多方向开关,包括本体、固持于本体内的固定端子、置于固定端子之上并可提供弹性回复力的弹片、卡持于本体内的可动端子、安装于可动端子之上并部分收容于本体内的按压体、扣持于本体上的盖体,其中,可动端子包括分布在顶点处的第一弹性接触部,位于两第一弹性接触部间的第二弹性接触部,固定端子设有位于顶点处的第一固定接点,其特征在于固定端子包含在第一固定接点之间的常闭触点,可动端子的第一弹性接触部与固定端子的第一固定接点保持常开状态,可动端子的第二弹性接触部与固定端子的常闭接点保持常闭状态。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端子第一弹性 接触部与第二弹性接触部不在同一个平面上。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方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端子第一弹性 接触部和第二弹性接触部间设有连接部。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方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子还包括设 有中央触点的第二固定接点和设有侧部触点的共同固定接点。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方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体包括由两个 大小不一的圓柱体组成的配合部,自配合部向上延伸的由的作动部及自配合 部向下延伸的用来按压可动端子的第 一按压部和用来按压弹片的第二按压 部。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方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具接地的扣钩。
专利摘要一种多方向开关,包括本体、固持于本体内的固定端子、置于固定端子之上并可提供弹性回复力的弹片、部分收容于本体内的按压体、位于按压体和弹片之间的可动端子、扣持于本体上的盖体。其中,可动端子与固定端子部分接触或分离,提高多方向开关电性连接的稳定性;按压体与可动端子分离,降低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H01H25/04GK201000845SQ20062007513
公开日2008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14日
发明者中濑雄章, 谭世杰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