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6876771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上述连接器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此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如图5所示,为了紧密地设置多个端子51,端子维持金属板的平坦面而形成其外形,且在与该平坦面垂直的方向排列。端子51在该图中具有横向较长且相互平行的上腕52及下腕53,这两个腕部之间用中间位置的连接部54连接,形成略「エ」字状。下腕53与外壳55的底壁56作面接触,并且该下腕53的一端部57与外壳55卡止而被固定。另一端部位于外壳外且形成可承接电线的连接部58。上腕52可以以上述连接部54为支点而作弹性变位,在一端侧具有接触部52A,与下腕53的对应接触部53A之间按压扁平电缆P(图5(B))。又,在另一端部具有拐角部52B,可承受因可动构件59从图5(A)朝图5(B)的状态转动所产生的来自此可动构件59的力,通过此力使上腕整体依据杠杆原理而以上述连接部54为支点倾斜变位,从而将上述接触部52A按压于电缆。
可动构件59具有角部59A,通过转动,该角部59A作为凸轮部而对上述拐角部52B发挥作用,当此角部59A从拐角部52B的一边侧越过该拐角部52B的顶点移动到另一边侧时,可以获得喀嗒感,而即使是移动到另一边侧后,仍按压上述上腕52并维持接触部52A处的接触压。
日本专利第3047862号这种连接器的横向尺寸不太受限制,但是高度方向要求小尺寸也就是薄型化。另外,为了确认可动构件是否到达可在扁平电缆及端子之间获得充分接触压的位置,要求该可动构件转动时也可获得充分的喀嗒感。
但是,采用上述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时,薄型化及充分的喀嗒感两者之间只能满足一方,而无法两者兼得。
如果将成为端子上腕52的拐角部52B的一边侧及另一边侧的两个直线部做成大角度,与可动构件间的接触位置的移动就会急剧变化,所以喀嗒感大。在加大此角度的场合,由于一边侧被定为上腕的长度方向,所以另一边侧必须是相对于该一边侧而较大地倾斜。因此,另一边侧就要朝高度方向大幅度倾斜延伸,而要确保需要的长度,就必须增大此上腕52的高度尺寸。这样就会增大端子51的高度尺寸,与连接器的薄型化背道而驰。而且由于上述另一边侧呈直线延伸,所以当与可动构件59间的接触位置越过一边侧及另一边侧之间的界线、即拐角部52B的顶点后,朝上腕的按压力就会急剧地减少,在接触部52A处与电缆的接触压就不充分。
换言之,若要充分确保此接触压,可以实现薄型化,但拐角部的角度就不充分,就无法获得大的喀嗒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这种状况,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既可实现薄型化,又可获得充分的喀嗒感,并且可将获得喀嗒感后的端子对电缆的接触压维持较大的值。
本发明的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具备在维持金属板的平坦板面的条件下对金属板进行外形加工后得到的多个端子;在与上述板面垂直的方向隔有预定间隔地对该多个端子进行保持的外壳;在开位置与闭位置之间可随着转动而移动的可动构件,端子具有沿扁平电缆的插入方向延伸且在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具有支点部的杆状腕部,该杆状腕部在一端侧具有按压上述扁平电缆用的按压部,在另一端侧具有受压部,当上述可动构件向闭位置移动时,该受压部可承受来自该可动构件的凸轮部的力,在该受压部的受压使该受压部在与端子板面同一个平面内产生弹性变位,使在上述接触部及扁平电缆之间产生按压。
在上述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上,可动构件的凸轮部具有如下形状当该可动构件位于开位置时与上述端子的杆状腕部的受压部之间为非接触状态,使扁平电缆可插入接触部侧,而当位于闭位置则对受压部施加压力,上述杆状腕部的受压部具有凸部及与其连续的凹部,在可动构件向闭位置移动过程中,上述凸轮部按压该凸部并对受压部作用最大受压力,而在到达闭位置时,则一边维持比该最大受压力低的受压力一边将凸轮部收纳至上述凹部。
在这种结构的本发明中,在可动构件朝闭位置移动中,在该可动构件的凸轮部与形成于端子的杆状腕部上的受压部之间的接触位置位于该受压部的凸部时可获得最大受压力。然后,由于与该凸部连续的凹部前半部的急剧倾斜,可得到较大的喀嗒感。而且,在可动构件的闭位置上,上述凸轮部到达凹部后半部,在此凹部后半部,倾斜减少且逆倾斜,可维持大的受压力。
在本发明中,凸轮部具有长圆或椭圆的剖面形状,凹部则形成适合于该凸轮部的卡合区域的凹弯曲状。在凸轮部的长圆或是椭圆的曲线部,受压部的抵接位置的移动圆滑,又,通过将凹部做成凹弯曲部,就可稳定地朝闭位置也就是凸轮的最终位置移动。
又,在本发明中,端子具有与杆状腕部基本平行的固定腕部,该杆状腕部与固定腕部相互间在中间位置通过连接部连接,支点部位于该连接部。此时,最好是端子的固定腕部在连接部的附近具有被外壳固定的固定部。
在可动构件朝闭位置移动时,一旦在杆状腕部的受压部承受来自可动构件的凸轮部的力,便在支点部、即连接部发生较大的弯曲力矩,所以要用连接部附近的固定部确实地固定支撑在外壳上。
在本发明中,外壳具有底壁、及形成于该底壁与上壁之间的岛状部,端子的固定部被压入上述底壁与岛状部之间而被固定。通过利用上述底壁与上壁之间形成岛状部,不需增加连接器的高度尺寸就可固定端子的固定部,而且也可将此岛状部设置在上述连接部附近。
在本发明中,固定腕部在一端侧具有与杆状腕部的按压部互为相对的接触部,在另一端侧具有朝外壳外突出的连接部,当将连接器配置成外壳的底壁面对电路基板的状态时,该连接部与电路基板的对应电路接触。
发明的效果如上所述,本发明在可动构件的凸轮部对形成于端子的杆状腕部上的受压部给与最大受压力后,受压部就从凸部到凹部前半部而大幅度倾斜,所以可在此获得大的喀嗒感,而在凹部后半部则反向倾斜,可在固定位置上转动可动构件,所以受压力也可维持较大的值,可确保端子与电缆间的接触压。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剖面图,显示可动构件是位于开位置的状态。
图2是图1的连接器的剖面图,显示可动构件是从开位置朝向闭位置移动中的状态。
图3是图1的连接器的剖面图,显示可动构件是位于闭位置的状态。
图4是显示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5是传统连接器的剖面图,(A)显示可动构件位于开位置的状态,(B)显示可动构件位于闭位置的状态。
符号说明10外壳10A上壁 10B底壁 14岛状部20端子21杆状腕部21A按压部21B凹部 21D凸部22固定腕部22A接触部22B固定部22E连接部30可动构件33凸轮部 C扁平电缆C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1至图4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
图1是本实施例的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的剖面图,具有与纸面平行的平坦面的多个板状端子沿着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以预定间隔排列而被外壳保持。
外壳10用电气绝缘材制作,外形为略长方形,在该外壳10的上壁10A与底壁10B之间形成开缝状的端子收纳孔11,板状的各端子以与包含其板面的面平行的方向插入端子收纳孔11。开缝状的端子收纳孔11与板状端子的板厚几乎相等,在本实施例中,端子从外壳的右端部向左方插入。
上述端子收纳孔11与端子对应而在与纸面垂直的方向隔有预定间隔形成,并左右贯通上述外壳10。
在外壳10的横向的略左半部的区域形成电缆插入空间12,该电缆插入空间12使上述多个端子收纳孔11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连通,并朝外壳的左端开口。此电缆插入空间12的高度方向尺寸比要插入的扁平电缆的厚度稍大,在开口部中形成锥面部12A,便于电缆插入。
另一方面,在外壳10的横向略右半部的区域形成开口部13,开口部13朝上方开口,且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使上述多个端子收纳孔11连通。在此开口部13中配置有后述的可动构件。
又,在上述外壳10中,在上述端子收纳沟11内且在该外壳10的上壁10A与底壁10B之间设有岛状部14,该岛状部14将上述端子收纳沟11的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互相面对的内壁面连接。
插入上述外壳10中保持的端子20具有维持金属板板面的平坦面的外形,如图1所示,具有位于上部的杆状腕部21及位于下部的固定腕部22。此杆状腕部21及固定腕部22几乎平行地左右延伸,分别收纳于上述外壳10的端子收纳孔11的上部和下部。上述杆状腕部21与固定腕部22之间在左右方向的中间位置用连接部23连接。
上述杆状腕部21从连接部23的位置朝左方和右方延伸,在左方的前端位置具有朝下方突出的钩状按压部21A,在右方的后端位置附近具有在下缘呈圆弧状凹弯曲的凹部21B。该凹部21B的左方与直状缘21C相邻,在凹部21B与直状缘21C间的边界部形成凸部21D。此凸部21D及凹部21B形成受压部,可承受来自下述凸轮部的压力。又,此杆状腕部21在其上缘21E与外壳10的上壁10A的内面之间形成间隙。
固定腕部22也与上述杆状腕部21同样,从上述连接部23的位置分别朝左方和右方延伸。在朝左方延伸的部分的前端,设有与上述杆状腕部21的按压部21A互为相对且朝上方突出的钩状接触部22A。在上述连接部23的左方位置上设有朝上方突出的略梯形的固定部22B。此固定部22B在端子20从左方插入上述端子收纳孔11后被压入外壳10的底壁10B与岛状部14之间而被保持。
上述固定腕部22在连接部23的右方位置依序具有突状的止动部22C、凹弯曲部22D、连接部22E。上述凹弯曲部22D在本实施例中为圆弧状,且形成于与上述杆状腕部21的凹部21B相面对的位置。连接部22E向外壳10外突出并朝下方弯曲,且其下缘位于外壳10的底壁10B下面的略下方位置,在连接器配置于电路基板(未图示)后通过锡焊等与对应的电路部连接。
可动构件30是与外壳同样地由电气绝缘材制成,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延伸至与外壳10几乎相同的范围,如图所示,在上述方向且在对应于端子20的位置上形成贯通缝状的沟部31,此沟部31上方的部分形成操作部32,下方的部分形成长圆型的凸轮部33。该可动构件30可依据使用者的操作而在沿图1所示的纵向竖立的开位置与沿横向倒下的闭位置(图3)之间转动。该可动构件30在图1的开位置上,以端子的杆状腕部21的右部进入该沟部31的方式装入上述外壳10,凸轮部33的左部接近端子20的止动部22C,右部位于凹弯曲部22D的正上方,这样与上述端子10的固定腕部22的上缘抵接。图1中,上述凸轮部33的横向长度大于端子的凹部21B与凹弯曲部22D间的距离。
如此结构的本实施例的连接器按以下要领组装使用。
(1)首先,朝外壳10装入端子20。各端子20从右部的开口侧向左方插入外壳10的端子收纳孔11。一旦插入,端子20的固定部22B即被压入外壳10的底壁10B与岛状部14之间,连接部22E的前缘与外壳10的后端面抵接。于是端子20被定位于预定位置并被确实保持在该位置上。
(2)接着,将可动构件30以图1的状态、即向上竖立的开位置姿势进行组装。使该可动构件30朝左方移动,以使端子20的杆状腕部21的右部进入可动构件30的沟部31。该可动构件30的凸轮部33被收纳于端子20的止动部22C与凹弯曲部22之间的凹状部分。如此,连接器的组装完成。
(3)如此的连接器在使用时被置于预定的电路基板(未图示)上。端子20的连接部22E通过锡焊等而与对应的电路部连接,连接器本身利用其外壳等而通过补强的配件(金属件)或螺丝等固定于电路基板。
(4)接着,将扁平电缆C、例如可挠性基板从左方插入电缆插入空间12,然后,如图2所示,将可动构件向闭位置顺时针方向转动。一旦上述可动构件30转动,凸轮部33即从图1的横向姿势变化为图2的纵向姿势,于是端子20在受压部一部、即凸部21D处被向上方按压,使杆状腕部21的位于连接部23右方的部分朝上方倾斜变位。因此,依据杠杆原理,上述杆状腕部21便以上述连接部23为支点而使该连接部23左方的部分朝下方倾斜变位。因而,在端子20的形成于杆状腕部21上的按压部21A与形成于固定腕部22上的接触部22A之间插入的扁平电缆C便被杆状腕部21的按压部21A向下方按压,结果是被夹压在该按压部21A与固定腕部22的接触部22A之间。如果扁平电缆C在下面具有连接面,就会在上述接触部22A与端子之间作电接触,若在上面具有连接面,就会在上述按压部21A被连接。当然,如果两面都有连接面,就会在两部21A、22A被连接。
(5)在上述可动构件30的转动过程中,端子20在受压部的压力是在凸轮部33与杆状腕部21的下缘直线部和凹部21B之间的边界、即凸部21D抵接时为最大值。
(6)一旦转动上述可挠构件30,如图3所示,凸轮部33便脱离凸部21D而被收纳于凹部21B。在从此凸部21D朝凹部21B移行时,因为凹部21B的入口侧成为急坡度,所以端子上的受压力急剧减少,因此操作者可获得大的喀嗒感。即使凸轮部33被收纳于凹部21B内,因为凸轮部33与逆向倾斜的凹部21B的出口侧接触,在上述凹部21B处使杆状腕部21充分朝上方变位,所以可充分确保扁平电缆C的夹压力。又,在此状态下,由于凹部21B在其入口侧及出口侧形成互为相反的坡度,所以凸轮部33可稳定定位,即使受到意外的外力,也可防止可动构件30朝右方脱落。而端子的止动部22C则限制了其向左方移动。
本发明除了图示的形态以外还可作各种变形。例如,可动构件30的转动或端子20的防脱落结构可以如图4那样变形。在图4中,引导凸轮部33移动的端子的凹弯曲部22D不是如图1那样相对于邻接的直线部而凹陷,而是平滑地向直线部变化。即使在此场合,凹弯曲部22D也可用其圆弧状的形状来防止可动构件30朝右方脱落。在图4中,不仅是端子20压入梯形固定部22B处的外壳10的岛状部14,而且外壳的底壁端部10C压入在连接部22E的一部形成的固定凹部22F,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固定力。又,由于此处的固定,连接部22E的下缘、即要焊接的部位的位置就稳定地成为预定位置。当杆状腕部21的上缘朝端子的外壳10压入时,端子20会被对应的上壁10A的对应锥面阶梯部10D引导。
另外,端子20的受压部的形状也可变化。在图示的例子中,作为受压部的凸部和凹部是,凸部在直线边缘与圆弧状凹部的入口部之间的边界处不连续地变化坡度,当然该凸部也可连续变化,该凹部也可以是用两个相反坡度的直线边缘形成倒V字状。同样,凸轮部的形状也可以不是长圆形,而是椭圆形、或多角形状。
权利要求
1.一种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具有在维持金属板的平坦板面的条件下对金属板进行外形加工后得到的多个端子;在与上述板面垂直的方向隔有预定间隔地对该多个端子进行保持的外壳;在开位置与闭位置之间可随着转动而移动的可动构件,端子具有沿扁平电缆的插入方向延伸且在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具有支点部的杆状腕部,该杆状腕部在一端侧具有按压上述扁平电缆用的按压部,在另一端侧具有受压部,当上述可动构件向闭位置移动时,该受压部可承受来自该可动构件的凸轮部的力,在该受压部的受压使该受压部在与端子板面同一个平面内产生弹性变位,使在上述接触部及扁平电缆之间产生接触压力,其特征在于,可动构件的凸轮部具有如下形状当该可动构件位于开位置时与上述端子的杆状腕部的受压部之间为非接触状态,使扁平电缆可插入接触部侧,而当位于闭位置则对受压部施加压力,上述杆状腕部的受压部具有凸部及与其连续的凹部,在可动构件向闭位置移动过程中,上述凸轮部按压该凸部并对受压部作用最大受压力,而在到达闭位置时,则一边维持比该最大受压力低的受压力一边将凸轮部收纳至上述凹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凸轮部具有长圆或椭圆的剖面形状,凹部则形成适合于该凸轮部的卡合区域的凹弯曲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端子具有与杆状腕部基本平行的固定腕部,该杆状腕部与固定腕部相互间在中间位置通过连接部连接,支点部位于该连接部。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端子的固定腕部在连接部的附近具有被外壳固定的固定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外壳具有底壁、及形成于该底壁与上壁之间的岛状部,端子的固定部被压入上述底壁与岛状部之间而被固定。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固定腕部在一端侧具有与杆状腕部的按压部互为相对的接触部。
7.如权利要求3、4、6中任一项所述的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固定腕部在另一端侧具有朝外壳外部突出的连接部,当将连接器配置成外壳的底壁面对电路基板的状态时,该连接部与电路基板的对应电路接触。
全文摘要
一种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可动构件(30)的凸轮部(33)具有如下形状当该可动构件(30)位于开位置时与端子(20)的杆状腕部的受压部之间为非接触状态,使扁平电缆可插入接触部侧,而当位于闭位置则对受压部施加压力,上述杆状腕部(21)的受压部具有凸部(21D)及与其连续的凹部(21B),在可动构件(30)向闭位置移动过程中,上述凸轮部按压该凸部(21D)并对受压部作用最大受压力,而在到达闭位置时,则一边维持比该最大受压力低的受压力一边将凸轮部(33)收纳至上述凹部(21B)。本发明既可实现连接器薄形化,又可在扁平电缆触时获得充分的喀嗒感和充分的接触压力。
文档编号H01R13/193GK1913244SQ20061010917
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8日
发明者高下理典 申请人: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