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用于高速和高频器件的芯片间esd保护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用于高速和高频应用的多芯片结构中的集成电路芯片的保护。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保护集成电路芯片不受静电放电(ESD)或其它潜在损坏电压瞬态影响的结构,以及用于制造此结构的方法。
背景技术:
半导体芯片之间的信号发送对于获得系统性能的目的至关重要。在有线通信中,通过离线驱动器(OCD)或电路将信号发送到卡、板或基板。在典型的半导体设计中,通过信号衬垫、引线接合(或焊料球)和金属互连将信号发送到卡、板或基板。然后通过接收器网络通过金属互连、引线接合和信号衬垫接受信号。在系统设计中,渡越时间、电容负载、和电阻会影响系统性能。当技术性能增加时,这些互连的电容负载影响变得影响性能。
在所有的外部管脚上(例如,信号发送管脚、接收器管脚、电源管脚),为了保护敏感电路,都布置有静电放电(ESD)网络。ESD是一种公知的退化或损坏分立电子元件的现象。尤其,随着不断改进的工艺技术给出了不断减小的电路特征尺寸,静电可能损坏或基本上损坏许多今天的集成电路。两个分离的表面会在任何时间产生摩擦电荷而且如果一个或更多表面是非导体,就会产生静电放电。这是自然现象而且只在允许静电荷释放或将电荷引入集成电路时引起问题。这样的ESD事件可能出现高达几千伏的点。放电出现非常迅速,而且通过器件或半导体材料内的金属的气化引起通常的失效或退化。
每个静电放电事件之后的损坏可能很快就变得严重。然而,通常集成电路不会完全失效,而是在最终将导致过早失效的潜在缺陷中保持工作。此事件也可以改变集成电路的工作特性,由此导致不满足需求并通常不可预见的工作。半导体器件芯片的输入/输出连接之间的静电释放可以出现在例如人工操作、自动电路测试或分立集成电路芯片的封装期间。为了减小操作的风险,ESD保护电路被置于半导体芯片的信号管脚上。
然而,常规有线信号发送不允许直接的芯片到芯片的无线信号发送。相反,芯片间的信号必须通过具有相对高的电容负载的表面或边缘布线电发送,并且需要昂贵的半导体工艺,而且不适于高速、高带宽、或高频应用。
另外,在常规有线信号发送系统中使用的ESD结构通常包括具有很大覆盖区(footprint)的ESD保护电路或元件。另外,离线驱动器(OCD)和接收器网络上的ESD保护电路导致附加的电容负载,这相反会影响系统性能。因此,常规有线信号发送系统中的ESD结构给进一步按比例缩放带来挑战并阻碍了系统性能的进一步改善。
对允许在没有表面或边缘布线的情况下进行直接芯片到芯片无线信号发送,并适用于在高速、高带宽、和/或高频应用中使用的改进的半导体结构具有不断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结构,包括第一芯片,包括第一电路;第二芯片,包括第二电路;中间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芯片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电路形成用于穿过所述中间绝缘层发送信号的信号发送路径;以及静电放电(ESD)保护路径,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芯片之间,穿过所述中间绝缘层。
所述第一和第二芯片之间发送的信号选自数字信号、射频(RF)信号、微波信号、振荡信号、及其组合。
优选所述ESD保护路径的特点是它的电阻抗小于所述信号发送路径的电阻抗。以此方式,通过允许电荷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芯片之间通过ESD路径而不是通过信号发送路径中的中间绝缘层发送,所述ESD保护路径保护所述信号发送路径不受ESD损坏影响。
所述ESD保护路径可以包括任何类型的电耦合,包括但不局限于电阻耦合、电容耦合、电感耦合、或其组合。优选所述ESD保护路径包括所述第一芯片和所述第二芯片之间的电阻耦合。
在优选但非必须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ESD保护路径包括第一导体,位于所述第一芯片中,第二导体,位于所述第二芯片中,以及互连,位于所述中间绝缘层中,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所述互连包括任何适当的材料,例如金属、金属合金、导电聚合物、及其组合。所述互连的电阻优选小于所述中间绝缘层的电阻。
所述ESD保护路径与所述信号发送路径隔离,并优选平行。作为选择,所述ESD保护路径可以通过对所述第一和/或第二电路的负载具有很小或没有影响的任何类型的耦合连接到所述信号发送路径。例如,所述ESD保护路径可以通过电阻耦合、电容耦合、电感耦合、或其组合连接到信号发送路径。
优选但非必须地是,所述信号发送路径的所述第一电路和所述第二电路在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芯片之间形成芯片间电容耦合(即,所述第一电路形成电容器的第一电极,而所述第二电路形成电容器的第二、相反的电极)。此芯片间电容耦合是本发明的特定特征。它提供了消除对引线接合、焊料球、过孔、以及布线互连的需求的能力,它又减小了所述第一芯片上的发射器和所述第二芯片上的接收器之间的负载电容。它还通过降低“净”电容,以及降低传感较小电路所需的电压,改善了系统性能。
在本发明的优选但非必须的实施例中(将在下文中更加详细的说明),所述第一芯片中的第一电路包括射频(RF)发射器电路,而所述第二电路包括RF接收器电路,所述RF发射器和接收器电路布置和构建为用于穿过所述中间绝缘层发送RF信号。更加优选,所述RF发射器和接收器电路相互对准,以提供由所述中间绝缘层的厚度限定的相对短长度的RF信号发送路径。此RF信号发送路径优选通过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芯片中的对准导体的ESD保护路径保护。
本发明的ESD保护路径可以单独用于发送所述第一和第二芯片之间的电荷,以获得其间的电荷平衡,由此防止ESD出现在芯片之间。作为选择,所述ESD保护可以包括或电连接到ESD阻抗区,以使电荷可以从所述第一和/或第二芯片发送到所述ESD阻抗区。所述ESD阻抗区可以包括,例如,地终端或ESD保护电路。
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结构,包括第一芯片,包括第一基板;第二芯片,包括第二基板;信号路径,用于通信耦合所述第一芯片和所述第二芯片;以及另一路径,具有在所述第一芯片中形成的第一部分和在所述第二芯片中形成的第二部分,用于提供用于所述信号路径的静电放电(ESD)保护。
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形成结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形成具有位于其中的第一电路和第一导体的第一芯片;形成具有位于其中的第二电路和第二导体的第二芯片;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和第二芯片上形成中间绝缘层;选择性除去一部分所述中间绝缘层,以暴露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和第二导体;在所述中间绝缘层的所述除去部分中形成互连;以及将所述第一芯片连接到所述第二芯片,以使所述第一和第二电路形成信号发送路径,用于穿过所述中间绝缘层发送信号,并使所述第一导体、所述第二导体和所述互连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芯片之间穿过所述中间绝缘层形成静电放电(ESD)保护路径。
通过后面的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本发明的其它方面、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明显。
图1A-1C示出了示意性半导体结构,它包括布置用于芯片间RF信号发送的具有RF发射器电路的第一芯片和具有RF接收器电路的第二芯片,以及它易于受芯片间ESD发生的影响。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具有ESD保护路径的示意性半导体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具有由导电聚合物形成的互连的ESD保护路径的示意性半导体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具有ESD保护电路的ESD保护路径的示意性半导体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与RF信号发送路径感应耦合的ESD保护路径的示意性半导体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具有由导电聚合物形成的互连并与RF信号发送路径感应耦合的ESD保护路径的示意性半导体结构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适用于例如RF或数字信号发送的高速、高带宽、和/或高频应用的半导体结构。本发明的半导体结构提供了直接的、芯片到芯片的无线信号耦合。更具体地说,半导体结构包括具有明显减小的覆盖区的简化ESD保护结构。此ESD保护结构解决了芯片间信号发送网络中的放电问题,并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容易地按比例缩放。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众多具体细节,例如具体结构、元件、材料、尺寸、工艺步骤和技术,以提供本发明的彻底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内的一般技术人员来说明显地是,本发明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施。此外,为了避免使本发明变得不清晰,没有详细描述公知的结构或工艺步骤。
应该理解,当例如层、区或基板的元素称为“在另一元素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元素上,或也可以存在中间元素。相反,当元素称为“直接在另一元素上”时,不存在中间元素。同样应该理解,当元素称为“连接”或“耦合”到另一元素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合到另一元素或可以存在中间元素。相反,当元素称为“直接连接”或“直接耦合”到另一元素时,不存在中间元素。
图1A示出了芯片间的接收器/发射器网络,其中,第一集成电路(后文中为“芯片”)1的基板10的表面(即,前表面)中提供了接收器电路14,而在第二芯片2的基板20的表面(即,前表面)中提供了发射器电路24。与基板10和20各自的包括电路的前表面相反的它们的另一表面,在此称作基板10和20的背表面。可以通过公知的前段制程(FEOL)工艺在基板10和20的前表面中制造各种附加电元件(未示出),而可以通过公知的后段制程(BEOL)工艺在基板10和20的前表面上形成一个或多个金属互连和层间介质的中间层(未示出)。图1A中将第一芯片1的基板10的前表面上形成的最后的层间介质(ILD)层示为ILD层12,而图1A将第二芯片2的基板20的前表面上形成的最后的ILD层示为ILD层22。接收器和发送电路14和24都分别通过金属过孔16和26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芯片1和2的ILD层12和22上的暴露的金属衬垫或接触18和28。为了简化,对于图1A中的每个电路只示出了一个金属衬垫,但是应该理解,每个电路通常连接到芯片背表面上的多个金属衬垫或接触。
可以在ILD层12和22的一层或两层上形成可以包括氧化硅、氮化硅、或任何其它适当的介质材料、或其组合的一个或多个薄绝缘膜,以覆盖一个或两个暴露的金属衬垫18和28。虽然图1A中只示出了一个绝缘膜13,但是在此应该理解,可以在ILD层12和22的一层或两层上提供两个或更多绝缘膜。
然后将第一和第二芯片1和2堆叠在一起,基板10和20的包括电路的前表面互相面对,以形成如图1A中所示的多芯片结构。以这种方式,基板10和20的前表面中包括的接收器和发射器电路14和24形成了通过它们各自的金属衬垫18和28耦合的电容,而此金属衬垫18和28之间的一部分中间绝缘膜13形成了电容器介质层13A。
芯片1和2的此布置允许接收器和发射器电路14和24之间通过中间绝缘膜13或13A进行直接芯片到芯片的无线信号发送,并尤其适用于高速、高带宽、和/或高频应用。而且,不需要明显减小芯片1和2之间的电容负载的表面或边缘布线。
相反,2002年8月6日授权的美国专利No.6,429,045描述了包括多个共面的、连接到同一硅支撑基板的集成电路芯片的半导体器件。通过在芯片前表面上形成的高密度布线,集成电路芯片互相电连接在一起,并且还在芯片背表面处提供了导电路径用于保护芯片不受ESD损坏。1999年7月27日授权的美国专利No.5,930,098描述了一种半导体结构,该结构包括多个半导体器件芯片,它们以“头到尾”的方式,即,一个芯片的前表面面对相邻芯片的背表面的方式堆叠在一起。在芯片之间提供绝缘膜,用于接合和电隔离这些芯片。在半导体结构的一个或多个边缘表面上提供金属化图形,此图形提供了用于将芯片互相电连接或将芯片电连接到外部电路的边缘布线。通过用于抑制芯片之间的ESD事件的边缘布线,同时提供了芯片间ESD抑制网络。
美国专利No.6,429,045或美国专利No.5,930,098描述的器件或结构没有提供通过芯片之间的中间绝缘层的直接的芯片到芯片的信号发送。相反,通过流过表面或边缘布线的电流,获得了美国专利No.6,429,045或美国专利No.5,930,098的器件或结构中的信号发送,其具有相对高的电容负载,需要昂贵的半导体工艺,并不适用于高速、高带宽、或高频应用。
另外,第一和第二芯片1和2可以按校准方式,或按其间具有重叠区的偏移方式堆叠,如图1A中所示。
图1C为图1A的结构的另一个视图,其中示出了重叠的接收器和发射器衬垫18和28,以及用于芯片1和2的各自的基板地(Vss)电源或功率(Vdd)电源19和29。
如图1A中所示的芯片间的电容耦合明显受其易受ESD损坏的弱点限制。例如,在制造期间和之后,电荷可以在两个芯片1和2的任何一个上积累,导致在两个芯片1和2之间的电荷差异。当电荷差异达到一定阈值时,它可以损坏由薄膜13或13A提供的绝缘,并导致如图1B中箭头所示的两个芯片1和2之间的ESD事件,从而使绝缘体破裂或芯片间电容耦合的损坏。
本发明因此通过形成穿过中间绝缘层13或13A的芯片间ESD保护路径,提供用于与直接芯片间通信或耦合相关的ESD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此ESD保护路径,电荷可以在芯片1和2之间传递,以获得电荷平衡,或可以从芯片1和/或2传递到对ESD损坏不敏感的区域,例如地终端或ESD电路。
具体地说,图2示出了多芯片结构,该结构包括相互背向相邻的第一芯片3和第二芯片5,其间具有薄绝缘膜33。第一芯片3包括具有位于其前表面的接收器电路34的基板30,接收器电路34通过金属过孔36连接到ILD层32上暴露的金属衬垫38。第二芯片5包括具有位于其前表面的发射器电路54的基板50,发射器电路54通过金属过孔56连接到ILD层52上暴露的金属衬垫58。对准接收器/发射器电路34和54、金属过孔36和56、以及金属衬垫38和58,以形成用于直接芯片间信号发送的信号发送路径,此路径穿过金属衬垫38和58之间的绝缘膜33的部分33A。
另外,在芯片3中,在基板30的前表面中提供第一导体42,第一导体42通过金属过孔44连接到ILD层32上的暴露的金属衬垫46。类似地,在芯片5中,在基板50的前表面中提供第二导体62,第二导体62通过金属过孔64连接到ILD层52上的暴露的金属衬垫66。金属衬垫46和66通过绝缘膜33中的金属互连43电连接。以这种方式,除了通过接收器/发射器电路34和54、金属过孔36和56、以及金属衬垫38和58形成的信号发送路径之外,对准导体42和62、金属过孔44和64、金属衬垫44和66、以及互连43,以在芯片3和5之间形成第二路径。
此第二路径通过提供芯片3和5之间的电导通或耦合,保护信号发送路径不受ESD损坏的影响,由此允许电荷在芯片3和5之间通过。
可以通过金属互连43连接金属衬垫46和66,如图2中所示,而且它们可以可选地通过由例如导电聚合物或半导体的任何适当材料形成的互连连接,只要互连具有小于绝缘膜33的电阻。例如,在图3中,提供由导电聚合物形成的互连53用于连接金属衬垫46和66。
图2和3中所示的ESD保护路径发挥作用,以获得芯片3和5之间的电荷平衡,它适用于当芯片3和5维持在基本相同的电压时。相近电压的芯片之间的ESD保护路径还可以包括例如电阻、二极管等的元件。作为选择,当设计的芯片3和5维持在不同电压时,只要ESD保护路径的电阻抗小于信号发送路径的电阻抗,ESD保护路径可以包括例如晶体管、电容器、电感器等的元件,该ESD保护路径允许静电电荷通过它,而不是通过信号发送路径释放。
另外,本发明的ESD保护路径可以包括或连接到ESD阻抗区,以使在芯片3和/或5上积累的静电电荷可以很容易地释放到此ESD阻抗区。例如,ESD阻抗区可以包括释放静电电荷的地终端。另一个例子,ESD阻抗区可以包括ESD保护电路,该电路包括一个或多个例如火花隙、场发射器件、二极管、和选通(gated)二极管的元件。火花隙通常通过气隙释放静电能量,而场发射器件不仅可以通过气隙放电,而且可以通过填充有其它气体或者甚至例如绝缘体的固体材料的间隙放电。图4示意性示出了包括位于第一芯片3的基板30的前表面中的ESD保护电路43的ESD保护路径,此路径可以释放直接来自芯片3或通过导体62、金属过孔44和64、金属衬垫66和46、以及导电聚合物互连53来自芯片5的静电能量。应该注意,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原理,本领域内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修改ESD保护电路43的位置。例如,ESD保护电路可以位于芯片5中、或芯片3和芯片5之间、或芯片3和5的外部。
可以将本发明的ESD保护路径布置为与信号发送路径平行,在其之间没有任何直接连接,如图2-4所示,或者只要它具有电阻抗小于信号发送路径电阻抗的特征,就可以将它通过电阻器、电容器、晶体管、电感器等连接到信号发送路径。例如,图5和6示意性示出了由金属衬垫46和62、金属过孔64、以及由导电聚合物或金属或金属合金形成的互连53或43形成的ESD保护路径。金属衬垫46位于芯片3的ILD层32中,而且通过电感器45电感耦合到接收器金属衬垫38。
本发明的ESD保护路径解决了与直接芯片间通信或信号发送相关的ESD问题,增加了多芯片半导体结构的ESD阻抗,并允许在高速、高带宽、和/或高频应用中使用此多芯片结构。另外,相对于常规ESD电路,本发明的芯片间ESD保护路径具有明显减小的覆盖区,而且可以很容易地适用于根据具体应用需求按比例缩放。
可以通过集成电路制造中通常使用的现有工艺步骤制造本发明的ESD保护路径。例如,可以与接收器/发射器电路、金属过孔、以及接收器/发射器网络的金属衬垫,同时制造ESD保护路径中的导体、金属过孔、和金属衬垫。在一个芯片或两个芯片的前表面上的暴露的金属衬垫上形成一个或多个绝缘膜之后,可以选择性除去ESD保护电路中的金属衬垫上的一部分绝缘膜,以暴露ESD保护路径中的金属衬垫。然后可以在ESD保护路径中的暴露的金属衬垫上淀积金属、金属合金、半导体、或导电聚合物,并进行平面化以在绝缘膜中形成互连,用于连接ESD保护路径中的暴露的金属衬垫。
值得注意地是,根据此前提供的描述,本领域内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修改图1-6中示出的结构,而且此修改被认为是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
例如,虽然为了说明,图1-6中的结构每个只包括一个信号发送路径和穿过两个芯片的一个ESD暴露路径,但是应该理解地是,根据此前提供地描述,可以提供任何数量的信号发送路径和穿过任何数量的芯片的任何数量的多个ESD保护路径,以提供ESD阻抗的直接芯片间通信。
尽管在此参考具体实施例、特征和方面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认识到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而是延伸利用到其它修改、变化、应用、和实施例,并因此认为所有这些其它修改、变化、应用、和实施例都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结构,包括第一芯片,包括第一电路;第二芯片,包括第二电路;中间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芯片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电路形成用于穿过所述中间绝缘层发送信号的信号发送路径;以及静电放电(ESD)保护路径,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芯片之间,穿过所述中间绝缘层。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结构,其中所述信号选自数字信号、射频(RF)信号、微波信号、振荡信号、及其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结构,其中所述ESD保护路径的电阻抗小于所述信号发送路径的电阻抗。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结构,其中所述ESD保护路径包括电阻耦合、电容耦合、电感耦合、或其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结构,其中所述ESD保护路径包括第一导体,位于所述第一芯片中;第二导体,位于所述第二芯片中;以及互连,位于所述中间绝缘层中,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
6.根据权利要求5的结构,其中所述互连包括选自金属、金属合金、半导体、导电聚合物、及其组合的材料,而且其中所述互连的电阻小于所述中间绝缘层的电阻。
7.根据权利要求1的结构,其中所述ESD保护路径与所述信号发送路径隔离并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的结构,其中所述ESD保护路径通过电阻耦合、电容耦合、电感耦合、或其组合耦合到所述信号发送路径。
9.根据权利要求1的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电路形成电容耦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电路包括RF发射器电路,而且其中所述第二电路包括RF接收器电路,而且其中所述RF发射器和接收器电路布置和构建为用于穿过所述中间绝缘层发送RF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结构,其中所述RF发射器和接收器电路相互对准。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结构,其中所述ESD保护路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芯片中的第一导体,位于所述第二芯片中的第二导体,和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之间的互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导体互相对准。
14.根据权利要求1的结构,其中至少一部分所述ESD保护路径包括或电耦合到ESD阻抗区,用于将电荷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和第二芯片发送到所述ESD阻抗区。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结构,其中所述ESD阻抗区包括地终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4的结构,其中所述ESD阻抗区包括至少一个ESD保护电路。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ESD保护电路包括选自火花隙、场发射器件、二极管和选通二极管的元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的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芯片每个包括前表面和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电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芯片的所述前表面中,而且其中所述第一芯片的所述前表面接触所述中间绝缘层的第一表面,而所述第二芯片的所述前表面接触所述中间绝缘层的第二、相反表面。
19.一种结构,包括第一芯片,包括第一基板;第二芯片,包括第二基板;信号路径,用于通信耦合所述第一芯片和所述第二芯片;以及另一路径,具有在所述第一芯片中形成的第一部分和在所述第二芯片中形成的第二部分,用于提供用于所述信号路径的静电放电(ESD)保护。
20.一种用于形成结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形成具有位于其中的第一电路和第一导体的第一芯片;形成具有位于其中的第二电路和第二导体的第二芯片;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和第二芯片上形成中间绝缘层;选择性除去一部分所述中间绝缘层,以暴露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和第二导体;在所述中间绝缘层的所述除去部分中形成互连;以及将所述第一芯片连接到所述第二芯片,以使所述第一和第二电路形成信号发送路径,用于穿过所述中间绝缘层发送信号,并使所述第一导体、所述第二导体和所述互连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芯片之间穿过所述中间绝缘层形成静电放电(ESD)保护路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直接、芯片间信号发送路径的高速和高频器件的芯片间静电放电(ESD)保护结构。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结构,包括(1)第一芯片,包括第一电路,(2)第二芯片,包括第二电路,(3)中间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芯片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电路形成用于穿过所述中间绝缘层发送信号的信号发送路径。在所述结构中,在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芯片之间穿过所述中间绝缘层提供静电放电(ESD)保护路径,以保护信号发送路径不受ESD损坏影响。
文档编号H01L21/60GK1909230SQ20061010835
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2日
发明者S·H·沃尔德曼 申请人:国际商业机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