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带单元以及光缆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6866086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纤带单元以及光缆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带单元以及光缆,特别是涉及将多根直径加粗的光纤芯线一体化的光纤带单元以及光缆。
背景技术
本申请基于日本专利申请2004-119187号,并在本申请中参照引用了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
近年来,FTTH(Fiber To The Home)即能够超高速、大容量通信的光缆引入到各个家庭和办公室等中。
在JP特开2001-343571号中公开了这种光缆。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1-343571号图7表示该光缆的构造。光缆部18通过如下方法构成将4根外径约为0.25mm的着色光纤线(未图示),以着色光纤线外径的间距来并列配置,并用紫外线硬化性树脂一并被覆而形成带型光纤芯线9,且将多根该带型光纤芯线9聚合(带层叠)后,将其在一个方向以一定间距绞合聚合并用塑料带22将聚合体包裹,在其上形成护套20。另外,将由钢丝形成的2根抗张力体23纵向添加在护套20内的上下两侧。
另一方面,支撑线部19是通过在1根钢丝周围绞合了6根钢丝的抗张力体的外周形成护套25来形成的。
并且,在光缆部18与支撑线部19之间,为了使光缆部18相对于支撑线部19的松弛率成为0.2%以上,而形成了在一定间隔具有切缝(未图示)的颈部24。通常,光缆部18的护套20、支撑线部19的护套25以及颈部24是,例如通过挤出并被覆由低密度的聚乙烯形成的热塑性树脂护套来同时形成的。
在布设了如图7所示的以往型光缆后,有时会有在光缆中间部剥去护套20,取出任意的着色光纤线(中间、后期分支处理)的情况。在该处理中,从带型光纤芯线9将着色光纤线分离时,由于着色光纤线直径约为0.25mm非常细,所以需要专用工具。然而,即便是采用专用工具作业性也不好,在作业中有增加光纤损失的危险。严重时,有发生着色光纤线断线的危险。并且,即使在将着色光纤线分离之后,对着色光纤线进行操作时,也会由于着色光纤线非常细,而难以辨别各着色光纤线,因此,有可能发生误操作而将光纤切断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单芯分离性能的光纤带单元以及光缆,其可便于以手工作业来进行将由多根线材(单芯)形成的带型光纤芯线分离成线材(单芯)的作业,并且,在单芯分离时以及分离之后,也易于识别光纤,且可以极力防止发生切断事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下述光纤带单元,即一种光纤带单元,包括具有0.4mm以上的外径的光纤芯线,其具有由光纤、一次被覆层和二次被覆层构成的光纤线,以及形成于上述光纤线的外周的保护层;连接部件,其连接并列配置的上述多根光纤芯线之间,其中,在上述保护层具有杨氏模量E1、截面面积A1、抗拉强度TS1、拉伸伸长率TE1,且上述连接部件具有杨氏模量E2、截面面积A2、抗拉强度TS2、拉伸伸长率TE2的场合下,满足下述关系,即E1·A1≥E2·A2、TS1≥TS2、TE1≥TE2、E1≥100(MPa)、20≤E2≤300(MPa)、TS1≥10(MPa)、TS2≤40(MPa)、TE1≥30(%)、以及TE2≤40(%)。
上述保护层以及上述连接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含有剥离剂。
上述光纤芯线可以具有形成于上述二次被覆层外周的着色层。
上述保护层以及上述连接部件可以由热硬化性树脂或者热塑性树脂构成。
上述保护层也可以是透明的。
上述保护层也可以通过混入着色剂来着色。
上述连接部件也可以是透明的。
上述连接部件也可以通过混入着色剂来着色。
上述连接部件可以具有条纹状的色带。
上述连接部件可以形成于将多根光纤芯线并列排列而形成的截面大致为长方形的长边的双面。
上述连接部件可以形成于将多根光纤芯线并列排列而形成的截面大致为长方形的长边的单面。
上述连接部件可以仅形成于上述多根并列排列的光纤芯线之间的凹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聚合1条以上的上述光纤带单元且将其光缆化而构成的光缆。
发明的优点本发明的光纤带单元,采用设置保护层且外径为0.4mm以上的光纤芯线,且并列配置多根该光纤芯线并用连接部件进行连接,在保护层具有杨氏模量E1、截面面积A1、抗拉强度TS1、拉伸伸长率TE1,且连接部件具有杨氏模量E2、截面面积A2、抗拉强度TS2、拉伸伸长率TE2的场合下,满足E1·A1≥E2·A2、TS1≥TS2、TE1≥TE2的关系。由此,光纤芯线的保护层比连接部件结实,所以在单芯分离时,可以不破坏保护层,而仅破坏连接部件来进行单芯分离。
另外,通过使连接部件的强度满足E2≤300(MPa)、TS2≤40(MPa)、TE2≤40(%)的关系,在单芯分离时,可以使光纤带单元不受到较大的负荷,且用手来进行单芯分离,并可以防止传输损失的增加。
另外,通过使保护层以及连接部件满足E1≥100(MPa)、TS1≥10(MPa)、TE1≥30(%)、E2≥20(MPa),在使光纤带单元成缆(光缆化)时,可以抑制对光纤带单元12造成的外伤等的发生。
另外,由于将光纤芯线加粗到0.4mm以上,所以,便于操作且易于识别光纤芯线。
另外,通过在保护层以及连接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或两个混入剥离剂,使单芯分离性良好。
另外,在保护层由透明材料构成的场合下,易于识别光纤芯线。
另外,在保护层由混入着色剂而着色了的材料构成的场合下,易于识别光纤芯线。
另外,在连接部件由透明材料构成的场合下,易于识别光纤带单元内的光纤芯线。
另外,在连接部件由混入着色剂而着色了的材料构成的场合下,易于识别光纤芯线或者光纤带单元。
另外,在连接部件设置有条纹状的色带的场合下,易于识别光纤芯线或者光纤带单元。
另外,本发明的光缆由于采用了上述的光纤带单元,所以,在分支时易于操作。


图1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光纤带单元所使用的光纤芯线的一个实施例的简要剖面图。
图2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光纤带单元的简要剖面图。
图3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光纤带单元的简要剖面图。
图4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的光纤带单元的简要剖面图。
图5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的光纤带单元的简要剖面图。
图6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光缆的简要剖面图。
图7是表示以往的光缆的简要剖面图。
图8是表示光纤芯线的被覆除去试验方法的简要图。
图9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的光缆的简要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适当实施例。
另外,本说明书所记载的杨氏模量是在常温下(23℃)的值。
图1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光纤带单元所使用的光纤芯线的一个实施例的简要剖面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使用的光纤芯线10,包括由纤芯以及包层形成的光纤17、一次被覆层16、二次被覆层15、着色层14以及保护层13,且具有0.4mm以上的外径。另外,也可以在二次被覆层中混入着色剂来着色,从而代替设置着色层。此外,也可以在保护层中混入剥离剂。
图2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光纤带单元的简要剖面图。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光纤带单元12,是并列配置多根光纤芯线10且在其外周设置连接部件11来连接而成的。保护层以及连接部件是采用紫外线硬化性树脂、热硬化性树脂或者热塑性树脂等来形成的。也可以在连接部件中混入剥离剂。对光纤带单元12而言,在保护层具有杨氏模量E1、截面面积A1、抗拉强度TS1、拉伸伸长率TE1,且连接部件具有杨氏模量E2、截面面积A2、抗拉强度TS2、拉伸伸长率TE2的场合下,满足下述关系,即E1·A1≥E2·A2、TS1≥TS2、TE1≥TE2、E1≥100(MPa)、20≤E2≤300(MPa)、TS1≥10(MPa)、TS2≤40(MPa)、
TE1≥30(%)、以及TE2≤40(%)。
图3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光纤带单元的简要剖面图。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光纤带单元12,是并列配置多根光纤芯线10且仅在其外周的光纤芯线之间的凹部设置连接部件11来连接而成的。
图4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的光纤带单元的简要剖面图。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光纤带单元12,是并列配置多根光纤芯线10且在其外周厚度大致相等地设置连接部件11来连接而成的。
图5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的光纤带单元的简要剖面图。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光纤带单元12,是并列配置多根光纤芯线10且仅在其外周单面的光纤芯线之间的凹部设置连接部件11来连接而成的。
另外,本发明的光纤带单元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保护层具有杨氏模量E1、截面面积A1、抗拉强度TS1、拉伸伸长率TE1,且连接部件具有杨氏模量E2、截面面积A2、抗拉强度TS2、拉伸伸长率TE2的场合下,只要是满足下述关系的光纤带单元即可,即E1·A1≥E2·A2、TS1≥TS2、TE1≥TE2、E1≥100(MPa)、20≤E2≤300(MPa)、TS1≥10(MPa)、TS2≤40(MPa)、TE1≥30(%)、以及TE2≤40(%)。
图6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光缆的简要剖面图。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光缆包括将多条任意的上述光纤带单元12聚合(带层叠),并与填料26一起绞合,且在上下两侧纵向添加两根抗张力体23的基础上,施加护套20而构成的光缆部18;在1根钢丝周围绞合有6根钢丝的抗张力体的外周施加护套25来构成的支撑线部19;为了使光缆部18相对于光缆部18与支撑线部19之间的支撑线部19的松弛率达到0.2%以上,而在一定间隔设置有切缝(未图示)的颈部24。
(例1)试制多种4芯的光纤带单元,通过单芯分离作业来进行单芯分离评价。表1表示其结果。单芯分离评价(×)是表示在单芯分离时破坏了光纤芯线的保护层的局部或者全部的情况。
表1

由表1的结果可知,通过将光纤芯线的保护层的杨氏模量E1、截面面积A1、抗拉强度TS1、拉伸伸长率TE1,与光纤带单元的连接部件11的杨氏模量E2、截面面积A2、抗拉强度TS2、拉伸伸长率TE2的关系,设为E1·A1≥E2·A2、TS1≥TS2、TE1≥TE2,可以在不破坏保护层的情况下,进行光纤带单元的单芯分离作业。
(例2)试制多种4芯的光纤带单元,通过单芯分离作业来进行单芯分离评价。表2表示其结果。单芯分离评价(○)表示在单芯分离时可以不使用工具而通过手工作业来进行单芯分离,且不发生传输损失增加的情况。
表2

由表2的结果可知,通过将杨氏模量E2、截面面积A2、抗拉强度TS2、拉伸伸长率TE2,满足E2≤300(MPa)、TS2≤40(MPa)、TE2≤40(%)的关系的材料用于光纤带单元的连接部件,可以通过手工作业进行光纤带单元的单芯分离作业,且可以防止传输损失的增加。
(例3)试制多种4芯的光纤带单元,调查成缆(缆化)结果。表3表示其结果。成缆结果(×)表示光纤带单元发生了外伤等的情况。
表3

由表3的结果可知,通过将光纤芯线的保护层的杨氏模量E1、截面面积A1、抗拉强度TS1、拉伸伸长率TE1,与光纤带单元的连接部件的杨氏模量E2的关系,设为E1≥100(MPa)、TS1≥10(MPa)、TE1≥30(%)、E2≥20(MPa),可以抑制对成缆时的光纤带单元12造成的外伤。
(例4)试制多种4芯的光纤带单元,通过单芯分离作业来进行单芯分离评价。表4表示其结果。所谓的单芯分离时间是指一名作业人员对10根带单元进行单芯分离所需的时间。
表4

由表4的结果可知,通过将剥离剂混入保护层以及连接部件中任意一方或者双方,可以缩短单芯分离时间。即,单芯分离性能良好。
(例5)对试制的光纤芯线的被覆去除力进行了研究。图8表示被覆去除试验方法。采用外径为0.4mm以及0.5mm的光纤芯线10,在距离光纤芯线末端部100mm处,将被覆去除用刀具28,以不弄伤光纤芯线的方式向保护层13的圆周方向切入,并且,一边使其向与光纤芯线10呈水平的方向移动,一边除去保护层13。而且,用张力测定机测定此时的最大去除力。表5、表6是表示其结果。
表5

表6

由表5、表6的结果可知,通过将光纤芯线的被覆去除力设为每根9.8N/100mm以下,可以防止对光纤芯线造成外伤。
(例6)制作各种光纤芯线,来研究芯线识别性。芯线识别试验,是让20岁~50岁的任意15人,数出集束40根(50cm)相同芯线直径的芯线并将两端固定了的芯线,并测定了其数目的正确率(识别正确率)与所需时间(识别时间)。并且,芯线直径为0.25mm的是无保护层的芯线。表7、表8是表示其结果。
表7

表8

由表7、表8的结果可知,如果光纤芯线的外径为0.4mm以上,则芯线识别性良好。并且,由保护层为透明时的结果可知,因由保护层为透明所引起的透镜效果的影响,当光纤芯线10的外径为0.4mm以上且0.7mm以下时,芯线识别性良好。
为了使成缆时的光纤带单元的识别性良好,可以将连接部件设为透明来用颜色区别着色光纤线。并且,在光纤芯线的颜色全部相同的场合下,通过将着色剂混入连接部件自身来着色,可以提高芯线识别性。另外,也可以在连接部件上设置条纹状的色带。
(例7)作为例7,制作了光纤带单元中所使用的光纤芯线。以下,参照图1说明该光纤芯线的利记博彩app。
在外径约0.125mm的光纤17上,形成由紫外线硬化性树脂构成的一次被覆层16以及二次被覆层15,并将外径设为约0.245mm。进一步,在最外层设置了作为识别用的着色层14,而形成了外径约0.255mm的光纤芯线。
接着,在光纤芯线上,形成由紫外线硬化性树脂构成的保护层13,且得到了外径约0.5mm的光纤芯线10。保护层13具有约230MPa的杨氏模量、约31MPa的抗拉强度、约38%的拉伸伸长率、约0.145mm2的截面面积。
另外,为了使单芯分离时的芯线识别性良好,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将具有透镜效果的透明的保护层圆筒状地被覆在光纤线上。该透镜效果特别是在光纤芯线的外径为0.7mm以下的场合下有效(着色外径/保护层外径≥37%)。
(2)将混入着色剂而着色的保护层圆筒状地被覆在光纤线上。
(例8)作为例8,制作了光纤带单元。以下,参照图2说明该光纤带单元的利记博彩app。
光纤带单元12具有长径约2.05mm、短径约0.52mm的尺寸,并用紫外线硬化性树脂来连接4根光纤芯线10。连接部件11具有约75MPa的杨氏模量、约13MPa的抗拉强度、约22%的拉伸伸长率以及约0.411mm2的截面面积。保护层13的杨氏模量E1、截面面积A1、抗拉强度TS1、拉伸伸长率TE1,与光纤带单元的连接部件11的杨氏模量E2、截面面积A2、抗拉强度TS2、拉伸伸长率TE2的关系为,E1·A1-E2·A2102.6>0、TS1-TS2=18>0、TE1-TE2=16>0,且E1≥100(MPa)、20≤E2≤300(MPa)、TS1≤10(MPa)、TS2≤40(MPa)、TE1≤30(%)、TE2≤40(%)。
在用手工作业将该光纤带单元12分离成4根光纤芯线10(单芯)时,不破坏光纤芯线10的保护层,且得到了良好的单芯分离性能。并且,在分离作业中没有增加光纤损失。另外,由于光纤芯线为0.5mm较粗,所以在分离作业中易于识别光纤芯线。
另外,在制作光纤带单元12时,可以采用以下4种方法。
(1)将多根光纤芯线10并列排列,并在由该多根光纤芯线10形成的截面大致为长方形的长边的单面或双面,涂覆并固化紫外线硬化性树脂或者热硬化性树脂(例如,图2、图3、图4、图5)。
(2)将多根光纤芯线10并列排列,并利用加压模被覆并固化紫外线硬化性树脂、热硬化性树脂或者热塑性树脂(例如,图2、图4)。
(3)将多根光纤芯线10并列排列,并在由该多根光纤芯线10形成的截面大致为长方形的长边的单面或双面,涂覆并固化粘接性树脂(例如,图3、图5)。
(4)将多根光纤芯线10并列排列,并不连续地涂覆并固化紫外线硬化性树脂、热硬化性树脂、热塑性树脂—紫外线硬化性树脂或者粘接性树脂。
(例9)作为例9,制作了光纤带单元。以下,参照图6说明该光纤带单元的利记博彩app。
将上述的光纤带单元12按照中心6条且其两侧各2条来排列,并与聚丙烯纤维(填料26)一起聚合、绞合,且用绵丝粗略缠绕,被覆护套20,而形成光缆部18。光缆部18的外被覆厚度为2.0mm、外径为9.5mm。作为抗张力体23采用直径为0.7mm的钢丝,作为护套撕裂绳21采用直径为1.0mm的聚酯类纤维。并且,作为支撑线部19使用将7根直径为1.4mm的钢丝7绞合的镀锌钢捻线,在其外周形成护套25。而且,为了使光缆部18相对于支撑线部19的松弛率达到0.2%以上,在光缆部18与支撑线部19之间,形成有以一定间隔具有切缝的颈部24。另外,光缆部18的护套20、支撑线部19的护套25以及颈部24,是通过挤出并一并被覆作为热塑性树脂的低密度聚乙烯来同时形成的。该光缆具有17mm的整体高度。
图9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的光缆的简要剖面图。
以下,参照图9说明该光缆(称为引进光缆)的利记博彩app。
作为光缆部18,在中心排列2条上述光纤带单元12,且作为抗张力体23采用直径为0.7mm的钢丝,作为支撑线19采用直径为2.3mm的钢丝,且挤出作为热塑性树脂的低密度聚乙烯并将这些一并被覆。并且,为了便于将光纤带单元从光缆部18的护套20中取出,在光缆的长度方向形成宽度为1.2mm、深度为0.9mm的切口30。该引进光缆在光缆部18处,宽度为5.1mm,深度为3.5mm,整体光缆高度为8.6mm。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的光纤带单元,采用设有保护层且外径为0.4mm以上的光纤芯线,并列配置多根该光纤芯线并用连接部件来连接,在保护层具有杨氏模量E1、截面面积A1、抗拉强度TS1、拉伸伸长率TE1,且连接部件具有杨氏模量E2、截面面积A2、抗拉强度TS2、拉伸伸长率TE2的场合下,满足E1·A1≥E2·A2、TS1≥TS2、TE1≥TE2的关系。由此,光纤芯线的保护层比连接部件结实,所以在单芯分离时,可以在不破坏保护层,而仅破坏连接部件来进行单芯分离。
由于本发明的光缆是由上述的光纤带单元构成的,所以在分支时易于进行操作。
本发明对用于完全且充分公开的特定的实施例进行了叙述,但权利要求的范围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应解释为本发明是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合理地包含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基本启示的范围内的所有变更以及替代的构成具体化了的技术方案。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纤带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0.4mm以上的外径的光纤芯线,其包括由光纤、一次被覆层和二次被覆层构成的光纤线、以及形成于上述光纤线的外周的保护层;连接部件,其连接并列配置的上述多根光纤芯线之间,其中,在上述保护层具有杨氏模量E1、截面面积A1、抗拉强度TS1、拉伸伸长率TE1,且上述连接部件具有杨氏模量E2、截面面积A2、抗拉强度TS2、拉伸伸长率TE2的场合下,满足下述关系,即E1·A1≥E2·A2、TS1≥TS2、TE1≥TE2、E1≥100(MPa)、20≤E2≤300(MPa)、TS1≥10(MPa)、TS2≤40(MPa)、TE1≥30(%)、以及TE2≤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带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护层以及上述连接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含有剥离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带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光纤芯线具有形成于上述二次被覆层外周的着色层。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光纤带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护层以及上述连接部件由热硬化性树脂或者热塑性树脂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光纤带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护层是透明的。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光纤带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护层利用着色剂被着色。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光纤带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部件是透明的。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光纤带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部件利用着色剂被着色。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光纤带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部件具有条纹状的色带。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光纤带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部件形成于将多根光纤芯线并列排列而形成的截面大致为长方形的长边的双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光纤带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部件形成于将多根光纤芯线并列排列而形成的截面大致为长方形的长边的单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光纤带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部件仅形成于上述多根并列排列的光纤芯线之间的凹部。
13.一种光缆,其特征在于,聚合1条以上的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光纤带单元并使其光缆化。
全文摘要
一种光纤带单元,包括具有0.4mm以上的外径的光纤芯线,其具有由光纤、一次被覆层和二次被覆层构成的光纤线、以及形成于上述光纤线的外周的保护层;连接部件,其连接并列配置的上述多根光纤芯线之间。该光纤带单元,在保护层具有杨氏模量E1、截面面积A1、抗拉强度TS1、拉伸伸长率TE1,且连接部件具有杨氏模量E2、截面面积A2、抗拉强度TS2、拉伸伸长率TE2的场合下,满足下述关系,即E1·A1≥E2·A2、TS1≥TS2、TE1≥TE2、E1≥100(MPa)、20≤E2≤300(MPa)、TS1≥10(MPa)、TS2≤40(MPa)、TE1≥30(%)、以及TE2≤40(%)。
文档编号H01B11/00GK1942799SQ200580011148
公开日2007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14日
发明者佐藤高宏, 小高义史, 野泽英行, 大久保千寻 申请人: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