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利用磁力和远红外线的离子化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磁力和远红外线的离子化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磁力和远红外线的、能增大磁体的磁通密度并且激发远红外线的离子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题为“磁通密度增大装置(amplification device of magnetic fluxdensity)”的韩国专利No.181748中,公开了利用磁力来激发流体离子化,并且通过增大磁通密度来实现这种离子化。也就是说,这种磁通密度增大装置能够用作使农业或工业机械、各种车辆、燃烧装置等所用液体燃料或气体燃料活化的装置。并且该装置还广泛用于家用目的或用于农业及渔业领域,用以活化水、泉水和排出水,并且用于制备化工产品、药品、食品等过程中,用以活化气体物质或液体物质等等。
有效利用增大的磁体磁力与陶瓷发出的远红外线的共同作用,可以引起分子态的流体的离子分离现象,并且使这些离子活化。这种离子化作用能够减少各种气体燃料和液体燃料中的氯组分或臭气,或废气中的有害物质。
上述的磁通密度装置能够防止环境污染并能有效地改进燃料比,并且还能够活化各种水从而改善水的质量、水的净化并能加速动植物生长,或者保持人体健康。而且该装置在制备化工产品、药品或食品时能够活化气体或液体,从而有助于提高例如气体物质或液体物质的反应、混合及熟化。
换言之,流体的组成分子受到激励,并且向该被激励的流体施加磁感应能量(magnetic inductive energy)(和远红外线能量)。流体组分分子的联合体被分离为超精细粒子,从而增加氧的供应量,由此得到具有完全反应性的活化流体。
该活化装置要预先确定所需的磁通密度,然后可以根据预先确定的磁通密度来确定针对特定材料的磁位形(magnetic configuration)。作为一种增大磁体的磁通密度的方法,可以将多个永磁体沿轴向堆叠以在磁体间形成吸引或排斥的磁场,由此通常能够提高磁通密度。
这种离子化装置包括多个磁体;分隔元件,其以预定的间隔设置在磁体之间;以及壳体,其容置磁体和分隔元件。该分隔元件具有通过抗磁材料或非磁性材料来适当阻断磁力的功能。如下这种结构,即通过在磁体之间插入分隔元件以形成间隙并将由磁性材料构成的壳体内的多个磁体相连接,能够产生增大磁通密度的效果。
通常,仅通过多个低价购得的磁体的堆叠难以提供一种能完全实现流体活化的增大装置或流体活化装置。
近来,将远红外线作为流体活化的手段已引起注意,并且应该能够廉价地实现同时将磁力和远红外线作用于流体。特别地,当这种磁通增大结构中形成有流体流动空间(fluid flux space)并且该磁通增大结构由具有预定粗细的铜线捆构成时,非常容易获得磁场,从而能够增大磁通密度。
这种简化的装配或安装工作还需要一种能被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的装配结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传统的增大装置相比改进的、利用磁力和远红外线的离子化装置。
换言之,本发明的离子化装置形成有呈线圈形式的感应元件(inductionmember)和流体流动空间;并且包括磁性材料、远红外线发射元件以及感应传导件,从而获得弱磁力和弱远红外线,并形成磁场。因此,在该离子化装置的磁通增大元件的流体流动空间中,增大磁力并提供远红外线,这样,由于流体从该流体流动空间的中央或周围穿过,因此流体能够获得一定的离子化(ionization)。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的、利用磁力和远红外线的离子化装置,该装置能够增大磁通密度。
本发明的离子化装置形成有呈线圈形式的感应元件和流体流动空间;并且包括磁性材料、远红外线发射元件以及感应传导件,以获得弱磁力和弱红外线,并形成磁场。因此,在该离子化装置的磁通增大元件的流体流动空间中,增大磁力并提供远红外线,并且由于流体从流体流动空间的中央或周围穿过,因此流体能够获得一定的离子化。因此,本发明能够提供具有上述结构的增大装置、活化装置或离子化装置。
而且,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简化的磁通增大结构的增大装置,该装置能以低成本制造,并且还具有远红外线的功效。
若如以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那样,将这种磁通密度的增大、控制及阻断应用于如蓄电池等电解液形式的电源,则能够进行稳定的电力供给并且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经该离子化装置获得的离子活化的磁化水比非离子化水包含更多有益健康的矿物质。而且,离子活化使水分子变小,因此如果该活化水用于饮用,则该活化水能够增强对矿物质的吸收;并且该活化水能够取代诸如灭菌剂、消毒剂、清洁剂、洗涤剂等化学物质。如果将该活化水用于各种工业领域,则如同一般的离子水一样,能够减少水中的污染物质。当将活化水用作用于加热的热水时,水管不会由于残渣而结垢,从而能提高水管的使用效率,节约燃料。特别是如果将活化水用于氧气较少的封闭房间时,能够缓解缺氧现象。而且,通过液体燃料中的离子分离,燃料可以被活化,从而能显著提高燃烧效率。
通过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及优点将更加显见,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利用磁力和远红外线的离子化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的根据本发明的离子化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示出了图2中磁性增大元件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利用磁力和远红外线的离子化装置的剖视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利用磁力和远红外线的离子化装置的立体图;图6示出了图5中根据本发明的离子化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离子化装置的剖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利用磁力和远红外线的离子化装置的立体图;图9是图8中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离子化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10示出了用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磁性增大元件的分解立体图;以及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离子化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在此提供一种改进的、利用磁力和远红外线的离子化装置的第一方案,其包括壳体,其中形成有容置空间;磁性材料,其设置在该壳体的中间,在该磁性材料的中央连接有具有一定高斯值的磁体以散布磁力;磁通密度控制板,其由抗磁材料构成,用以覆盖该磁性材料的上部和下部,以通过该磁性材料散布(distribute)该磁体的磁通密度;侧面磁性增大元件,其密集缠绕有大量的铜线,该侧面磁性增大元件设置在该磁通密度控制板的外侧,用以从侧面增大并感应该磁通密度控制板的磁通,在该侧面磁性增大元件中形成有流体流动空间;上下磁性增大元件,其密集缠绕有大量的铜线,所述上下磁性增大元件设置在该侧面磁性增大元件的上方和下方,用以沿向上和向下方向增大并感应该磁通密度控制板的磁通;远红外线发射元件,其结合在该侧面磁性增大元件的流体流动空间中,从而在该侧面磁性增大元件的空间中提供远红外线及增大的磁通密度;感应传导件,其结合在该侧面磁性增大元件的流体流动空间中,以感应并再次增大该侧面磁性增大元件的空间内的磁通中的磁力;以及盖,其用以覆盖该磁性材料、该磁通密度控制板、该侧面磁性增大元件、该远红外线发射元件以及该感应传导件。
在此提供一种改进的利用磁力和远红外线的离子化装置的第二方案,其包括筒形壳体,在该筒形壳体的端部形成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端部形成有上下通孔,并且在该筒形壳体中形成有容置空间;第一活化部分,其包括磁性材料,其设置在该筒形壳体的中间,在该磁性材料的中央连接有具有一定高斯值的磁体以散布磁力;磁通密度控制板,其由抗磁材料构成,用以覆盖该磁性材料的上部和下部,以通过该磁性材料散布该磁体的磁通密度;侧面磁性增大元件以及上下磁性增大元件,所述磁性增大元件密集缠绕有大量的铜线,并且设置在该磁通密度控制板的外侧,用以增大并感应该磁通密度控制板的磁通,在该侧面磁性增大元件中形成有流体流动空间;远红外线发射元件和感应传导件,结合在该侧面磁性增大元件的流体流动空间中,以在该侧面磁性增大元件的流体流动空间中提供远红外线及增大的磁通密度;多个增大元件,所述增大元件围绕在该第一活化部分的外部;第二活化部分,其包括磁性材料,该磁性材料具有折叠的多层形式,在该磁性材料的中央设置有磁体;磁通密度控制板,其覆盖在该磁性材料的一侧;磁性增大元件,其密集缠绕有大量的铜线,并且在该磁性增大元件的内部具有预定空间,以增大该磁性材料和该磁通密度控制板外部的散布磁通密度;以及分隔元件,其以预定的间隔设置在该第一活化部分和该第二活化部分之间;其中一些水穿过该筒形壳体,并且所述水由远红外线和磁力而离子活化。
在此提供一种改进的利用磁力和远红外线的离子化装置的第三方案,其包括活化元件,其包括磁性材料,其设置在该活化元件的中间,在该磁性材料的中央连接有具有一定高斯值的磁体以散布磁力;磁通密度控制板,其覆盖该磁性材料的上部和下部,以通过该磁性材料散布该磁体的磁通密度;磁性增大元件,其密集缠绕有大量的铜线,该磁性增大元件设置在该磁通密度控制板外侧,用以增大散布的磁通密度,并且该磁性增大元件中形成有流体流动空间;以及远红外线发射元件和感应传导件,结合在该磁性增大元件的流体流动空间中,以在该磁性增大元件的空间中提供远红外线及增大的磁通密度;以及筒形壳体,在所述筒形壳体中形成有供设置该活化元件的空间,并且所述筒形壳体通过螺纹相互固定;所述筒形壳体包括多个供流体流经的通孔;其中一些水穿过所述筒形壳体,并且所述水由该远红外线和该磁力而离子活化。
将由薄钢板构成的磁性材料切割为预定的大小,并在该磁性材料的中央的两个面上连接小尺寸的磁体。磁体的表面涂敷有厚厚的抗磁材料,以削弱强的磁力,并且,靠近磁体的薄钢板表面涂敷有非磁性材料以在整个磁性材料中形成恒定的磁通密度,从而形成磁力弱化的磁场。
远红外线发射元件将诸如锗、石英斑岩、玉、高岭土、赭土、石英、木炭等细粉末与环氧树脂以适于激发红外线的预定的浓度比例和数量来进行混合,随后固化该混合物。
感应传导件由具有一定尺寸的纯度为99.99%的薄铜板构成。
增大元件以缠绕的、高纯度铜线的形式设置在磁性材料、远红外线发射元件和感应传导件所在位置的外部。
阻断板由抗磁材料构成,以避免磁性超出磁力作用的范围。
优选地,除了激发发射预定量的远红外线,在利用磁力和远红外线的离子化装置的流体流动空间中还设置有激发磁感应的感应传导件壳体和盖具有多个供流体经过的通孔。可以使用设置在离子化装置外部的、具有输出软管的筒形体来活化流体。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实例1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利用磁力和远红外线的离子化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该离子化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示出了图2中磁性增大元件的分解立体图;而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利用磁力和远红外线的离子化装置的剖视图。
利用磁力和远红外线的离子化装置10包括壳体11,其中形成有容置空间;以及盖12。该离子化装置10还包括磁性材料13、磁通密度控制板14、侧面磁性增大元件15和上下磁性增大元件15a、远红外线发射元件16以及感应传导件(inductive conduction piece)17。
在磁性材料13的中央连接有具有一定高斯值的磁体13a以散布(distribute)磁力。在磁性材料13的上部和下部覆盖有由抗磁材料构成的磁通密度控制板14,用于通过磁性材料13散布磁体13a的磁通密度。侧面磁性增大元件15和上下磁性增大元件15a密集缠绕大量的铜线。其中,侧面磁性增大元件15中设置有流体流动空间(fluid flux space)A,而上下磁性增大元件15a设置在磁通密度控制板14的外侧。远红外线发射元件16结合在流体流动空间A中,使得在磁性增大元件15和15a的流体流动空间A中提供远红外线和增大的磁通密度。感应传导件17结合在流体流动空间A中,通过磁性增大元件15和15a的流体流动空间内的磁通而感应产生磁力,这样进一步增大磁力。
在此可以采用各种类型的磁性增大元件15和15a,但是为了防止其移动,优选地采用具有预定粗细的缠绕铜线捆;其中,侧面磁性增大元件15具有流体流动空间A,而缠绕成捆形的上下增大元件15a设置在磁通密度控制板14和14a的外侧。优选地,所述的磁性增大元件浸在蓄电池中。
而且,可以形成一个或两个磁通密度控制板14以限定磁场影响的区域。在本发明的本实施例中采用了两个磁通密度控制板14和14a。但是这种结构需要通过限制磁通密度使之不超出特定范围来防止当磁力到达其它电子装置例如汽车发动机的电子控制单元(ECU)时可能导致的误操作。
在将本发明的离子化装置应用于例如蓄电池等电解液式电源时,能够获得稳定的电力供给并且能够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实例2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利用磁力和远红外线的离子化装置的立体图;图6示出了该离子化装置的分解立体图;而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离子化装置的剖视图。
现将参考上述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离子化装置的筒形壳体101具有从壳体101延伸出的环形开口端,并且在筒形壳体101中形成有流体流动空间A。在所述环形开口端处一体地形成有供流体流过的上、下通孔102和104。第一通孔102以锁紧螺母103的方式设有封装元件,并且第一通孔102与水管连接。
在壳体101的流体流动空间A内,第一活化部分110和第二活化部分130由分隔元件120间隔预定距离设置。
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设置一样,第一活化部分110包括磁性材料13、磁通密度控制板14、侧面磁性增大元件15和上下磁性增大元件15a、远红外线发射元件16以及感应传导件17。因此,第一实施例的构造和功能与第二实施例中以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的部分的构造和功能相同。
磁性材料13用以散布磁力,在磁性材料13的中央连接有具有一定高斯值的磁体13a。由抗磁材料构成的磁通密度控制板14覆盖磁性材料13的上部和下部,以通过磁性材料13散布磁体13a的磁通密度。侧面磁性增大元件15设置在磁通密度控制板14的外侧,其密集缠绕有大量的铜线,并且在侧面磁性增大元件15中包含有流体流动空间A。上下磁性增大元件15a设置在磁通密度控制板14的上下两侧,其密集缠绕有大量的铜线,以沿向上和向下方向增大并感应(induce)磁通密度控制板14的磁通。远红外线发射元件16和感应传导件17结合在流体流动空间A中,以在侧面磁性增大元件15的流体流动空间A内提供远红外线及增大的磁通密度。
而且,第一活化部分110设置有多个由成捆的大量铜线构成的增大元件118,所述增大元件118环绕在第一活化部分110的外部。
第二活化部分130包括磁性材料132、磁通密度控制板136以及磁性增大元件134。磁性材料132呈折叠的多层形式,在该磁性材料132的中央设置有磁体131。磁通密度控制板136覆盖在磁性材料132的一侧。磁性增大元件134密集缠绕有大量的铜线,并设置在磁通密度控制板136的外侧,且磁性增大元件134中包括有预定的空间,以增大散布的磁通密度。
分隔元件120以预定的间隔设置在第一活化部分110和第二活化部分130之间,以防止增大的磁通密度发生叠加。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离子化装置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第一活化部分110中加速水的离子化,并且由此获得到离子活化的磁化水。然后,该磁化水再经过第二活化部分130,以大幅提高水的活化性。
作为参考,壳体101的内壁由抗磁材料构成,壳体101的内壁通过阻断(interrupt)磁性材料132的磁场,可使作用到离子化装置外部的磁通密度减小至1高斯以下。优选地,永磁体由钕制成。钕磁体可以低价购得,并能够提供本发明中的增大磁通密度的效果。
磁通密度控制板136由发射电磁波的抗磁材料或发射远红外线的陶瓷构成。磁力和远红外线同时作用在运动(active)流体上,从而允许有效地进行活化作用。
通过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离子化装置获得的离子活化的磁化水比未离子活化的水包含更多有益健康的矿物质。而且,离子活化使水分子变小。因此当这种水用于饮用时,这种水能够增强对矿物质的吸收,并能取代诸如灭菌剂、消毒剂、清洁剂、洗涤剂等化学物质。另外,如果将活化水用于各种工业领域,则如同一般的离子水一样,能够减少许多污染物质。
韩国标准与科学研究所(Korea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Science)于2000年10月10日利用磁场对水进行离子化,并进行了电学测试,结果示于表1。
表1
以上数据显示水在离子化之前和离子化之后的测试结果,其中,电量大约增大了5-9倍,电阻减小至1/5-1/9。在测试进行的过程中,该离子化装置仅使用了磁力。
京畿道的公共卫生和环境研究所(Research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 andEnvironment)于2000年11月16日对离子化之前和离子化之后的水进行了分析,结果示于表2。
表2
※离子化之前的水以I表示,离子化之后的水以II表示。
如表2所示,离子化之后的水在混浊度、硝态氮、氯离子、硬度、蒸发残留、普通细菌等方面能获得数值提高30%的优良结果。
实例3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利用磁力和远红外线的离子化装置的立体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离子化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10示出了用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磁性增大元件的分解立体图,而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参考图8至图11,利用磁力和远红外线的离子化装置200包括活化元件210;以及两个筒形壳体220和222,筒形壳体220和222包括多个供流体流经的通孔221。该活化元件210包括磁性材料212、磁通密度控制板214、磁性增大元件215,远红外线发射元件216以及感应传导件217。
两个筒形壳体220和222通过螺纹相互固定,并且在两个筒形壳体220和222中形成有空间。磁性材料212用以散布磁力,在磁性材料212的中央连接有具有一定高斯值的磁体213。磁通密度控制板214覆盖磁性材料212的上部和下部,以通过磁性材料212散布(distribute)磁体213的磁通密度。形成有流体流动空间并且密集缠绕有大量铜线的磁性增大元件215设置在磁通密度控制板214的外侧,以增大散布的磁通密度。远红外线发射元件216和感应传导件217结合在流体流动空间中,以在磁性增大元件215的流体流动空间内提供远红外线及增大的磁通密度。
壳体220和222的内壁允许阻断磁性材料的磁场,因此能将作用到磁性增大元件215外部的磁通密度降至5高斯以下。
第三实施例还包括输出软管230,用以将液体燃料注入车辆的燃料入口。
在上述的磁通密度增大装置中已经知道这种燃料活化装置的效率,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增大磁通密度的改进的离子化装置。液体燃料中的这种离子分离能够提高液体燃料的活性和燃烧效率。
实用性如上所述,当通过本发明的离子化装置获得的水用于饮用时,这种活化水能够增强对矿物质的吸收并而能够取代诸如灭菌剂、消毒剂、清洁剂、洗涤剂等化学物质。如果将这种活化水用于各种工业领域,则如同一般的离子水一样,能够减少污染物质。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磁力和远红外线的离子化装置,其包括壳体(11),其中形成有容置空间;磁性材料(13),其设置在该壳体(11)的中间,在该磁性材料(13)的中央连接有具有一定高斯值的磁体(13a)以散布磁力;磁通密度控制板(14),其由抗磁材料构成,用以覆盖该磁性材料(13)的上部和下部,以通过该磁性材料(13)散布该磁体(13a)的磁通密度;侧面磁性增大元件(15),其密集缠绕有大量的铜线,并设置在该磁通密度控制板(14)的外侧,用以从侧面增大并感应该磁通密度控制板(14)的磁通,并且在该侧面磁性增大元件(15)中形成有流体流动空间(A);上下磁性增大元件(15a),其密集缠绕有大量的铜线,所述上下磁性增大元件(15a)设置在该侧面磁性增大元件(15)的上方和下方,用以沿向上和向下方向增大并感应该磁通密度控制板(14)的磁通;多个远红外线发射元件(16),其结合在该侧面磁性增大元件(15)的流体流动空间(A)中,从而在该侧面磁性增大元件(15)的空间(A)中提供远红外线及增大的磁通密度;多个感应传导件(17),其结合在该侧面磁性增大元件(15)的流体流动空间(A)中,以感应并再次增大该侧面磁性增大元件(15)的空间(A)内的磁通磁力;以及盖(12),其用以覆盖该磁性材料(13)、该磁通密度控制板(14)、所述磁性增大元件(15)、该远红外线发射元件(16)以及该感应传导件(17)。
2.一种利用磁力和远红外线的离子化装置,其包括筒形壳体(101),在该筒形壳体(101)的端部形成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端部上形成有上、下通孔(102、104),并且在该筒形壳体(101)中形成有容置空间(A);第一活化部分(110),其包括磁性材料(13),该磁性材料设置在该筒形壳体(101)的中间,在该磁性材料(13)的中央连接有具有一定高斯值的磁体(13a)以散布磁力;磁通密度控制板(14),其由抗磁材料构成,用以覆盖该磁性材料(13)的上部和下部,以通过该磁性材料(13)散布该磁体(13a)的磁通密度;侧面磁性增大元件(15)以及上下磁性增大元件(15a),所述磁性增大元件密集缠绕有大量的铜线,并且设置在该磁通密度控制板(14)的外侧,用以增大并感应该磁通密度控制板(14)的磁通,在该侧面磁性增大元件(15)中形成有流体流动空间(A);远红外线发射元件(16)和感应传导件(17),结合在该磁性增大元件(15)的流体流动空间(A)中,以在该侧面磁性增大元件(15)的流体流动空间(A)内提供远红外线及增大的磁通密度;多个增大元件(118),所述增大元件围绕该第一活化部分(110)的外部;第二活化部分(130),其包括磁性材料(132),该磁性材料(132)呈折叠的多层形式,在该磁性材料(132)的中央连接有磁体(131);磁通密度控制板(136),其覆盖该磁性材料(132)的一侧;磁性增大元件(134),其密集缠绕有大量的铜线,并且在该磁性增大元件(134)的内部具有预定空间,以增大该磁性材料(132)和该磁通密度控制板(136)外部的散布磁通密度;以及分隔元件(120),其以预定的间隔设置在该第一活化部分(110)和该第二活化部分(130)之间,其中一些水经过该筒形壳体(101),并且所述水由远红外线和磁力进行离子活化。
3.一种利用磁力和远红外线的离子化装置,其包括活化元件(210),其包括磁性材料(212),其设置在该活化元件(210)的中间,在该磁性材料(212)的中央连接有具有一定高斯值的磁体(213)以散布磁力;磁通密度控制板(214),其覆盖该磁性材料(212)的上部和下部,以通过该磁性材料(212)散布该磁体(213)的磁通密度;磁性增大元件(215),其密集缠绕有大量的铜线,该磁性增大元件(215)设置在该磁通密度控制板(214)外侧,用以增大散布的磁通密度,并且该磁性增大元件(215)中形成有流体流动空间(A);以及远红外线发射元件(216)和感应传导件(217),结合在该磁性增大元件(215)的流体流动空间(A)中,以在该磁性增大元件(215)的流体流动空间(A)内提供远红外线及增大的磁通密度;以及筒形壳体(220、222),在所述筒形壳体(220、222)中形成有供设置该活化元件(210)的空间,并且所述筒形壳体(220、222)通过螺纹相互固定,所述筒形壳体(220、222)包括多个供流体流经的通孔(221);其中,一些水经过所述筒形壳体(220、222),并且所述水由该远红外线和该磁力进行离子活化。
全文摘要
一种利用磁力和远红外线的离子化装置,其能增大磁体的磁通密度并且激发远红外线。该离子化装置包括壳体(11),其中形成有容置空间;磁性材料(13),在该磁性材料(13)的中央连接有具有一定高斯值的磁体(13a)以散布磁力;磁通密度控制板(14),其由抗磁材料构成,用以覆盖该磁性材料(13)的上部和下部,以通过该磁性材料(13)分布该磁体(13a)的磁通密度;侧面磁性增大元件(15)及上下磁性增大元件(15a),所述磁性增大元件密集缠绕有大量的铜线,用以从侧面、或者沿向上和向下方向增大并感应该磁通密度控制板(14)的磁通,在磁性增大元件中形成有流体流动空间(A);远红外线发射元件(16),其结合在流体流动空间(A)中,从而在该侧面磁性增大元件(15)的空间(A)中提供远红外线及增大的磁通密度;感应传导件(17),其结合在流体流动空间(A)中,以感应并再次增大该侧面磁性增大元件(15)的空间(A)内的磁通中的磁力线;以及盖(12),其用以覆盖该磁性材料(13)、该磁通密度控制板(14)、该侧面磁性增大元件(15)、该远红外线发射元件(16)以及该感应传导件(17)。
文档编号H01F7/02GK1859971SQ200580001192
公开日2006年11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3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30日
发明者郑泰永, 郑承容 申请人:郑泰永, 郑承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