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真空接触器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6859901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交流真空接触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触器,特别是一种性能改良的交流真空接触器。
背景技术
国内现有的真空接触器,其传动机构都是杠杆式传动,传动原理如图1所示。给线圈88′通电,动铁心86′在电磁吸力的作用下被吸向静铁心87′,并带动杠杆(摇臂)85′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压缩反力弹簧89′。杠杆85′的转动使真空灭弧室8’摆脱了外力的束缚,在自闭力的作用下,动触头82′与静触头81′闭合,完成了电路的接通。当线圈88’断电后,电磁吸力消失,反力弹簧89′的反作用弹簧力大于真空自闭力,于是动铁心86′被推离静铁心87′,且带动杠杆85′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推动调节螺钉84′,拉动动触头82′,使动、静触头81’、82′分离,完成了电路的分断。
图2至图4显示了现有动、静触头从闭合到分离阶段的状态示意图。图2为动、静触头81’、82’闭合,主电路处于接通状态。图3为控制电路断电,杠杆4’开始逆时针方向转动,动、静触头81’、82’尚未分离,杠杆4’与调节螺钉3’为线接触。图4为动、静触头81’、82’之间的距离达到额定开距,运动结束,主电路处于分断状态,杠杆4’与调节螺钉3’为面接触。可以看出,动、静触头81’、82’的分断为带角度的倾斜式分断,即触头的分离有先后,触头的最后分开距离有大小,触头的烧损有轻微与严重之分。这样以来,分断时所产生的电弧对触头的烧损也是局部严重,甚至造成熔焊,性能低下。
另外,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真空接触器,就其结构来说,绝大多数为开启式,也有采用半封闭式的。由于真空接触器的零部件以及电子元器件裸露或者部分裸露,零部件易被碰伤损坏;外界的尘埃、杂物等易落入机体内,阻碍传动部分运动,严重时甚至导致接触器无法工作;且接触器内的电子元器件易受污染、变质,引发事故。
参阅图5和图6,现有的真空接触器主电路包括真空灭弧室8’、上联结板1’、下联结板9’以及软联结6’,上述结构均安装在绝缘框架2内。由于框架2结构复杂,随着产品容量增大,框架结构也要相应增大,制造难度随之加大,成本也随之增长。另外,采用框架式结构,产品组装与调试也极为不便。想要将真空接触器全部密闭起来也非常困难。
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流真空接触器,以克服现有的真空接触器的动、静触头分断为带角度的倾斜式分断,造成分断时所产生的电弧对触头的烧损不均,局部严重,甚至造成熔焊,性能低下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交流真空接触器,由本体和外壳构成;本体包括真空灭弧室、电磁系统、辅助触头、反力弹簧、整流装置、杠杆传动机构,底座、上联结板、下联结板、软联结等;该杠杆传动机构上设有一通孔,供一调节螺钉的螺柱穿设其中,所述调节螺钉的螺柱下端延伸出动导电杆,动导电杆延伸出动触头,动触头与静触头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传动机构上有一弧形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的弧形面与调节螺钉头部的支承面相接触。
改进前,动、静触头的分断是在杠杆旋转的带动下,通过调节螺钉对触头的拉动而实现的。而杠杆与调节螺钉的接触是以面接触的形式出现的。改进后,当下达断电指令后,电磁吸力消失,衔铁在反力弹簧的作用下,带动杠杆做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以线接触的形式而带动与触头相联结的调节螺钉,沿动导电杆轴线方向做向上提拉运动,使动、静触头水平分断,触头的烧损轻微、均匀,从而提高了产品性能。
所述弧形定位件与杠杆传动机构一体压制成型。
调节螺钉与动导电杆通过螺纹方式相连,并通过螺母锁紧。
动导电杆与动触头相连。
所述动导电杆上设有触头烧损标示。由于动导电杆与动触头相连,动导电杆的上下运动,必然带动触头烧损标示及动触头一起作上下运动,一旦触头烧损到一定程度后,动导电杆下移,触头烧损标示就会落入真空灭弧室内,从外部就看不到了。当观察不到触头烧损标示时,就应更换真空灭弧室。
优选地,接触器本体内设有一底板,供真空灭弧室、上联结板、下联结板和软联结组装在该底板上。这种结构的交流真空接触器,摈弃了原先复杂的框架式结构,采用简单的塑料底板式结构,组装快捷、调试方便,而且造价也大为降低。
所述外壳由透明材料制成,由分体的罩、盖、上盖板和一下盖板各部分组装构成。由于实现了全封闭,避免了零部件的裸露,使产品免受损坏;有效避免外界的尘埃、杂物等落入机体内部而使内部电子元器件受污染,保证了工作的可靠性;由于做到了既封闭又透明,就无需使用专用检测工具、更不需拆除任何零部件,通过透明材料制成的外壳观察,就能对产品的工作状态及触头的磨损情况一目了然。采用分体设计,避免了制作一个复杂的整体框架。尤其当排列多个真空管或者真空管尺寸扩大时,只需将铁制底板加长,四边的外壳框架尺寸可以不变。
具体地,所述罩封闭所述真空灭弧室、部分杠杆传动机构、上联结板、下联结板、软联结以及部分底板。
所述盖封闭所述部分杠杆传动机构、部分底板以及部分电磁系统;该盖与所述罩匹配连接。
所述上盖板和一下盖板封闭所述部分电磁系统、辅助触头、整流装置以及反力弹簧;所述上盖板与所述盖匹配连接,所述下盖板与所述罩匹配连接。


图1是真空接触器传动原理示意图;图2是现有真空接触器的动、静触头闭合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现有真空接触器的杠杆开始转动,动、静触头尚未分离时的状态示意图;图4是现有真空接触器的动、静触头分离时的状态示意图;图5是现有交流真空接触器绝缘框架的立体图;图6是现有交流真空接触器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交流真空接触器的动、静触头闭合时的状态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交流真空接触器的杠杆已经转动,动、静触头刚刚分离时的状态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交流真空接触器的动、静触头完全分离时的状态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交流真空接触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动导电杆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交流真空接触器的罩的立体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交流真空接触器的盖的立体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交流真空接触器的上盖板的立体图;图15是本实用新型交流真空接触器的下盖板的立体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交流真空接触器的底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7至图16,给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使能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功能、特点。
参阅图7至图9,为本实用新型杠杆系统的工作原理图。杠杆传动机构5上有一弧形定位件4。弧形定位件4用塑粉直接压制成形,其弧形面与调节螺钉3头部的支承面(图中螺钉3的头部上与螺柱相交的平面)相接触。图7显示的是动、静触头20、21闭合,主电路处于接通状态。图8显示的是控制电路断电,定位件4开始逆时针方向转动,动、静触头20、21开始分离,由于弧形面与平面的接触总是线接触,因而此时弧形定位件4与调节螺钉3的支撑底面为线接触。图9显示的是动、静触头20、21之间的距离达到额定开距,运动结束,主电路处于分断状态。结合图10所示当下达断电指令后,电磁吸力消失,衔铁11在反力弹簧13的作用下,带动杠杆系统5及定位件4做逆时针方向转动,由于定位件4与调节螺钉3始终保持线接触,因而即使弧形定位件4倾斜上抬,调节螺钉3仍为上下直线运动,由此使与其相连的动触头20沿动导电杆7轴线方向做向上提拉运动,使动、静触头20、21水平分断。这样使触头的烧损均匀、轻微,避免局部烧损严重,甚至造成熔焊,从而提高了产品性能。
参阅图10和图11,本实用新型的交流真空接触器,主要由本体和外壳两部分组成。本体包括衔铁11、电磁系统18、辅助触头14、整流装置16、铁质底座15、塑料底板10、软联结6、下联结板9、上联结板1、真空灭弧室8、杠杆传动机构5、调节螺钉3、弧形定位件4、动导电杆7以及反力弹簧13等。杠杆传动机构5上设有一通孔51,供调节螺钉3的螺柱穿设其中。调节螺钉3的螺柱下端延伸出动导电杆7,动导电杆7的一端与调节螺钉3相连,另一端与动触头20相连。动触头20与静触头21相对,设置在真空灭弧室8中(参阅图1)。调节螺钉3与动导电杆7通过螺纹方式相连,并通过螺母31锁紧。调节螺钉3与螺母31之间设有平垫片33。螺母31与软联结6之间设有弹簧垫圈32。动导电杆7与动触头20相连。在动导电杆7上设有触头烧损标示22。由于动导电杆7与动触头20相连,动导电杆7的上下运动,必然带动触头烧损标示22及动触头20一起作上下运动,一旦触头烧损到一定程度后,动导电杆7下移,触头烧损标示22就会落入真空灭弧室8内,从外部就看不到了。当观察不到触头烧损标示22时,用户就知道应更换真空灭弧室。避免了原有技术需用专用工具检测或计算的缺陷。
如图10所示,并结合图12至图16,真空灭弧室8、上联结板1、下联结板9和软联结6都组装在塑料底板10上(参阅图16),组装快捷、调试方便,而且造价也大为降低。整个产品由铁质底座15承载并安装。外壳包括罩2(参阅图12)、盖19(参阅图13)、上盖板17(参阅图14)和下盖板12(参阅图15),该四部分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这样,无需使用专用检测工具、更不需拆除任何零部件,通过观察,就能对产品的工作状态及触头的烧损情况一目了然。结合本实用新型增设触头烧损标示22,更使得在不需拆除任何零部件的情况下,通过外部观察,随时掌握产品的工作状态及触头的磨损情况。上盖板17与盖19之间相互匹配连接,连接方式为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栓连接固定。盖19与罩2、罩2与下盖板12之间也是相互匹配的连接,连接方式同样为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真空灭弧室8、杠杆传动机构5的一部分、上联结板1、下联结板9、软联结6以及底板10的一部分被罩2所封闭。杠杆传动机构5的一部分、底板10以及电磁系统18的一部分被盖19所封闭。电磁系统18的一部分、辅助触头14、整流装置16以及反力弹簧13被上盖板17和下盖板12所封闭。也可以这么看,杠杆传动机构5由罩2和盖19所封闭。底板10由罩2和盖19所封闭。电磁系统18由盖19、上盖板17和下盖板12所封闭。
前面提供了对较佳实施例的描述,以使本领域内的任何技术人员可使用或利用本实用新型。对该较佳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可以作出各种修改或者变换。例如,本实施例中的弧形定位件实际上是在原先塑料杠杆上直接压出弧形结构,也可以采用将一金属材质的弧形定位件,作为镶嵌件与塑粉直接压制在原先塑料杠杆里的方式。而本实施例中的外壳,更是可以采用各种类似的结构,也非必须要分成罩、盖、上盖板和下盖板四部分。应当理解,这些修改或者变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交流真空接触器,由本体和外壳构成;本体包括真空灭弧室、电磁系统、辅助触头、反力弹簧、整流装置、杠杆传动机构,底座、上联结板、下联结板、软联结;该杠杆传动机构上设有一通孔,供调节螺钉的螺柱穿设其中,所述调节螺钉的螺柱下端延伸出动导电杆,动导电杆延伸出动触头,动触头与静触头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传动机构上有一弧形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的弧形面与调节螺钉头部的支承面相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真空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定位件与杠杆传动机构一体压制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直空接触器,其特征在于,调节螺钉与动导电杆通过螺纹方式相连,并通过螺母锁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真空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动导电杆与动触头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流真空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导电杆上设有触头烧损标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真空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接触器本体内设有一底板,供真空灭弧室、上联结板、下联结板和软联结组装在该底板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真空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由透明材料制成,由分体的罩、盖、上盖板和一下盖板各部分组装构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流真空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封闭真空灭弧室、部分杠杆传动机构、上联结板、下联结板、软联结以及部分底板。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流真空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封闭部分杠杆传动机构、部分底板以及部分电磁系统;该盖与所述罩匹配连接。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流真空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封闭所述部分电磁系统、辅助触头、整流装置以及反力弹簧;所述上盖板与所述盖匹配连接,所述下盖板与所述罩匹配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交流真空接触器,由本体和外壳构成;本体包括真空灭弧室、电磁系统、辅助触头、反力弹簧、整流装置、杠杆传动机构,底板、底座、上联结板、下联结板、软联结;所述杠杆传动机构上有一通孔,供一调节螺钉的螺柱穿设其中,所述调节螺钉的螺柱下端延伸出动导电杆,动导电杆下端延伸出动触头,动触头和静触头相对设置,所述杠杆传动机构上有一弧形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的弧形面与调节螺钉头部的支承面相接触。改进后,当下达断电指令后,电磁吸力消失,衔铁在反力弹簧的作用下,带动杠杆做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以线接触的形式而带动与触头相联结的调节螺钉,沿动导电杆轴线方向做向上提拉运动,使动、静触头水平分断,触头的烧损轻微、均匀,从而提高了产品性能。
文档编号H01H33/66GK2899081SQ200520044269
公开日2007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2日
发明者孙衍津, 吴品华, 郑晓丹, 郑天云, 余海燕, 包秀杰 申请人: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