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潜艇用高能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散热冷却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潜艇用超大型高能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散热冷却装置。使高能量密封铅酸蓄电池在潜艇中得到应用,属于铅酸蓄电池领域。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由于其性能稳定、工艺成熟至今仍然是常规动力潜艇的水下主要动力电源和核潜艇的备用电源。目前潜艇使用的铅酸蓄电池为普通的敞口型铅酸蓄电池,该电池存在很多缺陷,主要是充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酸雾,不仅会污染环境,损害战士的身体健康,还极易暴露目标,降低潜艇的隐蔽性。电池需要定期维护,加入硫酸电解液。这使得在大洋深处执行任务的潜艇必须携带着大量的硫酸电解液是不方便、不安全的。另外在普通铅酸蓄电池的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常常会遗漏硫酸电解液,严重腐蚀舰上的各种装备,也危害战士身体健康。为此,在潜艇上采用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替代普通铅酸蓄电池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超大型密封铅酸蓄电池应用于潜艇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冷却、散热,它直接关系到密封铅酸蓄电池能否在潜艇上使用。
铅酸蓄电池在充电、放电过程中,产生热量是必然的。普通铅酸蓄电池靠通入循环水、搅动电解液,使电池散热冷却。而密封铅酸蓄电池结构不同于普通铅酸蓄电池,密封铅酸蓄电池的隔板材料是玻璃纤维隔膜,电解液是吸附于隔膜之中的,电解液是不流动的。为此用普通铅酸蓄电池的散热冷却装置对密封蓄电池是不适用的,而密封铅酸蓄电池如得不到良好的冷却,使用安全性会受到严重影响。为此对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冷却散热问题成为潜艇能否使用密封铅酸蓄电池一个关键性问题。
发明内容
本设计提出一种潜艇用密封铅酸蓄电池冷却装置可有效地为密封铅酸蓄电池散热,使密封铅酸蓄电池在充电过程和使用过程得到充分的冷却。本设计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用通水冷却隔板将电池外壳下部分成若干个区域,冷却隔板中间分布着通水管道,循环的冷却水从管道中流过,将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带走,可实现电池散热冷却的目的,如图1所示;其装置是将超大型电池用冷却隔板分成几个小型区域,冷却隔板用ABS塑料制成,中间留有通水通道。在电池使用过程中在隔板中通入循环水(纯水),对整体电池进行冷却。装配时跨过通水冷却隔板用汇流排将极板连在一起,仍是一个整体电池,电池发热主要是内部发热在得不到冷却的情况下热量集聚升高使电池温度越集越高。如果采用在电池内加入通水冷却隔板的装置,在不影响电池整体结构的条件下从内部冷却。
图1是潜艇用高能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冷却隔板示意图。
图2是潜艇用高能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外型尺寸示意图。
图3是潜艇用高能量密封铅酸蓄电池沿长度636mm的边上用三块冷却隔板将电池分成四个区域的示意图。
图4是潜艇用高能量密封铅酸蓄电池沿366mm宽度方向用两块冷却隔板将电池分成三个区域的示意图。
图中1.通水孔,椭圆形,2.冷却隔板,3.冷却隔板的长度,4.冷却隔板的宽度,5.冷却隔板的厚度,6.蓄电池上盖高度110mm,7.蓄电池下底高度985mm,8.蓄电池长度636mm,9.蓄电池宽度366mm,10.整个蓄电池高度1095mm,11.蓄电池壳壁厚度10mm,12.冷却隔板的厚度8mm,13.冷却隔板隔开部分,每部分的宽度148mm,14.冷却隔板隔开部分,每部分的宽度110mm。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QT60S潜艇用高能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外型尺寸为636mm×366mm×1095mm。密封铅酸蓄电池的上壳由于气室的要求与普通铅酸蓄电池不同,约占总高的10%~12%。外壳下底的尺寸为636mm×366mm×985mm,如图2所示。用三块冷却隔板在长度为636mm的边上将电池分成四个区域,如图3所示。或者沿366mm宽度方向用两块冷却隔板将电池分成三个区域,如图4所示。
正负极板按常规结构装入电池壳,用汇流排将极板极耳连接,由于极耳高于冷却隔板,汇流排可跨过冷却,隔板将四部分极板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电池。
权利要求一种潜艇用超大型高能量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的散热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将超大型潜艇电池壳底部用冷却隔板分成若干个部分,冷却隔板的材质与电池外壳材质相同为ABS塑料;冷却隔板中间有若干个通水管道,冷却纯水从隔板的管道通过;冷却隔板可以在开制外壳模具时与外壳下底部铸塑在一起,也可以单独制成冷却隔板,插入外壳底部;冷却隔板的通水管道与外边的循环冷却水管相连,连接处用ABS粘合剂粘严、粘牢,保持电池外壳整体的完整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潜艇用超大型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的散热冷却装置。用冷却隔板将超大型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分成若干个区域。冷却隔板用与外壳相同的ABS制成,冷却隔板中间有若干个通水管道,循环的冷却水从隔板管道通过,将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带走,冷却隔热板在电池内部将一个超大型电池分成几个小电池,起到了良好的散热冷却效果。
文档编号H01M10/50GK2906945SQ20052000560
公开日2007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11日
发明者陈有孝 申请人:北京天睿力迈科技有限公司, 陈有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