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有源元件衬底及使用该衬底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每一个象素形成了薄膜晶体管或场效应晶体管、二极管等有源元件和象素电极的有源元件衬底及使用该衬底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液晶显示装置中,一种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正在普及,该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对每一个象素配置薄膜晶体管或场效应晶体管、二极管等非线性有源元件,从而可以排除多余信号的干扰、实现高画质。
在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为了防止画质变差,进行使施加给液晶层的电压的极性相互反向的交流驱动。该驱动模式主要有对每一根扫描线改变施加给液晶层的电压的极性的行反向驱动和对每一根信号线改变的点反向驱动2种。其中,点反向驱动因其空间频率可以比行反向驱动高,故显示质量较好。
此外,作为有源元件使用了例如薄膜晶体管(TFTThin FilmTransistor)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TFT衬底,在该衬底上多根信号线和多根扫描线交叉配置,并且在每一个交叉点配置TFT和象素电极,在该TFT衬底和已形成公共电极的对置衬底之间夹着液晶层。TFT的栅极与扫描线连接,源极与信号线连接,漏极与象素电极连接。
在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TFT导通期间,从信号线向漏极流过电流,对象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及由液晶层形成的液晶电容Clc充电。接着,在TFT截止期间,保持加在液晶电容Clc上的电压。
此外,近年来,为了提高开口率,采用使在由扫描线和信号线划分的区域内配置的象素电极经层间绝缘膜与信号线或扫描线重叠配置的结构。图13(a)示出象素电极50与信号线51重叠配置的结构。在图13(a)中,在与扫描线平行的图中的横方向上并排排列的任意3个象素A、B、C中配置象素电极50A、50B、50C和对象素B、C(确切地说是液晶电容Clc)充电的信号线51B、51C。信号线51B经TFT52B与象素电极50B连接,信号线51C经TFT52C与象素电极50C连接。再有,下文中,当不必特别指定象素进行说明时,在部件号的后面不带A、B、C等符号。
这里,信号线51B被配置成跨接在相邻象素电极50A、50B之间,并填补它们之间的间隙。同样,信号线51C被配置成跨接在相邻象素电极50B、50C之间,并填补它们之间的间隙。
在上述的信号线51或扫描线和象素电极50重叠的结构中,连同重叠部分的绝缘层一起形成电容。其中,特别是由象素电极50和信号线51及它们之间的层间绝缘膜形成的电容Csd会出现问题。即,即使在TFT截止期间,信号线51也始终流过向与其他扫描线对应的象素电极50写入的信号。因此,通过该电容Csd,漏极电位发生变化,液晶电容Clc保持的电压也随之发生变化。液晶电容Clc中应保持的电压的变动,若是彩色显示,则变成色调的变化。
前述的对每一根信号线改变极性的点反向驱动对减轻漏极电位经这样的电容Csd产生的变动很有效。即,在点反向驱动中,加在信号线51上的信号(电压)在每一个适当的水平扫描期间反向,相邻的信号线51·51的相位相差180度。因此,虽然不能消除对漏极电位的影响,但因其对漏极电位的影响相反故可以使它们互相抵消。
象素中漏极电位的变化量ΔVdr可由下式表示。
ΔVdr=Csd1/Cpix×ΔVs1+Csd2/Cpix×ΔVs2这里,Csd1表示由对漏极充电的信号线51、象素电极50和层间绝缘膜形成的电容,Csd2表示由相邻的信号线51、象素电极50和层间绝缘膜形成的电容。此外,Cpix表示与漏极有关的电容的和,ΔVs1表示从对漏极充电的信号线51的变化后的电位减去变化前的电位的电压变化值,ΔVs2表示从对相邻的象素充电的信号线51的变化后的电位减去变化前的电位的电压变化值。
若使用图13(a)进行说明,则Csd1表示由对TFT52B的漏极充电的信号线51B、象素电极50B和层间绝缘膜形成的电容,Csd2表示由相邻的信号线51C、象素电极50B和层间绝缘膜形成的电容。此外,Cpix表示与漏极有关的电容的和,ΔVs1表示从对漏极充电的信号线51B的变化后的电位减去变化前的电位的电压变化值,ΔVs2表示从对相邻信号线51C的变化后的电位减去变化前的电位的电压变化值。
图15是表示因流过各信号线51B、51C的信号引起的TFT52B的漏极电位变化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ΔVs1和ΔVs2的正负始终相反。若Csd1和Csd2的值相等,ΔVs1和ΔVs2的绝对值相等,则可以完全抵消对漏极电位的影响。
因此,以往,为了使Csd1和Csd2的值相等,如图13(a)及其截面14(a)所示,对于将信号线51B、51C重叠在象素电极50B上的配置,两信号线51B、51C的重叠面积相等。
但是,即使是象这样使配置在象素电极50的两个边沿的2根信号线51·51的重叠面积相等的布局,若象素电极50相对信号线51有对准偏差,则也会如图13(b)及其截面14(b)所示,信号线51B、51C和象素电极50B的重叠面积发生变化,在象素电极50B的上述两边沿部分形成的Csd1和Csd2的值不同。若Csd1和Csd2的值不同,则对漏极电位的影响不同,在有对准偏差的区域和没有偏差的区域之间,ΔVdr不同。因此,有对准偏差的区域和没有偏差的区域的有效值产生差,该有效值差表现为显示斑点。
因由这样的象素电极相对信号线有对准偏差引起的Csd1和Csd2的值的变化很小,故提出一种结构(梯形结构),如图16(a)及其截面图的图17(a)所示,在图13(a)中,使跨越相邻象素电极50A、50B配置的信号线51B分成2根分支信号线51B-1、51B-2,并使其完全包含在象素电极50A和象素电极50B的各区域内。
图18示出采用了梯形结构的TFT衬底的平面图。图中,向横方向延伸的多根线是扫描线53,与该扫描线53交叉的多根线是信号线51。而且,与虚线所示的扫描线53和信号线51的端部重叠配置的是象素电极50。这些部件53、51、50在未图示的由玻璃等形成的透光性衬底上按顺序形成扫描线53、信号线51和象素电极50,在具有扫描线53的电极层和具有信号线51的电极层之间,插入未图示的栅极绝缘膜,在具有信号线51的电极层和具有象素电极50的电极层之间,插入未图示的层间绝缘膜。
这里,若注意象素B,则信号线51B除了配置TFT52B(阴影部分)的部分,还分成分支信号线51B-1、51B-2,并分别完全包含在相邻的2个象素电极50A、50B的区域内。再有,图中,55和54所表示的是构成积蓄电容的Cs布线和Cs电极,其中,Cs布线55和扫描线53在同一电极层上形成,Cs电极54和信号线51在同一电极层上形成。
对于这样的结构,通过确保从与象素电极50的信号线51平行的边沿到与该边沿部分重叠配置的2根分支信号线51-1、51-2之间的距离,即使象素电极50相对信号线51有对准偏差,如图16(b)及图17(b)所示那样,也可以使象素电极50B和与其两边沿部分重叠配置的分支信号线51B-2和分支信号线51C-1的各重叠面积不变,减小Csd1和Csd2的值的变化,并能够增大加工裕度(例如,参照特开平9-152625号公报(1997年6月10日公开),特开平10-253988号公报(1998年9月25日公开))。
再有,这里,以作为有源元件的TFT为例将由象素电极和信号线形成的寄生电容的影响作为漏极(漏极端子)的电位变动进行了说明,但对于场效应晶体管或二极管等其他有源元件也一样,由于上述寄生电容的影响而使与象素电极连接的端子的电位发生变动。
此外,关于彩色显示型液晶显示装置,一般,使用红、绿、蓝3原色的滤光片,3种颜色各有1个滤光片,这样就构成1个块,设计出将该块呈玛赛克状或条状结构的彩色滤光片。此外,除了这样的奇数周期的模块之外,例如,在特开平2-118521号公报(1990年5月1日公开)中还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除上述3原色的滤光片之外,还设有白色滤光片,将红、蓝、绿、白4种滤光片作为1个块,设有将该块呈矩阵状构成的偶数周期的彩色滤光片。上述装置通过设置白色滤光片可以提高整体的亮度。
但是,在上述梯形结构中,因1个象素的信号线51被分成2根,故结构必然复杂,此外,对各象素电极50都要配置各2根分支信号线51-1、51-2,所以,对信号线51的开口部的占有面积增加,存在使开口率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源元件衬底及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在增大加工裕度的同时,减小起因于因使象素电极重叠在信号线上配置而产生的电容的、有源元件截止期间的与象素电极连接的端子电位的变动,而且,可以在简化信号线的结构的同时提高开口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1方案的有源元件衬底是在形成多根信号线和交叉于该信号线的多根扫描线的同时,在信号线和扫描线的各个交叉部上分别配置有源元件和象素电极,而且,上述象素电极至少与上述信号线重叠配置的有源元件衬底,与在和扫描线平行的方向上相邻并成对的2个象素电极对应的各信号线在成对的任何一个象素电极上汇集且配置在该象素电极的与信号线平行的边沿的内侧。
再有,这里所说的与象素电极对应的信号线是指对包含该象素电极的象素充电的信号线,从信号线一侧来说,进行充电的象素的象素电极可以用对应的象素电极来表现。此外,对于象素电极和信号线的重叠可以用将信号线配置在象素电极之上来表现,但这并不是对形成信号线或扫描线和象素电极的衬底确定了上下关系。此外,为了使说明便于理解,以有源元件TFT为例,使用TFT中的现象来说明其作用和效果。
在上述结构中,因在和扫描线平行的方向上相邻并成对的2个象素电极的各信号线只配置在某一个象素电极上,故各象素电极或者把相邻的象素电极包含在内共配置2根信号线,或者什么信号线都不配置。
当将这样的有源元件衬底用于前述的点反向驱动的液晶显示装置时,在配置2根信号线的象素电极的象素中,因在重叠部分产生的上述电容Csd1、Csd2引起的薄膜晶体管(有源元件的一个例子)截止期间的漏极(与象素电极连接的端子的一个例子)电位的变动相互反向,和前述的梯形结构一样,可以减小起因于电容Csd(Csd1、Csd2)的漏极电位的变动,从而提高显示质量。
此外,配置在象素电极上的2根信号线因配置在象素电极的与信号线平行的边沿的内侧,故即使象素电极对信号线有对准偏差,信号线和象素电极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也不会变化,可以减小在配置2根信号线的部分形成的电容值的变化。因此,和前述的梯形结构一样,可以增大加工裕度。
另一方面,对于在象素电极上不配置信号线的象素,若在相邻的象素内配置信号线,则因该信号线和该象素电极之间的斜向电场而形成电容。但是,由于对因斜向电场而和该象素的象素电极形成电容的2根信号线供给极性相反的信号,所以,因各自的电容而对漏极电位产生的影响可以相互抵消。
此外,对由因象素电极对信号线的对准偏差引起的斜向电场形成的电容的影响,因象素电极和信号线的分离(不重叠)而变小,所以不构成问题。
而且,这样的结构与过去的梯形结构相比,可以简化结构,其中,简化的部分相当于象素的信号线不分支的部分,同时,可以降低对信号线的开口部的占有面积,可以提高作为面板整体的开口率。这对于象素间距小的高精细的液晶显示装置特别合适。
因此,具有能提供一种有源元件衬底的效果,该衬底可以在增大加工裕度的同时,减小起因于因使象素电极重叠在信号线上配置而产生的电容的、有源元件截止期间的与象素电极连接的端子中电位的变动,而且,可以在简化信号线的结构的同时提高开口率。
此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2方案的有源元件衬底是在形成多根信号线和交叉于该信号线的多根扫描线的同时,在信号线和扫描线的各个交叉部上分别配置有源元件和象素电极,而且,上述象素电极至少与上述信号线重叠配置的有源元件衬底,上述各信号线由配置在对应的象素电极上的部分和迂回部分构成,该迂回部分配置在和扫描线平行的方向上与该象素电极相邻的象素电极上,在各象素电极上,对应的信号线部分与相邻的象素电极的信号线的迂回部分成对配置,而且,横切象素电极之间的部分之外的部分位于重叠的各象素电极的边沿的内侧。
再有,这里也一样,与象素电极对应的信号线是指对包含该象素电极的象素充电的信号线,从信号线一侧来说,进行充电的象素的象素电极可以用对应的象素电极来表现。此外,对于象素电极和信号线的重叠可以用将信号线配置在象素电极之上来表现,但这并不是对形成信号线或扫描线和象素电极的衬底确定了上下关系。此外,为了使说明便于理解,以有源元件TFT为例,使用TFT中的现象来说明其作用和效果。
若按照上述结构,各信号线通过迂回,使各象素电极上对应的信号线部分和相邻的象素电极的信号线的迂回部分成对配置。即,这时,和上述第1有源元件衬底同样的信号线在象素电极内形成把相邻的象素电极包含在内共配置2根的部分和什么信号线都不配置的部分。此外,这时,横切象素电极之间的部分之外的部分被配置成通过象素电极的边沿的内侧,所以,即使象素电极对信号线有对准偏差,信号线和象素电极的重叠面积也不会变化,可以减小在各信号线部分成对配置的部分形成的电容值的变化。
因此,和上述第1有源元件衬底一样,例如,通过将这样的有源元件衬底用于前述的点反向驱动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和前述的梯形结构一样,在确保宽的加工裕度的同时,减小起因于各象素中的重叠部分产生的上述电容Csd(Csd1、Csd2)的、薄膜晶体管(有源元件的一个例子)截止期间的漏极(与象素电极连接的端子的一个例子)电位的变动,从而提高显示质量。而且,这时,与过去的梯形结构相比,可以简化结构,其中,简化的部分相当于象素的信号线不分支的部分,同时,可以降低对信号线的开口部的占有面积,可以提高作为面板整体的开口率。此外,特别是,这样的结构具有能使面积均等地将信号线配置在各象素中的优点。
因此,和第1液晶显示装置一样,具有能提供一种有源元件衬底的效果,该衬底可以在增大加工裕度的同时,减小起因于因使象素电极重叠在信号线上配置而产生的电容的、有源元件截止期间的与象素电极连接的端子电位的变动,而且,可以在简化信号线的结构的同时提高开口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1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第1有源元件衬底、已形成公共电极的对置衬底和夹在这些衬底之间的液晶层,并且,加给上述液晶层的电压的极性对每一根信号线反向,其中,上述第1有源元件衬底是在形成多根信号线和交叉于该信号线的多根扫描线的同时,在信号线和扫描线的各个交叉部上分别配置有源元件和象素电极,而且,上述象素电极至少与上述信号线重叠配置的有源元件衬底,与在和扫描线平行的方向上相邻并成对的2个象素电极对应的各信号线汇集并配置在成对的任何一个象素电极上,并且汇集并配置在该象素电极的与信号线平行的边沿的内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2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第2有源元件衬底、已形成公共电极的对置衬底和夹在这些衬底之间的液晶层,并且,加给上述液晶层的电压的极性对每一根信号线反向,其中,上述第2有源元件衬底是在形成多根信号线和交叉于该信号线的多根扫描线的同时,在信号线和扫描线的各个交叉部上分别配置有源元件和象素电极,而且,上述象素电极至少与上述信号线重叠配置的有源元件衬底,上述各信号线由配置在对应的象素电极上的部分和迂回部分构成,该迂回部分配置在和扫描线平行的方向上与该象素电极相邻的象素电极上,在各象素电极上,与对应的信号线部分相邻的象素电极的信号线的迂回部分成对配置,而且,横切象素电极之间的部分之外的部分位于重叠的各象素电极的边沿的内侧。在上述结构中,如已说明的那样,具有能得到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效果,该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在增大加工裕度的同时,减小起因于因使象素电极重叠在信号线上配置而产生的电容的、薄膜晶体管(有源元件的一个例子)截止期间的漏极(与象素电极连接的端子的一个例子)电位的变动,而且,可以在简化信号线的结构的同时提高开口率。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1液晶显示装置中,进而使配置信号线的象素电极和不配置信号线的象素电极交替排列在与扫描线平行的方向上,同时,不配置信号线的象素电极中象素的开口部面积设定为汇集并配置有信号线的象素电极中象素的开口部面积的二分之一,而且,也可以设置红、绿、蓝的彩色滤光片,以便由在与扫描线平行的方向上并排的、配置信号线的2个象素电极和不配置信号线的2个象素电极构成1个彩色单元,并使其中不配置信号线的2个象素电极与绿彩色滤光片对应。
若按照上述结构,可以使对人的视觉灵敏度高的绿象素的配置数为红、蓝象素的配置数的2倍,与象素配置数相同时的液晶显示装置相比,可以获得高的分辨率。进而,上述滤光片因配置成与不配置信号线的象素相对,故即使绿象素的配置数为红、蓝象素的配置数的2倍,也可以符合红、绿、蓝象素的总开口部面积。因此,可以得到很好的白平衡。
本发明的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可以从以下的说明中充分看出来。此外,通过参照附图进行的下面的说明可以理解本发明的益处。
图1(a)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TFT衬底的象素电极和信号线的配置的说明图,图1(b)是示意性地表示现有的梯形结构的TFT衬底的象素电极和信号线的配置的说明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TFT衬底构成的TN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TFT衬底构成的M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TFT衬底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5(a)和图5(b)是表示使用图4的TFT衬底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汇集并配置了信号线的象素形成的电容Csd的说明图。
图6(a)和图6(b)是表示使用图4的TFT衬底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汇集并配置了信号线的象素形成的电容Csd的说明图,图6(a)相当于与图5(a)对应的截面图,图6(b)相当于与图5(b)对应的截面图。
图7(a)和图7(b)是表示使用图4的TFT衬底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不配置信号线的象素形成的电容Csd的说明图。
图8(a)和图8(b)是表示使用图4的TFT衬底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不配置信号线的象素形成的电容Csd的说明图,图8(a)相当于与图7(a)对应的截面图,图8(b)相当于与图7(b)对应的截面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TFT衬底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TFT衬底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11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TFT衬底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的彩色滤光片的颜色配置的图。
图12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TFT衬底和图11所示的彩色滤光片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平面图。
图13(a)和图13(b)是表示使用现有的TFT衬底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象素形成的电容Csd的说明图。
图14(a)和图14(b)是表示使用现有的TFT衬底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象素形成的电容Csd的说明图,图14(a)相当于与图13(a)对应的截面图,图14(b)相当于与图13(b)对应的截面图。
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因流向信号线的信号引起的漏极电位的变化的说明图。
图16(a)和图16(b)是表示使用其他的现有的TFT衬底(梯形结构)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形成在象素上的电容Csd的说明图。
图17(a)和图17(b)是表示使用现有的梯形结构的TFT衬底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形成在象素上的电容Csd的说明图,图17(a)相当于与图16(a)对应的截面图,图17(b)相当于与图16(b)对应的截面图。
图18是示意性地表示采用了现有的梯形结构的TFT衬底的结构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图1到图1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再有,这里举例示出使用有源元件衬底构成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但这里示出的有源元件衬底的用途不限于液晶显示装置,例如,也可以用于其他象场致发光显示装置那样的其他的显示装置。此外,有源元件衬底不限于显示装置,也可以应用于受光装置、即,将利用光的照射产生的电荷积蓄在象素电极中的例如X线受光装置(伦琴射线)等。进而,作为有源元件,举例示出了薄膜晶体管(TFT),但也可以如前所述那样,取代TFT而使用场效应晶体管或二极管等,因为由象素电极和信号线形成的寄生电容的影响对于场效应晶体管或二极管等其他有源元件是一样的。
后述的各实施方式的作为有源元件衬底的TFT衬底1例如如图2所示那样,在与对置衬底2之间夹着液晶层3以构成液晶单元,通过配置一对偏光板9、10将该液晶单元夹在中间来构成液晶显示装置20。
对置衬底2是在玻璃等透光性衬底6上按顺序使彩色滤光片7和公共电极8成膜形成的。TFT衬底1将在后面详述,简单地说,是在由玻璃等构成的透光性衬底4上形成多根信号线(未图示)和与其交叉的多根扫描线(未图示),同时,在信号线和扫描线的各交叉部配置作为有源元件的TFT(未图示)和象素电极5的结构。
作为液晶层3,例如可以是这样的结构,即,由具有正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向列液晶材料构成,包含在该液晶材料中的液晶分子的长轴大致与各衬底4、6的衬底面平行,而且,上下衬底6、4间连续扭转90度的配置(扭转配置)。通过采用这样的液晶层3,可以构成TN(扭转向列)模式的TN模式单元。
在这样的TN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20中,在不加电压的状态下,入射的直线偏振光利用单元的旋光特性将偏振光方向改变90度,再从单元射出(图2中的左端和中央的象素),另一方面,在加电压的状态下(图2中右端的象素),则入射的直线偏振光不改变偏振光的方向射出。因此,在将液晶单元夹在中间的一对偏光板9、10的各偏光轴中,若使光入射侧的偏光轴和液晶分子的长轴方向一致并使射出侧的偏光轴正交,则在不加电压的状态下为明显示,在加电压的状态下为暗显示。相反,若使两偏光板9、10的偏光轴和液晶分子的长轴方向一致,则变成和上述相反的明暗状态。
此外,例如也可以构成液晶显示装置21,在该液晶显示装置21中,液晶层3由液晶分子的长轴大致与各衬底4、6的衬底面垂直且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向列液晶材料构成,如图3所示,在对置衬底2的公共电极8上和TFT衬底1的象素电极5上设置特殊的突起图形11,该图形11在对置衬底2和TFT衬底1上彼此不同。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得到广视角特性的M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在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20、21中,为了防止画质变差,进行对每一根信号线改变加在液晶层上的电压的极性的点反向驱动。
下面,说明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20、21采用的TFT衬底1的衬底结构。
首先,使用图1(a)、(b)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TFT衬底1的衬底结构的概念。图1(a)示出TFT衬底1的在图中的横方向即与扫描线平行的方向并排排列的任意4个象素A、B、C、D的象素电极5A、5B、5C、5D和对这些象素A~D充电的信号线12A、12B、12C、12D的配置。此外,图1(b)是为了比较而画出的,示出采用了现有的梯形结构的TFT衬底的任意4个象素A、B、C、D的象素电极50A、50B、50C、50D和对这些象素A~D充电的信号线51A、51B、51C、51D的配置。
如图1(a)所示,在TFT衬底1中,对在与扫描线平行的方向上相邻的成对的2个象素A、B充电的信号线12A、12B汇集并配置在成对的象素A、B中的一者侧、这里是象素A的象素电极5A上。同样,对相邻的成对的2个象素C、D充电的信号线12C、12D汇集并配置在成对的象素C、D中的一者侧、这里是象素C的象素电极5C上。因此,若从象素A~D的排列来看,配置信号线12的象素电极5和不配置信号线12的象素5是在与扫描线(未图示)平行的方向上交替排列的状态。
而且,和前述的梯形结构一样,信号线12A、12B配置在象素电极5A的与信号线12平行的两边沿的内侧,且隔开可以将前述的对准偏差覆盖的距离,使其完全包含在象素电极5A的区域内。同样,信号线12C、12D配置在象素电极5C的与信号线12平行的两边沿的内侧,且隔开同样的距离,使其完全包含在象素电极5C的区域内。
其次,使用图4示出TFT衬底1的平面图。图中向横方向延伸的多根线分别是扫描线14,与其相交的多根线分别是信号线12。而且,在各扫描线14和各信号线12上重叠周端部配置的用虚线表示的矩形部件是象素电极5。扫描线14、信号线12和象素电极5在图2或图3所示的由玻璃等形成的衬底4上按扫描线14、信号线12和象素电极5的顺序形成。在具有扫描线14的电极层和具有信号线12的电极层之间插入未图示的栅极绝缘膜,在具有信号线12的电极层和具有象素电极5的电极层之间插入未图示的层间绝缘膜。此外,图中,由13表示的部件是将加给信号线12的信号供给象素电极5的TFT(有源元件)。
这里,如使用图1(a)说明的那样,信号线12在和扫描线14平行的方向成对配置的象素电极5、5之间汇集并配置在一个象素电极5上。
图中,15和16表示的部件是构成积蓄电容的Cs布线及Cs电极。Cs布线15在扫描线14、14之间配置1根,在和扫描线14相同的电极层上形成。Cs电极16对每一个象素配置,在和信号线12相同的电极层上形成。在Cs布线15及Cs电极16的重叠部分,与插入其间的栅极绝缘膜之间形成积蓄电容。对每一个象素设置的由点划线表示的部件17是连接Cs电极16和象素电极5的接触孔。
此外,如图4所示,在TFT衬底1中,汇集并配置了信号线12的象素(A、C)的象素电极5的电极尺寸比不配置信号线12的象素(B、D)的象素电极5的与扫描线14平行方向上的电极尺寸大。这是为了使象素A的开口部面积与象素B的开口部面积一致。这样,通过添加开口部面积,可以实现良好的白平衡。
其次,使用图5(a)、(b)以及其截面6(a)、(b)和图7(a)、(b)以及其截面8(a)、(b)来说明这样配置时各象素形成的电容Csd。
首先,使用图5(a)、(b)及其截面6(a)、(b)说明配置了2根信号线12的象素A形成的电容Csd(另外,象素C也一样)。
象素A上配置有信号线12A和信号线12B。因此,如图5(a)和图6(a)所示,在象素电极5A和信号线12A、12B经未图示的层间绝缘膜而重叠的部分分别形成电容CsdA和CsdB。如前所述,即使在TFT13A截止的期间,信号线12A也始终流过信号。因此,经电容CsdA和CsdB,TFT13A的漏极电位伴随信号线12A的电位变化而变化。伴随信号线12A和信号线12B的电位变化的漏极电位的变化量ΔVdr和前述一样,变成,ΔVdr=CsdA/Cpix×ΔVsA+CsdB/Cpix×ΔVsB这里,CsdA表示由对TFT13A的漏极充电的信号线12A、象素电极5A和层间绝缘膜形成的电容,CsdB表示由相邻的信号线12B、象素电极5A和层间绝缘膜形成的电容。此外,Cpix表示与漏极有关的电容的和,ΔVsA表示从对漏极充电的信号线12A的变化后的电位减去变化前的电位的电压变化值,ΔVsB表示从相邻的信号线12B的变化后的电位减去变化前的电位的电压变化值。
如前所述,因液晶显示装置20、21是点反向驱动,故若设流过信号线12A的信号的极性为正,则流过信号线12B的信号的极性为负,所以,对漏极电位的影响彼此相反,可以将影响互相抵消。
此外,在象素A中,信号线12A、12B在象素电极5A的与信号线12平行的两边沿的内侧,隔开一定距离,完全包含在象素电极5A的区域内。因此,如图5(b)和图6(b)所示,即使象素电极5对信号线12有对准偏差,重叠部分的面积也不变。因此,即使象素电极5对信号线12产生对准偏差,电容CsdA、CsdB的值也不会受太大的影响。
其次,使用图7(a)、(b)及其截面8(a)、(b)说明在没有配置2根信号线12的象素B上形成的电容Csd(另外,象素D也一样)。
象素B内没有配置信号线12。因此,信号线12和象素电极5B不重叠,但是,如图7(a)和图8(a)所示,因斜方向电场的影响,在信号线12B和象素电极5B之间形成电容CsdB’。此外,在配置在象素A的相反一侧的相邻象素C内且向象素C提供信号的信号线12C和象素电极5B之间,因斜方向电场的影响,也形成同样的电容CsdC’。这些电容CsdB’、CsdC’的值小,并且在形成于象素A的电容CsdA、CsdB的1/4以下,此外,因信号线12B和信号线12A流过极性相反的信号,故对象素B的漏极电位产生的影响相互抵消。
此外,如图7(b)和图8(b)所示,即使象素电极5对信号线12产生对准偏差,因象素电极5B离开信号线12B、12C,故电容CsdB’、CsdC’的值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如上所述,通过采用上述TFT衬底1的结构,当将TFT衬底1用于点反向驱动的液晶显示装置时,在配置有2根信号线12的象素A中,由重叠部分产生的上述电容CsdA、CsdB引起的薄膜晶体管截止期间的漏极电位的变动相互反向,并和前述梯形结构一样,可以减小起因于电容Csd(CsdA、CsdB)的漏极电位的变动,提高显示质量。
此外,配置在象素电极5上的2根信号线12、12因配置在象素电极5的与信号线平行的边沿的内侧,故即使象素电极对信号线12有对准偏差,信号线12和象素电极5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也不会变,可以减小在配置2根信号线12、12的部分形成的电容的值的变化。因此,和前述梯形结构一样,可以增大加工裕度。
另一方面,在不配置信号线的象素B中,因配置在相邻的象素A、C内的信号线12和该象素电极5之间的斜向电场的作用形成电容(CsdB’、CsdB’)。但是,因对该象素的象素电极5和通过斜向电场形成电容的2根信号线12供给极性相反的信号,故通过各自的电容对漏极电位产生的影响可以相互抵消。
此外,由于象素电极5和信号线12分开(不重叠),所以对因象素电极5对信号线12的对准偏差而引起的由斜向电场形成的上述电容的影响很小,不会成为问题。
而且,这样的结构与过去的梯形结构相比,可以简化结构,简化的部分相当于每个象素的信号线12不分支的部分,同时,可以降低对信号线12的开口部的占有面积,可以提高作为面板整体的开口率。
此外,特别在上述结构中,如图1(a)所示,由于是使汇集并配置了信号线12的象素和不配置信号线12的象素交替排列的结构,故与不交替配置的结构相比,可以使上述相邻的象素内的信号线12之间因斜向电场形成的电容有效地抵消。即,在不配置信号线12的象素中,该象素的象素电极5与配置在相邻象素的象素电极5上的信号线12之间,虽然因斜向电场会产生电容(CsdB’、CsdC’),但通过象这样使配置信号线12的象素和不配置信号线12的象素交替排列,可以使在不配置信号线12的象素电极的两边由斜向电场生成的上述电容的值相等,并进一步提高显示质量。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使从TFT13到接触孔17的引出线的方向相同。即,因可以使TFT13的方向一致,故可以使对存在对准偏差的有源元件部分的显示质量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
图9示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TFT衬底1的平面图。另外,为说明方便起见,对具有和在第1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部件功能相同的部件添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TFT衬底1中,对于配置2根信号线12的象素,将各信号线12配置在其中央部。即,在象素A中,信号线12A和信号线12B配置在象素电极5A的中央。此外,与此相伴,在图4的TFT衬底1中,形成积蓄电容的Cs电极16配置在信号线12A和信号线12B之间。这里,作为Cs电极16A-1、16A-2,将其分成从信号线12A到象素电极5A的边沿的区域和从信号线12B到象素电极5A的另一个边沿的区域这样2个地方来配置。
这样,通过采用将信号线12A、12B靠近象素A的中央部的结构,虽然液晶显示装置20、21的整体开口率比使用图4的TFT衬底1的结构有所下降,但因信号线12B、12C和象素电极5B的距离加大,故在象素电极5B和信号线12B及象素电极5B和信号线12C之间因斜向电场形成的电容CsdB’、CsdC’的值比图4的结构小,大约是其1/10。
此外,即使是该TFT衬底1,为了使各象素的开口部面积一致,不配置信号线12的象素A、C的象素电极5的、与扫描线14平行方向上的电极尺寸形成得比汇集并配置了信号线12的象素B、D的象素电极5的该电极尺寸大。
图10示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TFT衬底1的平面图。另外,为说明方便起见,对具有和在第1、第2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部件功能相同的部件添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TFT衬底1中,对象素B充电的信号线12B由配置在对应的象素电极5B上的部分和迂回部分构成,该迂回部分配置在与扫描线14平行的方向上与该象素电极5B相邻的象素电极5A上。同样,对象素C充电的信号线12C也由配置在对应的象素电极5C上的部分和迂回部分构成,该迂回部分配置在与扫描线14平行的方向上与该象素电极5C相邻的象素电极5B上。对于象素A、D的各信号线12A、12D也一样。而且,在象素电极5上,对应的信号线12的一部分和相邻的象素电极5的信号线12的迂回部分成对配置。若着眼于象素B,在象素电极5B上,信号线12B的一部分和相邻的象素C的信号线12C的迂回部分构成一对。同样,着眼于象素C,在象素电极5C上,信号线12C的一部分和相邻的象素D的信号线12D的迂回部分构成一对。而且,信号线12除横切象素电极5之间的部分以外,均配置成位于重叠的象素电极5的边沿的内侧。
通过这样的结构,包括相邻的象素在内配置了2条上述信号线12的部分和完全不配置信号线12的部分在1个象素电极5内形成。这时,信号线12除横切象素电极5间的部分之外,都配置成通过象素电极5的边沿的内侧。因此,即使象素电极5对信号线12有对准偏差,信号线12和象素电极5的重叠面积也不变。另外,在信号线12的横切象素电极5间的部分,因对准偏差电容Csd会有变化,但因信号线12的大部分被象素电极5覆盖,故该变化很小,不构成问题。
因此,和前述的图4、图9所示的第1、第2实施方式的TFT衬底1一样,通过将本实施方式的TFT衬底1用于点反向驱动的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和前述梯形结构一样,在确保较宽的加工裕度的同时,减轻各象素中由重叠部分产生的上述电容CsdA、CsdB引起的薄膜晶体管截止期间的漏极电位的变动,提高显示质量。
而且,这时,与过去的梯形结构相比,可以简化结构,简化的部分相当于每个象素的信号线不分支的部分,同时,可以降低对信号线的开口部的占有面积,并提高作为面板整体的开口率。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TFT衬底1的结构具有能使面积均等地将信号线12配置在各象素中的优点。这时,当象素间信号线12的配置面积存在差别时,通过使迂回的信号线12的一部分占的面积大的象素电极5的与扫描线平行方向上的电极的尺寸大于迂回的信号线12的一部分占的面积小的象素电极5的该电极的尺寸,从而可以使开口部面积一致,得到白平衡。
再有,虽然在上述图4、图9、图10中未图示,但在各TFT衬底1中形成覆盖象素电极5、5间的间隙和TFT13部分的遮光部,因此,可以防止因光引起的薄膜晶体管的误动作,同时,可以遮挡通过间隙部分的光。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另外,为说明方便起见,对具有和在第1至第3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部件功能相同的部件添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象图4所示的TFT衬底1那样,为了使象素A的开口部面积和象素B的开口部面积一致,使汇集并配置了信号线12的象素A、C的象素电极5的与扫描线14平行方向上的电极的尺寸形成得比不配置信号线12的象素B、D的象素电极5的该电极尺寸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结构不同,不配置信号线12的象素B、D的开口部面积是汇集并配置了信号线12的象素A、C的开口部面积二分之一。即,本实施方式中的TFT衬底1使与不配置信号线12的象素对应的象素电极的与扫描线14平行方向上的电极的尺寸形成得比与汇集并配置了信号线12的象素对应的象素电极的该电极尺寸小,并使不配置信号线12的象素的开口部面积是汇集并配置了信号线12的象素的开口部面积二分之一。
通过这样的结构,本实施方式中的TFT衬底1可以适用于图11所示那样的具有彩色滤光片7的液晶显示装置20、21。下面,根据图11和图12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
图11是概略地表示上述彩色滤光片7的颜色排列的图。
上述彩色滤光片7具有多个红(R)、蓝(B)、绿(G)3原色滤光片。上述彩色滤光片7在图11中如虚线所包围的那样,由B(第1)、G(第2)、R(第3)、G(第4)滤光片构成1个彩色单元,是将多个这样的块并列的结构。
进而,上述彩色滤光片7例如,在与图4所示的信号线12平行的方向上,有G滤光片连续的列以及B和R滤光片交替排列的列。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象上述那样将上述块的第2和第4滤光片作为G滤光片构成的彩色滤光片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若与第1和第3滤光片对应的象素电极的电极尺寸是与第2和第4滤光片对应的象素电极的电极尺寸的一半,则也可以是第1和第3滤光片是G滤光片的结构。
G滤光片的面积是R和B滤光片各自的面积的二分之一。即,彩色滤光片7中的各色滤光片的总面积一定。
其次,说明将上述TFT衬底1用于具备具有这样的颜色配置的彩色滤光片7的液晶显示装置20、21的情况。
图12是具有上述彩色滤光片7和上述TFT衬底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平面图。为说明方便起见,图12只示出上述彩色滤光片7和上述TFT衬底的象素电极5和信号线12。
如图12所示,构成彩色滤光片7的B、G、R滤光片与设在TFT衬底1上的各象素电极5对应,分别形成B象素、G象素、R象素。
具体地说,如图12所示,在与G滤光片相对的象素电极5B、5D、5F、5H上不配置信号线12。此外,信号线12A、12B汇集在与B滤光片相对的象素电极5A上,信号线12C、12D汇集在与R滤光片相对的象素电极5C上。此外,信号线12E、12F汇集并配置在与B滤光片相对的象素电极5E上,信号线12G、12H汇集并配置在与R滤光片相对的象素电极5G上。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TFT衬底使与不配置信号线12的象素对应的象素电极的、与扫描线14平行方向上的电极尺寸形成得比与汇集并配置了信号线12的象素对应的象素电极的该电极尺寸小,从而使不配置信号线12的象素的开口部面积是汇集并配置了信号线12的象素的开口部面积的二分之一。因此,在图12中,使与不配置信号线12的G象素对应的象素电极5B、5D、5F、5H的与扫描线14平行方向上的电极尺寸形成得比与汇集并配置了信号线12的R象素、B象素对应的象素电极5(5A、5C、5E、5G)的该电极尺寸小。
由此,各G象素的开口部面积变成R或B象素的开口部面积的二分之一。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具备具有上述的颜色配置的彩色滤光片7,从而由于对人的视觉灵敏度较高的绿(G)象素的配置数为红、蓝象素的配置数的2倍,故与象素配置数相同的液晶显示装置相比,可以获得较高的分辨率(例如,参照特开平3-36239号公报(1991年5月30日公布))。
进而,即使是G象素的配置数为R、B象素的配置数的2倍的情况,因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G象素的开口部面积是R、B象素的开口部面积的二分之一,故也可以符合B、G、R象素的总开口部面积,并得到良好的白平衡。
进而,通过使用上述结构的TFT衬底,因具有R象素、B象素的二分之一的开口部面积的G象素不配置信号线12,故可以简化微细的G象素的结构,可以防止因微细和高密度的布线而使成品率降低。
如上所述,本发明不限于将R、G、B作为1个块的奇数周期的彩色滤光片,也适用于象RGBG那样的1个彩色单元中具有同色的滤光片的多个周期的彩色滤光片。
再有,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已使用实施方式1记载的TFT衬底1的信号线12和具有相同配置的TFT衬底进行了说明,但是,即使是具有实施方式2记载的TFT衬底1(图9)中的信号线12的配置的TFT衬底,若使与不配置信号线12的象素对应的象素电极的、与扫描线14平行方向上的电极尺寸形成得比与汇集并配置了信号线12的象素对应的象素电极的该电极尺寸小,从而使不配置信号线12的象素的开口部面积和汇集并配置了信号线12的象素的开口部面积的比率为1∶2,则可以和上述一样使用上述彩色滤光片7。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1方案的有源元件衬底是在形成多根信号线和交叉于该信号线的多根扫描线的同时,在信号线和扫描线的各个交叉部上分别配置有源元件和象素电极,而且,上述象素电极至少与上述信号线重叠配置的有源元件衬底,与在和扫描线平行的方向上相邻并成对的2个象素电极对应的各信号线在成对的任何一个象素电极上汇集且配置在该象素电极的与信号线平行的边沿的内侧,所以,具有能提供有源元件衬底的效果,该有源元件衬底可以在增大加工裕度的同时,减小起因于因使象素电极重叠在信号线上配置而产生的电容的、有源元件截止期间的与象素电极连接的端子的电位变动,而且,可以在简化信号线的结构的同时提高开口率。
即,若按照该结构,因在和扫描线平行的方向上相邻并成对的2个象素电极的各信号线只配置在某一个象素电极上,故各象素电极或者把相邻的象素电极包含在内共配置2根信号线,或者什么信号线都不配置。
当将这样的有源元件衬底用于前述的点反向驱动的液晶显示装置时,在配置2根信号线的象素电极的象素中,因在重叠部分产生的上述电容Csd1、Csd2引起的薄膜晶体管(有源元件的一个例子)截止期间漏极(与象素电极连接的端子的一个例子)电位的变动相互反向,和前述的梯形结构一样,可以减小起因于电容Csd(Csd1、Csd2)的漏极电位的变动,提高显示质量。
此外,配置在象素电极上的2根信号线因配置在象素电极的与信号线平行的边沿的内侧,故即使象素电极对信号线有对准偏差,信号线和象素电极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也不会变化,可以减小在配置2根信号线的部分形成的电容值的变化。因此,和前述的梯形结构一样,可以增大加工裕度。
另一方面,对于象素电极不配置信号线的象素,若在相邻的象素内配置信号线,则因该信号线和该象素电极之间的斜向电场而形成电容。但是,由于对因斜向电场而和该象素的象素电极形成电容的2根信号线供给极性相反的信号,所以,因通过各自的电容而对漏极电位产生的影响可以相互抵消。
此外,对由因象素电极对信号线的对准偏差引起的斜向电场形成的电容的影响,因象素电极和信号线的分离(不重叠)而变小,所以不构成问题。
而且,这样的结构与过去的梯形结构相比,可以简化结构,简化的部分相当于每个象素的信号线不分支的部分,同时,可以降低对信号线的开口部的占有面积,可以提高作为面板整体的开口率。这对于象素间距小的高精细的液晶显示装置特别合适。
再有,与象素电极对应的信号线是指对包含该象素电极的象素充电的信号线,从信号线一侧来说,进行充电的象素的象素电极可以用对应的象素电极来表现。此外,对于象素电极和信号线的重叠可以用将信号线配置在象素电极之上来表现,但这并不是对形成信号线或扫描线和象素电极的衬底确定了上下关系。此外,为了使说明便于理解,以有源元件TFT为例,使用TFT中的现象来说明其作用和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有源元件衬底进而使配置信号线的象素电极和不配置信号线的象素电极在与扫描线平行的方向上交替排列,所以,和不交替配置的结构相比,可以使上述相邻的象素内的信号线之间因斜向电场形成的电容有效地抵消。
即,在不配置信号线的象素电极的象素中,在该象素的象素电极和相邻象素的象素电极上配置的信号线之间,虽然因斜向电场会产生电容,但通过象这样使配置信号线的象素和不配置信号线的象素交替排列,可以使在不配置信号线的象素电极的两边生成的斜向电场引起的电容的值相等,并可以有效地进行抵消。因此,与不交替配置的结构相比,可以有效地使在上述相邻象素内的信号线之间由斜向电场形成的电容抵消,所以,具有能进一步提高显示质量的效果。
此外,若按照该结构,可以使从有源元件到接触孔(用来与象素电极连接)的引出线的方向相同。即,因可以使有源元件的方向一致,故可以将对有对准偏差的元件部分的显示质量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2方案的有源元件衬底是在形成多根信号线和与该信号线交叉的多根扫描线的同时,在信号线和扫描线的各个交叉部上分别配置有源元件和象素电极,而且,上述象素电极至少与上述信号线重叠配置的有源元件衬底,上述各信号线由配置在对应的象素电极上的部分和迂回部分构成,该迂回部分配置在与该象素电极在和扫描线平行的方向上相邻的象素电极上,在各象素电极上,与对应的信号线部分相邻的象素电极的信号线的迂回部分成对配置,而且,横切象素电极之间的部分之外的部分位于重叠的各象素电极的边沿的内侧,所以,和第1液晶显示装置一样,具有能提供有源元件衬底的效果,该有源元件衬底可以在增大加工裕度的同时,减小起因于因使象素电极重叠在信号线上配置而产生的电容的、有源元件截止期间的与象素电极连接的端子的电位变动,而且,可以在简化信号线的结构的同时提高开口率。
即,若按照上述结构,各信号线通过迂回,使各象素电极上对应的信号线部分和相邻的象素电极的信号线的迂回部分成对配置。即,这时,在象素电极内形成把相邻的象素电极包含在内共配置2根和上述第1有源元件衬底同样的信号线的部分和什么信号线都不配置的部分。此外,这时,横切象素电极之间的部分之外的部分被配置成通过象素电极的边沿的内侧,所以,即使象素电极对信号线有对准偏差,信号线和象素电极的重叠面积也不会变化,可以减小在各信号线部分成对配置的部分形成的电容值的变化。
因此,和上述第1有源元件衬底一样,例如,通过将这样的有源元件衬底用于前述的点反向驱动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和前述的梯形结构一样,在确保宽的加工裕度的同时,减小起因于各象素中的重叠部分产生的上述电容Csd1、Csd2的、薄膜晶体管(有源元件的一个例子)截止期间的漏极(与象素电极连接的端子的一个例子)电位的变动,提高显示质量。而且,这时,与过去的梯形结构相比,可以简化结构,简化的部分相当于每个象素的信号线不分支的部分,同时,可以降低对信号线的开口部的占有面积,可以提高作为面板整体的开口率。此外,特别是,这样的结构具有能使面积均等地将信号线配置在各象素中的优点。
此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1和第2有源元件衬底因使汇集并配置了信号线的象素电极或迂回的信号线的一部分所占有的面积较大的象素电极的、与扫描线平行方向上的电极尺寸大于不配置信号线的象素电极或迂回的信号线的一部分所占有的面积小的象素电极的该电极的尺寸,故进而具有可使汇集并配置了2根信号线的象素和不配置信号线的象素双方的象素开口部面积一致,此外,若是部分信号线迂回配置的情况,也可使双方象素的开口部面积一致,并能得到白平衡的效果。
此外,第1有源元件衬底因不配置信号线的象素电极中的象素的开口部面积是汇集并配置了信号线的象素电极中的象素的开口部面积的二分之一,故本发明的有源元件衬底可以适用于具有将红、绿、蓝、绿(RGBG)滤光片作为1个块构成的彩色滤光片的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上述本发明的有源元件衬底、已形成公共电极的对置衬底和夹在这些衬底之间的液晶层,因加给上述液晶层的电压的极性对每一根信号线反向,如已说明的那样,具有能得到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效果,该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在增大加工裕度的同时,减小起因于因使象素电极重叠在信号线上配置而产生的电容的、薄膜晶体管(有源元件的一个例子)截止期间的漏极(与象素电极连接的端子的一个例子)电位的变动,而且,可以在简化信号线的结构的同时提高开口率。
此外,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有源元件衬底、已形成公共电极的对置衬底和夹在这些衬底之间的液晶层,上述有源元件衬底使不配置信号线的象素电极中的象素的开口部面积为汇集并配置了信号线的象素电极中象素的开口部面积的二分之一,加给上述液晶层的电压的极性对每一根信号线反向,而且,可以设置红、绿、蓝彩色滤光片,以便由在与扫描线平行的方向上并排的、配置信号线的2个象素电极和不配置信号线的2个象素电极构成1个颜色单元,并使其中不配置信号线的2个象素电极与绿彩色滤光片对应,所以,可以使对人的视觉灵敏度较高的绿象素的配置数为红、蓝象素的配置数的2倍,与象素配置数相同的液晶显示装置相比,可以获得高的分辨率。进而,上述滤光片因配置成与不配置信号线的象素相对,故即使绿象素的配置数为红、蓝象素的配置数的2倍,也可以符合红、绿、蓝象素的总开口部面积。因此,可以得到很好的白平衡。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而在上述有源元件衬底或对置衬底侧设置对上述象素电极间的间隙和上述有源元件进行遮光的遮光部,所以,可以遮挡通过薄膜间隙射出部分的光。再有,在配置信号线将象素电极间的间隙覆盖的现有结构中,该信号线本身起遮光图形的作用。此外,因作为有源元件的薄膜晶体管受光照会产生误动作,所以,通过设置这样的遮光图形,兼具有能防止因光引起的误动作的效果。
此外,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而可以将TN模式或MVA模式作为其工作模式。
此外,本发明换言之也可以由以下结构来表现。即,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也可以是下述结构配置信号线并非同时将与某象素对应的象素电极和与相邻的象素对应的象素电极两者覆盖,而是除了信号线跨过象素电极间的情况之外,可以将任何一个的象素电极完全覆盖。
这时,进而可以构成为使象素内配置了2根信号线的象素和象素内不配置信号线的象素交替排列。
此外,进而可以构成为当看到在扫描线方向连续的2个象素时,除了为了布线而跨过象素间的情况,配置信号线完全将某一个象素电极覆盖,但信号线并非只通过某一个的象素,相邻的象素也配置一部分信号线。
此外,进而可以构成为极性对每一根信号线反向,或者,每一个象素在扫描线方向上的象素间距不同。
此外,进而可以构成为作为液晶层,具有进行了定向处理,使其相对衬底表面大致水平、而在上下衬底间大致扭转90度的液晶层,该液晶层的构成可以包含具有正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材料(TN模式),此外,作为液晶层,具有垂直定向型液晶层,该液晶层的构成可以包含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向列液晶材料(MVA模式)。
此外,进而可以构成为在TFT衬底侧的象素电极间的间隙和TFT部分设置遮光图形(BM)。
在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中说明了的具体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最终是为了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而设的,但不应只限于这样一些具体例子而对本发明进行狭义的解释,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本发明的精神,在下面记载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有源元件衬底,在形成多根信号线和交叉于该信号线的多根扫描线的同时,在信号线和扫描线的各个交叉部上分别配置有源元件和象素电极,而且,所述象素电极至少与所述信号线重叠配置,其特征在于与在和扫描线平行的方向上相邻并成对的2个象素电极对应的各信号线汇集并配置在成对的任何一个象素电极上,并且汇集并配置在该象素电极的边沿的内侧。
2.权利要求1记载的有源元件衬底,其特征在于配置了信号线的象素电极和不配置信号线的象素电极在与扫描线平行的方向上交替排列。
3.一种有源元件衬底,在形成多根信号线和交叉于该信号线的多根扫描线的同时,在信号线和扫描线的各个交叉部上分别配置有源元件和象素电极,而且,所述象素电极至少与所述信号线重叠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信号线由配置在对应的象素电极上的部分和迂回部分构成,该迂回部分配置在和扫描线平行的方向上与该象素电极相邻的象素电极上,在各象素电极上,对应的信号线部分与相邻的象素电极的信号线的迂回部分成对配置,而且,横切象素电极之间的部分之外的部分位于重叠的各象素电极的边沿的内侧。
4.权利要求1~3的任何一项记载的有源元件衬底,其特征在于汇集并配置了信号线的象素电极或迂回的信号线的一部分占有的面积较大的象素电极的、与扫描线平行方向上的电极尺寸大于不配置信号线的象素电极或迂回的信号线的一部分所占有的面积较小的象素电极的该电极的尺寸。
5.权利要求2记载的有源元件衬底,其特征在于不配置信号线的象素电极中象素的开口部面积是汇集并配置了信号线的象素电极中象素的开口部面积的二分之一。
6.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有源元件衬底、已形成公共电极的对置衬底和夹在这些衬底之间的液晶层,所述有源元件衬底是在形成多根信号线和交叉于该信号线的多根扫描线的同时,在信号线和扫描线的各个交叉部上分别配置有源元件和象素电极,而且,所述象素电极至少与所述信号线重叠配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有源元件衬底中,与在和扫描线平行的方向上相邻并成对的2个象素电极对应的各信号线汇集并配置在成对的任何一个象素电极上,并且汇集并配置在该象素电极的边沿的内侧,加给所述液晶层的电压的极性对每一根信号线反向。
7.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有源元件衬底、已形成公共电极的对置衬底和夹在这些衬底之间的液晶层,所述有源元件衬底是在形成多根信号线和交叉于该信号线的多根扫描线的同时,在信号线和扫描线的各个交叉部上分别配置有源元件和象素电极,而且,所述象素电极至少与所述信号线重叠配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有源元件衬底中,所述各信号线由配置在对应的象素电极上的部分和迂回部分构成,该迂回部分配置在和扫描线平行的方向上与该象素电极相邻的象素电极上,在各象素电极上,对应的信号线部分与相邻的象素电极的信号线的迂回部分成对配置,而且,横切象素电极之间的部分之外的部分位于重叠的各象素电极的边沿的内侧,加给所述液晶层的电压的极性对每一根信号线反向。
8.权利要求6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有源元件衬底中,配置了信号线的象素电极和不配置信号线的象素电极在与扫描线平行的方向上交替排列,同时,不配置信号线的象素电极中象素的开口部面积是汇集并配置了信号线的象素电极中象素的开口部面积的二分之一,而且,设置红、绿、蓝的彩色滤光片,以便由在与扫描线平行的方向上并排的、配置了信号线的2个象素电极和不配置信号线的2个象素电极构成1个彩色单元,其中不配置信号线的2个象素电极与绿的彩色滤光片对应。
9.权利要求6~8的任何一项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所述象素电极间的间隙和所述有源元件遮光的遮光图形部设在所述有源元件衬底或所述对置衬底一侧。
10.权利要求6~8的任何一项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作模式是TN模式。
11.权利要求6~8的任何一项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作模式是MVA模式。
全文摘要
在和对置衬底一起将液晶层夹在中间构成液晶显示装置的有源元件衬底中,对在和扫描线平行的方向上相邻并成对的2个象素充电并与各象素对应的2根信号线汇集并配设在成对的2个象素中的任何一个象素的象素电极上,若从与扫描线平行的方向看去,配置信号线的象素电极和不配置信号线的象素电极交替排列。由此,可以在增大加工裕度的同时,减小起因于在信号线和象素电极的重叠部分产生的电容的、有源元件截止期间的与象素电极连接的端子电位的变动,而且,可以在简化信号线的结构的同时提高开口率。
文档编号H01L29/786GK1591151SQ200410075158
公开日2005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日
发明者缘田宪史, 武内正典, 长岛伸悦, 近藤直文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