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外部连接端子固定结构和移动端子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部连接端子固定结构和移动端子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外部连接端子固定结构,所述结构能够防止固定外部连接端子的印刷电路板发生故障,以及使用此结构的移动端子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移动端子装置配有外部连接端子,所述外部连接端子在装置外壳内输出和输入数据。通常,外部连接端子通过焊接在导电图形上而固定,所述导电图形在外壳内的印刷电路板上制备。当外部连接器连接至外部连接端子时,由外部连接器的插入和抽出所产生的力施加在固定外部连接端子的印刷电路板的焊点部分或导电图形,并且产生焊点部分开裂和导电图形剥落。
作为解决这种问题的一个例子,通过使用处理过的辅助元件而架桥连接在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外部连接端子与包含印刷电路板的外壳之间的间隙(例如,见日本出版但未审查的实用新型申请号h6-68187(6-8页,图2和3))。
在现有技术中,如图5A和5B所示,电子装置30由彼此连接以开启或关闭的上部外壳31和下部外壳32组成,外部连接端子33通过焊接在包含下部外壳32的印刷电路板34上而安装。外部连接端子33由插口部分33a、主体33b和连接部分35组成。外部连接端子33的插口部分33a从电子装置30的侧面突出出来并且与外部连接器(未示出)连接。
上部外壳31在外部连接端子33的连接部分35的相对位置设有盒状的肋36。盒状的肋36由外部肋36a和肋肋36b组成,所述外部肋36a和内部肋36b插入连接部分35内,和推动连接部分35的上表面的连接部分36c。
在上述电子装置30中,当上部外壳31和下部外壳32彼此用螺钉(未示出)紧固时,外部连接端子33通过盒状肋36推向印刷电路板34。当外部连接器连接至外部连接端子33的插口部分33a时,即使由外部连接器的插入和抽出产生的上-下或左-右方向的力增加,通过推动外部连接端子33的连接部分36c把力传递至上部外壳31,所述力对于整个电子装置30也被吸收了。即,力没仅施加在连接部分固定外部连接端子33,能够防止如焊点部分开裂或导电图形的剥落等故障。
然而,由于在上部外壳31上制成盒状肋36以把固定的外部连接端子33推向印刷电路板34上是必要的。因此,产生制造上部外壳31、制造与制成部分匹配的连接部分、制造复杂元件和装配部件(例如连接部分)的成本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部连接端子固定结构和使用此结构的移动端子装置,所述结构能够不需要复杂元件和基于外部连接器的连接力来多步骤装配而防止焊点部分断裂和导电图形的剥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外部连接端子固定结构包括印刷电路板、包含印刷电路板的下部外壳和上部外壳、固定至印刷电路板的外部连接端子以及辅助元件,所述辅助元件与外部连接端子重叠并与上部外壳接触,其中所述辅助元件具有足够的厚度以桥连印刷电路板与上部外壳之间的间隙。
下部外壳和上部外壳在外部连接端子固定至印刷电路板处具有切削边(开口),从而外部连接端子的一侧被暴露。
外部连接端子提供电气插口,外部连接器通过切削边连接所述电气插口并通过焊接固定至印刷电路板的导电图形上。
上部外壳在辅助元件接触上部外壳的位置上具有开口,从而辅助元件的一侧暴露于外部。
辅助元件具有通过另一个开口输入充电电流的电极表面,和用于从顶部与外部连接端子重叠的凹面部分,并安装在印刷电路板的导电图形上。
在移动端子装置中,外部连接端子固定结构并并入作为装置元件的单元。
在如上述构造的外部连接端子固定结构和移动端子装置中,连接至外部连接端子的外部连接器的插入和抽出所产生的力通过用辅助元件桥连在外部连接端子和上部外壳之间的间隙而被下部外壳和由辅助元件传递的上部外壳所吸收,所述外部连接端子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因此,由于力没有仅连接固定外部连接端子的连接部分,所以能够防止如固定外部连接端子的印刷电路板的焊点部分的断裂和导电图形的剥落等故障。
参照附图从下面的详细说明中,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性和优点将更明显,其中图1是说明用在本发明的移动端子装置中的第一实施方案的外部连接端子固定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说明外部连接器连接至图1所示的外部连接端子固定结构的外部连接端子时力的方向的相关部分横截面图;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的外部连接端子固定结构的外部连接端子的安装状态的透视图;图4说明用于连接外部连接器至图3所示的外部连接端子固定结构的外部连接端子时力的方向的相关部分的横截面图;和图5A和5B分别是说明现有技术的电子装置的外部连接端子固定结构的相关部分和透视图和横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将说明本发明。图1是说明用在本发明的移动端子装置中的第一实施方案的外部连接端子固定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1,本发明的移动端子装置由键侧外壳20和显示器侧外壳(未示出)组成,所述键侧外壳20具有操作按钮等,所述显示器侧外壳具有液晶显示模块。键侧外壳20和显示器侧外壳通过铰链装置8a连接以自由折叠。
下面的说明仅出示了配有根据本发明的外部连接端子固定的结构的键侧外壳20周围的组成。
键侧外壳20由上部外壳1、下部外壳8和印刷电路板6组成。上部外壳1和下部外壳8彼此接合以打开或关闭,并用通过印刷电路板6的螺钉10彼此紧固。键侧外壳20也包括一个结构,在所述结构中两个外部连接端子7和两个充电端子(辅助元件)4重叠并安装在印刷电路板6上。
上部外壳1具有两个开口(释放开口2)和切削边(连接开口3)(仅在一侧出示),并用螺钉10紧固至下部外壳8,所述两个开口用于在它的顶面把充电电流输入充电端子4,所述切削边用于在它的侧面把数据输出和输入至外部连接端子7。
下部外壳8具有安装在它的下表面的操作按钮、切削边(连接开口9)(仅在一侧出示)和铰链装置8a,所述切削边在它的侧面面对连接开口3,所述铰链装置8a用于在一个末端与显示器侧连接。
印刷电路板6包含在下部外壳8内并用穿过印刷电路板6的螺钉10紧固至上部外壳1和下部外壳8上。
当上部外壳1和下部外壳8彼此通过螺钉10紧固时,外部连接端子7安装在印刷电路板6上,从而外部连接端子7的电气插口放置在连接开口3和9的位置,并焊接在印刷电路板6的导电图形上。
充电端子4是一种端子,其用于从外部能源接受电能供应至与结合在移动端子装置中的蓄电池上。充电端子4具有凹面部分并从导电图形焊接至印刷电路板6的不同导电图形(未示出),所述凹面部分用于从顶部与外部连接端子7重叠,外部连接端子7电连接至所述导电图形。
下面说明在外部连接端子7和充电端子4之间的关系。外部连接端子7首先安装在印刷电路板6上以焊接在导电图形上。然后充电端子4以从顶部以微小的间隙与外部连接端子7重叠,并被焊接至印刷电路板6的另一导电图形上。确定充电端子4的厚度,从而当上部外壳1和下部外壳8彼此被紧固时,印刷电路板6和上部外壳1之间的间隙被最小化。
另外,获得外部连接端子7和充电端子4,从而调整安装位置至上部外壳1的充电开口2和连接开口3和9,所述连接开口3和9对应于上部外壳1和下部外壳8的每一个。
在上述构造中,当上部外壳1和下部外壳8彼此接合时,安装在印刷电路板6上的外部连接端子7能够通过连接开口3和9与外部连接器连接,充电端子4能够通过充电开口2输入电流。另外,外部连接端子7和充电端子4位于印刷电路板6和上部外壳1之间的位置,移动的范围(灵活度)相互限制。这样,即使当外部连接器的插入和抽出所产生的力被增加时,也能够防止力集中施加于外部连接端子7或它的安装部分。通过防止力的集中,能够防止由外部连接器的连接造成的焊点部分的开裂和导电图形的剥落等故障。
将参照图2说明本实施方案的运行。图2是说明外部连接器连接至图1所示的外部连接端子固定结构的外部连接端子时力的方向的横截面图。
外部连接器11通过连接开口3和9被连接至前外部连接端子7。当前外部连接端子7与外部连接器11连接时,它接收由运动时的震动、外部连接器的重量和外部连接器11的反复插入和抽出产生的力,前外部连接器端子7特别地接收图2所示的垂直方向(箭头A)的力。
通过外部连接器11的连接而施加在前外部连接端子7的力被传递至前充电端子4,并进一步传递至上外壳1,所述前充电端子4与前外部连接端子7接触。由于上部外壳1通过穿过印刷电路板6的螺钉10紧固至下部外壳8上,力也传递至下部外壳8上。由外部连接器11施加至前外部连接端子7的力被送回至与前外部连接端子7连接的开始点处的印刷电路板6上。
通过在印刷电路板6上把充电端子4重叠在外部连接端子7的每一个上,印刷电路板6能够通过前充电端子4和上部外壳1跟随由外部连接器11所接收的力的方向。由于通过印刷电路板6跟随前外部连接端子7的运动,在印刷电路板6和前外部连接端子7之间的连接部分上增加的力没有集中,所以,能够防止安装前外部连接端子7的印刷电路板6上的焊点部分的开裂或导电图形的剥落等故障。此处,即使充电端子4接触外部连接端子7,也能够通过树脂等放在与外部连接端子7接触的下表面进行绝缘处理而防止两个电路的短路。考虑外部连接端子7和充电端子4作为相应于与其他部件自动安装的部件,变化是减少了在移动端子装置的安装步骤。
根据本实施方案,如图5A和5B所示的现有技术中,把上部外壳1复杂化是没必要的。此处,特别地用于防止焊点连接部分的开裂和固定外部连接端子7的导电图形剥落的辅助元件没有必要提供充电功能。
下面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的外部连接端子固定结构的外部连接端子的安装状态的透视图。
第二实施方案与图1不同之处在于,辅助元件(托架)没有充电功能。省略除了安装在印刷电路板6上的部件的元件的说明。
在图3中,两个外部连接端子7安装在印刷电路板6上并通过焊接被连接至印刷电路板16的导电图形上。如在图1中,外部连接端子7通过上部外壳1和下部外壳8的连接开口3和9与外部连接器11连接。
安装了托架14代替在图1的充电端子4。托架14具有凹面部分,所述凹面部分用于从顶部重叠外部连接端子7,并从导电图形焊接至印刷电路板16的不同导电板(未示出)上,外部连接端子7电连接至所述导电图形上。托架14以微小的间隙重叠在外部连接端子7。确定托架14的厚度以使当上部外壳1和下部外壳8彼此紧固时,印刷电路板16与上部外壳1之间的间隙最小。当充电功能是不必要的时,使用托架14代替充电端子4。如在充电端子4中,通过把树脂放入与外部连接端子7接触的托架的下表面进行绝缘处理而防止两个电路的短路。
参照图4说明本实施方案的运行。图4说明用于连接外部连接器至图3所示的外部连接端子固定结构的外部连接端子时力的方向的相关部分的横截面图。
前外部连接端子7通过连接开口3和9与外部连接器11连接。当外部连接器11被连接至前外部连接端子7时,当前外部连接端子7在如图4所示的垂直方向(箭头A)接收力时,它将在远离印刷电路板16的方向上移动。
如图2所示的实施方案中,通过外部连接器11的连接施加在前外部连接端子7的力被传递至与前外部连接端子7接触的前托架14,并进一步被传递至与前托架14接触的上部外壳1。由于上部外壳1用穿过印刷电路板6的螺钉10紧固至下部外壳8上,所以力也被传递至下部外壳8。因此,由于由外部连接器11施加于前外部连接端子7的力回到作为开始点的安装前外部连接端子7的印刷电路板6,整个键侧外壳20在力的方向跟随它。
由于没有施加在外部连接端子7或连接部分的力的集中,因此,能够防止安装外部连接端子7的印刷电路板16内的焊点部分的开裂或导电图形的剥落等故障。
在第二实施方案的情况下,使用没有充电功能的作为板状元件的托架代替上述第一实施方案的充电端子。象第一实施方案连接外部连接端子的剥落方向的力被整个键侧外壳20所吸收。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两个外部连接端子被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然而,外部连接端子不仅安装两个,而是一个、三个或更多,并根据它的数量使用辅助元件吸收连接外部连接端子的力。使用螺钉夹钳代替焊接制造辅助元件也是可能的。
虽然本发明已经根据一定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由本发明所包含的主题并不仅限于那些特别的实施方案。相反,本发明旨在在下述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包括所有可选择的、修改和等同物。
权利要求
1.一种外部连接端子固定结构,包括印刷电路板、包含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下部外壳和上部外壳、固定至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外部连接端子,以及辅助元件,所述辅助元件与所述外部连接端子重叠并与所述上部外壳接触,其中所述辅助元件具有足够的厚度以桥连所述印刷电路板与所述上部外壳之间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部连接端子固定结构,其中所述下部外壳和所述上部外壳在所述外部连接端子固定至所述印刷电路板处具有切削边(开口),从而所述外部连接端子的一侧被暴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部连接端子固定结构,其中所述外部连接端子提供电气插口,外部连接器通过所述切削边连接所述电气插口并通过焊接固定至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导电图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部连接端子固定结构,其中所述上部外壳在所述辅助元件接触所述上部外壳的位置上具有开口,从而所述辅助元件的一侧暴露于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部连接端子固定结构,其中所述辅助元件具有电极表面、凹面部分并安装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导电图形上,所述电极表面通过所述开口输入充电电流,所述凹面部分用于从顶部重叠在所述外部连接端子上。
6.一种移动端子装置,在所述装置中,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的外部连接端子固定结构作为装置元件的单元。
7.一种移动端子装置,在所述装置中,包含根据权利要求2的外部连接端子固定结构作为装置元件的单元。
8.一种移动端子装置,在所述装置中,包含根据权利要求3的外部连接端子固定结构作为装置元件的单元。
9.一种移动端子装置,在所述装置中,包含根据权利要求4的外部连接端子固定结构作为装置元件的单元。
10.一种移动端子装置,在所述装置中,包含根据权利要求5的外部连接端子固定结构作为装置元件的单元。
全文摘要
一种移动端子装置的外部连接端子固定结构,由外部连接端子(7)和充电端子(4)组成,外部连接端子(7)固定至印刷电路板(6)上,充电端子(4)与外部连接端子(7)重叠。并且充电端子(4)具有足够的厚度以桥连在外部连接端子(7)和上部外壳(1)之间的间隙,外部连接端子(7)固定至印刷电路板(6)上。通过用充电端子(4)桥连间隙,当外部连接器(11)被连接至外部连接端子(7)之一时,外部连接器(11)的运动通过充电端子(4)、上部外壳(1)和下部外壳(8)被传递至印刷电路板(6)上。通过把运动从外部连接端子(7)传递至印刷电路板(6),连接焊点部分和导电图形的力是可吸收的,焊点部分和导电图形固定外部连接端子(7)。
文档编号H01R12/71GK1592544SQ20041007494
公开日2005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日
发明者志水正人 申请人:日本电气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