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7101704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散热装置,尤有关一种足以提高现有的散热器的散热效率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请参考图1A至图1C,其显示现有的散热器(Heat sink)100的三视图。如图1A所示,散热器100包含多个散热鳍片101及一底板102。一般而言,散热鳍片101及底板102皆由铝、铜等导热材料所制成。
如图2所示,通常将散热器100置放于由中央处理器(CPU)103、插座(Socket)104、印刷电路板(PCB)105、及底座(Standoff)106所组成的CPU模块之上,借以使底板102与CPU103互相接触。如此一来,当CPU103运作而产生热量时,可经由底板102而将热量传递至散热鳍片101,再借由自然对流方式散热。又,如图3所示,亦可在CPU103运作时、同时对散热鳍片101吹风(以图3的箭号表示),故可借由强制对流方式散热。
然而,不论散热鳍片101或底板102的材质为何、或采用何种散热方式,散热器100的散热效率(即单位时间所能传递的热量)仍受限于本身的热阻值(Thermal resistance)。如此一来,一旦决定了散热器100的材质(如铝或铜)之后、亦即限定了散热器100的散热效率。
有鉴于此,势必需要一种散热装置,即使因散热器100的材质限定了其散热效率,但仍可借由此散热装置而进一步提高散热器100的散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其足以进一步提高现有的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由一导热材料制成,包含至少一贯穿部,贯穿过此散热装置,且其中至少一贯穿部还包含一实心部,位于至少一贯穿部的中心处;及至少一连接部,环绕于实心部的周围,用以连接实心部与散热装置的一本体。
较佳地,散热装置还包含一肋条部,形成在此散热装置的至少一表面,其中肋条部具有彼此隔开的多个肋条,以借由多个肋条而消散传递至散热装置的本体的热量。
较佳地,散热装置的形成有肋条部的至少一表面是背对一散热装置。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由一导热材料制成,包含至少一贯穿部,贯穿过此散热装置,且其中至少一贯穿部还包含一导流部,连接至少一贯穿部的相对两端而隔开此至少一贯穿部。
较佳地,散热装置还包含一肋条部,形成在此散热装置的至少一表面,其中肋条部具有彼此隔开的多个肋条,以借由多个肋条而消散传递至散热装置的本体的热量。
较佳地,散热装置的形成有肋条部的至少一表面是面对一散热装置。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的散热模块,包含一第一散热装置,由导热材料制成,此第一散热装置则具有一散热底座及多个的散热鳍片;一第二散热装置,由导热材料制成,此第二散热装置则具有至少一贯穿部,其贯穿过此第二散热装置;及一导热器,其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二散热装置与第一散热装置的散热底座。
较佳地,第二散热装置的至少一贯穿部还包含一实心部,位于至少一贯穿部的中心处,;及至少一连接部,环绕于实心部的周围,用以连接实心部与第二散热装置的一本体。
较佳地,第二散热装置另包含一贯穿孔,使得导热器可经由此贯穿孔贯穿实心部。
较佳地,第二散热装置另包含一沉孔,使得导热器可容置于实心部中。
较佳地,第二散热装置还包含一肋条部,形成在此第二散热装置的至少一表面,其中肋条部是具有彼此隔开的多个的肋条,以借由多个肋条而消散传递至第二散热装置的本体的热量。
较佳地,第二散热装置的形成有肋条部的至少一表面是背对一散热装置。
通过上述结构,可借由多个肋条进一步将传递至散热装置的热量消散到外界,从而进一步提高现有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图1A至图1C显示现有的散热器的三视图。
图2显示利用现有的散热器对中央处理器模块进行散热的一例子。
图3显示利用现有的散热器对中央处理器模块进行散热的另一例子。
图4A显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前视图。
图4B显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前视图。
图4C显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前视图。
图4D显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前视图。
图5A显示运用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与现有的散热器对中央处理器模块进行散热的一例子。
图5B显示运用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与现有的散热器对中央处理器模块进行散热的另一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4A至图4D,分别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前视图。如图4A所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散热装置10是由铝或铜等导热材料所制成,其包含至少一贯穿部11,贯穿过散热装置10。贯穿部11则包含一实心部12,其位于贯穿部11的中心处、及至少一连接部14,环绕于实心部12的周围,用以连接实心部12与散热装置10的本体。此外,实心部12另包含有一连接孔,用以容置如图5A所示的一导热器17。特予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孔,其可为一贯穿过实心部12的贯穿孔13,如图4A及4B所示,或一未贯穿实心部12的沉孔(未图标)。以下各实施例将以贯穿孔13来作本实用新型的代表说明。
如此一来,使至少一导热器17的一端与散热装置10的贯穿孔13相连、并使同一导热器17的另一端与现有的散热器100的底板102相连之后,将进一步降低现有的散热器100的热阻值而提高其散热效率。详言之,当使用风扇等散热装置从散热装置10的正面吹风、并使风量先通过贯穿部11再到达现有的散热器100的散热鳍片101时,由于使用导热器17而使散热器100与散热装置10相连,故散热装置10足以事先将从散热器100传递而来的部份热量消散到外界,借以减少直接从散热器100本身消散出去的热量。本创作人经实验发现不论吹向散热器100的风量为何,未连接散热装置10的散热器100的热阻值皆大于连接散热装置10的散热器100的热阻值,且当风量越大时,散热装置10将使相连的散热器100的热阻值越小。此外,本创作人经实验亦发现当散热装置10的连接部14的厚度越大时,相连的散热器100的热阻值将越小。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0足以进一步提高现有的散热器100的散热效率。
如图4B所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散热装置10’除了包含至少具有实心部12、贯穿孔13、及至少一连接部14的贯穿部11的外、更包含肋条部15,其形成在散热装置10’的至少一表面,而肋条部15则具有彼此隔开的多个肋条15a,故可借由多个肋条15a而进一步将传递至散热装置10’的热量消散到外界。
如此一来,如图5A所示,使至少一导热器17的一端与散热装置10’的贯穿孔13相连、并使同一导热器17的另一端与现有的散热器100的底板102相连之后,将进一步降低现有的散热器100的热阻值而提高其散热效率。详言之,当使用风扇等散热装置从散热装置10’的正面吹风(以图5A的左侧箭号表示)、并使风量先通过贯穿部11再到达现有的散热器100的散热鳍片101时(以图5A的右侧箭号表示),由于使用导热器17而使散热器100与散热装置10’相连,故散热装置10’足以事先将从散热器100传递而来的部份热量消散到外界,借以减少直接从散热器100本身消散出去的热量。因此,如同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0,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0’亦足以进一步提高现有的散热器100的散热效率。
如图4C所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散热装置10”是由铝或铜等导热材料所制成,且包含至少一贯穿部11,贯穿过散热装置10”。每一贯穿部11则包含一导流部16,连接贯穿部11的相对两端而隔开贯穿部11。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散热装置10”与现有的散热器100的间将不需使用导热器17,取而代的地,仅需使用风扇等散热装置从散热装置10”的正面吹风、并使风量先通过贯穿部11再到达现有的散热器100的散热鳍片101。如此一来,如同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及第二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0及10’,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0”系足以进一步提高现有的散热器100的散热效率。
如图4D所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散热装置10除了包含至少具有导流部16的贯穿部11的外、还包含肋条部15,其形成在散热装置10的至少一表面,而肋条部15则具有彼此隔开的多个肋条15a,故可借由多个肋条15a而散热。
如此一来,散热装置10与现有的散热器100的间将不需使用导热器17,取而代的地,如图5B所示,仅需使用风扇等散热装置从散热装置10的正面吹风(以图5B的左侧箭号表示)、并使风量先通过贯穿部11再到达现有的散热器100的散热鳍片101(以图5B的右侧箭号表示)。因此,如同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0、10’及10”,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0亦足以进一步提高现有的散热器100的散热效率。
此外,当运用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与现有的散热器时,如图5A或图5B所示,使散热器100的底板102与CPU103等热源互相接触。如此一来,当CPU103运作而产生热量时,可经由底板102将热量传递至散热鳍片101、再借由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而来的风量(以图5A或图5B左侧箭号表示)使热量消散到外界。
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当从上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例或其变化样态。以上所述者,仅为了用于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并非将本实用新型狭义地限制于该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变更,皆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装置,由一导热材料制成,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一贯穿部,贯穿过该散热装置,其中该至少一贯穿部还包含一实心部,位于该至少一贯穿部的中心处;及至少一连接部,环绕于该实心部的周围,用以连接该实心部与该散热装置的一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肋条部,形成在该散热装置的至少一表面,其中该肋条部具有彼此隔开的多个肋条,借以使该多个肋条足以消散传递至该散热装置的本体的热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装置的形成有该肋条部的至少一表面是背对一散热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实心部另包含有一贯穿孔,以使一导热器贯穿过该实心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实心部另包含有一沉孔,以容置一导热器。
6.一种散热装置,由一导热材料制成,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一贯穿部,贯穿过该散热装置,其中该至少一贯穿部还包含一导流部,连接该至少一贯穿部的相对两端而隔开该至少一贯穿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肋条部,形成在该散热装置的至少一表面,其中该肋条部具有彼此隔开的多个的肋条,借以使该多个的肋条足以消散传递至该散热装置的本体的热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装置的形成有该肋条部的至少一表面是背对一散热装置。
9.一种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散热装置,由导热材料制成,该第一散热装置包含一散热底座及多个散热鳍片;一第二散热装置,由导热材料制成,该第二散热装置还包含至少一贯穿部,贯穿过该第二散热装置;及一导热器,其两端分别连接至该第二散热装置与该第一散热装置的该散热底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散热装置的至少一贯穿部还包含一实心部,位于该至少一贯穿部的中心处;及至少一连接部,环绕于该实心部的周围,用以连接该实心部与该第二散热装置的本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散热装置还包含一肋条部,形成在该第二散热装置的至少一表面,其中该肋条部具有彼此隔开的多个的肋条,借以使该多个肋条足以消散传递至该第二散热装置的本体的热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该第二散热装置的形成有该肋条部的至少一表面是背对一散热装置。
专利摘要一种散热装置,由一导热材料制成,包含至少一贯穿部,贯穿过该散热装置,其中该至少一贯穿部还包含一实心部,位于该至少一贯穿部的中心处,并具有一贯穿过其中的贯穿孔;及至少一连接部,环绕于该实心部的周围,用以连接该实心部与该散热装置的一本体。
文档编号H01L23/34GK2632852SQ03264499
公开日2004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0日
发明者黄裕鸿, 吴玮芳, 陈锦明 申请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