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源连接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源连接器,尤其是关于一种连接电路板及对接电子元件以传输电流的电源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源连接器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如手机充电插口)上,用来传输直流电。现有电源连接器通常包括一中心端子及周围的至少一辅助端子。使用时,中心端子与辅助端子的一端分别与对接元件的正负极对接,另一端则焊接至电路板,从而起到传输电流的作用,因此中心端子成为电源连接器中重要的元件。为减少电源连接器的接触电阻,提高电流通路的稳定性,现有电源连接器多采用圆柱形的中心端子直接弯折形成一焊接部与电路板相组接的方式。但圆柱形的焊接部使得中心端子在加工时必须利用多轴成形的加工方式,工艺复杂且质量不稳定;另外光滑的圆柱形中心端子也不易固持在绝缘本体中,进而影响电流传输的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第01280613号公开了一种电源连接器7。如图1所示,该电源连接器7主要包括一绝缘本体70、一中心端子71及若干片状端子72。中心端子71及片状端子72均收容于绝缘本体70中。中心端子71包括中空圆柱形的对接部710、呈框体结构的焊接部711及连接上述对接部710与焊接部711的连接部712。连接部712的两侧水平延伸出两片状的干涉部7120,干涉部7120末端设有若干凸起7121,借此将中心端子71固持在绝缘本体70中。该电源连接器7将通常圆柱形的焊接部711改为框体形,简化了制造工艺,又借助设有若干凸起7121的干涉部7120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心端子71在绝缘本体70中的固持。然而其两干涉部7120均呈水平片状,其与绝缘壳体70内壁接触面积很小,即两者间的干涉作用较小,当中心端子71被多次对接或受其他较大力冲撞时很难保证有效固持在绝缘本体70中,从而影响电流传输的稳定性。
请参照图2,中国台湾专利第090219436号公开了另一种改进的电源连接器8,其主要包括一壳体80、一固定片81、一弹片82及一圆柱形端子83(即中心端子)。该端子83末端垂直延伸一焊片830,临近末端处设有对称的斜状卡钩832,而临近前端处则设有悬接于端子本体833以形成适当弹性的接触片834。该电源连接器8采用片状焊片830代替圆柱形的焊接部同样简化了制造工艺,而斜状卡钩832的设置则较水平的干涉部增加了端子83与壳体80间的干涉作用,改善了端子83的稳定性。然而这种改善对整个端子83的固持而言只是一小部分,起主要作用的仍是连接焊片830与端子本体833的水平片状部831,凭借其与壳体80的平面接触产生的干涉将端子83固持在壳体80中。由于这种固持方式的固持力取决于水平片状部831与壳体80内壁的接触面积,即,水平片状部831自身的大小。为提高固持力势必要增大水平片状部831的面积,相应的要增大壳体80的尺寸。在电子产品日益小型化的今天,显然是不能适应消费需求的。
综合以上分析,尽管现有电源连接器在简化制造工艺,提高中心端子的稳定性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改进措施,但仍存在很多缺陷,需进一步改进中心端子的结构,从而保证电流传输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可与一对接元件对接,能有效地将中心端子固持在绝缘壳体中,提高电流传输的稳定性,同时制造工艺简单,产品质量稳定。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依据以下的技术方案电源连接器主要包括一绝缘壳体、一中心端子及至少一辅助端子。该绝缘壳体具有若干收容空间,可将中心端子与辅助端子收容于绝缘壳体内。中心端子包括一圆柱形的对接部、一可组接至电路板的组接部及连接该对接部与组接部的连接部。对接部末端一侧设有一对斜刺状的干涉部,可使中心端子有效固持于绝缘壳体中。连接部自对接部延伸一端为具有与对接部弧度相当的圆弧部,该圆弧部与绝缘壳体内壁紧密接触,利用两者间的干涉作用将中心端子更为有效地固持在绝缘壳体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不增大绝缘壳体收容中心端子的水平开槽的尺寸条件下,提高绝缘壳体对中心端子的固持,减少中心端子的相对偏移量,从而保证电流传输的稳定性。同时简化了电源连接器的制造工艺,提高产品质量,节约生产成本。
图1是一现有电源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另一现有电源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的侧视图;图5是图3所示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图5的绝缘壳体沿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图3的电源连接器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的电源连接器对接一对接组件后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一优选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如下如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1包括一绝缘壳体2、一中心端子3及一辅助端子4,中心端子3与辅助端子4均收容于绝缘壳体2内。
结合图3、图5及图6所示,绝缘壳体2具有一面向对接元件5(如,手机充电器)的前端面20及与该前端面20相对的后端面21,连接前端面20与后端面21分别形成有一上端面22、一第一侧面23。自前端面20上向绝缘壳体2内凹陷有一适当深度的对接空间24,而沿该对接空间24中轴线贯穿至后端面21形成有一圆柱形收容孔25。在该收容孔25靠近第一侧面23一侧,自后端面21上向绝缘壳体2内凹陷一适当深度的凹槽250;在收容孔25另一侧则自后端面21上延其垂直切线向上至上端面22凹陷形成一第一收容空间26。该第一收容空间26自后端面21上凹陷的部分为一窄连接槽260;自上端面22上凹陷的部分为一收容槽261,该收容槽261靠近后端面21两侧分别形成有两固持槽262。在绝缘壳体2内部,位于凹槽250同侧前方的收容孔25一侧设有一定位槽251(参见图6)。
与对接空间24相通的还有一第二收容空间27,用于收容辅助端子4。该第二收容空间27自后端面21、上端面22及第一侧面23上凹陷相通,相对的收容空间上部270、侧部271及收容空间下部272分别用于收容辅助端子上部40、侧部41及下部42。其中收容空间上部270靠近后端面21处两侧形成有两固持槽273,以配合辅助端子上部40的形状。
请参阅图5,中心端子3由一金属片冲压弯折而成,其包括一中空圆柱形对接部30、一片状组接部32及一连接对接部30与组接部32的连接部31。该对接部30可与对接元件5对接,其前端呈球面形,其末端与连接部31相邻处一侧形成有一对斜刺状的干涉部301。该干涉部301在中心端子3的对接部30卷成圆柱形前即已冲制而成,且位于对接部30两侧。连接部31自对接部30延伸一端为保持对接部30弧度的圆弧部310,可在弯折对接部30时一并方便形成。该圆弧部310垂直向上延伸一连接本体311,其收容于第一收容空间26的连接槽260。在连接本体311约中部处设有一凸起3110,该凸起3110可与圆弧部310协同作用,防止中心端子3偏移。由连接本体311向圆弧部310相反一侧水平延伸一水平部312,组接部32即自该水平部312向对接部30同向一侧斜向上延伸。为提高其与电路板(未图示)的接触效果,组接部32前端呈一弯折状,其末端靠近连接部31两侧设有两固持部321(其中远离圆弧部310一侧的固持部321与水平部312为一体)。
辅助端子4也是由一金属片冲压弯折而成,大致呈左方括号形。其中端子上部40与中心端子3的组接部32至水平部312部分形状相同。端子侧部41具有一较宽的基部411及一自基部411一侧延伸的窄长的第一接触部412。该第一接触部412可与对接元件5接触,其前端向内侧弯折,以提高弹性并增强与对接元件5的接触效果。其前端延伸一横档413,该横档413可抵住绝缘壳体2的内壁,对端子侧部41起一定的支撑作用,而在与对接元件5对接时可方便地随之移动。基部411两侧设有若干倒刺430,可将基部411较好地固持在绝缘壳体2中,防止第一接触部412移动产生的偏移。辅助端子下部42呈长方形,其靠后部两侧同样设有起固持作用的若干倒刺430,而其靠近前端中部则设有一向后上方延伸至对接空间24的内折弹性片(同时参见图7),即第二接触部420,该第二接触部420在电源连接器1与对接元件5对接时被对接元件5压迫而与其紧密接触(参见图8)。
请参照图4、图5及图7,在组装电源连接器1时,中心端子3与辅助端子4自绝缘壳体2后部被压入。中心端子3的圆柱形对接部30收容于收容孔25中,其一侧的干涉部301穿过凹槽250抵靠干涉于定位槽251侧壁。连接部31的圆弧部310收容于收容孔25后部,并与其内壁紧密接触形成较强干涉,同时连接本体311中的凸起3110可同时抵靠于连接槽260,与圆弧部310同时起作用。连接部31的水平部312与组接部32的固持部321分别抵靠于相应的固持槽262侧壁,对组接部32起支撑定位的作用。而组接部32则自收容槽261约中部处延伸于其外,可方便压接至电路板(未图示)。
图8为电源连接器1与对接元件5对接时的剖面图,对接元件5插入对接空间24迫使辅助端子第一接触部412外移、第二接触部420下移。对接元件内壁51(与正极相连)与中心端子3的对接部30对接,外壁52(与负极相连)与第一接触部412、第二接触部420对接,而中心端子3的组接部32、辅助端子上部40压接至电路板(未图示),从而构成一电气通路,实现可靠的电流传输。
由于圆弧部310的面积较穿过其弧端上的任何水平截面面积都要大,即在没有增大收容孔25直径的条件下增加了中心端子3与绝缘壳体2的接触面积,从而更好地将中心端子3固持在绝缘壳体2中,提高了电流通路的稳定性。同时制造工艺简单,并保证了产品的小型化。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技术的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与教示作种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替换或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可与一对接元件对接传输电流,包括一绝缘壳体、一中心端子及至少一辅助端子;该绝缘壳体具有若干收容空间可收容该中心端子与辅助端子,该中心端子包括一与对接元件对接的对接部、一与电路板接触的组接部及一连接该对接部与组接部的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自对接部延伸一端为一呈弧形的圆弧部,该圆弧部与绝缘壳体的收容空间内壁紧密接触,从而将中心端子固持在绝缘壳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端子的对接部为圆柱形,且前端呈球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部的弧度与对接部的弧度相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部可为大半圆、半圆或小半圆等的任意弧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端子的对接部一侧设有若干斜刺状干涉部,以将中心端子固持于绝缘壳体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约中部处设有一凸起,该凸起可与所述圆弧部协同固持该中心端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端子与辅助端子是压接至电路板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可与一相应对接元件对接,主要包括一绝缘壳体、一中心端子及至少一辅助端子。中心端子又包括一圆柱形对接部、一组接部及连接该对接部与组接部的连接部。对接部可与对接元件对接,而组接部可压接至电路板。连接部自对接部延伸一端为一与对接部弧度相当的圆弧部,该圆弧部与绝缘壳体内壁紧密接触。该电源连接器在不改变绝缘壳体水平开槽尺寸的条件下,增大了中心端子与绝缘壳体的接触面积,从而更好地将其固持在绝缘壳体中,提高了电流通路的稳定性。该电源连接器同时具有制造工艺简单,产品合格率高的优点。
文档编号H01R13/646GK2615899SQ03256509
公开日2004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18日
发明者吴亚军, 马学东 申请人:美国莫列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