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缆线构造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7033716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传输缆线构造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输缆线构造,尤指一种应用于高频传输系统中,可抑制回路噪声并确保传输信号对称的传输缆线构造。
背景技术
随着个人计算机中央处理器效能提升、网络频宽增加以及储存媒体资料暴涨,计算机周边输入及输出接口的频宽需求也越来越大,宽频传输缆线路的标准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但是,随着传输缆线路频宽增加,传输缆线路中因为高频信号所产生的问题也越多,例如传输迟滞、阻抗匹配、串音、地噪声控制、电磁波辐射干扰等问题。
以计算机内部传输接口而言,串行传输设备Serial ATA乃为目前传输频宽最高的一种传输缆线,由于serial ATA系以两条导线(传输对transmission pair)作为一组传输信道(transmissionchannel)用来传输差动非归零编码信号(differential NRZ signal),因此,若同一组传输信道内的导线长度差异过大,传输信号时,则将导致同一时间传输的信号无法同一时间到达输出端,这样,在同一时间由输出端发出的信号,便无法在输出端同步接收(synchrony),此即所谓的传输延迟(propogation skew)问题。
此外,在一个传输系统中,由于信号发射端与接收端不会拥有相同电位,两端存在一电位差,系统将会因为电位差产生电流而形成噪声,因此,为控制噪声产生,一般线路需区分为(1)信号接地回路及(2)大电流接地回路(如机壳或框架的接地),由设置信号接地回路与大电流接地回路的区分,一方面,使信号传输位准得以确定,不会受其它干扰源之耦合电压影响,另一方面,可疏导机壳的漏电流,避免发生意外。
目前传输缆线构造,请参阅台湾申请编号为第090214473号的专利申请,其结构见图1,主要具有一对信号导线组12,每一信号导线组12设有一对分别被绝缘层所包裹之信号导线13以及包裹于该信号导线绝缘层外的金属屏蔽圈15,一根裸露的第一接地导线14夹置于该对信号导线组12内侧,一对裸露的第二接地导线16设置于该对信号导线组12外侧,上述第一、第二接地导线14、16系均与相应的金属屏蔽圈15外表面相电性接触,及一包覆于上述信号导线组、第一及第二接地导线外绝缘外层17,由此构成一高频传输缆线。
上述传输缆线构造在实际使用仍具有以下问题1.传输延迟问题由于上述信号导线组12中的二信号导线13并无任何定位构造,在制作过程中,将因传输缆线缠绕卷曲或弯折扭曲而使信号导线组12内的二信号导线13错位,使得裁切时二导线长短不易控制,以致最终成品产生传输延迟问题,使传输频宽受到限制,无法传输高频信号。
2.噪声控制问题由于上述传输缆线仅于二信号导线13外侧设有一金属屏蔽圈15,只对传输信号制作接地回路,并未区分信号接地回路及大电流接地回路,这样,由机壳或框架而来的大电流噪声将耦合至信号接地回路上,影响信号传输的电器特性,造成讯杂比过大或传输错误。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避免缺失的存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双重屏蔽效果且可确保传输信道内的导线并列等长的传输缆线构造,以抑制各种干扰源所产生的噪声,并且防止传输缆线因弯折而形成错位及长短不一的状况,以提高传输缆线的电器品质及传输频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传输缆线构造,包括有一组或一组以上之传输信道、包覆每一传输信道用以定位及电性屏蔽传输信道的第一遮蔽单元、至少一个以上的地线、一包覆第一遮蔽单元及地线的第二遮蔽单元及外套体,该第二遮蔽单元至少包含有一内侧的绝缘隔离层及一外侧的电性屏蔽层,且每组传输信道具有紧密连结或束缚包合成一体的二导线,因此,凭第一遮蔽单元的定位可确保绝缘导线并列对齐,避免弯折时因相对路径差异而产生的信号不对称现象,并且,由第一遮蔽单元及第二遮蔽单元于缆线中形成双重屏蔽空间,可有效防止不同回路的噪声及电磁波干扰,以提高电信号传输品质。
具体地说,即
一种传输缆线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构造包括有一传输信道(propagation channels),其包含有一对执行信号传输的独立绝缘导线(insulated conductor);一包覆传输信道外侧用以定位二绝缘导线且形成电性屏蔽的第一遮蔽单元(first covering);至少一个以上设于第一遮蔽单元周围并与第一遮蔽单元电性连接之地线(drain wire);一包覆第一遮蔽单元及地线的第二遮蔽单元(secondcovering),该第二遮蔽单元至少包含一形成电性屏蔽的保护层;一披覆于最外层用以保护缆线的外套体(jacket)。
为形成具有复数传输信道之传输系统,可于一外套体内并列复数个上述传输缆线。
所述的第一遮蔽单元由内而外包含有一定位层、一绝缘层及一导电层。
上述的定位层是由黏性材料构成。
上述的绝缘层为聚脂薄膜。
上述的导电层为金箔、银箔及铝箔任一种。
所述的第一遮蔽单元是以带状料材缠绕或包裹而形成。
所述的第二遮蔽单元于保护层内侧设有一与第一遮蔽单元及地线电性绝缘的隔离层(isolated separating layer)。
上述的第二遮蔽单元保护层为金箔、银箔及铝箔任一种。
上述的第二遮蔽单元保护层为金属编织网。
所述的外套体是以聚氯乙稀、聚乙烯及聚丙稀任一种材料制作而成。
另一种实现方式为一种传输缆线构造,其包括有一传输信道,其包含有一对由排线制作而并列相连的绝缘导线;一包覆传输信道外侧形成电性屏蔽的第一遮蔽单元;至少一个以上位于第一遮蔽单元周围并与第一遮蔽单元电性连接的地线;一包覆于第一遮蔽单元及地线外侧的第二遮蔽单元,该第二遮蔽单元至少包含有一形成电性屏蔽的保护层;一披覆于最外层用以保护缆线的外套体。
上述的传输缆线构造,为形成具有复数传输信道的传输系统,可于一外套体内并列复数个上述传输缆线。
所述的第一遮蔽单元由金箔、银箔及铝箔任一种所构成。
所述的第一遮蔽单元包含有一内侧的绝缘层及一外侧的导电层。
上述的第一遮蔽单元绝缘层为聚脂薄膜。
上述的第一遮蔽单元的导电层为金箔、银箔及铝箔任一种。
所述的第二遮蔽单元于保护层内侧设有一与第一遮蔽单元及地线电性绝缘的隔离层。
另一种实现方式为一种传输缆线构造,其包括有复数传输信道,每一传输信道包含有一对执行信号传输的独立绝缘导线;包覆于每一传输信道外侧用以定位二绝缘导线且形成电性屏蔽的第一遮蔽单元;至少一个以上位于每一第一遮蔽单元周围并与第一遮蔽单元电性连接的地线;一包覆于所有第一遮蔽单元及所有地线外侧的第二遮蔽单元,该第二遮蔽单元至少包含有一构成电性屏蔽的保护层;一披覆于最外层用以保护缆线的外套体。
所述的第一遮蔽单元由内而外包含有一定位层、一绝缘层及一导电层。
上述的第一遮蔽单元定位层是由黏着性材料构成。
上述的第一遮蔽单元绝缘层为聚脂薄膜。
上述的第一遮蔽单元导电层为金箔、银箔及铝箔任一种。
所述的第一遮蔽单元是以带状料材缠绕或包裹而形成。
所述的第二遮蔽单元于保护层内侧设有一与第一遮蔽单元及地线电性绝缘的隔离层。
所述的第二遮蔽单元保护层为金箔、银箔及铝箔任一种。
所述的第二遮蔽单元保护层为金属编织网。
所述的外套体是以聚氯乙稀、聚乙烯及聚丙稀任一种材料制作而成。
另一种实现方式为一种传输缆线构造,其包括有
复数传输信道,每一传输信道包含有一对由排线制作而并列相连的绝缘导线;包覆于每一传输信道外侧形成电性屏蔽的第一遮蔽单元;至少一个以上位于每一第一遮蔽单元周围并与第一遮蔽单元电性连接的地线;一包覆于所有第一遮蔽单元及所有地线外侧的第二遮蔽单元,该第二遮蔽单元至少包含有一构成电性屏蔽的保护层;一披覆于最外层用以保护缆线的外套体。(似乎漏掉)所述的传输缆线构造,为形成具有复数个传输信道的传输系统,可于一外套体内并列复数个传输缆线。
所述的第一遮蔽单元是由金箔、银箔及铝箔任一种所构成。
所述的第一遮蔽单元包含有一内侧的绝缘层及一外侧的导电层。
上述的第一遮蔽单元绝缘层系为聚脂薄膜。
上述的第一遮蔽单元导电层为金箔、银箔及铝箔任一种。
所述的第二遮蔽单元于保护层内侧设有一与第一遮蔽单元及地线电性绝缘的隔离层。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结合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0、10′为传输信道,11、11′、13、13′为绝缘导线,12、12′为绝缘胶套,20、20′为第一遮蔽单元,21为定位层,22为绝缘层,23为导电层,30为地线,40、40′为第二遮蔽单元,41为隔离层,42为保护层,50为外套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为形成具有复数传输信道10、10′的传输系统,本实用新型的传输缆线构造主要具有二传输信道10、10′,每一传输信道10、10′外侧包覆有一用以定位传输信道10、10′及形成电性屏蔽的第一遮蔽单元20,并于每一第一遮蔽单元20周围配置有二地线30,且于每组第一遮蔽单元20及地线30外侧包覆有一形成电性屏蔽的第二遮蔽单元40,此外,于第二遮蔽单元40外层另包覆有一保护缆线的外套体50,因此,由第一遮蔽单元20之定位可确保绝缘导线11、11′并列对齐,避免弯折时因相对路径差异而产生的信号不对称,并且,由第一遮蔽单元20及第二遮蔽单元40于缆线中形成双重屏蔽空间,可有效防止不同回路的噪声及电磁波干扰,以提高电信号传输品质。
上述每一传输信道10、10′包含有一对分别由绝缘胶套12包覆的独立绝缘导线11、11′,利用一绝缘导线11、11′传输正极电信号,而以另一绝缘导线11、11′传输负极电信号,以构成传输差动非归零编码信号(differential non-return to zerocoded signal)的传输对(transmission pair)。
该第一遮蔽单元20由内而外包含有一限制二绝缘导线11、11′相对位移的定位层21、一绝缘层22及一防止电磁干扰形成电器屏蔽的导电层23,该定位层21是由黏着性材料构成,如热熔胶材料,用以胶黏二独立绝缘导线11、11′成为一体,由此,可防止缆线因弯曲使二绝缘导线11、11′错位,造成电信号不对称,而上述绝缘层22为聚脂薄膜,导电层23为金箔、银箔及铝箔任一种,并于第一遮蔽单元20周围配置有至少一与第一遮蔽单元20的导电层23电性连接的地线30,由此可形成信号接地回路(signalground loop),以抑制外部电磁噪声干扰并确保信号传输位准。
该第二遮蔽单元40至少包含有一位于内侧的绝缘隔离层41及一位于外侧的电性保护层42,该隔离层41为聚脂薄膜,而保护层42为金属编织网,或由金箔、银箔及铝箔所构成,使用时,该保护层42可与电器系统中的大电流地端连接,如机壳或框架,形成大电流接地回路(chassis ground loop),以保护缆线,避免与信号接地回路耦合而产生噪声干扰,此外,最外层的外套体50是以聚氯乙稀、聚乙烯及聚丙稀任一种材料制作而成。
制作时,首先提供二独立绝缘导线11、11′,将二绝缘导线11、11′相邻排列并以一预定张力同时拉平、拉撑,接着,提供一带状铺设有导电层23的绝缘层22,如铝箔麦拉,并以黏着性胶布设于绝缘层22另一侧形成定位层21,形成两面分别具有导电层23及定位层21的带体,或者采用具有自黏胶带的铝箔麦拉,之后,以定位层21作为内侧面,采用螺旋缠绕的方式或包合的方式将二绝缘导线11、11′紧密束缚,且于缠绕后立即加热使热熔胶融化,使二绝缘导线11、11′外层的绝缘胶套12黏合成一体并成为定位层21,于是完成第一遮蔽单元20的制作。
然后,将预备连接信号接地回路的地线30配置于第一遮蔽单元20的导电层23侧面,再将一聚脂薄膜包覆第一遮蔽单元20及地线30外侧形成隔离层41,并以环形金属编织方式包覆隔离层41形成电器屏蔽保护层42,形成第二遮蔽单元40,最后,将二组包覆有第一遮蔽单元20及第二遮蔽单元40的传输信道10、10′以聚氯乙稀、聚乙烯及聚丙稀中任一种材料射出包覆整体形成外套体50,由此构成可确保传输信道10、10′的绝缘导线11、11′并列等长、具有双重屏蔽保护的高频传输缆线。
本实用新型由第一遮蔽单元20及第二遮蔽单元40于缆线中形成双重屏蔽空间,区隔信号接地回路及大电流接地回路,因此,可有效防止不同回路的噪声及电磁波干扰,以提高电信号传输品质,此外,本实用新型凭借第一遮蔽单元20的定位可使二绝缘导线11、11′紧密结合形成一体,保持每对绝缘导线11、11′并列等常,不会发生错位或长短不一的情形,因此,在传输信号时,能够有效降低因相对路径差异而产生的信号不对称的情形,增加缆线传输频宽。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实施例结构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再详细进行描述,区别在于制作时,以一第二遮蔽单元40′包覆二个具有第一遮蔽单元20的传输信道10、10′及地线30,使二传输信道10、10′共享一第二遮蔽单元40所形成接地回路,由此也可以构成一可确保传输信道10、10′的绝缘导线11、11′并列等长、具有双重屏蔽保护的高频传输缆线。
再,参阅图3、4,该传输信道13、13′是以排线制作成为并列相连的二绝缘导线11、11′,由于排线的绝缘胶套12’为一体构成,可确保二绝缘导线11、11′并列等长,并使执行电器通讯的二绝缘导线11、11′不容易因弯折而造成长短不一,可确保传输信号对称,而第一遮蔽单元20’是可由一内侧之绝缘层22及一外侧的导电层23所构成,该绝缘层22为聚脂薄膜,而该导电层23可为金箔、银箔及铝箔任一种;或者,该第一遮蔽单元20’可仅由由金箔、银箔及铝箔任一种所构成(图中未示),由此即可形成电性屏蔽。
此外,图3所示,制作时,每一具有第一遮蔽单元20’及地线30的绝缘导线13、13′外侧均包覆有一形成电性屏蔽的第二遮蔽单元40,可有效防止不同回路的噪声及电磁波干扰,以提高电信号传输品质,另外,图4所示,制作时,可于所有第一遮蔽单元20及地线30外侧包覆一形成电性屏蔽的第二遮蔽单元40’,使复数个具有第一遮蔽单元20的传输信道10、10′共享第二遮蔽单元40所形成接地回路。
因此,由排线制作的传输信道10、10′(图3、4所示)可确保二绝缘导线13、13′并列对齐,避免弯折时因相对路径差异而产生的信号不对称,并且,由第一遮蔽单元及第二遮蔽单元于缆线中形成双重屏蔽空间,有效降低因相对路径差异而产生的信号不对称的情形,以增加缆线传输频宽。
以上所描述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以上述实施例的内容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采用与本实用新型相同类似的技术方案,达到相同的目的、效果的具体实施方式
,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传输缆线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对传输信道,每一传输信道包含有一对执行讯号传输的绝缘导线,于每一传输信道外侧包覆一定位二绝缘导线且形成电性遮蔽的第一遮蔽单元,并于每一第一遮蔽单元周围设有至少一与第一遮蔽单元电性连接的地线,且于二第一遮蔽单元及地线外侧包覆有一第二遮蔽单元,其第二遮蔽单元至少包含一形成电性屏蔽的保护层,并于第二遮蔽单元外侧披覆一保护缆线的外套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缆线构造,其特征在于传输信道系由二独立的绝缘导线所构成,且该第一遮蔽单元由内而外包含有一以黏着性材料构成用以定位绝缘导线的定位层、一绝缘层及一导电层,而导电层为金箔、银箔及铝箔任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缆线构造,其特征在于传输信道由排线制作而并列相连的二绝缘导线所构成,且该第一遮蔽单元由金箔、银箔及铝箔之任一种所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缆线构造,其特征在于传输信道为以排线制作而并列相连的绝缘导线,且该第一遮蔽单元包含有一内侧之绝缘层及一外侧的导电层。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传输缆线构造,其特征在于保护层为金箔、银箔及铝箔任一种所构成的金属编织网,且第二遮蔽单元于保护层内侧设有一与第一遮蔽单元及地线电性绝缘的隔离层。
专利摘要一种传输缆线构造,其主要具有一组或一组以上的传输信道,该传输信道具有紧密连结或束缚包合成一体的二绝缘导线,于每一传输信道外侧设有藉以定位及屏蔽的第一遮蔽单元、至少一以上的地线,并于第一遮蔽单元及地线外侧包覆有形成电性屏蔽的第二遮蔽单元及外套体,因此,由紧密连结或束缚包合之二绝缘导线可确保讯号传输的对称性,并且,第一遮蔽单元及第二遮蔽单元于缆线中形成双重屏蔽空间,可有效防止不同回路的噪声及电磁波干扰,以提升电器信号传输品质。
文档编号H01B11/06GK2629182SQ0324251
公开日2004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24日
发明者张哲嘉 申请人:东莞蔻玛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