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双翼式cpu散热器机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一种双翼式CPU散热器机构。
背景技术:
在使用计算机组件时,电子组件所产生的热量如何有效降低与排除,为组件制造厂商与使用者所关心,随着CPU运转速度的增加,CPU运转中所产生的热量亦有所增长,该热量如何有效排除,以减低CPU之温度,维持CPU的正常运作,达到高速CPU原始运作速度,是散热组件设计上的重要考量。
请参阅图1及图2,一般的散热器11多为铝制材质而直接加设于CPU12上,该散热器11的叶片较大,虽可加速热量的散除,但在制造上较耗成本,且易占体积。
在美国专利US5549155所揭示了一种应用于集成电路芯片的散热装置,包含有一导热板,该导热板系接触芯片的上表面并连接一热导管,以逸散热量;该导热板的一面系为平面,以接触于该芯片,该导热板的另一面连接于圆柱形的导热管;该导热管其边缘有一延展面,以施加固定装置于延展面上,使导热板固接于芯片上;一散热鳍片系固设于导热管的一尾端而远离导热管;该散热装置虽以一导热管加设于导热板上以增加散热速度,惟该导热板主要是传递热量至导热管,本身散热功能有限,热量主要由导热管后所接的导热鳍片上逸散,故散热装置整体的散热功效即显有不足。
在美国专利US6021044中,该可排除电子组件运作中所产生热量的散热装置包含散热器,导热管;该导热管固设于散热器上,且该导热管的一端设置有复数鳍片;该散热器为长形,且一般为外形垂直的物体,该散热器包含有一底表面,一上表面,一圆柱形信道,该信道位于上表面中央;两组散热鳍片分别位于散热器的上表面,以排除该散热器的热量;该导热管包含有一受热端与散热端,该散热器的受热端固设于散热器的圆柱形信道,使热量由散热器传至导热管达致最大,该固设于导热管一端的复数鳍片排除导热管的热量;因该散热器直接贴合CPU,CPU运转时所产生的热量,由散热器传导至导热管,再传至复数鳍片,热量可由散热器与复数鳍片逸散,该型态的散热装置虽可增加热量排除的效率,但其结构仍与美国专利US5549155的散热装置相似,皆为在导热管之一侧加装散热鳍片,故在散热效率虽略有改进,但运用于脉冲运转更快,热量产生较多的CPU时,亦有其不足之处;且该散热装置系为单侧装设散热鳍片的方式,若欲增加散热功效,散热鳍片的体积必扩充,使置于主机板上的散热装置占用较大空间,对于追求减少产品体积的计算机产业,尤其是笔记型计算机的设计与生产,更是造成极大的局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且快速散除CPU热量的散热机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而灵活运用CPU上的空间的散热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翼式CPU散热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散热叶片,由优良导热材制成,且该散热叶片上开设有透孔;一导热管,其两端分别固设在复数个散热叶片的透孔中;一导热体,由优良导热材制成,其上设有供导热管置放的接合部;其中,导热管与散热叶片相互固设,以增加散热的速度与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附图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图1为传统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传统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加设固定杆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加设固定杆的立体组合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加设另一散热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加设另一散热器的立体组合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附图标记说明11散热器;12CPU;21导热管;22散热片;23铜片;24CPU;31散热叶片;311透孔;331a凸块;312受固部;32导热管;33导热体;331接合部;34固定杆;341凸出部;35散热器;351接合部;352受固部;36CPU。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翼式CPU散热器机构,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如图所示,该CPU的散热机构具有散热叶片31、导热管32、导热体33;其中散热叶片31由优良导热材组成,且该散热叶片31上开设有透孔311;其中导热体33由优良导热材组成,该优良导热材以铜所制成为较佳,该导热体33上开设有接合部331,该接合部331是供导热管32置放而开设的凹槽。
将导热管32穿过散热叶片31的透孔311,以使导热管32两端分别固设有复数个散热叶片31,并将导热管32未设有散热叶片31的中间处置放于导热体33的接合部331上。
当导热体33置设于CPU36上时,因导热管32与散热叶片31相互固设,CPU36所产生的热量经由导热体33传导至导热管32,再由导热管32传至散热叶片31,以增加散热速度与面积,且散热叶片31位于导热管32两侧,故热量系向导热管32两端传递,热量经由此方式而快速由散热叶片31排出,使CPU36产生的热量快速逸散。
于上述导热管32可加设为复数个,以增加散热的效率。
请参阅图5及图6,该散热叶片31上开设有受固部312,以置设固定杆34,该固定杆34下设有凸出部341,当固定杆34置设于散热叶片31的受固部312中时,该固定杆34的凸出部341顶固散热叶片31,使散热叶片31在外加扣具时,可维持该散热叶片31的形状,以减少受压变形的情形,并同时避免导热管32受扣具施压而弯折变形。
请参阅图7及图8,该导热管32上可另增设散热器35,该散热器35下开设有接合部351,并于散热器35上开设有受固部352;该接合部351配合导热管32的形状而开设,以使散热器35置设于导热管32上,并使散热器35得与导热体33接触,以增加散热面积与效率;将固定杆34同时置设于散热叶片31的受固部312与散热器35的受固部352中,可保持散热叶片31与散热器35之相接合状态。
图9及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如图所示,其整体结构大致与前一实施例相同,在此即不再赘述,而其不同处为该导热体33的接合部331为导热体33上所设的凸块331a与凸块331a之间的间距,且该导热管32置于凸块331a之间。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的实施例,凡利用本实用新型上述方法、形状、构造、装置所为的变化,皆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双翼式CPU散热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散热叶片,由优良导热材制成,且该散热叶片上开设有透孔;一导热管,其两端分别固设在复数个散热叶片的透孔中;一导热体,由优良导热材制成,其上设有供导热管置放的接合部;其中,导热管与散热叶片相互固设,以增加散热的速度与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翼式CPU散热器机构,其中该导热管为复数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翼式CPU散热器机构,其中导热体用铜所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翼式CPU散热器机构,其中散热叶片上开设有受固部,以置设固定杆,该固定杆下设有凸出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翼式CPU散热器机构,该导热管上加设有一散热器,该散热器下开有接合部,以置设于导热管上,以增加散热面积与效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翼式CPU散热器机构,其中该导热体的接合部为导热体上所开设的供导热管置设的凹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翼式CPU散热器机构,其中该导热体的接合部为导热体上所设的凸块与凸块之间的间距。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双翼式CPU散热器机构,该CPU之散热机构具有散热叶片、导热管及导热体;该散热叶片由优良导热材制成,该导热管两端分别固设有复数个散热叶片,该导热体由优良导热材制成,其上设有接合部,以供导热管置放;当导热体置设于CPU上时,CPU之热量经由导热体传导至导热管,因导热管与散热叶片之相互固设,而增加散热的速度与面积,使CPU产生的热量快速逸散;且该散热机构可加设有固定杆,以顶固散热叶片;该散热机构可加设有散热器,以增加散热的面积与效率。
文档编号H01L23/34GK2609046SQ03204650
公开日2004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26日
发明者林欣政, 陈志蓬 申请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