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带有导线槽的电感元件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感元件,带有线圈架,线圈架具有以外凸缘和绕线管为界的线圈腔,在外凸缘上成型的带有接触元件的接触片和分布在接触片中的导线槽。
从总体上看,这种类型的线圈已在欧洲专利文献EP 0 594 031公开。这些电感部件,特别是作为线圈或变压器,也带有分开的线圈腔,鉴于耐过压性和耐泄漏电流的稳定性,必须对它有足够高的要求。当与其他电子部件连接安装到印刷电路板上时,匝之间会产生200V或更高的电压。因此,必须使线圈架的绕线在线圈导线的纵向-和弯曲负荷尽可能地小,绕组本身尽可能地均匀。均匀的绕组结构也是感应线圈电气规范所要求的。对于这种类型的线圈或变压器的任何特殊用途来说,都应该注意相应的标准,例如用于通信用途的EN60950,其中特别要求耐泄漏电流的稳定性。
必须与其他接触元件连接的绕组末端,可以导入导线槽中的接触片上。在实践中,常常是将第一个和其他每一个绕组用粘结带(隔离带)固定在内凸缘侧上,并与各自相邻的绕组分开,以便确保一方面铁心和第一个绕组之间或另一方面绕组相互间的耐泄漏电流的稳定性。然而,不可避免的是,在制造电感元件时,只要打开第二个和各个下一个绕组,就会拉扯到第一个绕组或内部绕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特性的上述类型的电感元件。
这一目的本发明利用权利要求1的特征得以实现。本发明的构成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表明特征。
本发明的优点是,第一个绕组的导线,在离开绕线管通向接触元件或接触元件的绕线销钉这段距离中,没有或很少与第二个或更高的绕组有摩擦接触,因此对线圈导线形成更小的拉力负荷。相应地,适用于下一个更高的绕组,也就是说,在打开第三个时,适用于第二个绕组等等,只要是在两个绕组以上均是如此。然而最大的优点在于,最里面的绕组中,因为在这个绕组中,到接触片的距离最长。
另一个优点在于,在制造该元件时,提高了绕线过程中的可靠性。
优点是,可以将隔离带简单可靠地从旁边安装在外凸缘的内侧上,因为绕组线在这个区域内尽可能分布在导线槽中,迫不得已,只有很少的平放在外凸缘的内侧。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在于,通过线圈导线的端侧范围在导线槽中的分布,可以提高绕组层结构均匀性,特别是在更高的绕组层中得到明显提高。由此,可以将这种电感元件构成可表面贴装的元件,并由于均匀的绕组结构使安装过程(拾取和放置)自动化。同时,电感元件的绕组处理程序可以可靠地控制。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减少线圈导线在接线范围的纵向弯曲应力和拉应力以及使导线导入导线槽内提高了元件的耐过压性和耐泄漏电流的稳定性。
下面,借助附图的四个图形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的符号标注。其中
图1示出依据本发明线圈架的透视图,图2示出垂直于绕线管轴的线圈架剖视图,图3示出依据本发明线圈架的另一透视图,图4示出导线槽不同形状的横截面,和图5示出元件末端区域的剖面图。
在图1的实施例中,所示为可表面贴装的电感元件。根据图1,其中,部件的元件考虑到对称和提高可视性,部分只在绕线管的一面上标注了相关符号,所示为从下面看的元件透视图,也就是说,所视的是以后将要安装到印刷电路板上的底边。该电感元件特别是线圈或变压器,也可以具有线圈腔的部分。
线圈架10具有线圈腔,它在实施例中没有继续划分。线圈腔的定义是绕线管11,它在实施例中横截面近似于椭圆体形状,然而也可以具有其他的横截面形状,例如环形。在旁侧,线圈腔或绕线管以外凸缘12a,12b为界。在外凸缘12a,12b上,整体成型接触片13a,13b。接触片包括各自的接触元件,它们在实施例中为销钉状,它们一方面可以通过绕组引脚14`a至14`h与绕组的末端连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印刷电路板引脚14a至14h与相应的接触面连接,例如印刷电路板上的接触面。
不言而喻,接触片也可以具有其他形状的接线元件,正如它们对于可表面贴装的元件本身公知的那样。线圈架电气接线元件的几何形状,此时在相当程度上并不取决于导线槽的布置。
在接触片的底边上突出的接触元件的部分,印刷电路板引脚这样成型,使接触元件的接线接触区域弯曲并逐渐平坦。印刷电路板引脚的逐渐平坦的底边共面处于平面上,因此该部件可以轻易安放在印刷电路板上并进行焊接。在实施例中,这些区域分布在与绕线管的轴A(参见图2)平行变化的平面上。
为了绕组的触点接通更为容易,引出接触片内部的接触元件,使各自接触元件的第二部分,绕线引出端,在旁边从线圈架伸出。该引出端为绕组触点接通具有的接触元件的末端,基本上在与绕线管的轴平行的平面上变化。此外,接触元件的这种结构可以接近绕组接线,即使是在该部件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的情况下。然而该部件也可以采用伸进-接触元件或者其他几何形状的接触元件。
在线圈腔的每一侧上,接触元件之间都分布有多个导线槽,在实施例中导线槽15,16,17是在接触元件14a至14d之间,或在相应的导线槽在另一侧上-,它们在接触片的底侧向线圈架接触片的纵轴横向延伸。
首先在接触片中基本上向绕线管的轴A平行分布的导线槽,然后向线圈腔和绕线管的方向上弯曲。“方向上”的意思是说,各导线槽的深度通向绕线管时逐渐减少,最后在外凸缘的内侧上为零。弯曲点在实施例中距接触片的内边或外凸缘的内侧如此之远,从而形成斜面区域,它在至少部分区域内可以完全接受导入其中的线圈导线,而不会使导线在导线槽弯曲点上过分地突然折断。
替代图1中比较大的弯曲,是图4a又一次示出的接触片的剖面,导线槽在靠近外凸缘内侧侧面上的分布,也可以是其他的几何形状。图4b中导线槽的横截面连续弯曲或凸起,而图4c的横截面则连续倾斜,参照绕线管11的轴所示。在图4c中,外凸缘12在向接触片13过渡的区域内扩大到导线槽的高度,相关符号24。几何形状这样形成从而没有可能会损害所要安装的导线线圈绝缘的锐边。
在图1中,各导线槽的斜面部分区域18和20,或线圈腔另一侧上的相应区域,如图2或图4所示,接近各外凸缘内侧上的线圈管11,而中央导线槽的相应部分区域19还处于线圈腔中接触片的区域内,参见图2。这意味着,因为在实施例中选择的是导线槽的矩形横截面,线圈架外部区域内的导线槽利用一个角通到绕线管上或直接通到绕线管的旁边,例如距离绕线管小于槽宽度。导线槽的其他横截面和分布,可以是例如梯形或者椭圆形的横截面。外侧的导线槽15,17也不必对导线槽16对称设置。仅中心设置的导线槽16基本上利用其整个横截面宽度通到绕线管上。此外这意味着,外侧的导线槽利用其内侧必要时可以切线连接到绕线管上,或者,导线槽在其分布上有利于定向通往绕线管。可能的话,区域18和20的纵向不平行,而是安一定的角度,极端情况下直接对准绕线管轴A的方向。
导线槽所需的数量以接触元件的数量为准,对应接触元件的每个接触片上减少一个。
依据本发明,导线槽18和20的斜面区域不再仅分布在接触片内,而且至少部分也分布在外凸缘内。为了在通向绕线管方向上分布的导线槽区域内的外凸缘材料上不致过软,可以使外凸缘,至少在线圈腔外部的区域内额外加厚,如图3或图4c所示。外凸缘此时在向接触片的过渡区域内具有根部加厚23,24,它们在通向绕线管轴的方向上变薄。此外,这种加厚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外凸缘和接触片之间更大的稳定性。即使是小元件,它也会对印刷电路板接触元件接线区域的共面性产生积极影响。相反,由此明显降低了外凸缘和接触片之间额定断裂点的危险。
通过导线槽在外凸缘内侧部分中的这种斜面构造,即使在还没有焊接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最下边的线圈的接线部分与绕组销钉连接。该导线接线部分此时基本上位于导线槽里面,几乎直接在绕线管上达到线圈腔,这样,接线部分充其量在很微小程度上垂直于绕线方向平放在外凸缘上。图5表明了这一点,其中,具有绕组W1和W2,它们分别用隔离带B1或B2固定在外凸缘12上,彼此相对通过绝缘层I1绝缘。通过绕组W1的导线引线基本上在导线槽中的分布,第二个或后几个绕组对最下边的绕组W1没有或者只有微小的拉力,从而对导线引线产生附加的去负荷效应。此外,绕组可以获得非常均匀的层结构,因为通过导线引线在绕组部分中没有造成更大的不整平度。通过这种均匀的绕组,使可以表面贴装的元件具有“选择和定位”能力,也就是说,这种元件通过吸入式抓具抓住并在印刷电路板上定位。
根据导线槽倾斜区更多地处于线圈腔的中心或外部区中,这种倾斜的或斜面状的区域18,19,20具有不同的长度和不同的倾斜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倾斜区在绕线管的附近通到外凸缘的各自内侧上。
此外,附图中的接触片上具有后切口21a,21b,例如通过元件插入的外壳可以嵌入其中。这种外壳最好由弹性材料制造,其外臂通过在其末端区内的适当开口这样制成,使其能够与后切口21啮合。
此外,在实施例中电感元件的底边上,接触片上具有定位销22a,22b,它们可以将元件在印刷电路板上辅助定位。然而,它只是一种纯选择性的结构,因为该元件即使没有定位销照样具有同样的功能。
权利要求
1.电感元件,带有线圈架(10),线圈架具有-以外凸缘(12)和绕线管(11)为界的线圈腔,-在外凸缘(12)之一上成型的带有接触元件(14)的接触片(13),-导线槽(15,18;17,20),它在接触片(13)中底部的第一个区域内垂直于其纵向分布,它在通往线圈腔的第二个区域内,以变化的深度在外凸缘中延伸,并以线圈腔侧为定向通向绕线管(11)。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导线槽(15,18;17,20)在第一个区域内部分平行(15;17)或者以锐角向绕线管(11)的轴(A)倾斜分布。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导线槽(15,18;17,20)在第二个区域内(18;20)相对于其在第一个区域内的分布,在通向线圈腔的方向上弯曲。
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导线槽(15,18;17,20)在第一个和第二个区域内大致包括通向绕线管(U)的轴(A)的等角。
5.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导线槽(15,18;17,20),它们通过夹紧它们的平面平行分布。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绕线管(11)的轴(A)平行通过导线槽(15,18;17,20)夹紧的平面分布。
7.按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导线槽(15,18;17,20),它们各自按不同的角度在通向线圈腔的第二个区域内分布。
8.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导线槽的横截面为一直角、或者梯形、或者椭圆形。
9.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导线槽设置在两个接触元件之间。
10.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接触片在其末端区域上具有后切口(21)。
11.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接触元件与元件的安装面平行分布。
12.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接触元件这样成型,使印刷电路板侧的接线区域(14a至14h)在元件的底边突出,绕线区域(14′a至14h′)从旁边突出元件。
13.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外凸缘伸向接触片的外侧过渡区域内,至少具有部分的加厚(23,24)。
14.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用于表面贴装在印刷电路板上。
全文摘要
提出带有线圈架(10)的电感元件,10具有以外凸缘(12)和绕线管(11)为界的线圈腔,在外凸缘(12)之一上成型的带有接触元件(14)的接触片(13)和导线槽(15,18;17,20),它在接触片(13)中底部的第一个区域内垂直于其纵向分布,它在通往线圈腔的第二个区域内,以分布的深度在外凸缘中延伸,并以线圈腔侧为定向通向绕线管(11)。
文档编号H01F5/04GK1460271SQ02800790
公开日2003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23日
发明者E·施泰纳 申请人:埃普科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