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变压整流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整流器。
现有技术中,变压整流器的结构如
图1所示,是由输入端A、具有变压整流作用的本体1’、导线2’和输出端B构成。由于导线2’暴露在外,收藏、携带或使用时,需要先把导线2’收起或解开,较为麻烦;另外,由于导线2’的长度固定,在连接电器时,多余的导线2’常常与其他导线缠结在一起,给安装或维护带来不便,特别是导线较多时,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整理导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变压整流器,以方便收、放线,并且令维护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变压整流器,由输入端、本体、输出端和导线构成;本体由外壳、涡簧、回转体和变压整流电路构成,回转体置于外壳内,变压整流电路与回转体固定在一起,涡簧卡在外壳与回转体之间,且涡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外壳与回转体上,外壳上设有线孔,导线穿过外壳上的线孔缠绕在回转体上并与变压整流电路相连。
上述变压整流电路可直接固定在回转体的一侧;也可将回转体设计为由上半部和下半部组成,变压整流电路固定在由上半部和下半部形成的空腔中,回转体上设有通孔,导线穿过外壳上的线孔缠绕在回转体上,并通过回转体上的通孔与变压整流电路相连。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本体内增设一个可以旋转的回转体,并将导线缠绕在外壳内回转体上,当放线时,只需稍微用力拉动导线的外端,就可将导线自回转体上拉下而自外壳内拉出,而收线时,借助回转体与外壳之间涡簧的弹性复位作用,可使导线随回转体的自动回转而重新缠绕在回转体上、收藏在外壳内。
这样,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或收藏、携带时,导线可以直接拉出,更可自动收回,十分方便;而且,由于导线在不使用时将自动收回,即外露导线的长度不固定,在连接电器时,并无多余的导线相互缠结之虞,给安装或维护带来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图1系习用品的结构示意图;图2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图;图3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组合示意图;图4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回转体的立体图;图5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分解图;图6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回转体的立体图7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立体分解图;图8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回转体的立体图;图9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立体分解图;图10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回转体的立体图;图11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立体分解图;图12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回转体的立体图;图13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立体分解图。
请参阅图2、3、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变压整流器,仍由输入端A、具有变压整流作用的本体、导线5和输出端B构成。
其中,本体由外壳1、涡簧4、回转体2和变压整流电路3构成。
外壳1由上壳11和下壳12卡合固定而成,在上壳11和下壳12的中部都形成圆形凸柱13,外壳1上还形成线孔14。
如图2所示,回转体2置于外壳1的上壳11和下壳12所形成的空间内,回转体2由上半部21和下半部22通过超声波焊接或卡合而成,上半部21和下半部22的中部都形成圆形凹槽23。回转体2通过圆形凹槽23和圆形凸柱13配合,而定位在外壳1内,且回转体2能够以圆形凸柱13为轴而转动。回转体2上还形成通孔25,通孔25的个数可以是一个,两根导线5皆由此一个通孔25穿过,也可以是两个,两根导线5分别由两个通孔25穿过,本文中以一个通孔25为例进行说明。
变压整流电路3固定在由上半部21和下半部22形成的回转体2空腔中(也可直接固定在回转体2的一侧,容后述),并可以随回转体2一起旋转。
涡簧4卡在外壳1与回转体2之间,且涡簧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外壳1与回转体2上,利用涡簧4的弹性复位作用可达到自动收线的作用。
导线5有两根,两根导线5的外端分别引至输入端A和输出端B,两根导线5的内端都穿过外壳1上的线孔14,有序地缠绕在回转体2上,并通过回转体2上的通孔25与变压整流电路3相连。
这样,本实用新型由于将导线5缠绕在外壳1内可以旋转的回转体2上,当放线时,只需稍微用力拉动导线5的外端,就可将导线5自回转体2上拉下而自外壳1内拉出,而收线时,借助回转体2与外壳1之间涡簧4的弹性复位作用,可使导线5随回转体2的自动回转而重新缠绕在回转体2上、收藏在外壳1内,导线5的收、放操作十分方便;且,给安装或维护带来方便。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回转体2除了可采用圆形(如图4)外,也可以采用其它各种形状,如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等,而各种形状的回转体2还可以采用各种具体的结构(如图6、8、10、12),只要回转体2可以旋转,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使导线5能够有序地缠绕在其上,方便收、放,则都应该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下面对回转体的具体结构,再做举例说明如图5、6所示,为回转体的另一种结构。上半部21边缘伸出一挡板211,下半部22边缘伸出一挡板221,在挡板211、221之间形成一槽24。两根导线5的内端都穿过外壳1上的线孔14,有序地缠绕在回转体2的槽24上,并通过回转体2上的通孔25与变压整流电路3相连。
再如图7、8所示,为回转体的再一种结构。上半部21边缘伸出一挡板211、212,下半部22边缘伸出一挡板221,这样在挡板211、221之间形成两槽26、27。两根导线5的内端都穿过外壳1上的线孔14,分别有序地缠绕在回转体2的槽26、27上,并通过回转体2上的通孔25与变压整流电路3相连。
又如图9、10所示,为回转体的又一种结构。上半部21的侧面伸出一凸台28。两根导线5的内端都穿过外壳1上的线孔14,有序地缠绕在回转体2的凸台28上,并通过回转体2上的通孔25与变压整流电路3相连。
最后如图11、12所示,也为回转体的一种结构。上半部21和下半部22上都形成略微向内凹的环面,当上半部21和下半部22卡合在一起时,两个略微向内凹的环面即形成一凹槽29。两根导线5的内端都穿过外壳1上的线孔14,有序地缠绕在回转体2的凹槽29上,并通过回转体2上的通孔25与变压整流电路3相连。
总之,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于在本体内增设一个可以旋转的回转体2,并将导线5缠绕在外壳1内回转体2上,从而使导线5收、放操作方便,给安装或维护带来方便,因此,回转体2的具体结构不受本文限制。
另外,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可在回转体2的一侧上直接三个立柱26’,而在变压整流电路3上对应形成三个穿孔31,通过立柱26’穿插在穿孔31中,将变压整流电路3直接固定在回转体2的一例,使变压整流电路3可以随回转体2一起旋转。
权利要求1.变压整流器,由输入端、本体、输出端和导线构成;其特征在于本体由外壳、涡簧、回转体和变压整流电路构成,回转体置于外壳内,变压整流电路与回转体固定在一起,涡簧卡在外壳与回转体之间,且涡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外壳与回转体上,外壳上设有线孔,导线穿过外壳上的线孔缠绕在回转体上并与变压整流电路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整流器,其特征在于变压整流电路直接固定在回转体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整流器,其特征在于回转体由上半部和下半部组成,变压整流电路固定在由上半部和下半部形成的空腔中,回转体上设有通孔,导线穿过外壳上的线孔缠绕在回转体上,并通过回转体上的通孔与变压整流电路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变压整流器,由输入端、本体、输出端和导线构成;本体由外壳、蜗簧、回转体和变压整流电路构成,回转体置于外壳内,变压整流电路与回转体固定在一起,蜗簧卡在外壳与回转体之间,且蜗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外壳与回转体上,外壳上设有线孔,导线穿过外壳上的线孔缠绕在回转体上并与变压整流电路相连。此结构方便了收、放线,并且令安装或维护方便。
文档编号H01R13/00GK2481016SQ01238199
公开日2002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7日
发明者林渊源 申请人:林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