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改进的叉形接头和电气接头箱总成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一电路单元和具有一用于导线束接头的叉形接头,以及涉及容纳该叉形接头的一电气连接箱。
一般地讲,汽车采用如继电器箱、保险丝箱等电气连接箱。一电气连接箱容纳一叉形接头,多个继电器、保险线以及类似的器件安装在该电气连接箱上,导线束从外部进入该电气连接箱。该叉形接头容纳一电路单元,多个接头端子的外表面从该电路单元的上方和下方突出。这些接头端子也穿过该叉形接头的上盒突出,以便连接保险丝、继电器等电器,并突出到该叉形接头的下盒。所述的电路单元由多电路板,一块电路板放在另一块电路板顶面上堆叠而成。电路由多个汇流排形成,它们组成电路板,所述的接头端子从汇流排延伸。
通常,所述的叉形接头的内表面顶靠所述电路单元的上表面,接头端子穿过该叉形接头的上盒而突出。单个接头端子被定位以及可形成例如继电器内腔、保险丝内腔或接头安装开口。这些保险丝内腔、继电器内腔和接头安装开口一般为所述上盒的一部分,保险丝和接头定位在其内。
组装所述的叉形接头时,电路单元定位在一上盒和一下盒的内部,该上盒和下盒通过数个分别设置在上盒和下盒上的弹性结合片相互连接并固定。如果叉形接头的组装不能使电路单元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贴紧上盒和下盒的内表面,则接头端子穿过上、下盒后将不能突出预定的长度。其结果,如继电器、保险丝等电器元件将不能可靠地与接头端子连接。
组装叉形接头时,用一工具施加一预载荷,使上、下盒上的数对弹性结合片的各对结合片相互连接。由于在连接两盒件前,不可能确认上盒、下盒以及电路单元是否恰好对正,因此必须假定,当弹性结合片对正并用工具连接上、下盒时,电路单元、上盒、下盒也是对正的。但是,由于弹性结合片设置在上、下盒的侧面,甚至当弹性结合片结合时,也不可能确认电路单元的中心部位是否恰当地定位在盒内。于是需要提供一种叉形接头,其中电路单元与上、下盒可以可靠的方式恰当地组装。
本发明可以完成上述使命,为此在该电路单元上提供一延伸部,它穿过所述的上盒而延伸并与上盒中相对应的孔对正。该延伸部具有一顶面,该顶面基本上为一平面,并与该上盒的外表面共面。由于这一共面的布置,恰当的组装可通过人的眼睛或借助传统的检验仪器用目测来确认。此外,由于该延伸部最好定位成与接头端子紧密联接,所以该延伸部也可确认电路单元的中心部位是否贴紧该上盒。
这里用到的术语“共面”,意指该延伸部的顶面至少与上盒外表面的一部分处于同一平面。
广义上讲,本发明是一包括一盒件的叉形接头,一电路单元装入盒件内,其中,电路单元是由多个电路板堆叠而成,在电路板上汇流排形成电路;连接端子从电路板延伸,并在电路板堆叠的方向从所述的电路单元突出;连接端子穿过盒件的外表面突出,以便形成电子元件的接头;一个或多个延伸部设置在电路板上,延伸部在堆叠方向从电路单元延伸;以及多个插入开口设置在盒件上,以便允许延伸部穿过它而插入,延伸部与插入开口的相对高度是这样的每一延伸部的顶面与盒件外表面的一部分在插入开口处处于同平面,以便从叉形接头的前部可以视觉进行检验,藉此确认组装是否恰当。
作为最佳实施例,延伸部为与一个或多个电路板整体成形的端子支承,连接端子穿过电路板,端子支承支撑住连接端子,从而使它们垂直于所述的电路板。
更优选地,所述的端子支承与最上面一块电路板整体成形,最上面一块电路板也就是形成电路单元上表面的那块电路板。
更优选地,延伸部在盒件内表面顶靠电路单元上表面的位置处穿过盒件,最好是所述位置处有一接头安装开口。
本发明的电气连接箱包括上述的一叉形接头。
根据最佳实施例,当一接头安装开口与叉形接头的上盒集成一体时,所述的延伸部从电路单元的表面延伸,并延伸到所述接头安装开口的插入开口中。
所述的延伸部可以是1.与电路板整体设置的端子支承,以便为连接端子提供垂直于电路板的支承;2.与该电路板整体设置的延伸部,它不与所述的接头端子联接;或3.一从汇流排本身延伸的延伸部。延伸部例如可以从电路单元一侧的表面相对于电路板堆叠的方向延伸。
本发明上述这些和其它方面的内容可参阅附图而进一步理解,其中
图1为一接头安装开口的纵向截面简图,表示出作为插入开口中的一端子支承的延伸部;图2为一接头安装开口的立体简图,表示出作为插入开口中的一端子支承;图3为表示一电气连接箱的立体简图;图4为叉形接头分解的立体简图;图5为接头安装开口另一实施例的纵向截面简图,表示出作为插入开口中的一端子支承的延伸部;图6为接头安装开口又一实施例的纵向截面简图,表示出作为插入开口中的一端子支承的延伸部;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纵向截面简图;图8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纵向截面简图。
如图3所示,电气连接箱10由叉形接头11、上盖12和下盖13组成。该叉形接头11由上接头和下接头17组成。保险丝14和接头15安装在该上接头16上。外接头(未图示)将一导线束W与该下接头17连接。
保险丝14和接头15被上盖12所覆盖。下壳13覆盖该下接头17的所述外接头。如图所示,该下壳13是这样成形的,使所述的导线束W可从其通过。
该上盖12和该下壳13通过弹性结合片18(图3只显示一片)和弹性结合片19相互连接,所述的叉形接头装在其内,所述的弹性结合片18与上盖12形成整体,所述的弹性结合片19与下壳13形成整体。
图4表示了拆卸状态的叉形接头11。该叉形接头11包括电路单元20、上盒21和下盒22。在本实施例中,该上盒21和该下盒22形成所述的上接头和下接头。
所述的电路单元20由多个电路板24a~24e堆叠而成。电路由多个汇流排23形成在所述的电路板24a~24e上。电路板24a~24e由绝缘的合成树脂制成,所述多个汇流排23布置在它的上表面。从汇流排23延伸的是接头端子25、26。该接头端子25、26垂直于电路板24a~24e向上和向下延伸。汇流排23的接头端子25、26穿过电路板24a~24e,并从最上面一块电路24a的上表面和最下面一块电路板24e的下表面突出。在电路板24e上,在电路单元20最低位置,汇流排23也设置在电路板24e的下表面形成电路。于是,所述电路单元20的上表面20a由最上面一块电路板24a的电路组成;而与此相类似,电路单元20的下表面20b由最下面一块电路板24e下表面的电路组成。在本实施例中,电路单元20的上表面20a和下表面20b为电路表面。
上盒21由合成树脂整体成形,它包括接头安装开口27和保险丝空腔28,上盒21用作所述的上接头16。所述的接头端子25设置在所述的接头安装开口27中,而接头端子26设置在保险丝空腔28中。
所述的下盒22也由合成树脂整体成形,它包括接头安装开口(未图示),下盒22用作所述电路单元20的下接头17。
所述的上盒21和下盒22相互连接,从而它们分别顶靠电路单元的上表面20a和下表面20b。当上盒21和下盒22分别顶靠电路单元20的上表面20a和下表面20b时,与上盒21的侧面整体成形的弹性结合片29和与下盒22的侧面整体成形的结合片30相结合,于是使上盒21与下盒22相互连接。
图1为设置在上盒上的一个接头安装开口27和作为电路单元20上部的电路板24a、24b、24c的竖直截面简图。
接头端子25从汇流排23延伸,它们用作电路板24a~24e上的电路,且它们的宽度大于电路板的厚度。一个接头端子25从电路板24c上的汇流排23延伸,穿过设于电路板24b上插入开口31。接头端子25在上表面20a上方突出一预定的长度。所形成的插入开口31其宽度稍大于接头端子25的宽度,厚度稍大于接头端子25的厚度。这样做是考虑到用合成树脂模压成形的电路板24a~24e的尺寸公差和装配公差,以便于组装。
端子支承32一体形成作为电路板24a上的延伸部,与汇流排23接头端子25对正。每一个端子支承32包括电路板24a上表面形成的一延伸部33和该延伸部中心形成的一支承开口34。该支承开口34的尺寸是这样定的接头端子25能够被压过去。于是,所形成的端子支承32能够相对于电路板24a垂直支承接头端子25。
端子支承32通过插入开口35而插入。插入开口35在上盒21中允许有模制公差,而电路板24a~24e也允许有模制公差和与上盒之间的装配公差。为易于装配,所形成的插入开口32大于所述延伸部33的水平横截面。所述的端子支承32应这样成形当上盒21的内表面紧贴电路单元20的上表面20a时,端子支承32的各上端表面32a与接头安装开口27的底面27a处于相同高度,也即表面32a和27a共面。
正如暴露在上盒21的接头安装开口27中的接头端子25一样,暴露在下盒32接头安装开口的接头端子借助与置于电路单元20最下位置的电路板24e整体成形的端子支承32来支承。端子支承32插入设置在接头安装开口27中相应位置的插入开口35中。
以下说明上述叉形接头和电气连接箱装配操作的情况为了组装叉形接头11,电路单元20与上盒21装在一起,从而,上盒21的内表面顶靠电路单元20的上表面20a。这使端子支承32(接头端子25通过该支承32插入)插入接头安装开口27。如图2所示,当电路单元20与上盒21组装在一起时,可以从上盒21的前部观看,以便目测端子支承32和插入开口35的相对高度(沿着电路单元20和上盒21堆叠方向),也即,上面32a和底面27a的相对高度。当上端面32a与底面27a齐平(同平面)时,上盒21的内表面便紧贴电路单元20的上表面20a。如果上端面32a低于底面27a时,上盒21的内表面不会紧贴电路单元20的上表面20a。于是,在上表面20a的端子支承32处就能直接目测电路单元20和上盒21的组装方式。
由于端子支承32与最接近上盒21的电路板24a整体成形,所以端子支承可做得最短。结果是,当电路单元20和上盒21以恰当对正而组装时,端子支承32与插入开口35的相对高度受端子支承32长度变化的影响不大。这使端子支承32与插入开口35的相对高度能够有效地反映出组装的状况,这种状况能够以目测评估。
与此相类似,电路单元20和下盒22组装的方式可以从置于下表面20b上和通过置于下接头17上的插入开口而延伸的端子支承32而直接作出评价。
当电路单元20与上盒21以及电路单元20与下盒22恰当组装时,上盒21的弹性结合片29与下盒22的结合片30结合,于是将上盒21与下盒22集合成恰当组装的状态。
如图5所示,端子支承40在接头端子25延伸的侧面上与电路板24b整体成形。端子支承40通过上盒21的插入开口35而延伸,通过该端子支承40,接头端子25插入。端子支承40与插入开口35的相对高度可从上盒前部进行检查。
如图6所示,延伸部41与电路板24a整体成形。该延伸部41在电路板堆叠的方向延伸,并设置在无接头端子25插入的位置上。上盒21与插入开口42整体成形,插入部41通过该插入开口而插入。如图6所示,延伸部41的上端低于插入开口42的上开口端,或可处于相同位置。延伸部41与插入开口42的相对高度可从上盒21的前部检查。
如图7所示,延伸部44不一定必须与电路板整体成形,而是沿着电路板堆叠的方向延伸与一汇流排整体成形,犹如接头端子的情形。
端子支承32不一定必须突出到接头安装开口27中。它也可能将端子支承32突出到如保险丝容纳腔28或继电器容纳腔或盒上其它某些地方内。置于电路板24a或汇流排23上的延伸部不一定必须插入到设置在盒内如接头安装开口27、保险丝容纳腔28或继电器容纳腔等内腔底部的插入开口中。也可能将插入开口设置在开口27或内腔28以外的位置上。在该盒内,延伸部和插入开口的相对高度易于从该盒的前部进行目测。这就有可能易于检查该盒组装的方式。
此外,所述的延伸部不必与电路板24a~24e或与汇流排23整体成形。如图8所示,也可能将该延伸部例如通过粘结或焊接与电路板24a~24e或与汇流排23结合,延伸部46通过插入开口48从电路板24a延伸。
所述叉形接头可以这样来实施,其上形成接头安装开口、用来连接外部接头的接头设置在与连接电子元件的接头相同的平面上。
权利要求
1.一种叉形接头总成,包括一电路单元,它包括多个电路板,在所述的电路板上,汇流排形成电路部分,连接端子从所述电路板的至少一个电路板的电路表面沿所述电路板堆叠的方向突出;顶靠所述电路表面的一盒件的接头安装开口,其中,所述的连接端子构成电气元件的接头,其特征在于,该叉形接头总成还包括延伸部,在所述的电路板上或在所述的汇流排上或在所述的接头安装开口的插入开口中按所述的方向延伸,该插入开口适用来容纳所述的延伸部,所述的插入开口能从所述的接头安装开口的前部进行目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形接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伸部是与所述电路板的一电路板整体成形的端子支承,所述的连接端子穿过端子支承而插入,所述的端子支承使所述的连接端子与所述的电路板的一电路板大体上保持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叉形接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子支承与最上面一块电路板整体成形,所述的连接端子穿过端子支承而插入,所述的端子支承使所述的连接端子与所述的最上面一块电路板大体上保持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形接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是所述汇流排的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形接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伸部独立于所述的连接端子之外。
6.一种叉形接头总成,包括一电路单元,该电路单元包括堆叠的多个电路板,连接端子从所述的电路单元垂直延伸;一盒件,所述的电路单元容纳在该盒件中,所述的连接端子穿过该盒件与安装在该盒件外表面上的电气元件连接,其特征在于,该叉形接头总成还包括延伸部,它安装在所述电路单元并与所述连接端子相同的方向从所述的电路单元垂直延伸;以及插入开口,它位于所述的盒件内,用来容纳所述的延伸部,各所述延伸部具有一顶面,所述延伸部的顶面与所述盒件在所述的插入开口处的的外表面共面上,所述电路单元在所述盒件内的恰当定位能够通过目测确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叉形接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伸部是与所述电路板的一块电路板整体成形的端子支承,所述的连接端子穿过所述的端子支承而插入,所述的端子支承将所述的连接端子与所述的一电路板大体上保持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叉形接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伸部是与最上面一块电路板整体成形的端子支承,所述的连接端子穿过所述的端子支承而插入,所述的端子支承将所述的连接端子与所述的最上面一块电路板大体上保持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叉形接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件在所述的外表面上具有一接头安装开口,所述的插入开口定位在所述的接头安装开口中。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叉形接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伸部独立于所述的连接端子之外。
全文摘要
一种叉形接头总成,其中,连接端子25从汇流排伸出穿过上盒21,最接近上盒21的电路板24a与垂直支承连接端子的端子支承32整体成形,接头安装开口27的底面有插入开口35,连接端子穿过接头安装开口27而突出,端子支承32穿过插入开口35插入。端子支承32和插入开口35设置成当上盒21的内表面顶靠电路单元20的上表面并且两者恰当对正组装时,端子支承32的上端表面32a与设有插入开口35的底面共面,藉此,可目测对正。
文档编号H01R12/71GK1263431SQ0010193
公开日2000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2000年2月1日 优先权日1999年2月1日
发明者中村昌芳 申请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