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接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6760004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铆接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铆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抽芽壁厚不均一的铆接 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日新月异,各种例如为电脑、服务器等电子设备的组装越来 越精密。以电脑为例,其多半具有大量的硬件装置及各种零部件,因此,如何 安置及固定上述这些硬件装置显得尤为重要,而常见的固定方法中,使用铆接 方式较为普遍。
图1所示为现有的铆接装置铆接前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铆接装置铆 接后的示意图。请一并参照图1和图2。铆接装置包括第一铆接件1和第二铆接 件2。第二铆接件2套设于第一铆接件1。
于图1中,第一铆接件1具有抽芽形成的环形部3。环形部3具有大小一致 的壁厚。且环形部3的高度大于第二铆接件2的高度。
铆接时将第二铆接件2套设于环形部3,并将环形部3的顶部向外翻折以达 到铆接效果。
然而,由于第一铆接件1抽芽形成的环形部3的壁厚上下一致,因此无法 确保其具有足够的高度,从而导致铆接效果不良。这会严重影响电子装置各种 零部件结合的精密性。
并且,此种铆接装置还容易导致环形部3的顶部在翻折后发生开裂现象, 容易刮伤产品和使用者的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铆接装置,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铆接装置,包括第一铆接件和第二铆接件。 第一铆接件具有连接表面与冲孔抽芽形成的环形部。环形部突出于连接表
面。环形部具有第一铆接部与第二铆接部。第一铆接部的一端连接于连接表面
且第一铆接部具有第一外径。第一铆接部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铆接部。第二铆
接部具有第二外径,第一外径大于第二外径。第二铆接件具有通孔。环形部穿过通孔,且第二铆接部向外翻折,使得第 二铆接件位于第二铆接部与连接表面之间。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通过不等壁厚抽芽,使得抽芽工作部分,即环形 部的高度增加。铆接时将环形部中具有较小外径的第二铆接部翻边,只引起其 与第一铆接部的连接处的微小变形,而不会使整个第一铆接部向外倾斜甚至翻 折。并且,此铆接装置还可以改善第二铆接部铆接翻边时产生的开裂问题。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 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所示为现有的铆接装置铆接前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中的铆接装置铆接后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铆接装置铆接前的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3中的铆接装置铆接后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铆接装置铆接前的示意图。 图6所示为图5中的铆接装置铆接后的示意图。
图7所示为图5中的铆接装置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硬盘驱动器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抽芽过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铆接装置铆接前的示意图。图4 所示为图3中的铆接装置铆接后的示意图。请一并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所 提供的铆接装置包括第一铆接件101和第二铆接件102。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铆接件101具有连接表面104与冲孔抽芽形成的环形 部103。环形部103突出于连接表面104,并具有第一铆接部105和第二铆接部 106。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铆接部105的一端连接于连接表面104,并具有第一外 径DIOI。另一端连接于第二铆接部106。第二铆接部106具有第二外径D102。 第一外径DIOI大于第二外径D102。
于本实施例中,第二铆接件102具有通孔107。通孔107的直径dl等于第 一铆接部105的第一外径DIOI。且第二铆接件102的高度hl小于第一铆接部 105的高度H1。于本实施例中,第二铆接件102套设于第一铆接件101的第一铆接部105。 之后,第二铆接部106向外翻折成光滑表面Sl,使得第二铆接件102位于第二 铆接部106与连接表面104之间。光滑表面Sl的边缘已被翻到侧面,即光滑表 面Sl的最顶端是连续的曲面,此种结构有效地改善了铆接后因第二铆接件102 翻边开裂问题。即使开裂(光滑表面Sl的边缘开裂),裂口已经被翻到侧面, 不会刮伤产品和使用者的手。
图5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铆接装置铆接前的示意图。图6 所示为图5中的铆接装置铆接后的示意图。图7所示为本实施例的铆接装置应 用于笔记本电脑硬盘驱动器的示意图。请一并参照图5至图7。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铆接装置包括第一铆接件201和第二铆接件202。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铆接件201具有连接表面204与冲孔抽芽形成的环形 部203。环形部203突出于连接表面204,并具有第一铆接部205和第二铆接部 206。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铆接部205的一端连接于连接表面204,并具有第一外 径D201。另一端连接于第二铆接部206。第二铆接部206具有第二外径D202。 第一外径D201大于第二外径D202。
于本实施例中,第二铆接件202具有通孔207。通孔207的直径d2大于第 一铆接部205的第一外径D201。且第二铆接件202的高度h2小于第一铆接部 205的高度H2。
于本实施例中,第二铆接件202套设于第一铆接件201的第一铆接部205。 之后,第二铆接部206向外翻折成光滑表面S2,使得第二铆接件202位于第二 铆接部206与连接表面204之间。
于本实施例中,由于通孔207的直径d2大于第一铆接部205的第一外径 D201,因此,于铆接后,第二铆接件202与第一铆接部205之间有一间隙。
于本实施例中,第二铆接部206翻折后的边缘(即光滑表面S2的最低点) 与第二铆接件202间存在一间隙208。即翻折后的第二铆接部206所形成的光滑 表面S2并不与第二铆接件202接触。
如图7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铆接件201可为一硬盘驱动器支架件, 其上形成多个环形部203。第二铆接件202可为一硬盘驱动器滑动件,其具有多 个通孔207。通孔207与环形部203相对应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通孔207可为滑槽,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通孔207 的形状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例如为圆形、椭圆形、长方形等。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铆接件201的环形部203具有第一铆接部205与第二 铆接部206,由于第二铆接部206的第二外径D202小于第一铆接部205的第一 外径D201 ,因此第二铆接部206相对于第一铆接部205具有较薄的壁厚。
因此,于本实施例中,当向外翻折第二铆接部206时,只引起其与第一铆 接部205的连接处的微小变形,而不会使整个第一铆接部205向外倾斜甚至翻 折。因此第二铆接件202与第一铆接部205之间的间隙不会被堵住。
另外,由于第二铆接部206的第二外径D202小于第一铆接部205的第一外 径D201,在抽芽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环形部203的高度大 于先前技术中的高度,保证了足够的抽芽高度,就有足够的余地使第二铆接部 206翻折后的边缘(即光滑表面S2的最低点)与第二铆接件202间存在间隙208。
于本实施例中,基于上述结构,硬盘驱动器滑动件可相对于硬盘驱动器支 架件自由滑动,将硬盘推进或是拉出笔记本电脑,实现局部铆接的目的。且光 滑表面S2的边缘已被翻到侧面,即光滑表面S2的最顶端是一连续的曲面,此 种结构有效地改善了铆接后因第一铆接件201的环形部203翻边开裂的问题。 即使开裂(光滑表面S2的边缘开裂),裂口已经被翻到侧面,不会刮伤产品和 使用者的手。
图8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抽芽过程的示意图。请一并参 照图3、图4以及图8。
于本实施例中,首先,于第一铆接件101形成冲孔10,第一铆接件101具 有连接表面104。
其次,可对冲孔10进行抽芽。于本实施例中,具体做法叙述如下先设置 一凸块A于连接表面104。于本实施例中,凸块A具有一穿孔ll,对应于第一 铆接件101的冲孔10。并且穿孔11具有第一直径d801和第二直径d802。其中 第一直径d801大于第二直径d802;再将一冲头B依次穿过冲孔IO与穿孔11, 以形成环形部103突出于连接表面104。于本实施例中,由于冲头B的直径大于 冲孔10的直径,当冲头B穿过冲孔10与穿孔11时,其会挤压冲孔10的侧壁。 由于凸块A的穿孔ll具有不相同的第一直径d801和第二直径d802,因此,受 挤压的冲孔10的侧壁亦会形成两段具有不同的外径的第一铆接部105和第二铆 接部106。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铆接部105 —端连接连接表面104并具有第一外 径DIOI,另一端连接第二铆接部106。第二铆接部106具有第二外径D102。
6于本实施例中,所形成的第一铆接部105的第一外径D101对应于凸块A 的第一直径d801,所形成的第二铆接部106的第二外径D102对应于凸块A的 第二直径d802。
然后,将环形部103穿过第二铆接件102的通孔107,而使第二铆接件102 位于第二铆接部106与连接表面104之间。
最后,向外翻折第二铆接部106成光滑表面Sl。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铆接装置通过对第一铆接件不等壁厚抽芽, 在抽芽体积不变的情况下,使得抽芽部分的高度增加。铆接时当向外翻折第二 铆接部时,由于壁厚较薄的第二铆接部先向外翻折,只带动第二铆接部与第一 铆接部的连接处的微小变形,而不会使整个第一铆接部向外倾斜甚至翻折,从 而确保第二铆接件与第一铆接部之间留有间隙。
另外,第二铆接部翻折成光滑表面后其最低点与第二铆接件之间留有间隙, 使得第二铆接件可相对于第一铆接件滑动,以实现局部铆接。且铆接后的第二 铆接部边缘被翻折到侧面,第二铆接部顶部成光滑曲面。此种结构有效地改善 了第二铆接部翻边开裂的问题。即使开裂(光滑表面S2的边缘开裂),也不会 刮伤产品和使用者的手。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 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 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铆接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第一铆接件,具有连接表面与冲孔抽芽形成的环形部,上述环形部突出于上述连接表面,上述环形部并具有第一铆接部与第二铆接部,上述第一铆接部的一端连接上述连接表面且上述第一铆接部具有第一外径,上述第一铆接部的另一端连接上述第二铆接部,上述第二铆接部具有第二外径,上述第一外径大于上述第二外径;以及第二铆接件,具有通孔,其中上述环形部穿过上述通孔,且上述第二铆接部向外翻折,使得上述第二铆接件位于上述第二铆接部与上述连接表面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是,上述第二铆接件的上述通 孔的直径等于上述第一铆接部的上述第一外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是,上述第二铆接件的上述通 孔的直径大于上述第一铆接部的上述第一外径。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是,上述第二铆接部向外翻折 后与上述第二铆接件间存在间隙。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是,上述第二铆接件与上述第 一铆接件可相对滑动。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是,上述第二铆接件的高度小 于上述第一铆接部的高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铆接装置。铆接装置包括第一铆接件和第二铆接件。第一铆接件具有连接表面与冲孔抽芽形成的环形部。环形部突出于连接表面并具有第一铆接部和第二铆接部。第一铆接部的一端连接于连接表面并具有第一外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铆接部。第二铆接部具有第二外径,第一外径大于第二外径。第二铆接件具有通孔。环形部穿过通孔,且第二铆接部向外翻折,使得第二铆接件位于第二铆接部与连接表面之间。
文档编号G11B5/53GK201377495SQ20092000888
公开日2010年1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3日
发明者刘桂洋, 林荧郁, 勇 陈 申请人:凯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永硕联合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