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拾光头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CD、 DVD等光记录媒体的再现和/或记录的拾光头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CD、 DVD等光记录盘的再现、记录的拾光头装置,具有出射线偏 振光(例如P偏振光)组成的激光的发光元件;信号检测用受光元件;物镜;在 从发光元件往光记录盘的光路的中途位置上,从激光形成主光束和子光束的衍 射元件;使光路垂直折弯的调升镜;以及在发光元件与调升镜之间,使来自光 记录盘的返回光朝向信号检测用受光元件的光路分离元件。
这种拾光头装置中,存在来自光记录盘的部分返回光到达发光元件,并且 光记录盘因记录层表面上形成的保护膜等而具有双折射性的情况。这种情况 下,到达发光元件的返回光中包含的偏振光的偏振面方向与发光元件出射的激 光的偏振面方向正交时,不产生双方干涉,但到达发光元件的返回光中包含的 偏振光的偏振面方向与发光元件出射的激光的偏振面方向相同时,产生干涉, 并且产生信号的S/N比减小、跳动恶化、光量控制欠佳等各种问题。
因此,提出测量光记录盘的双折射量,根据该测量结果,使光电晶体元件 起作用,校正光记录盘的双折射量(参考专利文献l、专利文献2)。
还提出改良光路分离元件的分光特性,减小返回光对受光元件的到达量 (参考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l:日本国特开2004 —390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04—27308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开平7—249233号公报
然而,光记录盘中,存在双折射量在光记录盘的半径方向变化的情况,此 状况下,已有技术存在不能应对的问题。
4又,由于配置在光路上的光学元件本身具有的相位差、部件、安装精度不 同,往往激光以圆偏振状态到达不了光记录盘,对此问题,已有技术存在不能 应对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出即使双折射量在光记录盘的半径 方向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实现稳定的动作的拾光头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中,拾光头装置具有出射线偏振光组成的激 光的发光元件;信号检测用受光元件;将所述发光元件出射的激光往所述光记 录盘反射的调升镜;以及光路分离元件,该光路分离元件在所述发光元件与所 述调升镜之间,使来自所述光记录盘的返回光朝向所述信号检测用受光元件, 其中,从所述发光元件往所述光记录盘的光路中,在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调升 镜之间配置1 / 2波长片,该1 / 2波长片调整所述发光元件出射的激光的偏振 面方向,并且将该1 / 2波长片配置成在到达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返回光中具有 与所述发光元件出射的激光同一偏振面方向的偏振光分量的强度对所述光记 录盘的双折射量的依赖性减小。
本发明配置1 /2波长片,该1 / 2波长片调整发光元件出射的激光的偏振 面方向,并且将该1 / 2波长片配置成在到达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返回光中具有 与所述发光元件出射的激光同一偏振面方向的偏振光分量的强度对所述光记 录盘的双折射量的依赖性减小。因此,即使在由于光记录盘具有的双折射性, 部分返回光经光路分离元件到达发光元件,而且光记录盘具有的双折射性因光 记录盘上的位置而变化的情况下,到达发光元件的返回光中具有与发光元件出 射的激光同一偏振面方向的偏振光分量的强度也在一定的强度级以下。因此, 能防止返回光与发光元件出射的激光的干涉。
本发明中,例如从偏离对通过该调升镜的反射位置往所述光记录盘的半径 方向延伸的方向(下文简称为半径方向)成45度的方向的角度方向,对所述调升 镜入射所述发光元件出射的激光。
本发明中,以所述光记录盘的双折射量为X轴、到达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 返回光中具有与所述发光元件出射的激光同一偏振面方向的偏振光分量的强度为Y轴描绘图形时,将所述l /2波长片配置成该图形中描绘的曲线形成以
将所述双折射量固定于规定的值时的Y轴为中心线的线对称,从而减小到达所
述发光元件的所述返回光中具有与所述发光元件出射的激光同一偏振面方向 的偏振光分量的强度对所述光记录盘的双折射量的依赖性。例如,以光记录盘
的双折射量为±0为基准作光学设计时,将所述1 / 2波长片配置成该图形中描 绘的曲线形成以所述双折射量为±0的Y轴为中心线的线对称,从而减小到达 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返回光中具有与所述发光元件出射的激光同一偏振面方 向的偏振光分量的强度对所述光记录盘的双折射量的依赖性。
本发明中,最好在所述光路上配置补偿其它光学元件产生的相位差的偏振 变换元件。结构上这样做,能使到达发光元件的返回光中具有与发光元件出射 的激光同一偏振面方向的偏振光分量的强度级本身减小。
本发明中,最好合为一体地形成所述1 / 2波长片和配置在所述光路上的其 它光学元件。结构上这样做,与单独配置所述l/2波长片的情况相比,能将l /2波长片配置在规定的方向。
本发明中,最好在所述光路的中途位置配备从所述发光元件产生的激光产 生主光束和子光束的衍射元件,并且合为一体地形成所述1 / 2波长片和所述衍 射元件。结构上这样做,与单独配置所述l /2波长片的情况相比,能将1/2 波长片配置在规定的方向。尤其在衍射元件的情况下,其本身也被配置在规定 的方向,因此容易将1/2波长片高精度地配置在规定的方向。
本发明中,最好合一体地形成所述1 / 2波长片、所述偏振变换元件和所述 衍射元件。
此情况下,最好将所述1 / 2波长片配置在相对于所述衍射元件更接近所述 偏振变换元件的部位。结构上这样做,能以高精度将衍射元件和1/2波长片合 为一体。
本发明的拾光头装置配置1 / 2波长片,该1 / 2波长片调整发光元件出射 的激光的偏振面方向,并且将该1 / 2波长片配置成在到达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 返回光中具有与所述发光元件出射的激光同一偏振面方向的偏振光分量的强 度对所述光记录盘的双折射量的依赖性减小。因此,即使在由于光记录盘具有 的双折射性,部分返回光经光路分离元件到达发光元件,而且光记录盘具有的双折射性因光记录盘上的位置而变化的情况下,到达发光元件的返回光中具有 与发光元件出射的激光同一偏振面方向的偏振光分量的强度也在一定的强度 级以下。因此,能防止发生因返回光与发光元件出射的激光的干涉而信号的S /N比减小、跳动恶化、光量控制欠佳等各种问题。
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拾光头装置的光学系统关键部的概略组成图。
图2是示出应用本发明的拾光头装置中使用的复合光学元件的组成的说明图。
图3是示出拾光头装置中连接调升镜上的反射位置和发光元件的线对光记 录盘的半径方向形成的角度与椭圆偏振光的长轴方向对光盘径向形成的角度 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模拟拾光头装置中连接调升镜上的反射位置和发光元件的线对 光记录盘的半径方向形成的角度与同一偏振面方向的返回光分量的强度对光 记录盘的双折射量的依赖性的关系的结果的曲线图。
图5是示出拾光头装置中将连接调升镜上的反射位置和发光元件的线对光 记录盘的半径方向形成的角度取为35度时模拟1 / 2波长片的角度位置与同一 偏振面方向的返回光分量的强度对光记录盘的双折射量的依赖性的关系的结 果的曲线图。
图6是示出拾光头装置中模拟优化l/2波长片的角度位置时和利用偏振变 换元件校正相位差时的同一偏振面方向的返回光分量的强度对光记录盘的双 折射量的依赖性的结果的曲线图。
图7是示出模拟l/2波长片和偏振变换元件的角度位置与同一偏振面方向 的返回光分量的强度对光记录盘的双折射量的依赖性的关系的结果的曲线图。
图8是示出模拟l/2波长片和偏振变换元件的相位差与同一偏振面方向的 返回光分量的强度对光记录盘的双折射量的依赖性的关系的结果的曲线图。
标号说明
5是光记录盘,IO是拾光头装置,ll是发光元件,12是信号检测用受光 元件,13是调升镜,14是半透明反射镜(光路分离元件),20是复合光学元件,21是衍射元件,24是l/2波长片,26是偏振变换元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应用本发明的拾光头装置的实施方式。 (拾光头装置的光学系统基本组成)
图1和图2分别是应用本发明的拾光头装置的光学系统关键部的概略组成 图和示出用于此拾光头装置的复合光学元件的组成的说明图。
图1中,本方式的拾光头装置10是用于CD、 DVD等光记录盘5的再现、 记录的装置,具有出射线偏振光(例如P偏振光)组成的激光的发光元件11;信 号检测用受光元件12;物镜(未图示);、在从发光元件11往光记录盘5的光 路的中途位置上,从激光形成主光束和子光束的衍射元件21;使光路垂直折弯 的调升镜13;以及在发光元件11与调升镜13之间,使来自光记录盘5的返回 光朝向信号检测用受光元件12的半透明反射镜14(光路分离元件)。
还在光路中配置偏振变换元件26,本实施方式利用半透明反射镜14具有 的相位差和偏振变换元件26,使发光元件ll出射的激光为圆偏振光或实质上 圆偏振光,并朝向光记录盘5。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偏振变换元件26,使用1/ 6波长片。
这样构成的拾光头装置10中,发光元件11出射的激光穿透半透明反射镜 14后,在调升镜13的反射面130上反射,作为圆偏振光或实质上圆偏振光通 过物件到达光记录盘5。与此相反,来自光记录盘的返回光在调升镜13的反射 面130上反射后,在半透明反射镜14上反射,并到达信号检测用受光元件12。
这样构成的拾光头装置10中,光记录盘5例如因形成在记录层表面的保 护膜而具有双折射性,而且往往双折射量在光记录盘5的半径方向上变化。此 光记录盘5的双折射量通常存在光记录盘5的半径方向内侧上大、半径方向外 侧上小的趋势。使用这种光盘5时,来自光记录盘5的返回光为椭圆偏振光, 所以具有与发光元件11出射的激光的偏振面同样的偏振面的偏振光分量到达 发光元件ll。其结果,发光元件ll出射的激光与返回光之间产生干涉,使发 光元件ll出射的激光的质量劣化,因而产生信号的S/N比减小、跳动恶化、 光量控制欠佳等各种问题。因此,本方式在光路中,发光元件11与半透明反射镜14之间配置调整发
光元件11出射的激光的偏振面方向的1 / 2波长片24。这里,如图2(a)、 (b) 所示,将1/2波长片24和偏振变换元件26叠积在衍射光栅21上,作为一体 的复合光学元件20构成。本方式中,复合光学元件20形成的结构对衍射光栅 21的光栅面以叠置例如0.8毫米(mm)厚的透光性的基片22、 UV硬化性透光的 粘合剂23、 1/2波长片24、 UV硬化性透光的粘合剂25、偏振变换元件26、 UV硬化性透光的粘合剂27和0.7毫米厚的透光性的基片28的状态一面加压, 一面使粘合剂23、 25、 27得到UV硬化。 (有关光学元件的布局等的详细说明)
图3是示出拾光头装置中连接调升镜上的反射位置和发光元件的线对光记 录盘的半径方向形成的角度与椭圆偏振光的长轴方向对光盘径向形成的角度 的关系的说明图。图4是示出模拟拾光头装置中连接调升镜上的反射位置和发 光元件的线对光记录盘的半径方向形成的角度与返回光中具有和发光元件(LD)
出射的激光的偏振面相同的偏振面的偏振光分量的强度(下文称为同一偏振面 方向的返回光分量的强度)对光记录盘的双折射量的依赖性的关系的结果的曲 线图。图5是示出拾光头装置中将连接调升镜上的反射位置和发光元件的线对 光记录盘的半径方向形成的角度取为35度时模拟1 / 2波长片的光轴周围的角 度位置(下文简称为角度位置)与同一偏振面方向的返回光分量的强度对光记录 盘的双折射量的依赖性的关系的结果的曲线图。图6是示出拾光头装置中模拟 优化l / 2波长片的角度位置时和利用偏振变换元件校正相位差时的同一偏振 面方向的返回光分量的强度对光记录盘的双折射量的依赖性的结果的曲线图。 图7是示出模拟1 / 2波长片(HWP)和偏振变换元件(QWP)的角度位置与同一偏 振面方向的返回光分量的强度对光记录盘的双折射量的依赖性的关系的结果 的曲线图。图8是示出模拟1 / 2波长片和偏振变换元件的相位差与同一偏振面 方向的返回光分量的强度对光记录盘的双折射量的依赖性的关系的结果的曲 线图。再者,各种模拟时的运算中使用琼斯矢量。图4 图8中,都以光记录 盘的双折射量为X轴、到达发光元件ll的返回光中具有与发光元件出射的激 光相同的偏振面方向的偏振光分量的强度为Y轴,描绘图形。
本方式中,根据下文说明的理由,利用优化l/2波长片24的方向和采用偏振变换元件26,防止发光元件ll出射的激光与返回光之间的干涉。
首先,拾光头装置io中,利用光学系统的布局,规定从发光元件ll看因 光记录盘5的双折射性而变成椭圆偏振光的返回光时的长轴方向。即,如图l 所示,连接光记录盘5的中心O和调升镜13上的反射位置的线(光记录盘5的 半径方向)与连接调升镜13上的反射位置和发光元件11的线(从发光元件11往 调升镜13的入射方向、从调升镜13往发光元件11的反射方向)形成的角度ei 变化为0度、20度、40度时,如图3(a)、 (b)、 (c)所示,椭圆偏振光的长轴方 向对光盘径向形成的角度分别变化为O度、20度、40度。
将此角度ei设定为O度、20度、35度、40度、55度时,模拟同一偏振面 方向的返回光分量的强度对光记录盘5的双折射量的依赖性,则成为图4所示 的结果。这里,将穿透半透明反射镜14后的P偏振光与S偏振光的相位差设 定为30度。从图4判明,同一偏振面方向的返回光分量强度对光记录盘5的 双折射量的依赖性因角度ei而变动大,在角度61为45度时,同一偏振面方向 的返回光分量强度只要双折射量绝对值相等就相等,不拘双折射量的正负(士)。 也就是说,图4中,角度ei为45度时,曲线成为以双折射量士 0的Y轴为中 心线的线对称。
与此相反,角度ei为35度时,同一偏振面方向的返回光分量强度在双折 射量正负(±)时为非对称,双折射量为负时同一偏置量方向的返回光分量强度级 小,但双折射量为正时,同一偏振面方向的返回光分量强度级大。所以,同一 偏置量方向的返回光分量强度对光记录盘5的双折射量的依赖性大。因此,具 有与发光元件11出射的激光的偏振面相同的偏振面的偏振光分量以高强度入 射到发光元件ll。
于是,模拟将所述角度ei固定为35度,仅将l/2波长片24角度62从基 准位置偏移角度士O度、一2度、一6度、+6度、十2.5度时的同一偏振面方向 的返回光分量强度对光记录盘5的双折射量的依赖性,则成为图5所示的结果。 设定为此条件时,调升镜13中,从对光记录盘5的半径方向偏离45度的角度 方向,入射发光元件11出射的激光。穿透半透明反射镜14后的P偏振光与S 偏振光的相位差还原样为30度。即使这样设定的情况下,从图5判明,改变l /2波长片24的角度02时,同一偏振面方向的返回光分量强度对光记录盘5的双折射量的依赖性也变化大。即,改变l/2波长片24的角度02时,同一偏振 面方向的返回光分量强度在双折射量的正负(±)斜率变化大且角度02为+2.5度 的情况下,即使角度ei为35度,同一偏振面方向的返回光分量强度只要双折 射量绝对值相等该强度就相等,而且其强度级小,不拘双折射量正负(±)。也就 是说,即使角度ei为35度时,如果优化l/2波长片24的角度02,则曲线也 能成为以双折射量为土O的Y轴为中心线的线对称,可减小同一偏置量方向的 返回光分量强度对光记录盘5的双折射量的依赖性。这种条件下,不存在具有 与发光元件11出射的激光的偏置量方向相同的偏置量的偏振光分量以高强度 入射到发光元件的情况。
对这样在拾光头装置10中将角度ei取为35度、角度02取为0度时的同
一偏振面方向的返回光分量强度对光记录盘5的双折射量的依赖性和将角度ei
取为35度、角度62取为+2.5度度时的同一偏振面方向的返回光分量强度对光 记录盘5的双折射量的依赖性分别如图6所示以实线L1、 L2进行比较,由此 判明将角度ei取为35度、角度02取为+2.5度时,能减小同一偏振面方向的 返回光分量强度对光记录盘5的双折射量的依赖性。
又,将角度02取为+2.5度、角度01取为35度的情况下,利用偏振变换 元件28校正穿透半透明反射镜14后的P偏振光与S偏振光的相位差时,如图 6的实线L3所示,能减小同一偏振面方向的返回光分量强度级。
再者,图7(a)示出模拟1 /2波长片24的角度62与同一偏振面方向的返回 光分量强度对光记录盘5的双折射量的依赖性的关系后得到的结果,图7(b)示 出模拟偏振变换元件26的角度位置与同一偏振面方向的返回光分量强度对光 记录盘5的双折射量的依赖性的关系后得到的结果。从这些图判明,1 /2波长 片24的角度位置比偏振变换元件26的角度位置,对同一偏振面方向的返回光 分量强度对光记录盘5的双折射量的依赖性的影响大。
又,图8(a)示出模拟1 / 2波长片24的相位差与同一偏振面方向的返回光 分量强度对光记录盘5的双折射量的依赖性的关系后得到的结果,图8(b)示出 模拟偏振变换元件26的相位差与同一偏振面方向的返回光分量强度对光记录 盘5的双折射量的依赖性的关系后得到的结果。从这些图判明,偏振变换元件 26的相位差比1 / 2波长片24的相位差,对同一偏振面方向的返回光分量强度
11对光记录盘5的双折射量的依赖性的影响大,并且容许1 / 2波长片24的相位 差偏移15度左右。因此,制作参照图2说明的复合光学元件20时,即使因粘 合剂23、 25的影响而1 /2波长片24的相位差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减小同一被 成膜方向的返回光分量的强度级。 (本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以上所说明,拾光头装置10中,对调整发光元件ll出射的激光的偏振 面方向的1 /2波长片24的方向进行调整,则能减小同一偏振面方向的返回光 分量强度对光记录盘5的双折射量的依赖性,因此即使因光记录盘5具有双折 射性而部分返回光到达发光元件ll,而且光记录盘5具有的双折射性因光记录 盘上的位置而变化的情况下,到达发光元件11的返回光中,具有与发光元件 11出射的激光同样的偏振面方向的偏振光分量强度也能在一定的强度级以下。
又,利用1 /6波长片等偏振变换元件28,校正其它光学元件具有的相位 差,因此能使同一偏振面方向的返回光分量的强度级减小。
所以,根据本方式,即使以光记录盘5的内周侧或外周侧的双折射量为基 准进行光学设计的情况下,在对光记录盘5上的任一位置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 现时,也能可靠地减小到达发光元件11的返回光中具有与发光元件11出射的 激光相同的偏振面方向的偏振光分量的强度。因此,能防止因返回光与发光元 件ll出射的激光之间的干涉而产生信号的S/N比减小、跳动恶化、功率控制 欠佳等各种问题。
又,本方式中,将1/2波长片24和偏振变换元件28与衍射元件21合为 一体地构成复合光学元件20。因此,如参照图7和图8所说明,即使l/2波 长片24的角度位置要求高精度的情况下,由于与其它光学元件合为一体地形 成1 / 2波长片24,也能比单独配置1 / 2波长片24时精度高地配置在规定的 方向。而且,与衍射元件21合为一体地形成1 /2波长片24,衍射元件21在 拾光头装置10的组装工序中,根据电信号调整角度位置,所以衍射元件21本 身被高精度地配置在规定的方向。因而,容易将l/2波长片24高精度地配置 在规定的方向。
又,本方式中,将1/2波长片24配置在相对于衍射元件21更接近偏振变 换元件28(偏振变换元件)的部位。结构上这样做,能以高精度将衍射元件21和1/2波长片24合为一体。
(其它实施方式)
上述方式中,将1 / 2波长片24和偏振变换元件28与衍射元件21合为一 体地构成复合光学元件20,但也可在其它部位,例如在调升镜13的反射面130 上,形成偏振变换元件28。此情况下,拾光头装置10中,调整1/2波长片24 的方向,使得从发光元件11往光记录盘5的激光以其偏振面对从调升镜15的 反射面立起的包含入射方向和反射方向的垂直面偏移45度的角度入射。结构 上这样做,能减小同一偏振面方向的返回光分量强度对光记录盘5的双折射量 的依赖性,因此即使因光记录盘5具有双折射性而部分返回光到达发光元件 11,而且光记录盘5具有的双折射性因光记录盘上的位置而变化的情况下,到 达发光元件11的返回光中具有与发光元件11出射的激光同样的偏振面方向的 偏振光分量强度也能在一定的强度级以下。
又,所述方式中,以光记录盘5的双折射量为X轴、到达发光元件ll的 返回光中具有与发光元件11出射的激光相同的偏振面方向的偏振光分量强度
为Y轴描绘图形时,1 / 2波长片24配置成图形中描绘的曲线为以双折射量固 定于土0时的Y轴为中心线的线对称,但也可将1 /2波长片24配置成图形中 描绘的曲线为以双折射量固定于± 0以外的规定值时的Y轴为中心线的线对 称。
又,可在半透明反射镜14与调升镜13之间或调升镜13与光记录盘5之 间,配置偏振变换元件28。
还可取为省略偏振变换元件28的组成。又,作为光路分离元件,也可用 棱镜或衍射元件,以代替半透明反射镜14。还可将本发明用于把发光元件出射 的激光在光路分离元件上反射并引导到光记录盘而使来自光记录盘的返回光 在光路分离元件上透射并引导到信号检测用受光元件的拾光头装置。
又,上述方式是发光元件11为1个的例子,但配备多个发光元件的拾光 头装置10中也可应用本发明。
权利要求
1、一种拾光头装置,具有出射线偏振光组成的激光的发光元件;信号检测用受光元件;将所述发光元件出射的激光往所述光记录盘反射的调升镜;以及光路分离元件,该光路分离元件在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调升镜之间,使来自所述光记录盘的返回光朝向所述信号检测用受光元件,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发光元件往所述光记录盘的光路中,在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调升镜之间配置1/2波长片,该1/2波长片调整所述发光元件出射的激光的偏振面方向,并且将该1/2波长片配置成在到达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返回光中具有与所述发光元件出射的激光同一偏振面方向的偏振光分量的强度对所述光记录盘的双折射量的依赖性减小。
2、 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拾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升镜中,从偏离对通过该调升镜的反射位置往所述光记录盘的半径 方向延伸的方向成45度的方向的角度方向,入射所述发光元件出射的激光。
3、 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拾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光记录盘的双折射量为X轴、到达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返回光中具有与所述发光元件出射的激光同一偏振面方向的偏振光分量的强度为Y轴描 绘图形时,将所述1 / 2波长片配置成该图形中描绘的曲线形成以将所述双折射量固 定于规定的值时的Y轴为中心线的线对称,从而减小到达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 返回光中具有与所述发光元件出射的激光同一偏振面方向的偏振光分量的强 度对所述光记录盘的双折射量的依赖性。
4、 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拾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1 / 2波长片配置成所述图形中描绘的曲线形成以所述双折射量为士 0的Y轴为中心线的线对称,从而减小到达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返回光中具有 与所述发光元件出射的激光同一偏振面方向的偏振光分量的强度对所述光记录盘的双折射量的依赖性。
5、 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拾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路上,配置补偿其它光学元件产生的相位差的偏振变换元件。
6、 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拾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合为一体地形成所述1 / 2波长片和配置在所述光路上的其它光学元件。
7、 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拾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光路的中途位置,配备从所述发光元件出射的激光产生主光束和子光束的衍射元件,并且合为一体地形成所述1 / 2波长片和所述衍射元件。
8、 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拾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合为一体地形成所述1 / 2波长片、所述偏振变换元件和所述衍射元件。
9、 如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拾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1 / 2波长片配置在相对于所述衍射元件更接近所述偏振变换元件 的部位。
全文摘要
提出即使双折射量在光记录盘的半径方向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实现稳定的动作的拾光头装置。拾光头装置(10)中,对调整发光元件(11)出射的激光的偏振面方向的1/2波长片(24)的方向进行调整,减小同一偏振面方向的返回光分量的强度对光记录盘(5)的双折射量的依赖性。又,利用1/6波长片等偏振变换元件(28),校正其它光学元件具有的相位差,使同一偏振面方向的返回光分量的强度级减小。
文档编号G11B7/135GK101447201SQ20081017835
公开日2009年6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6日
发明者武田正, 渡边大介, 田中雅树, 翁稔彦 申请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