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拾取装置及信息记录重放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6775068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拾取装置及信息记录重放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在进行重放规格不同的多个光记录介质的信息的处理、及将信息记录到光记录介质中的处理中的至少一个处理时优选使用的光拾取装置及信息记录重放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的光拾取装置中,发出第一激光的第一发光部及发出激发波长和第一激光不同的第二激光的第二发光部分别设置在半导体基板的一个表面上。从第一发光部发出的第一激光及从第二发光部发出的第二激光在被光记录介质反射后,经过用于将激光引导向受光元件的传感透镜而聚光到受光元件上。第一激光被构成受光元件的第一受光部接收,第二激光被构成受光元件的第二受光部接收,并转换为和各激光强度对应的电信号。上述感应透镜的一个面上形成柱面,在现有技术的光拾取装置中,利用传感透镜的柱面产生的像散,并通过像散法检测聚焦误差信号(例如参照特开2003-272218号公报)。
图11A及图11B是用于说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光拾取装置中的第一及第二激光的正确聚焦位置的图。图11A是用于说明相对于第一激光的第一正确聚焦位置FA的图,图11B是用于说明相对于第二激光的第二正确聚焦位置FB的图。在图11A及图11B中,为了便于理解,表示了构成现有技术的光拾取装置的准直透镜1及传感透镜2。图12是表示构成现有技术的光拾取装置的第一受光部3及第一受光部3中的第一激光的聚光点BS1的形状的图。图13是表示构成现有技术的光拾取装置的第二受光部4及第二受光部4中的第二激光的聚光点BS2的形状的图。
第一受光部3从光入射的一侧来看呈正方形,由二条分割线3e、3f一分为四,具有四个正方形的受光区域3a、3b、3c、3d。第二受光部4从光入射的一侧来看呈正方形,由二条分割线4E、4F一分为四,具有四个正方形的受光区域4A、4B、4C、4D。二个激光的光轴越近越好,实际应用中间隔优选为100μm左右。因此,第一及第二受光部3、4也需要设置得使其中心之间的距离接近100μm左右,并形成一个半导体基板。
在现有技术的光拾取装置中,由未图示的光记录介质反射的第一及第二激光经过准直透镜1及传感透镜2,聚光在第一受光部3及第二受光部4。传感透镜2的一个报表面部上形成的柱面上产生的像散在二个激光中不同。
因此,相对于第一激光的正确聚焦位置、具体而言是被光记录介质反射的第一激光被第一受光部3接收、第一激光的聚光点BS1的形状为圆形、换言之变为最小模糊圆时的第一受光部3的光轴方向的位置(以下也称为“第一正确聚焦位置”)FA,与相对于第二激光的正确聚焦位置、具体而言是被光记录介质反射的第二激光被第二受光部4接收、第二激光的聚光点BS2的形状为圆形、换言之变为最小模糊圆时的第二受光部4的光轴方向的位置(以下也称为“第二正确聚焦位置”)FB不一致。
第一正确聚焦位置FA相对于第二正确聚焦位置FB相对错开,第一正确聚焦位置FA和第二正确聚焦位置FB中产生尺寸差ΔL。在现有技术的光拾取装置中,作为光源使用在半导体基板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的、具有发出激发波长彼此不同的激光的第一及第二发光部的双波长半导体激光元件,因此无法分别调整第一及第二发光部的位置以调整上述尺寸差ΔL。
为了使第一及第二受光部3、4的光轴方向的位置与第一正确聚焦位置FA一致而调整包括第一及第二受光部3、4的受光元件的位置时,第一激光射入到受光元件的第一受光部3时的聚光点BS1的形状如图12所示为圆形,射入到第一受光部3的各受光区域3a~3d的第一激光的光量比变得平均。但是,第二激光射入到受光元件的第二受光部4时的聚光点BS2的形状如图13所示,变为椭圆形,射入到第二受光部4的各受光区域4A~4D的第二激光的光量比变得不平均。
设从第一受光部3的各受光区域3a、3b、3c、3d输出的信号分别为V3a、V3b、V3c、V3d,设从第二受光部4的各受光区域4A、4B、4C、4D输出的信号分别为V4A、V4B、V4C、V4D时,通过像散法得到的第一受光部3中的聚焦误差信号(以下也称为“第一FES”)、及第二受光部4中的聚焦误差信号(以下也称为“第二FES”)根据以下公式(1)及公式(2)检测第一FES=(V3a+V3c)-(V3b+V3d)……(1);第二FES=(V4A+V4C)-(V4B+V4D)……(2)。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为了使从光源发出的第一激光在光记录介质上变为聚焦状态,使第一FES为零、换言之使第一激光射入到受光元件的第一受光部3时的聚光点BS1的形状为圆形,而调整了受光元件的位置时,第二激光射入到受光元件的第二受光部4时的聚光点BS2的形状变为椭圆形,第二FES无法变为零。这样一来,即使从光源发出的第二激光在光记录介质上为聚焦状态,由光记录介质反射的光射入到第二受光部4时也不会在第二受光部4上变为聚焦状态。即,对于第二激光产生聚焦偏差。
光盘重放装置中的聚焦偏差的允许范围例如通过±25%之类的±来限定。该聚焦偏差具有在偏向+及-任意一侧的倾向。这样一来,存在以下问题当聚焦偏差偏向于+及-的任意一侧时,聚焦偏差的调整范围变小。并且,当聚焦偏差量过大时,存在以下问题光记录介质中记录的信息的重放及向光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无法正确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正确进行对光记录介质的信息的重放及记录的光拾取装置及信息记录重放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拾取装置,通过像散法检测聚焦误差信号,其特征在于,具有发出多个激发波长的激光的光源;受光元件,具有多个受光部,该多个受光部接收从光源发出的各激发波长的激光,且可根据接收到的激光分别输出聚焦误差信号;和光学配件,位于光源和受光元件的光路径中途,产生像散,各受光部具有多个受光区域,各受光部可根据由多个受光区域接收到的激光分别输出聚焦误差信号,相对于与一个激发波长的激光对应的一个受光部,调整光学配件的相对位置,以变为聚焦状态,限定上述另一受光部的受光区域,以使从与另一激发波长的激光对应的另一受光部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为零。
根据本发明,受光元件具有接收从光源发出的各激发波长的激光的多个受光部,各受光部具有多个受光区域。在受光元件的各受光部中,可根据由多个受光区域接收到的激光,通过像散法分别输出聚焦误差信号。光学配件位于光源和受光元件的光路径中途,产生像散。调整光学配件相对于上述一个受光部的相对位置,以相对于从光源发出的一个发光波长的激光所对应的一个受光部为聚焦状态。并且,限定上述另一受光部的受光区域,以使从与另一激发波长的激光对应的另一受光部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为零。
这样一来,当接收和上述一个激发波长的激光对应的、由一个光记录介质反射的光的一个受光部所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为零时,可以使接收另一激发波长的激光对应的、由另一光记录介质反射的光的另一受光部所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变为零。因此,对于一个激发波长及另一激发波长中的任意一个激发波长均可防止聚焦偏差的产生。
并且,通过防止聚焦偏差的产生,为了使光源发出的各激发波长的激光的聚束点的焦点与光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结合,可稳定地进行聚焦伺服控制调整物镜相对于光记录介质的相对位置,控制聚束点的聚焦位置。因此可正确地进行光记录介质中记录的信息的重放处理、及将信息记录到光记录介质的处理。从而可提高光拾取装置的可靠性,并提高光拾取装置的产量。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另一受光部中的多个受光区域,通过用第一分割线及第二分割线分割上述另一受光部而形成,进行限定使得第一分割线及第二分割线所成的角度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角度为锐角或钝角。
根据本发明,另一受光部中的多个受光区域,通过用第一分割线及第二分割线分割上述另一受光部而形成,进行限定使得第一分割线及第二分割线所成的角度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角度为锐角或钝角。这样一来,当从接收一个激发波长的激光的一个受光部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为零时,可以使从另一激发波长的激光所对应的另一受光部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也为零。因此,对于一个激发波长及另一激发波长中的任意一个激发波长均可防止聚焦偏差的产生。
通过防止聚焦偏差的产生,可进行稳定的聚焦伺服控制。因此可正确地进行光记录介质中记录的信息的重放处理、及将信息记录到光记录介质的处理。从而可提高光拾取装置的可靠性,并提高光拾取装置的产量。
并且,本发明是一种光拾取装置,通过像散法检测聚焦误差信号,其特征在于,具有发出多个激发波长的激光的光源;受光元件,具有多个受光部,该多个受光部接收从光源发出的各激发波长的激光,且可根据接收到的激光分别输出聚焦误差信号;光学配件,位于光源和受光元件的光路径中途,产生像散,限定多个受光部相对于光学配件的相对位置,以在与一个激发波长的激光对应的一个受光部所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为零时,使与另一激发波长的激光对应的另一受光部所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为零。
根据本发明,受光元件具有接收从光源发出的各激发波长的激光的多个受光部,多个受光部可根据接收的激光,通过像散法分别输出聚焦误差信号。限定多个受光部相对于光学配件的相对位置,以在与一个激发波长的激光对应的一个受光部所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为零时,使与另一激发波长的激光对应的另一受光部所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为零。
这样一来,当和上述一个激发波长的激光对应的一个受光部所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为零时,可以使与另一激发波长的激光对应的另一受光部所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也为零。因此,对于一个激发波长及另一激发波长中的任意一个激发波长均可防止聚焦偏差的产生。通过防止聚焦偏差的产生,为了使光源发出的各激发波长的激光的聚束点的焦点在光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结合,可稳定地进行聚焦伺服控制调整物镜相对于光记录介质的相对位置,控制聚束点的聚焦位置。
因此可正确地进行光记录介质中记录的信息的重放处理、及将信息记录到光记录介质的处理。从而可提高光拾取装置的可靠性,并提高光拾取装置的产量。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光学配件被配置在将由光记录介质反射的光引导向受光元件的光路径中途,上述一个受光部及另一受光部,在一个激发波长为比另一激发波长短的波长时,被设置为上述光学配件和一个受光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上述光学配件和另一受光部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光学配件被配置在将由光记录介质反射的光引导到受光元件的光路径中途。一个受光部及另一受光部,在一个激发波长为比另一激发波长短的波长时,被设置为上述光学配件和一个受光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上述光学配件和另一受光部之间的距离。换言之,一个受光部及另一受光部,在另一激发波长为比一个激发波长大的波长时,被设置为上述光学配件和另一受光部之间的距离大于上述光学配件和一个受光部之间的距离。
这样一来,当从一个受光部所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变为零时,可以使另一受光部所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也为零。因此,对于一个激发波长及另一激发波长中的任意一个激发波长均可防止聚焦偏差的产生。通过防止聚焦偏差的产生,可进行稳定的聚焦伺服控制。因此可正确地进行光记录介质中记录的信息的重放处理、及将信息记录到光记录介质的处理。从而可提高光拾取装置的可靠性,并提高光拾取装置的产量。
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拾取装置,通过像散法检测聚焦误差信号,其特征在于,具有发出多个激发波长的激光的光源;受光元件,具有多个受光部,该多个受光部接收从光源发出的各激发波长的激光,且可根据接收的激光分别输出聚焦误差信号;和光学配件,位于光源和受光元件的光路径中途,产生像散,上述受光元件中设有校正部,其进行校正,以使由光学配件产生的像散中、按照各激发波长而不同的像散一致。
根据本发明,受光元件具有接收从光源发出的各激发波长的激光的多个受光部,多个受光部可根据接收的激光,通过像散法分别输出聚焦误差信号。在光源和受光元件的光路径中途设有产生像散的光学配件。受光元件中设有校正部,其进行校正,以使由光学配件产生的像散中、按照各激发波长而不同的像散一致。可通过校正部进行校正,以使按照激发波长而不同的像散一致,因此可使与一个激发波长的激光相对的像散、和与另一激发波长的激光相对的像散一致。
这样一来,从接收上述一个激发波长的激光的受光部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变为零时,可使接收与另一激发波长的激光对应的、由另一光记录介质反射的光的受光部所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为零。因此,对于一个激发波长及另一激发波长中的任意一个激发波长均可防止聚焦偏差的产生。通过防止聚焦偏差的产生,为了使从光源发出的各激发波长的激光的聚束点的焦点与光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结合,可稳定地进行聚焦伺服控制调整物镜相对于光记录介质的相对位置,控制聚束点的聚焦位置。因此可正确地进行光记录介质中记录的信息的重放处理、及将信息记录到光记录介质的处理。从而可提高光拾取装置的可靠性,并提高光拾取装置的产量。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校正部是柱面透镜。
根据本发明,校正部是柱面透镜,设置在受光元件上。作为校正部,通过在受光元件上设置柱面透镜,对于射入的一个激发波长的激光或另一激发波长的激光,施加由柱面透镜产生的像散,可使与一个激发波长的激光相对的像散、和与另一激发波长的激光相对的像散一致。这样一来,从接收上述一个激发波长的激光的受光部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变为零时,可使接收与另一激发波长的激光对应、由另一光记录介质反射的光的受光部所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为零。
因此,对于一个激发波长及另一激发波长中的任意一个激发波长均可防止聚焦偏差的产生。通过防止聚焦偏差的产生,可进行稳定的聚焦伺服控制。因此可正确地进行光记录介质中记录的信息的重放处理、及将信息记录到光记录介质的处理。从而可提高光拾取装置的可靠性,并提高光拾取装置的产量。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校正部包括覆盖一个受光部及另一受光部的被覆部,使覆盖一个受光部的被覆部的厚度方向尺寸大于覆盖另一受光部的被覆部的厚度方向尺寸。
根据本发明,校正部包括覆盖一个受光部及另一受光部的被覆部。使覆盖一个受光部的被覆部的厚度方向尺寸大于覆盖另一受光部的被覆部的厚度方向尺寸,通过使一个激发波长的激光及另一激发波长的激光通过上述被覆部,可使与一个激发波长的激光相对的像散、和与另一激发波长的激光相对的像散一致。这样一来,从接收上述一个激发波长的激光的受光部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变为零时,可使从接收另一激发波长的激光的另一受光部所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为零。
因此,对于一个激发波长及另一激发波长中的任意一个激发波长均可防止聚焦偏差的产生。通过防止聚焦偏差的产生,可进行稳定的聚焦伺服控制。因此可正确地进行光记录介质中记录的信息的重放处理、及将信息记录到光记录介质的处理。从而可提高光拾取装置的可靠性,并提高光拾取装置的产量。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校正部包括覆盖一个受光部的一个被覆部及覆盖另一受光部的另一被覆部,使另一被覆部的折射率与一个被覆部的折射率不同。
根据本发明,校正部包括覆盖一个受光部的一个被覆部及覆盖另一受光部的另一被覆部。使另一被覆部的折射率与一个被覆部的折射率不同。例如,使一个被覆部的折射率大于另一被覆部的折射率。并且,例如使一个激发波长的激光通过折射率大于另一被覆部的一个被覆部,使另一激发波长的激光通过折射率小于一个被覆部的另一被覆部,可使与一个激发波长的激光相对的像散、和与另一激发波长的激光相对的像散一致。这样一来,从接收上述一个激发波长的激光的受光部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变为零时,可使从接收另一激发波长的激光的另一受光部所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为零。
因此,对于一个激发波长及另一激发波长中的任意一个激发波长均可防止聚焦偏差的产生。通过防止聚焦偏差的产生,可进行稳定的聚焦伺服控制。因此可正确地进行光记录介质中记录的信息的重放处理、及将信息记录到光记录介质的处理。从而可提高光拾取装置的可靠性,并提高光拾取装置的产量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搭载上述光拾取装置。
根据本发明,可实现搭载上述光拾取装置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因此,可实现正确进行光记录介质中记录的信息的重放处理及将信息记录到光记录介质的处理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特点、优势通过以下详细说明及附图可得以明确。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第一受光部及第一受光部中的第一激光的聚光点的形状的图。
图3是表示第二受光部及第二受光部中的第二激光的聚光点的形状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受光元件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第一受光部及第一受光部中的第一激光的聚光点的形状的图。
图6是表示第二受光部及第二受光部中的第二激光的聚光点的形状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受光元件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受光元件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受光元件的截面图。
图10是表示信息记录重放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11是用于说明与现有技术的光拾取装置中的第一及第二激光相对的正确聚焦位置的图。
图12是表示构成现有技术的光拾取装置的第一受光部及第一受光部中的第一激光的聚光点的形状的图。
图13是表示构成现有技术的光拾取装置的第二受光部及第二受光部中的第二激光的聚光点的形状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多个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说明中,对和在先说明的事项对应的部分标以相同的参照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在仅说明构成的一部分时,该构成的其他部分和在先说明的方式相同。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10的构成的图。光拾取装置10包括半导体激光源部11、相位差板12、第一衍射光栅13、第二衍射光栅14、光束分离器15、准直透镜16、物镜17、传感透镜(sensor lens)19、及受光元件20。
作为光源的半导体激光源部11包括第一半导体激光元件11a及第二半导体激光元件11b。第一及第二半导体激光元件11a、11b分别被设置在未图示的半导体基板的一个表面部上。第一半导体激光元件11a发出激发波长为一个激发波长、例如660nm的红色波长的激光(以下也称作“第一激光”),例如用于重放数字多功能盘(Digital VersatileDisk;简称DVD)18a的信息记录面上记录的信息的处理、及将信息记录到DVD 18a的信息记录面的处理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处理。上述一个激发波长不限为660nm。
第二半导体激光元件11b,发出激发波长为与一个激发波长不同的另一激发波长,例如780nm的红外波长的激光(以下也称为“第二激光”),例如用于重放光盘(Compact Disk,简称CD)18b的信息记录面上记录的信息的处理、及将信息记录到CD 18b的信息记录面的处理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处理。上述另一激发波长不限为780nm。第一及第二激光均为直线偏振光的激光。第一及第二激光射入到相位差板12。
相位差板12例如由1/4波长板实现。相位差板12,在射入直线偏振光的光时,转换为圆偏振光的光并射出,射入圆偏振光的光时,转换为直线偏振光的光并射出。因此第一及第二激光,通过相位差板12从直线偏振光的激光转换为圆偏振光的激光。并且,已转换为圆偏振光的激光射入到第1衍射光栅13。
在第一衍射光栅13中形成有使激发波长为660nm的第一激光衍射的衍射槽。第一衍射光栅13,通过上述衍射槽使激发波长为660nm的第一激光衍射,而分割为一个作为主光束的透过光和二个作为子光束的±1次衍射光。在第二衍射光栅14中形成有使激发波长为780nm的第二激光衍射的衍射槽。第二衍射光栅14,通过上述衍射槽使激发波长为780nm的第二激光衍射,而分割为一个作为主光束的透过光和二个作为子光束的±1次衍射光。
第一衍射光栅13及第二衍射光栅14具有波长选择性,分别使得激发波长为780nm的第二激光和波长为660nm的第一激光不衍射。因此,由第一半导体激光元件11a发出并射入到第一衍射光栅13的第一激光,在由第一衍射光栅13衍射后,透过第二衍射光栅14并射入到光束分离器15。此外,由第二半导体激光元件11b发出并射入到第一衍射光栅13的第二激光,透过第一衍射光栅13、并由第二衍射光栅14衍射后,射入到光束分离器15。在以下说明中,也将第一及第二激光称为“光”或“激光”。
光束分离器15具有所谓半透明反射镜的功能,透过略1/2的光,并反射略1/2的光。具体而言,光束分离器15,将由第一及第二半导体激光元件11a、11b发出、并经过相位差板12、第1及第二衍射光栅13、14而射入的激光,向光记录介质18的方向反射,并射入到准直透镜16。并且光束分离器15使由光记录介质18反射的反射光向受光元件20的方向透过。
准直透镜16,将由第一及第二半导体激光元件11a、11b发出、并由光束分离器15反射而射入的激光,转换为平行光并引导到物镜17,并且将经过物镜17而射入的平行光转换为聚束光并引导到受光元件20。
物镜17使射入的光聚光到光记录介质18的信息记录面。物镜17,被构成为可由未图示的致动器驱动、而在物镜17的光轴方向即聚焦方向、及光记录介质18的半径方向即循迹方向上移动。并且,通过聚焦伺服控制及循迹伺服控制,来控制物镜17的位置,可使激光的点跟随光记录介质18上的磁道。
在此,聚焦伺服控制是指下述控制对聚束点的聚焦位置进行调整,以使由各半导体激光元件发出的激光的聚束点的焦点在光记录介质18的信息记录面上一致。循迹伺服控制是指下述控制使光拾取装置10的物镜17的位置在光记录介质18的半径方向上移动,对上述聚束点和磁道的位置关系进行调整,以使由各半导体激光元件发出的激光的聚束点跟随光记录介质18的信息记录面上的磁道。
聚光到光记录介质18的激光,被光记录介质18反射并射入到物镜17而转换为平行光后,射入到准直透镜16。射入到准直透镜16的由上述光记录介质18反射的光成为聚束光后,射入到光束分离器15。射入到光束分离器15的聚束光透过光束分离器15,并射入到传感透镜19。
作为光学配件的传感透镜19,将被光记录介质18反射并经过物镜17、准直透镜16、及光束分离器15而射入的激光,聚光到下述受光元件20的第一受光部24或第二受光部25。传感透镜19包括柱面19a及凹透镜面19b。传感透镜19被设置在将由光记录介质18反射的光引导到受光元件20的光路径中途、光束分离器15和受光元件20的光路径中途。传感透镜19的光束分离器15一侧的一个表面部中,形成柱面19a,在传感透镜19的受光元件20一侧的一个表面部中形成凹透镜面19b。形成柱面19a的传感透镜19,是绕光轴旋转非对称的光学元件,因此作为像散产生元件起作用,对射入的激光施加像散。
受光元件20具有基台21、受光元件主体部22、及被覆部23。受光元件主体部22包括第一受光部24及第二受光部25。基台21大致为矩形。在基台21的厚度方向的一个表面部中搭载有受光元件主体部22。被覆部23是为了避免受光元件主体部22和外部的物理接触而覆盖受光元件主体部22的部件,具有透光性。被覆部23,覆盖受光元件主体部22,被安装在基台21的厚度方向的一个表面部上。这样一来,受光元件主体部22由基台21及被覆部23被密封。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受光部24相当于一个受光部,第二受光部25相当于另一受光部。
在以下所述的实施方式中,将和基台21的一条边平行的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将和基台21的一条边相邻的另一边平行的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将与X轴方向及Y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基台21的厚度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在图1中,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分别标记为“X”、“Y”及“Z”。第一受光部24及第二受光部25,在X轴方向上隔开间隔进行配置,并且被配置在和XY平面平行的同一假想平面上。
第一及第二受光部24、25例如由光电二极管实现。第一受光部24,接收由第一半导体激光元件11a发出、并由DVD 18a反射的第一激光,并将接收到的第一激光转换为电信号。第二受光部25,接收由第二半导体激光元件11b发出、并由CD 18b反射的第二激光,并将接收到的第二激光转换为电信号。
上述聚焦方向相当于图1所示的Z轴方向,上述循迹方向相当于图1所示的X轴方向。
图2是表示第一受光部24及第一受光部24中的第一激光的聚光点BS11的形状的图。图3是表示第一受光部24及第二受光部25中的第二激光的聚光点BS12的形状的图。第一受光部24从第一激光射入的一侧观察为正方形。第一受光部24,由互相垂直的第一分割线24e及第二分割线24f被一分为四,具有正方形的四个受光区域,具体而言具有第一受光区域24a、第二受光区域24b、第三受光区域24c及第四受光区域24d。上述第一及第二分割线24e、24f为直线。
第二受光部25从第二激光射入的一侧观察为正方形。第二受光部25,由第一分割线25E及第二分割线25F被一分为四,具有四个受光区域,具体而言具有第一受光区域25A、第二受光区域25B、第三受光区域25C及第四受光区域25D。第一及第二分割线25E、25F,以如上所述将第二受光部分割为四个受光区域25A~25D的方式彼此交叉。上述第一及第二分割线25E、25F为直线。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接收到由第二半导体激光元件11b发出的第二激光时,为了使从第二受光部25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为零,而将第二受光部25的第一分割线25E和第二分割线25F所成的角度中的至少一个角度限定为锐角或钝角。进一步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将第二及第四受光区域25B、25D中的第一分割线25E和第二分割线25F所成的角度α限定为锐角、例如为80度。但上述角度α不限定为80度。换言之,将第一及第三受光区域25A、25C中的第一分割线25E和第二分割线25F所成的角度限定为钝角,具体而言限定为从180度减去角度α值后的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00度。
第一受光部24的各受光区域24a~24d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激光输出聚焦误差信号。在本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10中,根据从第一受光部24的各受光区域24a~24d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进行对DVD 18a的聚焦伺服控制。第二受光部25的各受光区域25A~25D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激光输出聚焦误差信号。在本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10中,根据从第二受光部25的各受光区域25A~25D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进行对CD 18b的聚焦伺服控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从第一半导体激光元件11a发出的第一激光在光记录介质上为聚焦状态时,调整传感透镜19相对于第一受光部24的相对位置,使第一FES为零。换言之,调整传感透镜19相对于第一受光部24的相对位置,以使由第一受光部24接收的第一激光的聚光点BS11的形状如图2所示为圆形。在如此调整了传感透镜19相对于第一受光部24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下,若将从第一受光部24的各受光区域24a、24b、24c、24d输出的信号分别设为V24a、V24b、V24c、V24d,则通过像散法得到的第一受光部24中的聚焦误差信号(以下有时称为“第一FES”)为第一FES=(V24a+V24c)-(V24b+V24d)=0……(3)。
如上所述调整传感透镜19相对于第一受光部24的相对位置时,且从第二半导体激光元件11b发出的第二激光在光记录介质上位于结合焦点的位置时,通过光学系统、具体而言通过传感透镜19产生的像散,按各个激发波长而不同,因此不象上述聚光点BS11那样变为圆形,而如图3所示变为椭圆形。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第一FES为零的方式调整了光学系统、主要是调整了传感透镜19时,为了使第二FES也变为零,而限定第二受光部25的第二受光区域25B中的第一分割线25E和第二分割线25F的夹角为锐角,即夹着光点BS12的椭圆的长轴的角为锐角。
因此,若将第二受光部25的各受光区域25A、25B、25C、25D输出的信号分别设为V25A、V25B、V25C、V25D,则通过像散法得到的第二受光部25中的聚焦误差信号(以下也称为“第二FES”)为第二FES=(V25A+V25C)-(V25B+V25D)=0……(4)。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调整传感透镜19相对于第一受光部24的相对位置,以使在和第一激光对应的第一受光部24上为聚焦状态时第一FES为零,并限定第二受光部25的受光区域,以使从接收与第二激光对应的由光记录介质反射的光的第二受光部25输出的第二FES为零。具体而言,在由第一分割线25E及第二分割线25F分割为四个受光区域的第二受光部25中,限定第一分割线25E和第二分割线25F所成角度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角度为锐角或钝角。
这样一来,接收与第一激光对应的由DVD 18a反射的光的第一受光部24所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为零时,可使接收与第二激光对应的由CD 18b反射的光的第二受光部25所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也为零。因此,对于一个激发波长及另一激发波长中的任意一个激发波长均可防止聚焦偏差(散焦)的产生。
如上所述,通过对任意一个激发波长防止聚焦偏差的产生,可充分确保聚焦偏差的调整范围,为了使从半导体激光源部11发出的第一及第二激光的聚束点的焦点与光记录介质18的信息记录面结合,可稳定地进行聚焦伺服控制,调整物镜17相对于光记录介质18的相对位置,控制聚束点的聚焦位置。
因此可正确地进行光记录介质18中记录的信息的重放处理、及将信息记录到光记录介质18中的处理。从而可提高光拾取装置10的可靠性,并提高光拾取装置10的产量。通过将上述第一及第二分割线25E、25F所成的角度限定为锐角或钝角的简单的结构,可正确地进行记录及重放上述信息的处理,因此可降低光拾取装置10的制造成本。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10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受光元件30的截面图。图5是表示第一受光部24及第一受光部24中的第一激光的聚光点BS21的形状的图。图6是表示第二受光部31及第二受光部31中的第二激光的聚光点BS22的形状的图。在图4中,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分别标记为“X”、“Y”及“Z”。本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10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10类似,仅受光元件的结构不同。因此仅对不同点进行说明,对相同点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10中,用受光元件30取代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受光元件20。受光元件30包括基台21、受光元件主体部22、及被覆部23。受光元件主体部22包括第一受光部24及第二受光部3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受光部24相当于一个受光部,第二受光部31相当于另一受光部。第二受光部31具有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受光部25一样的功能。并且,第二受光部31,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受光部25不同,如图6所示,由互相垂直的第一分割线31E及第二分割线31F一分为四,具有正方形的四个受光区域,具体而言具有第一受光区域31A、第二受光区域31B、第三受光区域31C及第四受光区域31D。上述第一及第二分割线31E、31F是直线。
在受光元件30中,第一受光部24及第二受光部31,在X轴方向上隔开间隔进行配置,并且被配置为Z轴方向上的传感透镜19和第一受光部24之间的距离,与Z轴方向上的传感透镜19和第二受光部31之间的距离相比,短了预先确定的距离d。换言之,第一受光部24和第二受光部31,在Z轴方向上隔开长度尺寸d的间隔进行设置。上述长度尺寸d,相当于第一受光部24的Z轴方向一个表面部和第二受光部31的Z轴方向一个表面部之间的长度尺寸。
进一步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准直透镜16的焦点距离为15mm、传感透镜19的柱面19a的曲率半径为30mm、传感透镜19的凹透镜面19b的曲率半径为8mm、受光元件30的被覆部23的折射率为1.5时,配置第一及第二受光部24、31,以使Z轴方向上的传感透镜19和第一受光部24之间的距离、及Z轴方向上的传感透镜19和第二受光部31之间的距离的差d为0.2mm。
如上所述,通过设置第一及第二受光部24、31,由光记录介质18、具体而言由DVD 18a反射的第一激光被第一受光部24接收时,第一激光的聚光点BS21的形状如图5所示变为圆形,通过像散法得到的第一受光部24中的聚焦误差信号为零。并且,由光记录介质18、具体而言由CD 18b反射的第二激光被第二受光部31接收时,第二激光的聚光点BS22的形状如图6所示变为圆形。因此若将从第二受光部31的各受光区域31A、31B、31C、31D输出的信号分别设为V31A、V31B、V31C、V31D,则通过像散法得到的第二受光部31中的聚焦误差信号、即第二FES为第二FES=(V31A+V31C)-(V31B+V31D)=0……(5)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考虑到在传感透镜19的柱面19a产生的像散按照各激发波长而不同,设置第一受光部24及第二受光部31,以使接收激发波长较短的第一激光的第一受光部24与传感透镜19在Z轴方向上的距离,和接收激发波长比第一激光长的第二激光的第二受光部31与传感透镜19在Z轴方向上的距离相比,短预先确定的距离d,在本实施方式中短0.2mm。
这样一来,当从第一受光部24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为零时,可使从第二受光部31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也为零。因此对于一个激发波长及另一激发波长中的任意一个激发波长均可防止聚焦偏差的产生。
如上所述,通过对任意一个激发波长防止聚焦偏差的产生,可稳定地进行上述聚焦伺服控制。因此可正确地进行光记录介质18中记录的信息的重放处理、及将信息记录到光记录介质18的处理。从而可提高光拾取装置10的可靠性,并提高光拾取装置10的产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10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受光元件40的截面图。在图7中,分别将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标记为“X”、“Y”、“Z”。本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10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10类似,仅受光元件不同。因此仅对不同点进行说明,对相同点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10中,用受光元件40取代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受光元件20。受光元件40包括基台21、受光元件22、及被覆部23。受光元件主体部22包括第一受光部24及第二受光部3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受光部24相当于一个受光部,第二受光部31相当于另一受光部。
在受光元件40中,第一受光部24及第二受光部31和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在X轴方向上隔开间隔进行设置,并且被设置在和XY平面平行的同一假想平面上。在受光元件40的被覆部23中,形成作为校正部发挥作用的柱面透镜41,其进行校正以使由传感透镜19的柱面19a产生的、且按照各激发波长而不同的像散一致。具体而言,柱面透镜41被形成在被覆部23的Z轴方向上的一个表面部上,且比X轴方向中央部靠近X轴方向一端部。进一步具体而言,柱面透镜41被形成在射入到第二受光部31并被接收的第二激光的光路径中途的被覆部23上,即第二受光部31的Z轴方向一方的被覆部23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设准直透镜16的焦点距离为15mm、传感透镜19的柱面19a的曲率半径为30mm、传感透镜19的凹透镜面19b的曲率半径为8mm时,上述被覆部23上形成的柱面透镜41的曲率半径为0.4mm。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作为进行校正以使由传感透镜19产生的、且按照各激发波长而不同的像散一致的校正部,使曲率半径为0.4mm的柱面透镜41形成在被覆部23上,从而可以对射入到柱面透镜41的第二激光赋予由柱面透镜41产生的像散。这样一来,可使与第一激光相对的像散、和与第二激光相对的像散一致。
因此当由光记录介质18、具体而言由DVD 18a反射的第一激光被第一受光部24接收时,第一激光的聚光点BS21的形状如图5所示变为圆形,通过像散法得到的第一受光部24中的聚焦误差信号为零。并且,由光记录介质18、具体而言由CD 18b反射的第二激光被第二受光部31接收时,第二激光的聚光点BS22的形状如图6所示为圆形,通过像散法得到的第二受光部31中的聚焦误差信号为零。
这样一来,当从第一受光部24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为零时,可使从第二受光部31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也为零。因此对于一个激发波长及另一激发波长中的任意一个激发波长均可防止聚焦偏差的产生。
如上所述,通过对任意一个激发波长防止聚焦偏差的产生,可稳定地进行上述聚焦伺服控制。因此可正确地进行光记录介质18中记录的信息的重放处理、及将信息记录到光记录介质18的处理。从而可提高光拾取装置10的可靠性,并提高光拾取装置10的产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10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受光元件50的截面图。在图8中,分别将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标记为“X”、“Y”、“Z”。本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10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10类似,仅受光元件不同。因此仅对不同点进行说明,对相同点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10中,用受光元件50取代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受光元件20。受光元件50包括基台21、受光元件22、及被覆部23。受光元件主体部22包括第一受光部24及第二受光部3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受光部24相当于一个受光部,第二受光部31相当于另一受光部。在受光元件50中,第一受光部24及第二受光部31和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在X轴方向上隔开间隔进行设置,并且被设置在和XY平面平行的同一假想平面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被覆部23,以使覆盖第一受光部24的被覆部23的厚度方向尺寸大于覆盖第二受光部31的被覆部23的厚度方向尺寸。具体而言,形成被覆部23,以使第一受光部24的Z轴方向一个表面部和覆盖第一受光部24的被覆部23的Z轴方向一个表面部之间的长度尺寸D1,大于第二受光部31的Z轴方向一个表面部和覆盖第二受光部31的被覆部23的Z轴方向一个表面部之间的长度尺寸D2。被覆部23的比X轴方向中央部靠近X轴方向另一侧的Z轴方向一个表面部、和被覆部23的比X轴方向中央部靠近X轴方向一侧的Z轴方向一个表面部之间的长度尺寸δ,相当于上述长度尺寸D1和上述长度尺寸D2的差的长度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受光元件50的被覆部23作为以使按照各激发波长而不同的像散一致的方式进行校正的校正部发挥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设准直透镜16的焦点距离为15mm、传感透镜19的柱面19a的曲率半径为30mm、传感透镜19的凹透镜面19b的曲率半径为8mm时,上述长度尺寸D1为0.5mm,上述长度尺寸D2为0.1mm。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形成被覆部23,以使第一受光部24的Z轴方向一个表面部和覆盖第一受光部24的被覆部23的Z轴方向一个表面部之间的长度尺寸D1,大于第二受光部31的Z轴方向一个表面部和覆盖第二受光部31的被覆部23的Z轴方向的一个表面部之间的长度尺寸D2,通过使第一及第二激光透过上述被覆部23,可使与第一激光相对的像散、和与第二激光相对的像散一致。
因此当由光记录介质18、具体而言由DVD 18a反射的第一激光被第一受光部24接收时,第一激光的聚光点BS21的形状如图5所示为圆形,通过像散法得到的第一受光部24中的聚焦误差信号为零。并且,由光记录介质18、具体而言由CD 18b反射的第二激光被第二受光部31接收时,第二激光的聚光点BS22的形状如图6所示变为圆形,通过像散法得到的第二受光部31中的聚焦误差信号为零。
这样一来,当从第一受光部24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为零时,可使从第二受光部31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也为零。因此对于一个激发波长及另一激发波长中的任意一个激发波长均可防止聚焦偏差的产生。
如上所述,通过对任意一个激发波长防止聚焦偏差的产生,可稳定地进行上述聚焦伺服控制。因此可正确地进行光记录介质18中记录的信息的重放处理、及将信息记录到光记录介质18的处理。从而可提高光拾取装置10的可靠性,并提高光拾取装置10的产量。
接下来对作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10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受光元件60的截面图。在图9中,分别将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标记为“X”、“Y”、“Z”。本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10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10类似,仅受光元件不同。因此仅对不同点进行说明,对相同点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10中,用受光元件60取代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受光元件20。受光元件60包括基台21、受光元件主体部22、第一被覆部61及第二被覆部62。受光元件主体部22包括第一受光部24及第二受光部3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受光部24相当于一个受光部,第二受光部31相当于另一受光部。
在受光元件60中,第一受光部24及第二受光部31和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在X轴方向上隔开间隔进行设置,并且被设置在和XY平面平行的同一假想平面上。第一被覆部61及第二被覆部62,是为了避免受光元件主体部22和外部之间的物理接触而用于覆盖受光元件主体部22的部件,具有透光性。
第一被覆部61被安装在基台21的Z轴方向的一个表面部上,以覆盖比受光元件主体部22的X轴方向中央部靠近X轴方向另一侧的部分、具体而言覆盖第一受光部24。这样一来,包括第一受光部24的比受光元件主体部22的X轴方向中央部靠近X轴方向另一侧的部分,由基台21及第一被覆部61密封。
第二被覆部62被安装在基台21的Z轴方向的一个表面部上,以覆盖比受光元件主体部22的X轴方向中央部靠近X轴方向一侧的部分、具体而言覆盖第二受光部31。这样一来,包括第二受光部31的比受光元件主体部22的X轴方向中央部靠近X轴方向一侧的部分,由基台21及第二被覆部62密封。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第一被覆部61的折射率和第二被覆部62的折射率不同。具体而言,第一被覆部61的折射率大于第二被覆部62的折射率。换言之,第一被覆部61的材料选择折射率比第二被覆部62的材料大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受光元件60的第一及第二被覆部61、62作为以使按照各激发波长而不同的像散一致的方式进行校正的校正部发挥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设准直透镜16的焦点距离为15mm、传感透镜19的柱面19a的曲率半径为30mm、传感透镜19的凹透镜面19b的曲率半径为8mm时,第一被覆部61的折射率为1.7,第二被覆部62的折射率为1.5。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使第一被覆部61的折射率大于第二被覆部62的折射率,使第一激光经过折射率较大的第一被覆部61并射入到第一受光部24,使第二激光经过折射率比第一被覆部61小的第二被覆部62并射入到第二受光部31。这样一来,可使与第一激光相对的像散、和与第二激光相对的像散一致。
因此当由光记录介质18、具体而言由DVD 18a反射的第一激光被第一受光部24接收时,第一激光的聚光点BS21的形状如图5所示变为圆形,通过像散法得到的第一受光部24中的聚焦误差信号为零。并且,由光记录介质18、具体而言由CD 18b反射的第二激光被第二受光部31接收时,第二激光的聚光点BS22的形状如图6所示变为圆形,通过像散法得到的第二受光部31中的聚焦误差信号为零。
这样一来,当从第一受光部24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为零时,可使从第二受光部31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也为零。因此对于一个激发波长及另一激发波长中的任意一个激发波长均可防止聚焦偏差的产生。
如上所述,通过对任意一个激发波长防止聚焦偏差的产生,可稳定地进行上述聚焦伺服控制。因此可正确地进行光记录介质18中记录的信息的重放处理、及将信息记录到光记录介质18的处理。从而可提高光拾取装置10的可靠性,并提高光拾取装置10的产量。
图10是表示信息记录重放装置70的结构的框图。信息记录重放装置70例如可对DVD 18a及CD 18b等光记录介质18记录信息,并可重放上述光记录介质中记录的信息。信息记录重放装置70包括光拾取装置10、运算电路部71、重放电路部72、控制电路部73、输入装置74、聚焦伺服用致动器75、循迹伺服用致动器76、光源切换电路部77、及主轴电机78。
在光拾取装置10中,根据来自控制电路部73的命令,由光源切换电路部77切换的光源、例如由第一半导体激光元件11a发出的第一激光,经过相位差板12、第一衍射光栅13、第二衍射光栅、光束分离器15、准直透镜16、及物镜17,而聚光到光记录介质18上、具体而言聚光到DVD 18a的信息记录面上。并且,由光记录介质18反射的光被受光元件60的第一受光部24接收,并将从各受光区域输出的信号作为PD输出信号输出到运算电路部71。
运算电路部71,根据从光拾取装置10赋予的上述PD输出信号,生成用于重放光记录介质18中记录的信息的数据检测信号,并将生成的数据检测信号输出到重放电路部72。并且运算电路部71通过像散法检测聚焦误差信号(以下简称为“FES”),并且通过相位差法等检测循迹误差信号(以下也作为“TES”)。并且运算电路部71将FES及TES输出到控制电路部73。
重放电路部72,在将从上述运算电路部71输出的数据检测信号平均化后,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且进行误差校正处理等并解调信号,将解调后的信号作为重放信号,输出到扬声器等外部输出装置。
控制电路部73,根据从运算电路部71输出的FES,控制聚焦伺服用致动器75,使光拾取装置10的物镜17向图1所示的Z轴方向移动,进行如下聚焦伺服控制调整聚束点的聚焦位置,以使激光的聚束点的焦点在光记录介质18的信息记录面上一致。并且,控制电路部73,根据从运算电路部71输出的TES,控制循迹伺服用致动器76,使光拾取装置10的物镜17的位置向光记录介质18的半径方向、在图1中为X轴方向移动,进行如下循迹伺服控制调整上述聚束点和磁道的位置关系,以使激光的聚束点跟随光记录介质18的信息记录面上的磁道。
并且,控制电路部73,根据由输入装置74输入的命令控制光源切换电路77,在重放DVD 18a时,从第一半导体激光元件11a产生第一激光,在重放CD 18b时,从第二半导体激光元件产生第二激光,并且控制主轴电机78,使DVD 18a和CD 18b以预定的速度旋转。
通过将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10搭载到上述信息记录重放装置70,可实现能够正确进行重放光记录介质18上记录的信息的处理、及将信息记录到光记录介质18中的处理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70。
上述各实施方式仅是本发明的示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变更其结构。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作为发出多个激发波长的激光的光源具有半导体激光光源部11的光拾取装置10的结构进行了说明,该半导体激光光源部11包括第一半导体激光元件11a及第二半导体激光元件11b,但不限于该结构。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是具有三个以上的分别发出不同激发波长的激光的半导体激光元件的构成,也可和上述实施方式一样来实施。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作为产生像散的光学配件具有传感透镜19的光拾取装置10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光学配件不限于传感透镜19。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圆筒透镜、或相对于光轴倾斜配置的平行平板。作为产生像散的光学配件,具有上述圆筒透镜、平行平板等时,也可获得和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第一受光部24中的第一及第二分割线24e、24f、第二受光部25中的第一及第二分割线25E、25F、及第二受光部31中的第一及第二分割线31E、31F分别是直线,但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是曲线。
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将柱面透镜41形成在被覆部23的Z轴方向的一个表面部上、且比X轴方向中央部靠近X轴方向一端部,但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除了上述柱面透镜41外,也可将与上述柱面透镜41曲率半径不同的其他柱面透镜形成在被覆部23的Z轴方向一个表面部上、且比X轴方向中央部靠近X轴方向另一端部。这种情况下,也可实现和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具体说明的方式,只要在组合时没有特别障碍,则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可部分组合上述各实施方式。这种情况下也可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一样地优选实施。
本发明在不脱离其精神和主要特征的前提下可用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因此上述各实施方式从各方面而言仅是单纯的示例,本发明的范围如权利要求范围所示,不受本说明书正文的任何约束。并且,属于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变形、变更均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光拾取装置,通过像散法检测聚焦误差信号,其特征在于,具有发出多个激发波长的激光的光源;受光元件(20,30,40,50,60),具有多个受光部(24,25;31),该多个受光部接收从光源发出的各激发波长的激光,且可根据接收到的激光分别输出聚焦误差信号;和光学配件,位于光源和受光元件(20)的光路径中途,产生像散,受光元件(20,30,40,50,60)以如下方式构成当与一个激发波长的激光对应的一个受光部(24)所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为零时,使与另一激发波长的激光对应的另一受光部(25;31)所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为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受光部(24,25)具有多个受光区域(24a,24b,24c,24d;25A,25B,25C,25D),各受光部(24,25)可根据由多个受光区域(24a~24d;25A~25D)接收到的激光分别输出聚焦误差信号,相对于与一个激发波长的激光对应的一个受光部(24),调整光学配件的相对位置,以在该一个受光部(24)上为聚焦状态,限定上述另一受光部(25)的受光区域(25A~25D),以使从与另一激发波长的激光对应的另一受光部(25)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为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另一受光部(25)中的多个受光区域(25A~25D),通过用第一分割线(25E)及第二分割线(25F)分割上述另一受光部(25)而形成,进行限定使得第一分割线(25E)及第二分割线(25F)所成的角度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角度为锐角或钝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限定多个受光部(24,31)相对于光学配件的相对位置,以在与一个激发波长的激光对应的一个受光部(24)所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为零时,使与另一激发波长的激光对应的另一受光部(31)所输出的聚焦误差信号为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学配件被配置在将由光记录介质反射的光引导向受光元件的光路径中途,上述一个受光部(24)及另一受光部(31),在一个激发波长为比另一激发波长短的波长时,被设置为上述光学配件和一个受光部(24)之间的距离,小于上述光学配件和另一受光部(31)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受光元件(40,50,60)中设有校正部,其进行校正,以使由光学配件产生的像散中、按照各激发波长而不同的像散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校正部是柱面透镜(4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校正部包括覆盖一个受光部(24)及另一受光部(31)的被覆部(23),使覆盖一个受光部(24)的被覆部(23)的厚度方向尺寸大于覆盖另一受光部(31)的被覆部(23)的厚度方向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校正部包括覆盖一个受光部(24)的一个被覆部(61)及覆盖另一受光部(31)的另一被覆部(62),使另一被覆部(62)的折射率与一个被覆部(61)的折射率不同。
10.一种信息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搭载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正确进行对光记录介质的信息重放及记录的光拾取装置及信息记录重放装置。当在第一激光所对应的第一受光部(24)上为聚焦状态时,调整传感透镜(19)相对于第一受光部(24)的相对位置以使第一FES为零,并限定第二受光部(25)的受光区域,以使从第二受光部输出的第二FES为零,上述第二受光部接收和第二激光对应的由光记录介质所反射的光。这样一来,当从第一受光部(24)输出的第一FES为零时,可以使从第二受光部(25)输出的第二FES也为零。从而对一个激发波长及另一激发波长中的任意一个激发波长均可防止产生焦点偏移。
文档编号G11B7/09GK1929004SQ20061012907
公开日2007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8日
发明者三宅浩二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