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形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6783226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盘形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自动换片器的盘形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进的装载机构。
背景技术
公知一种如图32所示的自动换片器,这种自动换片器201包括盘盒204,其分层地包含多个托架203,托架上设置有记录介质(此后称作盘片);一个布置成与盘盒204的开口相对的提升器或提升单元205;一个用于将提升器205上下移动到盘盒204内包含的所选托架203的位置处的移动控制机构206;以及一个用于将盘片203从盘盒204中拉到提升器205内或从提升器205拉到盘片盒体204内的装载机构207。装载机构207设置在提升器205的上表面上。
如图33所示,装载机构207包括托架接合部分208,该部分与设置在托架203上的钩部分203a接合;一个用于在托架拉入方向或托架推出方向(此后称为托架装载/卸载方向)上移动托架接合部分208的旋转臂209;以及一个用于转动旋转臂209的臂旋转机构210。
托架接合部分208沿着导引槽212移动,且设置在其上表面上的销211插入到设置在提升器205上表面上的导引槽212中。
旋转臂209通过一根轴213可旋转地安装在提升器205的上表面上,旋转臂209一端设置有槽状的轴工作孔214,使托架接合部分208上表面上的销211插入其内,而另一端设置有弧形齿条215,该齿条215以轴213为中心。
臂旋转机构210包括与弧形齿条215啮合的小齿轮216,以及用于通过齿轮系217旋转小齿轮216的电机218。
当通过电机218逆时针转动小齿轮216时,旋转臂209围绕轴213顺时针转动,从而在托架拉入方向上移动托架接合部分208。当反向转动电机218以使小齿轮216顺时针转动时,旋转臂209围绕轴213逆时针转动,从而在托架推出方向上移动托架接合部分208,θ表示旋转209转动的范围。
然后,由于如上所述的托架接合部分208由旋转臂209移动的结构,上述传统的自动换片器201的装置机构207产生如下的问题(1)旋转臂209的转动范围θ的存在增大了其占据空间,导致装载机构207的安装空间的效率降低;(2)随着旋转臂209的转动范围的变化,作用在托架接合部分208上的力改变,导致难于通过均匀的力移动托架接合部分208。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传统问题,并在安装空间的效率上得以改进,且允许通过基本上均匀的力在托架接合部分的整个移动范围内移动托架接合部分。

发明内容
在权利要求1中,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中,它包括一个具有多个用于托持盘片的托架的盘盒;一个相对于盘盒的开口设置的盘片记录和/或再现部分;以及一个用于将托架传送到盘盒之外而到达盘片记录和/或再现部分并用于将托架从盘片记录和/或再现部分传送到盘盒之内的装载机构。
其中,装载机构包括一个与托架的被接合部分接合的托架接合部分、一个用于移动托架接合部分的传动带;以及一个用于驱动传动带的传动带驱动机构,并且其中,托架接合部分由传动带移动,从而与利用旋转臂移动托架接合部分的传统情况相比装载机构的安装空间的效率可以得以提高。
在权利要求2中,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中,环形带被用作传动带,从而,环形带的转动使托架接合部分移动。
在权利要求3中,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中,托架接合部分安装到环形带的线性运动部分上,从而,在托架接合部分移动方向的整个范围内,可以将均匀的操纵力施加到托架接合部分上。
在权利要求4中,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中,传动带驱动机构利用链轮,其中,链轮与滑轮之间的环形带线性部分形成接触,从而移动环形带,其中,至少与链轮形成接触的环形带的线性部分具有与布置在链轮圆周表面上的突起啮合的孔,为可靠实现环形带的运动提供条件。
在权利要求5中,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装载机构,其特征在于,传动带作用为驱动托架接合部分,该托架接合部分与盘盒的托架被接合部分相接合,从而进行托架移出和移入的操作,其中托架接合部分的运动由传动带进行,由此,与其中托架接合部分为旋转臂的传统情况相比,在安装空间上具有优点,有利于将其安装到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等之上,导致可以实现整个装置的尺寸减小。


图1是自动换片器的透视图;图2是盘盒的透视图;图3是从底面看到的托架的平面图;图4是盘盒的前视图;图5是图4的A-A′剖面图,且去除了托架;图6是图4的A-A′剖面图;图7是图6中主要部分的B-B′剖面图;图8是图6中主要部分的C-C′剖面图;图9是图6中主要部分的D-D′剖面图;图10是托架拉出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11是图10中主要部分的E-E′剖面图;图12是图10中主要部分的F-F′剖面图;图13是图10中主要部分的G-G′剖面图;图14是提升器的透视图;图15是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16是主要部分的前视图;
图17A是上框部分(upper block portion)的平面图,而图17B是下框部分(lower block portion)的平面图;图18是上-下移动控制机构的分解透视图;图19是提升器在与最高托架相对应的位置处向上移动时的侧视图;图20是提升器在与最低托架相对应的位置处向上移动时的侧视图;图21是提升器在待机位置的侧视图;图22是装载机构的平面图;图23是装载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图24是图22中的A-A剖面图;图25是托架被拉入提升器一侧时的透视图;图26是盘片夹紧机构的平面图;图27是盘片夹紧机构的透视图;图28是夹紧状态的平面图;图29是夹紧状态的前视图;图30是解脱(dechucking)状态的平面图;图31是解脱状态的前视图;图32是传统自动换片器的透视图;以及图33是传统装载机构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以自动换片器为例,以如下的顺序描述本发明的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该顺序为(1)自动换片器的总体描述;(2)盘盒的描述;(3)提升单元(提升器)的描述;(4)上-下移动控制机构的描述;(5)装载机构的描述;(6)盘片夹紧机构的描述;(7)自动换片器整体工作的描述;以及(8)上-下移动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描述。
(1)自动换片器的总体描述图1是自动换片器1的透视图,自动换片器1包括盘盒4,该盘盒4包括托架11,...11,用于在其上放置多个要装载到机壳2的盘盒壳体3中的盘片;在其一侧布置在盘盒壳体3内的提升单元(以下成为提升器)5;用于沿着盘盒壳体3内装载的盘盒4的开口36上下移动提升器5的上-下移动控制机构6;用于在盘盒4和提升器5之间接收和送出托架的装载机构7(见图23);以及用于将提升器5通过装载机构7所承载的托架上的盘片夹紧到盘片转台上的盘片夹紧机构8(见图14)。提升器5通过上-下移动控制机构6上下移动到盘盒4的所需托架11位置处,以便通过装载机构7将所需托架11携带到提升器5上。然后,放置在托架11上的盘片D被盘片夹紧机构8夹紧到盘片转台上,以进行盘片的记录和/或再现。
(2)盘盒的描述图2是盘盒4的透视图,盘盒4包括多个托架11...11,每个托架用于在其上放置盘片D,还包括一个外壳12,托架11...11安装到外壳12内,以使其能够拉出。
托架11具有盘片定位凹槽13,其上用于在接合状态放置盘片D,并包括从凹槽13的中心延伸到一侧的盘片转台引入切口14和拾取头移动切口15。托架11在前端(拉的端部)一侧上设置有操纵部分(以下称为钩部)16,该钩部16与如下面将描述的装载机构7的托架接合部分(以下称为钩部接合部分)91接合。
每个托架11...11的钩部16的上表面形成一个显示部分48,用于从上面(或从下面)指示托架所占据的位置。从最高托架开始,显示部分48按顺序设置有从1到n的数字。
此外,外壳12在一侧在对应于最高托架到最低托架的位置处也设置有显示部分49,用于指示托架占据的位置。与上述托架的情况一样,显示部分49也设置有从1到n的数字。
图3是从后面看到的托架11的平面图。托架11在后面的左和右侧部分包括一对第一和第二受支撑部分17、18,它们由一对第一和第二搁板状托架支撑部分42、43支撑,后者布置在后面将描述的外壳12中。
用于导引托架滑动的滑轨9(见图4)布置在第二受支撑部分18和用于支撑它的第二托架支撑部分43之间。滑轨9包括布置在托架11的第二受支撑部分18的下侧的长沟形凹槽19,和布置在外壳12的第二托架支撑部分43上表面上的导引突起46。相对于托架接近方向X-X’,长沟形凹槽19形成在与钩部16大致相同的直线上。
长沟形凹槽19在钩部16侧的端部上包括渐扩的锥形表面20,在其中心包括第一孔21,而在其另一端包括第二孔22。第二受支撑部分18包括在第二孔22的侧面上的向下倾斜的表面23,连续连接到倾斜表面23上的第一中空部分24,以及连续连接到第一中空部分24上的第一挡块部分25。
与第二受支撑部分18类似,第一受支撑部分17包括向下倾斜的表面26,连续连接到倾斜表面26上的第二中空部分27,以及连续连接到第二中空部分27上的第二挡块部分28。
如图2所示,外壳12有顶板31、底板32、左侧板33、右侧板34和背板35形成为类似扁平盒形,以允许通过前端开口36装载和卸载托架11...11。
外壳12具有被切割成所谓的倒圆状态的开口36的一个侧部,每个托架11...11的钩部从这个倒圆部分暴露到外壳12的外侧。
图4是盘盒4的前视图。外壳12包括多个盘腔41...41,每个用于以可拉动方式容纳托架。盘腔41通过在左和右侧板33、34的内表面上以相对的位置设置第一和第二搁板状托架支撑部分42、43而予以形成。
图5是A-A’的剖面图,其中去除了图4中的托架11。第一和第二托架支撑部分42、43作用为水平支撑如上所述的托架11的第一和第二受支撑部分17、18。
第一托架支撑部分42在长度方向上比中心更靠近前端(开口36)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切口44,第二托架支撑部分43在相对第一切口44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切口45,并在前端的内侧上设置有导引突起46(以下将盘盒4的导引突起称为导引突起),以便进入设置在托架11下侧的长沟形凹槽19。第一导引突起46尺寸形成为不允许与凹槽19中心设置的第一孔21结合,但是允许与第二孔22接合。
图6是示出外壳12中所容纳的托架11的剖面图(图4的A-A’剖面图)。图7是图6是主要部分的B-B’剖面图,图8是图6中主要部分的C-C’剖面图,图9是图6中主要部分的D-D’剖面图。在托架11包含于外壳12中的情况下,第一和第二受支撑部分17、18放置在外壳12的第一和第二托架支撑部分42、43上。而设置在第一托架支撑部分43上的第一导引突起46与设置在托架11中的长沟形凹槽19接合,形成如上所述的滑轨9。
在图6所示的状态下,当托架11钩在托架11钩部16上的指尖或与其接合的装载机构7的钩部接合部分91拉动时,如后面将描述的,托架11从外壳12中通过长沟形凹槽19和第一导引突起46被径直拉出,而不会向右或向左倾斜。
图10是示出与图6相对应的托架11的剖面图,该托架从外壳12中被拉出预定量。图11是图10中主要部分的E-E’剖面图,图12是图10中主要部分的F-F’剖面图,图13是图10中主要部分的G-G’剖面图。当托架从外壳12中被拉出预定量时,托架11的第一和第二挡块部分25、28被引入外壳12的第一和第二托架支撑部分42、43中设置的第一和第二切口44、45中,而外壳12的第一和第二切口44、45前面的第一和第二托架支撑部分42、43被引入连续连接到第一和第二挡块部分25、28上的第一和第二中空部分24、27中。然后,托架11进入第一和第二中空部分24、27的上表面由第一和第二托架支撑部分42、43支撑,且设置在外壳12上的导引突起46与设置在托架11上的第二孔22接合的状态,从而实现了防止托架11从外壳12中掉落的状态。
(3)提升器的描述提升单元或提升器相对于盘盒的开口36设置,并由上-下移动控制机构上、下移动到所需盘腔的位置处,其中,设置在由装载机构从盘盒中拉出的托架上的盘片被盘片夹紧机构夹紧到盘片转台上,以通过记录和/或再现部分,如光拾取头进行盘片的记录和/或再现。
图14是提升器5的透视图,图15是14中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16是提升器的前视图,图17A和17B是构成提升器5的上框部分51和下框部分53的平面图。
如图14和15所示,提升器5包括上框部分51、通过第一轴52可旋转地安装到上框部分51上的下框部分53,可滑动地安装到上框部分51的两端部分上的第一和第二下框旋转操纵部分54、55,以及用于连接第一和第二下框旋转操纵单元54、55的第一和第二连杆56、57,以在相同方向使他们同步移动。第一连杆56具有通过第一轴58连接到第一下框旋转操纵单元54上的一端,通过第二轴59可旋转地安装到上框部分51上侧的中心,以及通过第三轴(以下称为连接销)60连接到第二连杆57一端上的另一端。
第二连杆58具有通过第四轴61可旋转地连接到上框部分51下例上的中心,和通过第五轴62连接到第二下框旋转操纵单元55上的另一端。
当滑动第一和第二下框旋转操纵单元54、55之一时,通过第一和第二连杆56、57,另一个被促使在相同的方向上滑动。
第一和第二下框旋转操纵单元54、55具有倾斜的操纵沟槽63,其中插入设置在下框部分53另一端(第一轴52的相对端)上设置的第二轴64。如图14中实线所示,通过定位在倾斜的操纵沟槽63的下端的第二轴64,下框部分53的自由端围绕第一轴52向下倾斜,如图15所示。并且,当托架的插入完成时,第一和第二下框旋转操纵单元54、55如图14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在箭头A的方向上移动,以将第二轴64定位在倾斜的操纵沟槽63的上端,从而提升下框部分53,并基本保持其水平。
如图16所示,上框部分51在左和右侧上包括一对托架支撑部分(以下将提升器的托架支撑部分称为第三和第四托架支撑部分)65、66。第三和第四托架支撑部分65、66作用为在从盘盒4拉出的托架11的两侧上支撑第一和第二受支撑部分17、18。
第三托架支撑部分65包括导引突起(以下将提升器的导引突起称为第二导引突起)67,该突起进入从盘盒4拉出的托架11的长沟形导引部分19中,以导引托架11的收入。
当将托架11更深地拉出提升器5中时,第二导引突起67与托架11的长沟形凹槽19的中心处设置的第二孔21接合,如图12所示,从而允许托架11降低约1mm。
如图17A所示,上框部分51设置有装载机构7和盘片夹紧机构8。如图17B所示,下框部分53包括盘片转台68;盘片旋转/驱动机构及光拾取头69,其包括用于旋转和驱动盘片转台68的心轴电机70;以及盘片记录和/或再现部分,该部分包括光学模块,如设置有光拾取头69的托架71。托架71沿着导引轴72移动光拾取头69,此外,托架71被托架驱动机构73驱动,托架驱动机构73包括电机74、齿轮系75、和导螺杆76,其中,通过由电机74经齿轮系75转动导螺杆76,托架71沿着导引轴72移动,以在盘片转台68上夹紧的盘片的径向上移动安装到托架71上的光拾取头69。
如图18所示,提升器5在一侧面上包括第一受支撑轴77,而在另一侧面上包括第二和第三受支撑轴78、79。通过将第一受支撑轴77插入到机壳10的第一侧面10a内设置的上-下移动导引沟槽10b中,并将第二和第三受支撑轴78、79插入到机壳10的第二侧面10c内设置的上-下移动导引沟槽10d,10c中,提升器5被安装到机壳10上,可在垂直方向上、下移动。
提升器5由如下面将描述的上-下移动控制机构6上、下移动到盘盒4中所需托架11的位置处,从而拉出托架11,并将盘片D夹紧到盘片转台68上,通过诸如光拾取头的记录和/或再现部分进行盘片记录和/或再现。
(4)上-下移动控制机构的描述上-下移动控制机构作用为将提升器上、下移动到盘盒中所需托架的位置。
图18是上-下移动控制机构的分解透视图,图19是示出被移动到与盘盒中最高托架相对应的位置处的提升器的侧视图,图20是示出移动到与盘盒中最低托架相对应的位置处的提升器的侧视图,图21是示出在待机位置等待的提升器的侧视图。
如图18所示,上-下移动控制机构6包括可滑动地放置在机壳10的第一侧面10a的外表面上的第一上-下移动操纵板81,可滑动地放置在机壳10的第二侧面10c的外表面上的第二上-下移动操纵板82,用于连接第一和第二上-下移动操纵板81、82的连杆83,和用于滑动第二上-下移动操纵板82的操纵板驱动机构84。
第一上-下移动操纵板81包括第一操纵沟槽85,用于在与机壳10第一侧面10a内设置的第一上-下移动导引沟槽10b相交的点处支撑提升器5的第一受支撑轴77。
第一操纵沟槽85设置有倾斜的上-下移动操纵沟槽部分85a,和通过连通沟槽部分85b连接到上-下移动操纵沟槽部分85a上的水平待机沟槽部分85c。
如图19所示,通过定位在倾斜的上-下移动操纵沟槽部分85a的上端的第一受支撑轴77,第一上-下移动操纵板81在与盘盒4中最高托架11相对应的位置处支撑提升器5。
如图20所示,通过定位在倾斜的上-下移动操纵沟槽部分85a下端的第一受支撑轴77,第一上-下移动操纵板81在与盘盒4中的最低托架11相对应的位置处支撑提升器5,在这种情况下,提升器5的下端5a从机壳10的下端10f中伸出。
如图21所示,通过定位在水平待机沟槽部分85c的第一受支撑轴77,如下面将描述的,第一上-下移动操纵板81与第二上-下移动操纵板82一起向上将提升器5从对应于最低托架11的位置移动到提升器5的下端5a不从机壳10的下端10f中伸出的位置(其包含在机壳10中的位置)处,实现其待机状态。
如图18所示,第二上-下移动操纵板82包括用于在与机壳10的第二侧面10c中设置的第二上-下移动导引沟槽10d相交的点处支撑提升器5的第二受支撑轴78的第二操纵沟槽86,和用于在与第三上-下移动导引沟槽10e相交的点处支撑提升器5的第三受支撑轴79的第三操纵沟槽87。
与第一操纵沟槽85类似,第二操纵沟槽86设置有倾斜的上-下移动操纵沟槽部分86a和通过连通沟槽部分86b连接到上-下移动操纵沟槽部分86a的下端的水平待机沟槽部分86c。
与第二操纵沟槽86类似,第三操纵沟槽87设置有倾斜的上-下移动操纵沟槽部分87a和通过连通沟槽部分87b连接到上-下移动操纵沟槽部分87a的下端的水平待机沟槽部分87c。
通过定位在第二和第三操纵沟槽86、87的倾斜的上-下移动操纵沟槽部分86a、87a的上端的第二和第三受支撑轴78、79,第二上-下移动操纵板82与第一上-下移动操纵板81一起在与盘盒4中的最高托架11相对应的位置处支撑提升器5。通过定位在上-下移动操纵沟槽部分86a、87a的下端的提升器5的第二和第三受支撑轴78、79,第二上-下移动操纵板82在与盘盒4中最低托架11相对应的位置处支撑提升器5。并且,通过定位水平待机沟槽部分86c、87c处的提升器5的第二和第三受支撑轴78、79,第二上-下移动操纵板82将提升器5从对应于最低托架11的位置处向上移动到提升器5的下端5a不从机壳10的下端10f中伸出的位置处(其包含在机壳中的位置处),实现了其待机状态。
第二和第三操纵沟槽86、87在与第一操纵沟槽85相对的方向上形成,并通过在彼此相对的方向上滑动第一上-下移动操纵板81和第二上-下移动操纵板82来上、下移动提升器5。
连杆83具有通过轴83a可旋转地安装到机壳10上的中心,通过第一销83b和狭槽83c连接到第一上-下移动操纵板81上的一端,和通过第二销83d和狭槽83e连接到第二上-下移动操纵板82上的另一端。
当在一个方向上通过操纵板驱动机构84滑动第一上-下移动操纵板81时,连杆83围绕轴83a旋转,以在相反方向上与第一上-下移动操纵板81同步地滑动第二上-下移动操纵板82。
本实施例中的上-下移动控制机构6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并执行控制,使得当第一上-下移动操纵板81移动到如图19所示的最左位置时,第二上-下移动操纵板82移动到机壳10的侧面10c一侧的最右位置,其在第一上-下移动操纵板81第一操纵沟槽85的倾斜上-下移动操纵沟槽部分85a上端处支撑提升器5的第一受支撑轴77,并且也支撑第二上-下移动操纵板82的第二和第三受支撑轴78、79,从而在对应于盘盒4中最高托架11的位置处支撑提升器5。
当从图19所示状态将第一上-下移动操纵板81向右移动预定量时,第二上-下移动操纵板82与其同步地向左移动,以将提升器5移动到与盘盒4中从顶部起的第二托架、第三托架...相对应的位置处。
如图20所示,当提升器5的第一受支撑轴77在第一上-下移动操纵板81的第一操纵沟槽85的倾斜上-下移动操纵沟槽部分85a的下端处得以支撑时,提升器5的第二和第三受支撑轴78、79被支撑在第二上-下移动操纵板82的第二和第三操纵沟槽86、87的倾斜上-下移动操纵沟槽部分86a、87a的下端处,从而实现提升器5被支撑在与最低托架相对应的位置处。
当从如图20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向右移动第一上-下移动操纵板81预定量时,第二上-下移动操纵板82也与其同步地向右移动,从而,第一、第二和第三受支撑轴77、78、79被引入第一、第二和第三操纵沟槽85、86和87的待机沟槽部分85c、86c和87c中,从而使提升器5的下端5a被支撑在至少高于机壳10的下端10f的待机位置处。
(5)装载机构的描述装载机构作用为将托架(盘片)从盘盒带到提升器,并将盘片从提升器带到或返回到盘盒中。
图22是装载机构的平面图,图23是分解透视图,图24是图22中A-A’的剖面图,图25是示出被拉入的托架的透视图。
如图22所示,装载机构7包括与托架11的钩部16接合的钩部接合部分91,用于在托架接近方向上移动钩部接合部分91的传动带92,以及用于驱动传动带92的传动带驱动机构93。钩部接合部分91设置在提升器5的上框部分51的第三托架支撑部分65的上侧,而传动带92和传动带驱动机构93设置在第三托架支撑部分65的下侧。
如图23所示,钩部接合部分91具有与传动带92的连接部分91a,连接部分91a通过第三托架支撑部分65内设置的导引孔65a突出到第三托架支撑部分65的下侧,并且它通过销91b安装到传动带92上。
传动带92形成为类似于没有无端头形状或环形(以后将传动带92称为环带)。环带92在第一滑轮94和第二滑轮95之间为环形,其中,在他们之间的至少一个线性部分布置成与托架接近方向平行。钩部接合部分91安装到一个线性部分上,并通过环带92的转动而在托架接近方向上沿着导引孔65a移动。环带92在其运行方向以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凹槽孔92a...92a。
带驱动机构93包括驱动环带92的链轮100,与链轮100同轴布置的第一齿轮101,与第一齿轮101啮合的第二齿轮102,与第二齿轮102啮合的第三齿轮103,与第三齿轮103同轴布置的第四齿轮104,与第四齿轮104啮合的第五齿轮105,以及用于转动第五齿轮105的装载电机106。
链轮100设置在环带92的另一线性部分处,链轮100在周边设置有与环带92的凹槽孔92a...92a相啮合的突起100a...100a。
第一齿轮101通过垫片107设置在链轮100的下侧,垫片107设置有弧形凹槽108。
第二齿轮102的上半部设置有切的齿部分109,而第二齿轮102上表面与切的齿部分109相对应的部分设置有弧形肋110,肋110与垫片107的凹槽108相对。第一齿轮101与具有切的齿部分109的第二齿轮102的上半部啮合,第三齿轮103与第二齿轮102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啮合,螺旋齿轮(斜齿轮)作用为第四齿轮104,而蜗轮作用为第五齿轮105。
如图22所示,如果盘盒4从箭头A的方向插入到机壳的盘盒壳体3中,且钩部接合部分91向提升器5的托架入口移动到最前面,托架11的钩部16自动与钩部接合部分91接合。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电机106在一个方向上转动,链轮100通过第五齿轮105到第一齿轮101逆时针转动,以顺时针转动环带92,将托架11拉入提升器5中,如图25所示。当托架11被拉入其中预定位置时,第二齿轮102和第一齿轮101的啮合解脱,以停止链轮100和环带92。
如图23所示,第二齿轮102设置在顶面上,且用于转动提升器5的下框部分53的第六齿轮111与装载机构7同步。
第六齿轮111具有切的齿部分111a。第六齿轮111与安装到提升器5的第二下框转动操纵单元55的下端的齿条元件112的齿条112a啮合。齿条元件112设置在具有倾斜的操纵沟槽63一侧上,其中插入提升器5的下框部分53一侧上的第二轴64。齿条元件112在提升器5的第二下框旋转操纵单元55的下端安装到安装部分55a上。
如上所述,当托架11被拉到提升器5中预定位置处,以便解脱第二齿轮102和第一齿轮101的啮合时,第六齿轮111和齿条元件112彼此啮合,以将齿条元件112和第二下框旋转操纵单元55在图23中向左(箭头A的方向)移动,将第二轴64向上推到倾斜的操纵沟槽63的上端。另一方面,第二下框旋转操纵单元55的移动通过第一和第二连杆56、57导致第一下框旋转操纵单元54在相同方向移动,如图27所示,以与第二下框旋转操纵单元55相同的方式将下框部分53另一侧面的第二轴64向上推到倾斜操纵沟槽63的上端,向上转动下框部分53,从而将托架11支撑的盘片D放置在盘片转台68上。
此外,当在下框部分53向上转动的状态下反转装载电机106时,齿条元件112和第二下框旋转操纵单元55在与托架拉入过程中相反的方向上移动,与其同步,第一下框旋转操纵单元54在相同方向上移动,以向下转动下框部分53,实现盘片转台68与托架11分离。然后,第二齿轮102和第一齿轮101彼此啮合,在与托架拉入过程中相反的方向上转动链轮100和环带92,通过钩部接合部分91将托架11推出到盘盒4中。
(6)盘片夹紧机构的描述盘片夹紧机构作用为将盘片压在盘片转台上,以防止盘片在其上滑动,并且一起转动盘片转台和盘片,可靠地进行盘片的记录和/或再现。
图26是用于示出安装到提升器上表面上的盘片夹紧机构的平面图,图27是盘片夹紧机构的透视图,图28是用于示出夹紧状态的平面图,图29是夹紧状态的前视图,图30是用于示出解脱状态的平面图,图31是解脱状态的前视图。
盘片夹紧机构8包括用于夹持盘片的夹紧板121,用于支撑夹紧板121的夹紧板支撑元件122,以及用于通过夹紧板支撑元件132将盘片压在夹紧板121上的操纵部分123。
夹紧板121形成为类似环形,具有与盘片转台68大致相同的直径,并且由夹紧板支撑元件122支撑,并通过轴131而允许中心部分稍微垂直运动。
夹紧板支撑元件122由板簧材料形成为类似于一个窄的矩形,并具有第一和第二狭槽132、133,它们在长度方向形成在一端和另一端,还具有第一和第二突起134、135,它们以所谓的切割并直立的方式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狭槽132、133的内侧,以向下侧伸出。
夹紧板支撑元件122通过第一和第二轴136、137安装到提升器5的上框部分51的上表面上,而第一轴136、137插入到第一和第二狭槽132、133中,从而在第一和第二狭槽132、133的纵向可移动。
如图29所示,夹紧板支撑元件122向下弯曲,并在该方向上承受弹力,从而将夹紧板121压到盘片转台68上。
如图28所示,操纵部分123包括基底141和第一和第二臂142、143,第一和第二臂142、143从基底141的尖端分叉。
基底141设置有第一和第二滑动导引槽144、145,和布置在第一和第二滑动导引槽144、145之间的连接销接收槽146。
利用第一和第二滑动导引槽144、145,基底141通过第一和第二滑动导引元件147、148安装到提升器5的上框部分51的上表面上,以便可以在第一和第二滑动导引槽144、145的长度范围内滑动。用于上框部分51上表面上布置的第一连杆56和第二连杆57的连接销60松配合于连接销接收槽146中。
第一和第二臂142、143分别包括夹紧板支撑元件上推部分151,该部分毗邻第一和第二突起134、135的下侧,并克服弹力上推第一和第二突起134、135以及夹紧板支撑元件122,以便将夹紧板121与盘片转台68上的盘片D分离,第一和第二臂142、143还包括夹紧板支撑元件下降允许部分153,该部分通过向下倾斜的表面152连续设置到上推部分151上。
如图28所示,通过操纵部分123在箭头A的方向上滑动,夹紧板支撑元件下降允许第一和第二臂142、143的部分153定位在夹紧板支撑元件122的第一和第二突起134、135的下侧,并如图29所示,夹紧板支撑元件122通过其自身的弹力向下变形,以向下移动夹紧板121到达盘片转台68,在夹紧板121和盘片转台68之间夹紧盘片D(此时,提升器5的下框部分53与操纵部分123的操作同步地向上转动,以向上移动盘片转台68)。
如图30~31所示,当在箭头B的方向上滑动操纵部分123时,第一和第二臂142、143的夹紧板支撑元件上推部分151、152定位在夹紧板支撑元件122的第一和第二突起134、135的下侧,而夹紧板支撑元件122克服其自身弹性向上推动,从而将夹紧板121与盘片转台68上的盘片D分离(此时,提升器5的下框部分53与操纵部分123的操作同步地向下转动,以向下移动盘片转台68)。
操纵部分123和下框部分53的同步操作是通过设置在提升器5的上框部分51下侧上的第一和第二连杆56、57进行的。
如图27所示,当托架11由装载机构装载到提升器5预定位置处时,提升器5的第二下框旋转操纵单元55在箭头A的方向上由装载机构7移动(详细情况请参照(2)提升器的描述)。
当在箭头A的方向上滑动第二下框旋转操纵单元55时,一端通过轴62连接到第二下框旋转操纵单元55上的第二连杆57围绕第四轴61逆时针旋转,而第一连杆56围绕第二轴59顺时针旋转,并且通过第一轴58连接到第一连杆56一端上的第一下框旋转操纵单元54在箭头A的方向上移动。具体地说,第二下框旋转操纵单元55和第一下框旋转操纵单元54在箭头A的方向上同步滑动,以在第一和第二下框旋转操纵单元54、55下部内设置的倾斜操纵沟槽63上端上定位下框部分53的第二轴64,围绕第一轴52顺时针转动下框部分53,从而向上移动盘片转台68。
如上所述,当第二连杆57围绕第四轴61逆时针转动时,操纵部分123通过第一和第二连杆56、57的连接销60和连接销接收槽146在箭头B的方向上滑动。夹紧板支撑元件下降允许第一和第二臂142、143的部分153、153定位在夹紧板支撑元件122的第一和第二突起134、135的下部,从而使夹紧板支撑元件122由其自身弹力而变形,通过夹紧板121将盘片D压在盘片转台68上,从而夹紧盘片D。
在托架卸载过程中,第一和第二下框转动操纵单元54、55和操纵部分123在与装载过程中相反的方向上滑动,这就向上推动夹紧板支撑元件122,从而将夹紧板121向上移动到解脱位置,并向下转动下框部分53,从而将盘片转台68与盘片和托架分离。
(7)自动换片器整体描述当盘片D放置在盘盒4的托架11...11上以将盘盒4装载到盘盒壳体3中时,托架11...11的钩部16和设置到提升器5上的装载机构7的钩部接合部分91成为彼此可接合状态。
然后,提升器5通过上-下移动控制机构6从待机位置向上移动到与其上设置所需盘片的托架相对应的位置。然后,装载机构7将其上设置有所需盘片的托架11从盘盒4拉入提升器5中。
当托架11被拉入提升器5中预定位置时,下框部分53通过装载机构7向上转动,以将下框部分53上安装的盘片转台68向上移动,将托架11的盘片D放置到盘片转台68上。与下框部分53的转动操作同步,盘片夹紧机构8致动而向下移动夹紧板121,将盘片D夹紧到盘片转台68上,同时托架11与盘片D的下侧分离,从而进行盘片的记录和/或再现。
当完成记录和/或再现后再次致动装载机构7时,提升器5的下框部分53通过装载机构7向下转动,以使盘片与托架11分离。此外,与下框部分53的转动同步,盘片夹紧机构8致动而向上移动夹紧板121,从而解脱盘片。
然后,通过装载机构7的连续操作,托架11从提升器5返回到盘盒4,当托架11完全返回到盘盒4时,上-下移动控制机构6被再次致动,以将提升器5返回到待机位置。
(8)装载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描述在上述实施例中,环带93在第一滑轮101和第二滑轮102之间为环形,其中托架接合部分91安装到第一和第二滑轮101、102之间的一个线性部分上,而链轮94与另一个线性部分相接触。另外,取代链轮94,第一滑轮101或第二滑轮102中任一个可以用作通过齿轮系等等由电机100转动的驱动滑轮。在这种情况下,链轮可以用于驱动滑轮。此外,带有端部的传动带可以用于取代环带93。
工业应用性本发明的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和装载机构可以广泛地用作用于光盘、磁光盘等等记录和/或再现的自动换片器。
权利要求
1.一种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盘盒,其包括多个用于托持盘片的托架;盘片记录和/或再现部分,其与盘盒的开口相对地设置;以及装载机构,用于将托架从盘盒中带出到盘片记录和/或再现部分,并用于将托架从盘片记录和/或再现部分带回到盘盒中;装载机构包括托架接合部分,该部分与托架的被接合部分相接合,还包括用于移动托架接合部分的传动带和用于驱动传动带的传动带驱动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带为环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环带在滑轮之间为环形,且托架接合部分以如下方式安装到环带上,使得其可以在对应于托架拉出和拉入方向的方向上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带驱动机构利用链轮,并且链轮与滑轮之间的环带的线性部分相接触,以移动环带,并且至少环带与链轮形成接触的一个线性部分包括孔,所述孔与链轮圆周表面上布置的突起相啮合。
5.一种装载机构,其特征在于,传动带作用为驱动与盘盒的托架被接合部分相接合的托架接合部分,以进行托架的拉出和拉入。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盘片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包括自动换片器,自动换片器具有带多个用于支撑盘片的托架的盘盒,设置到盘盒一侧上的提升器,以及用于将托架从盘盒拉到提升器中并将托架从提升器返回到盘盒的装载机构(7),装载机构还包括与托架的钩部接合的托架接合部分,在托架装载和卸载方向上移动托架接合部分的传动带,以及用于运转传动带的传动带驱动机构,由此,可以提高自动换片器装载机构安装的空间效率。
文档编号G11B17/30GK1395732SQ01803822
公开日2003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17日
发明者佐藤正弘, 新田郁雄, 高桥裕史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