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移动监测融合平台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6713053阅读:708来源:国知局
基于gis的移动监测融合平台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IS技术的移动无线监测融合平台,属于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包括无线连接的监控中心和移动监测站,所述移动监测站包括监测单元、运动姿态传感器、数据采集板、数据解析模块、同步编码模块、存储模块、GPS定位模块、数据处理模块、远程通信模块、中央控制器;监控中心,包括远程通信模块、同步解码器、监测数据库、数据融合模块、GIS地理信息系统、显示模块、人机交互控制模块。监测数据采集处理后通过无线方式发送给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接收解码后进行GIS融合。该平台提供有效直观的多源监测数据融合、保存、管理及转发等业务,支持地理信息展示和直播,适用于生态环境、地质灾害区域及其他突发事件监测等领域。
【专利说明】基于GIS的移动监测融合平台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GIS技术的移动无线监测融合平台,属于网络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移动通信系统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环境和态势的实时监测拥有了更多更先进的技术手段,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RFID装置、红外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家用电器、安防设备等)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让物与物连接起来,形成“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在此基础上实现信息融合应用。利用物联网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可实现移动监测环境态势如灾害情况、污染情况、突发事件等,不但可远程监控和主动上报,还可通过计算机、手机客户端进行广播和查询等功能。
[0003]生态环境监测的几种常用方法:3s技术,“3S”技术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统称,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3S”技术日益成熟,已成为目前对地观测系统中空间信息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中的核心支撑技术,并广泛应用于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评价。
[0004]遥感是利用不同的物体具有不同的电磁波特性的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并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而完成对远距离物体的识别,具有视域广、信息更新快的特点。将RS数据作GIS的数据源,可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在RS与GIS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实现空间和时间转移,通过三维空间定量地预测未来。RS技术现已形成了多星种、多传感器、多分辨率的发展趋势,遥感卫星所获取的遥感信息具有厘米到千米级的多种尺度,不同卫星适宜的重访周期有利于对地表资源环境的动态监测和过程分析。利用RS技术所得到的所有影像都是地理信息系统利用的信息源,不仅可获取生态环境变化的基本数据的图画资料,还可以提供荒漠化、水土流失、生态恶化、水体污染、海洋污染等发展进程的数据和资料。
[0005]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综合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为一体,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将反映现实世界(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和变迁的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征的属性,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存贮、检索、显示和综合分析应用的技术系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GIS软件和应用软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90年代,出现了 AP0GIS、APOviewGIS> Genamap> Mapinfo等许多功能强大的软件系统。目前GIS的应用已扩展到地理、地质、水文、测绘、环境、交通、城市、农业、林业、军事等领域,它与RS技术相结合,已开始用于全球变化与环境监测等。
[0006]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是为所获的空间目标及属性信息提供实时、快速的三维空间定位的一个全球性、全天候、高精度的导航传递系统,由卫星网和GPS地面控制站、GPS接收机三部分组成。现覆盖全球的24颗GPS卫星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上。每台GPS接收机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位置都能接收到最少4颗GPS卫星发送的空间轨道信息,以确定该接收机的位置,从而提供高精度的三维定位导航及授时系统。目前,GPS三维定位精度已提高到6m。由于GPS提供了查找位置的最新手段,且速度快、精度高、不受气候和通讯条件的影响,具有全天候、布点灵活、作业迅速的特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水利、交通、航空、测绘、安全防范、军事、电力、通讯、城市管理等部门。中国林科院已利用此技术进行了飞播与飞防的导航试验。GPS所得到的所有定点定位的数据都将能为GIS所利用。
[0007]“3S”技术集成,即把RS、GIS和GPS整合为一个完整的技术系统。其中,GPS主要是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的空间位置,RS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大面积地表物体及其环境的几何与地理信息及各种变化,GIS则是多种来源时空数据的综合处理和应用分析的平台。3S技术的集成有多种方式,较为常见的是3S两两之间的集成,GPS与GIS的集成可用于环境动态监测、环境管理等;GPS与RS的集成可用于自动定时数据采集、自然灾害监测、环境变化等RS与GIS的集成可用于全球环境变化监测、空间数据自动更新等;而同时集成并使用3S技术的应用实例则较少。
[0008]传统的环境和态势监测、应用范围小,很难大范围、适时地开展监测工作,而综合整体且准确完全的监测结果必须依赖“3s”技术,利用RS和GPS获取、管理地貌及位置信息,然后利用GIS对整个区域进行数字表达形成规划、决策系统。目前,“3S”技术已经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0009]“3S”技术较早应用于城市规划、大气污染监测等。利用RS资料和GIS平台,可编绘城市大气污染源的分布图,同时采用航空多光谱摄影手段可监测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颗粒大小及空间区域的分布,分析城市地面辐射温度和城市“热岛”现象形成的关系。应用卫星或机载热红外图像,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可定期把热污染的分布范围和强度显示出来。根据植被光谱反射率及其影像特征,可以获得许多植被信息资料,如植被覆盖率、叶面积指数、植被类型等,采用多光谱有关数据及其生成的植被指数,经图像处理和定量分析,可以对植被和土地状况进行分类,监测城市化等环境变化进程。GIS技术还用于城市生态环境调查、现状和污染源监测、生态功能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利用“3S”技术,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已建立了环境基础数据库,开发了城市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环境污染应急预警预报系统等,利用GIS制作污染源分布图、大气质量功能区划图等专题图,建立各种环境空间数据库。
[0010]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发生频繁和危害严重的国家,“3S”技术在洪涝、干旱、林火、森林病虫害、沙漠化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监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森林病虫害、沙漠化等监测主要以陆地卫星数据为主,林火、洪水、雪灾、旱灾等灾害监测主要以NOAA数据来进行,灾后的评价多采用航空遥感手段,以便更准确地制定生产自救和重建家园计划。利用GIS和RS技术可对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盐碱化、森林和草场的退化与消失、海水入侵、河流断流等进行监测;利用GIS和GPS技术还可以对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进行实时监控,利用RS可监测赤潮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范围,并根据水文气象资料进行赤潮的实时速报;利用RS调查与滑坡、泥石流有关的环境因素,可以推测滑坡、泥石流发育环境因素及产生条件,进行区域危险性分区及预测,可为防治地质灾害提供依据。目前,我国已建立了重大自然灾害的历史数据库和背景数据库,从全国范围的角度,宏观地研究了自然灾害的危险程度分区和成灾规律。
[0011]车载移动测量系统MMS(Mobile Mapping System)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测量技术,其原理主要是利用发射和接收激光束来量测被测物体与系统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卫星定位设备获取系统的地理坐标,利用汽车的运动和扫描镜头的旋转来覆盖地物的表面,总体来说即获取地面物体表面的三维坐标点云,以此用于获取高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激光雷达技术突破了传统单点测量方法的限制,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密度、穿透性、主动性、数字化、自动化等特性。但是目前缺少多个移动监测站同时工作采集多路多源测量数据发送至监控中心进行GIS多图层标记和动态直观展示的系统,多站多路移动监测数据质量与移动终端载体运动姿态相关,在许多应用场合中也需要进行监控中心与移动监测终端之间的交互。尤其是地质灾害区域监测及其他突发事件临时监测等多种领域。

【发明内容】

[0012]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GIS技术的移动无线监测融合平台,提供有效直观的环境态势监测服务,以及多源数据融合、数据保存、管理及无线转发等业务,并支持监测点的地理环境三维展示和视频直播,实用性强。
[0013]本发明所述一种基于GIS技术的移动无线监测融合平台,包括监控中心、移动监测站;监控中心与移动监测站通过无线方式连接;
[0014](I)所述移动监测站,包括多个监测单元、运动姿态传感器、数据采集板、数据解析模块、同步编码模块、存储模块、GPS定位模块、数据处理模块、远程通信模块、中央控制器、供电模块;
[0015]其中,多个监控单元、运动姿态传感器、GPS定位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数据采集板上相应的输入接口相连;数据采集板的输出端与数据解析模块相连;数据解析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处理模块、存储模块相连;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同步编码模块、存储模块相连接;同步编码模块的输出端与远程通信模块相连;中央控制器分别与移动监测站各模块相连;
[0016]监测单元,用于收集监测现场的环境态势信息;
[0017]数据采集板,用于采集监测单元的数据并发送给数据解析模块;数据采集板具有各监测单元的接口组合;
[0018]数据解析模块,用于解析数据采集板发送来的监测数据,并识别其类型和来源,将解析后的各类监测数据发送到数据处理模块;
[0019]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各类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0020]存储模块,用于保存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结果,以及数据解析模块发来的原始数据;
[0021]同步编码器,用于对数据处理模块的各输出结果按照预设的协议和帧格式进行编码打包,包括设置校验位、帧头,用于标记该移动监测站编号、监测数据类别和模式、时间信息;
[0022]供电模块,用于为移动监测站各模块提供电源;
[0023]中央控制器,用于控制移动监测站各模块的工作状态,包括开启/关闭、更改控制参数;
[0024]远程通信模块,用于远程无线传输信息;
[0025]运动姿态传感器,包括速度传感器,结合GPS定位模块采集的经纬度和高程信息获得该移动监测站当前的运动姿态和位置;[0026](2)所述监控中心,包括远程通信模块、同步解码器、监测数据库、数据融合模块、GIS地理信息系统、显示模块、人机交互控制模块、供电模块;
[0027]远程通信模块的输出端与同步解码器输入端相连;同步解码器输出端与监测数据库相连;数据融合模块与监测数据库、GIS地理信息系统、显示模块、人机交互控制模块分别相连;人机交互控制模块与监控中心的各模块相连;供电模块为监控中心各模块提供电源;
[0028]远程通信模块,用于远程无线传输信息;
[0029]同步解码器,用于对远程通信模块接收到的数据按照预设的协议和帧格式进行识别和解码,将解码结果输出给监测数据库;
[0030]监测数据库,用于存储移动监测站发来的各类监测数据及移动监测站运动姿态信息、监测数据采集的时间和位置;
[0031 ] 数据融合模块,用于将监测数据库中的数据与GIS地理信息融合在一起,在GIS地理信息系统中转换成作为主题信息层的地图形式,将监测数据标记在电子地图上,并通过显示模块进行展示;
[0032]显示模块,用于结合地理信息展示各移动监测站的监测数据,以及各监测站位置和移动路径;
[0033]人机交互控制模块,用于发布指令、调整系统参数和对各模块进行控制;包括改变地图的展示方式和图层、向移动监测站发布指令和控制信息;因为人机交互控制模块直接与远程通信模块相连,因此可向各移动监测站发布语音指令和向其他部门进行监测数据GIS融合结果的转发。
[003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以下进一步的说明:
[0035]所述移动监测站还包括显示模块、GIS地理信息系统;显示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GIS地理信息系统与数据处理模块输入端相连;GIS地理信息系统用于供数据处理模块对各类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进行本地数据GIS信息融合;显示模块用于展示GIS数据融合的结果。
[0036]所述移动监测站的多个监测单元是一组传感器。
[0037]移动监测站的多个监测单元包括温湿度传感器、降水量传感器、风力风向传感器、空气质量监测器。
[0038]移动监测站的监测单元包括多个拍摄不同方向的摄像头。
[0039]移动监测站的数据采集板采用FPGA或DSP实现,数据采集板与数据解析模块采用有线连接,连接方式采用同轴电缆、USB3.0、PC1-e、HDMI或485总线。
[0040]所述移动监测站数据处理模块所进行的分析处理操作包括基线矫正、去噪、统计、分析、预测。
[0041]所述移动监测站的同步编码器还包括调节单元,其与同步编码模块及远程通信模块相连,用于根据监测现场的网络信号强度,调整现场监测的摄像头视频采集的分辨率。
[0042]所述移动监测站的供电模块包括变压器和移动电源。
[0043]所述移动监测站和监控中心的远程通信模块,采用3G或4G无线通信方式、或卫星通信方式工作。
[0044]所述移动监测站数量为I个或I个以上;[0045]所述移动监测站以车辆、船只或手持终端为载体;例如安装在车辆上,如地震勘探车、森林火险检测车、特警防暴车等。
[0046]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IS技术的移动无线监测融合平台,移动监测站的监测模块组进行信息采集处理后,通过无线方式发送给远程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接收信息并解码后结合移动监测站GPS信息与地理信息融合在一起,标记在电子地图上进行展示。该平台提供有效直观的环境态势监测服务,以及多源数据融合、数据保存、管理及无线转发等业务,并支持监测点的地理环境三维展示和视频直播,结果直观高效,以便监控中心根据GIS融合数据迅速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实用性强。该系统适用于生态环境监测、地质灾害区域监测及其他突发事件临时监测等多种领域,可在移动监测站无人值守的情况下,通过远程控制实现移动监测和数据融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7]图1为本发明基于GIS技术的移动无线监测融合平台的工作示意图;
[0048]图2为本发明基于GIS技术的移动无线监测融合平台的结构框图。
[0049]图3为本发明移动监测站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为使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实施例在以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实施方式和具体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51]一种基于GIS技术的移动无线监测融合平台,见附图1,包括监控中心、移动监测站;监控中心与移动监测站通过无线方式连接;
[0052](I)所述移动监测站,见附图3,包括多个监测单元、运动姿态传感器、数据采集板、数据解析模块、同步编码模块、存储模块、显示模块、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定位模块、数据处理模块、远程通信模块、中央控制器、供电模块;
[0053]其中,多个监控单元、运动姿态传感器、GPS定位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数据采集板上相应的输入接口相连;数据采集板的输出端与数据解析模块相连;数据解析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处理模块、存储模块相连;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同步编码模块、存储模块、显示模块相连接;GIS地理信息系统与数据处理模块相连;同步编码模块的输出端与远程通信模块相连;中央控制器分别与移动监测站各模块相连;
[0054]监测单元,用于收集监测现场的环境态势信息;作为优选,多个监测单元是一组传感器,如温湿度传感器、降水量传感器,以及当移动监测站静止时工作的风力风向传感器、地震勘测仪器等。监测单元还包括多个拍摄不同方向的摄像头;可结合数据处理模块实现人流量监测、车牌号码监测等
[0055]数据采集板,用于采集监测单元的数据并发送给数据解析模块;数据采集板具有各监测单元的接口组合;数据采集板采用FPGA或DSP实现,数据采集板与数据解析模块采用有线连接,例如同轴电缆、USB3.0、PC1-e、HDM1、485总线等。当监测数据中包括视频时,采用PC1-e、HDMI传输。
[0056]数据解析模块,用于解析数据采集板发送来的监测数据,并识别其类型和来源,将解析后的各类监测数据发送到数据处理模块;
[0057]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各类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及与GIS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本地数据融合;所进行的分析处理包括基线矫正、去噪、统计、分析、预测等;
[0058]存储模块,用于保存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结果,以及数据解析模块发来的原始数据,确保在网络不稳定的情况下重要数据不丢失;
[0059]同步编码器,用于对数据处理模块的各输出结果按照预设的协议和帧格式进行编码打包,包括设置校验位、帧头,用于标记该移动监测站编号、监测数据类别和模式、时间信息;还包括:调节单元,其与同步编码模块及远程通信模块相连,用于根据监测现场的网络信号强度,调整现场监测的视频采集的分辨率。
[0060]供电模块,用于为移动监测站各模块提供电源,包括逆变器(用于车载12v转220v)和移动电源(供特殊需求的设备使用);
[0061]中央控制器,用于控制移动监测站各模块的工作状态,包括开启/关闭、更改控制参数;
[0062]远程通信模块,用于远程无线传输信息,作为优选,在网络覆盖地区采用3G或4G无线通信、在偏远地区采用卫星通信。
[0063]运动姿态传感器,包括速度传感器,结合GPS定位模块采集的经纬度和高程信息获得该移动监测站当前的运动姿态和位置;
[0064](2)所述监控中心,见附图3,包括远程通信模块、同步解码器、监测数据库、数据融合模块、GIS地理信息系统、显示模块、人机交互控制模块、供电模块;
[0065]远程通信模块的输出端与同步解码器输入端相连;同步解码器输出端与监测数据库相连;数据融合模块与监测数据库、GIS地理信息系统、显示模块、人机交互控制模块分别相连;人机交互控制模块与监控中心的各模块相连;供电模块为监控中心各模块提供电源;
[0066]远程通信模块,用于远程无线传输信息,作为优选,在网络覆盖地区采用3G或4G无线通信方式、在偏远地区采用卫星通信方式;
[0067]同步解码器,用于对远程通信模块接收到的数据按照预设的协议和帧格式进行识别和解码,将解码结果输出给监测数据库;
[0068]监测数据库,用于存储移动监测站发来的各类监测数据及移动监测站运动姿态信息、监测数据采集的时间和位置;
[0069]数据融合模块,用于将监测数据库中的数据与GIS地理信息融合在一起,在GIS地理信息系统中转换成作为主题信息层的地图形式,将监测数据标记在电子地图上,并通过显示模块进行展示;
[0070]显示模块,用于结合地理信息展示各移动监测站的监测数据,以及各监测站位置和移动路径;
[0071]人机交互控制模块,用于发布指令、调整系统参数和对各模块进行控制;包括改变地图的展示方式和图层、向移动监测站发布指令和控制信息;因为人机交互控制模块直接与远程通信模块相连,因此可向各移动监测站发布语音指令和向其他部门进行监测数据GIS融合结果的转发;
[0072]所述移动监测站以车辆、船只或手持终端为载体;例如安装在车辆上,如地震勘探车、森林火险检测车、特警防暴车等。使用时移动监测站置于待观测区域,见附图2,例如可实现特定车牌号提示、人流密度提醒、毒气传播探测等,因为本平台中的监测结果直接显示在地图图层上,结果直观高效,以便监控中心根据GIS融合数据迅速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0073]车辆、船舶等交通运输或作业平台需要利用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在陆地上可以使用费用较低、速率较高的3G移动通信网络,当作业平台进入信号盲区,如汽车进入隧道或偏远地区,导致网络链接丢失,或者海船和飞机利用卫星进行数据通信出现数据传输中断时,所述监控系统提供了监测信息存储和时间同步信息,可在信号恢复后续传。
[0074]以上所述的具体描述,对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GIS技术的移动无线监测融合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控中心、移动监测站;监控中心与移动监测站通过无线方式连接; (1)所述移动监测站,包括多个监测单元、运动姿态传感器、数据采集板、数据解析模块、同步编码模块、存储模块、GPS定位模块、数据处理模块、远程通信模块、中央控制器、供电模块; 其中,多个监控单元、运动姿态传感器、GPS定位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数据采集板上相应的输入接口相连;数据采集板的输出端与数据解析模块相连;数据解析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处理模块、存储模块相连;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同步编码模块、存储模块相连接;同步编码模块的输出端与远程通信模块相连;中央控制器分别与移动监测站各模块相连; 监测单元,用于收集监测现场的环境态势信息; 数据采集板,用于采集监测单元的数据并发送给数据解析模块;数据采集板具有各监测单元的接口组合; 数据解析模块,用于解析数据采集板发送来的监测数据,并识别其类型和来源,将解析后的各类监测数据发送到数据处理模块;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各类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存储模块,用于保存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结果,以及数据解析模块发来的原始数据; 同步编码器,用于对数据处理模块的各输出结果按照预设的协议和帧格式进行编码打包,包括设置校验位、帧头,用于标记该移动监测站编号、监测数据类别和模式、时间信息; 供电模块,用于为移动监测站各模块提供电源; 中央控制器,用于控制移动监测站各模块的工作状态,包括开启/关闭、更改控制参数; 远程通信模块,用于远程无线传输信息; 运动姿态传感器,包括速度传感器,结合GPS定位模块采集的经纬度和高程信息获得该移动监测站当前的运动姿态和位置; (2)所述监控中心,包括远程通信模块、同步解码器、监测数据库、数据融合模块、GIS地理信息系统、显示模块、人机交互控制模块、供电模块; 远程通信模块的输出端与同步解码器输入端相连;同步解码器输出端与监测数据库相连;数据融合模块与监测数据库、GIS地理信息系统、显示模块、人机交互控制模块分别相连;人机交互控制模块与监控中心的各模块相连;供电模块为监控中心各模块提供电源; 远程通信模块,用于远程无线传输信息; 同步解码器,用于对远程通信模块接收到的数据按照预设的协议和帧格式进行识别和解码,将解码结果输出给监测数据库; 监测数据库,用于存储移动监测站发来的各类监测数据及移动监测站运动姿态信息、监测数据采集的时间和位置; 数据融合模块,用于将监测数据库中的数据与GIS地理信息融合在一起,在GIS地理信息系统中转换成作为主题信息层的地图形式,将监测数据标记在电子地图上,并通过显示模块进行展示; 显示模块,用于结合地理信息展示各移动监测站的监测数据,以及各监测站位置和移动路径; 人机交互控制模块,用于发布指令、调整系统参数和对各模块进行控制;包括改变地图的展示方式和图层、向移动监测站发布指令和控制信息;因为人机交互控制模块直接与远程通信模块相连,因此可向各移动监测站发布语音指令和向其他部门进行监测数据GIS融合结果的转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GIS技术的移动无线监测融合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监测站还包括显示模块、GIS地理信息系统;显示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GIS地理信息系统与数据处理模块输入端相连;GIS地理信息系统用于供数据处理模块对各类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进行本地数据GIS信息融合;显示模块用于展示GIS数据融合的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GIS技术的移动无线监测融合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监测站的多个监测单元是一组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一种基于GIS技术的移动无线监测融合平台,其特征在于,移动监测站的多个监测单元包括温湿度传感器、降水量传感器、风力风向传感器、空气质量监测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GIS技术的移动无线监测融合平台,其特征在于,移动监测站的监测单元包括多个拍摄不同方向的摄像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 述一种基于GIS技术的移动无线监测融合平台,其特征在于,数据采集板采用FPGA或DSP实现,数据采集板与数据解析模块采用有线连接,连接方式采用同轴电缆、USB3.0、PCI_e、HDMI 或 485 总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GIS技术的移动无线监测融合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监测站数据处理模块所进行的分析处理操作包括基线矫正、去噪、统计、分析、预测。
8.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一种基于GIS技术的移动无线监测融合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监测站的同步编码器还包括调节单元,其与同步编码模块及远程通信模块相连,用于根据监测现场的网络信号强度,调整现场监测的摄像头视频采集的分辨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GIS技术的移动无线监测融合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监测站的供电模块包括变压器和移动电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GIS技术的移动无线监测融合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监测站和监控中心的远程通信模块,采用3G或4G无线通信方式、或卫星通信方式工作。
【文档编号】G08C17/02GK103942941SQ201410147104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1日
【发明者】陈明, 李鸿飞, 夏爱民, 闫丽丽, 曾熠, 赵彦庆, 杨伟锋, 李国佺, 王立新, 王晓峰, 李嘉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61139部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