瞌睡防止器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6730087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瞌睡防止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与人体精神提振装置有关,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瞌睡防止器。
背景技术
许多意外的发生(如车祸),皆肇因于人体精神不济时仍为勉强振作下的结果,为 防范或降低意外的发生,许多用以提振人体精神的方法或装置被提出或应用。如中国台湾 专利公告号第M349528号「瞌睡感测装置」、第M338411号「防瞌睡装置」、第M252092号「瞌 睡提醒器」、第545664号「瞌睡警醒器」或第352848号「瞌睡提醒装置」等,皆旨在于利用 一感应器侦测人体的肢体状态(如身体或头部倾斜)或生理变化,据以进一步产生一控制 信号来启动蜂鸣器产生声响来达成提醒使用者的目的,此以蜂鸣器作为提醒装置的方式虽 能唤醒使用者,却反而容易于蜂鸣器突然发出高频声响之际,霎时对使用者造成惊吓;又有 以产生亮光的方式来达成提醒使用者的目的,但是亮光必须是在使用者视线范围内方能发 挥其功效,因此,用以产生亮光的灯具多是设置在靠近使用者眼部部位,同样地,突然产生 的闪光亦有对使用者造成惊吓之虞,尤其是发生在夜间使用时,高亮度的光极可能造成反 效果。上述不管是以产生高频声响的蜂鸣器或是产生闪光的灯具来作为使用者精神提 醒装置,皆潜藏因突然的声响或闪光对使用者造成惊吓而带来分心或顿失所措的因子,该 情形反而有害于使用者,故于实际应用上,上述提醒装置极可能为使用者带来未得其利而 先受其害的影响。再者,上述提醒装置是被动地产生声响或闪光,且仅为短暂显现而只能达成片刻 的提醒效果而已。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瞌睡防止器,可在不干扰使用者 注意力的情形下,主动且有效地达成提振精神的目的。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瞌睡防止器包括一主体、一信号产生单 元与一能量产生装置。其中,主体配戴于使用者身上;信号产生单元设置于主体且具有一感 应器,该感应器用以监测使用者的肢体状态或生理变化,并据以产生一控制信号;能量产生 装置与信号产生单元电性连接,且具有至少一能量输出端,该能量输出端贴近或贴靠使用 者的皮肤,该感应器产生的控制信号启动该能量产生装置,能量经由能量输出端而传递至 使用者,据以达成提振精神的目的。其中,该瞌睡防止器更包括一设置于该主体的预示装置,该预示装置与该信号产 生单元电性连接,并以产生声音或亮光的方式引起使用者的注意。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本实施例中的瞌睡防止器所达成提振使用者精神的方法,是采取输 入微量电流至皮肤底层,通过刺激穴位以产生提振精神的目的,该方法避免了以蜂鸣器或闪光等方式容易造成无预警地惊吓使用者而带来分心或顿失所措的不良结果发生,因此, 利用微量电流刺激穴位的方式,就提振使用者精神而言,是一持续且积极主动的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瞌睡防止器的使用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瞌睡防止器结构剖视图。图3类同图1,揭示使用者头部倾斜的状态。图4为一剖视图,揭示瞌睡防止器因使用者头部倾斜而产生一控制信号启动能量 产生装置。图5类同图2,揭示导体受到两个凸部局限。图6为一剖视图,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能量产生装置为一具可发射远红外线光 的灯具。图7为一示意图,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能量产生装置为一超音波震荡器。图8为一示意图,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信号产生单元为一用以监测血管的血流 量及流动情形且贴附在使用者太阳穴位的感应器。图9为一示意图,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信号产生单元为一用以监测脉搏频率且 贴附于耳后的感应器。图10为一示意图,揭示本实用新型的瞌睡防止器为一种双耳挂式结构。图11类同图2,揭示选择增设一可产生声音或亮光的预示装置。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瞌睡防止器10 主体12勾耳14容部14a空间16 插子L20信号产生单元22容室24感应端 24a导电体 24b导电体 26导体 28凸部28a顺向面 28b逆向面 28c峰顶30能量产生装置32能量输出端34电线 34a接头40微处理器50 灯具52光源54电线 56投射口60超音波震荡器62震能传递面70、80 感应器72、82 感应端90预示装置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示详细说明如后。请配合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瞌睡防止器1可应用于开车、上 课、会议等场合中,该瞌睡防止器1包括一主体10、一信号产生单元20、一能量产生装置30 与一微处理器40;其中主体10以可配戴于使用者身上的方式制作,在本实施例中是以可勾挂于使用者 耳朵的造型呈现,但并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的主体10具有一勾耳12以便轻易且稳固地 勾挂于使用者耳朵,勾耳12末端连接一内部具有一空间14a的容部14,该空间14a供容设 该微处理器40,一插孔16设于该容部14底部且与该微处理器40电性连接。该信号产生单元20为一感应器,于本实施例中,该感应器由一形成于该容部14空 间14a的水平向容室22、二感应端24与一以钢珠为例的导体26组成,其中,各感应端24分 设于水平向容室22的两端,且各由二导电体24a、24b构成,该导体26容设于该容室22且 可朝左右侧滚动,在导体26与其中任一感应端24的导电体24a、24b接触时将构成一通电 回路并据以产生一控制信号至该微处理器40。造成上述通电回路的形成,是构建在使用者头部倾斜时,参酌图3、图4所示,是在 导体26朝一方滚动并接触感应端24时始发生,必须强调的是,所述头部倾斜状况是指使用 者在精神不济的情形下(如打瞌睡)而发生的。该能量产生装置30是与该信号产生单元20电性连接,于本实施例中,该能量产生 装置30为一可贴附于使用者皮肤上的电极片,该电极片具有一能量输出端32且透过一电 线34的接头34a插入该插孔16而与该微处理器40形成电性连接,该能量输出端32接收 该信号产生单元20传递至微处理器40且经辨识及处理后的控制信号而输出微量电流至皮 肤内层,进一步产生轻微的电极按摩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本实施例中的瞌睡防止器1所达成提振使用者精神的方法,是采 取输入微量电流至皮肤底层,通过刺激穴位以产生提振精神的目的,该方法避免了以蜂鸣 器或闪光等方式容易造成无预警地惊吓使用者而带来分心或顿失所措的不良结果发生,因 此,利用微量电流刺激穴位的方式,就提振使用者精神而言,是一持续且积极主动的方式。另说明的是,上述容室22底面可适当地加设止滑结构(图未示),以增加导体26 滚动时的摩擦阻力,避免导体26过于轻易地滚动而产生不当的接触感应。而为避免导体26 太过于轻易地接触感应端2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图5所示的另一结构,其揭示钢珠作成 的导体26位于两个凸部28之间,各凸部28具有一顺向面28a与一逆向面28b,以及一峰顶 28c位于顺向面28a与逆向面28b连接部位,导体26欲滚动至任一方并与该方的感应端24 接触,必须沿着顺向面28a并越过峰顶28c始可,通过斜面的设计增加导体26滚动的限制, 可避免产生不当的接触感应,换言之,必须是在使用者头部倾斜低于预定角度时,该导体26 方能滚动并接触一方的感应端24。再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能量产生装置除了上述可产生微量电流刺激穴位的方 式外,其它如图6所示的可发射远红外线光的灯具50亦得为之,该灯具50具有一光源52 利用一电线54与微处理器40电性连接,灯具50并具有一投射口 56以构成该能量输出端, 该投射口 56对准使用者皮肤以利光源52产生的远红外线光能直接照射使用者肤体,利用 热敷以促进血液流动顺畅,据以达成舒缓疲倦的目的。又如图7所示的微型超音波震荡器60,该超音波震荡器60具有一震能传递面62以构成该能量输出端,该震能传递面62与使 用者皮肤接触,利用内部的震荡机构产生的震波传递至使用者身上,以达成提振使用者精 神的目的。至于用以产生一控制信号的方式除了上述感应器之外,亦可为用以监测血管的血 流量及流动情形的感应器,如图8所示,该感应器70的感应端72是贴附在使用者的太阳穴 位处,当使用者有嗜睡情形发生之际,该处的血流量会有增加且流速减缓的生理变化,利用 监控该生理变化据以产生控制信号;或者,如图9所示的感应器80,其感应端82贴附于耳 后的脉搏处,可用以监测脉搏频率,在使用者有嗜睡情形发生时其脉搏频率将有减缓现象, 据此,感应器80将产生控制信号。图10进一步揭示瞌睡防止器1’为一种双耳挂式结构,即感应器位于双颊部位,该 型态结构提供稳定的配戴使用,可避免使用者分心。另一提的是,瞌睡防止器的主体除了上述以配戴于使用者身上的方式制作外,尚 可被制作成夹设于帽子使用。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可适当地选择增设一预示装置90,以图11为例,预 示装置90是装设在图2揭示的主体10上,其可为一蜂鸣器或是一灯具,必须强调的是,前 述蜂鸣器或是灯具为选择性增设的结构,主要目的在于辅助提振精神使用,选择使用蜂鸣 器时,其音量大小将被设定为不至于过大声,选择使用灯具时,其亮光将被设定为不至于太 过亮眼,藉以避免对使用者造成不必要的惊吓。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举凡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权 利要求范围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瞌睡防止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主体,该主体配戴于使用者身上;一信号产生单元,设置于该主体,该信号产生单元具有一感应器,该感应器用以监测使 用者的肢体状态或生理变化,并据以产生一控制信号;以及一能量产生装置,与该信号产生单元电性连接,且具有至少一能量输出端,该能量输出 端贴近或贴靠使用者的皮肤,该感应器产生的控制信号启动该能量产生装置,能量经由能 量输出端而传递至使用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瞌睡防止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设置于该主体的预示装 置,该预示装置与该信号产生单元电性连接,并以产生声音或亮光的方式引起使用者的注 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瞌睡防止器,其特征在于,该信号产生单元的感应器具有一 水平向容室,容室内设有至少一组由二导电体构成的感应端,以及一导体可移动地容设于 该容室,该导体接触该二导电体而构成一通电回路并产生该控制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瞌睡防止器,其特征在于,该能量产生装置的能量输出端输 出微量电流至皮肤内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瞌睡防止器,其特征在于,该能量产生装置为一可发射远红 外线光的灯具,该灯具具有一光的投射口构成该能量输出端且对准使用者皮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瞌睡防止器,其特征在于,该能量产生装置为一超音波震荡 器,该超音波震荡器具有一震能传递面以构成该能量输出端,该震能传递面与使用者皮肤 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瞌睡防止器,其特征在于,该信号产生单元的感应器是用以 监测血管的血流量及流动情形,在血流量增加及流速减缓时,该感应器产生该控制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瞌睡防止器,其特征在于,该信号产生单元的感应器是用以 监测脉搏频率,在脉搏频率减缓时,该感应器产生该控制信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瞌睡防止器,包括一主体、一信号产生单元与一能量产生装置。其中,主体被配戴于使用者身上;信号产生单元设置于主体且具有一感应器,该感应器用以监测使用者的肢体状态或生理变化,并据以产生一控制信号;能量产生装置与信号产生单元电性连接,且具有一能量输出端,该能量输出端贴近或贴靠使用者的皮肤,该感应器产生的控制信号启动该能量产生装置,能量经由能量输出端而传递至使用者,据以达成提振精神的目的。
文档编号G08B21/06GK201780651SQ20102017894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9日
发明者陈炳煌 申请人:祐奇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