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利用等离子体激元效应的光学编码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鉴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能够通过发光来发射红外、可见和/或紫外范围的 光的多个团粒的光学编码装置。这种发光的能力是由于在这些团粒中 存在一个或多个发光体。
本发明覆盖的光学编码装置因此涉及例如与赝品或伪造物的检测 有关的产品鉴定和可追踪性的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在追踪和鉴定产品方面已知许多技术手段。所述产品可以是 艺术品、商业消费品、身份文件、支付手段等。
这种产品因此可包含一种或更多种材料,这些材料包括例如纸、 紡织品、皮革、塑料等。在当前使用的追踪和鉴定这些产品的手段中, 可以提及的是条型码、必须光学解码的全息图、通过电磁方法解码的
电子标签(有时由"射频识别数据"的首字母缩写RFID表示)。已知 的还有包括将加密的数字编码赋予待鉴定产品的密码技术,或将诸如 示踪剂(发光的、磁性的、化学的,等等)的特定要素嵌入待鉴定的 物体或产品的特定结构中。
本发明涉及后一种领域,并且更具体涉及利用发光示踪剂追踪或 鉴定产品的方法。
在本身已知的方式中,这种发光示踪剂形成为了鉴定物体或产品 而必须读取的光学代码。 一般地,直接将包含作为发光材料的小颗粒、 分子或粒子的一个或多个发光体的混合物涂覆在待鉴定产品的表面 上。
在产品的鉴定过程中,使用外部发光源激发由此沉积的发光体,
并且收集所述发光体通过去激发(deexcitation )而再发射的光线。对
体的与这些发光体相关的光学代码。
文献US-4146792提供一种设计用于鉴定信托票据的这种光学编 码的例子。在本身已知的方式中,发光体的原子的电子被光源的光子 激发,然后它们在去激发过程中发射波长依赖于入射光线波长的光子。 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染料来部分吸收由发光体发射的荧光光i普,从而 涉及纯光子机制。因此难以鉴定这种发光体的特性。因而,信托票据 的鉴定更加可靠。
但是,设计用于这些鉴定应用的发光体必须具有高发光率(定义 为发射的光子数量与被发光材料吸收的光子数量的比值),并且必须 足够耐用以能够持续地发光。事实上,具有这些发光率和耐用性能的 发光体数量有限,使得用于形成光学代码的可能的组合也数量有限。 在荧光光i普(特别是峰值)已知并被列出的范围内,识别构成所用发 光体的发光材料并由此伪造光学代码相对较为容易。
此外,在使用的发光材料相对未知的罕见情况下,分析包含发光 体的材料的物理化学光镨相对较为容易。这使得能够仿造光学代码装 置并由此伪造真实的物体。
文献US 2005/142605描述了 一种使用具有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效应 的纳米粒子以增加意图用于标记介质的化学物体的吸收或荧光性能。
因此,能够向光敏材料施加较低的激发。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可伪造的且唯一的光学编码装 置。该光学编码装置的基本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缺点,特别是防 止回顾分析由发光团粒再发射的与待鉴定物体相关的发光光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难以解码并且几乎不可能侵犯的可靠的光 学编码装置。
该光学编码装置包含多个适于通过发光来发射红外线、可见光或
紫外线的团粒,所述团粒中的至少一个包含至少一个发光体,并且该 光学编码装置还包含至少一个由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效应材料构成的粒 子,所述发光体和所述粒子适于进行相互作用。
换言之,本发明覆盖的光学编码装置包含聚集在一起的两种类型 的要素,这两种要素在其中之一发光的过程中相互作用。
所述粒子适于在通过具有完全或部分覆盖所述发光体的发射光镨
的光谱的能量被提取(extract)时,呈现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效应。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表述"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效应,,是指位于
构成所述粒子的原子的传导平衡位置上的电子的集体激发。粒子必须
被包含在发光体的能量光谱内的能量所激发。
由此,可以获得明显的相互作用,并因此调制所发射的发光光谱
以鉴定具有这种光学编码装置的物体。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表述"调制发光光谱"是指由于存在表面等
离子体激元效应粒子而选择性增加或减小发光体的光学特征(发射或
吸收)的某些部分的能力。
发光体的光镨特征的改变具体取决于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效应粒子和发光体之间的距离; -等离子体激元共振频率,其与发光体共振频率相比是可调节的,
例如由于等离子体激元粒子的尺寸所致。
因此,这种组合带来这种改变,并且对于影响这种改变的各种参
数的控制显著增加可用的唯一光学特征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通过包封所述发光体和所述粒子的包覆
体形成团粒。有利的是,这种包覆体由对红外线、可见光或紫外线透
明的材料构成。
在这种情况下,发光体和粒子被"嵌入"和"涂覆"在该包覆体中, 该团粒具有珠粒的形式。
可称为"编码粒子"的同 一物理实体中的发光体和粒子的组合具有 以下显著的优点
-该编码实体可以独立于待标记介质而临时制造。在标记时,将 其与所述介质沉积或整合在一起就足够了 。这种发光体/表面等离子体 激元效应粒子的组合因此可被用于标记如纸、玻璃、塑料等那样不同
的材料;
-发光体和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效应粒子在具有预先限定和稳定的 结构的物理实体中的共存,最优用于控制这两种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特别是它们的距离,这在光谱的变化中起关键作用。
有利的是,该团粒具有小于200nm的尺寸。
这种尺寸用于制备相对较小的团粒,这种团粒不改变待鉴定物体 的细薄材料(特别是膜和/或纤维)成分的力学性能。事实上,尺寸过 大的光学编码装置存在不能保持力学性能并因此局部损伤待鉴定物体 的风险。
此外,在光学编码装置具有小于60nm的尺寸的情况下,它是无 法用肉眼检测的。
并且,有利地小于200nm的这种尺寸与发光体和等离子体激元效 应粒子之间的短距离相互作用完全相容。
事实上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特征,发光体和具有表面等离 子体激元效应的粒子之间的距离小于30nm。这种距离有利于粒子和 发光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该距离甚至可减小为零,即发光体和所述粒子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发光体或所述粒子被隔离层覆盖,所述 隔离层来自对所述红外线、可见光或紫外线透明的材料。
换言之,将称为隔离物的材料插入发光体和粒子之间,用于在它 们之间建立有利于这种相互作用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效应粒子包括具有高密度和高电 子迁移率的导电金属,所述导电金属选自包括金、银、铜、铝和钠的 组。
这些金属事实上可在它们的原子在红外线、可见光或紫外范围内 被激发时产生表面等离子体激元。
作为替代方案,所述粒子可包括由选自包括金、银、铜的组的具
有高密度和高电子迁移率的导电金属膜所覆盖的电介质或半导体材料 制成的纳米粒子,以形成适用于呈现适合所述发光体发光光镨的表面 等离子体激元效应的光学谐振器。
这种粒子因此用于通过光学共振产生与发光体的发射光镨匹配的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由此可通过改变这些粒子的尺寸或由这些粒子制 成的光学谐振器膜的厚度而增加发光可能性的数量。
这种材料由此用于制备有效的光学谐振器。
特别优选使用用于等离子体激元效应的光学谐振器纳米装置,即 绝缘粒子上的金属层。事实上,该替代方案用于获得比在单一等离子
体激元纳米粒子的情况下宽得多的共振频率典型的是可见光到IR 范围的几百nm,例如通过仅改变谐振器的几何尺寸获得。这使得不 必改变其化学特性来改变等离子体激元频率。 根据本发明,所述发光体选自
有机发光体,选自包括若丹明-B-异硫氰酸(RBITC)、异硫氰酸 荧光素(FITC)、荧光素、若丹明、曙红钠(eosine) 、 pyranine、 aminoG的组;
ZnO、 ZnS、 CdSe、 InGaP、 InP、 Si、 Ge、 GaAs、 GaP、 GaAsP 的纳米晶体;
掺杂稀土离子的氧化物、硫化物、磷酸盐或钒酸盐基质,如 Y203:Eu、 Y202S:Eu、 BaMgAl16017:Eu、 GdB03:Eu、 YGdB03:Eu、 YPV04:Eu、 Gd203:Tb、 Gd202S:Tb 、 Y3Al5012:Tb 、 Y2SiOs:Ce 、 LaP04:Tb, Ce;
掺杂过渡金属的半导体或氧化物基质,如ZnS:Mn、 ZnS:Au、 ZnS:Al、ZnS:Ag、ZnO:Ag、ZnO:Cu、ZnO:Mn、Zn2Si04:Mn、Al203:Cr、 Al203:Ti。
这种发光体适于通过发光来发射红外线、可见光或紫外线。 根据本发明,覆盖发光体和/或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效应粒子的隔离
层由诸如聚硅氧烷(Si02)、氧化锆(Zr02)或氧化铝(A1203)的聚
合物或无机氧化物构成。
这种隔离层对红外线、可见光或紫外线透明,并且它用于控制发 光体和粒子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包封发光体和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效应粒子的包覆体
由诸如聚硅氧烷(Si02)、氧化锆(Zr02)或氧化铝(A1203)的无机 氧化物构成。
这种包覆体对红外线、可见光或紫外线透明,并用于控制发光体 和所述粒子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标记物体以使其不可伪造的方法,所述物体具 体包括纺织品、纸、玻璃或塑料。该方法包括将所述物体与上述的光 学编码装置结合。
本发明最后涉及一种用于鉴定这种物体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 利用发射红外线、可见光或紫外线的光源照射所述物体;
■ 利用光镨检测器感测由所述物体再发射的光线;
■ 将由所述物体发射的发光光谱与基准光镨相比较;
■ 宣布所述物体的真伪。
可实现本发明的方式和它提供的优点从下述提供信息且非限制性 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并结合附图也将显而易见,在这些附图中
图l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四个可选方案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的五个可选方案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案的三个可选方案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案的十个可选方案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案的三个可选方案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来自有机发光体RbITC分别与在等离子体激元共振中 分别具有8和16nm的金纳米粒子以及与不含金粒子的纳米示踪体之 间的相互作用的荧光光镨的图示。
为了简化这些附图的阅读,发光体表面由黑色区域表示,表面等 离子体激元效应粒子的表面由包含黑点的白色区域表示,隔离层的表 面由斜剖面线表示,而包封包覆体的表面由白色区域表示。
这是图1 5中的各单元要素没有单独标注附图标记的原因,由此 能够给出清楚的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l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四个可选实施方案。这里 示出的四个团粒100、 110、 120和130均包含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效 应粒子聚集在一起的发光体。
可以观察到,在不同的实施方案中,发光体和粒子的尺寸和各自 的位置可以不同。因此,团粒100包含具有三个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效 应粒子的两个结合的发光体,例如通过范德华力结合。在团粒100的 情况下,发光体和粒子具有类似的尺寸。
相反,团粒110包含在其上聚集四个发光体(至少在构成该团粒 的剖面的纸面中)的大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效应粒子。
团粒130对应于团粒110的相反情况,这里,三个小粒子与一个 "大"发光体相连。
团粒120是不同的和原始的结构,这是因为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效 应粒子直接容纳在大发光体内。
在构成团粒IOO、 110、 120和130的发光体和粒子相互接触,即 它们的相隔距离为零的情况下,当例如在物体鉴定期间遭受光源发射 的红外线、可见光或紫外线时,它们能够进行相互作用。然后,发光 体再发射通过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效应粒子的相互作用而被调制的特 征发光光镨。在下文中结合图6说明这种调制。
图2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的五个可选实施方案。五个
团粒200、 210、 220、 230和240均包含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效应粒子 组合的发光体。其整体被包封或嵌入由对红外线、可见光或紫外线透 明的材料制成的包覆体内。从图2可以看出,被包覆体包封的团簇 (cluster)与图1所示的团粒100、 110、 120和130相同。因此,团 粒200包含嵌入包覆体内的两个与团粒100相同的组合。类似地,团 粒210包含嵌入包覆体内的两个与团粒110相同的组合,等等。
团粒240包含包封四个分别与团粒100、 110、 120和130相同的 纟且合的包覆体。
结果,正如图1中的各团粒100、 110、 120和130能够构成具有 唯一的、因此不可伪造的发光光镨的光学编码装置,团粒200、 210、 220、 230和240也能够构成唯一的并且不可伪造的光学编码装置。
图3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案,其中团粒300、 310和320 均包含一个或多个发光体、 一个或多个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效应粒子, 其整体被与构成图2中的团粒200、 210、 220、 230和240的包覆体类 似的包覆体所包封。
但是,在图3的情况下,发光体和粒子在包覆体内被隔开。
根据本发明,发光体和粒子之间的距离小于几十纳米,优选小于 30nm。如上所述,该距离能够使粒子和发光体相互作用,从而调制通 过发光而再发射的发光光谱。为了控制发光体和粒子之间的这种距离 或间隔,希望控制发光体、粒子和构成该包覆体的材料在它们的混合 过程中的相对比例。
如图1的情况那样,图3中的团粒300、 310和320的构成要素具 有各种相应的尺寸和位置。因此,团粒300包含"大"发光体和三个小 粒子,而团粒310具有"反对称"结构,并且团粒320具有类似尺寸的 发光体和粒子。
图4对应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案,其中,发光体和/或表面等离 子体激元效应粒子单独地^:由对红外线、可见光或紫外线透明的材料 制成的隔离层覆盖。
因此,图4表示十个团粒400、 410、 420、 430、 440、 450、 460、
470、 480和490,它们表示它们的各个位置和尺寸的尽可能多的组合。 因此,隔离层可以如团粒400、 420和480的情况那样仅覆盖粒子。隔 离层也可如团粒430和4卯的情况那样仅覆盖发光体。隔离层可覆盖 发光体和粒子(团粒410、 440和470)。最后,隔离层可覆盖与团粒 110或130类似的组合,这些组合由团粒450和460表示。
从图4还可以看出,粒子和发光体的相对尺寸可变化,由此使可 能的组合更加丰富,并因此使由这些光学编码装置中的每一个所发射 的发光光语更加丰富。
如上所述,各隔离层或"隔离物"材料用于保持发光体和粒子之间 的受控距离。为了有利于发光体和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效应粒子之间的 相互作用,该距离优选小于30nm。
因此,由于这些相互作用,各团粒400、 410、 420、 430、 440、 450、 460、 470、 480和490发射唯一的并且是不可伪造的发光光镨。
图5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案的多个实施例。在这种情况 下,与图4所示的组合类似的组合也通过使用对红外线、可见光或紫 外线透明的包覆体所包封。因此,例如,团粒500包含两个类似于由 两个发光体和三个被隔离层覆盖的粒子形成的团粒400的组合。
类似地,团粒520包含包封与团粒400、 470和420类似的三个组 合的包覆体。当符合该第五实施方案时,这些团粒的各种成分的位置 和尺寸的其它组合是可行的。
图6表示发光光镨的强度作为发光发射波长的函数的图。该图揭 示与发光体相互作用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粒子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发光体由若丹明-B-异硫氰酸盐(RBITC)构成, 而粒子由金纳米粒子构成。
这里示出的三个发光光镨对应于被以380nm波长发射的光源照 射的三个不同样品发射的响应。在这三个样品中,其中之一是基准样 品,该基准样品包含有机发光体,在此为若丹明-B-异硫氰酸盐 (RBITC ),该有机发光体被包封在起包覆体作用的聚珪氧烷(Si02) 的珠粒内。当被波长为380nm的射线照射时,该基准样品通过发光而 再发射,发光光谱以点划线示出并呈现589nm波长的光强度峰值。
其它两个发光光镨对应于包含根据本发明的光学编码装置的样 品。因此,由实线示出并呈现596nm波长的光强度峰值的发光光镨来
自作为本发明特征的包含团粒的光学编码装置的发光发射,这些团粒 包含与基准样品相同的有机发光体(RBITC)和构成表面等离子体激 元效应粒子的金纳米粒子。该第二样品的团粒如基准样品那样被进一 步包封在聚硅氧烷(Si02)的包覆体内。
从图6可以看出,由对应于第二样品的光学编码装置发射的发光 光镨向较高的波长位移。换言之,这两个发光光镨(589和596;点划 线和实线)相互明显不同。
第三发光光镨(612;虛线)表示也与根据本发明的光学编码装置 对应的第三样品的发光发射。该第三样品包含与包含第二样品(596) 的团粒类似的团粒,不同之处仅在于金纳米粒子具有更大的尺寸。事 实上,构成第二样品(596)的粒子的金纳米粒子具有8nm的中值直 径,而构成第三样品的粒子的金纳米粒子具有16nm的中值直径。
事实上,从图6可以看出,使这些粒子的尺寸加倍也导致向较高 的波长"滑动"或位移。
通过比较,不包含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效应粒子的基准样品(589) 具有以较低波长为中心的更窄的光镨。
因此,图6所示的实验清楚地揭示出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对发光体 的发光光镨的影响。这种影响如上所述是由于在粒子和发光体之间以 纳米量级发生的相互作用。
因此,本发明的光学编码装置在发光体和由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效 应材料构成的粒子之间实现特定和固有的物理相互作用。这用于在发 光中产生新颖的光谱特征,这是难以伪造的。
为此,如上所述,光学编码装置必须包含相互作用的至少两种不 同的材料,这两种材料被定位在相距几十纳米的位置上。事实上,当 两种材料之间的间隔增加并超过一定值时,在粒子和发光体之间不再 有相互作用,使得不再获得固有的并因此是唯一的发光光镨。 此外,为了可与所鉴定物体结合,根据本发明的光学编码装置必 须具有较小的尺寸。这些光学编码装置可与该物体的全部或部分表面 相关联。因此,它们可位于该物体的精确位置上或在散布在整个表面 上。
但是,对于这些光学编码装置的组合来说,重要的是避免改变待 鉴定物体的力学性能和/或美感性质。这是希望构成这些光学编码装置
的团粒具有小于200nm的尺寸的原因。此外,仅可利用小粒子即具有 纳米尺寸的粒子获得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效应。因此,两种尺寸限制是 相容的并在纳米光学编码装置的制造中不复存在。
并且,本发明具有等离子体激元和发光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某种 多变性的优点。因此,通过改变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效应粒子的尺寸, 可以在不改变所用材料的化学特性的条件下改变这些粒子干扰发光体 的波长范围。这样,可以制造大量的各自具有唯一的特征或发光光谱 的光学编码装置。由于完全不同的相互作用,因此这种广泛的多样性 使得包括通过所用材料的化学分析进行的对光学代码的伪造事实上是 不可能的。
并且,发光体和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效应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 用于使发光光谱的强度峰值"滑动",而且还以特定的方式增加或减小 光镨的其它部分特别是其端部的光强度。这种光强度的增加或减小也 依赖于发光体和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效应粒子之间的距离。
这是本发明提出使用隔离层和/或包封包覆体以优化相互作用的 材料之间的距离的原因。如图2 5所示,对于限定特定间隔并因此制 备具有作为固有特征的唯一发光光谱的光学编码装置,可得到大量的 可能性。
此外,隔离层和/或包封包覆体的使用起到使构成光学编码装置的 团粒例如更加耐磨的作用。
图1 5还示出,本发明用于组合不同类型的多个发光体或不同类 型的几种材料,用于获得多种相互作用,这因此复制起来更加复杂。
而且,在与在形成光学编码装置的团粒中包含的发光体的相互作用中使用如上所述形成光学谐振器的粒子的可能性用于甚至进一步扩 展发光体和粒子之间的干涉范围的波长间隔。这因此还用于在使用相
同的基材时,通过产生新的发光光i普来增加光学编码的可能性。 其它的实施方案在不必超出本发明的范围的条件下也是可行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光学编码装置,包括适于通过发光来发射红外线、可见光或紫外线的多个团粒,所述团粒中的至少一个包含至少一个发光体和至少一个由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效应材料构成的粒子,所述发光体和所述粒子适于进行相互作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团粒包含包封所述发光体和所述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效应粒子的包覆体,所述包覆体由对红外线、可见光或紫外线透明的材料构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体和 所述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效应粒子之间的距离小于30nm。
3.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发光体和所迷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效应粒子接触。
4. 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隔 离层覆盖所述发光体和/或所述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效应粒子,所述隔离 层由对红外线、可见光或紫外线透明的材料构成。
5.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团粒具有小于200nm的尺寸。
6.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粒子在通过具有完全或部分覆盖所述发光体发射光谱的能量的光镨 而激发时,适于呈现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效应。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粒子包含 具有高密度和高电子迁移率的导电金属,所述导电金属选自包括金、银、 铜、铝和钠的纟且。
8.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效应粒子包含由被具有高密度和高电子迁移率的 导电金属膜所覆盖的电介质或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纳米粒子,以形成适用 于呈现适合所述发光体发光光镨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效应的光学谐振 器,其中所迷导电金属选自包括金、银、铜的组。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粒子 包含聚合物或无机氧化物,例如聚硅氧烷(Si02)、氧化锆(Zr02)或 氧化铝(A1203)。
10.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发光体选自有机发光体,选自包括若丹明-B-异硫氰酸(RBITC)、异硫氰酸 荧光素(FITC)、荧光素、若丹明、曙红钠、pyranine、 aminoG的组;ZnO、 ZnS、 CdSe、 InGaP、 InP、 Si、 Ge、 GaAs、 GaP、 GaAsP 的纳米晶体;掺杂稀土离子的氧化物、硫化物、磷酸盐或钒酸盐基质,例如 Y203:Eu、 Y202S:Eu、 BaMgAl16017:Eu 、 GdB03:Eu、 YGdB03:Eu、 YPV04:Eu、Gd203:Tb、Gd202S:Tb、Y3Al5012:Tb、Y2Si05:Ce、LaP04:Tb, Ce;掺杂过渡金属的半导体或氧化物基质,例如ZnS:Mn、 ZnS:Au、 ZnS:Al、 ZnS:Ag、 ZnO:Ag、 ZnO:Cu、 ZnO:Mn、 Zn2Si04:Mn、 Al203:Cr、 Al203:Ti。
11. 根据权利要求4~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层由例如聚硅氧烷(Si02)、氧化锆(Zr02)或氧化铝(A1203) 的聚合物或无机氧化物构成。
12.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体由例如聚硅氧烷(Si02)、氧化锆(Zr02)或氧化铝(A1203) 的无机氧化物构成。
13. —种用于标记物体的方法,所述物体例如纺织品、纸、玻璃或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物体与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编码装置结合。
14. 一种用于鉴定与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编码装置 结合的物体的方法,所述物体例如纺织品、纸、玻璃或塑料,其特征在 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发射红外线、可见光或紫外线的光源来照射所述物体; 利用光镨检测器感测由所述物体再发射的光线; 将由所述物体发射的发光光谱与基准光镨相比较; 宣布所述物体的真伪。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等离子体激元效应的光学编码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鉴定方法。该光学编码装置包含多个适于通过发光来发射红外线、可见光或紫外线的团粒,所述团粒中的至少一个包含至少一个发光体。该团粒还包含至少一个由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效应材料构成的粒子,所述发光体和所述粒子适于进行相互作用。
文档编号G07D7/12GK101206776SQ200710187748
公开日2008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2日
发明者塞利娜·诺埃尔, 奥利维耶·拉屈尔特, 弗朗索瓦·塔迪夫 申请人:原子能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