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笔记本电脑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显示端和系统端,系统端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系统硬件,显示端和系统端通过固定于显示端的转轴枢转连接,其特征在于,系统硬件设置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并能够在系统端的厚度方向上移动,转轴上设置有随转轴转动的致动件,系统端内部设置有用于使致动件与系统硬件保持接触的弹簧;其中,当显示端转动至与下壳体贴合时,致动件使得系统硬件到下壳体的距离最大。通过致动件使得系统端内部的系统硬件(如主板)在显示端与系统端的下壳体贴合时,远离下壳体而靠近上壳体,从而减小了系统端的散热阻抗,提高了笔记本电脑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
一种笔记本电脑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
【背景技术】
[0002]如图1所示,笔记本电脑通常包括显示端100和系统端200,系统端200和显示端100通过固定于显示端100上的转轴300枢转连接,系统端200包括上壳体201、下壳体202以及位于上壳体201与下壳体202之间的系统硬件(如主板203)。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显示端100能够绕系统端200进行360°旋转的笔记本电脑,该笔记本电脑的优点是当显示端100转至360°时,该笔记本电脑相当于平板电脑,此时系统端200的下壳体202与显示端100相贴合,但由于系统硬件属于发热部件,而下壳体202与显示端100相贴使得系统硬件不易从下壳体203方向散热,系统端200的散热阻抗增大,影响笔记本电脑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笔记本电脑,该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端转动至360°时,其散热性能依旧保持良好。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笔记本电脑,包括显示端和系统端,所述系统端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系统硬件,所述显示端和系统端通过固定于所述显示端的转轴枢转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硬件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并能够在所述系统端的厚度方向上移动,所述转轴上设置有随所述转轴转动的致动件,所述系统端内部设置有用于使所述致动件与所述系统硬件保持接触的弹簧;其中,当所述显示端转动至与所述下壳体贴合时,所述致动件使得所述系统硬件到所述下壳体的距离最大。
[0006]优选地,所述系统硬件为主板,所述致动件与所述主板的板面接触。
[0007]优选地,所述致动件与所述主板的上板面接触,所述致动件具有与所述主板接触的到所述转轴的轴线的距离最小的接触平面。
[0008]优选地,所述致动件为与所述主板的上板面接触的柱体,所述柱体与所述转轴同轴设置,所述柱体的外周切割形成所述接触平面,并当所述显示端与所述下壳体贴合时,所述接触平面与所述系统硬件贴合。
[0009]优选地,所述致动件与所述主板的下板面接触,所述致动件具有与所述主板接触的到所述转轴的轴线距离最大的接触点。
[0010]优选地,所述致动件为与所述主板的下板面接触的凸轮,所述凸轮的外周面上到所述转轴的轴线距离最大的凸点为所述接触点,并当所述显示端与所述下壳体贴合时,所述凸点与所述主板接触。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笔记本电脑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致动件使得系统端内部的系统硬件(如主板)在显示端与系统端的下壳体贴合时,远离下壳体而靠近上壳体,从而减小了系统端的散热阻抗,提高了笔记本电脑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端与系统端的下壳体贴合的状态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端转至120°时的状态示意图;
[0014]图3为图2示出的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端与系统端的下壳体贴合的状态示意图;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端转至120°时的状态示意图;
[0016]图5为图4示出的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端与系统端的下壳体贴合的状态示意图。
[0017]图中:
[0018]10-显示端;20-系统端;21-上壳体;22-下壳体;23-主板;30-转轴;40-柱体;41-接触平面;50-弹簧;60-凸轮;61-接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0020]如图2-5所示,本使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笔记本电脑,该笔记本电脑包括系统端20和显示端10,显示端10通过转轴30与系统端20枢接,且转轴30固定在显示端10上以使转轴30随显示端10转动而转动,系统端20包括上壳体21、下壳体22以及介于上壳体21与下壳体22之间的系统硬件,该系统硬件为系统端20的主要发热部件,产生的热量大部分向下壳体22和上壳体21方向辐射,本实用新型的笔记本电脑的关键在于:系统硬件以能够在系统端20的厚度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设置,如,系统硬件能够在系统端20内部的竖直设置的导轨上移动;转轴30上固定连接有致动件以使致动件能够随转轴30转动;系统端20内部设置有弹簧50,该弹簧50用于使致动件始终与系统硬件保持接触;并且当显示端10转动至与下壳体22贴合时,致动件通过与系统硬件接触使得系统硬件到下壳体22的距离大于显示端10打开其他任意角度时的系统硬件到下壳体22的距离。
[0021]作为进一步优选,系统硬件为主板23,致动件用于与主板23的板面接触。
[0022]能够满足上述功能的致动件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致动件与主板23的上板面接触,弹簧50设置在主板23与下壳体22之间,致动件具有一个接触平面41,该接触平面41到转轴30的轴线的距离小于致动件外周上任意位置到转轴30的轴线的距离,并当显示端10转至与下壳体22贴合时,使接触平面41与主板23接触(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通过设置接触平面41与显示端10的夹角实现)。如此,当显示端10转至与下壳体22贴合时,主板23到转轴30的轴线以及上壳体21的距离最小,到下壳体22的距离最大,从而有利用主板23产生的热量向上壳体21辐射。优选地,致动件为柱体40且与转轴30同轴设置,柱体40的外周切割形成上述的接触平面41。当显示端10转至与下壳体22贴合时,接触平面41恰好与主板23贴合。
[0023]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致动件与主板23的下板面接触,弹簧50设置在上壳体21与主板23之间,且致动件具有一个到转轴30的轴线距离最大的接触点61,并当显示端10转至与下壳体22贴合时,使接触点61恰好与主板23接触。优选地,致动件为凸轮60,该凸轮60具有距离转轴30的轴线距离最大的接触点61。如此,当显示端10与下壳体22贴合时,凸轮60的接触点61与主板23接触使得主板23到转轴30的轴线以及下壳体22的距离最大,到上壳体21的距离最小,从而有利用主板23产生的热量向上壳体21辐射。
[0024]本实用新型的笔记本电脑通过移动系统硬件(发热部件)在系统端20厚度方向上的位置来改变系统端20的散热阻抗,提高了笔记本电脑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0025]本实用新型的致动件为能够随转轴30转动,并能够驱动主板23当显示端10贴合下壳体22时使主板23远离下壳体22的部件。当致动件优选为凸轮60时,主板23能够随显示端10的打开角度的增大逐渐远离下壳体22,而当致动件优选为具有接触平面41的柱体时,显示端10的打开角度小于某一角度时,由于柱体40的弧形面和主板23接触,主板23不会移动,而当打开角度大于该角度时,主板23和接触平面41与弧形面相交的棱边接触时,主板23才逐步远离下壳体22,并最终在显示端10的打开角度为360°,即显示端10与下壳体22贴合时,主板23与接触平面41贴合,主板23到下壳体23的距离最大。
[0026]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显示端和系统端,所述系统端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系统硬件,所述显示端和系统端通过固定于所述显示端的转轴枢转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硬件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并能够在所述系统端的厚度方向上移动,所述转轴上设置有随所述转轴转动的致动件,所述系统端内部设置有用于使所述致动件与所述系统硬件保持接触的弹簧;其中,当所述显示端转动至与所述下壳体贴合时,所述致动件使得所述系统硬件到所述下壳体的距离最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硬件为主板,所述致动件与所述主板的板面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与所述主板的上板面接触,所述致动件具有与所述主板接触的到所述转轴的轴线的距离最小的接触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为与所述主板的上板面接触的柱体,所述柱体与所述转轴同轴设置,所述柱体的外周切割形成所述接触平面,并当所述显示端与所述下壳体贴合时,所述接触平面与所述系统硬件贴合。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与所述主板的下板面接触,所述致动件具有与所述主板接触的到所述转轴的轴线距离最大的接触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为与所述主板的下板面接触的凸轮,所述凸轮的外周面上到所述转轴的轴线距离最大的凸点为所述接触点,并当所述显示端与所述下壳体贴合时,所述凸点与所述主板接触。
【文档编号】G06F1/16GK205594521SQ201620397344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9日
【发明人】魏玉栋, 叶振兴
【申请人】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