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cpu散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628384阅读:938来源:国知局
高效cpu散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CPU散热器,包括CPU插接座以及CPU固定板;CPU插接座呈立方体状,其内部边缘设有插接座散热通道;并且CPU插接座沿着竖直方向均匀贯穿设有插接孔;CPU固定板包括散冷片、电子制冷片、散冷管以及散热器;电子制冷片与散热器紧贴固定;散冷片与电子制冷片相固定,并且其相对应的边缘对称连接有散冷翅片;散冷管与散冷片的边缘相连接,将散冷翅片包裹在内;并且散冷管的一端与散冷片一侧相固定,另一端穿过插接座散热通道与散冷片的另一侧相固定。本发明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散热效率高、效果好的特点,并且同时具有气冷与风冷效果,能够保持机箱内部的低温效果。
【专利说明】高效CPU散热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电子器件散热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散热效率高的台式机高效CPU散热器。

【背景技术】
[0002]CPU是一块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CPU也随着不断更新,CPU中的晶体管数量在不断增加增加;器件的发热量也随之增加。为了保证计算机的良好运行效率,这就需要保证CPU的散热效率。
[0003]在散热器的传热过程中,空气对流传热热阻最大;而目前的台式机CPU散热器一味地增加散热片的尺寸面积以及风扇的尺寸与数量,借此希望通过增加散热面来提高散热量。这样不仅增加了散热器整体的体积以及制造、购买成本,同时减小了机箱内空气流动的空间。但是这样导致散热量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有时反而还会降低。因此目前台式机的CPU散热器基本都存在:尺寸大、重量重、价格高以及散热效率低的缺点。
[0004]因此,研制出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并且散热效率高的台式机高效CPU散热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急需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并且散热效率高的台式机高效CPU散热器。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CPU散热器,包括CPU插接座以及CPU固定板;CPU插接座呈立方体状,其内部边缘设有插接座散热通道;并且CPU插接座沿着竖直方向均匀贯穿设有插接孔;CPU固定板包括散冷片、电子制冷片、散冷管以及散热器;电子制冷片与散热器紧贴固定;散冷片与电子制冷片相固定,并且其相对应的边缘对称连接有散冷翅片;散冷管与散冷片的边缘相连接,将散冷翅片包裹在内;并且散冷管的一端与散冷片一侧相固定,另一端穿过插接座散热通道与散冷片的另一侧相固定。
[0007]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CPU散热器,由CPU插接座以及CPU固定板组成。
[0008]本发明中的CPU插接座设计为立方体状,便于更稳定紧贴于台式机的计算机主板上,并且CPU插接座沿着竖直方向均匀贯穿有插接孔,用于使CPU底面的引脚穿过;CPU插接座的内部边缘还设有插接座散热通道,供CPU的底面以及CPU的引脚进行散热。
[0009]本发明中的CPU固定板由散冷片、电子制冷片、散冷管以及散热器构成。散热器与散冷片将电子制冷片固定在两者中间;散冷片的边缘连接有散冷翅片;散冷管将散冷翅片包裹在内,与散冷片的边缘相连,并且穿过插接座散热通道与散冷片的另一侧边缘相连接。
[0010]散热器用于将电子制冷片工作时产生的相对较少的热量散去,散冷片用于将电子制冷片产生的冷量通过散冷翅片传导至散冷管中,散冷管中填充有散冷液体,例如盐水;散冷管中的散冷液体对CPU的底面以及CPU引脚进行散热;并且散冷片直接对CPU的上表面进行散热。
[0011]本发明中散冷管的两端都与散冷片相连接,并且与散冷片相连的两端都将散冷翅片包裹在内,保证了散冷管中散冷液体的低温效果,增强了散冷管的散冷效果。
[0012]作为优选,散热器的边缘四周水平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安装有拉耳卡;CPU插接座的边缘水平设有一圈凹槽;拉耳卡与凹槽相配合。
[0013]本发明中的散热器的边缘四周固定有连接块,通过连接块安装有拉耳卡,拉耳卡以及连接有固定块的散热器构成母接头;带有一圈凹槽的CPU插接座构成公接头;两者共同构成耳环式快速接头,利用自锁原理将散热器与CPU插接座进行固定,进一步实现CPU固定板整体与CPU插接座的固定。
[0014]作为优选,散冷片的相对应边缘固定有圆柱状的连接套;连接套将散冷翅片包围在其内部;散冷管与连接套相套接。
[0015]本发明在散冷片相对应的边缘固定有连接套;连接套呈圆柱状,并将散冷翅片包裹在其内部,方便端口为圆形的散冷管与之进行套接,套接完成之后还可在套接处缠绕密封胶带保证连接处的密封性。
[0016]作为优选,连接套的直径与散冷片的厚度相同;散冷管的直径与连接套的直径相同。
[0017]本发明将连接套的直径与散冷片的厚度以及散冷管的直径设为一致,散冷管可选择为稍带弹性的管道,使得其能够与连接套紧密贴合。
[0018]作为优选,散冷管的表面均匀设置有散冷管鳍片。
[0019]本发明在散冷管的表面均匀地设有散冷管鳍片,增大了散冷管的表面积,有利于将散冷管中蓄冷液体的冷量进行散发。
[0020]作为优选,散热器的边缘倾斜向下连接有风扇支撑架;风扇支撑架面向CPU插接座固定有风扇。
[0021]本发明在散热器的边缘倾斜向下设置有风扇支撑架,并且在面向CPU插接座的一侧固定有风扇,使得在对CPU进行气冷散热的同时,加上风冷的循环效果,进一步使得CPU附近甚至整个台式机机箱内都能够保持较低的温度。
[0022]本发明与现有的台式机CPU散热器相比,有益效果为:(1)结构紧凑、体积小;(2)散热效率高、效果好;(3)同时具有气冷与风冷效果,能够保持机箱内部的低温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列表:CPU插接座1、插接座散热通道2、插接孔3、散冷片4、电子制冷片5、散冷管6、散热器7、散冷翅片8、连接块9、拉耳卡10、凹槽11、连接套12、风扇支撑架13、风扇14。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26]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为一种高效CPU散热器,包括CPU插接座I以及CPU固定板。
[0027]CPU插接座I呈立方体状,其内部边缘设有插接座散热通道2 ;并且CPU插接座I沿着竖直方向均匀贯穿设有插接孔3。
[0028]CPU固定板包括散冷片4、电子制冷片5、散冷管6以及散热器7。
[0029]电子制冷片5与散热器7紧贴固定;散热器7的边缘四周水平固定有连接块9 ;连接块9安装有拉耳卡10 ;CPU插接座I的边缘水平设有一圈凹槽11 ;拉耳卡10与凹槽11相配合;并且散热器7的边缘倾斜向下连接有风扇支撑架13 ;风扇支撑架13面向CPU插接座I固定有风扇14。
[0030]散冷片4与电子制冷片5相固定,并且其相对应的边缘对称连接有散冷翅片8 ;散冷片4的相对应边缘固定有圆柱状的连接套12 ;连接套12将散冷翅片8包围在其内部;散冷管6与连接套12相套接;连接套12的直径与散冷片4的厚度相同;散冷管6的直径与连接套12的直径相同。
[0031]散冷管6与散冷片4的边缘相连接,将散冷翅片8包裹在内;并且散冷管6的一端与散冷片4 一侧相固定,另一端穿过插接座散热通道2与散冷片4的另一侧相固定;散冷管6的表面均匀设置有散冷管鳍片。
[0032]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性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高效CPU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CPU插接座(I)以及CPU固定板;所述CPU插接座(I)呈立方体状,其内部边缘设有插接座散热通道(2);并且CPU插接座(I)沿着竖直方向均匀贯穿设有插接孔(3);所述CPU固定板包括散冷片(4)、电子制冷片(5)、散冷管(6)以及散热器(7);所述电子制冷片(5)与散热器(7)紧贴固定;所述散冷片(4)与电子制冷片(5)相固定,并且其相对应的边缘对称连接有散冷翅片(8);所述散冷管(6)与散冷片(4)的边缘相连接,将散冷翅片(8)包裹在内;并且散冷管(6)的一端与散冷片(4) 一侧相固定,另一端穿过插接座散热通道(2)与散冷片(4)的另一侧相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CPU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7)的边缘四周水平固定有连接块(9);所述连接块(9)安装有拉耳卡(10);所述CPU插接座(I)的边缘水平设有一圈凹槽(11);所述拉耳卡(10)与凹槽(11)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CPU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冷片(4)的相对应边缘固定有圆柱状的连接套(12);所述连接套(12)将散冷翅片(8)包围在其内部;所述散冷管(6)与连接套(12)相套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CPU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12)的直径与散冷片(4)的厚度相同;所述散冷管(6)的直径与连接套(12)的直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CPU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冷管(6)的表面均匀设置有散冷管鳍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CPU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7)的边缘倾斜向下连接有风扇支撑架(13);所述风扇支撑架(13)面向CPU插接座(I)固定有风扇(14)。
【文档编号】G06F1/20GK104281239SQ201410498307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6日
【发明者】杨森, 朱士建 申请人:南京东明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