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6529250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一种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包括有:一透明基板及一透明感应层。该透明感应层设于该透明基板的一侧面上,该透明感应层包含:一电极排线、多个传送感应单元、多个接收感应单元及多条导线。该些传送感应单元及该些接收感应单元的该些区块内设有多个镂空部,在该些导线电性连结于该些接点与该些传送、接收感应单元的区块后,该些导线之间所形成有多条线间距。在该些镂空部的配置方式是对应该些导线之间所形成的线间距方向平行配置,可提升该透明感应结构的透光率均匀度。
【专利说明】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尤其涉及一种可以提升透光率均匀度的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层结构。
【背景技术】
[0002]触控面板是藉由使用者的手指或导体碰触在触控面板上产生一个电容、电压或电阻效应,然后可藉由以上该些电性变化确定手指或导体的位置,以达到信号输入的目的。因为触控面板可用手指进行输入,具有输入操作的便利性,又其组成构造简单、元件少,产品良率高,并且适合使用大量生产以降低成本,所以已逐渐被广泛使用在通讯、计算机以及消费类电子产品等方面。
[0003]现有的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如图1所示),该透明感应结构上具有一透明基板10,该透明基板10的一侧具有多T轴感应线迹20与R轴感应线迹30,在T、R轴感应线迹20及30上分别设有多数彼此相连接的透光性高的电容、电压、电容等透明感应区块40及50,该些T轴感应线迹20与R轴感应线迹30是彼此平行或交错而绝缘设置,使T、R轴感应线迹20及30上的各个透明感应区块40及50略呈矩阵状排列而布设在该透明基板10的工作区域之内。通常T轴感应线迹20与R轴感应线迹30是采用透明导电薄膜,虽为透明材料,不过相对于基材透光度仍较低,例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 ITO)、纳米碳管或有机导电高分子材料,利用蚀刻工艺去除不要的部分,以划分出各个透明感应线迹,使Τ、R轴感应线迹20及30上的各个透明感应区块40及50彼此之间具有适当宽度的间隙,以达绝缘设置的目的。
[0004]由于这些透明感应区块40及50分隔设置上,如果间隙宽度排列限制,具有不同的透光率(Transmittance),造成穿透面板的光线折射不均,这结果将会导致屏幕影像明暗分布不均。请参考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359752号揭示于,各导线排列的间隙中绝缘地布设有具备相同或类似透光率的仿饰纹路(du_y line),此改良设计可有效改善面板表面明暗条纹的不良现象,不过面板透光的透光度会整体下降,反制显示面板的亮度须相对的提升而耗能。
[0005]再参考图1所示的透明感应结构布线设计(局部),可看出各T、R轴感应线迹20及30邻接电极排线60处各透明感应区块40及50的导线70有较为密集的排列,即单位区域(亮区)80内有较密集的导线70排列或较密集的线间距701因此该单位区域80内有较高的透光度,而相对电极排线60的另一侧各透明感应区块40及50的导线70排列则相对较疏,在单位区域90内的线间距701较少,综此,在导线70排列较接近或邻接电极排线60处会有明显的亮纹发生(即为单位区域80),产生触控面板表面亮度分布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0006]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的缺失,避免缺失存在,本实用新型在透明感应结构的的传送感应单元(T轴感应线迹)及接收感应单元(R轴感应线迹)内经蚀刻去除产生如同线间隙相当的镂空部,利用于该镂空部分,以提升该透明感应结构的透光率均匀。
[0007]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其包括:
[0008]一透明基板;
[0009]一透明感应层,设于该透明基板的一侧面上,至少包含:
[0010]一电极排线,设于该透明基板的边缘,该电极排线由多个接点组成;
[0011]多个传送感应单元,每一该传送感应单元具有一区块;
[0012]多个接收感应单元,与该传送感应单元彼此呈绝缘设置,每一该接收感应单元具有一区块;
[0013]多条导线,电性连结于该些接点与该些传送感应单元的区块及该些接点与该些接收感应单元的区块之间,在电性连结后于该些导线之间形成有多个线间距,该多个线间距以形成该触控面板的亮区;
[0014]其中,该些传送感应单元及该些接收感应单元的该些区块内设有多个镂空部,该些镂空部的配置方式对应该些导线之间所形成的线间距方向平行配置,以提升该透明感应结构的透光率均匀度。
[0015]上述的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其中该透明基板上具有一工作区域及一非工作区域。
[0016]上述的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其中该透明基板为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或玻璃材料。
[0017]上述的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其中该电极排线设于该透明基板的非工作区域上。
[0018]上述的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其中该些传送感应单元及该些接收感应单元设于该透明基板的工作区域上。
[0019]上述的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其中每一该传送感应单元及该接收感应单元的区块上的镂空部为条状。
[0020]上述的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其中该镂空部宽度为20?50um。
[0021]上述的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其中该镂空部宽度为40um。
[0022]上述的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其中该镂空部所占的区域的面积小于各区块的面积的50%。
[0023]上述的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其中该些传送感应单元及该些接收感应单元彼此呈交错、相邻或平行的绝缘设置,使该些传送感应单元及该些接收感应单元呈矩阵状排列设在透明基板上。
[0024]上述的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其中该透明导电层为氧化铟锡、含掺纳米碳管透明导电胶或有机半导体高分子材料。
[0025]上述的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其中该有机半导体高分子材料为聚乙撑二氧噻吩。
[0026]上述的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其中该导线宽为60?500um。
[0027]上述的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其中该导线宽为60um。
[0028]上述的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其中该线间距宽度为20?50um。[0029]上述的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其中该线间距宽度为50um。
[0030]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1]图1,现有的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制作流程示意图;
[0033]图3,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示意图。
[0034]其中,附图标记
[0035]现有技术
[0036]透明基板10
[0037]T轴感应线迹20
[0038]R轴感应线迹30
[0039]透明感应区块40
[0040]透明感应区块50
[0041]电极排线60
[0042]导线70
[0043]线间距701
[0044]单位区域8O
[0045]单位区域90
[0046]本实用新型:
[0047]步骤100 ?104
[0048]透明基板I
[0049]工作区域11
[0050]非工作区域12
[0051]透明感应层2
[0052]电极排线21
[0053]接点211
[0054]传送感应单元22
[0055]区块221
[0056]镂空部222
[0057]接收感应单元23
[0058]区块231
[0059]镂空部232
[0060]导线24
[0061]线间距241
[0062]亮区242
【具体实施方式】[0063]兹有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详细说明,现配合【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如下:
[0064]请参阅图2、图3,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制作流程及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在制作时,首先,如步骤100,备有一透明基板I,该透明基板I为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或玻璃材料。
[0065]步骤102,透明导电薄膜制作,将透明导电油墨利用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技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PVD)的三种工艺:蒸锻(Evaporation D印osition)、离子锻(1n Plating)、派镀(Sputtering Deposition)的其一方式,或者印刷、含浸、喷涂的技术将透明导电油墨成型于该透明基板I的一侧面上以形成有一电容式的透明导电薄膜。在本图中,该透明导电油墨为氧化铟锡(Tndium Tin Oxide, Π0)、含掺纳米碳管透明导电胶或是有机半导体高分子材料(如聚乙撑二氧噻吩PED0T, Poly-3, 4-Ethylenedioxythiophene)。
[0066]步骤104,透明感应层制作,利用化学蚀刻或激光雕刻制作,将透明导电薄膜上去除不要的部分,以制作出一透明感应层2的各部分,以完成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层2的制作。
[0067]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制作完成后,该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包括有:一透明基板I及一透明感应层2。
[0068]该透明基板1,其上具有一工作区域11及一非工作区域12,该透明基板I为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或玻璃材料。
[0069]该透明感应层2,是设于该透明基板的一侧面上,该透明感应层2包含:一电极排线21、多个传送(transmit)感应单元(或称T轴感应线迹)22、多个接收(received)感应单元(或称R轴感应线迹)23及多条导线24。
[0070]该电极排线21,是设于该透明基板I的非工作区域12上,该电极排线21是由多个接点211所组成,以电性连结排线(图中未示)后,与外部的电路板(图中未示)。
[0071]该些传送感应单元22,是设于该透明基板I的工作区域11上,每一该传送感应单元22具有一区块221,于该区块221上具有多个镂空部222,该些传送感应单元22用以感应触摸信号。在本图式中,该镂空部222为条状,该镂空部222宽度为20?40um,但以40um为最佳。
[0072]该些接收感应单元23,是设于该透明基板I的工作区域11上与该传送感应单元22彼此交错、相邻或平行而绝缘设置,使该些传送感应单元22及该些接收感应单元23呈矩阵状排列设在该透明基板I的工作区域11内,每一该接收感应单元23具有一区块231,于该区块231上具有多个镂空部232,该些接收感应单元23用以感应触摸信号。在本图中,该镂空部232为条状,该镂空部232宽度为20?40um,但以40um为最佳。
[0073]该些导线24,是电性连结于该些接点211与该些传送感应单元22的区块221及该些接点211与该些接收感应单元23的区块231之间,用以输出该些传送感应单元22及该些接收感应单元23所感应的信号。在电性连结该些接点211与该些传送感应单元22及该些接点211与该些接收感应单元23后于该些导线24之间形成有多线间距241,该线间距241以形成该触控面板的亮区242。在本图中,该导线24宽度为60?500um,但以60um为最佳;该线间距241宽度为20?50um,但以线间距50um为最佳。[0074]在该些传送感应单元22及该些接收感应单元23的该些区块221及231上所设置的多个镂空部222、232,以提升该透明感应结构的透光率均匀度,改善不均匀亮纹的缺失。而且透明感应层2所以用的材料为氧化铟锡(ITO)、含掺纳米碳管透明导电胶或是聚乙撑二氧噻吩(PEDOT)。
[0075]由于该些传送感应单元22及该些接收感应单元23的区块221及231是以蚀刻如化学蚀刻或激光雕刻方式产生镂空部222及232,该镂空部222及232的配置方式是对应该些导线24之间所形成的线间距241方向平行配置,此改善亮纹产生的效果最佳,镂空部222及232的宽度应小于各邻接导线24的平均间距宽度为佳,而该些区块221及231内的镂空部222及232配置也应有限制,以避免各感应单元的电性感应能力,该镂空部222或232所占的区域的面积应小于各区块221或231的面积的50%以下为佳。
[0076]本实用新型的镂空部222及232具有提升该透明感应结构的透光率均匀度,改善显像产生不均匀亮纹的缺失,本实用新型将传统与本实用新型作实验比较如下:
[0077]以图1传统与本实用新型第三图是采用PET基材于表面以纳米碳管导电油墨制作透明感应层,表面电阻200 Ω / 口,涂覆于PET后的平均透光率为86%,经蚀刻制作如图1 (对照例)及图3 (实验例)所示:
[0078]
【权利要求】
1. 一种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透明基板; 一透明感应层,设于该透明基板的一侧面上,至少包含: 一电极排线,设于该透明基板的边缘,该电极排线由多个接点组成; 多个传送感应单元,每一该传送感应单元具有一区块; 多个接收感应单元,与该传送感应单元彼此呈绝缘设置,每一该接收感应单元具有一区块; 多条导线,电性连结于该些接点与该些传送感应单元的区块及该些接点与该些接收感应单元的区块之间,在电性连结后于该些导线之间形成有多个线间距,该多个线间距以形成该触控面板的亮区; 其中,该些传送感应单元及该些接收感应单元的该些区块内设有多个镂空部,该些镂空部的配置方式对应该些导线之间所形成的线间距方向平行配置,以提升该透明感应结构的透光率均匀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透明基板上具有一工作区域及一非工作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感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透明基板为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或玻璃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极排线设于该透明基板的非工作区域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些传送感应单元及该些接收感应单元设于该透明基板的工作区域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传送感应单元及该接收感应单元的区块上的镂空部为条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镂空部宽度为20 ~50u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镂空部宽度为40umo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镂空部所占的区域的面积小于各区块的面积的5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些传送感应单元及该些接收感应单元彼此呈交错、相邻或平行的绝缘设置,使该些传送感应单元及该些接收感应单元呈矩阵状排列设在透明基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透明导电层为氧化铟锡、含掺纳米碳管透明导电胶或有机半导体高分子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有机半导体高分子材料为聚乙撑二氧噻吩。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线宽为60~500umo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线宽为60um。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线间距宽度为20 ~50um。
16.根据权利 要求15所述的触控面板的透明感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线间距宽度为50umo
【文档编号】G06F3/041GK203455801SQ201320573405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9日
【发明者】陈耀宗, 刘彦宏, 张裕洋, 陈楷璿 申请人:位元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