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保护套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护套,特别涉及一种套设于电子装置的保护套。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与信息的日新月异,电子产品的制造技术也日渐进步。在现代人追求轻便性与实用性的考虑下,电子产品更朝着轻薄短小的特性迈进。
以计算机装置为例,从早期只有台式计算机的情况,直到现今发展出可随身携带的笔记型计算机,而笔记型计算机更从早期的大尺寸笔记型计算机(屏幕尺寸12英寸以上)小型化到目前市面常见的小尺寸笔记型计算机(屏幕尺寸10英寸以下)。由于现代人追求电子产品小型化的趋势,近年来更发展出体积较小型笔记型计算机更小更薄的平板型计算机。市面上的平板型计算机具有轻薄的特点,且平板型计算机的输入接口是采用触控技术。因此,平板型计算机本身并不具有传统的机械式键盘,使得平板型计算机的屏幕几乎可占据了整个平板型计算机本体的面积,以提供使用者一个宽敞舒适的观赏画面。然而,由于平板型计算机的体积较小,因此平板型计算机的本体并无设计供使用者方便握持的结构。所以一般使用者于使用平板型计算机时,为了增加握持面积以达到稳固地握持效果,使用者可能必须使用两手握持,但如此将不利使用者进行操作平板计算机。若使用者利用单手握持平板计算机时,则是将拇指按压于平板型计算机的正面,而其它四指则相对拇指而按压于平板型计算机的背面,以将平板型计算机稳固的握持于手掌上。然而为了增加手掌的握持面积,使用者的拇指往往会朝向平板型计算机的中央延伸以寻求稳固的握持状态,如此将使得屏幕受到遮挡而不利观赏及使用。并且,市上平板型计算机的壳体表面一般是为光滑面,使得使用者在握持时不易握牢而容易造成滑脱的现象发生。总而言之,目前市面上的平板型计算机并没有符合人体工学的握持机构的设计,造成使用者于握持上的不便。如此一来,使用者于长时间以不符合人体工学的握持方式握持平板型计算机的状态下,容易造成使用者的手腕或手指关节受到层度不等的运动伤害。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护套,藉以解决现有平板型计算机并未有符合人体工学的握持机构的设计,令使用者于长时间的握持状态下,容易造成运动伤害的问题。本发明所揭露的保护套,适用于套设一电子装置。保护套包含一本体及一握持件。本体具有相对的一承载面及一握持面,承载面接触电子装置。握持件为一片状体,且位于握持面。握持件具有相对的一固定端及一活动端,固定端固定于握持面,并邻近本体的一边。活动端具有一收纳位置与一使用位置,当活动端位于收纳位置,握持件贴覆于握持面,当活动端位于使用位置,握持件拱起并且突出握持面。
根据上述本发明所揭露的保护套,其握持件的活动端可位于使用位置而令握持件突出于握持面,或者活动端可位于收纳位置而令握持件贴覆于握持面而方便使用者收纳。因此,当握持件拱起而突出于握持面时,可令使用者获得较大的握持范围以及获得较好的握持手感,以能够让使用者舒适的操作电子装置。藉此,本实施例的保护套可克服现有电子装置并未有符合人体工学的握持机构的设计,以避免使用者长期不当的握持电子装置而造成运动伤害。附图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IA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保护套与电子装置之间的位置关系图;图IB及图IC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图3及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保护套的实际运用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 保护套20 电子装置30 手部40 平面100 本体101承载面102握持面103 侧壁104定位槽1021 第一边1022 第二边1023 第三边1024 第四边110第一握持件111第一固定端112第一弯折部1121第一折弯槽113第一活动端1131 第一穿孔120第二握持件121第二固定端122第二弯折部1221第二折弯槽123第二活动端
1231 第二穿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请同时参照图IA至图1C,图IA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保护套与电子装置之间的位置关系图,图IB及图IC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保护套10是用以套设于一电子装置20,以保护电子装置20避免遭受到外界摩擦碰撞而损伤。其中,电子装置20可以是但不局限于平板型计算机、电子书或手机等移动电子装置。就本实施例的附图所绘示,是以平板型计算机为例,但不以此为限。保护套10是用于套设电子装置20,其材质可以是硅胶、橡胶等弹性材料,但不以此为限。保护套10包含一本体100、一第一握持件110及一第二握持件120。
本体100具有相对的一承载面101及一握持面102,承载面101上竖立有环型的侧壁103。当保护套10套设于电子装置20时,电子装置20是放置并接触于承载面101,且电子装置20被侧壁103所环绕包覆。本体100还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边1021和一第三边1023,以及相对的一第二边1022和一第四边1024。更进一步来说,第一边1021、第二边1022、第三边1023和第四边1024的连线概略构成一矩形,且第一边1021或第三边1023的长度小于第二边1022或第四边1024的长度。第一边1021、第二边1022、第三边1023和第四边1024环绕于握持面102的外缘。此外,第一握持件110及第二握持件120皆为一可挠性板体,且设置于握持面102上。第一握持件110具有相对的一第一固定端111及一第一活动端113,第一固定端111固定于握持面102上,第一活动端113则浮贴于握持面102上。第一固定端111邻近第一边1021,而第一活动端113则邻近于握持面102的中央处,第一活动端113可相对本体100而具有一收纳位置(图IB所示)以及一使用位置(图IC所示)。此外,第一握持件110还包含一第一弯折部112,第一弯折部112介于第一活动端113与第一固定端111之间。第一弯折部112上具有至少一第一折弯槽1121,第一折弯槽1121由第一握持件110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且第一活动端113与第一固定端111位于第一折弯槽1121的相对两侧。其中,第一弯折部112可沿着第一折弯槽1121进行弯折动作。需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弯折部112是具有三个相邻近且并排的第一折弯槽1121,但第一折弯槽1121数量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此外,第一握持件110的第一固定端111还具有一第一穿孔1131,第一穿孔1131用以供使用者的手指穿过而具有更牢固的握持效果。本实施例的第二握持件120具有相对的一第二固定端121及一第二活动端123,第二固定端121固定于握持面102上,第二活动端123则悬置握持面102上。第二固定端121邻近第二边1022,而第二活动端123则邻近于握持面102的中央处。第二活动端123可相对本体100而具有一收纳位置以及一使用位置。此外,第二握持件120还包含一第二弯折部122,第二弯折部122介于第二活动端123与第二固定端121之间。第二弯折部122上具有至少一第二折弯槽1221,第二折弯槽1221由第二握持件120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且第二活动端123与第二固定端121位于第二折弯槽1221的相对两侧。此外,第二握持件120的第二固定端121还具有一第二穿孔1231,第二穿孔1231用以供使用者的手指穿过而具有更牢固的握持效果。由上述可知,第一握持件110与第二握持件120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两者差别在于第一固定端111及第二固定端121分别邻近第一边1021及第二边1022。更进一步来说,第一固定端111与第二固定端121是邻近于本体100的相邻两边,且第一边1021可视为本体100的短边,第二边1022可视为本体100的长边。并且,由第一固定端111至第一活动端113的延伸方向与由第二固定端121至第二活动端123的延伸方向概略成垂直相交的关系。接着将针对第一握持件110的第一活动端113于收纳位置以及使用位置之间的位移状态详以说明。请继续参照图IB及图1C,本实施例的握持面102上还可具有一定位槽104,当第一活动端113于收纳位置时,第一握持件110是贴覆于握持面102,且第一握持件 110覆盖住定位槽104。此时,第一握持件110是为一收纳状态,如图IB所示。当使用者欲使第一握持件110处于一使用状态时,是将第一活动端113朝向第一固定端111推移。此时,第一握持件110因第一活动端113向第一固定端111靠近而产生拱起,第一握持件110并因此相对突出于握持面102。更进一步来说,当第一活动端113朝向第一固定端111靠近时,位于第一活动端113与第一固定端111之间的第一弯折部112因具有多个第一折弯槽1121的关系,而使得应力集中于第一弯折部112。由于应力集中于第一弯折部112,因此第一握持件110是沿着第一弯折部112的第一折弯槽1121而产生弯折拱起的现象。并且,当第一活动端113朝向第一固定端111靠近的同时,定位槽104便不再受到第一握持件110的覆盖而显露于外。此时,使用者继续将第一固定端111推移至使用位置,而使得第一固定端111卡合于定位槽104内,以使第一握持件110保持于使用状态,如图IC所示。如此一来,第一握持件110因相对握持面102拱起而可方便使用者握持。此外,由于第二握持件120的运作原理与第一握持件110相似,因此便不在加以赘述。通过本实施例的第一握持件110的第一固定端111与第二握持件120的第二固定端121分别设置于的本体100的相邻两边,因此可方便使用者选择由保护套10的第一边1021(短边)的方向或是第二边1022(长边)的方向来握持保护套10,以匹配使用者操作屏幕于直立状态的电子装置20或是屏幕于横立状态的电子装置20。需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保护套10是具有数量为两个的握持件(第一握持件110及第二握持件120),但握持件的数量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举例来说,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当中,保护套10也可只具有第一握持件110而不具有第二握持件120,如图2所示。请接着参照图3及图4,图3及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保护套的实际运用示意图。于实际运用上,使用者可通过手部30而握持住第一握持件110,且使用者的手指可穿过第一握持件110的第一穿孔1131,以令使用者能够更佳牢固的握持住第一握持件110,如图3所示。然而,第一握持件110受手部30握持的操作方式并非用以局限本发明。于实际运用上,第一握持件110也可以用来当作是电子装置20的辅助脚架,以使电子装置20能够放置于一平面40并保持倾斜一角度,以令电子装置20能够提供使用者良好的观赏视角,如图4所示。根据上述实施例的保护套,其握持件的活动端是可位于使用位置而令握持件突出于握持面,或者活动端可位于收纳位置而令握持件贴覆于握持面而方便使用者收纳。因此,当握持件拱起而突出于握持面时,可令使用者获得较大的握持范围以及获得较好的握持手感,以能够让使用者舒适的操作电子装置。并且,握持件的活动端上还可设置有穿孔,以令使用者能够通过手指穿过穿孔的动作来达到更加牢固的握持效果。藉此,本实施例的保护套可克服现有电子装置并未有符合人体工学的握持机构的设计,以避免使用者长期不当的握持电子装置而造成运动伤害。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ー种保护套,适用于套设ー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套包含 一本体,具有相対的一承载面及一握持面,该承载面接触该电子装置;以及 一握持件,为ー板体,且位于该握持面,该握持件具有相对的ー固定端及ー活动端,该固定端固定于该握持面,并邻近该本体的ー边,该活动端具有ー收纳位置与一使用位置,当该活动端位于该收纳位置,该握持件贴覆于该握持面,当该活动端位于该使用位置,该握持件拱起并且突出该握持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该握持件还包含ー弯折部,该弯折部介于该固定端与该活动端之间,该弯折部具有至少ー折弯槽,当该活动端位于该使用位置吋,该握持件沿该折弯槽而弯折。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该握持件的该活动端还具有一穿孔。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该握持面上具有一定位槽,当该活动端于该收纳位置,该握持件覆盖住该定位槽,当该活动端位于该使用位置,该活动端卡合于该定位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含两个该握持件,该两握持件的该两固定端分别邻近于该本体的相邻两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该两握持件的其ー还包含ー弯折部,该弯折部介于该固定端与该活动端之间,该弯折部具有至少ー折弯槽,该些握持件的其一沿该折弯槽而弯折拱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该两握持件的其一的该活动端还具有一穿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该握持面上具有至少一定位槽,该定位槽对应其中一该握持件,当该握持件的该活动端于该收纳位置,该握持件覆盖住该定位槽,当该握持件的该活动端于该使用位置,该活动端卡合于该定位槽内。
全文摘要
一种保护套,适用于套设一电子装置。保护套包含一本体及一握持件。本体具有相对的一承载面及一握持面,承载面接触电子装置。握持件为一板体,且位于握持面。握持件具有相对的一固定端及一活动端,固定端固定于握持面。活动端具有一收纳位置与一使用位置,当活动端位于收纳位置,握持件贴覆于握持面。当活动端位于使用位置,握持件拱起并且突出握持面,以供使用者方便握持。
文档编号G06F1/16GK102692956SQ20111007567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3日
发明者王兆明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