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结构与计算机机箱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6588755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装结构与计算机机箱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组装结构及计算机机箱,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能够 方便地将面板自壳体上拆装的一种组装结构与计算机机箱。
背景技术
在现今信息多媒体的时代中,无庸置疑地,计算机装置对现今人们而言已是 生活中的必需品之一,无论服务器、工作站、工业计算机以至于个人计算机,在一 般人的生活当中,渐渐地变成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
在此以服务器为例,服务器是一种外观按照统一标准设计并配合机柜统一使 用。它的设计宗旨主要是为了尽可能减少服务器主机在空间上的占用。很多专业网 络设备都是采用此结构,其多为扁平式,就如同抽屉一般。 一般而言,服务器的主 机用以承载各种电子装置,例如主板、磁盘驱动器阵列、显示卡、各种抽取式装置 以及连接器等,并以一面板覆装于主机的机壳表面,以藉此固定并保护主机内部的 电子装置与连接端口。
然而,为了将此面板固定于机壳表面,不可避免地需使用多个固定元件例如 螺丝,以将面板锁固而达到上述的目的。因此,当进行更换主机内部的电子装置时, 便须先卸下这些螺丝才能将面板自机壳上卸下。同样地,当电子装置更换完毕后, 亦须再重复一次锁固螺丝的动作。此举不但造成了使用者于拆装主机时的不方便, 也容易因螺丝遗失或螺孔滑牙而造成面板与机壳之间固定不完全,并进而使其内的 电子装置有受损之虞。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装结构,以解决现有的通过螺丝将面板于 壳体上拆装而造成不方便与效率不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计算机机箱,其面板能于壳体上方便地进行拆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组装结构,其适用于一计算机机箱,此计算机机箱包括 一壳体与一面板,壳体具有一侧面,面板包括一内表面与一第一限位件,此内表面 与侧面相对,且第一限位件位于内表面。组装结构适于待面板平移至壳体的侧面后 将面板组装于壳体上。组装结构包括一弹性件及一按压件。弹性件配置于壳体的侧 面与面板之间,且弹性件包括一本体及一第二限位件。本体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 第一端固定于侧面上,且第二端与侧面维持一距离。第二限位件配置于本体的第二 端,在面板组装于侧面状态下,第二限位件与第一限位件干涉。按压件配置于面板 上并抵靠弹性件的第二端,当按压件被按压时,弹性件的第二端沿按压方向产生形 变。
本实用新型另提出一种计算机机箱。此计算机机箱包括一壳体、 一面板、一 弹性体以及一按压件。壳体具有一侧面,且面板沿着此侧面平移并组装于壳体的侧 面上。面板包括内表面与第一限位件,内表面与侧面相对,第一限位件位于内表面。 弹性件配置于壳体的侧面与面板之间,且弹性件包括一本体及一第二限位件。本体 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端固定于侧面上,且第二端与侧面维持一距离。第二限 位件配置于本体的第二端,在面板组装于侧面状态下,第二限位件与第一限位件干 涉。按压件配置于面板上并抵靠弹性件的第二端,当按压件被按压时,弹性件的第 二端沿按压方向产生形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按压件包括一按压部,对应于第一限位 件,且面板还包括一开口,此按压部自内表面穿过此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按压部还包括至少一连接臂,连接按压 部与面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面板还包括至少一凸起,位于内表面, 各连接臂具有一对应于凸起的接合部,用以与凸起互相接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限位件具有一抵压面,其自本体延 伸并突出于本体,且此抵压位于第一限位件的移动路径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弹性件还包括多个位于本体第一端的固 定孔,且计算机机箱还包括多个固定件,这些固定件部分穿过这些固定孔并将第一 端固定于侧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面板还包括多个卡勾,壳体还包括多个定位 L,这些定位孔位于壳体的侧面,且这些卡勾沿着定位孔移动并卡扣于这些定 位孔。
基于上述,在本实用新型的计算机机箱与组装结构中,通过固定于壳体上的 弹性件与位于面板上的限位件彼此的配合,使得面板无需通过额外的螺丝即可组装
于壳体上。再者,经由位于面板上的按压件与弹性件的搭配,即可自壳体上将面板 拆卸。此举让使用者于拆装壳体时能更加方便以及提高工作效率。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 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机箱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计算机机箱于组装结构处的局部爆炸图。 图3是图1的计算机机箱中的面板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计算机机箱于组装结构处的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机箱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 计算机机箱于组装结构处的局部爆炸图。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 计算机机箱100例如是一服务器机箱,计算机机箱100包括一壳体110、一面板120 以及一组装结构200。壳体具有一侧面S,且面板120会沿着此侧面S平移而组装 于侧面S上,并通过组装结构200与面板120的搭配而将面板120固定于壳体110 上。组装结构200包括一弹性件210以及一按压件220。弹性件210配置于壳体110 的侧面S与面板120之间,且弹性件210包括一本体212及一第二限位件214。。
图3是图1的计算机机箱中的面板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4是图1的计算 机机箱于组装结构处的断面图。请同时参考图2、图3及图4,面板120包括一内 表面C与一第一限位件122,其中内表面C相对于侧面S,第一限位件122位于内 表面C上。本体212具有一第一端A与一第二端B,第一端A固定于侧面S上,第 二端B与侧面S维持一距离E,此距离E即为容许本体212的第二端B朝向侧面S 移动的压缩距离。按压件220配置于面板120上并抵靠弹性件210的第二端B。当按压件220被按压时,按压件220会驱动弹性件210的第二端B沿按压方向产生形 变。因此,通过结构上的特性会使弹性件210的第二端B相对于本体212的第一端 A进行相对运动。另外,第二限位件214配置于本体212的第二端B,当面板120 组装于壳体110的侧面S上时,第二限位件214会干涉于第一限位件122。
在本实用新型的计算机机箱100与组装结构200中,面板120通过组装结构 200而组装于壳体110上,此举以限位件改善了现有的技术中须经由螺丝锁固较繁 复的制造工序,让使用者能以更简便及更有效率的方式进行面板120的拆装工作。
再加以详细地叙述如下,请再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面板120包括多 个卡勾124,且壳体110包括多个定位孔112,因此面板120可通过这些卡勾124 与定位孔112的搭配而沿着侧面S在壳体110上平移。当卡勾124滑入并卡扣于定 位孔112之后,面板120与壳体100之间于第一方向X与第三方向Z上已无法进行 相对移动。
再者,请同时参考图2及图3,弹性件210还包括多个固定孔216,这些固定 孔216位于本体212的第一端A,且计算机机箱100还包括多个固定件130例如是 铆钉,这些铆钉部分穿过这些固定孔216而将本体212的第一端A固定于壳体110 的侧面S上。在此,本实用新型并未限定本体212的一端A固定于侧面S上的方式。 凡是能使本体212的第二端B与侧面维持一距离E的构件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 围。在本发明另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弹性件亦可通过将壳体部分折弯而成或是在 冲压壳体时一同制作而成。
另一方面,请再参考图3,第二限位件214具有一抵压面214a,其自本体212 延伸并突出于本体212,且抵压面214a位于第一限位件122的移动路径上。因此, 当面板120通过卡勾124与定位孔112的配合而沿着侧面S移动时,第一限位件 122会沿着抵压面214a移动并抵压第二限位件214,且抵压面214a的表面轮廓会 驱使本体212的第二端B被压縮而逐渐朝向侧面S移动。
接着,当第一限位件122通过抵压面214a后,弹性件210会因弹性力而恢复 原状,本体212的第二端B亦会恢复原本与侧面S之间的距离E。在此同时,第二 限位件214会与第一限位件122在第二方向Y上互相干涉,因而限制面板120与壳 体110在第二方向Y上的相对移动,再加上前述面板120与壳体110因卡勾124 与定位孔112的配合而在第一方向X与第三方向Z上无法相对移动,因此,面板120便可固定于壳体110的侧面S上。
请再参考图2及图3,按压件220包括一按压部222与至少一连接臂224。按 压部222对应于第一限位件122,且面板120还包括一开口 128,按压部222自内 表面C穿过此开口128。连接臂224则用以连接按压部222与面板120。再者,面 板120还包括至少两凸起126,其位于内表面C上,而连接臂224则分别具有对应 于此凸起126的接合部224a,其中接合部224a与凸起126互相接合而使连接臂224 得以连接按压部222与面板120。此举使按压部222得以来回地穿越于此开口 128, 以方便使用者按压此按压部222。在此,本实用新型并未限定连接臂224与面板120 之间的连接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将面板120自壳体IIO上拆卸下来,使用者通过按压此 按压部222,以使其抵压于所对应的第二限位件214的抵压面214a,而加以压縮本 体212的第二端B,进而使第二限位件214脱离与第一限位件122的干涉状态。此 时便可在使面板120与壳体110在第二方向Y上相对移动,并使卡勾124自定位孔 112中退出,最终让使用者将面板120自壳体110拆下。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服务器机箱与组装结构中,服务器机箱的面板沿 着壳体的侧面平移,以使面板上的卡勾卡扣于壳体上的定位孔,此举已先限制了面 板与壳体在第一方向与第三方向上的相对移动,接着再通过组装结构的两个限位件 而使面板与壳体在第二方向上亦无法相对移动,终而达到将面板组装并固定于壳体 侧面上的目的。
再者,当使用者按压按压件以使其连带抵压弹性件压縮,便能使互相干涉的 两个限位件解除干涉状态,而让使用者能轻易地将面板自壳体上平移后卸除。上述 此举避免了现有的使用螺丝作为固定面板的构件,因此达到简化拆装工序与提高工 作效率的目标。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 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 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适用于一计算机机箱,该计算机机箱包括一壳体及一面板,该壳体具有一侧面,该面板包括一内表面与一第一限位件,该内表面与该侧面相对,该第一限位件位于该内表面,该组装结构适于待该面板平移至该壳体的该侧面后将该面板组装于该壳体上,该组装结构包括一弹性件,配置于该壳体的该侧面与该面板之间,该弹性件包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该第一端固定于该侧面上,该第二端与该侧面维持一距离;一第二限位件,配置于该本体的该第二端,在该面板组装于该侧面状态下,该第二限位件与该第一限位件干涉;以及一按压件,配置于该面板上并抵靠该弹性件的该第二端,当该按压件被按压时,该弹性件的该第二端沿按压方向产生形变。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压件包括一按压部, 该按压部对应于该第一限位件,且该面板还包括一开口,该按压部自该内表面穿过 该开口。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压件还包括至少一连 接臂,连接该按压部与该面板。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面板还包括至少一凸起, 位于该内表面,各该连接臂具有一对应于该凸起的接合部,用以与该凸起互相接合。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限位件具有一抵压 面,其自该本体延伸并突出于该本体,且该抵压面位于该第一限位件的移动路径上。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还包括多个位于 该第一端的固定?L,且该计算机机箱还包括多个固定件,该些固定件部分穿过该些 固定孔并将该本体的该第一端固定于该侧面上。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面板还包括多个卡勾, 该壳体还包括多个定位孔,该些定位孔位于该侧面,且该些卡勾沿着该些定位孔移 动并卡扣于该些定位孔。
8. —种计算机机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具有一侧面;一面板,沿着该侧面平移并组装于该壳体的该侧面上,该面板包括一内表面,与该侧面相对;一第一限位件,位于该内表面;一弹性件,配置于该壳体的该侧面与该面板之间,该弹性件包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该第一端固定于该侧面上,该第二端与该侧面维持一距离;一第二限位件,配置于该本体的该第二端,在该面板组装于该侧面状态下, 该第二限位件与该第一限位件干涉;以及一按压件,配置于该面板上并抵靠该弹性件的该第二端,当该按压件被按压时, 该弹性件的该第二端沿按压方向产生形变。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计算机机箱,其特征在于,该按压件包括一按压部, 对应于该第一限位件,且该面板还包括一开口,该按压部自该内表面穿过该开口。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计算机机箱,其特征在于,该按压件还包括至少一 连接臂,连接该按压部与该面板。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计算机机箱,其特征在于,该面板还包括至少一凸 起,位于该内表面,各该连接臂具有一对应于该凸起的接合部,用以与该凸起互相 接合。
12.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计算机机箱,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限位件具有一抵 压面,其自该本体延伸并突出于该本体,且该抵压面位于该第一限位件的移动路径 上。
13.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计算机机箱,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还包括多个位 于该第一端的固定孔,且该计算机机箱还包括多个固定件,该些固定件部分穿过该 些固定孔并将该本体的该第一端固定于该侧面上。
14.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计算机机箱,其特征在于,该面板还包括多个卡勾, 该壳体还包括多个定位孔,该些定位孔位于该侧面,且该些卡勾沿着该些定位孔移 动并卡扣于该些定位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装结构及一种计算机机箱。计算机机箱包括壳体、面板、弹性体以及按压件。壳体具有侧面。面板沿着侧面平移并组装于壳体的侧面上。面板包括内表面与第一限位件,且第一限位件位于内表面上。弹性件配置于壳体的侧面与面板之间,且弹性件包括本体及第二限位件。本体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其中第一端固定于侧面上,第二端与侧面维持一距离。第二限位件配置于本体的第二端,在面板组装于侧面状态下,第二限位件与第一限位件干涉。按压件配置于面板上并抵靠弹性件的第二端。当按压件被按压时,弹性件的第二端沿按压方向产生形变。
文档编号G06F1/18GK201374024SQ20092006891
公开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7日
发明者宋二振, 郑再魁 申请人: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