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携式充电模组的咬合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6384609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携式充电模组的咬合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可携式充电模组的咬合结构,尤指一种适用于携带式电脑装置的可携式充电模组的咬合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携带式电脑装置的电池充电机制皆是附属在主机装置内,并透过一交流电源插座而于使用过程中同时进行充电。
随着技术的发展,针对上述充电方式的改良,目前已发展出一种电池装置的充电模组,此充电模组具有一电池咬合凹槽、以及一电源输入端/输出端,其中的电池咬合凹槽是可用以接合一欲进行充电的电池装置,而电源输入端则可连接至一外接电源以进行充电。
上述的充电模组的电池咬合结构一般包含有一卡合片以及一按键,由按压按键,使得按键连动至卡合片,并促使卡合片卡合于电池装置上。然而,传统的卡合片于充电模组内的移动方向是与按键的按压移动方向相同,当按压按键朝某一特定方向移动时,其所连动的卡合片亦会朝向相同的方向移动,此种设计方式往往需要一较大的内部空间以容纳按键、卡合片、以及其移动所需的区域,且按键及卡合片的配置位置亦必须极为相近以利作动,对于充电模组内的各种元件的配置,将无法达成弹性配置、弹性利用空间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携式充电模组的咬合结构,以便能弹性配置充电模组内的电池咬合结构以提高充电模组内部元件配置、及空间利用的弹性。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可携式充电模组的咬合结构主要包括有一壳体、一按键、一操作机构、以及一弹性元件。其中,壳体并包括有一底面、一侧板、以及一另一侧板,其中的侧板是镂空形成有一电池咬合凹槽,且此侧板包括有一内面,于此内面上并形成有一滑槽是平行于内面,而上述另一侧板是邻接于侧板并镂空形成有一按键装配凹槽,且壳体并由邻近侧板与另一侧板的底面上向内凸设有一枢转轴。
此外,按键是组设于上述壳体的按键装配凹槽内,而操作机构是包括有一卡合片、以及一连杆元件,其中的卡合片是对应滑设于上述壳体的滑槽内,且卡合片包括有一前端滑移时可向前凸伸至壳体侧板的电地咬合凹槽内。另外,连杆元件包括有一中段、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其中的中段是枢设于壳体的枢转轴,第一端是扣合于卡合片,第二端是对应顶抵于按键,而弹性元件则可提供上述操作机构的卡合片的前端向前凸伸至电池咬合凹槽内之一弹性预力。
所述的可携式充电模组的咬合结构,其中,该壳体是由一上盖、及一底壳彼此组设而成,且该底面是形成于该底壳内面。
所述的可携式充电模组的咬合结构,其中,该内面更向内凸设至少一凸肋,且该滑槽是形成于该至少一凸肋的凹槽内,该卡合片更包括有一支撑柱,且该弹性元件一端是套设于该支撑柱内、另一端则顶抵于该至少一凸肋以提供该弹性预力。
所述的可携式充电模组的咬合结构,其中,该壳体于邻近该侧板的底面上更向上凸设有一导引凸柱,且该操作机构的卡合片并形成有一导引孔是对应套设于该导引凸柱上。
所述的可携式充电模组的咬合结构,其中,该连杆元件的中段是形成有一枢孔,且一螺丝是穿经该枢孔并将该连杆元件枢设于该壳体的枢转轴。
因此,当欲进行电池装置的充电作业时,可先将电池装置插入至壳体的电池咬合凹槽内,此时,电池装置可先自行推挤开操作机构的卡合片,使卡合片朝向壳体内部滑移,于此同时,弹性元件会提供卡合片的前端向前凸伸至电池咬合凹槽内的弹性预力,促使卡合片的前端滑移回电池咬合凹槽并卡合于电池装置,如此即可完成电池装置的咬合动作并进行充电。当充电完成后,可先按压按键,促使按键连动于操作机构的连杆元件,并同时带动卡合片的前端朝向壳体内合滑入,如此便可将充电完成的电池装置取出。
由于本实用新型于按压按键时,卡合片的移动方向可由连杆元件的配置而改变成与按键移动方向不同,例如可改变成相反方向或是某一角度的斜向方向,因此,充电模组内的各个元件可弹性配置,例如按键与卡合片便无需如传统设计般必须极为接近,而可彼此相距一距离配置,使得充电模组内的空间可有效被利用,并提高充电模组内部元件配置的弹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际应用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作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客,特举一较佳具体实施例说明如下。首先,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际应用的示意图,其中显示有一电池装置91、一外接电源线92、一平板电脑93、以及一可携式充电模组7,此可携式充电模组7并包含有一咬合结构6。于实际使用时,电池装置91是插接于平板电脑93上以提供操作平板电脑93时所需的电力,当电池装置91的电力耗尽时,即可将电池装置91由平板电脑93上拆下,并插接于可携式充电模组7上,此时利用可携式充电模组7的咬合结构6即可将电池装置91咬合固定,并使电池装置91由可携式充电模组7内的电路结构(图未示)以及外接电源线92而进行充电。
请同时参阅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及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其显示上述的咬合结构6主要包括有一壳体1、一按键2、一操作机构3、以及一弹性元件4。其中,壳体1是由一上盖101、以及一底壳102所彼此组设而成,且壳体1包括有一底面10、一侧板11、以及一另一侧板12,其中的底面10是形成于底壳102内面,而侧板11是镂空形成有一电池咬合凹槽111,同时侧板11并包括有一内面112,于内面112上形成有一滑槽113是平行于内面112,且内面112向内凸设有二凸肋110,滑槽113则是形成于二凸肋110的凹槽内。此外,壳体1的另一侧板12是邻接于侧板11并镂空形成有一按键装配凹槽121,壳体1并由邻近侧板11与另一侧板12的底面10上向内凸设有一枢转轴13,且壳体1于邻近侧板11的底面10上更向上凸设有一导引凸柱14。
在图式中,按键2是组设于壳体1的按键装配凹槽121内,而操作机构3并包括有一卡合片31、以及一连杆元件32,其中的卡合片31是对应滑设于壳体1的滑槽113内,且卡合片31包括有一前端311是当滑移时可向前凸伸至电池咬合凹槽111内,同时卡合片31更包括有一支撑杠33、以及一导引孔312,其中的导引孔312是对应套设于导引凸柱14上。此外,操作机构3的连杆元件32包括有一中段321、一第一端322、以及一第二端323,其中的中段321是形成有一枢孔320,且使用一螺丝5穿经枢孔320而将连杆元件32枢设于壳体1的枢转轴13,而连杆元件32的第一端322则是活动式扣合于卡合片31、第二端323是对应顶抵于按键2。
又,上述的弹性元件4之一端是套设于卡合片31的支撑柱33内,弹性元件4的另一端则顶抵于二凸肋110的其中之一,促使弹性元件4可提供卡合片31的前端311向前凸伸至电池咬合凹槽111内的一弹性预力。
请同时参阅图1、图3、及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作动示意图,当欲进行电池装置91的充电作业时,可先将电池装置91插入至壳体1的电池咬合凹槽111内,此时,电池装置91可先自行推挤开操作机构3的卡合片31,使卡合片31朝向壳体1内合滑移,于此同时,弹性元件4会提供卡合片31的前端311向前凸伸至电池咬合凹槽111内的弹性预力,促使卡合片31的前端311滑移回电池咬合凹槽111并卡合于电池装置91,如此即可完成电池装置91的咬合动作并进行充电。
当充电完成时,可先按压按键2,如图4箭号所示,此时,按键2可连动于操作机构3的连杆元件32,连杆元件32同时带动卡合片31于壳体1的滑槽113内滑移,请注意此时的连杆元件32可将按键2的按压移动方向改变为相反方向,促使卡合片31的前端311以相反于按键2按压移动方向而朝向壳体1的内部方向滑入,如图4箭号所示,且于卡合片31的滑移过程中,其可由导引孔312与壳体1的导引凸柱14的导引而滑动,当卡合片31移开之后,便可将充电完成的电池装置91取出。
如上所述,于按压按键2时,卡合片31的移动方向可由连杆元件32而改变成与按键2的按压移动方向不同,于本实施例中是为相反方向,但由连杆元件32的角度或形状设计,亦可改为某一角度的斜向方向。因此,可携式充电模组7内的各个元件可弹性配置,按键2与卡合片31可适当配置于可携式充电模组7内,其二者之间由连杆元件32的配置即可达成电池装置91的咬合目的,如此可避免传统设计方式必须将按键与卡合元件配置极为接近的问题,亦即本实用新型可使得可携式充电模组7内的空间有效被利用,并提高可携式充电模组7内部零件配置的弹性。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权利保护范围自应以申请专利权利要求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权利要求1.一种可携式充电模组的咬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包括有一底面、一侧板、及一另一侧板,其中,该侧板并镂空形成有一电池咬合凹槽,且该侧板包括有一内面,于该内面上形成有一滑槽是平行于该内面,而该另一侧板是邻接于该侧板并镂空形成有一按键装配凹槽,该壳体并由邻近该侧板与该另一侧板的底面上向内凸设有一枢转轴;一按键,是组设于该壳体的按键装配凹槽内;一操作机构,包括有一卡合片、及一连杆元件,其中,该卡合片是对应滑设于该壳体的滑槽内,且该卡合片包括有一前端滑移时向前凸伸至该电池咬合凹槽内,而该连杆元件包括有一中段、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中段是枢设于该壳体的枢转轴,该第一端是扣合于该卡合片,且该第二端是对应顶抵于该按键;以及一弹性元件,是提供该操作机构的卡合片的前端向前凸伸至该电池咬合凹槽内之一弹性预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充电模组的咬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壳体是由一上盖、及一底壳彼此组设而成,且该底面是形成于该底壳内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充电模组的咬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内面更向内凸设至少一凸肋,且该滑槽是形成于该至少一凸肋的凹槽内,该卡合片更包括有一支撑柱,且该弹性元件一端是套设于该支撑柱内、另一端则顶抵于该至少一凸肋以提供该弹性预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充电模组的咬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壳体于邻近该侧板的底面上更向上凸设有一导引凸柱,且该操作机构的卡合片并形成有一导引孔是对应套设于该导引凸柱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充电模组的咬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连杆元件的中段是形成有一枢孔,且一螺丝是穿经该枢孔并将该连杆元件枢设于该壳体的枢转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可携式充电模组的咬合结构,是于一壳体内组设有一操作机构以及一按键,当将一欲进行充电的电池装置插入至壳体的电池咬合凹槽内时,电池装置可先自行推挤开操作机构的卡合片,同时卡合片于弹性元件的带动下可再回移卡合于电池装置。当充电完成时,可先按压按键,其可连动至操作机构的连杆元件,并同时带动卡合片由电池咬合凹槽朝向壳体内部滑移,如此即可将充电完成的电池装置取出。由于卡合片的移动方向可由连杆元件而改变成与按键按压方向相反,因此,充电模组内的各个元件可弹性配置,空问可有效被利用。
文档编号G06F1/26GK2646764SQ0320787
公开日2004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4日
发明者庄金谷, 王文杰, 黄照明 申请人:大同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