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rfid的物流配送通信控制电路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介绍了一种基于RFID的物流配送通信控制电路,它包括型号为M68HC16的芯片IC,所述芯片IC的第一引脚分别连接电阻R5的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IC的第六引脚和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电阻R4的一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2的一端、指示灯H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和直流电源D的正极,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和电阻R3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不仅响应速度快,而且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较好,故障率很低,整体成本也较低。
【专利说明】
一种基于RF ID的物流配送通信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中的通信技术,尤其是一种基于RFID的物流配送通信控制电路,属于电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与传统的条形码、磁条等自动识别技术相比,具有识别距离远、体积小、信息量大、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零售、物流、交通、医疗、国防等各个行业。随着近几年RFID技术的迅速发展,RFID技术已经逐步应用到食品安全、物流等供应链系统中,其中,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现目前Riro技术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进货环节以及销售环节,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网上订餐等新兴的服务方式,与之配套的快速物流配送系统也大受欢迎,但是快速物流配送中的实时通信系统还不够完善,用户大多还是只能通过网络联系,一旦网络出现拥堵或者不畅,将会影响物流配送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这就对物流配送中的通信系统提出了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目前物流配送中使用的通信系统稳定性不够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稳定性较好、响应速度快的基于RFID的物流配送通信控制电路。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RFID的物流配送通信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型号为M68HC16的芯片1C,所述芯片IC的第一引脚分别连接电阻R5的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IC的第六引脚和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l的集电极和电阻R4的一端,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l的正极,二极管Dl的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2的一端、指示灯H的一端、电容Cl的一端和直流电源D的正极,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l的基极和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l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可控硅D4的控制极和指示灯H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直流电源D的负极、可控硅D4的阳极、电阻Rl的另一端、电容C2的一端、二极管D3的正极和信号接收器W的一端,所述可控硅D4的阴极连接电容CI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芯片IC的第二引脚和芯片IC的第三引脚,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芯片IC的第四引脚,信号接收器W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的第五引脚。
[0005]本发明中,所述信号接收器W采用的是现有的电子元件,其作用是接收外部终端发出的信号,并将接收到的信号反馈给本案中的芯片1C。
[0006]优化地,所述三极管Ql的型号为2N1613,三极管Q2的型号为2N1711。
[0007]优化地,所述二极管Dl的型号为1N5391,二极管D2的型号为1N5398,二极管D3的型号为 1N4007。
[0008]优化地,所述可控硅D4的型号为SMl J43。
[000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0]本实用新型的基于RFID的物流配送通信控制电路通过芯片IC作为控制核心,既能够对输入信号进行快速分析和处理,同时还能够准确的控制信号的输出,不仅响应速度快,而且抗干扰能力强,能够在快速移动过程中保持较好的通信质量,不仅如此,其自身的能耗还很小,稳定性较好,故障率很低,整体成本也较低。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RFID的物流配送通信控制电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RFID的物流配送通信控制电路,包括型号为M68HC16的芯片1C,所述芯片IC的第一引脚分别连接电阻R5的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IC的第六引脚和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l的集电极和电阻R4的一端,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l的正极,二极管Dl的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2的一端、指示灯H的一端、电容Cl的一端和直流电源D的正极,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l的基极和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l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可控硅D4的控制极和指示灯H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直流电源D的负极、可控硅D4的阳极、电阻Rl的另一端、电容C2的一端、二极管D3的正极和信号接收器W的一端,所述可控娃D4的阴极连接电容CI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芯片IC的第二引脚和芯片IC的第三引脚,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芯片IC的第四引脚,信号接收器W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的第五引脚。
[001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三极管Ql的型号为2N1613,三极管Q2的型号为2N1711。所述二极管Dl的型号为1N5391,二极管D2的型号为1N5398,二极管D3的型号为1N4007,所述可控硅D4的型号为SM1J43。
[0015]工作时,信号接收器W将接收到的信号发送给芯片1C,芯片IC对信号进行处理后,经三极管Ql输出并点亮指示灯H,这里的二极管D2主要起限流保护作用,同时还通过三极管Q2对信号进行收集和反馈,经二极管D3反馈给芯片1C,这样便于芯片IC对输出电压进行调节。本实用新型中,芯片IC由直流电源D供电,为了防止电压波动,在直流电源D的两端还设置有可控硅D4和电容Cl组成的电路结构,它们可以对电压的波动减小,电流更加平顺。
[0016]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
【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不能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基于RFID的物流配送通信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型号为M68HC16的芯片IC,所述芯片IC的第一引脚分别连接电阻R5的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IC的第六引脚和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l的集电极和电阻R4的一端,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l的正极,二极管Dl的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2的一端、指示灯H的一端、电容Cl的一端和直流电源D的正极,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l的基极和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l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可控硅D4的控制极和指示灯H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直流电源D的负极、可控硅D4的阳极、电阻Rl的另一端、电容C2的一端、二极管D3的正极和信号接收器W的一端,所述可控硅D4的阴极连接电容Cl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芯片IC的第二引脚和芯片IC的第三引脚,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芯片IC的第四引脚,信号接收器W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的第五引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FID的物流配送通信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l的型号为2N1613,三极管Q2的型号为2N17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RFID的物流配送通信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Dl的型号为1N5391,二极管D2的型号为1N5398,二极管D3的型号为1N400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RFID的物流配送通信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硅D4的型号为SM1J43。
【文档编号】G05B19/04GK205450637SQ201620253300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3月30日
【发明人】漆军, 李建华
【申请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