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判断门的打开与关闭状态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今正处于当全世界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人类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衣食住行也变得更为方便,同时对日常生活中行为便捷度的要求也日益提升,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各种方便有效的电子设备。随着互联网思维的影响越来越大,“智能家居”这一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并且在各城市家庭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成为未来家居装饰潮流发展的最新方向。但智能家居正处于发展阶段,家居智能化存在一系列问题等待解决,同时在技术领域也存在很大的空间值得我们发掘。例如,在智能化方面,应该使各个用电设备的控制更为便捷,从而进一步减少人工控制的程度。如果能够获取家中人做出的行为信息,那么智能系统便可以做出决策,控制房内各个电器的使用,使家居智能化。在识别方法上,可以借助各种传感器来判断人与各种物体间的距离,或者感知某种物体(人)的运动状态,因此,传感器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人的行为识别包含多个方面。就开关门来说,若可以检测出门的开关状态,便可以识别出人的当时的行为动作是关门或者开门,进而判断人是否在房内,从而控制房间内外的电器使用。因此设计出一种判断门的打开关闭状态的装置,可以有效的实现门开关的智能检测,若结合智能家居中的其他传感器,便可以更加准确、实时地识别人在家中做出的行为动作,从而指导智能家居系统进行决策。现有的加速度传感器,可以识别门运动的方向,而震动传感器可以用来判断门是否已经关闭,将两者结合,可以达到检测门开关状态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判断门的打开与关闭状态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判断出门的开闭状态,进而用于智能家居系统,识别人的行为动作,进而决策房间内各种电器的关闭,达到解放人力,实现家居智能化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判断门的打开与关闭状态的装置,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震动传感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用于判断门的运动方向,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用于判断关门动作是否完成。
进一步地,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和震动传感器并联放置,且均设置于门把手侧上方的门角处。
进一步地,所述加速度传感器采用加速度传感器gy-45-mma8452。
进一步地,所述震动传感器采用震动传感器yl-38。。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判断门的打开与关闭状态的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将加速度传感器和震动传感器均安装在门上;
s2、将开门的方向设为正方向,加速度传感器判断门的运动方向:若加速度传感器在z轴的方向上显示的数值为正,则判断正在进行开门动作;若加速度传感器的显示为负,则判断正在进行关门动作;
s3、若加速度传感器的显示为负,且在短暂时间内震动传感器显示有震动产生,则判断关门动作已完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目前关于智能家居的智能性最重要的性能特点是根据用户的行为来做出对应的决策,本发明结合加速度传感器和震动传感器,可轻松判断门的运动方向及其关闭状态,获得用户在进入某个房间时的动作,有助于智能家居的控制系统对用户行为信息的采集,从而识别用户的行为动作,进而决策房间内各种电器的关闭。本发明作为整个智能家居系统的基础装置,能减少用户较为繁琐的手动控制达到解放人力,实现家居智能化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判断门的打开与关闭状态的装置的安装在门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
本技术:
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判断门的打开与关闭状态的装置1,所述装置1贴于门3把手2上方的门角处,整个装置1可以手动安装和拆卸。该装置由加速度传感器和震动传感器yl-38组成,加速度传感器型号为gy-45-mma8452,震动传感器型号为yl-38。加速度传感器与震动传感器并列放置固定于一块板上,外部用塑料外壳封装,留有出线口,信号通过出线传至中央控制系统。加速度传感器的作用是判断门移动的方向,震动传感器的作用是判断门是否已经关闭。
本发明整个装置由7号干电池提供电源,并且连接一个51单片机,单片机对整个装置的操作进行控制。
本装置的流程为:
用户进入或离开房间→用户关门→产生正加速度→门关闭→产生震动→判断为关门状态;
判断关门后→用户开门→产生正加速度→判断为开门状态。
本发明一种判断门的打开与关闭状态的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为:
s1、将加速度传感器和震动传感器均安装在门上;
s2、将开门的方向设为正方向,加速度传感器判断门的运动方向:若加速度传感器的显示为正,则判断门即将往打开的方向移动;若加速度传感器的显示为负,则判断门即将往关闭的方向移动;
s3、若加速度传感器的显示为负,且在短暂时间内震动传感器显示有震动产生,则判断关门动作已完成。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等效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范围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