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6254646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壳体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壳体结构,其能够吸收来自外部的冲击。具备:具有贯通孔的主体壳体、配置于该主体壳体上部的上部外装部件、配置于主体壳体的下部的后盖、配置于主体壳体的贯通孔内并且在内部设置有内螺纹部的螺纹管、配置于该螺纹管和主体壳体的贯通孔之间的缓冲部件、与螺纹管的内螺纹部旋合来将上部外装部件固定在主体壳体上的第一螺纹部件、以及与螺纹管的内螺纹部旋合来将后盖固定在主体壳体上的第二螺纹部件。因此,在上部外装部件以及后盖从外部受到冲击时,即使该冲击经由第一、第二各螺纹部件传递至螺纹管,也能够由缓冲部件吸收传递至该螺纹管的冲击。
【专利说明】壳体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用于钟表等的电子设备的设备壳体的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例如,在显示装置等的设备壳体中,如专利文献I所述,已知有如下壳体,构成为具备前壳体和后壳体,用第一螺纹部件将前壳体和后壳体接合,并且用第二螺纹部件将背板固定在后壳体的背面。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64201号公报
[0004]这样的设备壳体构成为,在前壳体设置有具有螺纹插入孔的第一突起部,在后壳体与前壳体的第一突起部对应地设置有具有螺纹孔的第二突起部,在背板与第二突起部对应地设置有螺纹插入孔。
[0005]这样的设备壳体构成为,通过使第一螺纹部件插入第一突起部并与第二突起部旋合,从而接合前壳体和后壳体,并通过使第二螺纹部件插入配置于后壳体的背面的背板的螺纹插入孔并与第二突起部旋合,从而将背板与后壳体接合。
[0006]然而,在这样的设备壳体中,存在如下的问题,即,将前壳体和后壳体用第一螺纹部件直接接合,并用第二螺纹部件在后壳体直接接合背板,所以若前壳体、后壳体、以及背板中的任意一个受到冲击,则该冲击直接传递至前壳体、后壳体、以及背板,设备壳体内的电子部件可能破损。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吸收来自外部的冲击的壳体结构。
[0008]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一种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主体壳体,其具有贯通孔;第一部件,其配置于该主体壳体的上部,并且具有与上述贯通孔对应的第一插入孔;第二部件,其配置于上述主体壳体的下部,并且具有与上述贯通孔对应的第二插入孔;筒状螺纹部件,其配置于上述主体壳体的上述贯通孔内,并且在内部设置有螺纹孔;缓冲部件,其配置于该筒状螺纹部件的外周面和上述主体壳体的上述贯通孔的内周面之间;第一螺纹部件,其从上侧与上述筒状螺纹部件旋合来将上述第一部件相对于上述主体壳体进行固定;以及第二螺纹部件,其从下侧与上述筒状螺纹部件旋合来将上述第二部件相对于上述主体壳体进行固定。
[0009]方案二的壳体结构是在方案一的壳体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筒状螺纹部件具备止转部,该止转部卡止在设于上述主体壳体的上述贯通孔的边缘部的卡止部。
[0010]方案三的壳体结构是在方案一的壳体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筒状螺纹部件具备插入上述主体壳体的上述贯通孔内的管部、和设置于该管部的上端部并抵接在上述主体壳体的上表面上的头部。
[0011]方案四的壳体结构是在方案二的壳体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筒状螺纹部件具备插入上述主体壳体的上述贯通孔内的管部、和设置于该管部的上端部并抵接在上述主体壳体的上表面上的头部。
[0012]方案五的壳体结构是在方案一的壳体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螺纹部件具有与上述筒状螺纹部件的上述螺纹孔旋合的螺纹部、抵接在上述筒状螺纹部件的上端部上的颈部、以及抵接在上述第一部件的上表面上的头部。
[0013]方案六的壳体结构是在方案二的壳体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螺纹部件具有与上述筒状螺纹部件的上述螺纹孔旋合的螺纹部、抵接在上述筒状螺纹部件的上端部上的颈部、以及抵接在上述第一部件的上表面上的头部。
[0014]方案七的壳体结构是在方案三的壳体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螺纹部件具有与上述筒状螺纹部件的上述螺纹孔旋合的螺纹部、抵接在上述筒状螺纹部件的上端部上的颈部、以及抵接在上述第一部件的上表面上的头部。
[0015]方案八的壳体结构是在方案四的壳体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螺纹部件具有与上述筒状螺纹部件的上述螺纹孔旋合的螺纹部、抵接在上述筒状螺纹部件的上端部上的颈部、以及抵接在上述第一部件的上表面上的头部。
[0016]方案九的壳体结构是在方案一的壳体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部件具有金属制的第一边框和合成树脂制的第二边框。
[0017]方案十的壳体结构是在方案二的壳体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部件具有金属制的第一边框和合成树脂制的第二边框。
[0018]方案十一的壳体结构是在方案三的壳体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部件具有金属制的第一边框和合成树脂制的第二边框。
[0019]方案十二的壳体结构是在方案五的壳体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部件具有金属制的第一边框和合成树脂制的第二边框。
[0020]方案十三的壳体结构是在方案一的壳体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部件具备第一缓冲部件。
[0021]方案十四的壳体结构是在方案二的壳体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部件具备第一缓冲部件。
[0022]方案十五的壳体结构是在方案三的壳体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部件具备第一缓冲部件。
[0023]方案十六的壳体结构是在方案五的壳体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部件具备第一缓冲部件。
[0024]方案十七的壳体结构是在方案一的壳体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上
[0025]述主体壳体和上述第二部件之间配置有第二缓冲部件。
[0026]方案十八的壳体结构是在方案二的壳体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上
[0027]述主体壳体和上述第二部件之间配置有第二缓冲部件。
[0028]方案十九的壳体结构是在方案三的壳体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主体壳体和上述第二部件之间配置有第二缓冲部件。
[0029]方案二十的壳体结构是在方案五的壳体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主体壳体和上述第二部件之间配置有第二缓冲部件。
[0030]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0031]根据该实用新型,在第一部件从外部受到冲击时,或者第二部件从外部受到冲击时,该冲击经由第一螺纹部件以及第二螺纹部件传递至筒状螺纹部件,但能够由缓冲部件吸收传递至该筒状螺纹部件的冲击,所以能够防止冲击传递至主体壳体,由此,能够提供高耐冲击性的壳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表示将该实用新型用于手表的一实施方式的放大主视图。
[0033]图2是图1所示的手表的A — A向视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0034]图3 Ca)是表示图2所示的手表的主要部分中的螺纹管的放大侧面图,
[0035]图3 (b)是表示图2所示的手表的主要部分中的螺纹管的放大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参照图1?图3 (a)、图3 (b),对将该实用新型用于手表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7]如图1所不,该手表具备手表壳体I。在该手表壳体I的12点侧和6点侧的各侧部分别设置有表带安装部2。另外,在该手表壳体I的3点侧和9点侧的各侧部分别设置有开关部3。
[0038]如图2所示,该手表壳体I具备主体壳体4、配置于该主体壳体4的上部外周的第一部件即上部外装部件5、以及配置于主体壳体4的下部的第二部件即后盖6。该情况下,在手表壳体I的上部开口部、即主体壳体4的上部开口部安装有钟表玻璃(未图示)。另外,在该手表壳体I的内部、即主体壳体4的内部设置有钟表模块(未图示)。该钟表模块具有钟表功能所需的各种电子部件。
[0039]然而,如图1以及图2所示,主体壳体4由合成树脂构成,在内部埋设有金属制的加强部件4a。在与该主体壳体4的I点、5点、7点、11点分别对应的四个部位分别设置有上下贯通的贯通孔7。另外,在上部外装部件5以上下连续的状态设置有与主体壳体4的各贯通孔7分别对应的第一插入孔8a、8b。另外,在后盖6与主体壳体4的各贯通孔7分别对应地设置有第二插入孔9。
[0040]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在主体壳体4的贯通孔7内以非旋转状态配置有作为筒状螺纹部件的金属制的螺纹管10。S卩、如图2以及图3 (a)、图3 (b)所示,该金属制的螺纹管10构成为,具有配置于主体壳体4的贯通孔7内的管部11、以及设置于该管部11的上端部的头部12,该头部12的下表面抵接在主体壳体4的上表面、即贯通孔7的上侧边缘部上。
[0041]另外,该螺纹管10如图2以及图3 (a)、图3 (b)所示,在其内部从管部11到头部12贯通地设置有内螺纹部IOa (螺纹孔)。位于该螺纹管10的头部12的下部的管部11的外周面设置有止转部13。该止转部13构成为,通过插入设置于贯通孔7的上侧边缘部的卡止凹部14 (卡止部)来卡止,从而螺纹管10在贯通孔7内不旋转。
[0042]该情况下,如图2所示,在螺纹管10的外周面和贯通孔7的内周面之间设置有缓冲部件15。该缓冲部件15由橡胶或者弹性体等弹性材料构成,整体形成为筒状。该缓冲部件15构成为,以安装于螺纹管10的外周面的状态,与螺纹管10 —起配置于贯通孔7内。该情况下,在缓冲部件15的上侧边缘部设置有供螺纹管10的止转部13插入的切口部15a。[0043]然而,如图2所示,上部外装部件5具有金属制的上侧边框16 (第一边框)、和聚氨酯树脂等的软质的合成树脂制的下侧边框17(第二边框)。在该上侧边框16和下侧边框17上下对应地设置有与主体壳体4的贯通孔7对应的第一插入孔8a、8b。
[0044]该情况下,如图2所示,上侧边框16的第一插入孔8a以其内径比贯通孔7稍小且比螺纹管10的头部12的外径还小的方式形成。另外,下侧边框17的第一插入孔Sb以其内径比上侧边框16的第一插入孔8a的内径还大且比螺纹管10的头部12的外径稍小的方式形成。
[0045]另外,如图2所示,该上部外装部件5具备上侧缓冲部件18 (第一缓冲部件)。该上侧缓冲部件18由橡胶或者弹性体等弹性材料构成,配置于上侧边框16和下侧边框17之间。在该上侧缓冲部件18与上侧边框16的第一插入孔8a对应地设置有与上侧边框16的第一插入孔8a的内径几乎相同大小的螺纹插入孔19。
[0046]而且,如图2所示,该上部外装部件5构成为,由第一螺纹部件20安装于主体壳体
4。该第一螺纹部件20具有从上侧与螺纹管10的内螺纹部IOa旋合的外螺纹部20a(螺纹部)、抵接在螺纹管10的头部12的上端部的颈部20b、以及抵接在上部外装部件5的上表面,即第一插入孔8a的上侧边缘部的头部20c。
[0047]该情况下,如图2所示,第一螺纹部件20的颈部20b以其外径比外螺纹部20a的外径还大且比螺纹管10的头部12的外径还小的方式形成。另外,第一螺纹部件20的头部20c以其外径比上侧边框16的第一插入孔8a的内径还大且与螺纹管10的头部12的外径几乎相同大小的方式形成。
[0048]由此,如图2所示,第一螺纹部件20构成为,在外螺纹部20a从上部外装部件5的上方通过上侧边框16的第一插入孔8a、上侧缓冲部件18的螺纹插入孔19、以及下侧边框17的第一插入孔Sb,与螺纹管10的内螺纹部IOa旋合时,颈部20b插入上侧边框16的第一插入孔8a、上侧缓冲部件18的螺纹插入孔19、以及下侧边框17的第一插入孔Sb,头部20c抵接在上侧边框16的上表面上。
[0049]另外,如图2所示,该第一螺纹部件20构成为,若以外螺纹部20a与螺纹管10的内螺纹部IOa旋合后的状态紧固,则以头部20c夹住上侧缓冲部件18的状态来将上侧边框16和下侧边框17按压在主体壳体4上,颈部20b的下表面抵接在螺纹管10的头部12上,由此,将上侧边框16、上侧缓冲部件18、以及下侧边框17以规定的间隔压紧,在该状态下将上部外装部件5相对于主体壳体4进行安装。
[0050]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作为第二部件的后盖6构成为,经由具有缓冲功能的防水环21 (第二缓冲部件),并由第二螺纹部件22安装于主体壳体4的下部。该情况下,防水环21兼作下侧缓冲部件,由橡胶等的弹性材料构成,剖面形成为椭圆形状或者圆形状的环状。[0051 ] 如图2所示,该防水环21构成为,配置在设于主体壳体4的下表面的环状槽4b内,并在该状态下防水环21的下部从环状槽4b内向下侧突出,该突出的下部与后盖6的内面(图2中为上表面)有弹力地压接,从而确保主体壳体4的下表面和后盖6的内面之间的防水性,并且还发挥作为缓冲部件的功能。
[0052]另外,如图2所示,第二螺纹部件22具有从下侧与螺纹管10的内螺纹部IOa旋合的外螺纹部22a、和抵接在后盖6的下表面,即第二插入孔9的下侧边缘部上的头部22b。该第二螺纹部件22构成为,外螺纹部22a通过后盖6的第二插入孔9并从下侧与螺纹管10的内螺纹部IOa旋合。
[0053]由此,如图2所示,第二螺纹部件22构成为,若外螺纹部22a与螺纹管10的内螺纹部IOa旋合来紧固,则通过下拉螺纹管10,将螺纹管10的头部12压在主体壳体4的上表面上,从而将螺纹管10相对于主体壳体4固定,在该状态下后盖6使防水环21有弹力地压缩,在该状态下相对于主体壳体4安装后盖6。
[0054]接下来,对这样的手表的壳体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
[0055]在组装该手表的手表壳体I时,首先,在主体壳体4的贯通孔7内安装螺纹管10和缓冲部件15。此时,在螺纹管10的管部11的外周面安装筒状的缓冲部件15,在该状态下,从上侧将螺纹管10的管部11和缓冲部件15嵌入主体壳体4的贯通孔7内。
[0056]此时,使设置于螺纹管10的管部11的外周面的止转部13插入到在主体壳体4的贯通孔7的边缘部设置的卡止凹部14进行卡止,该状态下使螺纹管10的头部12的下表面抵接在主体壳体4的贯通孔7的上侧边缘部上。由此,螺纹管10的管部11经由缓冲部件15以非旋转状态安装于主体壳体4的贯通孔7内。
[0057]而且,在主体壳体4的上部外周安装上部外装部件5。此时,预先,在金属制的上侧边框16和合成树脂制的下侧边框17之间配置上侧缓冲部件18。此时,使上侧边框16的第一插入孔8a和下侧边框17的第一插入孔Sb对应,并且使上侧缓冲部件18的螺纹插入孔19与上侧边框16的第一插入孔8a和下侧边框17的第一插入孔Sb对应。
[0058]该状态下,将上部外装部件5配置在主体壳体4的上部外周。此时,使上侧边框16的第一插入孔8a、上侧缓冲部件18的螺纹插入孔19、以及下侧边框17的第一插入孔Sb与螺纹管10对应,使下侧边框17的第一插入孔Sb的边缘部与螺纹管10的头部12的边缘部对应。
[0059]而且,使第一螺纹部件20的外螺纹部20a从上部外装部件的上方插入上侧边框16的第一插入孔8a、上侧缓冲部件18的螺纹插入孔19、以及下侧边框17的第一插入孔Sb,并与螺纹管10的内螺纹部IOa旋合。该状态下,若紧固第一螺纹部件20,则第一螺纹部件20的颈部20b插入上侧边框16的第一插入孔8a、上侧缓冲部件18的螺纹插入孔19、以及下侧边框17的第一插入孔Sb,并抵接在螺纹管10的头部12上,并且第一螺纹部件20的头部20c抵接在上侧边框16的上表面上。
[0060]此时,螺纹管10由止转部13不旋转地配置于主体壳体4的贯通孔7内,所以能够使第一螺纹部件20的外螺纹部20a与螺纹管10的内螺纹部IOa旋合。由此,第一螺纹部件20的颈部20b按压在螺纹管10的头部12上,并且第一螺纹部件20的头部20c按压在上侧边框16的上表面上。
[0061]在该状态下,上侧边框16、上侧缓冲部件18、以及下侧边框17由第一螺纹部件20的颈部20b以规定的间隔压紧,软质的合成树脂制的下侧边框17和上侧缓冲部件18具有弹性,夹在第一螺纹部件20的头部20c和螺纹管10的头部12之间。由此,上部外装部件5有弹性地安装于主体壳体4的上部。
[0062]另一方面,在将作为下部壳体的后盖6安装在主体壳体4的下部的情况下,预先,在设置于主体壳体4的下表面的环状槽4b中安装具有缓冲功能的防水环21。此时,在使防水环21的下部从环状槽4b内向下侧突出的状态下,将防水环21安装在主体壳体4的环状槽4b内。该状态下,将后盖6配置在主体壳体4的下表面,使后盖6的第二插入孔9与螺纹管10的管部11的下端部对应。
[0063]而且,使第二螺纹部件22的外螺纹部22a插入后盖6的第二插入孔9,并从下侧与螺纹管10的内螺纹部IOa旋合。该状态下,若紧固第二螺纹部件22,则第二螺纹部件22的外螺纹部22a与螺纹管10的内螺纹部IOa进行螺纹紧固,第二螺纹部件22的头部22与后盖6的第二插入孔9的下侧边缘部压接。此时,第二螺纹部件22下拉螺纹管10,将螺纹管10的头部12压在主体壳体4的上表面上。由此,后盖6被压在主体壳体4的下表面,该后盖6的内面有弹性地与防水环21压接。
[0064]该状态下,即使第一螺纹部件20松动,螺纹管10也不会松动,由第二螺纹部件22维持螺纹管10的头部12压在主体壳体4的上表面的状态,所以可确保气密性。另外,即使第二螺纹部件22松动,第一螺纹部件20因其颈部20b压在螺纹管10的头部12上,所以不会松动。
[0065]这样,在主体壳体4安装有上部外装部件5和后盖6的状态下,在上部外装部件5从外部受到冲击时,用配置于上部外装部件5的上侧边框16和下侧边框17之间的上侧缓冲部件18吸收冲击,并且即使冲击经由第一螺纹部件20传递至金属制的螺纹管10,也能够通过设置于螺纹管10的外周的缓冲部件15吸收该冲击。因此,即使上部外装部件5从外部受到冲击,该冲击也不会传递至主体壳体4。
[0066]另外,在作为下部壳体的后盖6从外部受到冲击时,由具有缓冲功能的防水环21来吸收冲击,并且即使冲击经由第二螺纹部件22传递至金属制的螺纹管10,也能够由设置于螺纹管10的外周的缓冲部件15来吸收该冲击。因此,即使后盖6从外部受到冲击,该冲击也不会传递至主体壳体4。
[0067]这样,根据该手表的壳体结构,具备:主体壳体4,其具有贯通孔7 ;上部外装部件5,其配置于该主体壳体4的上部;后盖6,其配置于主体壳体4的下部;螺纹管10,其以非旋转状态配置于主体壳体4的贯通孔7内,并且内部设置有内螺纹部IOa ;缓冲部件15,其配置于该螺纹管10的外周面和主体壳体4的贯通孔7的内周面之间;第一螺纹部件20,其从上侧与螺纹管10的内螺纹部IOa旋合来将上部外装部件5固定在主体壳体4 ;以及第二螺纹部件22,其从下侧与螺纹管10的内螺纹部IOa旋合来将后盖6与主体壳体4固定,所以即使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也能够吸收该冲击。
[0068]S卩,在该手表的壳体结构中,在上部外装部件5从外部受到冲击时,或者后盖6从外部受到冲击时,即使该冲击经由第一螺纹部件20以及第二螺纹部件22传递至螺纹管10,也能够由缓冲部件15良好地吸收传递至该螺纹管10的冲击。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冲击传递至主体壳体4,并且即使主体壳体4用合成树脂形成,也能够提供高耐冲击性的壳体。另外,第一螺纹部件20和第二螺纹部件22安装于共用的螺纹管10,所以也能够实现省空间化。
[0069]另外,在该手表的壳体结构中,螺纹管10具备卡止在设于主体壳体4的贯通孔7的边缘部的卡止凹部14的止转部13,从而在使第一螺纹部件20的外螺纹部20与螺纹管10的内螺纹部IOa旋合来紧固时,以及使第二螺纹部件22的外螺纹部22a与螺纹管10的内螺纹部IOa旋合来紧固时,能够可靠地防止螺纹管10在主体壳体4的贯通孔7内旋转,由此,能够将第一螺纹部件20以及第二螺纹部件22可靠且稳固地紧固在螺纹管10中。
[0070]该情况下,由于螺纹管10具备插入主体壳体4的贯通孔7内的管部11、以及设置于该管部11的上端部并抵接在主体壳体4的上表面、即贯通孔7的上侧边缘部上的头部12,从而通过使第二螺纹部件22从下侧螺纹进入螺纹管10并紧固,从而能够将螺纹管10可靠地固定在主体壳体4的贯通孔7内。因此,即使相对于主体壳体4固定上部外装部件5的第一螺纹部件20松动,螺纹管10也能够固定于主体壳体4的贯通孔7内,维持保持机密性(气密性)的状态。
[0071]另外,在该手表的壳体结构中,第一螺纹部件20具有与螺纹管10的内螺纹部IOa旋合的外螺纹部20a、抵接在螺纹管10的上端部的颈部20b、以及抵接在上部外装部件5的上表面的头部20c,从而在使颈部20b插入上部外装部件5的第一插入孔8a、8b,并且使外螺纹部20a与螺纹管10的内螺纹部IOa旋合后的状态下,在紧固第一螺纹部件20时,颈部20b抵接在螺纹管10的头部12上,从而第一螺纹部件20的头部20c能够可靠地按压上部外装部件5。
[0072]S卩、在第一螺纹部件20的颈部20b抵接在螺纹管10的头部12上,并且第一螺纹部件20的头部20c抵接在上部外装部件5的状态下,能够能够由颈部20b以规定的间隔按压上部外装部件5,能够将上部外装部件5相对于主体壳体4良好地安装。因此,即使将后盖6相对于主体壳体4固定的第二螺纹部件22松动,第一螺纹部件20也不会松动,能够由第一螺纹部件20将上部外装部件5相对于主体壳体4良好且可靠地固定。
[0073]另外,在该手表的壳体结构中,上部外装部件5具备金属制的上侧边框16和合成树脂制的下侧边框17,所以在由第一螺纹部件20的颈部20b按压上部外装部件5时,能够将下侧边框17以规定的间隔压在螺纹管10的头部12以及主体壳体4的上表面。该情况下,由于下侧边框17是聚氨酯树脂等的软质的合成树脂,所以能够使下侧边框17良好地弹性变形来按压,由此,在上部外装部件5从外部受到冲击时,能够由下侧边框17的弹力减少该冲击。
[0074]另外,由于上部外装部件5具备上侧缓冲部件18,所以在由第一螺纹部件20的颈部20b以规定的间隔按压上部外装部件5时,能够由上侧缓冲部件18将上部外装部件5有弹性地压在主体壳体4上,从而在上部外装部件5从外部受到冲击时,能够由上侧缓冲部件18吸收该冲击,由此,能够减少上部外装部件5的冲击传递至主体壳体4。
[0075]该情况下,上侧缓冲部件18配置于上部外装部件5的金属制的上侧边框16和软质的合成树脂制的下侧边框17之间,从而在上部外装部件5的金属制的上侧边框16从外部受到冲击时,能够由上侧缓冲部件18和软质的合成树脂制的下侧边框17双方可靠且良好地吸收该冲击,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上部外装部件5的冲击传递至主体壳体4。
[0076]并且,在该手表的手表壳体I中,在主体壳体4和后盖6之间配置有兼作缓冲部件的防水环21,所以在后盖6从外部受到冲击时,能够用防水环21吸收该冲击,由此,能够减少后盖的冲击传递至主体壳体4,并且能够由防水环21来确保后盖6和主体壳体4之间的防水性。
[0077]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上部外装部件5由金属制的上侧边框16和软质的合成树脂制的下侧边框17构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仅由聚氨酯树脂等的软质的合成树脂制的边框形成上部外装部件5。此该情况下,不一定需要设置上侧缓冲部件18。另外,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仅由金属制的边框形成上部外装部件5。该情况下,在上部外装部件5以及螺纹管10的头部12和金属制的边框之间设置上侧缓冲部件18即可。
[0078]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配置于主体壳体4和后盖6之间的防水环21是兼作下侧缓冲部件的结构的情况进行了说明,防水环21不一定需要兼作下侧缓冲部件,还可以是在主体壳体4和后盖6之间除了防水环21之外另外设置下侧缓冲部件的结构。
[0079]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应用于手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一定必须是手表,能够应用于例如行程表、闹钟、座钟、挂钟等的各种指针式的表,此外,也不一定必须限定于钟表,能够广泛地应用于移动电话机、携带信息终端机、电子词典等的电子设备的设备壳体。
[0080]以上,对该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该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包含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述的实用新型和其均等范围的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
1.一种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壳体,其具有贯通孔; 第一部件,其配置于该主体壳体的上部,并且具有与上述贯通孔对应的第一插入孔; 第二部件,其配置于上述主体壳体的下部,并且具有与上述贯通孔对应的第二插入孔; 筒状螺纹部件,其配置于上述主体壳体的上述贯通孔内,并且在内部设置有螺纹孔; 缓冲部件,其配置于该筒状螺纹部件的外周面和上述主体壳体的上述贯通孔的内周面之间; 第一螺纹部件,其从上侧与上述筒状螺纹部件旋合,并将上述第一部件相对于上述主体壳体进行固定;以及 第二螺纹部件,其从下侧与上述筒状螺纹部件旋合,并将上述第二部件相对于上述主体壳体进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筒状螺纹部件具备止转部,该止转部卡止在设于上述主体壳体的上述贯通孔的边缘部的卡止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筒状螺纹部件具备插入上述主体壳体的上述贯通孔内的管部、和设置于该管部的上端部并抵接在上述主体壳体的上表面上的头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筒状螺纹部件具备插入上述主体壳体的上述贯通孔内的管部、和设置于该管部的上端部并抵接在上述主体壳体的上表面上的头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螺纹部件具有与上述筒状螺纹部件的上述螺纹孔旋合的螺纹部、抵接在上述筒状螺纹部件的上端部上的颈部、以及抵接在上述第一部件的上表面上的头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螺纹部件具有与上述筒状螺纹部件的上述螺纹孔旋合的螺纹部、抵接在上述筒状螺纹部件的上端部上的颈部、以及抵接在上述第一部件的上表面上的头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螺纹部件具有与上述筒状螺纹部件的上述螺纹孔旋合的螺纹部、抵接在上述筒状螺纹部件的上端部上的颈部、以及抵接在上述第一部件的上表面上的头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螺纹部件具有与上述筒状螺纹部件的上述螺纹孔旋合的螺纹部、抵接在上述筒状螺纹部件的上端部上的颈部、以及抵接在上述第一部件的上表面上的头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部件具有金属制的第一边框和合成树脂制的第二边框。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部件具有金属制的第一边框和合成树脂制的第二边框。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部件具有金属制的第一边框和合成树脂制的第二边框。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部件具有金属制的第一边框和合成树脂制的第二边框。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部件具备第一缓冲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部件具备第一缓冲部件。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部件具备第一缓冲部件。
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部件具备第一缓冲部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主体壳体和上述第二部件之间配置有第二缓冲部件。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主体壳体和上述第二部件之间配置有第二缓冲部件。
1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主体壳体和上述第二部件之间配置有第二缓冲部件。
2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主体壳体和上述第二部件之间配置有第二缓冲部件。
【文档编号】G04B37/00GK203732894SQ201420055738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8日
【发明者】中塚义树, 井口元, 后藤敦司, 仲井利夫 申请人: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