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北斗的自然灾害监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53233阅读:1073来源:国知局
基于北斗的自然灾害监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的自然灾害监测装置,包括立柱,所述立柱顶部设有设备箱;设备箱内设有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陀螺仪模块、通信模块和太阳能供电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包括4G模块、北斗模块和WiFi通信模块,所述太阳能供电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固定在设备箱顶部。本实用新型的立柱为能带定位装置的伸缩套管结构,长度可调,可根据监测现场的具体情况调整长度,连接有底板和螺旋推进器,通过螺旋推进器深入地面,并通过底板四周的定位孔与地面固定,当发生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时不易翻覆受损,能获取监测点各种信息,并保证数据能有效传输出去。
【专利说明】
基于北斗的自然灾害监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监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北斗的自然灾害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地质灾害,地质学专业术语,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所以自然灾害的监测就显得非常重要。
[0003]现在目前有一些自然灾害监测装置,布设在监测点上,对监测点的温湿度、震动等进行监测,但由于其布设需要布线,实际发生地质灾害后布线容易损坏,如果发生地震或滑坡,监测装置容易翻覆和损害。
[0004]另外对于监测点的经玮度信息获取,一般不采用卫星定位的方式,而是通过在固定位置布设监测装置、再编号的方式,这样如果监测装置随着地质变化发生了位移,就无法清楚反应位置信息。监测点数据的发送,多采用4G等无线传输方式,但若发生地质地貌变化,导致基站受损,数据传输也会失败。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不易翻覆,固定牢固,能对监测点的温湿度、重力变化进行采集发送,且在多种地质情况下都能保证数据有效传输的基于北斗的自然灾害监测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基于北斗的自然灾害监测装置,包括立柱,所述立柱顶部设有设备箱;
[0007]所述立柱为能带定位装置的伸缩套管结构,立柱底部设有水平的底板,底板四周设有定位孔,底板下方还设有螺旋推进器,所述螺旋推进器竖直设置,底部收缩成圆锥形,顶部穿过底板与立柱底部可拆卸连接;
[0008]所述设备箱侧面设有条形的透气孔,设备箱内设有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陀螺仪模块、通信模块和太阳能供电模块;
[0009]所述通信模块包括4G模块、北斗模块和WiFi通信模块,其中,4G模块与微处理器的串口连接、北斗模块与微处理器的mini PC1-E接口连接,WiFi通信模块与微处理器的SPI接口连接;
[0010]所述太阳能供电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固定在设备箱顶部。
[0011]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孔上设有套管,所述套管与定位孔同轴固定连接。
[0012]作为优选:所述微处理器采用STM32芯片。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立柱为能带定位装置的伸缩套管结构,长度可调,可根据监测现场的具体情况调整长度,连接有底板和螺旋推进器,通过螺旋推进器深入地面,并通过底板四周的定位孔与地面固定,当发生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时不易翻覆受损,能获取监测点各种信息,并保证数据能有效传输出去,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0014]在定位孔上设有套管,所述套管与定位孔同轴固定连接,螺栓经套管、定位孔,将底板固定,可以增强定位孔周围的强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不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
[0017]图中:1、立柱;2、设备箱;3、底板;4、螺旋推进器;5、透气孔;6、太阳能电池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9]实施例1:参见图1和图2,一种基于北斗的自然灾害监测装置,包括立柱I,所述立柱I顶部设有设备箱2;
[0020]所述立柱I为能带定位装置的伸缩套管结构,立柱I底部设有水平的底板3,底板3四周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上设有套管,所述套管与定位孔同轴固定连接;底板3下方还设有螺旋推进器4,所述螺旋推进器4竖直设置,底部收缩成圆锥形,顶部穿过底板3与立柱I底部可拆卸连接;
[0021 ]所述设备箱2侧面设有条形的透气孔5,设备箱2内设有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陀螺仪模块、通信模块和太阳能供电模块;
[0022]所述通信模块包括4G模块、北斗模块和WiFi通信模块,其中,4G模块与微处理器的串口连接、北斗模块与微处理器的mini PC1-E接口连接,WiFi通信模块与微处理器的SPI接口连接;
[0023]所述太阳能供电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板6,所述太阳能电池板6固定在设备箱2顶部,本实施例中,所述微处理器采用STM32芯片。
[0024]安装时,将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旋推进器4旋入地面,使底板3与地面接触,再利用螺栓将底板3与地面固定,这样固定牢固后,当发生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时不易翻覆受损,立柱I为能带定位装置的伸缩套管结构,长度可调,可根据监测现场的具体情况调整长度。
[0025]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能获取监测点的温湿度信息;陀螺仪模块能利用陀螺仪的重力向下进行震动测试,对站点附近的震感进行测试;通信模块主要是向外发送数据信息,而微处理器为上述各模块提供工作时钟,协调各个模块正常工作。由于通信模块包括4G模块、北斗模块和WiFi通信模块,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传送数据,即使地面基站受损,也能通过北斗模块发送数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北斗的自然灾害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所述立柱顶部设有设备箱; 所述立柱为能带定位装置的伸缩套管结构,立柱底部设有水平的底板,底板四周设有定位孔,底板下方还设有螺旋推进器,所述螺旋推进器竖直设置,底部收缩成圆锥形,顶部穿过底板与立柱底部可拆卸连接; 所述设备箱侧面设有条形的透气孔,设备箱内设有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陀螺仪模块、通信模块和太阳能供电模块; 所述通信模块包括4G模块、北斗模块和WiFi通信模块,其中,4G模块与微处理器的串口连接、北斗模块与微处理器的mini PC1-E接口连接,WiFi通信模块与微处理器的SPI接口连接; 所述太阳能供电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固定在设备箱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的自然灾害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上设有套管,所述套管与定位孔同轴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的自然灾害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采用STM32芯片。
【文档编号】G01D21/02GK205642453SQ201620482754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5日
【发明人】李鑫, 秦丽圆, 彭勇胜, 刘万强, 张凯
【申请人】成都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