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力杆疲劳试验台架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力杆疲劳试验台架,包括摆动作动机构、加载作动机构、加载杠杆以及杆件固定支架,试验杆件可摆动连接在所述杆件固定支架上,所述摆动作动机构与所述加载杠杆的中部可转动连接,所述试验杆件的一端与所述加载杠杆的上端铰接,所述试验杆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杆件固定支架铰接,所述加载作动机构与所述加载杠杆的下端铰接。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在试验二力杆的拉压疲劳耐久性同时,使二力杆的衬套或球铰的耐久性得到一同验证。
【专利说明】
一种二力杆疲劳试验台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力杆疲劳试验台架。
【背景技术】
[0002]在汽车底盘悬架中,尤其是多连杆式悬架中,二力杆得到大量使用,该杆件两端为衬套或球铰,其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整车安全性,有效模拟实际工况来验证其可靠性十分必要。二力杆实际工作中一边摆动,一边受到拉压载荷。而当前各汽车厂商仅进行简单的拉压疲劳耐久试验,未考虑其摆动工况,不能将衬套或球铰的耐久性一同验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二力杆疲劳试验台架,能够在试验二力杆的拉压疲劳耐久性同时,使二力杆的衬套或球铰的耐久性得到一同验证。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力杆疲劳试验台架,其包括摆动作动机构、加载作动机构、加载杠杆以及杆件固定支架,试验杆件可摆动连接在所述杆件固定支架上,所述摆动作动机构与所述加载杠杆的中部可转动连接,所述试验杆件的一端与所述加载杠杆的上端铰接,所述试验杆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杆件固定支架铰接,所述加载作动机构与所述加载杠杆的下端铰接。
[0005]作为优选的,所述摆动作动机构包括第一反力架、第一作动器、第一导向杆以及第一导向杆固定支架,所述第一导向杆可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导向杆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一作动器的后端与所述第一反力架铰接,所述第一作动器的前端与所述第一导向杆的后端铰接,所述第一导向杆的前端与所述加载杠杆的中部可转动连接。
[0006]作为优选的,所述加载作动机构包括第二反力架、第二作动器、第二导向杆、第二导向杆固定支架以及加载杆,所述第二导向杆可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导向杆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二作动器的后端与所述第二反力架铰接,所述第二作动器的前端与所述第二导向杆的后端铰接,所述第二导向杆的前端与所述加载杆的后端铰接,所述加载杆的前端与所述加载杠杆的下端铰接。
[0007]作为优选的,所述加载杠杆的中部设有轴承,所述第一导向杆的前端与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
[0008]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反力架的正面设有竖直布置的T形槽以及与T形槽滑动连接的第一铰接座,所述第一作动器的后端设有与所述第一铰接座连接的第一球铰。
[0009]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向杆的后端设有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一作动器的前端设有与所述第二铰接座连接的第二球铰。
[0010]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反力架的正面设有竖直布置的T形槽以及与T形槽滑动连接的第三铰接座,所述第二作动器的后端设有与所述第三铰接座连接的第三球铰。
[0011]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导向杆的后端设有第四铰接座,所述第二作动器的前端设有与所述第四铰接座连接的第四球铰。
[0012]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导向杆的前端设有第一杆端轴承座,所述加载杆的后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杆端轴承座的第一杆端轴承。
[0013]作为优选的,所述加载杆的前端设有第二杆端轴承,所述加载杠杆的下端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杆端轴承的杆端轴承连接孔。
[0014]作为优选的,所述试验杆件的一端设有第一衬套,另一端设有第二衬套,所述杆件固定支架的顶部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衬套的第一衬套连接孔,所述加载杠杆的上端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二衬套的第二衬套连接孔。
[0015]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二力杆疲劳试验台架,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本实用新型通过引入足够的运动副数量并合理有效的进行组合,如上述摆动作动机构、加载作动机构、加载杠杆的设计,使得试验杆件(如二力杆)受轴向拉压载荷的同时,还能按照实际使用工况模拟试验杆件的摆动;不仅更真实的、更有效的验证了二力杆件的抗拉压性能,也验证了杆件两端的衬套的疲劳性能。此外,对于类似受到拉压载荷且需要摆动的杆件,本实用新型同样适用。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二力杆疲劳试验台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加载杠杆的中部局部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一种二力杆疲劳试验台架,其包括摆动作动机构10、加载作动机构20、加载杠杆30以及杆件固定支架40,所述杆件固定支架40固定在地板(优选为铁地板)上,试验杆件50可摆动连接在所述杆件固定支架40上,所述摆动作动机构10与所述加载杠杆30的中部可转动连接,所述试验杆件50的一端与所述加载杠杆30的上端铰接,所述试验杆件50的另一端与所述杆件固定支架40铰接,所述加载作动机构20与所述加载杠杆30的下端铰接。
[0022]下面即以本实用新型用于测试二力杆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二力杆疲劳试验台架进行详细说明。
[0023]所述摆动作动机构10包括第一反力架11、第一作动器12、第一导向杆13以及第一导向杆固定支架14,所述第一反力架11和第一导向杆固定支架14均固定在地板(优选为铁地板)上,所述第一导向杆13可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导向杆固定支架14上,所述第一作动器
12的后端与所述第一反力架11铰接,所述第一作动器12的前端与所述第一导向杆13的后端铰接,所述第一导向杆13的前端与所述加载杠杆30的中部可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反力架11的长*宽*高为450mm*380mm*1000mm,第一反力架11的正面设有竖直布置的T形槽112以及与T形槽112滑动连接的第一铰接座111,从而方便调节第一作动器12的高度。第一反力架11的背面焊接有加强板,以提高第一反力架11本体的强度。所述第一作动器12可以为但不限于液压作动器,其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球铰121、122,其中,位于所述第一作动器12后端的第一球铰121与所述第一铰接座111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杆13可以为但不限于圆柱杆,所述第一导向杆固定支架14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杆13配合套接的套筒141,所述第一导向杆13通过该套筒141可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导向杆固定支架14上。所述第一导向杆13的后端设有第二铰接座131,位于所述第一作动器12前端的第二球铰122与所述第二铰接座131连接。所述加载杠杆30的中部设有轴承31,该轴承优选为圆锥滚子轴承,所述第一导向杆13的前端与所述轴承31的内圈过盈配合并通过螺栓或螺母等元件紧固。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作动器12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球铰121、122,使得第一作动器12成为二力杆,以避免第一作动器12产生弯矩及径向力,达到保护作动器密封圈的目的;第一导向杆13衔接于第一作动器12和加载杠杆30之间,通过第一导向杆13的导向输出,以保证第一作动器12的轴向加载力更平稳地传递至加载杠杆30。
[0024]所述加载作动机构20包括第二反力架21、第二作动器22、第二导向杆23、第二导向杆固定支架24以及加载杆25,所述第二反力架21和第二导向杆固定支架24均固定在地板(优选为铁地板)上,所述第二导向杆23可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导向杆固定支架24上,所述第二作动器22的后端与所述第二反力架21铰接,所述第二作动器22的前端与所述第二导向杆23的后端铰接,所述第二导向杆23的前端与所述加载杆25的后端铰接,所述加载杆25的前端与所述加载杠杆30的下端铰接。优选地,所述第二反力架21的长*宽*高为450mm*380mm*1000mm,第二反力架21的正面设有竖直布置的T形槽以及与T形槽滑动连接的第三铰接座211,从而方便调节第二作动器22的高度。第二反力架21的背面焊接有加强板,以提高第二反力架21本体的强度。所述第二作动器22可以为但不限于液压作动器,其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球铰221、222,其中,位于所述第二作动器22后端的第三球铰221与所述第三铰接座211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杆23可以为但不限于圆柱杆,所述第二导向杆固定支架24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向杆23配合套接的套筒241,所述第二导向杆23通过该套筒241可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导向杆固定支架24上。所述第二导向杆23的后端设有第四铰接座231,位于所述第二作动器22前端的第四球铰222与所述第四铰接座231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杆23的前端设有第一杆端轴承座232。所述加载杆25可以为但不限于圆柱杆,其后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杆端轴承座232连接的第一杆端轴承251,其前端设有第二杆端轴承252,所述加载杠杆30的下端设有与所述第二杆端轴承252的杆端轴承连接孔(图中未指示)。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作动器22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球铰,使得第二作动器22成为二力杆,以避免第二作动器22产生弯矩及径向力,达到保护作动器密封圈的目的;又由于加载杆25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杆端轴承,使得加载杆25也成为二力杆,以避免加载杆25产生弯矩及径向力,达到适应加载杠杆30动作的目的;第二导向杆23衔接于第二作动器22和加载杆25之间,通过第一导向杆13的导向输出,以保证第一作动器12的轴向加载力更平稳地传递至加载杆25。
[0025]所述试验杆件50为二力杆,其一端设有第一衬套51,另一端设有第二衬套52,所述杆件固定支架40的顶部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衬套51的第一衬套连接孔(图中未指示),所述加载杠杆30的上端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二衬套52的第二衬套连接孔(图中未指示)。
[0026]本实用新型的二力杆疲劳试验台架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7]第一作动器12推动第一导向杆13,继而推动加载杠杆30,继而带动二力杆(即试验杆件50) —端绕另一端(即第一衬套51中心)转动;
[0028]第二作动器22推动第二导向杆23,继而推动加载杠杆30绕加载杠杆30中部的轴承转动,继而向二力杆加载;
[0029]当第一作动器12的直线运动转化为二力杆一端绕另一端(即第一衬套51中心)的旋转运动,即第一作动器12的推动距离与二力杆摆动角度对应;随着二力杆的摆动,第二作动器22施加相应的推力或拉力对二力杆件施加载荷;如此便实现了加载及摆动的复合工况。
[0030]由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引入足够的运动副数量并合理有效的进行组合,如上述摆动作动机构10、加载作动机构20、加载杠杆30的设计,使得试验杆件50 (如二力杆)受轴向拉压载荷的同时,还能按照实际使用工况模拟试验杆件50的摆动;不仅更真实的、更有效的验证了二力杆件的抗拉压性能,也验证了杆件两端的橡胶衬套的疲劳性能。此外,对于类似受到拉压载荷且需要摆动的杆件,本实用新型同样适用。
[0031]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二力杆疲劳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摆动作动机构、加载作动机构、加载杠杆以及杆件固定支架,试验杆件可摆动连接在所述杆件固定支架上,所述摆动作动机构与所述加载杠杆的中部可转动连接,所述试验杆件的一端与所述加载杠杆的上端铰接,所述试验杆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杆件固定支架铰接,所述加载作动机构与所述加载杠杆的下端铰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力杆疲劳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作动机构包括第一反力架、第一作动器、第一导向杆以及第一导向杆固定支架,所述第一导向杆可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导向杆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一作动器的后端与所述第一反力架铰接,所述第一作动器的前端与所述第一导向杆的后端铰接,所述第一导向杆的前端与所述加载杠杆的中部可转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力杆疲劳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作动机构包括第二反力架、第二作动器、第二导向杆、第二导向杆固定支架以及加载杆,所述第二导向杆可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导向杆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二作动器的后端与所述第二反力架铰接,所述第二作动器的前端与所述第二导向杆的后端铰接,所述第二导向杆的前端与所述加载杆的后端铰接,所述加载杆的前端与所述加载杠杆的下端铰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力杆疲劳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杠杆的中部设有轴承,所述第一导向杆的前端与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力杆疲劳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力架的正面设有竖直布置的T形槽以及与T形槽滑动连接的第一铰接座,所述第一作动器的后端设有与所述第一铰接座连接的第一球铰。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力杆疲劳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杆的后端设有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一作动器的前端设有与所述第二铰接座连接的第二球铰。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力杆疲劳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力架的正面设有竖直布置的T形槽以及与T形槽滑动连接的第三铰接座,所述第二作动器的后端设有与所述第三铰接座连接的第三球铰。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力杆疲劳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杆的后端设有第四铰接座,所述第二作动器的前端设有与所述第四铰接座连接的第四球铰。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力杆疲劳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杆的前端设有第一杆端轴承座,所述加载杆的后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杆端轴承座的第一杆端轴承。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力杆疲劳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杆的前端设有第二杆端轴承,所述加载杠杆的下端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杆端轴承的杆端轴承连接孔。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力杆疲劳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杆件的一端设有第一衬套,另一端设有第二衬套,所述杆件固定支架的顶部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衬套的第一衬套连接孔,所述加载杠杆的上端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二衬套的第二衬套连接孔。
【文档编号】G01N3/08GK205580876SQ201620291239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6年4月8日
【发明人】李涛, 卢海波
【申请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