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车辆动力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972838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车辆动力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车辆动力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对车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家庭汽车保有量也逐年提升,但是用于此的动力性检测的设备还很少见,主要是大型多用底盘测功机,大型多用底盘测功机是一种不解体检验车辆性能的检测设备,通过在室内台架上车辆模拟道路行驶工况的方法来检测动力性,而且还能测量多工况排放指标及油耗,同时能方便地进行车辆的加载调试和诊断车辆在负载条件下出现的故障等,但是传统的大型多用底盘测功机主要在汽车前端对汽车进行固定,这种固定方式虽然可以提升汽车检测时的安全性,但是检测方向固定,对于车辆本身的损伤较大,而且没有预警性,导致人们无法提前发现车辆异常,自动架空车辆,而且整体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新型车辆动力检测装置,解决普通的大型多用底盘测功机主要在汽车前端对汽车进行固定,这种固定方式虽然可以提升汽车检测时的安全性,但是检测方向固定,对于车辆本身的损伤较大,而且没有预警性,导致人们无法提前发现车辆异常,自动架空车辆,而且整体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车辆动力检测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底盘测功机上端的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内侧面上横向设置有具有电动升降功能的前转轴和后转轴,前转轴上套有前传动盘,后转轴上套有后传动盘,固定支架上表面铰链连接有侧向支撑板,侧向支撑板内侧面近下端焊接固定有底部固定板,底部固定板通过固定螺栓与固定支架上表面固定连接,侧向支撑板内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侧向支撑板上位于第一顶板左侧开设有若干个左安装螺孔,侧向支撑板上位于第二顶板右侧开设有若干个右安装螺孔,侧向支撑板上位于第一顶板左侧对应左安装螺孔位置设置有左支撑板,侧向支撑板上位于第二顶板右侧对应右安装螺孔位置设置有右支撑板,左支撑板顶端和右支撑板顶端通过U型顶架固定连接,左支撑板通过左安装螺孔与侧向支撑板螺栓连接固定,右支撑板通过右安装螺孔与侧向支撑板螺栓连接固定,第一顶板左侧和左支撑板右侧之间设置有左缓冲弹簧,第二顶板右侧和右支撑板左侧之间设置有右缓冲弹簧,侧向支撑板外侧面上固定连接有报警用扬声器,第一顶板左侧和第二顶板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用于控制扬声器工作、前转轴和后转轴升降的按压开关。
[0005]进一步地,为了保持正反支撑力一致,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大小相同。
[0006]进一步地,为了自由改变检测方向,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大小相同。
[0007]进一步地,为了提升检测精度,前传动盘和后传动盘大小相同。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车辆动力检测装置通过在传统大型多用底盘测功机上端对应每个车轮位置设置可以调节高度的左支撑板、右支撑板和U型顶架,使得车辆在大型多用底盘测功机上更加稳固,车身晃动更低,提升检测精度的同时大大提升安全性,降低对车辆底盘的损伤,而且通过在顶板和支撑板之间设置缓冲弹簧和按压开关,一旦出现故障导致车辆失控会提前分离车轮和传动盘,大大提升智能化和预警性,使整个检测过程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侧视图。
[0012]图中:1.固定支架,2.前转轴,3.后转轴,4.前传动盘,5.后传动盘,6.侧向支撑板,7.底部固定板,8.第一顶板,9.第二顶板,10.左安装螺孔,11.右安装螺孔,12.左支撑板,13.右支撑板,14.U型顶架,15.左缓冲弹簧,16.右缓冲弹簧,17.扬声器,18.按压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13]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0014]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新型车辆动力检测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底盘测功机上端的固定支架1,固定支架I内侧面上横向设置有具有电动升降功能的前转轴2和后转轴3,前转轴2上套有前传动盘4,后转轴3上套有后传动盘5,固定支架I上表面铰链连接有侧向支撑板6,侧向支撑板6内侧面近下端焊接固定有底部固定板7,底部固定板7通过固定螺栓与固定支架I上表面固定连接,侧向支撑板6内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顶板8和第二顶板9,侧向支撑板6上位于第一顶板8左侧开设有^^一个左安装螺孔10,侧向支撑板6上位于第二顶板9右侧开设有十一个右安装螺孔11,侧向支撑板6上位于第一顶板8左侧对应左安装螺孔10位置设置有左支撑板12,侧向支撑板6上位于第二顶板9右侧对应右安装螺孔11位置设置有右支撑板13,左支撑板12顶端和右支撑板13顶端通过U型顶架14固定连接,左支撑板12通过左安装螺孔10与侧向支撑板6螺栓连接固定,右支撑板13通过右安装螺孔11与侧向支撑板6螺栓连接固定,第一顶板8左侧和左支撑板12右侧之间设置有左缓冲弹簧15,第二顶板9右侧和右支撑板13左侧之间设置有右缓冲弹簧16,侧向支撑板6外侧面上固定连接有报警用扬声器16,第一顶板8左侧和第二顶板9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用于控制扬声器17工作、前转轴2和后转轴3升降的按压开关18。
[0015]工作原理:人们在不需要使用检测装置的情况下侧向支撑板6向下翻转平铺的地面上,方便车辆进出,在车辆停在检测机上时,只需要向上翻转侧向支撑板6,然后通过螺栓将底部固定板7固定在固定支架I上,然后通过调节左、右支撑板的高度和位置,来使得轮胎固定在固定支架I上的传动盘上,在检测过程中一旦车轮失控,摩擦增大,便会带动左、右支撑板,使得左、右支撑板产生位于,触控按压开关18,按压开关便会控制前转轴2和后转轴3下降,使得车轮被架空,重新得到控制,进而提升安全性。
[0016]进一步地,为了保持正反支撑力一致,第一顶板8和第二顶板9大小相同,进一步地,为了自由改变检测方向,左支撑板12和右支撑板13大小相同,进一步地,为了提升检测精度,前传动盘4和后传动盘5大小相同,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车辆动力检测装置通过在传统大型多用底盘测功机上端对应每个车轮位置设置可以调节高度的左支撑板12、右支撑板13和U型顶架14,使得车辆在大型多用底盘测功机上更加稳固,车身晃动更低,提升检测精度的同时大大提升安全性,降低对车辆底盘的损伤,而且通过在顶板和支撑板之间设置缓冲弹簧和按压开关18,一旦出现故障导致车辆失控会提前分离车轮和传动盘,大大提升智能化和预警性,使整个检测过程更加安全。
[0017]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新型车辆动力检测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底盘测功机上端的固定支架(1),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支架(I)内侧面上横向设置有具有电动升降功能的前转轴(2)和后转轴(3),所述的前转轴(2)上套有前传动盘(4),所述的后转轴(3)上套有后传动盘(5),所述的固定支架(I)上表面铰链连接有侧向支撑板¢),所述的侧向支撑板¢)内侧面近下端焊接固定有底部固定板(7),所述的底部固定板(7)通过固定螺栓与固定支架(I)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的侧向支撑板(6)内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顶板⑶和第二顶板(9),侧向支撑板(6)上位于第一顶板⑶左侧开设有若干个左安装螺孔(10),侧向支撑板(6)上位于第二顶板(9)右侧开设有若干个右安装螺孔(11),侧向支撑板(6)上位于第一顶板(8)左侧对应左安装螺孔(10)位置设置有左支撑板(12),侧向支撑板(6)上位于第二顶板(9)右侧对应右安装螺孔(11)位置设置有右支撑板(13),所述的左支撑板(12)顶端和右支撑板(13)顶端通过U型顶架(14)固定连接,所述的左支撑板(12)通过左安装螺孔(10)与侧向支撑板(6)螺栓连接固定,所述的右支撑板(13)通过右安装螺孔(11)与侧向支撑板(6)螺栓连接固定,所述的第一顶板(8)左侧和左支撑板(12)右侧之间设置有左缓冲弹簧(15),所述的第二顶板(9)右侧和右支撑板(13)左侧之间设置有右缓冲弹簧(16),所述的侧向支撑板(6)外侧面上固定连接有报警用扬声器(17),所述的第一顶板(8)左侧和第二顶板(9)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用于控制扬声器(17)工作、前转轴(2)和后转轴(3)升降的按压开关(18) 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车辆动力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顶板(8)和第二顶板(9)大小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车辆动力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左支撑板(12)和右支撑板(13)大小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车辆动力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前传动盘(4)和后传动盘(5)大小相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车辆动力检测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底盘测功机上端的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内侧面上横向设置有具有电动升降功能的前转轴和后转轴,前转轴上套有前传动盘,后转轴上套有后传动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车辆动力检测装置通过在传统大型多用底盘测功机上端对应每个车轮位置设置可以调节高度的左支撑板、右支撑板和U型顶架,使得车辆在大型多用底盘测功机上更加稳固,车身晃动更低,提升检测精度的同时大大提升安全性,降低对车辆底盘的损伤,而且通过在顶板和支撑板之间设置缓冲弹簧和按压开关,一旦出现故障导致车辆失控会提前分离车轮和传动盘,大大提升智能化和预警性,使整个检测过程更加安全。
【IPC分类】G01M17/007
【公开号】CN204882095
【申请号】CN201520721015
【发明人】张丽萍
【申请人】辽宁工业大学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