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气囊误作用试验的橡胶锤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碰撞测试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气囊误作用试验的橡胶锤。
【背景技术】
[0002]汽车安全气囊是汽车重要的组成部件,在发生事故时,能有效的保护乘员,增加汽车的安全性。但是安全气囊本身的威力也非常大,如果在非碰撞工况下误点爆,轻则造成汽车维修成本的增加,重则会伤及乘员,造成人身伤害。为了防止这一情况的出现,《汽车安全气囊系统误作用试验方法和要求》意见征求稿已经公布,其即将成为强制性国家标准,用于约束安全气囊装车后的性能,保障其在多数正常使用工况下不会发生误点爆。车辆行驶在路上时,尤其是路况不是很好的沙石路上,被车轮带起的石块时常会撞击到车辆底部,车辆上的碰撞传感器感受到碰撞信号后,可能会误以为汽车发生了碰撞,从而使控制模块下达点爆气囊的指令,形成气囊的误爆。针对这一现象,《汽车安全气囊系统误作用试验方法和要求》中规定了一项敲击底部试验,要求试验人员使用I kg的橡胶锤在每个碰撞传感器对应的车辆底部区域连续敲击不小于3次,每次敲击载荷不小于20N,以此来检测气囊是否会发生误爆。
[0003]现有的一种测力钢锤,其主要是为了解决现有锤子结构和功能都比较单一,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无聊乏味,没有乐趣的问题。该测力钢锤包括锤柄和橡胶锤头,所述橡胶锤头的两侧锤面均设有探测头,锤柄上设有显示屏。改进后的测力钢锤实现自动测力,方便使用者随时调控自己的力度,增强使用过程中的乐趣。但是该钢锤无法应用于气囊误作用试验,首先,其材质不是橡胶,不满足标准的要求;其次,其两端装有探头,探头本身的材质并非橡胶,当橡胶锤敲击车身时,探头也会与车身发生碰撞,其对车身产生的冲击信号与橡胶不同,对试验有影响;最后,试验条件中要求连续敲击三次,每次力都不得小于20N,如果使用显示屏显示力值,就需要试验人员每敲击一次都要停下来读数,判断力不小于20N后再进行下一次敲击,不满足“连续敲击三次”的试验条件。
[0004]另外,现在用于气囊误作用试验的橡胶锤,在进行锤击时,只能凭借试验人员经验来估计是否大于20N的力,影响试验的准确性。
[0005]为满足《汽车安全气囊系统误作用试验方法和要求》中的试验条件,在锤子敲击时,应该有简单可靠的锤击力判断装置,以保证锤击力不小于20N,同时,测力的结果应当以明显的方式显示,以使试验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判断敲击力的大小,从而决定是否仍继续敲击。
【发明内容】
[000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实现符合《汽车安全气囊系统误作用试验方法和要求》意见征求稿规定的敲击车辆底部试验要求,提出一种用于气囊误作用试验的橡胶锤,实现简单直接的方式判断敲击力是否小于20N,能够以快速、醒目、直接的方式告知试验人员,使试验顺利完成。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8]一种用于气囊误作用试验的橡胶锤,包括锤柄2和橡胶锤头4,所述的锤柄2固定在橡胶锤头4中心处,所述的锤柄2上设置电池仓I和信号灯3,所述的橡胶锤头4的一端设有端盖10,所述橡胶锤头4内与端盖10位置相对应处设有一中空区,所述的中空区内设置开关装置,所述的开关装置包括第一金属弹片5、第二金属弹片6、弹簧7、金属重块8和定位销钉9,所述的第一金属弹片5和第二金属弹片6对称设置在中空区的底侧,且彼此不连通,所述的弹簧7设置在第一金属弹片5和第二金属弹片6之间,所述的定位销钉9依次穿过金属重块8和弹簧7与橡胶锤头4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端盖10通过紧固螺钉11与橡胶锤头4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紧固螺钉11设置多个,且按圆周阵列排布于橡胶锤头4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金属弹片5和第二金属弹片6均为L形结构。
[0012]进一步的,所述电池仓I设置在远离橡胶锤头4 一端的锤柄2上,所述信号灯3设置在靠近橡胶锤头4 一端的锤柄2上。
[00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气囊误作用试验的橡胶锤具有以下优势:
[001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气囊误作用试验的橡胶锤,能够按照《汽车安全气囊系统误作用试验方法和要求》征求意见稿的规定进行汽车底部敲击试验;结构简单,不改变锤头的材质,不影响橡胶锤的力学特性;能以最简便直接的方式判断敲击力是否满足试验条件,并向试验人员发出直观的信号;制造成本低,经济性好,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0015]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气囊误作用试验的橡胶锤的主视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气囊误作用试验的橡胶锤的侧视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1-电池仓,2-唾柄,3-彳目号灯,4-橡I父唾头,5-第一金属弹片,6_第二金属弹片,7-弹費,8_金属重块,9-定位销钉,10-端盖,11-紧固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1]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2]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气囊误作用试验的橡胶锤,包括锤柄2和橡胶锤头4,所述的锤柄2固定在橡胶锤头4中心处,所述的锤柄2上设置电池仓I和信号灯3,所述的电池仓I设置在远离橡胶锤头4 一端的锤柄2上,所述的信号灯3设置在靠近橡胶锤头4一端的锤柄2上,所述的橡胶锤头4的一端设有端盖10,所述的端盖10通过按圆周阵列排布的多个紧固螺钉11与橡胶锤头4固定连接,所述橡胶锤头4内与端盖10位置相对应处设有一中空区,所述的中空区内设置开关装置,所述的开关装置包括第一金属弹片5、第二金属弹片6、弹簧7、金属重块8和定位销钉9,所述的第一金属弹片5和第二金属弹片6对称设置在中空区的底侧,且彼此不连通,所述的弹簧7设置在第一金属弹片5和第二金属弹片6之间,所述的定位销钉9依次穿过金属重块8和弹簧7与橡胶锤头4固定连接,金属重块8能够沿定位销钉9的长度方向移动。
[0023]电池舱I通过导线分别与信号灯3的负极和第一金属弹片5相连,信号灯3通过导线一端与电池舱I相连,另一端与第二金属弹片6连接。
[0024]由物理知识可知,橡胶锤总质量为1KG,当其承受的加速度为20m/s2时,其产生的敲击力即为20N,而敲击时,橡胶锤所承受加速度与金属重块所承受的加速度相同,在此加速度下,金属重块施加给弹簧的力F对应着弹簧的压缩量L。因此,在敲击时,只要弹簧被压缩的长度大于L时,橡胶锤所产生的敲击力就一定大于20N。将金属弹片A,金属弹片B到金属重块的距离调整至L,即当弹簧的压缩量大于等于L时,金属重块将同时与金属弹片A与金属弹片B相接触,导通电流,使信号灯亮起。试验人员可以根据信号灯是否亮起,判断敲击力是否大于20N。
[0025]当挥动橡胶锤时,金属重块8随橡胶锤一起运动;当锤击发生时,金属重块8由运动状态变为停止,由于惯性,其会压缩弹簧7,当弹簧7被压缩的长度达到L时(如技术方案中所述,L对应的锤击力为20N),金属重块8同时与第一金属弹片5和第二金属弹片6接触,导通电流,信号灯3亮起,试验人员通过信号灯3可以判断敲击力是否大于20N,最终选择合适的力度,满足试验条件,使敲击试验顺利进行。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气囊误作用试验的橡胶锤,其特征在于:包括锤柄(2)和橡胶锤头(4),所述的锤柄(2)固定在橡胶锤头(4)的中心处,所述的锤柄(2)上设置电池仓(I)和信号灯(3),所述的橡胶锤头⑷的一端设有端盖(10),所述橡胶锤头(4)内与端盖(10)位置相对应处设有一中空区,所述的中空区内设置开关装置,所述的开关装置包括第一金属弹片(5)、第二金属弹片(6)、弹簧(7)、金属重块(8)和定位销钉(9),所述的第一金属弹片(5)和第二金属弹片(6)对称设置在中空区的底侧,且彼此不连通,所述的弹簧(7)设置在第一金属弹片(5)和第二金属弹片(6)之间,所述的定位销钉(9)依次穿过金属重块(8)和弹簧(7)与橡胶锤头(4)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气囊误作用试验的橡胶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10)通过紧固螺钉(11)与橡胶锤头⑷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气囊误作用试验的橡胶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螺钉(11)设置多个,且按圆周阵列排布于橡胶锤头(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气囊误作用试验的橡胶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弹片(5)和第二金属弹片(6)均为L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气囊误作用试验的橡胶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仓(I)设置在远离橡胶锤头(4) 一端的锤柄(2)上,所述信号灯(3)设置在靠近橡胶锤头(4)一端的锤柄(2)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气囊误作用试验的橡胶锤,包括锤柄和橡胶锤头,锤柄固定在橡胶锤头中心处,锤柄上设置电池仓和信号灯,橡胶锤头的一端设有端盖,橡胶锤头内与端盖位置相对应处设有一中空区,中空区内设置开关装置,开关装置包括两个金属弹片、弹簧、定位销钉和金属重块,两个金属片对称设置在中空区的底侧,且彼此不连通,弹簧设置在两个金属片之间,定位销钉依次穿过金属重块和弹簧与橡胶锤头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气囊误作用试验的橡胶锤,结构简单,不改变橡胶锤头的材质,不影响橡胶锤的力学特性;能以最简便直关的方式判断敲击力是否满足试验条件;制造成本低,经济性好,便于携带。
【IPC分类】G01M17-007, B25D1-00, G01M7-08
【公开号】CN204612888
【申请号】CN201520357117
【发明人】张向磊, 李向荣, 杨佳璘, 仲衍慧, 吕恒绪, 陶阳, 郭亮, 高晶琨
【申请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公开日】2015年9月2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7日